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類
關燈
小
中
大
尼入覲,大抵皆賜金印、金冊,或玉印、玉冊。
第七輩達賴喇嘛有金印、玉寶,其金印文雲:「敕封西天大善自在佛統領【一作總理。
】天下釋教普通互【一作日。
】赤拉呾【一作坦。
】喇達賴喇嘛之印」。
玉印文同,惟「印」字易「寶」字。
又有金冊、玉冊。
玉冊長六寸餘,寬約四寸,頁厚二分,邊刻龍文,面鏤「敕封達賴喇嘛之玉冊」,冊之字有四體。
四體者,前漢文,次唐古忒文,次蒙古文,最後為滿文。
滿文右行,實則先滿文,次蒙古文,次唐古忒文,最後為漢文也。
冊凡十五頁,不相聯。
金冊大小如之,亦十五頁,而聯其腦,如展書然,皆以紫檀木座盛之。
若班禪額爾德尼,則有金印、金冊而無玉印、玉冊。
活佛傳鉢 達賴喇嘛將死,能不迷其本性,預言某月某日託生於某所。
始墮地,即能自言前生,諸弟子乃載其生前念珠鉢往,中雜以平時所用物數十具,置嬰兒前。
兒諦視久,徐伸手,拈其前生服禦物,摩挲不忍釋,餘置不顧,乃諏日奉之歸,是為傳鉢。
活佛過境之供應 乾隆庚子,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之呼畢勒罕,自西藏至庳倫坐,由朝廷特遣大臣蒙古王等迎接,兵部頒給路票。
從者五百餘人,由精依口界行走,至庫倫熬茶,呈進丹書克等項。
呼圖克圖商上出銀四萬兩,四部落劄薩克出銀一萬兩,汗王劄薩克等出銀一千兩,佽助至青海,寄留人馬馱隻,至呼畢勒罕受戒,由班禪額爾德尼教授。
又以沿途西寧,四川,所屬哴安果羅克番子惡賊等行刦可慮,派兵護送,俗稱活佛過境,殊可觀也。
喇嘛為呼圖克圖誦經 光緒初,青海東科寺呼圖克圖圓寂,靈前所陳,有高椅并袈裟一襲,案旁牟尼一串,皆呼圖克圖生前所禦者也。
數喇嘛披袈裟,坐地諷經,階前掛招魂旛,皆唐古忒文。
後堂有一室,為勛圖克圖習靜所,中設雊禪,燃酥油燈,陳清水盞,一榻以外,桌椅數事而已。
房外執事喇嘛屏息以伺,如事其生。
大經堂布五色紙所粘冥物,委積如山邱。
門外蒙、番男女膜拜頂禮者以數百計,皆跣足,人陳經珠於地,近額端,數為百八粒。
其拜,手合掌,雙膝齊跪而伏,伸其脛,兩掌叉於前,身挺直,如蛙之浮水然。
復以額叩地而後起,將起,撥移經珠一粒為記,凡起立百八次,磕雙倍頭者,則起立共二百一十六次,汗如水淋而無倦者。
門內喇嘛數十輩盤膝坐階下,此皆俗番之初為僧者。
堂階歷數級,檐下鋪木闆,光明可鑒,深印痕,長狹圓曲不一形,皆喇嘛跪拜所磨陷者也。
前長而狹者為兩肘痕,後圓者為膝痕,曲者為趾痕。
是時革鞾滿地,蓋若輩至檐下,例脫鞾入室,退即著之而去,往往不辨為人履我履也。
佛堂深數重,白晝如暗室,中懸大硫璃燈,上供喀巴像,及達賴數世像,以外大小神佛無算。
歡喜佛像高自七八分至五寸者,或纍於龕,或藏於匣,不可畢數。
像前各燃酥以供,小銅紅中盛清水各十數盞。
地鋪氈毺,數十喇嘛依次而盤膝坐,眾僧官分坐於眾喇嘛後,中兩楹之下,設兩高座,為僧綱坐位,督眾諷經。
居中高座,疊黃氆氌數重,旁置梯上下,則呼圖克圖講經之位也。
呼圖克圖公出,則以法台之資深經熟者代之。
法台,即僧官之曲琫也。
西藏高僧過此,亦可坐此宣講。
