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類

關燈
無經,則道無載,人將貿貿焉莫知所之,卒至於狂談而窈冥行矣。

    故聖賢之道,垂六經以詔後世,迄於今而及千萬世矣。

    至於一賜樂業教,始祖阿耽,本出□□西域,稽之周朝,有經傳焉。

    道經四部五十三卷,其理至微,其道至妙,尊崇如天。

    立是教者,惟阿無羅漢為之教祖,於是乜攝傳經,為之師法。

    厥後,原教自漢時入居中國,宋孝宗隆興元年癸未,建祠於汴。

    元至元十六年己卯重建。

    其寺,古剎也,以為尊崇是經之所。

    業是教者,不止於汴,凡在天下業是教者,靡不尊是經而崇是道也。

    然教是經文字,雖與儒書字異,而揆厥其理,亦有常行之道,以其同也。

    是故道行於父子,父慈子孝;道行於君臣,君仁臣敬;道行於兄弟,兄友弟恭;道行於夫婦,夫和婦順;道行於朋友,友益有信。

    道莫大於仁義,行之,自有惻隱羞惡之心。

    道莫大於禮智,行之,自有恭敬是非之心。

    道行於齋戒,必嚴必敬;道行於祭祖,必孝必誠;道行於禮拜,祝贊上天,生育萬物,動容周旋之際,一本乎誠敬也。

    至於鰥寡孤獨疲癃殘疾者,莫不周恤賑給,俾不至於失所。

    貧而娶妻不得娶,與葬埋不能葬者,莫不極力相助。

    凡婚資喪具,無不舉焉。

    及至居喪禁忌葷酒,殯殮不尚繁文,循由禮制,一不信於邪術,下至權度鬥斛輕重長短,一無所敢欺於人。

    求觀今日,若進取科目而顯親揚名者有之,若布列中外而緻君澤民者有之,或折衝禦侮而盡忠報國者有之,或德修厥躬而善著於一鄉者,亦有之矣。

    逮夫農耗於野公而公稅以給,工精於藝而公用不乏,商勤於遠而名著於江湖,賈志於守而獲利於通方者,又有之矣。

    畏天命,守王法,重五倫,遵五常,敬祖風,孝父母,恭長上,和鄉裡,親師友,教子孫,務本業,積陰德,忍小忿,戒飭勸勉之意,皆寓於斯焉。

    嗚呼!是經也,日用常行之道所著者有如此。

    是故天命率性,由此而全修道之教,由此而入仁義禮智之德,由此而存。

    若夫塑之以像態,繪之以形色者,徒事虛文,驚肘眩耳目,此則異端之說,彼固不足尚也。

    然而尊崇於經者,其知所本歟?道經相傳,有自來矣。

    自開闢以來,祖師阿耽傳之女媧,女媧傳之阿無羅漢,羅漢傳之以思哈戈名,哈戈名傳之雅呵厥勿,厥勿傳之十二宗派,宗派傳之乜攝,乜攝傳之阿呵聯,呵聯傳之月束窩,束窩傳之藹子喇,於是祖師之教,燦然而復明。

    故凡業是教者,其惟以善為師,以惡為戒,朝夕警惕,誠意修身,齋戒節日,飲食可叵於經,而是矜是式,尊奉而崇信焉。

    則天休滋至,理惠罔愆,人人有德善之稱,家家遂俯育之樂。

    如此,則庶於祖教之意無所負,而尊崇之禮無少忒矣。

    刻石於寺,垂示永久,鹹知所自,俾我後人其慎念之哉。

    大明正德七年壬申孟秋甲子重建寺,俺李高維、揚金溥請《道經》一部,立二門一座,寧夏金潤立碑亭一座,金鍾修撰□亭,鐫字□□□璽。

    」 旁門左道之宗教 依託宗教之旁門左道,不可勝數,彌勒教、白蓮教、天理教、中洋教、上帝教、三祖教、黃天教、在裏教、義和團、大乘教、大成教、薩滿教,及崇拜一切自然物如水火龍蛇之類者,非流於妖邪,即困於鄙陋,實皆不足以言宗教也。

