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類

關燈
有租妻之俗。

    蓋力不能娶而望子者,則僦他人妻,立券,書期限,或二年,或三年,或以得子為限。

    過期,則原夫促回,不能一日留也。

    客遊其地者,亦僦之以遣岑寂。

    立券書限,即宿其夫之家,不必賃屋別居也。

    限內客至,夫輒避去,限外無論。

    夫不許,即某妻素與客最篤者,亦堅拒不納。

    欲續好,則更出僦價乃可。

     甘人重視餞別 祖道設餞,人之常情,而當康熙時,甘肅人規之為尤重。

    宦遊南去,賈客東歸,率皆攜挈樽罍,招邀放郭外之荒墩古戍間,紅氈密地,毳帳如鱗,人圍馬住,頗極纏綿。

    更時有密識妖姬,牽驢道左,偷啼背面,送面添杯。

    行者停車助其歎悼,登高望盡,惘惘歸途,此亦邊人之善俗也。

     吳俗前後有三好 蘇州長、元、吳三邑之人習於安逸。

    王文簡公士禎嘗謂其俗有三好:鬬馬弔牌,喫河魨魚,敬五通神,雖士大夫不免,恨不得上方斬馬劍誅作俑者。

    其後則縉紳又有三好:曰窮烹飪,狎優伶,談骨董。

    三者精,可抵掌公卿間矣。

    五通神自蘇撫湯文正公斌焚毀後已絕。

    馬弔好者益眾,惟河魨魚食者尚少耳。

    昔葉訒菴因食河魨緻病,陳其年尤酷嗜,在天津食之中毒,面目悉腫,不可辨識,皆烹製失宜所緻也。

     蘇鄉婦女之儉勤 世以蘇俗為奢惰,實僅指城市言之耳。

    若其四鄉,則甚儉且勤,婦女皆天足,從事田畝,雜男子力作,樵漁蠶牧,拏舟擔物,凡男子所有事,皆優為之。

     今姑就光福言之,能織蒲鞋,繡神袍,而舁山轎亦為職業之一。

    轎著於肩,疾走如飛,健男子瞠乎後也。

    嘗有人詢以兩肩能擔重幾何,則曰:「我不知也。

    惟城中某宦,軀體癡肥,權之,當在一百三四十斤,而我荷之越嶺登山,奔馳二三十裡,氣不喘而面不紅也。

    」 上海俗尚 上海為通商巨埠,廣土眾民,為全國之冠。

    以宣統辛亥計之,實有人民六十餘萬之多,生活程度亦頗高,中人之產,支拄維艱。

    自其外觀之,固已備極繁盛,實則乘肥策堅,徜徉於歌樓舞館間者,類皆僑居之富豪。

    若土著之普通人民,恆以撙節相警惕,惟婚嫁喪葬,專尚外觀。

    其下等社會之人,類皆身無完衣,而飲酒食肉口啣捲煙者,相望於道,雖乞丐亦不免。

    至若近鄉農民,輒以所種蔬菜售之租界,所入較豐,亦染奢靡之習,北鄉尤甚。

    其能勤且儉者,惟浦東及西南各鄉耳。

    而民氣頗柔,俗尚迷信。

    西鄉則好械鬬,不如浦東之誠樸也。

     樂平械鬬 樂平屬江西,人皆慓悍,輒以雞豚細故,各糾黨以械鬬,而東南兩鄉為尤甚。

    其俗:凡產一男丁,須獻鐵十斤或二十斤於宗祠,為製造軍械之用。

    戚友之與湯餅會者,亦以鐵三斤投贈。

    以故族愈強者,則軍械巨砲愈多,惟用硝磺鐵彈,無新式之火藥彈丸耳。

     武穴淫風 鹹、同間,粵寇亂時,湖北武穴有汪某者,如寇將至,先期召集各戶,籌所以對待之策,皆無以對。

    汪曰:「欲使其不動吾鎮一草一木,誠易事耳。

    某有策在,特不知大眾願否?」眾曰:「惟先生之命是聽。

