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諍類
關燈
小
中
大
石廷柱諫逮訊大臣
太宗嘗與大臣論邊事,謂當以呂尚為法。
忠勇公石廷柱對曰:「呂尚能專制閫外生殺,故所向有功,今大臣若有過,即下所司逮訊,雖佐領以下,亦當與之比肩對簿,其何以堪!」或以其言過戇,請議處,上特宥之。
阿什坦諫止譯雜書 滿洲完顏給諫阿什坦,通經學,篤於踐履。
順治初,翻譯《大學》、《中庸》、《孝經》諸書,刊行之,以教旗人,皆出其手,時稗官小說盛行,滿人多翻譯,給諫上言學者宜以聖賢為期,經史為導,此外無益雜書當屏絕;又請嚴旗人男女之別,定部院九品之制,俱報可。
馮銓諫廢後 世祖之後,為科爾泌部親王吳克善女,順治辛卯冊立,十月初八日幽廢之。
初,睿親王多爾袞祖世祖如子,為之定婚,世祖漸長,恥王所為,託言謀叛,削其封,且遷怒於吳女,請其為王之戚,不欲納。
尋以吳既送女至,姑妠之,然終不悅也。
謫冷宮者凡三載,旋指為失德,宣詔廢之。
大學士馮銓乃爭之曰:「前代如漢光武帝、宋仁宗、明宣宗,皆稱賢主,俱以廢後一節,終為盛德之累。
望皇上深思詳慮,慎重舉動,萬世瞻仰,將在今日。
」疏上,嚴飭。
於是禮部儀制司員外郎孔允樾等復爭之曰:「臣考往古,如漢之馬後,康之長孫後,敦僕儉素,皆能養和平之福。
至於呂後、武後,非不聰明穎利,然傾危社稷,終作亂階。
今皇後不以才能表著,自是天姿篤厚,亦何害為中宮,而迺議變易邪?」繼之者禦史宗敦一等十四人,奏入,皆不聽。
親王濟爾哈朗等附之,廢後之議遂決。
世祖旋悔之,越五年,仍令皇後位號冊寶等悉如舊。
言官劾馮銓 睿親王多爾袞攝政,凡言官劾大學士馮銓者,多降革。
壬辰十一月,範文肅公彙原疏進呈,世祖覽畢,問曰:「諸臣所劾誠當,何為以此罷?」範對曰:「諸臣疏劾大臣,無非為君為國,皇上當思所以愛惜之。
」遂命俱原官起用。
周曾發諫止造乾清宮 順治癸巳,恆雨為災。
給事中周曾發請停造乾清宮,以錢糧賑濟軍民。
詔從其請。
鄭獻親王遺言勸統一四海 和碩鄭獻親王為太祖弟之子,世祖嗣位,與睿親王多爾袞同輔政,功亦相埒。
扈駕入關,封信義輔政叔王。
順治乙未,上疏推述太祖、太宗遺烈,以為平治天下,在信詔令,順人心,前方降詔恤滿洲官兵疾苦,已復令修乾清宮,詔令不信,何以服人;又請設起居注官,垂信萬世。
世祖善之,夏,薨於位,遺言勸上以統一四海為念。
上哀慟,詔圖像宮中。
魏文毅借史事進諫 柏鄉魏文毅公裔介壽侍直中和殿,泛論史鑒。
世祖偶稱唐太宗英主,文毅曰:「晚年無魏徵苦諫,遂窮兵高麗,貽後悔矣。
」世祖頷之。
楊雍建諫阻遊畋 海寧楊少司馬雍建初入兵垣時,駕數巡幸南海子,首上書請養聖躬,慎出入,毋勤於原獸。
世祖震怒,謂國家以武定禍亂,順時于田,示不忘戰,乃宣楊跪範庭,面數其罪,令免冠謝。
楊對曰:「臣惟知忠愛皇上,無他罪。
」上益怒,色變,往返數數,過其前,譙讓不已。
諸臣侍直者鹹股栗,楊神色不動。
上乃曰:「而詎不聞善則歸君、過則歸己乎?奈何翹翹然沽直聲,將謂朕盤於遊畋,欲方何代主?」於是楊始一頓首曰:「此則臣罪。
」時世祖固已心重之,後凡有章奏,無不霽顏聽納矣。
索尼述顧命 索尼最老成忠鯁,太宗不豫,以世祖託之。
世祖逸遊,索尼強諫,世祖或不堪其怒,索尼伏地引頸,稱述顧命,至於涕泣。
