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詩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
)方之喬(本集作僑。
《詩紀》同。
)客。
眷此黃垆。
(本集作廬。
《詩紀》同。
)譬之斃(文館詞林作弊。
)宅。
匪身是吝。
亮會伊惜。
其惜伊何。
言纡其思。
其思伊何。
悲彼曠載。
出車戒塗。
言告言歸。
蓐(本集作辱。
)食警(本集作驚。
《詩紀》同。
)駕。
夙興宵(文館詞林作霄。
)馳。
?雨之陰。
?(文館詞林作照。
)月之輝。
(文館詞林作晖。
)陵陵峻坂。
川越洪漪。
爰屆爰止。
步彼高堂。
失爾朔(本集作羽。
詩宛同。
)邁。
良願中荒。
我心永懷。
匪悅匪康。
昔我斯逝。
兄弟孔備。
(本集作仁。
《詩紀》同。
)今予(本集作我。
《詩紀》同。
)來思。
我凋我瘁。
(本集作或凋或疚。
《詩紀》同。
)昔我斯逝。
族有馀榮。
今我來思。
堂有哀聲。
我行其道。
鞠為茂草。
我履其房。
物存人亡。
拊膺涕泣。
(文館詞林作泣血。
《類聚》同。
)血(文館詞要作灑。
《類聚》同。
)淚彷徨。
企伫朔(文館詞林作明。
)路。
言歡(本集缺此字。
《詩紀》作送。
)爾歸。
心存言宴。
目(《詩紀》作日。
)想容輝。
迫彼窀穸。
載驅東路。
系情(本集作繼其。
《詩紀》同。
)桑梓。
肆力丘墓。
栖遲中流。
(本集作婉兮娈兮。
《詩紀》同。
)心(本集作興。
《詩紀》同。
)懷岡極。
眷言顧這。
使我心恻。
(○文館詞林百五十二。
本集三。
《詩紀》二十五。
又《類聚》二十一作與弟雲詩。
引常、湘、靈、情、榮、聲、道、草、房、亡、徨十一韻。
韻補一作贈陸雲詩。
引風、弘二韻。
) 【皇太子賜燕詩】 〖元康四年秋。
餘以太子洗馬出補吳王郎中。
以前事倉卒未得宴。
三月十六。
有命清宴。
感聖恩之岡極。
退而賦此詩也。
(○《書鈔》六十六。
又略見《禦覽》五百三十九。
○逯案。
序文或屬此詩。
列此俟考。
)〗 明明隆晉。
茂德有赫。
思媚上帝。
配天光宅。
誕育皇儲。
儀刑(《類聚》、本集作形。
)在昔。
徽(群書校補作微。
)言時宣。
福祿來格。
勞謙降貴。
肆敬下臣。
肇彼先驅。
翻成嘉賓。
(○《類聚》三十九。
本集五。
廣《文選》八。
《詩紀》二十五。
) 【贈潘尼詩】 水會于海。
雲翔于天。
道之所混。
孰後孰先。
及子雖殊。
同升太玄。
舍彼(群書校補作被。
)玄冕。
襲此雲冠。
遺情市朝。
永志丘園。
靜猶幽谷。
動若揮蘭。
(○《類聚》三十一。
本集五。
廣《文選》十作贈潘嶽詩。
《詩紀》二十五。
) 【答潘尼詩】 於穆同心。
如瓊如琳。
(《詩紀》作林。
)我東曰(《類聚》作日。
本集、《詩紀》同。
)徂。
來餞其琛。
彼美潘生。
實綜我心。
探子(本集作我。
《詩紀》同。
)玉懷。
疇爾惠音。
(○《類聚》三十一。
本集五。
《詩紀》二十五。
) 【祖會太極東堂詩】 帝謂禦事。
及爾同歡。
我自嘉禮。
以壽永觀。
思樂華殿。
祗承聖顔。
(○《書鈔》八十二。
○逯案。
《書鈔》又引陸機祖會太極東堂詩。
於是四座具醉雲雲。
當是詩序殘文。
) 【元康四年從皇太子祖會東堂詩】 巍巍皇代。
(《書鈔》作魏王禅代。
誤。
)奄宅九圍。
帝在在洛。
(《書鈔》作帝在洛陽。
)克(《書鈔》作光。
)配紫微。
八風應律。
日月重晖。
普曆後宇。
時罔不綏。
(○《書鈔》百四十九作陸機詩。
引圍、微、晖三韻。
匡謬正俗三引圍、微、綏三韻。
) 【講《漢書》詩】 稅駕金華。
講學秘館。
有集惟髦。
芳風雅宴。
(○《書鈔》九十八。
) 【祖道清正詩(清正當是潘正之誤。
)】 □□□題。
允藩克正。
惟是喉舌。
光翼明聖。