    」汪乃選擇婦人中姿色稍佳者百餘人,使其迎寇於數裡外,且遍設行館,請其休憩。

    寇大悅,遂各擁抱婦女,恣為歡樂,不復騷擾商肆,翌晨即去,全鎮賴以無恙,然此百餘婦女已為其姦淫殆徧矣。

    事為胡文忠公林翼所聞,以汪此舉有傷風化,非特無功,且有罪,立寘於法。

    說者謂武穴之淫風至今不衰,實當日遺傳所緻也。

     雅州俗尚 四川雅州一帶,民尚美麗,建南一帶,民尚儉樸。

    南方女子,天足為多,其富厚之家,則多纏足。

    無論男女,好以藍白布纏於頭,雖盛暑不去。

    且皆能服田力穡,勤於農務。

    稍有家產,輒喜畜馬羊,建南尤盛。

     昌化俗尚 浙江昌化居民好訟嗜賭,而其地少盜賊。

    惟女子尠貞節,男女私合,曰燒同鍋。

    且邑少巨室,有「富不滿萬,窮弗討飯」之諺。

    蔬菜穀類,大都自種自食,客此者欲乞其鄰,則價昂甚。

    冬日,人皆攜一火籠【以竹編為籠,內置火缽。

    】以禦寒。

     寧紹典妻 浙江寧、紹、台各屬,常有典妻之風。

    以妻典與人,期以十年五年,滿期則納資取贖。

    為之妻者,或生育男女於外,幾不明其孰為本夫也。

     處人冒祖 處州居民,家各有譜,宗支頗明晰。

    本宗相承,筆以紅色;異姓繼嗣,筆以藍色。

    惟所序非族中合議,胥以私意出之,故流毒彌多。

    常有無賴覦富室產,富室乏嗣,筆祖若父以藍色,而自承為富室正支;或指富室為異嗣者。

    甘為人後,恬不知恥。

    更有自移他族骸骨瘞諸祖塋,訐人為盜葬,或陰匿祖骸以實之。

     開化俗尚 開化縣居浙、贛、皖三省之交,屬浙江衢州府,其地萬山聳峙,城中居民約千數百戶,而庸中佼佼者,惟勵、謝、陳三姓而已。

    其餘婦女,無論已嫁未嫁,有夫無夫,罔不面首三十,惟卿所欲,女子自十四歲以上鮮有完人。

    浪男蕩婦,既相歡好,則男子恆具麵食分饋其鄰,自此便可公然往來,略無顧忌,即為之夫若父母者,第有微利可沾,亦絕不加以幹涉。

    男子對於所歡,每月約津貼以銀幣二圓,而在生活程度極低之處,即此區區,已足贍一身而有餘。

    故開化奸案極少,是蓋桑間、濮上,積久成風,多所見而少所怪矣。

     閩廣以人為鳥 閩、廣之人好械鬬。

    未鬬之先,嘗雇人於他村,使為助,名曰鳥。

    先事立約,其約文雲:「某某承雇某村鳥一百隻,鳥糧每隻日三百文。

    如鳥飛不歸,議完卹費每鳥一百千文,聽天無悔。

    」蓋諱死為飛也。

    鬬時以鳥充前敵,雖殺傷不惜。

     閩人好名尚氣 閩人好名尚氣,而漳、泉兩郡為尤甚。

    凡科第官閥及旌表節孝三類,必建石坊於通衢,墳墓亦必有穹碑。

    其墓與大道相距或過遠,則必立之道旁,俾行路者易見之也。

     民多聚族而居,兩姓或以事相爭,往往糾眾械鬬。

    然於交際之私情,仍不相戾。

    未鬬以前,必先議定數人以為死者之抵償,抵者之妻子,給公產以贍之。

    故常有非兇手而甘自認者,貪死後之利也。

     漳浦浪子班 漳浦有浪子班,專聚無賴少年,以待有械鬬時,受雇為助。

     石澳俗尚 由筲箕灣山行十餘裡至於海隅,有邨焉。

    背山而面水,邨人多瀕海而居,五方雜處,築石為室,藉茅作瓦,編竹成籬,男婦老幼悉棲息其中,語言鉤輈,不易了解。