世祖往往泣下,擲刀回蹕而止。
知其忠直,復以聖祖託之,蓋兩朝顧命之臣也。
熊一瀟疏請停改授併關卡 康熙初,投誠武職,許自請改文職,以參議、僉事、同知、通判等官用。
南昌熊一瀟時官臺諫,心非之,乃疏言:「巡道寄方伯連帥之任,同知、通判分兵刑錢榖之司,此等不文不武之輩,一經改授,罔知愛惜功名,覬覦營私,情未可定。
請停改授之例。
」從之。
又其時榷關林立,部曹奉使監稅,亦無定員,熊奏:「關稅原有定例,一時籌記策之人,自可勝任,今員數繁多,恐新員差出、舊員未歸之時,將有一司無一官者,且一城數關,亦應酌併。
至京師左右兩翼,較在外各關錢糧更少,今滿、漢兼差,亦可裁汰一員,俾綜部務。
」部議不準行。
得旨:「各省相近之關,應否一處兼管,由督撫察奏,兩翼稅差著再議。
」尋議,兩翼應裁漢缺,江寧西新關併入龍江關,蕪湖工關併入戶關,廣東遇仙橋浛光廠併入太平關,俱如一瀟所議。
楊雍建封還紅本 康熙甲辰,有星孛於翼軫,抵降婁,占驗者以為含譽星。
侍郎楊雍建時官給事中,獨疏請修省。
聖祖優詔答之,遂赦天下。
宣赦後,紅本下,二獄囚當決,楊封還紅本。
有旨,三法司再議,二囚乃得不死。
李文勤諫阻營建 三藩未變以前,聖祖偶思營建。
時相國李文勤公掌邦計,詢以有款項可動否,奏雲:「戶部無可動之項。
」事遂止。
未幾,吳三桂叛,上以帑項空虛為憂。
又奏雲:「戶部存項敷用。
」上詰以前語,乃正色對曰:「部帑原備緩急之需,若平日耗於土木,緩急將何以支?」上頷之。
魏文毅建言多裨國是 魏文毅官諫垣最久,順治時,首劾張縉彥為明思宗復仇,後又屢劾大學士劉正宗、成克鞏欺罔附會,陳之遴等植黨營私,頗為世祖所引重。
聖祖禦極之始,輔政大臣議加練餉五百萬,復力爭之,遂止。
文毅在朝,每以單辭片語解紛決策,先後所上凡二百餘疏,多裨於國是,以是敢諫之名震天下。
韓文懿對策上疏 韓文懿公菼廷試日,吳三桂逆釁已萌,其對策力言三藩當撤,無稍顧忌。
祭酒阿理瑚請以故相達海從祀兩廡,韓謂海造國書,一藝耳,未合從祀之典。
禦史鄭惟孜請令國子監生回籍應試,韓疏言太學一空,非京師首善之義。
張螺浮嘉猷入告 海鹽張惟赤字螺浮,順治甲午通籍,丙申、丁酉間入諫垣,直言敢諫。
康熙初,有先朝諫臣之褒禮,及官工科給事中,時三藩不靖,軍需孔亟,計臣或有履畝加賦之議,張力爭以為不可,由是浙賦得循舊額。
諫草曰《入告編》,其九世孫菊生副大臣元濟為梓行之,見於《涉園叢刻》。
謹嚴剴切,能糾官吏非違,達人民疾苦,絕無晚明台諫詭激囂淩之習。
《恭請皇上親政》一疏,霜嚴日烈,出辭乃不溢錙黍。
則以聖祖踐阼,方在沖齡,權奸柄政,盈廷結舌,張獨侃侃言之。
至本朝入關之始,滿、漢不無歧視,而張乃有「刑部審鞫錄供,不宜但憑滿官執筆,及人民投充滿洲,餘地撥給壯丁,不許復圈民地」之奏,真能言人所不敢言者也。
聖祖不禁科道風聞言事 黃陂姚撫部締虞,康熙戊午以禮科給事中主考江西還,奏免江西逋賦二百十餘萬。
初,憲臣艾元徵請禁科道風聞言事,進言者日少。
姚抗疏,請聖祖檢閱世祖朝言官章奏如何謇諤,令相率以輭熟為風,恐平時無以作其敢言之氣,臨事必無肯為皇上盡忠者。