(○《書鈔》六十。
) 【贈潘嶽詩】 佥曰吾生。
明德惟允。
(○《文選》二十五答謝靈運詩注。
) 【詩】 恢恢天網。
飛沈是收。
受茲下臣。
騰光清霄。
(○吳?或韻補二。
) 【詩】 甕馀殘酒。
膝有橫琴。
(○草堂詩箋三十七遇津詩注。
) 【贈馮文罴詩】(以下五言。
) 昔與二三子。
遊息承華南。
拊翼同枝條。
翻飛各異尋。
苟無淩風翮。
徘徊守故林。
(六臣本《文選》注雲。
善無此二句。
)慷慨誰為感。
願言懷所欽。
發轸清洛(《初學記》作濁渭。
)?。
驅馬大河陰。
伫立望朔塗。
悠悠回且深。
分索古所悲。
志士多苦心。
悲情臨川結。
苦言随風吟。
愧無雜佩贈。
良迅代兼金。
夫子茂遠猷。
穎誠寄惠音。
(○《文選》二十四。
本集五。
《詩紀》二十五。
又《初學記》十八引陰、心二韻。
) 【於承明作與弟士龍詩】(《文選》李善注。
集雲。
與士龍於承明亭作。
) 牽世嬰時網。
駕言遠徂征。
飲餞豈異(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他字。
)族。
親戚弟與兄。
婉娈居人思。
纡郁遊子情。
明發遺安寐。
晤(《文選》作寤。
群書校補同。
)言涕交纓。
分途(《類聚》作塗。
)長林側。
揮袂萬始亭。
伫眄(李善本《文選》作盼。
本集作ツ。
)要遐景。
傾耳玩馀聲。
南歸憩永安。
北邁頓承明。
永安有昨(本集作作。
)軌。
承明子棄予。
俯仰悲林(六臣本四。
本集五。
《詩紀》二十五。
又《類聚》二十九引征、兄、亭、明四韻。
) 【贈弟士龍詩】 行矣怨路長。
?焉作别促。
指途悲有馀。
臨觞歡不足。
我若西流水。
子為東峙(《文選》作?寺。
六臣注雲。
五臣作峙。
)嶽。
慷慨逝言感。
徘徊居情育。
安得攜手俱。
契闊成?服。
(○《文選》二十四。
本集五。
陸士龍文集五答兄平原二首之二。
《類聚》二十九作陸雲贈兄詩。
《詩紀》二十五。
○逯案。
陸士龍集答平原兄二首。
一為悠悠塗可極篇。
一為此篇。
《類聚》陸雲贈兄詩上為此篇。
下為悠悠塗可極篇。
似此詩應屬陸雲。
然昭明《文選》載此作陸士衡。
别載悠悠塗可極篇作陸士龍。
此其所據之二陸文集當不誤也。
意者陸士龍集編士龍答兄平原詩并附載士衡贈詩。
與本集并載鄭曼季贈答詩為同例。
經傳寫有脫誤。
遂并作士龍詩。
歐陽詢編《類聚》時所據之本已有脫奪矣。
) 【贈尚書郎顧彥先詩二首】 大火貞朱光。
積陽熙自南。
望舒離金虎。
屏醫吐重陰。
凄風迕時序。
苦雨遂成霖。
朝遊忘輕羽。
夕息憶重衾。
感物百憂生。
纏綿自相尋。
與子隔蕭牆。
蕭牆阻(李善本《文選》作隔。
六臣本注雲。
善作隔。
)且深。
形影曠不接。
所托聲與音。
音聲(《文選》注作聲音。
)日夜闊。
何用(《文選》注作以。
)慰吾心。
(○《文選》二十四。
本集五。
《詩紀》二十五。
又《文選》二十一秋胡詩注作贈顧彥先詩。
引音、心二韻。
) 朝遊遊層城。
夕息旋直廬。
迅雷中霄激。
驚電光夜舒。
玄雲拖朱閣。
振風薄绮疏。
豐注溢修留。
洪(《文選》作黃。
《初學記》、本集同。
)潦浸階除。
停陰結不解。
通衢化為渠。
沈稼湮梁颍。
(《初學記》誤作賴。
)流民溯荊徐。
眷言懷桑梓。
無乃将為魚。
(○《文選》二十四。
《初學記》十一。
本集五。
《詩紀》二十五。
) 【贈顧交趾公真詩】 〖《類聚》作直。
《詩紀》作真。
《文選》李善注雲。
晉百官名曰:交州刺史。
顧秘字公真。
〗 顧侯體明德。
清風肅已邁。
發迹翼藩後。
改授撫南裔。
伐鼓五領表。
揚旌(《類聚》作聲。
)萬裡外。
遠績不辭小。
立德不在大。
高山安(《類聚》作可。
)足淩。
巨海猶萦帶。
惆怅瞻飛駕。
引領望歸旆。
(○《文選》二十四。
本集五。
《詩紀》二十五。
又《類聚》二十九作送顧公直詩。
