農商類

關燈
,曰海貨房,曰醃臘房,曰蜜餞房,曰蠟燭房。

    售者由外櫃給錢,取一小票,自往各房領貨。

    而總管者掌其綱,一日一小結,一月一總結,一年一大結。

    自明至乾隆間,凡二百餘年,子孫尚食其利,無他姓頂替者。

    吳門戶口繁盛,五方雜處,為東南一大都會。

    羣貨萃聚,何翅數萬戶,而惟孫春陽著聞於海內。

    所售之物,歲入貢單。

    其店規之嚴,選製之精,合郡所未有也。

     蘇有陸稿薦熟肉店 蘇州熟肉店所售為豬、魚、鷄、鴨之已熟者,其市招無一非陸稿薦。

    相傳陸氏之先設肆吳閶,有丐者日必來食肉,不名一錢,主人弗責償也。

    後且寄宿店廡,亦不以為嫌。

    丐無長物,惟一稿薦,一日,忽棄之而去。

    久之,店偶乏薪,析薦以代,則燔炙之時,香聞數十裡,因以馳名。

    繼此凡營是業者,即非陸姓,亦假託其名以冀增重於時。

     蘇人阿昭賣薰燒食物 蘇人有售薰燒豬、魚、鷄、鴨等物之名阿昭者,日持盤往來玄妙觀前之萬全酒肆,其所售豬魚精美異常,人爭買之。

    晡時便盡。

    然阿昭所作有恒度,或勸何不多作,日有贏餘,亦可經營緻富。

    阿昭曰:「人之所以為人者,須有生趣。

    吾不多作,使得有餘閒,足以自娛。

    且於其時可承歡於吾母,得敘天倫之樂也。

    又天下生計,須天下人共之,何可恃己之能,奪人食耶?」噫!士大夫之能若是者有幾人耶? 蘇滬有雷允上藥店 蘇州、上海有雷允上藥店,素以治喉疾之六神丸著名,行銷中外。

    檢查海關貿易冊,六神丸一項,每年出口價值銀數十萬元,蓋皆販運至日本者也。

     葉成忠為滬上商雄 葉成忠,字澄衷,商雄也。

    世居鎮海沈郎橋,六歲而孤,貧無立錐地。

    有倪某者,薦至上海法租界雜貨肆習業。

    時海禁大開,帆船汽船麕集放黃浦江,成忠每於黎明掉扁舟,就番舶貿有無,隆冬盛暑不稍間。

    歸則糞除炊爨,一以身親。

    如是者三年,肆主頗頹不治事,成忠思別就。

    而肆主又重其去,則靳其行囊以羈之,成忠卒辭去。

    獨駕一舟,仍就浦濱貿易作苦。

    一如在肆中時。

    久之,益與外人習,漸通其語言,默察商務盛衰之故,思有以收其利權。

    同治壬戌,始設小肆於裏虹口。

    是年冬,又移肆於外虹口。

    然資本既微,獲利亦薄,顧與人往來,一出以誠信,人故樂就之。

    嗣是規畫商業,日益擴張,其分肆殆遍於通商各埠,北達遼瀋,南暨交廣,東渡渤海,西極巴渝,凡滬上之雄於商者,羣推成忠為祭酒焉。

     上海金市 我國之在漢時,黃金甚多,賜予臣下,動以斤計。

    自後或塗佛像,或製首飾,或造金箔,遂有種種之銷耗。

    明洪武乙卯,每赤金二兩,當銀四兩;乙醜,當銀五兩。

