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詩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
将如阚(《宋書》作阚字。
)虎。
(《晉書》作武。
下同。
)惟阚(《宋書》作?。
)虎。
氣陵青雲。
解圍三面。
殺不殄群。
偃旌麾。
班産軍。
獻享蒸。
修典文。
嘉大晉。
德配天。
祿報功。
爵俟賢。
飨燕樂。
受茲百祿。
嘉(《晉書》作壽。
)萬年。
(○同上) 【唐堯】 〖古務成行。
古曲亡。
古今樂錄曰:唐堯。
言聖皇陟帝位。
德化光四表也。
〗 唐堯谘務成。
謙謙德所興。
積漸終光大。
履霜緻堅冰。
神明道自然。
(《詩紀》雲。
《晉書》作成。
)河海猶可凝。
舜禹統百揆。
元凱以次升。
禅讓應天(《晉書》作大。
)曆。
睿聖世相承。
我皇陟帝位。
平衡正準繩。
德化飛(《宋書》作無飛字。
)四表。
祥氣見其徵。
興王坐俟旦。
亡主(樂府雲。
一作國。
《詩紀》同。
《宋書》作生。
)恬(樂府雲。
一作主。
《詩紀》同。
)自矜。
緻遠由近始。
覆篑成山陵。
披圖按先籍。
有其證靈液。
(《宋書》無液字。
案當作靈液有其證。
○同上) 【玄雲】 〖古玄雲行。
古曲亡。
古今樂錄曰:玄雲。
言聖皇用人各盡其才也。
〗 玄雲起丘山。
(《宋書》作山獄。
)祥氣萬裡會。
龍飛保蜿蜿。
鳳翔何??。
昔在唐虞朝。
時見青雲際。
今親遊萬(《宋書》作方。
樂府雲。
一作方。
《詩紀》同。
)國。
流光溢天外。
鶴鳴在後雷鋒。
清音(《宋書》作香。
)随風邁。
成湯隆顯命。
伊摯來如飛。
周文獵渭濱。
遂載呂望歸。
符合如影響。
(《晉書》缺周文以下十五字。
)先天天弗違。
辍耕綜時(《晉書》作地。
)綱。
(《宋書》作綱時網。
)解褐衿天維。
元功配二王。
(《宋書》作主。
)芬馨世所稀。
我皇叙群才。
洪烈何巍巍。
桓桓征四表。
濟濟理萬機。
神化感無方。
髦才盈帝畿。
丕顯惟昧旦。
日新孔所咨。
茂哉明聖(《宋書》作聖明。
光府雲。
一作人。
)德。
日月同光輝。
(○同上) 【伯益】 〖古黃爵行。
古曲亡。
古今樂錄曰:伯益。
言赤烏銜書。
有周以興。
今聖皇受命。
神譽來也。
〗 伯益佐舜禹。
職掌山與川。
德侔十六相。
思心入無間。
(《宋書》、樂府作間。
)智理周萬物。
下知衆鳥言。
黃譽應清化。
翔集(《晉書》作習。
)何翩翩。
和鳴栖庭樹。
徘徊雲日間。
夏桀為無道。
密網施山河。
(《宋書》作阿。
《詩紀》雲。
《晉書》作川。
)酷祝振纖網。
當奈黃雀何。
殷湯崇天德。
去其三面羅。
逍遙群飛來。
鳴聲乃複和。
朱譽作南宿。
鳳皇經羽群。
赤烏銜書至。
天命瑞周文。
神譽今來遊。
為我受命君。
嘉祥緻天和。
膏澤隆(《宋書》、樂府作降。
《詩紀》雲。
一作降。
)青雲。
蘭風發芳氣。
阖(《晉書》作蓋。
)世同其芬。
(○同上) 【釣竿】 〖古釣竿行。
漢铙歌二十二曲無釣竿。
古今樂錄曰:釣竿。