俄而樓中喇叭聲,堂上法螺聲,皮鼓聲,鐃鈸聲,音樂雜奏。
堂上下喇嘛皆起立,則法台至矣。
前導旌旛八,人各戴紅布帽,頂上騎縫,緣以羊毛一道,形如雞冠。
法台靈頂合掌,至階下向上三低首,然後升,不脫履,入戶。
禮佛畢,侍者扶之升座。
坐定,眾亦坐,音樂戞然止。
僧綱執界尺前後巡。
少焉,僧綱、眾僧官各就位,鐘磬聲復作,法台念念有詞,眾鬨然和之。
暮,樓閣上下排列釭酥千萬盞,遠望如火龍百道,風吹,燄益明,喇叭聲又作。
堂上諷經止,喇嘛端坐不少動,有僧官率僧役攜木匣至,內具青稞粉糖酥,眾喇嘛各於懷中出木碗一,僧役各給麵粉一掬,再給以糖,給以酥,喇嘛遍領訖。
又有僧官率僧役攜數巨壺之茶至,遍給以茶。
喇嘛自調茶麵搓酥而食,惟法台飲而不食,以其道行高,能耐飢也。
僧綱、眾僧官亦然,以其執事煩,例不遑食也。
階下喇嘛亦給飲不給食,以其初進門牆,未得升堂入室,僅可止渴,未可充飢也。
堂上喇嘛食畢,木碗復懷之。
僧綱又起巡,法台高講梵經,堂上皆側耳聽,舉目視。
有頃,木魚閣閣然鳴,法台即率眾高誦,喃喃然,囉囉然,樓中喇叭,堂上之法螺、皮鼓、鐃鈸齊作。
法台徐徐起,梯而下,且行且諷,僧綱、眾僧官、眾喇嘛鹹起立,俟法台出,乃出戶,著履而行,自廊而階而門,階下眾喇嘛亦隨之紛然散,門以內,萬籟寂矣。
達賴阿嘉兩喇嘛鬬法 甘肅西寧城外塔爾寺,為阿嘉喇嘛卓錫之所。
光緒丁未,西藏達賴喇嘛逃入俄境,為駐藏辦事大臣達壽邀回,安置西寧。
達賴以掌理天下釋教自居,不肯往謁阿嘉,而阿嘉亦以西寧一帶為其管轄之地,傲不相下。
彼此惡感既深,達賴思以術勝之,乃以牛羊等獸之首埋於土,加以禁咒,為魘勝之舉。
未幾,阿嘉適以疾卒,年未三十也。
其徒眾大譁,控之西寧辦事大臣慶恕,謂達賴以術殺人。
慶率眾往所埋處驗之,信,乃牒詰達賴。
達賴覆稱按照藏經某條,行此法者,係感謝大皇帝相待之優,故藉以祈福,並無他意雲雲,後亦不復究。
喇嘛法器 喇嘛禮佛之梵宇,建築莊嚴,入門為禮拜室,其側,祭壇在焉。
壇列法器甚夥,其至詭異者,一法鼓,以革或銅製成,置於架,或懸空中。
二淨杯,以銅或銀製之,用以供清水。
三梵鼓,製如法鼓而較小,以人之頭蓋骨為之。
四人骨笛,以人腿骨製之。
四菩提珠,亦稱佛珠,種類不一,有以古木製者,有以喜馬拉雅山之樹子製者,有以人頭骨製者,有以獸骨及香質製者。
相傳諸佛菩薩各因所好而佩之。
故瞻拜觀音,用貝殼所製之白珠,若為死者唪經懺悔,則必人頭蓋骨珠。
此外又有鉢杯及鮮花、食米、佛經、金鏡、鐃鈸、號角、法螺等種種,每月並以米粉、麥粉模造各種物品,供之佛前。
歡喜佛 歡喜佛,作人獸交媾狀,種類甚多,有男與雌獸交者,有女與雄獸交者。
相傳出自蒙古。
某喇嘛因佛教盛行,人多持獨身主義,而不欲結婚,於是人種日衰,一部落僅有數人,見而大悲,恐人類之滅絕也,遂幻其說,謂交媾本佛所有佛,製為各種雌雄交媾狀,名之曰歡喜佛,獨身之俗漸消。
後盛行於滿洲,而流弊所及,遂至淫風大甚,男女無別。
大內交泰殿,即供奉歡喜佛之所也。
鹽水佛 前藏達賴喇嘛及尊貴之高僧圓寂,斂屍棺內,塞之以鹽,鹽水漏於棺底,以黃土和之,刻以模,成小佛像,並註其名,曰鹽水佛,最為貴重。
得之者,寶藏於家,境中所在之寺院、浮屠及山林、湖水中俱有之。