頃之,聖祖禦乾清門,召諭曰:「朕親政以來,諸臣何嘗以言獲罪?」對曰:「上即不譴言官,但有此處分條例,諸臣方跼蹐畏罪,誰復肯發奸指佞者?」聖祖色霽,因曰:「人臣論事,當擇其大者遠者,如魏象樞彈程汝璞,亦是風聞,已而鞫問得實,蓋本朝原未有風聞之禁也。
」將退,詔以所言宣付史館。
尋出撫四川,請罷蜀中采木之役。
蔣伊繪十二圖進呈 常熟河南學道蔣莘田為文肅父,康熙己未,滇、閩方用兵,征調四出,又廣開捐納事例,時蔣官禦史,繪十二圖以進,一曰《難民妻女圖》,二曰《刑獄圖》,三曰《寒窗讀書圖》,四曰《春耕夏耘圖》,五曰《催科圖》,六曰《鬻兒圖》,七曰《水災圖》,八曰《旱災圖》,九曰《觀榜圖》,十曰《廢書圖》,十一曰《暴關圖》,十二曰《疲驛圖》。
復為疏,極言其狀。
聖祖動容嗟歎,置諸左右。
又嘗為五疏救荒之策,言切而哀。
逾年,駕東巡,道多饑民,聖祖顧近臣曰:「此蔣伊所繪《流民圖》也。
」及為學道,以經術造士,屏絕幹請。
居鄉好施予,多所全活。
曹末任千之諫封禪巡狩 康熙壬癸間,三藩削平,詔以詞臣曹末請封禪疏,付廷議。
相國張文貞公秉筆,逕請停止。
蕭山任冏卿千之方官六科,亦上言封禪僅見司馬相如書,不足慕效。
又雲:「巡狩載《虞典》,古諸侯各君其國,天子巡所守以協同議禮制度。
今天下一家,巡狩之禮亦不可舉。
」 徐立齋諫止鬻官 國初崑山三徐,名位資均相埒,文學稱健庵尚書,而風節操持,當首數立齋相國。
立齋官修撰時,世祖常召見,討論經義,賜鞍馬、禦膳,恩如家人。
上晏駕,哀痛哭泣,羸瘠不勝。
康熙庚申,從謁孝陵,猶悲慟不止。
捐例初開,但令得官後三年稱職,上官保舉,否則罷。
既又令輸銀免保舉,即聽遷轉。
其初為祭酒時,即請免納粟入監之例,及是又言國家大體所關,惟賢不肖之辨而已,若捐銀得免保舉,是金多者與稱職同科也,因堅請停止捐例。
後事例既罷,而府部寺院筆帖式近三千人,復求開例,出知州縣。
其以哀察大計被議者,亦復謀官,廷議時爭之三日,卒從其言。
癸亥大計,一切餽遺無敢及門,其所彈劾亦不避權貴也。
徐立齋諫止簡巡按 康熙間,聖祖欲差滿洲三品以上大臣巡按各省,徐立齋相國獨力爭不可。
上曰:「明時故有禦史巡按舊例,【是時停止禦史巡按未久。
】今何為獨不可耶?」立齋曰:「明時雖有巡按,然禦史秩卑,雖許其參劾督撫,然巡按果有不職,督撫亦得參劾,相維相制,故無大害。
今三品以上大員,與督撫爵秩相等,又有滿、漢親疏之見為之先入,督撫豈敢貿然彈劾?倘有貪婪之人,恣行無忌,則百姓之受害,將靡窮矣!」上勃然作色曰:「然則朕所差者,竟無一端人乎?」立齋頓首曰:「皇上簡任時,自必妙極一時之選,然百密中,難保竟無一疏。
且人情往往見利忘義,從前昕夕在上前,且未有地方尺寸柄,雖庸才亦能勉敦行檢。
一旦銜命出使,移氣移體,非真有操守者,固不能始終如一。
況所差數十人中,豈能人人皆有操守,使有一人,則一省已受害矣。
」上默然良久,卒罷其議。
是時廷臣皆震懾失次,立齋獨侃侃如平時。
奇奴有所諫 奇奴者,不知其姓名。
康熙甲子,聖祖幸塞外,還京,有人衣短後衣,無冠,跪道旁,呼萬歲。
上止輦問之,則對曰:「有所諫,今條奏時務十二事。
」上問:「若何人也?」對曰:「刑部郎中某家奴。
」當是時,時局已定,四海承平,上以為狂奴妄言得失,辱朝廷而羞當世之士,非盛世事也。
遂執付所司,按衝突儀仗妄行奏訴律,發近邊充軍,杖而流之關外。