    萬曆時,漲至七八兩。

    崇禎時,漲至十兩。

    道光朝,當十三四兩。

    光緒初年,僅當十七八兩,嗣則繼長增高,不啻倍之,其故由於出洋之太多也。

    檢查海關貿易冊,光緒己醜之出洋者,值銀一百六十二萬五千餘兩。

    癸巳之出洋者,值銀七百四十五萬九千餘兩。

    甲辰之出洋者,值銀一千二百五十餘萬兩。

    外人以貨來,以金去,民安得而不困窮哉。

     上海信義銀行 光緒時,銀行業大興,私立者亦漸多。

    於是丹徒馬良、尹克昌等合同志,集巨資,創立銀行於滬。

    始惟發行兌換券,繼有公債票,他處亦設之,不數年,以破產歇業。

    其取名信義者,固欲以信與義昭示大眾也。

     百印書坊始於上海 石印書籍之開始,以點石齋為最先,在上海之公共租界南京路泥城橋堍。

    其石印第一獲利之書為《康熙字典》。

    第一批印四萬部,不數月而售罄。

    第二批印六萬部,通某科舉子北上會試,適出滬江,人購五六部,以為自用及贈友之需,故又不數月而罄。

    書業見獲利之鉅且易也,於是甬人有拜石山房之開設,粵人有同文書局之開設,三家鼎足,壟斷一時,誠開風氣之先者也。

     夏粹方倡商務印書館 我國書肆向無以鉅萬資本,且營印刷事業並延聘通儒編譯書籍者,有之,自上海商務印書館始,蓋青浦夏粹方觀察瑞芳所創也。

    粹方為上海清心堂學生,故通英文,知印刷業為文明發達之利器,而我國輒沿剞劂舊法,間有聚珍闆,亦窳敗繁難,乃始以西字法式,施之國文,以日本為此事先導,躬往考察,歸而仿行之。

    光緒辛醜,德宗復行新政,廣設學校,粹方以國民教育宜先小學,而尤以教科書為亟,遂於印刷所外,復設編譯所,延聘通人主之,規畫宏遠,而教育界之受其影響者大矣。

     商務印書館 商務印書館為全國書肆之冠,始於光緒丁酉正月,創辦人自夏粹方外,尚有鄞縣鮑鹹恩、鹹昌二人。

    發行所在英租界河南路,印刷所、編譯所在閘北寶山路,各省皆設分館。

    戊申又設藝術學校,募集少年生徒,教授印刷繪畫彫刻各術。

    設商業補習學校,教授中外書算及貿易事件。

    又招募近地數百貧童,資以食宿,令習淺近之印刷裝訂。

    編譯所亦時招募生徒,供校勘、繕寫之用。

    丁未,創辦師範講習所,由編譯員擔任教授,並附設尚公小學,以備編譯員師範生實地試驗之用,並設養真幼稚園。

    今以丁酉至辛亥所已編譯出版之圖書計之,則圖一百數十幅,書一千二百餘種,為四幹餘冊。

     其印刷、編譯兩所之分部辦事則如下:印刷所,設總事務部,校對部,中文排字部,西文排字部,紙版製造部,鉛印部,鑄字部,單色石印部,五彩石印部,鈔票印刷部,照相部,繪畫部,電氣銅版部,木版雕刻部,銅版雕刻部,鋼版雕刻部,凹凸版製造部,裝釘部,留影版製造部,機器製造部,儀器文具製造部,凡二十一。