蒙人崇信喇嘛教 蒙古黃教,發源西藏,主教為哲布尊丹巴,宗喀巴第三弟子呼圖克圖之第八代也。
位在西藏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之次,統轄外蒙喇嘛,王公士庶,莫不俯首稱弟子,禮敬若神明焉。
喇嘛不應差徭,不納稅,蒙民趨之如騖,往往有傾家運動,以得遣子弟充喇嘛為榮者。
惟作喇嘛,必告佐領,領有證書,始入寺,至佛前頂禮,聲鐘鼓以號眾,賜滿吉名。
其父母有子死無後,報佐領,則其已為喇嘛之別子仍使還俗奉親,不之強。
至謂蒙古崇黃教,家有三子,必使二子為喇嘛者,實讕言也。
蒙人如有患難,謂為佛譴,即延喇嘛誦經祈禱。
王公劄薩克所居,必有大廟,日必誦經,常住喇嘛必在三十以上。
中人之家,亦必二三月誦小經一日,三年誦大經三日,所延喇嘛之多少,以貧富定之,自一二人至數十人不等。
誦經日,必邀親友聚聽。
歲必赴廟禮拜,不遠千裡而往,富者或往西藏,或往庫倫,春秋二季尤盛,踵趾相接於門,常人則守候門外,或守至月餘,以被活佛手摩足蹴為至榮。
活佛出,爭先羅拜,活佛之侍者以佛杖【長丈許,上刻龍頭,杖端縛綢數尺。
】亂擊,中綢者吉,不中者謂為獲罪。
如乘車,羣恐龍杖不中,爭以哈達鋪地,被輪曳過,罪即可末減,遂捧而頂禮之。
侍者荷筐而至,爭先布施,至微亦必以白金十兩。
王公呈遞哈達,必附布施銀,有多至十餘萬者。
喇嘛之待遇,亦以銀之多寡為差。
近邊一帶喇嘛,多置田產,所得布施之金銀,窖藏地中,祕不示人,亦間有放債於蒙古王公以收重利者。
婦女亦有轉生之說,亦呼為呼畢勒罕,年至五十,亦剃度如尼,習誦經呪一切,均與喇嘛無異,惟不居寺,不改裝。
蒙人之於男女呼畢勒罕,皆以活佛目之。
是以男女呼畢勒罕如有所往,經過之處,沿途之叩首及獻物者,絡繹於途。
惟叩首者必受呼畢勒罕親手摩頂,【蒙語謂之靄他司。
】受者以無上之榮幸。
往者,必以步行為誠,謂可邀神佛之默佑而獲福也。
呼畢勒罕及喇嘛均不許娶妻,女呼畢勒罕不嫁人,然未有不與喇嘛通奸者。
蒙人常雲所姦之人,必厲鬼化身,非呼畢勒罕之力,不足以制之,不然,必為人害矣。
且尋常婦女為所幸者,輒以紅綢飾室壁,自炫其榮。
漢加拉華教儀 漢加拉華者,內蒙古最大之喇嘛寺也。
其教儀如下:喇嘛二三百人,老幼皆有之,趺坐寺前廣場,衣色紅紫淺黃,有等級,而以大喇嘛居中。
大喇嘛坐階上寶座,為會場主席,中有數人,脫衣露腰,謂將以受試驗,得僧職也。
試驗時,兩旁之人均拍手,且作色以示意。
西康番人視佛教為文學 西康番人以佛教為文學,學佛教者亦稱喇嘛。
各處建寺院,多至數千人,少亦數百數十,專講佛經,不婚娶,好慈悲,信詛盟,重鬼神。
凡人有五子者,則以三子為喇嘛,有二者,則以一子喇嘛,甚至有僅一子而亦學佛者。
道教 道教為我國固有之教,本於老子《道德經》,故祖老聃。
以制欲養性、虛無清淨為宗旨,參以莊、列思想,雜以佛教理論。
至後漢末,張道陵創為煉丹、符籙諸術,其子孫世居江西貴溪縣之龍虎山,代守其法,稱為正乙真人,俗稱之為天師。
其徒之稱道士者為男,稱女冠者為女。
專藉符籙、懺醮為生,非老聃之本旨矣。
道陵好講服食煉氣之術。
吾國之技擊學,向分內外二十:外家出於達摩之禪宗,稱少林派;內家出於武當山之道家,稱武當派。
內家技術恆較外家為優,故長生雖不可知,亦有適用之精理也。