言聖皇德配堯舜。
又有呂望之佐。
以濟天功。
緻太平也。
〗 釣竿何冉冉。
甘餌芳且鮮。
臨川運思心。
微綸沈九淵。
(《晉書》作泉。
)太公寶此術。
乃在靈秘篇。
機變随物移。
精妙貫未然。
遊魚驚著釣。
潛龍飛戾天。
戾天安所至。
撫翼翔太清。
太清一何異。
兩儀出渾成。
玉衡正三辰。
造化賦群形。
退願輔聖君。
與神合其靈。
我君弘遠略。
天人不足并。
天人初并時。
昧昧何芒芒。
日月有徵兆。
文象興二(《詩紀》作三。
)皇。
蚩尢亂生(《詩紀》作山。
)民。
(《晉書》作靈。
)黃帝用兵征萬方。
逮夏禹而德衰。
三代(《晉書》作世。
)荷百祿。
保無極。
永泰平。
(○同上○逯案。
各題下小注引古今樂錄語與《宋書》樂志同。
) 【晉凱歌二首張華】 【命将出征歌】 重華隆帝道。
戎蠻或不(《類聚》作來。
廣《文選》同。
)賓。
徐夷興有周。
鬼方亦違殷。
今在盛(《詩紀》作聖。
)明世。
寇虐動西(《宋書》、《晉書》、樂府、廣《文選》、《詩紀》并作四。
誤。
)垠。
豺狼染牙爪。
群生号穹?。
元帥統方夏。
出車撫涼秦。
衆貞必以律。
臧否實在人。
威信加殊類。
疏逖思自親。
單醪豈有(《類聚》、廣《文選》作無。
)味。
挾纩感至仁。
武功尚止戈。
七德美安民。
遠迹由斯舉。
永世無風塵。
(○《晉書》樂志。
《樂府詩集》十九。
《詩紀》四十。
又《類聚》五十九及廣《文選》十引賓、殷、垠、仁四韻。
) 【勞還師歌】 犭嚴狁背天德。
構亂擾邦畿。
戎車震朔野。
群帥贊皇威。
将士齊心旅。
(樂府作膂。
)感義忘其私。
積勢如《革郭》弩。
赴節如發機。
嚣聲動山谷。
金光曜素晖。
揮戟(《詩紀》雲。
《晉書》作戈。
)陵勁敵。
武步蹈橫屍。
鲸鲵皆授首。
北土永清夷。
昔往冒隆暑。
今來白雪霏。
征夫信勤瘁。
自古詠采薇。
收榮於舍(樂府作含。
)爵。
燕喜在凱歸。
(○《晉書》樂志。
《樂府詩集》十九。
《詩紀》四十。
○逯案。
上二篇《晉書》在四廂樂歌。
) 【舞曲歌辭】 【晉正德大豫舞歌二首傅玄】 〖《宋書》樂志曰:晉武帝泰始九年。
荀勖典知樂事。
使郭瓊、宋識等造正德大豫之舞。
勖及傅玄、張華又各造舞歌。
鹹甯元年。
诏定祖宗之号。
而廟樂同用正德大豫舞。
〗 【正德舞歌】 天命有晉。
光濟萬國。
穆穆聖皇。
文武惟則。
在天斯正。
在地成德。
載韬政刑。
載崇禮教。
我敷玄化。
臻於中道。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二。
《詩紀》四十。
) 【大豫舞歌】 於铄皇晉。
配天受命。
熙帝之光。
世德惟聖。
嘉樂大豫。
保佑萬姓。
淵兮不竭。
沖而用之。
先帝弗違。
虔奉天時。
(○同上) 【晉正德大豫舞歌二首荀勖】 【正德舞歌】 人文垂則。
盛德有容。
聲以依詠。
舞以象功。
幹戚發揮。
節以笙镛。
羽?雲會。
翊宣令蹤。
敷美盡善。
允協時邕。
煥炳其章。
光乎萬邦。
萬邦洋洋。
承我晉道。
配天作享。
元命有造。
上化如風。
民應如草。