奴仰天歎曰:「吾為人奴,雖勞苦,不廢書,以今世之務,合吾書之說,所宜言者固多。
意臺省諸大官,此月不言,必他月也,他月無聞焉;意今年不言,必明年也,明年又無聞焉。
吾不復能待,故冒昧言之,而孰意獨罪一至於此耶!」未出關,杖瘡發,死於路。
魏敏果藉天變言事 魏敏果公象樞性骨鯁,敢言事,官刑科左給事中時,因災變陳言,語侵權貴,會議時,又與諸大臣抗爭是非,廷臣仄目。
獨大學士範文程公心識之,曰:「此我國家任事之臣也。
」其後有搆之者,輒於眾中剖晰之,卒得白,已而收遷至左都禦史。
適逢地一日連震,上晝夜坐武帳中。
魏直入,奏曰:「地,臣道也;臣失職,則地反常。
臣不能肅風紀以修職業,請先罪臣以回天變。
」上召魏入,魏伏地涕泣,請屏左右,語移時。
極言天變若此,乃索額圖、明珠二相植黨市權,排斥忠良,引用僉壬以禍國家之應。
及出,副都禦史施維翰迎於後左門,見魏淚流頰未乾也。
明日,上以六條宣廷臣集議,大略如魏恉,於是朝士鹹知魏造膝所請,用事大臣皆為之股栗。
明年,索額圖免官;戊辰,明珠為郭琇劾罷。
至丙戌春,聖祖始以其面對語諭羣臣。
李文貞直對 康熙癸巳,方望溪侍郎苞供奉南書房。
一日,聖祖召編修沈宗敬至,命作大小行楷。
日晡,內侍至,傳諭李文貞公光地曰:「朕初學書,宗敬之父荃實侍,每下筆,即指其病,兼析所由。
至於今,每作書,未嘗不思荃之勤也。
」文貞因奏對曰:「此即成湯改過不吝之心,苟自是而惡直言,則無由自鏡矣。
」 李文貞疏請甄別歸休學使 各省黌序,皆隸提學道。
康熙癸未,始設學政。
越十餘年,部議令學使歸休者,悉赴城工效力。
時李文貞公方家居,曰:「賢否同辜,非所以示激厲也。
」密疏清公之臣若而人,請加甄別,藉是多免役者。
張貞生諫阻大臣巡察 康熙中,議遣大臣巡察各省,廬陵張學士貞生上書切諫,被詔引見,以所言過戇,下考功議,免官,詔貶二秩。
其自為詩雲:「聖明豈是誠難格,臣戇還應術未全。
」可知其所養矣。
後奉特旨,復原官。
韓菼諫誅阿山 康熙中,江南布政司張萬祿虧庫金三十餘萬,制府阿山上言費由南巡,非侵牟。
或謂張於阿為姻家,上震怒,下九卿議。
眾議阿大辟,宗伯韓文懿公菼正色曰:「果有連,其情私而語則公也,且斯言得上達,所益不細。
」忌者增語上聞,韓由是恩眷日替。
阮應商疏論銓曹之弊 康熙朝,阮應商官吏科給事中。
時吏部選人,或違例壓缺,改易文憑,駮選停放,除授不公。
給諫上書極論,纚纚數百言,指斥無隱。
銓曹多被議者,直聲大震,一日,聖祖禦門,有所咨訪,特指名命對。
給諫從容敷奏,眾皆屬目。
嗣是連次禦門,輒垂問阮應商在否。
嗣以疾告歸,遽卒。
龔翔麟劾權貴 康熙朝,龔蘅圃侍禦翔麟勁直敢言,屢擊權貴。
劾靖逆侯子張雲翮,劾滇黔督部趙良棟,皆拜禦書之賜,旌其敢言。
其劾熊賜履弟黷貨,並糾賜履,聖祖亦韙之。
圖爾泰劾滿臣權重 康熙中,滿洲某科給事中圖爾泰,與明珠同族,不善其所為。
嘗劾奏滿臣權重,漢六部九卿奉行文書而已,滿人謦欬,無敢違者,殊非立政之體。
以此忤權臣,謫黑龍江。
圖素尚理學,於戍所自置周程四先生祠,朝夕禮拜,人笑之,不顧也。
郭琇劾明珠 康熙間,山左名臣,自李之芳、董訥而下,實以郭瑞卿為最剛正。
瑞卿名琇。
當明珠柄政時,行為專恣,朝野多側目。
郭剛直性成,嘗於明珠壽日,臚舉其劣跡,列入彈章上之。