    並附設木工廠,重要品棧房,書棧房,紙棧房,療病房,消防駐在所。

     編譯所,設總編譯部,國文部,算術部,理化部,政法部,辭典部,地圖部,英文部,東文部,小說部,雜誌部,出版部,交通部,庶務部,凡十四。

    並附設圖書館,收藏中外圖籍,額題曰涵芬樓。

    又有花園,曰懌園。

     上海晝錦裡之女舄店 上海為我國商埠之首,市廛之盛,為全國所無,巨細精粗,百物具備。

    但就晝錦裡言之,而市廛陳設物之良窳,足以覘社會之風尚,亦足以驗人民之勤惰。

    蓋商界貿易,全視社會之意思以為進退也。

    晝錦裡在英租界,即山西路,由九江路口至漢口路口。

    自南至北,亦僅四十餘店,而出售婦女裝飾品者,自香粉外,以女舄店為首屈一指。

    初惟榮秀齋營業發達,繼遂有榮寶齋與之並駕齊驅。

    後則日盛一日,望衡對宇,已二十餘家矣。

    然趨之若騖者,初惟絲廠之女工,妓寮之女侶。

    一則鎮日繅絲,無暇刺繡,一則日夕侍客,難及女紅,適市賈履,猶是抱布貿絲以羨補不足之常情,於生計上尚無影響也。

    厥後則中人以上之家無不出資競購,以入市為尋常之事,以縫繡為不急之端,而女舄店逐日多矣。

     上海土業 上海販售煙土之華商皆潮州幫。

    蓋道光時,有隨同洋商初至滬販土之潮州郭姓者,能英語,又得洋商信用。

    來滬,初代洋商出售煙土,如洋行之買辦然。

    繼則設棧設號,作私人之營業,曰鴻泰號。

    又未幾而其親族同鄉亦均治土業,於是販土之人日夥。

    自光、宣間內地煙禁加嚴,而租界新開之土棧以鴻泰名者,不計其數,然十六七皆冒名也。

     上海掮客 上海商業有所謂掮客者,處於供給與需用者之間,古曰牙郎,亦曰互郎,主互易市物,日本稱之為仲買人者是也。

    不設肆,惟侍口舌腰腳,溝通於買者賣者之間,果有成議,即得酬金,俗稱用錢,亦作傭錢。

    其數之多寡,各業不等,大抵以百分之二為常,俗謂之二分用錢,有歲得數千金者,而以地皮。

    房產之掮客,為尤易獲利也。

     上海洋行之買辦 上海租界洋行所延華人總理其事者曰買辦,於商法實無確當之意義。

    蓋吾國海通以後,租界之一種特別職業也,英文譯音為糠擺渡。

    【一作剛白度。

    】鹹、同間,名人筆記不知譯音之本難索解,乃就糠擺渡三字以國文為之解釋。

    謂買辦介於華洋人之間以成交易,猶藉糠片為擺渡之用,既以居間業許之,而又含有輕誚之詞。

    此實從前仇視外人因并鄙夷代外人介紹商業之華人之常態,作為未開化論可也。

    惟「買辦」二字究作何解,歷史上因何有此制度,則嘗聞之老於滬事者矣。

     西人之來我國,首至之地為廣州,彼時外人僅得居於船,不準逗遛陸地,【間有登陸居住者,則以澳門為安插地,明時即然。

    】而貿易往來,全憑十三洋行為之紹介。

    遇洋船來,十三行必遣一人上船視貨議價,乃偕委員開艙起貨。

    及貨售罄,洋人購辦土貨回國,亦為之居間購人。

    而此一人者,當時即名之為買辦,意謂代外人買辦物件者。

    蓋此係我國商號雇用,以與外人交易,與上海之所謂買辦完全受外人之雇用者,性質尚異也。

    惟買辦之名,則沿襲由此矣。

    洎上海開埠,外人麕集,彼時中西隔絕,風氣錮蔽,洋商感於種種之不便,動受人欺。

    時則有寧波人穆炳元者,【穆係英人,陷定海時被俘。

    及英艦來上海,則穆已諳悉英語,受外人指揮矣。

    】頗得外人之信用,無論何人,接有大宗交易,必央穆為之居間。

    而穆又別收學徒,授以英語,教以與外人貿易之手續。

    及外人商業日繁,穆不能兼顧,乃使其學徒出任介紹,此為上海洋商雇用買辦之始。

