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逸類
關燈
小
中
大
徐俟齋賣畫為活
徐枋字昭法,別字俟齋,長洲人。
父忠節公汧,明崇禎戊辰進士,官少詹事,乞病歸。
乙亥六月,蘇州破,正衣冠投虎邱橋下死。
俟齋弱冠舉崇禎壬午鄉試。
忠節將殉國,號泣欲從死,忠節曰:「吾不可以不死,若長為農夫以沒世,可也。
」自是隱居終其身,與宣城沈壽民、嘉興巢鳴盛稱海內三遺民。
書宗孫過庭,畫宗巨然,間法倪、黃。
自署秦餘山人。
得其遺墨者,視如拱璧。
然貧甚,南嶽僧洪儲時周之,曰:「此世外清淨食也。
」嘗絕糧數日,黃九煙造訪,出手中畫扇,使童鬻於市,無售者,則曰:「黃九煙詩畫也。
」乃得銀數錢歸。
而俟齋及九煙皆怒,以為洩九煙名,趣返其值。
豢一驢,甚馴,通人意,日用有所需,則以所作之畫卷,置簏於驢背,遣之。
驢獨行,及城門而止,見者爭趨之,曰:「高士驢至矣。
」亟取卷,以日用所需物如其指,備而納諸簏,以為常。
康熙甲戌,卒於天平山麓之澗上草堂,時年七十三。
方密之不臣不叛 方以智字密之,為明末四公子之一,學者私諡曰文忠先生。
明崇禎庚辰翰林。
甲申,為睿親王所得,脅之降,不屈,釋之。
逾年,桂王立於湖南,與瞿式耜並徵,將以為東閣大學士,亦不赴。
旋遁為僧,隱居桐城之浮山,自號浮山愚者,又稱無可道人。
不臣不叛,不降不辱,殆古伯夷、叔齊之流亞歟!密之於書無不讀,學兼漢、宋,旁及諸子百家,天算、輿地、方伎、雜藝無不通貫,著書凡百二十種。
敬一主人讀書毉巫閭山 敬一主人高塞,太宗七子也,封鎮國公,世居盛京。
善文翰,詩多清警,隱毉巫閭山,讀書其間。
常熟孫赤崖暘以事戍吉林,主人留之數載,遇赦始歸。
黃梨洲憑幾雙肘隱然 餘姚黃梨洲入國朝而隱,嘗坐雪交亭,不知日之晚,倦則出門行塍畝間,已復就坐。
如是而日而月而歲,其所憑之幾,雙肘隱然。
慶弔吉兇之禮盡廢,一女嫁城中,終歲不與往來,一女三年在越,涕泣求歸寧,問之不答。
黃嘗曰:「自北兵南下,懸書購餘者二,應捕者一,守圍城者一,以謀反告訐者二三,絕氣沙墠者一晝夜,可謂瀕於十死者矣。
李斯將腰斬,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陸機臨死歎曰:『華亭鶴唳,豈可復聞乎?』吾死而不死,則今日者,是復得牽黃犬出上蔡東門,復聞華亭鶴唳之日也。
以李斯、陸機所不能得之日,亦已幸矣。
不自愛惜,而費之於慶弔吉兇之間,九原可作,李斯、陸機其不以為吾為怪乎?」 餘若水不出城南一步 餘若水,會稽人。
明末畫江之役,補禮部主事,遷郎中。
事去,逃之山中,郡縣逼之出見,乃輿疾城南,以死拒。
久之,事得解。
所居僅草屋三間,不蔽風雨,以鱉甲承漏。
聚村童五六人,授以《三字經》。
臥榻之下,牛宮雞桀,無下足處。
晨則秉耒出,與老農雜作。
同年生王天錫為海防道,欲與話舊,以疾辭。
天錫披帷直入,擁衾不起,曰:「不幸有狗馬疾,不得與故人為禮。
」天錫執手勞苦,出門未數武,則已與其婢擔糞灌園矣。
天錫遙望見之,歎息去。
冬夏一皁帽,雖至昵者,不見其科頭。
嘗慨世路偪仄,遂疑荀卿性惡之說為確,至欲著論以非孟。
康熙己酉十月卒,年六十有五,蓋二十有四年不出城南一步也。
疾革,黃梨洲造其榻前,欲為切脈。
笑曰:「某祈死二十年以前,反祈生二十年以後乎?」梨洲泫然而別。
顧祖禹不願列名 徐乾學修《一統志》,設局於噸山,辟四方知名之士以為輔。
無錫顧處士祖禹精地理學,固延之,三聘乃往。
書成,將列名以上,處士不可,至欲投死階石,始已。
或謂處士嘗遊耿精忠幕,幹以策,不用,乃去。
申鳧盟無幹世心 申鳧盟名涵光,明遺民也。
自見蘇門孫夏峯後,大書於門曰:「真理學從五倫做起,大文章自六經得來。
」又題書室曰:「學古之志未衰,每日必擁書早起;幹世之心已絕,無夕不飲酒高歌。
」 張覆輿閉戶絕人跡 永年張覆輿,明諸生,與申鳧盟同學齊名。