穆穆斌斌。
形于綴兆。
文武旁作。
慶流四表。
無競維烈。
永世是紹。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二。
《詩紀》四十。
) 【大豫舞歌】 豫順以動。
大哉惟時。
時邁其仁。
世載邕熙。
兆我區夏。
宣文是基。
大業惟新。
我皇隆(《宋書》作降。
)之。
重光累晖。
(《宋書》作曜。
)欽明文思。
迄用有成。
惟晉之祺。
穆穆聖皇。
受命既固。
品物鹹甯。
芳烈雲布。
文教旁通。
笃以淳素。
玄化洽暢。
被之暇豫。
作樂崇德。
同美韶滬。
睿邈幽遐。
式遵王度。
(○同上) 【晉正德大豫舞歌二首張華】 〖《晉書》樂志曰:泰始九年。
光祿大夫荀勖以杜夔所制律呂。
校太樂、總章、鼓吹八音。
與律呂乖錯。
乃制古尺。
作新律呂。
以調聲韻。
律成。
遂班下太常。
使太樂、總章、鼓吹。
、清商施用。
勖遂典知樂事。
啟朝士解音律者共掌之。
使郭瓊、宋識等造正德、大豫二舞。
其樂章亦張華所作雲。
〗 【正德舞歌】 曰(《晉書》誤作日。
)皇上天。
玄鑒惟光。
神器周回。
五德代章。
祚命于晉。
世有哲王。
弘濟區夏。
陶甄(《宋書》作甄陶。
)萬方。
大明垂耀。
旁燭無疆。
蚩蚩庶類。
風德永康。
皇道惟清。
禮樂斯經。
金石在縣。
萬舞在庭。
象容表慶。
協律被聲。
轶武超滬。
取節六英。
(樂府作《音英》。
)同進退讓。
化漸無形。
大和宣洽。
通于幽冥。
(○《宋書》樂志。
《晉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二。
《詩紀》四十。
) 【大豫舞歌】 惟天之命。
符運有歸。
赫赫大晉。
三後重晖。
繼明紹(《宋書》作昭。
)。
世。
光撫九圍。
我皇紹期。
遂在璇(《宋書》作璇。
)玑。
群生屬命。
奄有庶邦。
慎徽五典。
玄教遐通。
萬方同軌。
率土鹹雍。
爰制大豫。
宣德舞功。
醇(《宋書》作淳。
)化既穆。
王道協隆。
仁及草木。
惠加昆蟲。
億兆夷人。
悅(《宋書》作說。
)仰皇風。
不顯大業。
永世彌崇。
(○同上) 【晉宣武舞歌四首傅玄】 〖《晉書》樂志曰:魏黃初三年。
改漢巴渝舞曰昭武舞。
景初元年。
又作武始、鹹熙、章斌三舞。
皆執羽簽。
及晉改昭武舞曰宣武舞。
羽簽舞曰宣文舞。
鹹甯元年。
诏廟樂停宣武、宣文二舞。
而同用正德、大豫舞雲。
〗 【惟聖皇篇】〖矛俞第一〗 惟聖皇。
德巍巍。
光四海。
禮樂猶形影。
文武為表裡。
乃作巴俞(《詩紀》作渝。
)肆舞士。
劍弩齊列。
戈矛為之始。
進退疾鷹鹞。
龍戰而豹起。
如亂不可亂。
動作順其理。
離合有統紀。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三。
《詩紀》四十。
) 【短兵篇】〖劍俞第二〗 劍為短兵。
其勢險危。
疾逾飛電。
回旋應規。
武節齊聲。
或合或離。
電發星骛。
若景若差。
兵法攸象。
軍容是儀。
(○同上。
) 【軍鎮篇】〖弩俞第三〗 弩為遠兵軍之鎮。