    然一宗交易既畢事,則雇用關係亦遂解除,猶延請律師辦案者然。

    最後,外人之來滬者日多,所設行號與華人之交往亦日繁。

    行號所用之通事西崽人等,對外購買零物及起居飲食必需之品類,支付款項及種種往來,頗嫌煩瑣。

    於是新開行號,每當延訂買辦時,并以行內瑣務委任之,而買辦與行號,乃遂有墊款及代管行事之職務矣。

     上海小商 吾國商人,雖無商業教育,而頗以信義著聞於時,為外人所稱道。

    然非所論於都會之小商,而在上海租界者為尤甚。

    蓋上海五方雜處,良莠不齊,且人人心目中視所居為傳舍,商賈尤甚。

    以為吾儕於此,小住為佳,何必作久遠之規畫,失目前之利益。

    於是遇有顧客,遂百出其計以欺之,攙售低貨也,高擡價值也,混用偽幣也,種種伎倆,匪夷所思。

    至禮貌疏脫、語言侮慢之怪狀,則尤數見不鮮。

    凡此現象,尤以花園、車行、戲館、西餐飯館、酒館、茶館、妓館為最。

    蓋若輩託跡租界,恃洋人為護符,偵探巡警,無不勾通。

    初至者尤易受欺,稍與齟齬,即遭詬詈譏諷,或且曳之送官,官惑於先人之言,無不曲直倒置,而深受其害矣。

     張其煒鬻缸缶於青浦 張孝廉其煒為崑山教諭,有氣節,遇事輒與縣令爭,積不相能,遂乞病歸。

    旋偕其婦流寓青浦,鬻缸缶為業,日持籌,夜運甓。

    有友訪之,或促坐,講《左傳》、《史》、《漢》文一二。

    則聲朗朗然,旁若無人。

     鎮江江綢業 江綢為鎮江出產之大宗,往年行銷於北省及歐、美、日本者,歲入數百萬。

    開設行號者十餘家,向由號家散放絲經給予機戶,按綢匹計工資,賴織機為生活者數千口。

    晚近銷路頓滯,號家歇業者已大半矣。

     善子健以旗人而經商 善康,字子健,京口駐防之蒙古旗人而商者也。

    定制,駐防旗人無故不得出所在地三百裡外。

    嘉、道以來,駐防生齒繁,糧額少,欲治生計,輒為例所格。

    粵寇擾鎮江,善方七齡,隨母王夫人避地至江北。

    父春鳳池署丞元方佐幫辦江南軍務將軍魁玉幕,時以軍事至丹陽張忠武公國樑軍,因與陽紳荊某徒紳文某合營醬業於陽之金鬥鎮,乃使善往習徒,未告以己家合股所設之肆也。

    在陽三年,勤苦倍至,雜傭保操作,於貨物之製造,材料之選擇,出入貿易之消息盈虛,靡不研究有得。

    久之,微聞合股事,歸以詢母,母以實告,不欲往,母諭之曰:「曩以爾年幼,故不告,慮汝惰也,且欲汝親知其中之商況耳。

    今學成,且將任大事,何不悅為?」乃再往,佐理會計。

    曉起夜作,事必躬先,執事諸人,無敢怠荒。

    未及數年,荊文諸股次第歸併,由是而鎮江之春懋、元源,江北之廣豐柤繼設立,復置市產十餘處,舉家婚喪日用諸費鹹取資焉。

    光緒壬辰,以疾卒。

    有子四,長桂芳,字漱秋,浙江鹽大使。

    次桂城,字仲藩,宣統辛亥殉難於秣陵,賜諡剛愍。

    次桂琛,字獻侯,師範科舉人。

    次桂駿,字驥良,卒業於京師農商部高等實業學校。

     溧陽潘鐵廬賣香筆 溧陽潘天成,字鐵廬。

    年十三遭家難,與父母相失。

    就塾讀書,未卒業即出,求其父母,然未嘗廢書。

    既歸,無以為養,乃市香為業。

    往來荊溪、瀨水間,暇則讀書,歌吟之聲達於道路,人皆笑以為狂。

    已而以市筆為業,常手攜筆囊行村落中,叩鄉塾求售,每聞其塾師講解經書,輒側耳聽之。

     揚州之場商運商 揚州為兩淮鹽商薈萃之所,鹽商其總名也,有場商焉,有運商焉。

    場商由各場產鹽收聚集堆,以待票商運往引地銷售。

    場商所收之鹽,則堆集於十二圩,鹽船均停泊於此,淮鹽總棧亦設於此。

     運商并無鉅厚資本,亦惟憑票運鹽。

    先繳鹽價一小半,餘俟運至引地,銷售畢,始以全數算給場商。