革除道士充樂官 國初,沿明例,以道士充太常寺樂官。
乾隆朝,高宗特諭廷臣,釋、道二氏異樂,不宜月之。
乃令道士改業,別選儒士為樂官。
聖祖給張繼宗誥命 康熙丙寅,奉旨:「張繼宗見號真人,即著照所襲銜名給與誥命。
一切僧道,不可過於優崇,緻令妄為,爾等識之。
」 基督教 基督教,唐時即來我國。
順治初,以曆算著稱。
晚近以來,訂定傳教於條約之中,傳布遂廣。
其信徒分新舊二派:舊派俗稱天主教,其徒多法蘭西人,傳教者曰神父;新派俗稱耶穌教,其徒多英吉利、美利堅人,傳教者曰牧師。
皆熟悉吾國之方言習俗,深入內地,不憚艱險,設學校,建醫院,就教育慈善事業,盡其發展之策,以和易合羣為宗旨,以勤儉進取為目的。
有佛家之神道作用,而無空寂之弊,有回教之堅忍不屈,而與人羣無忤,對於中下社會,最為適宜。
至籍教符幹預地方行政者,則皆不肖之教士也。
天主教分五區 全國所有天主教,可分五區,以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蘇六省為第三區。
第三區之湖南,其教派在羅馬加特力教中,屬於奧斯裡昂及佛蘭西斯襄二派。
京師天主堂 京師天主堂,建於明萬曆間,本朝一再修之,禦題額曰「通微佳境」,又曰「密合天行」。
以西人天文曆法可垂永久,故許其建堂禮拜,國人不得與焉。
堂制狹而深,以山牆為正向,頂如捲棚,啟窗於東西兩壁之顛,供耶穌畫像,耳鼻隆起,儼然如生。
左右兩磚樓,夾堂而立。
左貯天琴,午時樓門自啟,琴自作聲,移時琴止,而門亦閉矣。
右為聖母堂,像作少女抱兒狀,耶穌母馬利亞也。
其衣自頂被體,無一縫。
書冊文皆旁行,別有沙漏、遠鏡、龍尾車之屬,以資測驗。
吳漁山為基督教徒 吳漁山善畫,晚年好用西洋法以渲染之。
蓋皈依基督教有年,且曾至歐洲,日夕濡染所染也。
墓在上海大南門外,所謂天主墳者是也。
碑有漁山字,其中間大字雲:「天學修士漁山吳公之墓。
」兩邊小書雲:「公諱曆,聖名西滿,常熟縣人。
康熙二十一年入耶穌會,二十七登鐸德,行教上海嘉定,五十七年在上海疾卒於聖瑪第亞瞻禮日,壽八十有七。
康熙戊戌季夏,同會修士孟由義立碑。
」 乾嘉兩朝禁止西人傳教 乾隆甲辰,有西洋人羅嗎當者,家居廣州,與素習天主教在逃之福建人蔡鳴臯【即蔡伯多祿。
】相識,改裝剃髮,潛赴各省傳教。
行至湖北,為有司所逮,解京,並查獲習教傳教之艾毬三、白矜觀等,起出經本圖像。
奉旨:「西洋人傳教惑眾,最為風俗人心之害,現在各省有神父名目,尤當嚴禁。
內地民人有稱神父者,即與受其官職無異,本應重治其罪,姑念愚民被惑,利其協助,審明後,擬發伊犂,給額魯特為奴。
曾受番銀者,家產查抄入官,接引傳教之人,亦應發伊犂為奴。
至父祖相傳持戒,自當勒令悛改,將呈出經卷銷燬,毋庸深究。
」 嘉慶乙亥,有廣東肇慶府習教之倪若蘭等,接引西洋人改裝之蘭日旺往湖北傳教,至湖南耒陽縣被獲。
奉旨:「蘭日旺收徒傳教,煽惑多人,飭將該犯擬絞,為從發遣為奴。
」 光緒朝基督教人數 雍正朝,世宗降旨逐天主教徒。
鹹豐辛未,始弛此禁。
今以光緒辛卯基督教人數計之,羅馬加持力神父五百三十人,教民五十二萬五千人。
路得波羅特士敦牧師男女一千二百九十六人,教民三萬七千二百八十七人。
湖南教堂後設 基督教堂徧國中,而湖南獨後。