其發有機。
體難動。
往必速。
重而不遲。
銳精分?。
射遠中微。
弩俞之樂一何奇。
變多姿。
退若激。
進若飛。
五聲協。
八音諧。
宣武象。
贊天威。
(○同上) 【窮武篇】〖安台行亂第四〗 窮武者喪。
(《宋書》作暢。
)何但敗北。
柔弱亡戰。
國家亦廢。
秦始徐偃。
既已作戒。
前世先王鑒其機。
修文整武藝。
文武足相濟。
然後得(《詩紀》作德。
)光大。
亂曰:高則亢。
滿則盈。
亢必危。
盈必傾。
去危傾。
守以平。
沖則久。
濁能清。
混文武。
順天經。
(○同上) 【晉宣文舞歌二首】 【羽?舞歌】 羲皇之初。
天地開元。
罔罟禽獸。
群黎以安。
神農教耕。
創業誠難。
民得粒食。
澹然無所患。
黃帝始征伐。
萬品造其端。
軍駕無常居。
是曰軒轅。
軒轅既勤止。
堯舜匪荒甯。
夏禹治水。
湯武又用兵。
孰能保安逸。
坐緻太平。
聖皇邁乾乾。
天下興頌聲。
穆穆且明明。
惟聖皇。
道化彰。
濺四海。
清三光。
萬幾理。
庶事康。
潛龍升。
儀鳳翔。
風雨時。
物繁昌。
卻走馬。
降瑞祥。
揚側(《宋書》作仄。
)陋。
簡忠良。
百祿是荷。
眉壽無疆。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三。
《詩紀》四十。
) 【羽铎舞歌】 昔在渾成時。
兩儀尚未分。
陽升垂清景。
陰陰興浮雲。
中和合氛氲。
萬物各異群。
人倫得其序。
衆生樂聖君。
三統繼五行。
然後有質文。
皇王殊運代。
治亂亦缤紛。
伊大晉。
德兼往古。
越犧農。
邈舜禹。
參天地。
陵三五。
禮唐周。
樂韶武。
豈惟箫韶。
六代具舉。
澤沾地境。
化充天寓。
聖明臨朝。
元凱作輔。
普天同樂胥。
浩浩元氣。
遐哉太清。
五行流邁。
日月代征。
随時變化。
庶物乃成。
聖皇繼天。
光濟群生。
化這以道。
萬國鹹甯。
受茲介福。
延于億齡。
(○同上) 【晉鼙舞歌五首】 〖古今樂錄曰:晉鼙舞歌五篇。
一曰洪業篇。
當魏曲明明魏皇帝。
古曲關東有賢女。
二曰天命篇。
當魏曲大和有聖帝。
古曲章和二年中。
三曰景皇篇。
當魏曲魏曆長。
古曲樂久長。
四曰大晉篇。
當魏曲天生?民。
古曲四方皇。
五曰明君篇。
當魏曲為君既不易。
古曲殿前生桂樹。
按曹植怨歌行雲。
為君既不易。
為臣良獨難。
不知與此同否。
〖○晉、《宋書》樂志載此五詩。
俱不言是傅玄作。
樂府作玄詩。
或别有考也。
〗 【洪業篇】 宣文創洪業。
盛德在泰始。
(《宋書》誤作和。
)聖皇應靈符。
受命君四海。
萬國何所樂。
上有明天子。
唐堯禅帝位。
虞舜惟恭己。
恭己正南面。
道化與時移。
大赦蕩萌漸。
文教被黃支。
象天則地。
體無為。
聰明配日月。
神聖參兩儀。
雖有三兇類。
靜言無所施。
象天則地。
體無為。
稷契并佐命。
伊呂升王臣。
蘭芷登朝肆。
下無失宿民。
(《晉書》作人。
)聲發響自應。
表立景來附。
?虎(《晉書》作哮阚。
)從。
(《晉書》作順。
)羁制。
潛龍升(《詩紀》雲。
一作飛。
)天路。
