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詩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
訓之以克讓。
納之以忠恕。
群下仰清風。
海外同歡慕。
象天則地。
化雲布。
昔日貴雕飾。
今尚儉與素。
昔日多纖介。
今去情與故。
象天則地。
化雲布。
濟濟大朝士。
夙夜綜萬機。
萬機無廢理。
明明降疇(《晉書》作訓。
)詢問。
(《宋書》作咨。
)臣譬列星景。
君配朝日晖。
事業并通濟。
功烈何巍巍。
五帝繼三皇。
三王(《晉書》作皇。
)世所歸。
聖德應期運。
天地不能違。
仰之彌已高。
猶天不可階。
将複禦龍氏。
鳳皇在庭栖。
(○《宋書》樂志。
《晉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三。
《詩紀》四十。
) 【天命篇】 聖祖受天命。
應期輔魏皇。
入則綜萬機。
出則征四方。
朝廷無遺理。
方表甯且康。
道隆舜臣堯。
積德逾大王。
孟度阻窮險。
造亂天一隅。
神兵出不意。
奉命緻天誅。
赦善戮有罪。
元惡宗為虛。
威風振(《晉書》、樂府作震。
)勁蜀。
武烈忄?強吳。
諸葛不知命。
肆逆亂天常。
擁徒十馀萬。
數來寇邊疆。
我皇邁神武。
秉(《晉書》作執。
)钺鎮雍涼。
亮乃畏天威。
未戰先仆僵。
盈虛自然運。
時變固多艱。
(《宋書》作難。
樂府同。
)東征陵海表。
萬裡枭賊淵。
(《晉書》作克朝鮮。
乃避唐諱淵字改。
)受遺齊七政。
曹爽又滔天。
群兇受誅殛。
百祿(樂府作保。
)鹹來臻。
黃華應福始。
王淩為禍先。
(○同上) 【景皇篇】 景皇帝。
聰明命世生。
盛德參天地。
帝王道大。
(《宋書》、樂府無大字。
)創基既已難。
繼世亦未易。
外則夏侯玄。
内張則張與李。
三兇稱(《晉書》作構。
)逆。
亂帝紀。
順(《宋書》、樂府作從。
)天行誅。
窮其奸宄。
遏(《晉書》作邊。
)将禦其漸。
潛謀不得起。
罪人鹹伏辜。
威風振萬裡。
平衡綜萬機。
萬機無不理。
召陵桓(《晉書》、樂府作恒。
)不君。
内外何紛紛。
衆小便成群。
蒙昧恣心。
治亂不分。
睿聖獨斷。
濟琥常以文。
順(《宋書》、樂府作從。
)天惟廢立。
掃霓披浮雲。
雲霓既已辟。
清和未幾間。
(《晉書》作間。
是。
)羽檄首尾至。
變起東南蕃。
儉欽為長蛇。
外則憑吳蠻。
萬國紛騷擾。
戚戚天下懼不安。
神武禦六軍。
我皇秉(《晉書》作執。
)钺征。
儉欽起壽春。
前鋒據項城。
出其不意。
并縱奇兵。
奇兵誠難禦。
廟勝實難支。
兩軍不期遇。
敵退計無施。
虎(《晉書》作豹。
)騎惟武進。
大戰沙陽陂。
欽乃亡魂走。
奔虜若雲披。
天恩(《晉書》作因。
)赦有罪。
東土放(《晉書》作效。
)鲸鲵。
(○同上) 【大晉篇】 赫赫大晉。
於穆文皇。
蕩蕩巍巍。
道邁陶唐。
世稱三皇五帝。
及今重其光。
九德克明。
文既顯。
武又章。
(《晉書》作彰。
)恩(《晉書》作思。
)弘(《詩紀》作洪。
)六合。
兼濟萬方。
内舉元凱。
朝政以綱。