旋復袖所草疏,乘車至明邸,踵門投刺,明以其素倔強,來謁
忠勇公石廷柱對曰:「呂尚能專制閫外生殺,故所向有功,今大臣若有過,即下所司逮訊,雖佐領以下,亦當與之比肩對簿,其何以堪!」或以其言過戇,請議處,上特宥之。
阿什坦諫止譯雜書 滿洲完顏給諫阿什坦,通經學,篤於踐履。
順治初,翻譯《大學》、《中庸》、《孝經》諸書,刊行之,以教旗人,皆出其手,時稗官小說盛行,滿人多翻譯,給諫上言學者宜以聖賢為期,經史為導,此外無益雜書當屏絕;又請嚴旗人男女之別,定部院九品之制,俱報可。
馮銓諫廢後 世祖之後,為科爾泌部親王吳克善女,順治辛卯冊立,十月初八日幽廢之。
初,睿親王多爾袞祖世祖如子,為之定婚,世祖漸長,恥王所為,託言謀叛,削其封,且遷怒於吳女,請其為王之戚,不欲納。
尋以吳既送女至,姑妠之,然終不悅也。
謫冷宮者凡三載,旋指為失德,宣詔廢之。
大學士馮銓乃爭之曰:「前代如漢光武帝、宋仁宗、明宣宗,皆稱賢主,俱以廢後一節,終為盛德之累。
望皇上深思詳慮,慎重舉動,萬世瞻仰,將在今日。
」疏上,嚴飭。
於是禮部儀制司員外郎孔允樾等復爭之曰:「臣考往古,如漢之馬後,康之長孫後,敦僕儉素,皆能養和平之福。
至於呂後、武後,非不聰明穎利,然傾危社稷,終作亂階。
今皇後不以才能表著,自是天姿篤厚,亦何害為中宮,而迺議變易邪?」繼之者禦史宗敦一等十四人,奏入,皆不聽。
親王濟爾哈朗等附之,廢後之議遂決。
世祖旋悔之,越五年,仍令皇後位號冊寶等悉如舊。
言官劾馮銓 睿親王多爾袞攝政,凡言官劾大學士馮銓者,多降革。
壬辰十一月,範文肅公彙原疏進呈,世祖覽畢,問曰:「諸臣所劾誠當,何為以此罷?」範對曰:「諸臣疏劾大臣,無非為君為國,皇上當思所以愛惜之。
」遂命俱原官起用。
周曾發諫止造乾清宮 順治癸巳,恆雨為災。
給事中周曾發請停造乾清宮,以錢糧賑濟軍民。
詔從其請。
鄭獻親王遺言勸統一四海 和碩鄭獻親王為太祖弟之子,世祖嗣位,與睿親王多爾袞同輔政,功亦相埒。
扈駕入關,封信義輔政叔王。
順治乙未,上疏推述太祖、太宗遺烈,以為平治天下,在信詔令,順人心,前方降詔恤滿洲官兵疾苦,已復令修乾清宮,詔令不信,何以服人;又請設起居注官,垂信萬世。
世祖善之,夏,薨於位,遺言勸上以統一四海為念。
上哀慟,詔圖像宮中。
魏文毅借史事進諫 柏鄉魏文毅公裔介壽侍直中和殿,泛論史鑒。
世祖偶稱唐太宗英主,文毅曰:「晚年無魏徵苦諫,遂窮兵高麗,貽後悔矣。
」世祖頷之。
楊雍建諫阻遊畋 海寧楊少司馬雍建初入兵垣時,駕數巡幸南海子,首上書請養聖躬,慎出入,毋勤於原獸。
世祖震怒,謂國家以武定禍亂,順時于田,示不忘戰,乃宣楊跪範庭,面數其罪,令免冠謝。
楊對曰:「臣惟知忠愛皇上,無他罪。
」上益怒,色變,往返數數,過其前,譙讓不已。
諸臣侍直者鹹股栗,楊神色不動。
上乃曰:「而詎不聞善則歸君、過則歸己乎?奈何翹翹然沽直聲,將謂朕盤於遊畋,欲方何代主?」於是楊始一頓首曰:「此則臣罪。
」時世祖固已心重之,後凡有章奏,無不霽顏聽納矣。
索尼述顧命 索尼最老成忠鯁,太宗不豫,以世祖託之。
世祖逸遊,索尼強諫,世祖或不堪其怒,索尼伏地引頸,稱述顧命,至於涕泣。
世祖往往泣下,擲刀回蹕而止。
知其忠直,復以聖祖託之,蓋兩朝顧命之臣也。