蓋湘人以勇敢排外稱,
第七輩達賴喇嘛有金印、玉寶,其金印文雲:「敕封西天大善自在佛統領【一作總理。
】天下釋教普通互【一作日。
】赤拉呾【一作坦。
】喇達賴喇嘛之印」。
玉印文同,惟「印」字易「寶」字。
又有金冊、玉冊。
玉冊長六寸餘,寬約四寸,頁厚二分,邊刻龍文,面鏤「敕封達賴喇嘛之玉冊」,冊之字有四體。
四體者,前漢文,次唐古忒文,次蒙古文,最後為滿文。
滿文右行,實則先滿文,次蒙古文,次唐古忒文,最後為漢文也。
冊凡十五頁,不相聯。
金冊大小如之,亦十五頁,而聯其腦,如展書然,皆以紫檀木座盛之。
若班禪額爾德尼,則有金印、金冊而無玉印、玉冊。
活佛傳鉢 達賴喇嘛將死,能不迷其本性,預言某月某日託生於某所。
始墮地,即能自言前生,諸弟子乃載其生前念珠鉢往,中雜以平時所用物數十具,置嬰兒前。
兒諦視久,徐伸手,拈其前生服禦物,摩挲不忍釋,餘置不顧,乃諏日奉之歸,是為傳鉢。
活佛過境之供應 乾隆庚子,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之呼畢勒罕,自西藏至庳倫坐,由朝廷特遣大臣蒙古王等迎接,兵部頒給路票。
從者五百餘人,由精依口界行走,至庫倫熬茶,呈進丹書克等項。
呼圖克圖商上出銀四萬兩,四部落劄薩克出銀一萬兩,汗王劄薩克等出銀一千兩,佽助至青海,寄留人馬馱隻,至呼畢勒罕受戒,由班禪額爾德尼教授。
又以沿途西寧,四川,所屬哴安果羅克番子惡賊等行刦可慮,派兵護送,俗稱活佛過境,殊可觀也。
喇嘛為呼圖克圖誦經 光緒初,青海東科寺呼圖克圖圓寂,靈前所陳,有高椅并袈裟一襲,案旁牟尼一串,皆呼圖克圖生前所禦者也。
數喇嘛披袈裟,坐地諷經,階前掛招魂旛,皆唐古忒文。
後堂有一室,為勛圖克圖習靜所,中設雊禪,燃酥油燈,陳清水盞,一榻以外,桌椅數事而已。
房外執事喇嘛屏息以伺,如事其生。
大經堂布五色紙所粘冥物,委積如山邱。
門外蒙、番男女膜拜頂禮者以數百計,皆跣足,人陳經珠於地,近額端,數為百八粒。
其拜,手合掌,雙膝齊跪而伏,伸其脛,兩掌叉於前,身挺直,如蛙之浮水然。
復以額叩地而後起,將起,撥移經珠一粒為記,凡起立百八次,磕雙倍頭者,則起立共二百一十六次,汗如水淋而無倦者。
門內喇嘛數十輩盤膝坐階下,此皆俗番之初為僧者。
堂階歷數級,檐下鋪木闆,光明可鑒,深印痕,長狹圓曲不一形,皆喇嘛跪拜所磨陷者也。
前長而狹者為兩肘痕,後圓者為膝痕,曲者為趾痕。
是時革鞾滿地,蓋若輩至檐下,例脫鞾入室,退即著之而去,往往不辨為人履我履也。
佛堂深數重,白晝如暗室,中懸大硫璃燈,上供喀巴像,及達賴數世像,以外大小神佛無算。
歡喜佛像高自七八分至五寸者,或纍於龕,或藏於匣,不可畢數。
像前各燃酥以供,小銅紅中盛清水各十數盞。
地鋪氈毺,數十喇嘛依次而盤膝坐,眾僧官分坐於眾喇嘛後,中兩楹之下,設兩高座,為僧綱坐位,督眾諷經。
居中高座,疊黃氆氌數重,旁置梯上下,則呼圖克圖講經之位也。
呼圖克圖公出,則以法台之資深經熟者代之。
法台,即僧官之曲琫也。
西藏高僧過此,亦可坐此宣講。
俄而樓中喇叭聲,堂上法螺聲,皮鼓聲,鐃鈸聲,音樂雜奏。
堂上下喇嘛皆起立,則法台至矣。
前導旌旛八,人各戴紅布帽,頂上騎縫,緣以羊毛一道,形如雞冠。