外簡虎(《晉書》作琥。
)臣。
時惟鷹揚。
靡順(《宋書》、樂府作從。
)不懷。
逆命斯亡。
仁配春日。
威逾秋霜。
濟濟多士。
同茲蘭芳。
唐虞至治。
四了滔天。
緻讨儉欽。
岡不肅虔。
化感海外。
(《晉書》作内。
)海外來賓。
獻其聲樂。
并稱妾臣。
西蜀猾夏。
僭号方域。
命将緻讨。
委國稽服。
吳人放命。
憑(《晉書》作馮。
)海阻江。
飛書告谕。
響應來同。
先王建肆國。
九服為蕃衛。
亡秦壞諸侯。
享祚(《宋書》作序胙。
)不二世。
曆代不能複。
忽逾五百歲。
我皇邁聖德,應期創典制。
分土五等。
蕃國正封界。
莘莘文武佐。
千秋遘嘉會。
洪業(《晉書》作澤。
)溢區内。
仁風翔海外。
(○同上) 【明君篇】 明君禦四海。
聽鑒盡物情。
顧望有譴罰。
竭忠身必榮。
蘭ぇ(《晉書》作芷。
)出荒野。
萬裡升紫庭。
茨草穢堂階。
掃截不得生。
能否莫相蒙。
百官正其名。
恭己慎有為。
有為無不成。
暗君不自信。
群下執異端。
正直罹浸(樂府作谮。
《詩紀》雲。
一作谮。
)潤。
奸臣奪其權。
雖欲盡忠誠。
結舌不敢言。
結舌亦何憚。
盡忠為身患。
清流豈不潔。
飛塵濁其源。
歧路令不迷。
未遠勝不還。
忠臣立君朝。
正色不顧身。
邪正不并存。
譬若胡與秦。
胡秦(《宋書》、樂府作秦胡。
)有合時。
邪正各異津。
忠臣遇明君。
乾乾惟日新。
群目統在綱。
衆星拱(《晉書》作共。
)北辰。
設令遭暗主。
斥退為凡民。
(《晉書》作人。
)雖薄共(《晉書》作供。
)時用。
白茅猶可(《晉書》作為。
)珍。
(《詩紀》雲。
一作為珍。
)冰霜晝夜結。
蘭桂摧為薪。
邪臣多端變。
用心何委曲。
便僻(《宋書》作辟。
)順(《宋書》、樂府作從。
)情指。
動随君所欲。
偷安樂目前。
不問清與濁。
積僞岡時主。
養交以持祿。
言行恒相違。
難餍其?谷。
昧死射(《晉書》作則。
)乾沒。
覺露則滅族。
(○同上) 【晉铎舞歌】 【雲門篇】〖當魏太和時。
〗 〖《宋書》載此。
亦不雲是玄作。
樂府作玄詩。
〗 黃雲門。
唐鹹池。
虞韶舞。
夏夏殷滬。
列代有五。
振铎鳴金。
近大武。
清歌發唱。
形(《宋書》作刑。
)為主。
聲和八音。
協律呂。
身不虛動。
手不徒舉。
應節合度。
周其叙。
時奏宮角。
(《宋書》作商。
)雜之以徵羽。
下餍衆目。
上從鐘鼓。
樂以移風。
與德禮要輔。
安有失其所。
(○《宋書》樂志。
南《齊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四。
《詩紀》四十。
) 【拂舞歌詩三首】 〖《晉書》樂志曰:拂舞出自江左。
舊雲吳舞也。
晉曲五篇。
一曰白鸠。
二曰濟濟。
三曰獨漉。
四曰碣石。
五曰淮南王。
○齊多節略舊辭。
而因其曲名。
碣石篇四章已見曹孟德。
淮南王一首已見漢古辭。
今不錄也。
〗 【白鸠篇】 〖南《齊書》樂志曰:白符鸠舞。
出江南。
吳人近造。
其歌本本雲。
平平白符。
思我君惠。
集我金堂。
言白者。
金行。
符。
合也。
鸠亦合也。
符鸠雖異。
其義實同。
《宋書》樂志曰:晉楊泓舞序雲。
自到江南。
見白符舞。