備物立成器。
變通極其數。
百事以時叙。
萬機有常度
将如阚(《宋書》作阚字。
)虎。
(《晉書》作武。
下同。
)惟阚(《宋書》作?。
)虎。
氣陵青雲。
解圍三面。
殺不殄群。
偃旌麾。
班産軍。
獻享蒸。
修典文。
嘉大晉。
德配天。
祿報功。
爵俟賢。
飨燕樂。
受茲百祿。
嘉(《晉書》作壽。
)萬年。
(○同上) 【唐堯】 〖古務成行。
古曲亡。
古今樂錄曰:唐堯。
言聖皇陟帝位。
德化光四表也。
〗 唐堯谘務成。
謙謙德所興。
積漸終光大。
履霜緻堅冰。
神明道自然。
(《詩紀》雲。
《晉書》作成。
)河海猶可凝。
舜禹統百揆。
元凱以次升。
禅讓應天(《晉書》作大。
)曆。
睿聖世相承。
我皇陟帝位。
平衡正準繩。
德化飛(《宋書》作無飛字。
)四表。
祥氣見其徵。
興王坐俟旦。
亡主(樂府雲。
一作國。
《詩紀》同。
《宋書》作生。
)恬(樂府雲。
一作主。
《詩紀》同。
)自矜。
緻遠由近始。
覆篑成山陵。
披圖按先籍。
有其證靈液。
(《宋書》無液字。
案當作靈液有其證。
○同上) 【玄雲】 〖古玄雲行。
古曲亡。
古今樂錄曰:玄雲。
言聖皇用人各盡其才也。
〗 玄雲起丘山。
(《宋書》作山獄。
)祥氣萬裡會。
龍飛保蜿蜿。
鳳翔何??。
昔在唐虞朝。
時見青雲際。
今親遊萬(《宋書》作方。
樂府雲。
一作方。
《詩紀》同。
)國。
流光溢天外。
鶴鳴在後雷鋒。
清音(《宋書》作香。
)随風邁。
成湯隆顯命。
伊摯來如飛。
周文獵渭濱。
遂載呂望歸。
符合如影響。
(《晉書》缺周文以下十五字。
)先天天弗違。
辍耕綜時(《晉書》作地。
)綱。
(《宋書》作綱時網。
)解褐衿天維。
元功配二王。
(《宋書》作主。
)芬馨世所稀。
我皇叙群才。
洪烈何巍巍。
桓桓征四表。
濟濟理萬機。
神化感無方。
髦才盈帝畿。
丕顯惟昧旦。
日新孔所咨。
茂哉明聖(《宋書》作聖明。
光府雲。
一作人。
)德。
日月同光輝。
(○同上) 【伯益】 〖古黃爵行。
古曲亡。
古今樂錄曰:伯益。
言赤烏銜書。
有周以興。
今聖皇受命。
神譽來也。
〗 伯益佐舜禹。
職掌山與川。
德侔十六相。
思心入無間。
(《宋書》、樂府作間。
)智理周萬物。
下知衆鳥言。
黃譽應清化。
翔集(《晉書》作習。
)何翩翩。
和鳴栖庭樹。
徘徊雲日間。
夏桀為無道。
密網施山河。
(《宋書》作阿。
《詩紀》雲。
《晉書》作川。
)酷祝振纖網。
當奈黃雀何。
殷湯崇天德。
去其三面羅。
逍遙群飛來。
鳴聲乃複和。
朱譽作南宿。
鳳皇經羽群。
赤烏銜書至。
天命瑞周文。
神譽今來遊。
為我受命君。
嘉祥緻天和。
膏澤隆(《宋書》、樂府作降。
《詩紀》雲。
一作降。
)青雲。
蘭風發芳氣。
阖(《晉書》作蓋。
)世同其芬。
(○同上) 【釣竿】 〖古釣竿行。
漢铙歌二十二曲無釣竿。
古今樂錄曰:釣竿。
言聖皇德配堯舜。
又有呂望之佐。
以濟天功。
緻太平也。
〗 釣竿何冉冉。
甘餌芳且鮮。
臨川運思心。
微綸沈九淵。
(《晉書》作泉。
)太公寶此術。