    場商收鹽,必先給價與竈戶、故成本甚重,必賴市面之流通。

    及年終,運商必與場商算結清楚。

    場商收鹽款,乃存於錢莊,輾轉流通,此歷年相沿之辦法也。

     吳雲翀恥為鹺賈 吳雲翀,名瑞鵬,歙人。

    父以鹽筴起家,而雲翀恥為賈。

    性趺宕,不治生產,家遂稍落,無以為親歡。

    於是折節業鹺,然頗赴人之急,即質劑取母錢應之,亦無德色。

    桓太息曰:「士不得已而賈,寄耳。

    若齷齪務封殖,即一錢吝不肯出,真賈豎矣。

    」 安麓村為明珠鬻鹽 國初有收藏家安麓村,名岐字儀周者,本相國明珠家僕也。

    查初白以康熙丙寅館於明邸,揆愷功兄弟皆從之遊,時麓村尚給事書齋,躬執酒埽之役。

    初白後入翰苑,直南書房,數年,乞假南歸,而麓村已為明鬻鹽於淮南,聲勢赫奕,督撫監司莫不與抗賓主禮矣。

    丁亥,聖祖南巡,初白與弟查浦侍讀嗣瑮迎鑾淮上,道出廣陵,麓村聞其至,謁見於舟中,執禮甚恭謹。

    初白不為稍下,亦不命坐,但曰:「汝今發跡甚好,惟當小心貿易,勿在地方生事,為汝主人累而已。

    」麓村唯唯而退,初白僅起立頷首,亦不出送,而查浦則已潛遣人持眷弟刺往拜矣。

    故麓村餽初白僅三百金,而查浦則倍之,蓋銜其倨也。

     然麓村實恭慎守法,且以好士稱。

    江淮間文士之貧而不遇者,多依以為生,麓村始終禮遇之,不稍懈也。

    時鹽法沿自明季,麓村為商,以明之勢,多所更張,無掣肘者,積弊為之一袪,民困得少蘇,則其於淮鹽亦非無功者。

    廣陵新城內安家巷安公店,其故宅也。

     甘泉李濱石習賈 甘泉李濱石孝廉鍾泗少孤,從黃大令洙讀四子書,黃以其聰穎,甚愛之。

    忽棄而習賈。

    一日,以誤碎肆中玻璃,為主者所責,濱石大哭。

    黃適過之,曰:「所碎之器,我償汝值。

    主者遜謝。

    乃攜濱石歸,謂其母曰:「此子能讀,不能賈而使之賈,何哉?」母曰:「家貧不能供脩脯。

    」黃曰:「第從我讀,何脩脯為?」其後學大成。

     楊舜華設肆於興化 興化鉅富,首摧舜華楊氏。

    楊,句容籍。

    康熙朝,其高祖某遷興,無長物,寄居族姓家謀生。

    初販豆腐、豆乾等貨,設攤於北城外某南貨店門首。

    性儉約,積錢百文或數百文皆儲蓄於南貨店,歲終無所問,閱數歲,皆如是。

    適是店以虧累歇業,遂邀入與語曰:「汝所儲蓄,除利不計外,已達千金。

    汝雖不急於索償,然及今不給算,復俟何時?店中貨物用具,一切算給汝,汝為本店之主人可也。

    」某由是營南貨業。

    時乾隆甲子,至舜華已數傳矣。

    舜華藉先業,僅中人產,閱數年,幾不能自立。

    至粵寇亂時,江西之紙張、桐油各莊恐被蹂躪,悉先期豫約以賤值存萬順號。

    後路梗,附近鄰邑皆缺貨,價因以漲,利市逾三倍。

    舜華由是起家,累貲數十萬。

    舜華性沉靜,不苟言笑,終日默坐,肆中之同事一舉一動,均了了於心。

    初不出口,年事畢,即懸牌於肆,或存或去,無一不當者。

    然宅心仁厚,每歲慈善費且不下千餘金也。

     周子固賈於通州 貴築周霽樓宰如臯,遂家焉。

    有女公子不笄而弁,出與士大夫修相見禮。

    本名貞,如木曰楨,字子固。

    長於綜覈,出納胥聽之。

    創建通州栟茶場掘港諸質庫,賓從奉令維謹。

    厥兄子迪方伯開藩閩嶠,既歸,子固尋歿,治喪如品官儀。

     以一文錢二百錢商於南昌 南昌有布肆,號一文錢。

    聞其創始之主貧甚,惟餘錢一文,乃以購麵糊,拾破紙雞毛於市,笵土為兒童所玩之雞狗等售之。

    久之,積錢漸多,乃漸作小本經紀。