或言白凫鸠舞。
雲有此來數十年矣。
察其辭旨。
乃是吳人患孫皓虐政。
思屬晉也。
晉辭曰:翩翩白鸠。
載飛載鳴。
懷我君德。
來集君庭。
蓋晉人改其本歌雲。
〗 翩翩白鸠。
載(《宋書》、《文選》實遺作再。
下同。
)飛載鳴。
懷我君德。
來集君庭。
白雀呈瑞。
素羽明鮮。
翔庭舞異。
以應仁乾。
交交(《晉書》作皎皎。
《文選》補遺同。
)鳴鸠。
或丹或黃。
樂我君惠。
振羽來翔。
東璧(《晉書》作壁。
)馀光。
魚在江湖。
惠而不費。
敬我微軀。
策我良驷。
習我驅馳。
與君周旋。
樂道亡馀。
(《晉書》作忘饑。
《文選》補遺同。
)我心虛靜。
我志沾濡。
彈琴鼓瑟。
聊以自娛。
淩雲登台。
浮遊太清。
扳(《晉書》作攀。
《文選》補遺同。
)龍附鳳。
目(《宋書》作日。
《晉書》、《文選》補遺作自。
) 望身輕。
(○《宋書》樂志。
《晉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四。
《文選》補遺三十四次諸葛亮梁甫吟後。
《詩紀》四十。
) 【獨漉篇】〖獨漉。
一作獨祿。
〗 〖南《齊書》樂志曰:古辭明君曲後雲。
勇安樂。
無慈不問清與濁。
清與無時濁。
邪交與獨祿。
伎錄曰:求祿求祿。
清白不濁。
清白尚可。
貪污殺我。
晉歌為鹿字。
古通用也。
疑是風刺之辭。
〗 獨漉(《宋書》作祿。
下同。
)獨漉。
(《晉書》作獨獨祿祿。
《文選》補遺同。
)水深泥濁。
泥濁尚可。
水深殺我。
雍雍(《宋書》作??。
)雙雁。
遊戲田畔。
我欲射雁。
念子孤散。
翩翩浮萍。
得風搖(《宋書》、《晉書》作遙。
風雅翼同。
)輕。
我心何合。
與之同并。
空床低帷。
誰知無人。
夜衣錦繡。
誰别僞真。
刀鳴削(各書作削。
)中。
倚床無施。
父冤不報。
欲活何為。
猛虎(《晉書》、《文選》補遺作獸。
下同。
)斑斑。
(《宋書》、《晉書》、廣《文選》作班。
)遊戲山間。
虎欲齒人。
不避豪賢。
(○《宋書》樂志。
《晉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四。
《文選》補遺三十四。
風雅翼選詩補遺下。
廣《文選》十二。
《詩紀》四十。
) 【濟濟篇】 暢飛暢舞(《晉書》作暢暢飛舞。
)氣流芳。
追念三五大绮黃。
去失有。
時可行。
去來同時(《晉書》作時同。
)此未央。
時冉冉。
近桑榆。
但當飲酒為歡娛。
衰老逝。
有何期。
(詩經雲。
《晉書》作何有期。
)多憂耿耿内懷思。
淵(《晉書》作深。
)池廣。
(《晉書》作曠。
)魚獨希。
願得黃浦衆所依。
恩感人。
世無比。
悲歌且(《宋書》、樂府作具。
)舞無極已。
(○《宋書》樂志。
《晉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四。
《詩紀》四十。
) 【白伫舞歌詩三首】 〖《宋書》樂志曰:白伫舞。
按舞辭有巾袍之言。
伫本吳地所出。
宜是吳舞也。
晉俳歌雲。
皎皎白緒。
節節為雙。
吳音呼緒為伫。
疑白緒即白伫也。
南《齊書》樂志曰:白伫歌。
周處《風土記》雲。
吳黃龍中童謠雲。