乃在靈秘篇。
機變随物移。
精妙貫未然。
遊魚驚著釣。
潛龍飛戾天。
戾天安所至。
撫翼翔太清。
太清一何異。
兩儀出渾成。
玉衡正三辰。
造化賦群形。
退願輔聖君。
與神合其靈。
我君弘遠略。
天人不足并。
天人初并時。
昧昧何芒芒。
日月有徵兆。
文象興二(《詩紀》作三。
)皇。
蚩尢亂生(《詩紀》作山。
)民。
(《晉書》作靈。
)黃帝用兵征萬方。
逮夏禹而德衰。
三代(《晉書》作世。
)荷百祿。
保無極。
永泰平。
(○同上○逯案。
各題下小注引古今樂錄語與《宋書》樂志同。
) 【晉凱歌二首張華】 【命将出征歌】 重華隆帝道。
戎蠻或不(《類聚》作來。
廣《文選》同。
)賓。
徐夷興有周。
鬼方亦違殷。
今在盛(《詩紀》作聖。
)明世。
寇虐動西(《宋書》、《晉書》、樂府、廣《文選》、《詩紀》并作四。
誤。
)垠。
豺狼染牙爪。
群生号穹?。
元帥統方夏。
出車撫涼秦。
衆貞必以律。
臧否實在人。
威信加殊類。
疏逖思自親。
單醪豈有(《類聚》、廣《文選》作無。
)味。
挾纩感至仁。
武功尚止戈。
七德美安民。
遠迹由斯舉。
永世無風塵。
(○《晉書》樂志。
《樂府詩集》十九。
《詩紀》四十。
又《類聚》五十九及廣《文選》十引賓、殷、垠、仁四韻。
) 【勞還師歌】 犭嚴狁背天德。
構亂擾邦畿。
戎車震朔野。
群帥贊皇威。
将士齊心旅。
(樂府作膂。
)感義忘其私。
積勢如《革郭》弩。
赴節如發機。
嚣聲動山谷。
金光曜素晖。
揮戟(《詩紀》雲。
《晉書》作戈。
)陵勁敵。
武步蹈橫屍。
鲸鲵皆授首。
北土永清夷。
昔往冒隆暑。
今來白雪霏。
征夫信勤瘁。
自古詠采薇。
收榮於舍(樂府作含。
)爵。
燕喜在凱歸。
(○《晉書》樂志。
《樂府詩集》十九。
《詩紀》四十。
○逯案。
上二篇《晉書》在四廂樂歌。
) 【舞曲歌辭】 【晉正德大豫舞歌二首傅玄】 〖《宋書》樂志曰:晉武帝泰始九年。
荀勖典知樂事。
使郭瓊、宋識等造正德大豫之舞。
勖及傅玄、張華又各造舞歌。
鹹甯元年。
诏定祖宗之号。
而廟樂同用正德大豫舞。
〗 【正德舞歌】 天命有晉。
光濟萬國。
穆穆聖皇。
文武惟則。
在天斯正。
在地成德。
載韬政刑。
載崇禮教。
我敷玄化。
臻於中道。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二。
《詩紀》四十。
) 【大豫舞歌】 於铄皇晉。
配天受命。
熙帝之光。
世德惟聖。
嘉樂大豫。
保佑萬姓。
淵兮不竭。
沖而用之。
先帝弗違。
虔奉天時。
(○同上) 【晉正德大豫舞歌二首荀勖】 【正德舞歌】 人文垂則。
盛德有容。
聲以依詠。
舞以象功。
幹戚發揮。
節以笙镛。
羽?雲會。
翊宣令蹤。
敷美盡善。
允協時邕。
煥炳其章。
光乎萬邦。
萬邦洋洋。
承我晉道。
配天作享。
元命有造。
上化如風。
民應如草。
穆穆斌斌。
形于綴兆。
文武旁作。
慶流四表。
無競維烈。
永世是紹。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二。