     彌勒教 彌勒教,大抵糍糰教、【一作慈團。

    】五倫教之流亞也。

    其教徧各省,江、浙尤盛。

    初,有杭人須天衡者崇奉之,自言其七世祖某為彌勒化身,親授珠經三,勸人持齋修行,身後不入輪迴,皆歸佛國。

    月之塑望,必誦經禮佛,徒黨畢集,曰上供。

    諸男女入教者,皆拜師,師為之命名,焚表給牒,并演《易》卦為宗派。

    亦派執事,行能出眾者,則有清書、班首諸名目。

    同教者相遇,彼此必問何卦派何執事,始敘尊卑。

     乾隆時,晉寧李因培督學江蘇,陛辭,高宗諭以密訪邪教。

    及按試松江,適有以習彌勒教告者,拘之,嚴訊,斬須天衡,絞楊維忠,軍徒流杖十餘人,皆教中魁也。

    當壬午聖駕南巡時,楊徒康倫姐等獻經行在,高宗初未喻,溫語遣之,後遍詢閣臣,始知為劉福通之流,故有是命。

     白蓮教 白蓮教,一名清茶門,為道教之支流,最為妖妄。

    漢末,黃巾張角兄弟起於山東,當時雖無白蓮之名,然實權輿於是。

    乾隆癸醜,白蓮教匪嘗起而為亂於湖北之枝江縣。

     嘉慶乙亥十二月丙寅,仁宗諭曰:「灤州石佛口王姓,其先世自前明以來,倡立白蓮教,自稱聞香教主,流傳至今,二百餘年,已閱十輩,其子孫仍怙惡不悛,改教名為清茶門。

    種種悖逆情形,應照大逆辦理。

    其江南、湖北、河南等省傳教各犯,飭各督撫迅速查拏。

    」 鹹、同間,洛陽汪劍庵,家貧不能自給。

    一日,徘徊道中,有憂色。

    忽一偉丈夫來,詢其故,汪以實告。

    其人大笑曰:「銅臭乃足困人耶?君子憂道不憂貧,當今上無道揆,下無法守,至令先生懷才不遇,良可太息。

    然懷才不遇者,又寧止一先生?某不才,尚能助一臂力。

    」因解囊,出大錢十斤文,告汪曰:「有急需,取之可也,但不可盡。

    」汪不肯受。

    某曰:「然則作為借款,以一月償,可乎?」汪感其誠,諾之。

    於是日取三百文使月,視之,仍十千也,大異之。

    然不取,則錢亦不多。

    亡何,一月期滿,其人果來,亟謂汪曰:「孺子不聽我言,今禍作矣,速從我去,否則首級且不保。

    」汪曰:「某貸君款,至今不敢動分文,安得有禍?」其人笑曰:「汝尚誑予耶?果爾,則還吾可也。

    」汪往取,則錢已頓杳,大驚,求救,其人曰:「毋恐,我白蓮教人,豐衣足食,不知世間有憂愁事。

    今事至此,子亦惟有入教耳。

    」汪不得已從之,自是,汪亦為白蓮教徒。

    黃某,佚其名,勇敢有力,且工劍術,人有白蓮教說之者,輒嗤以鼻,曰:「庸人自擾耳。

    」某夜,挑燈夜讀,聲朗朗達戶外。

    夜三鼓,聞窗前履聲甚響,黃疑之,左手持燈,右手仗劍,徒步出門,猝見一人,身長丈餘,面目猙獰可怖,黃舞劍與之鬬。

    久之,漸不敵,遁入房,取狗血噴之,應聲而倒。

    所謂丈餘長人者,乃以三寸紙所剪之侏儒也。

     自平教匪之後,中原不見兵燹者幾三十年。

    而漏網之徒,散匿遠近,隱相煽誘,仍以傳教為主。

    宿州張義發者,從永城魏中沅學《彈花》、《織布》兩歌,皆邪教中隱語。

    又令盤膝靜坐,曰坐蓮花。

    兩手捧腹,曰捧太極。

    一日三次,默誦咒語,曰三省工夫。

     天理教 天理教,又名八卦教,以其列八卦為入股也。

    其首領有三:曰林清,曰馮克善,曰李文成。

    嘉慶癸酉,清倡亂京畿,馮、李蹂躪豫東。

     清之初入教也,意圖斂錢而已,既而脅惑者眾,羣奉為坎卦教主。

    坎卦之外,七卦皆屬文成,清又統之,勢益張。

    復造妖書,言彌勒佛有青洋、紅洋、白洋三劫。

    此時白洋應劫,清乃太白金星下降,故旗幟皆尚白。

    又童謠雲:「八月中秋,中秋八月,黃花滿地發。