法台靈頂合掌,至階下向上三低首,然後升,不脫履,入戶。
禮佛畢,侍者扶之升座。
坐定,眾亦坐,音樂戞然止。
僧綱執界尺前後巡。
少焉,僧綱、眾僧官各就位,鐘磬聲復作,法台念念有詞,眾鬨然和之。
暮,樓閣上下排列釭酥千萬盞,遠望如火龍百道,風吹,燄益明,喇叭聲又作。
堂上諷經止,喇嘛端坐不少動,有僧官率僧役攜木匣至,內具青稞粉糖酥,眾喇嘛各於懷中出木碗一,僧役各給麵粉一掬,再給以糖,給以酥,喇嘛遍領訖。
又有僧官率僧役攜數巨壺之茶至,遍給以茶。
喇嘛自調茶麵搓酥而食,惟法台飲而不食,以其道行高,能耐飢也。
僧綱、眾僧官亦然,以其執事煩,例不遑食也。
階下喇嘛亦給飲不給食,以其初進門牆,未得升堂入室,僅可止渴,未可充飢也。
堂上喇嘛食畢,木碗復懷之。
僧綱又起巡,法台高講梵經,堂上皆側耳聽,舉目視。
有頃,木魚閣閣然鳴,法台即率眾高誦,喃喃然,囉囉然,樓中喇叭,堂上之法螺、皮鼓、鐃鈸齊作。
法台徐徐起,梯而下,且行且諷,僧綱、眾僧官、眾喇嘛鹹起立,俟法台出,乃出戶,著履而行,自廊而階而門,階下眾喇嘛亦隨之紛然散,門以內,萬籟寂矣。
達賴阿嘉兩喇嘛鬬法 甘肅西寧城外塔爾寺,為阿嘉喇嘛卓錫之所。
光緒丁未,西藏達賴喇嘛逃入俄境,為駐藏辦事大臣達壽邀回,安置西寧。
達賴以掌理天下釋教自居,不肯往謁阿嘉,而阿嘉亦以西寧一帶為其管轄之地,傲不相下。
彼此惡感既深,達賴思以術勝之,乃以牛羊等獸之首埋於土,加以禁咒,為魘勝之舉。
未幾,阿嘉適以疾卒,年未三十也。
其徒眾大譁,控之西寧辦事大臣慶恕,謂達賴以術殺人。
慶率眾往所埋處驗之,信,乃牒詰達賴。
達賴覆稱按照藏經某條,行此法者,係感謝大皇帝相待之優,故藉以祈福,並無他意雲雲,後亦不復究。
喇嘛法器 喇嘛禮佛之梵宇,建築莊嚴,入門為禮拜室,其側,祭壇在焉。
壇列法器甚夥,其至詭異者,一法鼓,以革或銅製成,置於架,或懸空中。
二淨杯,以銅或銀製之,用以供清水。
三梵鼓,製如法鼓而較小,以人之頭蓋骨為之。
四人骨笛,以人腿骨製之。
四菩提珠,亦稱佛珠,種類不一,有以古木製者,有以喜馬拉雅山之樹子製者,有以人頭骨製者,有以獸骨及香質製者。
相傳諸佛菩薩各因所好而佩之。
故瞻拜觀音,用貝殼所製之白珠,若為死者唪經懺悔,則必人頭蓋骨珠。
此外又有鉢杯及鮮花、食米、佛經、金鏡、鐃鈸、號角、法螺等種種,每月並以米粉、麥粉模造各種物品,供之佛前。
歡喜佛 歡喜佛,作人獸交媾狀,種類甚多,有男與雌獸交者,有女與雄獸交者。
相傳出自蒙古。
某喇嘛因佛教盛行,人多持獨身主義,而不欲結婚,於是人種日衰,一部落僅有數人,見而大悲,恐人類之滅絕也,遂幻其說,謂交媾本佛所有佛,製為各種雌雄交媾狀,名之曰歡喜佛,獨身之俗漸消。
後盛行於滿洲,而流弊所及,遂至淫風大甚,男女無別。
大內交泰殿,即供奉歡喜佛之所也。
鹽水佛 前藏達賴喇嘛及尊貴之高僧圓寂,斂屍棺內,塞之以鹽,鹽水漏於棺底,以黃土和之,刻以模,成小佛像,並註其名,曰鹽水佛,最為貴重。
得之者,寶藏於家,境中所在之寺院、浮屠及山林、湖水中俱有之。
蒙人崇信喇嘛教 蒙古黃教,發源西藏,主教為哲布尊丹巴,宗喀巴第三弟子呼圖克圖之第八代也。
位在西藏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之次,統轄外蒙喇嘛,王公士庶,莫不俯首稱弟子,禮敬若神明焉。