    勤苦貯蓄,遂設布肆,以資財雄於會城矣。

    又傳有某商者,經營折閱,歲除,僅餘錢二百,而債主畢集,走叢塚間,欲自縊。

    見先有人在,知為與己同病者,急救之,相與慰勞。

    其人問商所苦,商告之故,其人笑曰:「異哉!有錢二百而猶覓死邪?」商告以無事可為,其人又笑曰:「子視世間若無事可為,此子之所以困也。

    二百文猶在囊乎?請以畀我,我為子經營,子但坐享其成可也。

    」又謂商:「請少待,吾為子販貨來。

    」乃持錢去。

    須臾,其人至,攜酒一甌,豚肉一方,小兒玩具數十事,拉商同至一古廟中,兩人席地飲瞰。

    天明,商寤,其人可先起,授以昨所購小兒玩具曰:「今月新年,士女相率嬉遊。

    汝持此向市上售之,遇大人來購者,廉之;其攜有小兒牽衣索市者,昂之。

    」商如言,獲利倍蓰,喜甚,返見某曰:「子策善哉!明日請再販小兒玩具售之。

    」其人大笑曰:「此子之所以折閱也。

    昨尚歲暮,市中玩具價較廉,故販售之,可以獲利。

    今已新歲,市中玩具價亦漲矣,吾儕成本無多,利貨速售,方足以資周轉,非若多財善賈者流,可居奇貨以待善價也。

    」 周輿則賈於吳越 錢塘周輿則,名軾。

    性聰敏,小時了了,讀書輒數行下。

    以長兄輿載為師,輿載愛之,嘗語人曰:「吾家千裡駒也。

    」輿則聞之,夷然不屑,曰:「大丈夫貴行其志耳!何事尋章句作蠹魚為?」會其父疾,中夜起,歎曰:「誰承吾業者?」輿則蹶然應曰:「兒請當之。

    」時十四歲,遂至蘇,治產居積。

    初婚七日,即繭足走沿山,輾轉吳越間。

    算緡精敏,狙儈不能欺。

     杭州有朱養心藥室 明天啟時,餘姚朱養心布衣志仁以醫遊杭,外科所用膏藥至有靈驗,銅綠膏、雞眼膏為尤著。

    因倚胥山以構廬,設藥室放大井巷曰日生堂,即棲眷於中。

    其後子孫蕃衍,雖有以仕宦商賈外出者,晚歲歸老,無不返其故宅,聚族而居,歷三百餘年之久,且自天啟至光緒,未嘗析爨,實為海內所僅見。

    威豊庚辛間,粵寇擾浙,藥室毀焉。

    亂平,硯臣提舉大勛規復之,且令族姓仍居於內。

    營業之事,則各房輸日經理,無或紊也。

     塘栖姚緻和堂痧丸 仁和有塘栖鎮,其居民姚氏,自明即設緻和堂以賣痧丸,堂額為董香光書。

    蓋其先世得丸方,能治痧,累代製以施人,國初猶然。

    其後力不能繼,乃始取值,而塘栖姚緻和堂痧丸遂名聞天下,南至閩、粵,北至燕、趙,無不購之。

    業益盛,舉族蒙利。

    乃規定章程,族人之婚嫁者,死喪者,孤寡失養者,皆有助。

    子弟能讀書,自入學至成舉人成進士,皆有贈。

    祖宗施藥不取值,而子孫食其利,逾數百年而未已也。

     錢塘毛叔成學賈 毛叔成,名應鎬,錢塘人。

    年十三而孤,其母張氏乃攜五百金,挈之以依宗長者學為賈。

    宗長者待叔成嚴,訶怒撲責隨所加,受之無怨言。

    數年,學成將去,母欲言向所攜者,叔成曰:「宗長者供我母子衣食,又婚我訓我,使知賈,是終身業我者也,遺金可復道耶?」即拜謝宗長者而去。

     杭堇浦設荒貨肆於杭 杭堇浦檢討世駿以言事罷官。

    高宗南巡至杭州,杭迎鑾,玉音垂詢裡居何以自給,杭叩頭,以設荒貨肆對。

    上問荒貨雲何,杭以收買破銅爛鐵對。

    即日禦筆書「買賣破銅爛鐵」六字以賜之。

     嘉興周簹谷賣米 嘉興周簹谷布衣竇,賈而儒者也。

    丁時亂,棄舉子業,受廛賣米。

    有括故家遺書鬻於市者,買得一船,每日中交易,筐筥鬥斛權衡堆滿肆,讀之糠(禾乞)中。

     鄭翁以煙葉緻富 鄭翁,鄞人也。

    幼失怙恃,孤苦零丁,行乞至餘姚。

    姚多木棉,棉熟時,主人雇貧家兒收花,鄭亦與是役,藉以餬口。