行白者君。
追汝句骊馬。
後孫權征公孫淵。
浮海乘舶。
舶。
白也。
今歌和聲猶雲、行白伫焉。
樂府解題曰:古詞盛稱舞者之美。
宜及芳時為樂。
其譽白伫曰:質如輕雲色如銀。
制以為袍馀作巾。
袍以光軀巾拂塵。
《唐書》樂志曰:梁武帝令沈約效其辭。
為四時白伫歌。
今中原有白伫曲。
辭旨與此全殊。
〗 輕軀徐起何洋洋。
高舉兩手白鹄翔。
宛若龍轉乍低昂。
凝停善睐容儀光。
如推若引留且行。
随世而變誠無方。
舞以盡神安可忘。
晉世方昌樂未央。
質如輕雲(以上四字《禦覽》作質如月輕如雲。
又質或誤實。
)色如(《禦覽》或作似。
)銀。
愛之遺誰贈佳人。
制以為袍馀作巾。
袍以光軀巾拂塵。
麗服在禦會佳賓。
醪醴盈樽美且淳。
清歌徐舞降隻神。
四座歡樂胡可陳。
(《詩紀》雲。
宋歌亦用此辭。
各以下句作上句。
無麗服二句。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五。
《詩紀》四十。
又《禦覽》六百九十三作古樂府。
引銀、塵、巾三韻。
八百二十作古樂府。
引銀、巾二韻。
) 雙袂齊舉鸾鳳翔。
羅裙(《宋書》作裾。
)飄遙昭儀光。
趨步生姿進流芳。
鳴弦清歌及三陽。
人生世間如電過。
樂時每少苦日多。
幸及良辰耀春華。
(《宋書》作花。
)齊倡獻舞趙女歌。
羲和馳景逝不停。
春露未?嚴霜零。
百草凋索花落英。
蟋蟀吟牖寒蟬鳴。
百年之命忽若傾。
早知迅速秉燭行。
東造扶桑遊紫庭。
西至昆侖戲曾城。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五。
《詩紀》四十。
) 陽春白日風花香。
趨步明玉舞瑤?。
聲發金石媚笙簧。
羅?徐轉紅袖揚。
清歌流響繞鳳梁。
如矜若思凝且翔。
轉ツ遺精豔輝光。
将流将引雙雁行。
(《宋書》作翔。
)歡來何晚意何長。
明君禦世永歌昌。
(《宋書》作倡。
○同上) 【晉杯?舞歌詩】 〖《宋書》樂志曰:?舞。
漢曲也。
張衡舞賦雲。
曆七?而縱蹑。
王粲七釋雲。
七?陳於廣庭。
顔延之雲。
遞間關於?扇。
鮑照雲。
七?起長袖。
皆以七?為舞也。
《搜神記》雲。
晉太康中。
天下為晉世甯舞。
矜手以接杯?而反覆之。
此則漢民唯有拌舞。
而晉加之以杯反覆也。
五行志曰:其歌雲晉世甯。
舞杯?。
言接杯?於手上而反覆之。
至危也。
杯?者。
酒食之器也。
而名曰晉世甯者。
言晉世之士。
苟偷於酒食之間。
而知不及遠。
晉世之甯。
猶杯?之在手也。
《唐書》樂志曰:漢有?舞。
晉世庫存之杯?舞。
樂府《詩》雲:妍袖陵七?。
言舞用?七枚也。
〗 晉世甯。
四海平。
普天安東永大甯。
四海安。
天下歡。
樂治興隆舞杯?。
舞杯?。
何翩翩。
舉坐翻覆壽萬年。
天與日。
終與一。
左回右轉不相失。
筝笛悲。
酒舞疲。
心中慷慨呆健兒。
樽酒甘。
絲竹清。
願令諸君醉複醒。
醉複醒。
時合同。
四座歡樂皆言工。
絲竹音。
可不聽。
亦舞此?左右輕。
自相當。
合坐歡樂人命長。
人命長。
當結友。
千秋萬歲皆老壽。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六。