    」癸酉置閏八月,後改甲戌閏二月,因以九月望日為第二中秋,故起事以應之。

     坎卦之主為郭朝俊,次為劉呈祥、陳懋林、宋理輝。

    既而懋林為其從懋功告訐,讞得實,擬問杖徒,諸人乃潛奉清為坎卦主。

    朝俊性恡嗇,遇事畏葸,眾不之憚,清代之,皆帖服。

    清傳教以「真空家鄉無生父母」為八字真訣,命其徒日夕拜誦。

    自言知未來事,審禍福,明吉兇。

    入教者輸錢,曰種福錢、根基錢,事成,償十倍,輸百錢,得地一頃。

    愚民惑之,遠近踵至,家遂饒。

    有告貸者,輒給之,村人仰食者萬餘家。

    乃潛蓄逆謀,欲舉大事,而祀金神於西方。

    又詭言前世為卯金刀,遂改姓劉,名安國,而他人呼之則曰劉真空。

    又自以為劉林後身,稱劉林,字霜牧,或作雙木。

    輾轉變易,無定名。

    平日不習武藝,或勸之擊劍,清曰:「吾有神助,劍術不足道也。

    」 文成在滑,掌震卦教,見清,大悅,奉清為十字歸一。

    於是八卦九宮,清與文成共掌之,清號天皇,克善號地皇,文成號人皇。

     初,齊、豫奸民糾結死黨,曰虎尾鞭、義和拳、紅甎社、瓦刀社,最大者曰八卦教。

    文成欲入黨,無所適從。

    夜夢神話之曰:「君乃十八子,明道震宮九教主也。

    得東方生氣,居河洛之中,協符大運。

    」文成驚異,益自負,乃收聚諸無賴及有罪亡者,匿與居。

    聞河南有謠雲:「若要紅花開,須待鹽霜來。

    」遂自號鹽霜十八子,入震卦教。

    教中事有條理不當者,文成釐次剖晰,眾推服之,無異詞。

    時清為坎卦教首,傳教北方。

    乾卦教首張廷舉,山東定陶人。

    坤卦教首邱玉,山西嶽陽人。

    巽卦教首程百嶽,山東城武人。

    艮卦教首郭泗湖,河南虞城人。

    兌卦教首侯國龍,山西嶽陽人。

    離卦教首張景文,山東城武人。

    俱分隸震卦。

    震為七卦之首,取「帝出乎震」之意也,習教者鹹聽約束。

    文成兼掌九宮,統管八卦,眾至數萬,爭以金帛相賂遺,謂之種根基,文成遂富。

     滑縣牛亮臣少習帖括,應童子試,屢應被黜,乃棄去,為縣庫書吏。

    丙寅,以文弄法獲罪,亡匿直隸之保定。

    十二月,清亦以坐法往保定,同居馬家定,遂結為死友。

    清語亮臣曰:「吾教是京南人所授,山東曹縣有劉林,為先天祖師。

    吾為劉林後身,是後天祖師。

    真空神咒,每日朝拜持誦,可免刀兵水火,可起大事。

    」亮臣悅之,乃拜清為師。

     崔士俊,金鄉人,因城武劉燕入離卦教。

    燕之師曰王敬修,敬修與其黨張衡同受教於王普仁,而士俊又傳之於高鶴鳴。

    其教:先令人執香稽首,受真空八字訣。

    入教之始,人納錢二百文,謂之根基錢。

    清明、中秋,隨力緻獻,謂之跟賬錢,卦主受之。

    凡同教相見,輒駢二指為劍訣。

    甲子,士俊始入教。

    壬申八月,其鄰人高毓藻引長垣徐安國至士俊家,謂安國習震卦教,勝於離卦,勸改離歸震,士俊遂與其黨鉅野張建木同拜安國為師。

    安國之教與離坎相類,惟每日三次朝理太陽,兩手抱胸,合眼趺坐,口念真空八字八十一遍,是曰抱功,功成可免災難。

    癸酉二月,安國復至金鄉,告以今歲九月後交白洋劫。

    劫數到時,教主給白布小旗,樹於門,可免殺戮。

    安國引士俊與張建木偕至滑,謁文成,劉國明為之引進。

    士俊與建木拜文成,文成受禮畢,諭之曰:「汝曹善自用功,一劫能造萬劫之苦,一劫能修萬劫之福,汝曹悉歸去,有事,問爾師傅可也。

    」士俊再拜出,安國言之曰:「今歲孟冬一月中行三節氣,此即白洋劫。

    劫前七日,白旗傳遍。

    凡無旗者殺殺之,留而不殺者,分上下。

    」其要訣雲:「位列上中下,才分天地人。

