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逸類
關燈
小
中
大
否?賣花叟,擔花走。
」 徐虛齋中年不入城市 嘉慶中,錢塘徐虛齋明經以誠,屢應秋試,薦而不售,築枕江樓於鳳山門外,而獨居之,歗歌自適。
性寬大簡重,好潔,涕唾必擇所,坐處無纖塵。
布袍整肅,襜如也。
時方中年,足迹不履城市,近則默坐於櫻桃山麓,遠則散步於西湖之漪園。
妻孥經歲火相見,日夕相從者,一僮一鶴而已。
李我隱於江湖 江南生者,嘉慶間江南畸人也,隱於江湖。
嘗遊湖湘、江西,不言姓字。
年三十許,無鬚,長身頎立,動止俶詭。
逢人輒談韻學,時或及經義,獨發奇論,聞者舌撟不能下。
廬溪諸生林逢馨館之家,事以師禮,昕夕講貫。
有以疑義詢者,輒曰:「出某書第幾頁。
」檢之。
果然,數十問,無一誤。
性嗜酒,酣飲無算,醉輒侘傺悲嘯。
與之遊者莫之測也,逡妄避去。
不甚喜見客,尤厭薄富家兒,有造謁媎,則閉戶大聲讀書,俟其去,乃已。
好習禮儀,暇輒設幾席,招諸生,而己為之賓,槃辟自西堦上,跪拜罄折如儀,宛然叔孫通之綿蕞也。
嘗語人曰:「聰明誠由天授,而強識盡人可為。
日以寸紙記五六事,黏壁間,終歲所獲多矣。
」其作字,必依許氏書。
未嘗泚筆為文,而衣帶間恆繫片紙,視之,則所作《武寧盧氏溉園記》也。
述經學,以漢魏為宗。
縣令楊朝位館之半載。
獨居,恆拊膺太息,若有大不得已於中者。
一日,忽辭歸。
贐以金,卻之曰:「吾無所用此也。
」遂去。
或謂生實姓李,偶見其《贈葠客》詩,自署「李我」也。
語音類楚。
或曰:「此楚之王百齡。
」質之,皆非是。
郭頻伽萬梅花擁一柴門圖 郭頻伽名麐,吳江人。
嘗以《水村圖》索人題詠,同縣女士汪玉軫題之雲:「深閨未識詩人宅,昨夜分明夢水村。
卻與圖中渾不似,萬梅花擁一柴門。
」頻伽乃倩奚鐵生補寫《萬梅花擁一柴門圖》,以代前軸。
梁芷林七十歸田 福州梁芷林中丞,晚年歸田,有一印雲「二十舉鄉,三十登第四十出守,五十還朝,六十開府,七十歸田」。
張南山安享林泉之樂 番禺張南山維屏,以進士宰湖北,所至有政聲,擢守南康。
歸田後,閉戶著書,著作等身。
有《國朝詩人徵略》行世。
工詩,善書,老而彌篤,有嶺南三子之譽。
嘗刻一小印,曰「乾隆秀才,嘉慶舉人,道光進士,鹹豐老漁」。
曾築聽松園於花田之濱,為著書所。
性愛松菊,園植老松,沿畦繞砌悉佳菊。
每當花盛開,即邀友遊讌其中,酒賦琴歌,盤桓竟日,享林泉之樂者三十餘年。
其絕筆詩雲:「煙雲過眼總成空,留得心情紙墨中。
書未刻完人已逝,八旬回首惜匆匆。
」「偶墮塵寰八十年,飄然歸去大羅天。
松溪花埭常遊處,或者詩魂泛畫船。
」 何蓮舫隱居邗上 江陰何蓮舫太守自廣信罷官,隱居邗上,託業淮鹺。
自刻《悔餘庵全集》行世,胎息《莊》、《騷》,曾文正公劇嘉許之。
嘗手書一聯以貽之曰:「千頃太湖,偶與陶朱同泛宅;二分明月,合隨何遜共移家。
」 徐山雲補梅孤山 錢塘徐山雲茂才時,既屢應秋試不售,乃絕意進取,就六世祖文敬公潮清風草廬旁築屋以居,慕林和靖處士風。
道光丁酉,與同理汪介眉、沈念農、孫閬青諸老輩補梅孤山,以寄岑寂。
同治辛未,閬青自湘中還,訪其種梅處,題詩壁間曰:「空廊苔屐宛然新,重訪寒花幾愴神。
記自碎鋤明月後,又拋三十六回春。
」 劉省三掛冠遺世 合肥劉銘傳字省三,起家淮軍,轉戰江右,建業回疆,被爵歸田,年甫及壯。
其《遣懷》雲:「自從家破苦奔波,懶向人間喚奈何。
名士不妨茅屋小,英雄總是布衣多。
為嫌仕宦無肝膽,不慣逢迎受折磨。
餓有糗糧寒有帛,草廬安臥且高歌。
」自新疆歸,即掛冠遺世。
嘗居金陵莫愁湖,恆策小驢,尋老僧譚佛。