崇禎甲申後得狂疾,築土室村外,閉戶絕人跡,穴而進食。
歲時一出拜母,雖妻子不見也。
入夜時有泣聲。
郭大臨竄身黃冠 常熟郭孝廉大臨,任俠尚氣,明亡後,即竄身黃冠,徧走江湖,欲得奇才劍客而友之,卒無所遇。
順治辛醜,餘姚黃太沖讀書雙瀑寺。
雙瀑在萬山中,人跡殆絕,大臨忽走訪。
太沖問何以知之,笑不答。
問奚自,曰:「甬上也。
」 何稚元叔姪同隱 何稚元名蔚文,浪穹人。
五歲讀書,過目不忘,九歲能詩文。
有大志。
會明亡,屢有所謀,不就,遂與兄星文輩隱遯寧湖。
家貧,四壁蕭然,詠歌自適,間為詞曲書畫,以發其怨憤之情。
巡撫袁懋功聞其賢,徵之。
謝曰:「吾家世受明恩,願以布衣終。
」時人稱其有陶靖節之遺風。
著有《浪楂詩集、文稿》。
年七十三歲而卒。
從子素珩,字尚白,讀書有得,無意進取,與蔚文同隱於寧湖,自號茈碧漁家。
【浪穹別名茈湖。
】往來乘小舟,以琴樽自隨,出入煙波中,其高風亦不減於蔚文也。
八大山人以啞字署門 八大山人者,即朱耷,明宗室也。
為諸生,世居南昌。
弱冠明亡,棄家遁奉新山中,祝髮為僧,住山二十年。
臨川令胡亦堂聞其名,延之官舍。
居年餘,意忽忽不自得,遂發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
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還走會城,獨身佯狂市肆間。
嘗戴布帽,曳長領袍,履穿踵決,拂袖蹁躚行,市中兒隨觀譁笑,人莫識也。
猶子某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
山人工書法,行楷學大令、魯公,狂草頗怪偉,亦喜畫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蘆雁、汀鳧,翛然無俗韻,人爭寶之。
飲酒不能盡二升,乃喜飲。
貧士或市人屠沽邀之飲,輒往,往飲輒醉,醉後墨瀋淋漓,不甚
父忠節公汧,明崇禎戊辰進士,官少詹事,乞病歸。
乙亥六月,蘇州破,正衣冠投虎邱橋下死。
俟齋弱冠舉崇禎壬午鄉試。
忠節將殉國,號泣欲從死,忠節曰:「吾不可以不死,若長為農夫以沒世,可也。
」自是隱居終其身,與宣城沈壽民、嘉興巢鳴盛稱海內三遺民。
書宗孫過庭,畫宗巨然,間法倪、黃。
自署秦餘山人。
得其遺墨者,視如拱璧。
然貧甚,南嶽僧洪儲時周之,曰:「此世外清淨食也。
」嘗絕糧數日,黃九煙造訪,出手中畫扇,使童鬻於市,無售者,則曰:「黃九煙詩畫也。
」乃得銀數錢歸。
而俟齋及九煙皆怒,以為洩九煙名,趣返其值。
豢一驢,甚馴,通人意,日用有所需,則以所作之畫卷,置簏於驢背,遣之。
驢獨行,及城門而止,見者爭趨之,曰:「高士驢至矣。
」亟取卷,以日用所需物如其指,備而納諸簏,以為常。
康熙甲戌,卒於天平山麓之澗上草堂,時年七十三。
方密之不臣不叛 方以智字密之,為明末四公子之一,學者私諡曰文忠先生。
明崇禎庚辰翰林。
甲申,為睿親王所得,脅之降,不屈,釋之。
逾年,桂王立於湖南,與瞿式耜並徵,將以為東閣大學士,亦不赴。
旋遁為僧,隱居桐城之浮山,自號浮山愚者,又稱無可道人。
不臣不叛,不降不辱,殆古伯夷、叔齊之流亞歟!密之於書無不讀,學兼漢、宋,旁及諸子百家,天算、輿地、方伎、雜藝無不通貫,著書凡百二十種。
敬一主人讀書毉巫閭山 敬一主人高塞,太宗七子也,封鎮國公,世居盛京。
善文翰,詩多清警,隱毉巫閭山,讀書其間。
常熟孫赤崖暘以事戍吉林,主人留之數載,遇赦始歸。
黃梨洲憑幾雙肘隱然 餘姚黃梨洲入國朝而隱,嘗坐雪交亭,不知日之晚,倦則出門行塍畝間,已復就坐。
如是而日而月而歲,其所憑之幾,雙肘隱然。
慶弔吉兇之禮盡廢,一女嫁城中,終歲不與往來,一女三年在越,涕泣求歸寧,問之不答。
黃嘗曰:「自北兵南下,懸書購餘者二,應捕者一,守圍城者一,以謀反告訐者二三,絕氣沙墠者一晝夜,可謂瀕於十死者矣。
