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類

關燈
下二境,中有卻蔔藏溝,北接葉隆山,南通黃河,上下以此分界。

    所謂下郭密者,有二十餘莊,大者曰尕讓莊、賀爾加莊,北至索羅格山,接千布彔界,地瘠民貧,土人半以遊獵為生,村莊約有四十餘,大者曰郭密香卡,郭密大莊,膏腴之地不下數千頃,漢番且耕且牧,沿河一帶,樹木成林,可樵可獵,南與千格和蒙古地相連。

    大抵下郭密地段居十之三,居民重牧不重耕,上郭密地段居十之七,居民耕牧並重,西寧府屬及四川民人爭往墾荒,河南無主之番亦往投之。

    風俗介乎漢番者,為熟番,衣冠語言雖異,與漢族耦居無猜。

    若散處遊牧忽來忽去者為生番,其人眼突多鬚,身短,皮膚蒼而粗,半係川滇保儸種,貪狠嗜殺,無一不匪。

    所謂番匪者,此種最多。

    千百戶不敢收納其眾,間有收納者,必得番族公認而後可。

    漢族居其鄉者,悉從其俗。

    又有贅於番族者,生子即為番,不復還漢籍矣,惟回民絕跡其境,間有之,土番亦必百出其計以驅之。

     藏族 藏族,一稱唐古忒族,亦稱番族,即吐蕃人。

    西藏為古三危,康、衞、藏也也。

    漢稱西羌,在魏為禿髮,唐為吐蕃,西人稱曰圖伯特。

    吐蕃出於黨項,黨項出於鮮卑,【黨項為鮮卑八部之一。

    】鮮卑謂後土曰拓跋,故北魏、西夏,均以拓跋為氏。

    晉時,河西鮮卑禿髮利鹿孤,實為西藏吐蕃之祖。

    禿髮、吐蕃,皆拓跋二字之聲轉。

    唐時有都播國,在今俄屬西伯利亞之托波兒斯克,是則托波兒克實為吐蕃之初地也,明矣。

    吐蕃、蒙古同出鮮卑,故蒙古人記載,自謂與吐蕃同族,而歐人亦謂藏人乃蒙古種中特別之族。

    然據希由克所記,則其人眼小而黑,鬚疏,顴骨突出,鼻平,口廣,脣薄,上流社會之膚色似歐人,常人則黃色,身量中等。

    其人常快樂而甚慈惠,勇於戰鬬,惟迷信甚深。

    畜牧者為犂牛、驢、馬、綿羊、山羊,工紡織,善陶埴,並樹藝各種農產物之與土地相宜者,又知采掘貴金屬。

    至其人口,或謂僅百五十萬,或謂當過五百萬,生齒之少,實因地味瘠薄,氣候不和,喇嘛太多,及一妻多夫之習,有以緻之也。

     其人以西藏為根據地,分布於西康一帶,間有入居雲南、甘肅者。

    體質強,性情樸,兼營耕牧兩業,在昔亦稱強族。

    語言雜梵音,漢語、蒙語、印度言皆有羼入。

    文字有字母三十,亦曰唐古忒文,出於希伯來,與畏兀兒文同。

    畏兀兒,即古之回紇也。

     甘巴 甘巴為藏中著名之族,其性活潑,喜遊戲,他人所不忍居之慘境,彼怡然居之,不以為意。

    且事佛之心較藏人淺薄,未嘗有遣子弟入佛寺之事。

    此族初自喀木移此,專事旅行,轉徙四方,不憚跋涉,且遠至克什米爾,然亦有從事農業之人。

     苗族黎族 苗族,黎族在湘,蜀,黔,滇,兩粵之間,曰蠻人,曰夷人,曰瑤人,曰(上棘下火)人,曰仡佬,曰倮倮,曰倮儸,曰倮儸夷,曰俅夷,曰仡僮,曰佯僮,曰佯僙,曰僚,曰峒人,曰革姥,名稱不一,皆古三苗,九黎之遺裔也。