    五行生父子,八卦定君臣。

    」國明語之曰:「白洋劫,山西為洋頭,河南為洋腹,山東為洋尾也。

    」 中洋教 道光時,有達官婢蘇姓,年二十餘,姿貌修整,粗識文字,自謂人世無其匹,深信中洋教。

    出家,居白雲庵,習修煉,自號女媧氏。

    遠近婦女奉之為師,執贄奉簡,媵以牲酒香花,踵門稱弟子者不絕。

    其臥房重重間隔,分一房為數室,小巷密閣,曲折玲瓏,即白晝持火入,人對面,或相擊觸,轉身遁匿,則莫知所之,其幽邃如此。

    未幾,燬於火。

     上帝教 上帝教,竊基督教之緒餘者也。

    嘉慶時,粵人朱九濤實創之,洪秀全、馮雲山師事之。

    九濤死,推秀全為教主。

    道光丙申,秀全、雲山傳教至廣西,居桂平、武宣二邑接壤之鵬化山。

     時桂平富人曾玉珩受教於秀全,秀全妹壻武宣蕭朝貴亦來桂平。

    朝貴與楊秀清交最善,秀清先世為廣東人,後遷廣西,居桂平之大黃江,世以燒炭為業。

    秀清豪放無賴,與其籪人韋昌輝、貴縣石達開同入上帝教。

    昌輝、達開常慷慨大言,欲委身以成大事。

    秀全時臥病幾殆,突然愈,曰:「吾病死,作地下人者七日,今始復蘇,能知未來事,舉世將罹大災,惟奉我教,拜上帝,或為教主之兵,則可免,且死後可升天堂極樂世界。

    答拜上帝,納銀,供香燭,則可贖已往之一切罪惡。

    」凡奉其教者,曰師徒,男稱兄弟,女稱姊妹,稱耶和華曰天父,以耶穌為其長子,尊之曰天兄,己則為其次子,而秀清等則皆師徒也。

     三祖教 秘密社會,多出於明季遺民。

    有三祖教者,俗謂為白蓮教之支流,一曰無為教,又曰檀香教。

    每歲,教徒一大會,須點蠟,其法煎蠟油於鍋,以燭芯醮之,彼此相傳,即傳薪之義也。

    又有坐法船、摸姻緣諸名目,蹤跡祕密,非在教者不得入觀。

    有老儒施星渚者,曾入其教,年餘而出,或問其內容,答雲:「明季遺民之所為,傳者失其意耳。

    」 同、光間,某歲點蠟前一日,有教主至某處,謂來自處州,有牒鈐印滿紙,信宿即去。

    行蹤甚祕,教徒亦不知為誰,惟雲教主為世襲,其始祖為教事死,歲至各處納教中酬費耳。

    光緒庚子,拳匪作亂,其教徒亦聞風響應,先事破獲,搜得偽印,文牒,會單,確有不臣之證。

    其牒文年號為大中國庚子年,國字作(外口內正),不稱大清光緒年號。

    會單分作八卦,某隸某隊,某隸某隊,似尚有部伍軍隊之意。

    其禱告之辭,則直對於玉皇大帝而負責任也。

     黃天教 黃天教,原名普聖門之天盤教,後復衍為地盤、人盤兩派。

    其最為崇信之教主有二,曰乾坤二老。

    謂隱於吉林北山下,世人呼之為造佛者之餘孽。

    旋以某歲吉林屢破教案,查拿甚急,遷居海上。

    其傳教法,原定為單度法,男傳男,女傳女,不相混雜。

    後因信徒日眾,傳教者應接不暇,遂一變而為齊度法,男女得相互傳授,其勢力遂日盛矣。

     男女有階級,得步步高陞。

    凡五等:第一次入教者,為眾生,進一步為天恩,再進為保恩,為正恩,為丁行。

    男子入教,升至丁行,資格為最高。

    惟限制女子,僅至正恩而已。

     點石可以成金,指砂可以成米,黃天教勸教之口頭禪也。

    且謂將來必有大劫發現,不入教者不可免,入教者別有樂土,其時可相率而入安樂境。

    且謂不開礦自有金銀,不耕地自有糧食,饑寒永無慮也。

    又自言無犯上作亂之野心,蓋恐查抄也。

    天盤區域廣,以備將來人民之避難,惟必先有名,始能收留,名有定數,以入教資格之深淺定之。

    天盤無名者,雖樂捐多金,不取亦不納也。

     教中經典有多種,舉其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