《詩紀》四十。
)
訓之以克讓。
納之以忠恕。
群下仰清風。
海外同歡慕。
象天則地。
化雲布。
昔日貴雕飾。
今尚儉與素。
昔日多纖介。
今去情與故。
象天則地。
化雲布。
濟濟大朝士。
夙夜綜萬機。
萬機無廢理。
明明降疇(《晉書》作訓。
)詢問。
(《宋書》作咨。
)臣譬列星景。
君配朝日晖。
事業并通濟。
功烈何巍巍。
五帝繼三皇。
三王(《晉書》作皇。
)世所歸。
聖德應期運。
天地不能違。
仰之彌已高。
猶天不可階。
将複禦龍氏。
鳳皇在庭栖。
(○《宋書》樂志。
《晉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三。
《詩紀》四十。
) 【天命篇】 聖祖受天命。
應期輔魏皇。
入則綜萬機。
出則征四方。
朝廷無遺理。
方表甯且康。
道隆舜臣堯。
積德逾大王。
孟度阻窮險。
造亂天一隅。
神兵出不意。
奉命緻天誅。
赦善戮有罪。
元惡宗為虛。
威風振(《晉書》、樂府作震。
)勁蜀。
武烈忄?強吳。
諸葛不知命。
肆逆亂天常。
擁徒十馀萬。
數來寇邊疆。
我皇邁神武。
秉(《晉書》作執。
)钺鎮雍涼。
亮乃畏天威。
未戰先仆僵。
盈虛自然運。
時變固多艱。
(《宋書》作難。
樂府同。
)東征陵海表。
萬裡枭賊淵。
(《晉書》作克朝鮮。
乃避唐諱淵字改。
)受遺齊七政。
曹爽又滔天。
群兇受誅殛。
百祿(樂府作保。
)鹹來臻。
黃華應福始。
王淩為禍先。
(○同上) 【景皇篇】 景皇帝。
聰明命世生。
盛德參天地。
帝王道大。
(《宋書》、樂府無大字。
)創基既已難。
繼世亦未易。
外則夏侯玄。
内張則張與李。
三兇稱(《晉書》作構。
)逆。
亂帝紀。
順(《宋書》、樂府作從。
)天行誅。
窮其奸宄。
遏(《晉書》作邊。
)将禦其漸。
潛謀不得起。
罪人鹹伏辜。
威風振萬裡。
平衡綜萬機。
萬機無不理。
召陵桓(《晉書》、樂府作恒。
)不君。
内外何紛紛。
衆小便成群。
蒙昧恣心。
治亂不分。
睿聖獨斷。
濟琥常以文。
順(《宋書》、樂府作從。
)天惟廢立。
掃霓披浮雲。
雲霓既已辟。
清和未幾間。
(《晉書》作間。
是。
)羽檄首尾至。
變起東南蕃。
儉欽為長蛇。
外則憑吳蠻。
萬國紛騷擾。
戚戚天下懼不安。
神武禦六軍。
我皇秉(《晉書》作執。
)钺征。
儉欽起壽春。
前鋒據項城。
出其不意。
并縱奇兵。
奇兵誠難禦。
廟勝實難支。
兩軍不期遇。
敵退計無施。
虎(《晉書》作豹。
)騎惟武進。
大戰沙陽陂。
欽乃亡魂走。
奔虜若雲披。
天恩(《晉書》作因。
)赦有罪。
東土放(《晉書》作效。
)鲸鲵。
(○同上) 【大晉篇】 赫赫大晉。
於穆文皇。
蕩蕩巍巍。
道邁陶唐。
世稱三皇五帝。
及今重其光。
九德克明。
文既顯。
武又章。
(《晉書》作彰。
)恩(《晉書》作思。
)弘(《詩紀》作洪。
)六合。
兼濟萬方。
内舉元凱。
朝政以綱。
外簡虎(《晉書》作琥。
)臣。
時惟鷹揚。
靡順(《宋書》、樂府作從。
)不懷。
逆命斯亡。
仁配春日。
威逾秋霜。
濟濟多士。
同茲蘭芳。
唐虞至治。
四了滔天。