《詩紀》四十。
) 【大豫舞歌】 豫順以動。
大哉惟時。
時邁其仁。
世載邕熙。
兆我區夏。
宣文是基。
大業惟新。
我皇隆(《宋書》作降。
)之。
重光累晖。
(《宋書》作曜。
)欽明文思。
迄用有成。
惟晉之祺。
穆穆聖皇。
受命既固。
品物鹹甯。
芳烈雲布。
文教旁通。
笃以淳素。
玄化洽暢。
被之暇豫。
作樂崇德。
同美韶滬。
睿邈幽遐。
式遵王度。
(○同上) 【晉正德大豫舞歌二首張華】 〖《晉書》樂志曰:泰始九年。
光祿大夫荀勖以杜夔所制律呂。
校太樂、總章、鼓吹八音。
與律呂乖錯。
乃制古尺。
作新律呂。
以調聲韻。
律成。
遂班下太常。
使太樂、總章、鼓吹。
、清商施用。
勖遂典知樂事。
啟朝士解音律者共掌之。
使郭瓊、宋識等造正德、大豫二舞。
其樂章亦張華所作雲。
〗 【正德舞歌】 曰(《晉書》誤作日。
)皇上天。
玄鑒惟光。
神器周回。
五德代章。
祚命于晉。
世有哲王。
弘濟區夏。
陶甄(《宋書》作甄陶。
)萬方。
大明垂耀。
旁燭無疆。
蚩蚩庶類。
風德永康。
皇道惟清。
禮樂斯經。
金石在縣。
萬舞在庭。
象容表慶。
協律被聲。
轶武超滬。
取節六英。
(樂府作《音英》。
)同進退讓。
化漸無形。
大和宣洽。
通于幽冥。
(○《宋書》樂志。
《晉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二。
《詩紀》四十。
) 【大豫舞歌】 惟天之命。
符運有歸。
赫赫大晉。
三後重晖。
繼明紹(《宋書》作昭。
)。
世。
光撫九圍。
我皇紹期。
遂在璇(《宋書》作璇。
)玑。
群生屬命。
奄有庶邦。
慎徽五典。
玄教遐通。
萬方同軌。
率土鹹雍。
爰制大豫。
宣德舞功。
醇(《宋書》作淳。
)化既穆。
王道協隆。
仁及草木。
惠加昆蟲。
億兆夷人。
悅(《宋書》作說。
)仰皇風。
不顯大業。
永世彌崇。
(○同上) 【晉宣武舞歌四首傅玄】 〖《晉書》樂志曰:魏黃初三年。
改漢巴渝舞曰昭武舞。
景初元年。
又作武始、鹹熙、章斌三舞。
皆執羽簽。
及晉改昭武舞曰宣武舞。
羽簽舞曰宣文舞。
鹹甯元年。
诏廟樂停宣武、宣文二舞。
而同用正德、大豫舞雲。
〗 【惟聖皇篇】〖矛俞第一〗 惟聖皇。
德巍巍。
光四海。
禮樂猶形影。
文武為表裡。
乃作巴俞(《詩紀》作渝。
)肆舞士。
劍弩齊列。
戈矛為之始。
進退疾鷹鹞。
龍戰而豹起。
如亂不可亂。
動作順其理。
離合有統紀。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三。
《詩紀》四十。
) 【短兵篇】〖劍俞第二〗 劍為短兵。
其勢險危。
疾逾飛電。
回旋應規。
武節齊聲。
或合或離。
電發星骛。
若景若差。
兵法攸象。
軍容是儀。
(○同上。
) 【軍鎮篇】〖弩俞第三〗 弩為遠兵軍之鎮。
其發有機。
體難動。
往必速。
重而不遲。
銳精分?。
射遠中微。
弩俞之樂一何奇。
變多姿。
退若激。
進若飛。
五聲協。
八音諧。
宣武象。