李斯將腰斬,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陸機臨死歎曰:『華亭鶴唳,豈可復聞乎?』吾死而不死,則今日者,是復得牽黃犬出上蔡東門,復聞華亭鶴唳之日也。
以李斯、陸機所不能得之日,亦已幸矣。
不自愛惜,而費之於慶弔吉兇之間,九原可作,李斯、陸機其不以為吾為怪乎?」 餘若水不出城南一步 餘若水,會稽人。
明末畫江之役,補禮部主事,遷郎中。
事去,逃之山中,郡縣逼之出見,乃輿疾城南,以死拒。
久之,事得解。
所居僅草屋三間,不蔽風雨,以鱉甲承漏。
聚村童五六人,授以《三字經》。
臥榻之下,牛宮雞桀,無下足處。
晨則秉耒出,與老農雜作。
同年生王天錫為海防道,欲與話舊,以疾辭。
天錫披帷直入,擁衾不起,曰:「不幸有狗馬疾,不得與故人為禮。
」天錫執手勞苦,出門未數武,則已與其婢擔糞灌園矣。
天錫遙望見之,歎息去。
冬夏一皁帽,雖至昵者,不見其科頭。
嘗慨世路偪仄,遂疑荀卿性惡之說為確,至欲著論以非孟。
康熙己酉十月卒,年六十有五,蓋二十有四年不出城南一步也。
疾革,黃梨洲造其榻前,欲為切脈。
笑曰:「某祈死二十年以前,反祈生二十年以後乎?」梨洲泫然而別。
顧祖禹不願列名 徐乾學修《一統志》,設局於噸山,辟四方知名之士以為輔。
無錫顧處士祖禹精地理學,固延之,三聘乃往。
書成,將列名以上,處士不可,至欲投死階石,始已。
或謂處士嘗遊耿精忠幕,幹以策,不用,乃去。
申鳧盟無幹世心 申鳧盟名涵光,明遺民也。
自見蘇門孫夏峯後,大書於門曰:「真理學從五倫做起,大文章自六經得來。
」又題書室曰:「學古之志未衰,每日必擁書早起;幹世之心已絕,無夕不飲酒高歌。
」 張覆輿閉戶絕人跡 永年張覆輿,明諸生,與申鳧盟同學齊名。
崇禎甲申後得狂疾,築土室村外,閉戶絕人跡,穴而進食。
歲時一出拜母,雖妻子不見也。
入夜時有泣聲。
郭大臨竄身黃冠 常熟郭孝廉大臨,任俠尚氣,明亡後,即竄身黃冠,徧走江湖,欲得奇才劍客而友之,卒無所遇。
順治辛醜,餘姚黃太沖讀書雙瀑寺。
雙瀑在萬山中,人跡殆絕,大臨忽走訪。
太沖問何以知之,笑不答。
問奚自,曰:「甬上也。
」 何稚元叔姪同隱 何稚元名蔚文,浪穹人。
五歲讀書,過目不忘,九歲能詩文。
有大志。
會明亡,屢有所謀,不就,遂與兄星文輩隱遯寧湖。
家貧,四壁蕭然,詠歌自適,間為詞曲書畫,以發其怨憤之情。
巡撫袁懋功聞其賢,徵之。
謝曰:「吾家世受明恩,願以布衣終。
」時人稱其有陶靖節之遺風。
著有《浪楂詩集、文稿》。
年七十三歲而卒。
從子素珩,字尚白,讀書有得,無意進取,與蔚文同隱於寧湖,自號茈碧漁家。
【浪穹別名茈湖。
】往來乘小舟,以琴樽自隨,出入煙波中,其高風亦不減於蔚文也。
八大山人以啞字署門 八大山人者,即朱耷,明宗室也。
為諸生,世居南昌。
弱冠明亡,棄家遁奉新山中,祝髮為僧,住山二十年。
臨川令胡亦堂聞其名,延之官舍。
居年餘,意忽忽不自得,遂發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
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還走會城,獨身佯狂市肆間。
嘗戴布帽,曳長領袍,履穿踵決,拂袖蹁躚行,市中兒隨觀譁笑,人莫識也。
猶子某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
山人工書法,行楷學大令、魯公,狂草頗怪偉,亦喜畫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蘆雁、汀鳧,翛然無俗韻,人爭寶之。
飲酒不能盡二升,乃喜飲。
貧士或市人屠沽邀之飲,輒往,往飲輒醉,醉後墨瀋淋漓,不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