喇嘛不應差徭,不納稅,蒙民趨之如騖,往往有傾家運動,以得遣子弟充喇嘛為榮者。
惟作喇嘛,必告佐領,領有證書,始入寺,至佛前頂禮,聲鐘鼓以號眾,賜滿吉名。
其父母有子死無後,報佐領,則其已為喇嘛之別子仍使還俗奉親,不之強。
至謂蒙古崇黃教,家有三子,必使二子為喇嘛者,實讕言也。
蒙人如有患難,謂為佛譴,即延喇嘛誦經祈禱。
王公劄薩克所居,必有大廟,日必誦經,常住喇嘛必在三十以上。
中人之家,亦必二三月誦小經一日,三年誦大經三日,所延喇嘛之多少,以貧富定之,自一二人至數十人不等。
誦經日,必邀親友聚聽。
歲必赴廟禮拜,不遠千裡而往,富者或往西藏,或往庫倫,春秋二季尤盛,踵趾相接於門,常人則守候門外,或守至月餘,以被活佛手摩足蹴為至榮。
活佛出,爭先羅拜,活佛之侍者以佛杖【長丈許,上刻龍頭,杖端縛綢數尺。
】亂擊,中綢者吉,不中者謂為獲罪。
如乘車,羣恐龍杖不中,爭以哈達鋪地,被輪曳過,罪即可末減,遂捧而頂禮之。
侍者荷筐而至,爭先布施,至微亦必以白金十兩。
王公呈遞哈達,必附布施銀,有多至十餘萬者。
喇嘛之待遇,亦以銀之多寡為差。
近邊一帶喇嘛,多置田產,所得布施之金銀,窖藏地中,祕不示人,亦間有放債於蒙古王公以收重利者。
婦女亦有轉生之說,亦呼為呼畢勒罕,年至五十,亦剃度如尼,習誦經呪一切,均與喇嘛無異,惟不居寺,不改裝。
蒙人之於男女呼畢勒罕,皆以活佛目之。
是以男女呼畢勒罕如有所往,經過之處,沿途之叩首及獻物者,絡繹於途。
惟叩首者必受呼畢勒罕親手摩頂,【蒙語謂之靄他司。
】受者以無上之榮幸。
往者,必以步行為誠,謂可邀神佛之默佑而獲福也。
呼畢勒罕及喇嘛均不許娶妻,女呼畢勒罕不嫁人,然未有不與喇嘛通奸者。
蒙人常雲所姦之人,必厲鬼化身,非呼畢勒罕之力,不足以制之,不然,必為人害矣。
且尋常婦女為所幸者,輒以紅綢飾室壁,自炫其榮。
漢加拉華教儀 漢加拉華者,內蒙古最大之喇嘛寺也。
其教儀如下:喇嘛二三百人,老幼皆有之,趺坐寺前廣場,衣色紅紫淺黃,有等級,而以大喇嘛居中。
大喇嘛坐階上寶座,為會場主席,中有數人,脫衣露腰,謂將以受試驗,得僧職也。
試驗時,兩旁之人均拍手,且作色以示意。
西康番人視佛教為文學 西康番人以佛教為文學,學佛教者亦稱喇嘛。
各處建寺院,多至數千人,少亦數百數十,專講佛經,不婚娶,好慈悲,信詛盟,重鬼神。
凡人有五子者,則以三子為喇嘛,有二者,則以一子喇嘛,甚至有僅一子而亦學佛者。
道教 道教為我國固有之教,本於老子《道德經》,故祖老聃。
以制欲養性、虛無清淨為宗旨,參以莊、列思想,雜以佛教理論。
至後漢末,張道陵創為煉丹、符籙諸術,其子孫世居江西貴溪縣之龍虎山,代守其法,稱為正乙真人,俗稱之為天師。
其徒之稱道士者為男,稱女冠者為女。
專藉符籙、懺醮為生,非老聃之本旨矣。
道陵好講服食煉氣之術。
吾國之技擊學,向分內外二十:外家出於達摩之禪宗,稱少林派;內家出於武當山之道家,稱武當派。
內家技術恆較外家為優,故長生雖不可知,亦有適用之精理也。
革除道士充樂官 國初,沿明例,以道士充太常寺樂官。
乾隆朝,高宗特諭廷臣,釋、道二氏異樂,不宜月之。
乃令道士改業,別選儒士為樂官。