緻讨儉欽。
岡不肅虔。
化感海外。
(《晉書》作内。
)海外來賓。
獻其聲樂。
并稱妾臣。
西蜀猾夏。
僭号方域。
命将緻讨。
委國稽服。
吳人放命。
憑(《晉書》作馮。
)海阻江。
飛書告谕。
響應來同。
先王建肆國。
九服為蕃衛。
亡秦壞諸侯。
享祚(《宋書》作序胙。
)不二世。
曆代不能複。
忽逾五百歲。
我皇邁聖德,應期創典制。
分土五等。
蕃國正封界。
莘莘文武佐。
千秋遘嘉會。
洪業(《晉書》作澤。
)溢區内。
仁風翔海外。
(○同上) 【明君篇】 明君禦四海。
聽鑒盡物情。
顧望有譴罰。
竭忠身必榮。
蘭ぇ(《晉書》作芷。
)出荒野。
萬裡升紫庭。
茨草穢堂階。
掃截不得生。
能否莫相蒙。
百官正其名。
恭己慎有為。
有為無不成。
暗君不自信。
群下執異端。
正直罹浸(樂府作谮。
《詩紀》雲。
一作谮。
)潤。
奸臣奪其權。
雖欲盡忠誠。
結舌不敢言。
結舌亦何憚。
盡忠為身患。
清流豈不潔。
飛塵濁其源。
歧路令不迷。
未遠勝不還。
忠臣立君朝。
正色不顧身。
邪正不并存。
譬若胡與秦。
胡秦(《宋書》、樂府作秦胡。
)有合時。
邪正各異津。
忠臣遇明君。
乾乾惟日新。
群目統在綱。
衆星拱(《晉書》作共。
)北辰。
設令遭暗主。
斥退為凡民。
(《晉書》作人。
)雖薄共(《晉書》作供。
)時用。
白茅猶可(《晉書》作為。
)珍。
(《詩紀》雲。
一作為珍。
)冰霜晝夜結。
蘭桂摧為薪。
邪臣多端變。
用心何委曲。
便僻(《宋書》作辟。
)順(《宋書》、樂府作從。
)情指。
動随君所欲。
偷安樂目前。
不問清與濁。
積僞岡時主。
養交以持祿。
言行恒相違。
難餍其?谷。
昧死射(《晉書》作則。
)乾沒。
覺露則滅族。
(○同上) 【晉铎舞歌】 【雲門篇】〖當魏太和時。
〗 〖《宋書》載此。
亦不雲是玄作。
樂府作玄詩。
〗 黃雲門。
唐鹹池。
虞韶舞。
夏夏殷滬。
列代有五。
振铎鳴金。
近大武。
清歌發唱。
形(《宋書》作刑。
)為主。
聲和八音。
協律呂。
身不虛動。
手不徒舉。
應節合度。
周其叙。
時奏宮角。
(《宋書》作商。
)雜之以徵羽。
下餍衆目。
上從鐘鼓。
樂以移風。
與德禮要輔。
安有失其所。
(○《宋書》樂志。
南《齊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四。
《詩紀》四十。
) 【拂舞歌詩三首】 〖《晉書》樂志曰:拂舞出自江左。
舊雲吳舞也。
晉曲五篇。
一曰白鸠。
二曰濟濟。
三曰獨漉。
四曰碣石。
五曰淮南王。
○齊多節略舊辭。
而因其曲名。
碣石篇四章已見曹孟德。
淮南王一首已見漢古辭。
今不錄也。
〗 【白鸠篇】 〖南《齊書》樂志曰:白符鸠舞。
出江南。
吳人近造。
其歌本本雲。
平平白符。
思我君惠。
集我金堂。
言白者。
金行。
符。
合也。
鸠亦合也。
符鸠雖異。
其義實同。
《宋書》樂志曰:晉楊泓舞序雲。
自到江南。
見白符舞。
或言白凫鸠舞。
雲有此來數十年矣。
察其辭旨。
乃是吳人患孫皓虐政。
思屬晉也。
晉辭曰:翩翩白鸠。
載飛載鳴。
懷我君德。
來集君庭。
蓋晉人改其本歌雲。