有《題報國寺慧真和尚遊春圖二絕》雲:「桃花如錦草如茵,一杖逍遙物外身。
春色萬山仗誰管,神仙多半出家人。
」「踏青攜杖到零岑,繞澗穿林緩步行。
山水多情常供佛,不教春色動禪心。
」 朱研臣隱居胥山 朱研臣提舉大勛,錢塘人。
以所居在大井巷之吳山麓,自號胥山老農。
少丁亂離,方粵寇擾杭時,倉皇出走。
亂定歸,棄舉子業,得官亦不出,以詩酒自娛。
春秋佳日,輒與二三同志小集樂山草堂,為文讌之會。
樂山草堂襟西湖,枕錢江,風景清幽,以城郭而有山林之勝者也。
女承芳,字蓉笙,髫年知書,嘗雲:「吾家居胥山,固秀色可餐也。
」後適同裡徐珂。
汪笑儂隱於伶 汪笑儂名僢,自號伶隱,皖人,仕而優者也。
光緒中,以明經得鄉選,大挑用知縣。
挾資次京師,自以新貴將得官,乃謀置一妾與之省,不知其適為宗室女也。
事聞於臺官,奏之朝,按驗,例當斬。
汪有家奴私請曰:「其無救乎?」汪曰:「救可為,惟必有任其罪者,乃得耳。
」奴曰:「誠能乞得主人命,奴萬死不辭也。
」汪曰:「審乎?」奴曰:「第勉為之,奴誓無悔也。
」汪知其誠,乃出資賄朝貴,遂坐奴買獻罪。
奇丐隱於乞 榕城之西市,一日來一丐,臉瘦身矮,衣衫藍縷,手一布囊,纍纍然不知中貯何物,蹣跚道上,口作吟詩聲。
途人皆奇之,有佇而觀者,有踵其後者。
繼至一隙地,以布囊委地,向衣袋中取出一紙,鋪地上,字大如錢,為端楷,上書「四海散人痛告」六字,下敘其由浙入閩,尋親不遇,見逐於逆旅居停,腹枵三日,是以呼號將伯,解囊助予,雲雲。
時觀者多憫之,佽助銅元數十枚,丐者殊弗顧,徐向布囊中取出一書,高聲宣讀,中多隱約語,其音清朗嘹喨。
久之,始俯身拾地上錢,攜囊行至一書坊前,昂然入,將所乞錢購書數冊,束於腰,彳亍而出。
或詰之曰:「爾奚有閒資購書?」丐者嗤之以鼻曰:「子鴻鵠耳,寧知我志哉!」弗顧而去,後亦不復見其人。
」 徐虛齋中年不入城市 嘉慶中,錢塘徐虛齋明經以誠,屢應秋試,薦而不售,築枕江樓於鳳山門外,而獨居之,歗歌自適。
性寬大簡重,好潔,涕唾必擇所,坐處無纖塵。
布袍整肅,襜如也。
時方中年,足迹不履城市,近則默坐於櫻桃山麓,遠則散步於西湖之漪園。
妻孥經歲火相見,日夕相從者,一僮一鶴而已。
李我隱於江湖 江南生者,嘉慶間江南畸人也,隱於江湖。
嘗遊湖湘、江西,不言姓字。
年三十許,無鬚,長身頎立,動止俶詭。
逢人輒談韻學,時或及經義,獨發奇論,聞者舌撟不能下。
廬溪諸生林逢馨館之家,事以師禮,昕夕講貫。
有以疑義詢者,輒曰:「出某書第幾頁。
」檢之。
果然,數十問,無一誤。
性嗜酒,酣飲無算,醉輒侘傺悲嘯。
與之遊者莫之測也,逡妄避去。
不甚喜見客,尤厭薄富家兒,有造謁媎,則閉戶大聲讀書,俟其去,乃已。
好習禮儀,暇輒設幾席,招諸生,而己為之賓,槃辟自西堦上,跪拜罄折如儀,宛然叔孫通之綿蕞也。
嘗語人曰:「聰明誠由天授,而強識盡人可為。
日以寸紙記五六事,黏壁間,終歲所獲多矣。
」其作字,必依許氏書。
未嘗泚筆為文,而衣帶間恆繫片紙,視之,則所作《武寧盧氏溉園記》也。
述經學,以漢魏為宗。
縣令楊朝位館之半載。
獨居,恆拊膺太息,若有大不得已於中者。
一日,忽辭歸。
贐以金,卻之曰:「吾無所用此也。
」遂去。
或謂生實姓李,偶見其《贈葠客》詩,自署「李我」也。
語音類楚。
或曰:「此楚之王百齡。
」質之,皆非是。
郭頻伽萬梅花擁一柴門圖 郭頻伽名麐,吳江人。
嘗以《水村圖》索人題詠,同縣女士汪玉軫題之雲:「深閨未識詩人宅,昨夜分明夢水村。
卻與圖中渾不似,萬梅花擁一柴門。
」頻伽乃倩奚鐵生補寫《萬梅花擁一柴門圖》,以代前軸。