聖祖給張繼宗誥命 康熙丙寅,奉旨:「張繼宗見號真人,即著照所襲銜名給與誥命。
一切僧道,不可過於優崇,緻令妄為,爾等識之。
」 基督教 基督教,唐時即來我國。
順治初,以曆算著稱。
晚近以來,訂定傳教於條約之中,傳布遂廣。
其信徒分新舊二派:舊派俗稱天主教,其徒多法蘭西人,傳教者曰神父;新派俗稱耶穌教,其徒多英吉利、美利堅人,傳教者曰牧師。
皆熟悉吾國之方言習俗,深入內地,不憚艱險,設學校,建醫院,就教育慈善事業,盡其發展之策,以和易合羣為宗旨,以勤儉進取為目的。
有佛家之神道作用,而無空寂之弊,有回教之堅忍不屈,而與人羣無忤,對於中下社會,最為適宜。
至籍教符幹預地方行政者,則皆不肖之教士也。
天主教分五區 全國所有天主教,可分五區,以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蘇六省為第三區。
第三區之湖南,其教派在羅馬加特力教中,屬於奧斯裡昂及佛蘭西斯襄二派。
京師天主堂 京師天主堂,建於明萬曆間,本朝一再修之,禦題額曰「通微佳境」,又曰「密合天行」。
以西人天文曆法可垂永久,故許其建堂禮拜,國人不得與焉。
堂制狹而深,以山牆為正向,頂如捲棚,啟窗於東西兩壁之顛,供耶穌畫像,耳鼻隆起,儼然如生。
左右兩磚樓,夾堂而立。
左貯天琴,午時樓門自啟,琴自作聲,移時琴止,而門亦閉矣。
右為聖母堂,像作少女抱兒狀,耶穌母馬利亞也。
其衣自頂被體,無一縫。
書冊文皆旁行,別有沙漏、遠鏡、龍尾車之屬,以資測驗。
吳漁山為基督教徒 吳漁山善畫,晚年好用西洋法以渲染之。
蓋皈依基督教有年,且曾至歐洲,日夕濡染所染也。
墓在上海大南門外,所謂天主墳者是也。
碑有漁山字,其中間大字雲:「天學修士漁山吳公之墓。
」兩邊小書雲:「公諱曆,聖名西滿,常熟縣人。
康熙二十一年入耶穌會,二十七登鐸德,行教上海嘉定,五十七年在上海疾卒於聖瑪第亞瞻禮日,壽八十有七。
康熙戊戌季夏,同會修士孟由義立碑。
」 乾嘉兩朝禁止西人傳教 乾隆甲辰,有西洋人羅嗎當者,家居廣州,與素習天主教在逃之福建人蔡鳴臯【即蔡伯多祿。
】相識,改裝剃髮,潛赴各省傳教。
行至湖北,為有司所逮,解京,並查獲習教傳教之艾毬三、白矜觀等,起出經本圖像。
奉旨:「西洋人傳教惑眾,最為風俗人心之害,現在各省有神父名目,尤當嚴禁。
內地民人有稱神父者,即與受其官職無異,本應重治其罪,姑念愚民被惑,利其協助,審明後,擬發伊犂,給額魯特為奴。
曾受番銀者,家產查抄入官,接引傳教之人,亦應發伊犂為奴。
至父祖相傳持戒,自當勒令悛改,將呈出經卷銷燬,毋庸深究。
」 嘉慶乙亥,有廣東肇慶府習教之倪若蘭等,接引西洋人改裝之蘭日旺往湖北傳教,至湖南耒陽縣被獲。
奉旨:「蘭日旺收徒傳教,煽惑多人,飭將該犯擬絞,為從發遣為奴。
」 光緒朝基督教人數 雍正朝,世宗降旨逐天主教徒。
鹹豐辛未,始弛此禁。
今以光緒辛卯基督教人數計之,羅馬加持力神父五百三十人,教民五十二萬五千人。
路得波羅特士敦牧師男女一千二百九十六人,教民三萬七千二百八十七人。
湖南教堂後設 基督教堂徧國中,而湖南獨後。
蓋湘人以勇敢排外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