    棉田之左為市街,有煙肆焉。

    肆主為老者,常手煙管臨街坐,見收花之諸貧兒多有以其花易糖果者,惟一兒則採花盈筐即交主人,未嘗染諸兒惡習。

    肆主見之久,心嘉之,詢其裡姓,曰:「汝願為吾肆傭乎?」曰:「吾一窶人子,有噉飯處足矣,傭雲乎哉?」肆主喜,即招之入肆。

     鄭操作無懈,暇時常就主翁習書數及簿記法,主嘉其勤,亦樂教之。

    鄭質敏,未歲,即能代主司會計。

    主媼喜其勤信,欲壻之,謂主翁曰:「吾等衰年,僅有一女,宜贅二壻以養老。

    鄭某少年勤信,必非終貧者,可妻也。

    」翁善之,以語鄭,鄭不敢辭,翁媼皆喜,即擇日成禮,贅鄭。

    女亦善治生,翁媼以年老,肆中事均委鄭夫婦。

    鄭多心計,嘗運煙葉泛舟至某處,同業約遲日上山,使種煙家久待,得因以減價,違者罰演戲置酒。

    約定,眾煙客多為牧豬奴戲。

    鄭夙不習此,在舟中無事,乃獨行入山。

    人以煙商久未開市,見有一客來,皆歡迎之,鹹問市情。

    鄭對以近來銷行不暢,煙客多停業,予以舊業,故勉為一行也。

    種煙者聞訊,爭以煙葉與鄭,大減其值,收之。

    及交易券定,諸客上山,則煙葉已盡為鄭有。

    不得已,向鄭轉購,責鄭違約,鄭以此時利市三倍。

    歸家後,即演劇置酒,延請同業以如約。

    由是業日益興,不數年,積資巨萬矣。

     泉州有九如當 福建水師提督李潤堂廷鈺既緻仕,遂僑居泉州。

    年七十五歲,猶有九妾,生子十八人,女二十三人。

    九妾各出私蓄二千金,於泉郡東門內合設一當,名九如。

    各妾每月輪值管理一月,餘及閏月所得子錢,則充當中公用。

    故其讓利常至九月,蓋逐月爭期多當也。

    其名九如者,亦取《左傳》如夫人之義耳。

     何心安為小販於閩 台州何心安,鹹、同間人。

    綜理縝密,有億中才。

    商於閩,至延平界,乘舟東下,欲趨福州。

    夜泊小村,盜忽至,舟人懾伏,何屏息艙中。

    盜搜括行李貨物既盡,叱何起,搜其身,得小荷囊,亦攫去。

    盜既遠,何檢視舟中,惟布被一,及外衣夾袋內小錢十餘而已。

    坐不寐,天明,至延平,捨舟登岸,投逆旅。

     是夕為除夕,旅客皆沽酒市肉,相約謀醉。

    何展衾欲睡,忽聞鄰房有悲泣聲,咽而悽,思其人殆亦流寓異鄉,感歲序而自悲淪落者。

    傾聽良久。

    忽動相憐之念,因叩門請見。

    則其人為範幼銘,徽人,亦舟行遇盜,昨夕來此者。

    範轉詢何,何亦自述所遭,二人患難相同,遂有親暱意。

    何問範何計,範曰:「吾此地絕無故人,今囊中僅餘一金,此金盡者,即吾生之末日至矣。

    」何曰:「君勿作拙計,吾此地豈無故人,然當此歲除,人方儲甘旨,擁妻孥,團聚為卒歲計。

    吾以難人投之,不斥為不祥,即謝不見耳。

    」範曰:「然則奈何?」何曰:「吾固不求人,亦不便遭難事久縈吾心,亂我計畫。

    吾適自念,身中僅有十餘錢,欲即於此錢中闢一生路,思之未得,故且少逸。

    若君尚餘一金者,事儘可為,何必自困。

    」範以與何同在難中,故接談之間,即吐胸臆。

    今聞其言,頗疑何,非大言欺人者,即欲攫此金,故作讕語耳。

    然觀其色至誠懇,又非妄言者,乃不疑,請畢其說。

    何曰:「君且移居吾室,君居守,吾出,將羅物事。

    若困倦者,請即安臥,恐今夕尚不得眠,明日出門易倦也。

    」範諾之,至何室,出金授何,擁衾而臥矣。

     範自遇刼後,憂思悲戚,通夕未眠,擁被即寐。

    既醒,不知何時,見何甚忙,烹肉治飯,案堆竹片竹枝及五色小紙無數。

    見範起,笑曰:「君睡足乎?飯將熟,請共食。