梁芷林七十歸田 福州梁芷林中丞,晚年歸田,有一印雲「二十舉鄉,三十登第四十出守,五十還朝,六十開府,七十歸田」。
張南山安享林泉之樂 番禺張南山維屏,以進士宰湖北,所至有政聲,擢守南康。
歸田後,閉戶著書,著作等身。
有《國朝詩人徵略》行世。
工詩,善書,老而彌篤,有嶺南三子之譽。
嘗刻一小印,曰「乾隆秀才,嘉慶舉人,道光進士,鹹豐老漁」。
曾築聽松園於花田之濱,為著書所。
性愛松菊,園植老松,沿畦繞砌悉佳菊。
每當花盛開,即邀友遊讌其中,酒賦琴歌,盤桓竟日,享林泉之樂者三十餘年。
其絕筆詩雲:「煙雲過眼總成空,留得心情紙墨中。
書未刻完人已逝,八旬回首惜匆匆。
」「偶墮塵寰八十年,飄然歸去大羅天。
松溪花埭常遊處,或者詩魂泛畫船。
」 何蓮舫隱居邗上 江陰何蓮舫太守自廣信罷官,隱居邗上,託業淮鹺。
自刻《悔餘庵全集》行世,胎息《莊》、《騷》,曾文正公劇嘉許之。
嘗手書一聯以貽之曰:「千頃太湖,偶與陶朱同泛宅;二分明月,合隨何遜共移家。
」 徐山雲補梅孤山 錢塘徐山雲茂才時,既屢應秋試不售,乃絕意進取,就六世祖文敬公潮清風草廬旁築屋以居,慕林和靖處士風。
道光丁酉,與同理汪介眉、沈念農、孫閬青諸老輩補梅孤山,以寄岑寂。
同治辛未,閬青自湘中還,訪其種梅處,題詩壁間曰:「空廊苔屐宛然新,重訪寒花幾愴神。
記自碎鋤明月後,又拋三十六回春。
」 劉省三掛冠遺世 合肥劉銘傳字省三,起家淮軍,轉戰江右,建業回疆,被爵歸田,年甫及壯。
其《遣懷》雲:「自從家破苦奔波,懶向人間喚奈何。
名士不妨茅屋小,英雄總是布衣多。
為嫌仕宦無肝膽,不慣逢迎受折磨。
餓有糗糧寒有帛,草廬安臥且高歌。
」自新疆歸,即掛冠遺世。
嘗居金陵莫愁湖,恆策小驢,尋老僧譚佛。
有《題報國寺慧真和尚遊春圖二絕》雲:「桃花如錦草如茵,一杖逍遙物外身。
春色萬山仗誰管,神仙多半出家人。
」「踏青攜杖到零岑,繞澗穿林緩步行。
山水多情常供佛,不教春色動禪心。
」 朱研臣隱居胥山 朱研臣提舉大勛,錢塘人。
以所居在大井巷之吳山麓,自號胥山老農。
少丁亂離,方粵寇擾杭時,倉皇出走。
亂定歸,棄舉子業,得官亦不出,以詩酒自娛。
春秋佳日,輒與二三同志小集樂山草堂,為文讌之會。
樂山草堂襟西湖,枕錢江,風景清幽,以城郭而有山林之勝者也。
女承芳,字蓉笙,髫年知書,嘗雲:「吾家居胥山,固秀色可餐也。
」後適同裡徐珂。
汪笑儂隱於伶 汪笑儂名僢,自號伶隱,皖人,仕而優者也。
光緒中,以明經得鄉選,大挑用知縣。
挾資次京師,自以新貴將得官,乃謀置一妾與之省,不知其適為宗室女也。
事聞於臺官,奏之朝,按驗,例當斬。
汪有家奴私請曰:「其無救乎?」汪曰:「救可為,惟必有任其罪者,乃得耳。
」奴曰:「誠能乞得主人命,奴萬死不辭也。
」汪曰:「審乎?」奴曰:「第勉為之,奴誓無悔也。
」汪知其誠,乃出資賄朝貴,遂坐奴買獻罪。
奇丐隱於乞 榕城之西市,一日來一丐,臉瘦身矮,衣衫藍縷,手一布囊,纍纍然不知中貯何物,蹣跚道上,口作吟詩聲。
途人皆奇之,有佇而觀者,有踵其後者。
繼至一隙地,以布囊委地,向衣袋中取出一紙,鋪地上,字大如錢,為端楷,上書「四海散人痛告」六字,下敘其由浙入閩,尋親不遇,見逐於逆旅居停,腹枵三日,是以呼號將伯,解囊助予,雲雲。
時觀者多憫之,佽助銅元數十枚,丐者殊弗顧,徐向布囊中取出一書,高聲宣讀,中多隱約語,其音清朗嘹喨。
久之,始俯身拾地上錢,攜囊行至一書坊前,昂然入,將所乞錢購書數冊,束於腰,彳亍而出。
或詰之曰:「爾奚有閒資購書?」丐者嗤之以鼻曰:「子鴻鵠耳,寧知我志哉!」弗顧而去,後亦不復見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