    泰西人種學家以其所居在山谷溪洞,故目之為高地族,而實我國內地最古之土著。

    自黃帝戰勝其大酋蚩尤於涿鹿,乃退居黃河以南。

    陶唐之世,苗民逆命,堯征而克之於丹水之南,【河南淅川廳之丹江。

    】則又驅諸江漢之間。

    舜竄三苗於三危,即喀木衞藏也。

    然其遺種保守江南,控彭蠡而扼洞庭,恃險以抗漢族。

    至殷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周公旦懲荊舒,周宣王命召虎平荊蠻。

    春秋之世,楚啟山林。

    漢開西南夷,三國吳平山越,【在黟山中。

    】大江南北之平地巢穴於是盡失,乃竄入嶺南一帶之深山窮谷,終古不振矣。

     其人被服繒纊,好歌舞,挾巫蠱之術,好鑄銅鼓,所用兵器為弓矢刀矛劍盾之屬。

    貴人一娶數女,常人結婚時,男女擇地跳舞,相悅,則遂為夫婦焉。

     至南條西部苗、瑤諸土司所轄人民,實皆漢族之別支,以格於地勢,遂與漢族隔閡,未能同時進化,其真為上古苗黎之裔者,絕少矣。

     黎之種,舊無所攷。

    或曰,黎母山有女自卵中誕生,適外來番男與之配,遂為黎種所自出,故名其山曰黎母。

    或曰,有女航海而來,入山中,與狗為配,生長子孫,名曰狗尾王,遂為黎祖,其子孫即以王為姓,故凡生黎皆王姓。

    或曰,黎即後漢之俚人,粵俗呼山嶺為黎,俚人居其中,因譌為黎,居廣東瓊州之五指山,其在廣西者亦稱俚。

    或曰,唐李德裕貶崖州,其後有遺海外者,入居崖,遂為黎人。

    其一村皆李姓,貌頗與別黎殊,唐時舊衣冠今尚有藏之者。

     黎有生熟兩種。

    熟黎之類三,黎岐、孝黎、黎鬃是也。

    生黎之類六,花腳黎、大廠黎、小廠黎、岐黎、霞黎、生岐是也。

    其號花腳者,男女皆於足脛刺紋數行。

     黎頭轄一峒者為總管,轄一村或數村者為哨官。

    大抵父死子承,世世相傳,或間有無子,以妻或弟代之者,則為眾所歸而公立之也。

    小事聽哨官判斷,大事投總管理處,總管不能理處,始出而控於州縣。

     生黎之地不屬官,亦各有地主,間有典賣授受者,以竹片為券。

    蓋黎族無文字,用竹批為三,計邱段價值,劃文其上,雙方面及居間者,各執之以為信,無敢欺冒。

     瓊州之黎,族類繁,亦有生熟之分。

    自文昌縣外,散處於十二縣境,熟黎略近城市,語言服食無異漢族,性情亦狡黠。

    生黎蜷伏深山,巢居野處,茹毛飲血,繪面椎髻,氣質粗暴。

    至愚頑兇狠,則生熟黎皆同。

    睚眦必報,以殺人越貨為事。

    向無專官撫治,僅舉總管牌甲,令自約束。

    政曾設撫黎局於定安、臨高、陵水三縣,以縣令為承審官。

    惟皆玩視職務,以黎愚而易欺,遇事輒婪索偏袒,以緻積莫伸,時或釀成仇殺,激為暴動。

    光緒中葉,陵崖黎亂,馮萃亭宮保子材督師剿之,兩年始平。

    勒令薙髮著衣,始準與漢族通往來。

     苗族土司之由來 苗族風俗語言異於漢族。

    治之之法,自元、明以來,每用羈縻政策,官其酋長,仍其舊俗,設宣慰、宣撫、招討、安撫長官等諸土司,及土府、土州縣,並令其世襲,掌自治權。

     湖南諸苗 湖南苗族有生熟之分,其苗疆邊牆舊址,自亭子關起,東北繞浪中江至盛華哨,過長坪,轉北,過牛巖蘆塘,至高樓哨得勝營,再北至木林灣溪,繞乾州城鎮溪所,又西北至良章營喜鵲營止。

    其居邊牆以外者為生苗,在邊牆之內,與漢族雜居,或佃耕漢族之地,供賦當差,與內地人民無異者,則熟苗也。

    漢族亦狎視之,無猜嫌。

     黑苗所居,則自松桃之長沖卡落,乃折東至新寨亢金,東南至黃瓜寨、上下西梁蘇麻寨,折東至鴨酉栗林,入鎮筸右營所轄鴨保、隻喇隆朋廓家大田楊管,南上至得勝營,北入乾州左營所轄平隆、石隴地母勞神鬼猴鬼沖之屬,皆是也。

    其地絕險,人絕悍。

    至打郎坡望溪狗兒山一帶,在平隆鴨保之中,則又生苗中之生苗矣。

    蓋鴨保、天星強虎岑頭之屬,雖生苗,與漢族之客民相習,猶有能操客話者。

    諸處為人迹所不到,言語侏離,性情乖異,生苗且勾結滋事,而離巢窵遠,不能久居。

    若邊牆以內出沒之苗,非此類也。

     紅苗所居,則自乾州高巖河西與永溪相接者,皆是也。

    地險陡,人兇悍,與鎮筸左營、右營所管黑苗相似,但其地與漢境差遠,中既隔以熟苗,外復環以漢族,不若鎮筸右營、得勝營、西門江、曬金塘、筸子坪之屬。

    生苗寨落即與漢村相連,故攘竊之患,猶不多見。

    乾州呂洞山東北至良章營、喜鵲營、馬頸坳一帶苗寨,雖生苗,而東北與永保苗毘連,東與六保仡佬各寨為隣,雖悍,而漢族與仡佬力足以禦之,故其患視他處為稍輯。

     花苗所居,為鳳凰廳烏巢河東岸,馬鞍山、黃茅坡附近,司門前、太平關、釀水沱、上下猨猴寨、梁項毛都塘、七兜樹、兩頭洋等大小百餘寨,地險惡,而性獷悍,東出則過清溪哨、靖疆營各漢地。