〗 翩翩白鸠。
載(《宋書》、《文選》實遺作再。
下同。
)飛載鳴。
懷我君德。
來集君庭。
白雀呈瑞。
素羽明鮮。
翔庭舞異。
以應仁乾。
交交(《晉書》作皎皎。
《文選》補遺同。
)鳴鸠。
或丹或黃。
樂我君惠。
振羽來翔。
東璧(《晉書》作壁。
)馀光。
魚在江湖。
惠而不費。
敬我微軀。
策我良驷。
習我驅馳。
與君周旋。
樂道亡馀。
(《晉書》作忘饑。
《文選》補遺同。
)我心虛靜。
我志沾濡。
彈琴鼓瑟。
聊以自娛。
淩雲登台。
浮遊太清。
扳(《晉書》作攀。
《文選》補遺同。
)龍附鳳。
目(《宋書》作日。
《晉書》、《文選》補遺作自。
) 望身輕。
(○《宋書》樂志。
《晉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四。
《文選》補遺三十四次諸葛亮梁甫吟後。
《詩紀》四十。
) 【獨漉篇】〖獨漉。
一作獨祿。
〗 〖南《齊書》樂志曰:古辭明君曲後雲。
勇安樂。
無慈不問清與濁。
清與無時濁。
邪交與獨祿。
伎錄曰:求祿求祿。
清白不濁。
清白尚可。
貪污殺我。
晉歌為鹿字。
古通用也。
疑是風刺之辭。
〗 獨漉(《宋書》作祿。
下同。
)獨漉。
(《晉書》作獨獨祿祿。
《文選》補遺同。
)水深泥濁。
泥濁尚可。
水深殺我。
雍雍(《宋書》作??。
)雙雁。
遊戲田畔。
我欲射雁。
念子孤散。
翩翩浮萍。
得風搖(《宋書》、《晉書》作遙。
風雅翼同。
)輕。
我心何合。
與之同并。
空床低帷。
誰知無人。
夜衣錦繡。
誰别僞真。
刀鳴削(各書作削。
)中。
倚床無施。
父冤不報。
欲活何為。
猛虎(《晉書》、《文選》補遺作獸。
下同。
)斑斑。
(《宋書》、《晉書》、廣《文選》作班。
)遊戲山間。
虎欲齒人。
不避豪賢。
(○《宋書》樂志。
《晉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四。
《文選》補遺三十四。
風雅翼選詩補遺下。
廣《文選》十二。
《詩紀》四十。
) 【濟濟篇】 暢飛暢舞(《晉書》作暢暢飛舞。
)氣流芳。
追念三五大绮黃。
去失有。
時可行。
去來同時(《晉書》作時同。
)此未央。
時冉冉。
近桑榆。
但當飲酒為歡娛。
衰老逝。
有何期。
(詩經雲。
《晉書》作何有期。
)多憂耿耿内懷思。
淵(《晉書》作深。
)池廣。
(《晉書》作曠。
)魚獨希。
願得黃浦衆所依。
恩感人。
世無比。
悲歌且(《宋書》、樂府作具。
)舞無極已。
(○《宋書》樂志。
《晉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四。
《詩紀》四十。
) 【白伫舞歌詩三首】 〖《宋書》樂志曰:白伫舞。
按舞辭有巾袍之言。
伫本吳地所出。
宜是吳舞也。
晉俳歌雲。
皎皎白緒。
節節為雙。
吳音呼緒為伫。
疑白緒即白伫也。
南《齊書》樂志曰:白伫歌。
周處《風土記》雲。
吳黃龍中童謠雲。
行白者君。
追汝句骊馬。
後孫權征公孫淵。
浮海乘舶。
舶。
白也。
今歌和聲猶雲、行白伫焉。
樂府解題曰:古詞盛稱舞者之美。
宜及芳時為樂。