熊一瀟疏請停改授併關卡 康熙初,投誠武職,許自請改文職,以參議、僉事、同知、通判等官用。
南昌熊一瀟時官臺諫,心非之,乃疏言:「巡道寄方伯連帥之任,同知、通判分兵刑錢榖之司,此等不文不武之輩,一經改授,罔知愛惜功名,覬覦營私,情未可定。
請停改授之例。
」從之。
又其時榷關林立,部曹奉使監稅,亦無定員,熊奏:「關稅原有定例,一時籌記策之人,自可勝任,今員數繁多,恐新員差出、舊員未歸之時,將有一司無一官者,且一城數關,亦應酌併。
至京師左右兩翼,較在外各關錢糧更少,今滿、漢兼差,亦可裁汰一員,俾綜部務。
」部議不準行。
得旨:「各省相近之關,應否一處兼管,由督撫察奏,兩翼稅差著再議。
」尋議,兩翼應裁漢缺,江寧西新關併入龍江關,蕪湖工關併入戶關,廣東遇仙橋浛光廠併入太平關,俱如一瀟所議。
楊雍建封還紅本 康熙甲辰,有星孛於翼軫,抵降婁,占驗者以為含譽星。
侍郎楊雍建時官給事中,獨疏請修省。
聖祖優詔答之,遂赦天下。
宣赦後,紅本下,二獄囚當決,楊封還紅本。
有旨,三法司再議,二囚乃得不死。
李文勤諫阻營建 三藩未變以前,聖祖偶思營建。
時相國李文勤公掌邦計,詢以有款項可動否,奏雲:「戶部無可動之項。
」事遂止。
未幾,吳三桂叛,上以帑項空虛為憂。
又奏雲:「戶部存項敷用。
」上詰以前語,乃正色對曰:「部帑原備緩急之需,若平日耗於土木,緩急將何以支?」上頷之。
魏文毅建言多裨國是 魏文毅官諫垣最久,順治時,首劾張縉彥為明思宗復仇,後又屢劾大學士劉正宗、成克鞏欺罔附會,陳之遴等植黨營私,頗為世祖所引重。
聖祖禦極之始,輔政大臣議加練餉五百萬,復力爭之,遂止。
文毅在朝,每以單辭片語解紛決策,先後所上凡二百餘疏,多裨於國是,以是敢諫之名震天下。
韓文懿對策上疏 韓文懿公菼廷試日,吳三桂逆釁已萌,其對策力言三藩當撤,無稍顧忌。
祭酒阿理瑚請以故相達海從祀兩廡,韓謂海造國書,一藝耳,未合從祀之典。
禦史鄭惟孜請令國子監生回籍應試,韓疏言太學一空,非京師首善之義。
張螺浮嘉猷入告 海鹽張惟赤字螺浮,順治甲午通籍,丙申、丁酉間入諫垣,直言敢諫。
康熙初,有先朝諫臣之褒禮,及官工科給事中,時三藩不靖,軍需孔亟,計臣或有履畝加賦之議,張力爭以為不可,由是浙賦得循舊額。
諫草曰《入告編》,其九世孫菊生副大臣元濟為梓行之,見於《涉園叢刻》。
謹嚴剴切,能糾官吏非違,達人民疾苦,絕無晚明台諫詭激囂淩之習。
《恭請皇上親政》一疏,霜嚴日烈,出辭乃不溢錙黍。
則以聖祖踐阼,方在沖齡,權奸柄政,盈廷結舌,張獨侃侃言之。
至本朝入關之始,滿、漢不無歧視,而張乃有「刑部審鞫錄供,不宜但憑滿官執筆,及人民投充滿洲,餘地撥給壯丁,不許復圈民地」之奏,真能言人所不敢言者也。
聖祖不禁科道風聞言事 黃陂姚撫部締虞,康熙戊午以禮科給事中主考江西還,奏免江西逋賦二百十餘萬。
初,憲臣艾元徵請禁科道風聞言事,進言者日少。
姚抗疏,請聖祖檢閱世祖朝言官章奏如何謇諤,令相率以輭熟為風,恐平時無以作其敢言之氣,臨事必無肯為皇上盡忠者。
頃之,聖祖禦乾清門,召諭曰:「朕親政以來,諸臣何嘗以言獲罪?」對曰:「上即不譴言官,但有此處分條例,諸臣方跼蹐畏罪,誰復肯發奸指佞者?」聖祖色霽,因曰:「人臣論事,當擇其大者遠者,如魏象樞彈程汝璞,亦是風聞,已而鞫問得實,蓋本朝原未有風聞之禁也。