    南出則通廖家橋、永保各漢地。

    漢、苗毘連,其間無甚藩蔽,而近在鎮筸城上下,視左右兩營生苗,實居肘腋之間也。

     小鳳凰營、雞公寨等處,與銅仁正大營接界,舊為鎮筸中營所轄,熟苗與漢族雜居,風俗與黔苗相類,通漢話,畏官府,在鎮筸所轄諸苗之中,此為較馴。

     貴州諸苗 黔於漢,屬西南夷,明始設府州縣,苗族乃日漸繁,後有自粵遷至者,亦隸屬之。

    白苗在定龍裡,低頭黃晴,軀短小,紅苗在銅仁府,青苗在貴陽,鎮寧,黔西,修文,黑苗在都勻八寨,鎮遠,清江,古州,箐苗亦黑苗別種,在平遠州,爺頭苗為黑苗類,洞寨苗與爺頭苗分寨居,花苗在貴陽,大定,廣順,黎平,九股苗在施秉徃凱裡,黑樓苗在清江八寨,黑生苗在台拱,古州,黑腳苗在清江,台拱,車寨苗在黎平,古州,西溪苗在天柱縣,紫薑苗在清平,都勻,平伐苗在貴定,谷藺苗在定番,九名九姓苗在獨山,克孟估羊苗在廣順州金築衑司,東苗在龍裡,清平,貴築,西苗在平越,清平,貴築,尖頂苗,宋家苗均在貴陽府,夭苗在陳蒙爛土夭壩,羅漢苗,樓居苗均在八寨丹江,陽洞羅漢苗在黎平,短裙苗在思州葛彰,楊保苗在天柱錦屏,葫蘆苗在定番羅斛,鴉雀苗在貴陽,郎慈苗在威寧州,仡僮,佯僮,白仲家苗,伶家苗,侗家苗,家苗均在荔波縣,儂苗在永豐蘿斛冊亨,黑羅羅在平遠,大定,黔西,威寧,白倮儸在永寧慕役司及水西,八番在定定番州,打牙仡佬在平越,黔西,翦頭仡佬在貴定新添街,水仡佬在餘慶,木仡佬在貴定,都勻,黔西,鍋圈仡佬在平遠州,披袍仡佬在平遠,施秉,清平,豬屎仡佬在石阡,黎平,古州,仡兜在黃平,施秉,鎮遠,佯僙在都勻,石阡,施秉龍泉提溪,黎平,卡尤仲家苗在貴陽,都勻,鎮寧,普安,補籠仲家苗在定番、廣順,青仲家苗在古州、清江、丹江,黑仲家苗在清江,清江仲家苗在臺拱,曾竹龍家苗在安順府,大頭龍家苗在鎮寧、普定,狗耳龍家苗在廣順,白龍家苗在大定、平遠,蔡家苗在貴築、清平、威寧、大定、修文、清鎮。

    僰在普安州,瑤在貴定,峒人在石阡、郎溪永從洪州,蠻在貴定新添街丹行二司,冉家蠻在思南府沿河司,六洞夷在黎平府,六額子在大定威寧,白額子在永豐羅斛,白兒子在威寧州,黑民子在清鎮大定黔西。

     黑生苗改土歸流 貴州黑生苗性悍甚,長鏢短劍,常結黨訪富戶,夜執火行。

    雍正乙卯,改土歸流,其患少息。

     雕題之民 蔥嶺附近山中,有雕題之民,蓋苗類也。

     (女革)姥橫暴 (女革)姥風俗言語自為一種,與他苗大異,敏慧不如紅苗,平和勤勉不如白苗,嗜酒吸煙,【白苗亦嗜酒吸鴉片者,百千之一而已。

    】蓬頭垢面,【白苗婦女以梳綰髮,行路遇清流則散髮梳洗,濯足浴身,日至數次不厭。

    】體力不如青黑等苗,而橫暴過之。

     巴補涼山蠻人 巴補涼山為滇、蜀間一部落,素為蠻人所居,其地綿亙數千裡,與滇之巧家、昭通及川之寧遠、越雋接壤,氣候溫和,土腴物茂,惟其人不通文化,時刦漢族。

    茲以宣統辛亥所調查之人數,詳述如下: 一、都土司所轄者二十四支:隘箕五百人,甲博六千人,兵補一萬人,已你四千人,甲疊七千人,染臉一千人,耿無五百人,媽黑六百人,阿流六百人,折支三百人,拿吉一千人,阿立不詳,黑三百人,的瓦不詳,阿流苦姓五百人,嚕補不詳,阿大馬五千人,疊使一千人,丙資馬一千人,必谷不詳,神以六百人,姓黑不詳,莫石一千人,模洗不詳。

     二、安土司所轄者三十三支:苦姓三千人,花姓七千人,梢姓八百人,蘇姓二千人,熊姓一千人,五舉一百人,五母二百人,徐姓一千人,底洗一百人,洗馬溪馬三百人,米西馬三百人,立使一百人,立侯馬不詳,王姓八千人,不易馬五百人,很黑一百人,補西馬不詳,九口馬二百人,要馬五百人,毋頗六百人,很口一百人,甲拉三百人,阿架四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