其譽白伫曰:質如輕雲色如銀。
制以為袍馀作巾。
袍以光軀巾拂塵。
《唐書》樂志曰:梁武帝令沈約效其辭。
為四時白伫歌。
今中原有白伫曲。
辭旨與此全殊。
〗 輕軀徐起何洋洋。
高舉兩手白鹄翔。
宛若龍轉乍低昂。
凝停善睐容儀光。
如推若引留且行。
随世而變誠無方。
舞以盡神安可忘。
晉世方昌樂未央。
質如輕雲(以上四字《禦覽》作質如月輕如雲。
又質或誤實。
)色如(《禦覽》或作似。
)銀。
愛之遺誰贈佳人。
制以為袍馀作巾。
袍以光軀巾拂塵。
麗服在禦會佳賓。
醪醴盈樽美且淳。
清歌徐舞降隻神。
四座歡樂胡可陳。
(《詩紀》雲。
宋歌亦用此辭。
各以下句作上句。
無麗服二句。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五。
《詩紀》四十。
又《禦覽》六百九十三作古樂府。
引銀、塵、巾三韻。
八百二十作古樂府。
引銀、巾二韻。
) 雙袂齊舉鸾鳳翔。
羅裙(《宋書》作裾。
)飄遙昭儀光。
趨步生姿進流芳。
鳴弦清歌及三陽。
人生世間如電過。
樂時每少苦日多。
幸及良辰耀春華。
(《宋書》作花。
)齊倡獻舞趙女歌。
羲和馳景逝不停。
春露未?嚴霜零。
百草凋索花落英。
蟋蟀吟牖寒蟬鳴。
百年之命忽若傾。
早知迅速秉燭行。
東造扶桑遊紫庭。
西至昆侖戲曾城。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五。
《詩紀》四十。
) 陽春白日風花香。
趨步明玉舞瑤?。
聲發金石媚笙簧。
羅?徐轉紅袖揚。
清歌流響繞鳳梁。
如矜若思凝且翔。
轉ツ遺精豔輝光。
将流将引雙雁行。
(《宋書》作翔。
)歡來何晚意何長。
明君禦世永歌昌。
(《宋書》作倡。
○同上) 【晉杯?舞歌詩】 〖《宋書》樂志曰:?舞。
漢曲也。
張衡舞賦雲。
曆七?而縱蹑。
王粲七釋雲。
七?陳於廣庭。
顔延之雲。
遞間關於?扇。
鮑照雲。
七?起長袖。
皆以七?為舞也。
《搜神記》雲。
晉太康中。
天下為晉世甯舞。
矜手以接杯?而反覆之。
此則漢民唯有拌舞。
而晉加之以杯反覆也。
五行志曰:其歌雲晉世甯。
舞杯?。
言接杯?於手上而反覆之。
至危也。
杯?者。
酒食之器也。
而名曰晉世甯者。
言晉世之士。
苟偷於酒食之間。
而知不及遠。
晉世之甯。
猶杯?之在手也。
《唐書》樂志曰:漢有?舞。
晉世庫存之杯?舞。
樂府《詩》雲:妍袖陵七?。
言舞用?七枚也。
〗 晉世甯。
四海平。
普天安東永大甯。
四海安。
天下歡。
樂治興隆舞杯?。
舞杯?。
何翩翩。
舉坐翻覆壽萬年。
天與日。
終與一。
左回右轉不相失。
筝笛悲。
酒舞疲。
心中慷慨呆健兒。
樽酒甘。
絲竹清。
願令諸君醉複醒。
醉複醒。
時合同。
四座歡樂皆言工。
絲竹音。
可不聽。
亦舞此?左右輕。
自相當。
合坐歡樂人命長。
人命長。
當結友。
千秋萬歲皆老壽。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六。
《詩紀》四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