」將退,詔以所言宣付史館。
尋出撫四川,請罷蜀中采木之役。
蔣伊繪十二圖進呈 常熟河南學道蔣莘田為文肅父,康熙己未,滇、閩方用兵,征調四出,又廣開捐納事例,時蔣官禦史,繪十二圖以進,一曰《難民妻女圖》,二曰《刑獄圖》,三曰《寒窗讀書圖》,四曰《春耕夏耘圖》,五曰《催科圖》,六曰《鬻兒圖》,七曰《水災圖》,八曰《旱災圖》,九曰《觀榜圖》,十曰《廢書圖》,十一曰《暴關圖》,十二曰《疲驛圖》。
復為疏,極言其狀。
聖祖動容嗟歎,置諸左右。
又嘗為五疏救荒之策,言切而哀。
逾年,駕東巡,道多饑民,聖祖顧近臣曰:「此蔣伊所繪《流民圖》也。
」及為學道,以經術造士,屏絕幹請。
居鄉好施予,多所全活。
曹末任千之諫封禪巡狩 康熙壬癸間,三藩削平,詔以詞臣曹末請封禪疏,付廷議。
相國張文貞公秉筆,逕請停止。
蕭山任冏卿千之方官六科,亦上言封禪僅見司馬相如書,不足慕效。
又雲:「巡狩載《虞典》,古諸侯各君其國,天子巡所守以協同議禮制度。
今天下一家,巡狩之禮亦不可舉。
」 徐立齋諫止鬻官 國初崑山三徐,名位資均相埒,文學稱健庵尚書,而風節操持,當首數立齋相國。
立齋官修撰時,世祖常召見,討論經義,賜鞍馬、禦膳,恩如家人。
上晏駕,哀痛哭泣,羸瘠不勝。
康熙庚申,從謁孝陵,猶悲慟不止。
捐例初開,但令得官後三年稱職,上官保舉,否則罷。
既又令輸銀免保舉,即聽遷轉。
其初為祭酒時,即請免納粟入監之例,及是又言國家大體所關,惟賢不肖之辨而已,若捐銀得免保舉,是金多者與稱職同科也,因堅請停止捐例。
後事例既罷,而府部寺院筆帖式近三千人,復求開例,出知州縣。
其以哀察大計被議者,亦復謀官,廷議時爭之三日,卒從其言。
癸亥大計,一切餽遺無敢及門,其所彈劾亦不避權貴也。
徐立齋諫止簡巡按 康熙間,聖祖欲差滿洲三品以上大臣巡按各省,徐立齋相國獨力爭不可。
上曰:「明時故有禦史巡按舊例,【是時停止禦史巡按未久。
】今何為獨不可耶?」立齋曰:「明時雖有巡按,然禦史秩卑,雖許其參劾督撫,然巡按果有不職,督撫亦得參劾,相維相制,故無大害。
今三品以上大員,與督撫爵秩相等,又有滿、漢親疏之見為之先入,督撫豈敢貿然彈劾?倘有貪婪之人,恣行無忌,則百姓之受害,將靡窮矣!」上勃然作色曰:「然則朕所差者,竟無一端人乎?」立齋頓首曰:「皇上簡任時,自必妙極一時之選,然百密中,難保竟無一疏。
且人情往往見利忘義,從前昕夕在上前,且未有地方尺寸柄,雖庸才亦能勉敦行檢。
一旦銜命出使,移氣移體,非真有操守者,固不能始終如一。
況所差數十人中,豈能人人皆有操守,使有一人,則一省已受害矣。
」上默然良久,卒罷其議。
是時廷臣皆震懾失次,立齋獨侃侃如平時。
奇奴有所諫 奇奴者,不知其姓名。
康熙甲子,聖祖幸塞外,還京,有人衣短後衣,無冠,跪道旁,呼萬歲。
上止輦問之,則對曰:「有所諫,今條奏時務十二事。
」上問:「若何人也?」對曰:「刑部郎中某家奴。
」當是時,時局已定,四海承平,上以為狂奴妄言得失,辱朝廷而羞當世之士,非盛世事也。
遂執付所司,按衝突儀仗妄行奏訴律,發近邊充軍,杖而流之關外。
奴仰天歎曰:「吾為人奴,雖勞苦,不廢書,以今世之務,合吾書之說,所宜言者固多。
意臺省諸大官,此月不言,必他月也,他月無聞焉;意今年不言,必明年也,明年又無聞焉。