    俟飽吾腹,吾尚教君治藝也。

    」範亦喜,起助料理。

    既食,何拗竹為骨,以紙糊之,五采絢爛,作為雄鷄形。

    復以竹枝為小笳,綴其尾,以口吹之,聲似鷄鳴。

    範效之,終夜成三百餘頭,明日,分持入市,時民俗樸陋,奇伎淫巧之物,非居通商地者,幾於老死不一見。

    何所製雖未奇巧,然在當時,固足以覓利。

    笳聲吹動,小兒聞者爭出競購。

    不較值,日未晡,何所持者已盡先歸。

    少頃,範亦返。

    出錢數之,凡得七千餘,大喜。

    復製數百頭,約於未售處賣之。

    如是數日,何知購者已遍,不再變,人且生厭。

    乃至碎綢店,購雜綢,歸翦為人,實以棉,縫之。

    點畫眉目,意態生動,價視鷄三倍。

    復售十餘日,得錢百餘千,二人共議,買舟東下。

    至福州,於南台臨衢地,列一小攤,賣洋貨。

    積二年,獲利千餘金,易為棧。

    其置貨,自與西人接,約期歸貲,不稍爽,西人信之,任其輦取,以故海外新至物,他棧所無者,何棧莫不具備。

    又數年,獲利數萬,起樓閣,置奴婢,迓其妻子來,兩家皆寄籍於閩,世為婚姻焉。

     廣州市肆可入覽 粵人之設肆貿易者,於營業之方法頗能講求。

    如國貨、綢緞、洋貨諸肆,均任人觀覽,不問為誰,皆可逕人,肆人組不加以白眼也。

    故著名之洋貨公司,自晨至夜,終日喧闐,遊人極夥。

    蓋舶來品皆為奇技淫巧之物,必使人詳觀之,方足以引起其購買之興趣。

    苟珍襲櫝中,不令他人瀏覽,則人且不知某肆之有某物,又何論於購買也。

    吾國僑商之旅外貿易者,以粵人為最多,勢力亦以粵人為最盛。

    粵人之營業思想,固較勝於他省人也。

     廣州銀角交易 廣州之貿易,初用碎銀,其成圓者,亦皆鑿有小孔,如火爐之蓋然。

    亦有剷薄者,其重量大率為五錢八九分,六錢一二分。

    故用銀買物,分釐皆須計較。

    迨張文襄公之洞督粵,改鑄小銀角。

    售物品者,無論共物不及兩角、一角、半角之值,亦僅知索兩角、一角、半角之銀,市中幾無畸零之數矣。

    買物者又恐找換受虧,雖不必買兩角、一角者,亦買足兩角、一角矣。

     南海伍氏以商緻富 粵東富人,有南海伍氏。

    先是,嘉慶時,廣州十三行有開怡和號之伍某,本閩人而居粵。

    故事,西人至廣州通商者,必由十三行交易,額定餉銀,皆由十三行承認,十三行有中落者,由他數家分認其餉。

    時諸行多衰落,伍獨巍然存。

    有伍敦元者,為其疏族,自閩來,伍之家長謂之曰:「汝來殊不幸,不能有以潤汝,姑居此可也。

    」 無何,制軍阮文達公元以欠餉故,召伍入見,憚不敢入。

    敦元自請代往,乃入見。

    阮詰欠餉故,敦元曰:「非敢欠餉也,實以商業方疲,而上督餉益急,則力益不支,是官商兩困之道也。

    」阮曰:「既如是,免汝家數年餉,好自為之。

    」敦元歸,以報。

    時伍商既屢困、有厭倦意,乃悉收故業,而獨以商號畀敦元。

    敦元既得之以營業,業大進,不十餘年,可千萬,遂大富。

     敦元歿,傳業於子紫垣名崇耀者,富益盛。

    適旗昌洋行之西人乏貲,即以巨萬畀之,得利數倍。

    西人將計所盈以與之,伍既巨富,不欲多得,乃曰:「姑留汝所。

    」西人乃為置上海地及檀香山鐵路,而歲計其人以相畀。

    紫垣死,以其子子笙像寄西人,曰:「是乃吾子,以後金皆寄彼。

    」子笙死,又以子垣孫像寄西人,而屬其寄金焉。

    垣孫益奢侈無節。

    然西人既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