贊天威。
(○同上) 【窮武篇】〖安台行亂第四〗 窮武者喪。
(《宋書》作暢。
)何但敗北。
柔弱亡戰。
國家亦廢。
秦始徐偃。
既已作戒。
前世先王鑒其機。
修文整武藝。
文武足相濟。
然後得(《詩紀》作德。
)光大。
亂曰:高則亢。
滿則盈。
亢必危。
盈必傾。
去危傾。
守以平。
沖則久。
濁能清。
混文武。
順天經。
(○同上) 【晉宣文舞歌二首】 【羽?舞歌】 羲皇之初。
天地開元。
罔罟禽獸。
群黎以安。
神農教耕。
創業誠難。
民得粒食。
澹然無所患。
黃帝始征伐。
萬品造其端。
軍駕無常居。
是曰軒轅。
軒轅既勤止。
堯舜匪荒甯。
夏禹治水。
湯武又用兵。
孰能保安逸。
坐緻太平。
聖皇邁乾乾。
天下興頌聲。
穆穆且明明。
惟聖皇。
道化彰。
濺四海。
清三光。
萬幾理。
庶事康。
潛龍升。
儀鳳翔。
風雨時。
物繁昌。
卻走馬。
降瑞祥。
揚側(《宋書》作仄。
)陋。
簡忠良。
百祿是荷。
眉壽無疆。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三。
《詩紀》四十。
) 【羽铎舞歌】 昔在渾成時。
兩儀尚未分。
陽升垂清景。
陰陰興浮雲。
中和合氛氲。
萬物各異群。
人倫得其序。
衆生樂聖君。
三統繼五行。
然後有質文。
皇王殊運代。
治亂亦缤紛。
伊大晉。
德兼往古。
越犧農。
邈舜禹。
參天地。
陵三五。
禮唐周。
樂韶武。
豈惟箫韶。
六代具舉。
澤沾地境。
化充天寓。
聖明臨朝。
元凱作輔。
普天同樂胥。
浩浩元氣。
遐哉太清。
五行流邁。
日月代征。
随時變化。
庶物乃成。
聖皇繼天。
光濟群生。
化這以道。
萬國鹹甯。
受茲介福。
延于億齡。
(○同上) 【晉鼙舞歌五首】 〖古今樂錄曰:晉鼙舞歌五篇。
一曰洪業篇。
當魏曲明明魏皇帝。
古曲關東有賢女。
二曰天命篇。
當魏曲大和有聖帝。
古曲章和二年中。
三曰景皇篇。
當魏曲魏曆長。
古曲樂久長。
四曰大晉篇。
當魏曲天生?民。
古曲四方皇。
五曰明君篇。
當魏曲為君既不易。
古曲殿前生桂樹。
按曹植怨歌行雲。
為君既不易。
為臣良獨難。
不知與此同否。
〖○晉、《宋書》樂志載此五詩。
俱不言是傅玄作。
樂府作玄詩。
或别有考也。
〗 【洪業篇】 宣文創洪業。
盛德在泰始。
(《宋書》誤作和。
)聖皇應靈符。
受命君四海。
萬國何所樂。
上有明天子。
唐堯禅帝位。
虞舜惟恭己。
恭己正南面。
道化與時移。
大赦蕩萌漸。
文教被黃支。
象天則地。
體無為。
聰明配日月。
神聖參兩儀。
雖有三兇類。
靜言無所施。
象天則地。
體無為。
稷契并佐命。
伊呂升王臣。
蘭芷登朝肆。
下無失宿民。
(《晉書》作人。
)聲發響自應。
表立景來附。
?虎(《晉書》作哮阚。
)從。
(《晉書》作順。
)羁制。
潛龍升(《詩紀》雲。
一作飛。
)天路。
備物立成器。
變通極其數。
百事以時叙。
萬機有常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