吾不復能待,故冒昧言之,而孰意獨罪一至於此耶!」未出關,杖瘡發,死於路。
魏敏果藉天變言事 魏敏果公象樞性骨鯁,敢言事,官刑科左給事中時,因災變陳言,語侵權貴,會議時,又與諸大臣抗爭是非,廷臣仄目。
獨大學士範文程公心識之,曰:「此我國家任事之臣也。
」其後有搆之者,輒於眾中剖晰之,卒得白,已而收遷至左都禦史。
適逢地一日連震,上晝夜坐武帳中。
魏直入,奏曰:「地,臣道也;臣失職,則地反常。
臣不能肅風紀以修職業,請先罪臣以回天變。
」上召魏入,魏伏地涕泣,請屏左右,語移時。
極言天變若此,乃索額圖、明珠二相植黨市權,排斥忠良,引用僉壬以禍國家之應。
及出,副都禦史施維翰迎於後左門,見魏淚流頰未乾也。
明日,上以六條宣廷臣集議,大略如魏恉,於是朝士鹹知魏造膝所請,用事大臣皆為之股栗。
明年,索額圖免官;戊辰,明珠為郭琇劾罷。
至丙戌春,聖祖始以其面對語諭羣臣。
李文貞直對 康熙癸巳,方望溪侍郎苞供奉南書房。
一日,聖祖召編修沈宗敬至,命作大小行楷。
日晡,內侍至,傳諭李文貞公光地曰:「朕初學書,宗敬之父荃實侍,每下筆,即指其病,兼析所由。
至於今,每作書,未嘗不思荃之勤也。
」文貞因奏對曰:「此即成湯改過不吝之心,苟自是而惡直言,則無由自鏡矣。
」 李文貞疏請甄別歸休學使 各省黌序,皆隸提學道。
康熙癸未,始設學政。
越十餘年,部議令學使歸休者,悉赴城工效力。
時李文貞公方家居,曰:「賢否同辜,非所以示激厲也。
」密疏清公之臣若而人,請加甄別,藉是多免役者。
張貞生諫阻大臣巡察 康熙中,議遣大臣巡察各省,廬陵張學士貞生上書切諫,被詔引見,以所言過戇,下考功議,免官,詔貶二秩。
其自為詩雲:「聖明豈是誠難格,臣戇還應術未全。
」可知其所養矣。
後奉特旨,復原官。
韓菼諫誅阿山 康熙中,江南布政司張萬祿虧庫金三十餘萬,制府阿山上言費由南巡,非侵牟。
或謂張於阿為姻家,上震怒,下九卿議。
眾議阿大辟,宗伯韓文懿公菼正色曰:「果有連,其情私而語則公也,且斯言得上達,所益不細。
」忌者增語上聞,韓由是恩眷日替。
阮應商疏論銓曹之弊 康熙朝,阮應商官吏科給事中。
時吏部選人,或違例壓缺,改易文憑,駮選停放,除授不公。
給諫上書極論,纚纚數百言,指斥無隱。
銓曹多被議者,直聲大震,一日,聖祖禦門,有所咨訪,特指名命對。
給諫從容敷奏,眾皆屬目。
嗣是連次禦門,輒垂問阮應商在否。
嗣以疾告歸,遽卒。
龔翔麟劾權貴 康熙朝,龔蘅圃侍禦翔麟勁直敢言,屢擊權貴。
劾靖逆侯子張雲翮,劾滇黔督部趙良棟,皆拜禦書之賜,旌其敢言。
其劾熊賜履弟黷貨,並糾賜履,聖祖亦韙之。
圖爾泰劾滿臣權重 康熙中,滿洲某科給事中圖爾泰,與明珠同族,不善其所為。
嘗劾奏滿臣權重,漢六部九卿奉行文書而已,滿人謦欬,無敢違者,殊非立政之體。
以此忤權臣,謫黑龍江。
圖素尚理學,於戍所自置周程四先生祠,朝夕禮拜,人笑之,不顧也。
郭琇劾明珠 康熙間,山左名臣,自李之芳、董訥而下,實以郭瑞卿為最剛正。
瑞卿名琇。
當明珠柄政時,行為專恣,朝野多側目。
郭剛直性成,嘗於明珠壽日,臚舉其劣跡,列入彈章上之。
旋復袖所草疏,乘車至明邸,踵門投刺,明以其素倔強,來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