    日初出,則各具糗糧,結伴呼羣,持釣竿筐筥,遠出而遊於海。

    傍晚罷釣歸,將魚換酒,雜妻孥,團飲一室,佐以粗糲,醉飽後,跣足蒙頭,席藁而臥,來朝無米為炊,勿問也。

    以水作田,無有豐歉,仰事俯畜,皆取給於海。

    晦,則相與叩缶而歌鳴嗚,與桃花源避秦人之樂處相彷彿,惟人情多狡詐耳。

     村後有山田數十畝,鹹磽瘠不堪,故可耕者少.婚嫁亦皆及時,男婦皆跣足,女之未嫁者則妹之,既嫁,則稱以姑娘.多登山薙草樵采,或遇少壯男子,輒曼聲高唱淫辭以相誘,或兩情相洽,即以山林為牀褥,夫與伯叔知之亦不問. 粵人有七好 粵人有七好:好名,好官爵,好貨財,好祈禱,好蓄妾,好多男、好械鬬。

     粵有三大 羊城俗諺有三大之說。

    三大者:老舉大,【粵中方言謂妓女為老舉。

    】驕夫大,燈籠大也。

     粵人好鬬 粵人性剛好鬬,負氣輕生,稍不相能,動輒鬬殺,曰打怨家,非條教所能禁,口舌所能諭,嘗有千百成羣聚眾械鬬之巨案。

    蓋大姓多聚族而居,多者數千家,少亦數十百家,與他姓一言不合,即約期械鬬,人數不足,則出重資雇人相助,如助鬬而死,給撫卹金;因鬬傷廢,給養傷金,其費用則出自祖嘗,或按田科派。

    遊手無業者多樂受雇,雖死不悔。

    鬬時,揚旗鳴鼓,鎗礮交施,如臨大敵,可數日不解。

    地方官之框怯者,不敢出而彈壓,亦不敢問兩造之曲直,惟飛稟大吏,請示辦理而已。

     械鬬既累日不解,或由兩造各邀公正紳耆評其曲直而裁決之,或由地方官傳諭董事為之勸解而調和之。

    如兩造終不服,則先停戰,而控之於官,靜候判斷,亦有兩方既分勝負而再興訟者,且有鬬死多人而絕不報官者。

     粵人雖強悍而極畏官吏,每有兩方械鬬之後,此方如有鬬死者,既稟官訟之。

    官循例捕兇手,亦僅虙張聲勢,不果捕也。

    彼方乃匿兇手,以重金賄死者家屬,令遞稟和息。

    然家屬之慾壑不滿,差役之囊橐不盈,和稟亦不得遞也。

    故遇此等案件,縣署幕友、書吏以及刑差、門皂均有例規,即縣令亦有照例之餽遺焉。

     粵人於外省人之感情 粵人團體堅固,對於同鄉之維護,無所不至。

    遇外省人,粵西而外,無論何省,均謂之外江佬,商店購物,輒增其價;舟車受雇,亦必故意居奇;即妓院之中,亦以接待外江佬為恥。

    故粵人與外省人之感惜極不易融洽也。

     粵人多妾 粵人好蓄妾,僅免饑寒者即置一姬,以備驅使。

    且以其出身率為侍婢,而烹調浣濯縫紉等事皆所慣習。

    一家既無多人,於是令其兼任梳頭、烹餁二事,甚者潔除圊溷之役亦令為之,自可不雇女傭,以節糜費。

    其小康者,則置二妾或三妾,一切役務,均委之若輩。

    諸妾亦承奉周至,不敢少懈。

    蓋其意以為烹調一役,雖為庖人專職,然每一餚出,未必能食,多犯不潔之病。

    今以妾掌庖,則妾亦同案而食,斷不至有此弊,推而至於他事亦然。

    痛養既關,較外人之徒事敷衍者,自不可同日而語矣。

     潮人多異姓亂宗 異姓亂宗,顯有功令,而潮人每有此弊,以丁多為強,較之他郡尤甚,常乞養他人子,非獨單門然也。

    其有貌為鞠育包藏禍心者,更多故矣。

     粵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