引外、帶二韻。
) 【答張士然詩】 潔身跻秘閣。
秘閣峻且玄。
終朝理文案。
薄暮不遑眠。
(李善本《文選》作暝。
六臣本注雲。
善作暝。
)駕言巡明祀。
緻敬在祈年。
逍遙春王(本集作玉。
)圃。
(六臣本《文選》作囿。
)踯躅千畝田。
回渠繞曲陌。
通波扶直阡。
嘉谷垂重穎。
芳樹發華颠。
餘固水鄉士。
扌?辔臨清淵。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泉字。
群書校補同。
《文選》注作川。
)戚戚多遠念。
行行遂成篇。
(○《文選》二十四。
本集五。
《詩紀》二十五。
又《文選》三十一雜體詩注引川一韻。
) 【贈從兄車騎詩】(《文選》李善注。
集雲陸士光。
) 孤獸思故薮。
離鳥悲舊林。
翩翩遊宦子。
辛苦誰(《類聚》作難。
本集同。
)為心。
仿佛谷水陽。
婉娈昆山陰。
營魄懷茲土。
精爽若飛沈。
寤寐靡安豫。
願言思所欽。
感彼歸途艱。
使我怨慕深。
安得忘歸(匡謬正俗作憂。
)草。
言樹背與襟。
(李善本《文選》作衿。
六臣本注雲。
善作衿。
)斯言豈虛作。
思鳥有悲音。
(○《文選》二十四。
本集五。
《詩紀》二十五。
又《類聚》三十一經林、心、陰、沉四韻。
匡謬正俗一引襟一韻。
《禦覽》百八十、太平寰宇記九十一并作思鄉詩。
引陰一韻。
) 【為顧彥先贈婦詩二首】 〖六臣本《文選》引李善注曰:集雲為令彥先作。
今雲顧彥先。
誤也。
且此上篇贈婦。
下篇婦答。
而俱雲贈婦。
又誤也。
○逯案。
為令彥先當是為令文彥先之誤。
陸士龍集有答大将軍祭酒顧令文詩。
又有與張光祿書雲。
顧令文彥先每宣陸眷彌泰之惠。
即指此二人。
又陸士龍亦有為顧彥先贈婦之作。
題作為顧彥先贈婦往返四首。
稱往返則知有贈婦。
有婦答。
題旨明備。
《文選》此目蓋有删節處。
贈婦下應有往返二字。
〗 辭家遠行遊。
悠悠三行裡。
京洛多鳳塵。
素衣化為缁。
循(《文選》作修。
本集、《詩紀》同。
)身悼憂苦。
感念同懷子。
隆思亂(李善本《文選》作辭。
)心曲。
沈歡滞不起。
歡沈難克興。
心亂誰為理。
願假歸鴻翼。
翻飛浙(群書校補作遊。
)江汜。
(○《文選》二十四。
玉台新詠三。
本集七。
《詩紀》二十五。
) 東南(草堂詩箋作海。
)有思婦。
長歎充(草堂詩箋作脫。
)幽闼。
(草堂詩箋誤作關。
)借問歎何為。
佳人渺天末。
遊宦久不歸。
山川修且闊。
形影參商乖。
音息(《初學記》作信。
)曠不達。
離合非有(《初學記》作豈非。
)常。
譬彼弦與?。
(《文選》作栝。
)願保金石軀。
慰妾長饑渴。
(○《文選》二十四。
玉台新詠三。
本集七。
《詩紀》二十五。
又《初學記》十八引達、{?括}二韻。
草堂詩箋十一引關一韻。
) 【為陸思遠婦作詩】(《晉書》有紀思遠。
與陸機同時。
親善。
) 二合兆嘉偶。
女子禮有行。
潔己入德門。
終遠母與兄。
如何耽時寵。
遊宦忘歸甯。
雖為三載婦。
顧景愧虛名。
歲暮饒悲風。
洞房涼且清。
拊枕循薄質。
非君誰見榮。
離君多悲心。
寤寐勞(《詩紀》雲。
集作動。
)人情。
敢忘桃李陋。
側想瑤與瓊。
(○《類聚》三十二。
本集五。
《詩紀》二十五。
) 【為周夫人贈車騎詩】(《詩紀》雲。
外編作陸雲。
) 碎碎織細練。
為君作纟??。
君行豈有顧。
意君是妾夫。
昔者得君書。
聞君在高平。
今時得君書。
聞君在京城。
京城華麗所。
璀璨多異人。
(玉台作端。
群書校補同。
)男兒多遠志。
豈知妾念君。
昔者與君别。
歲律(玉台作聿。
)薄将暮。
日月一何速。
素秋墜湛露。
湛露何冉冉。
思君随歲晚。
對食不能餐。
(玉台作飧。
)臨觞不能飯。
(本集作飲。
○玉台新詠三。
本集五。
《詩紀》二十五。
) 【祖道畢雍孫劉邊仲潘正叔詩】 皇儲延髦俊。
多士出幽遐。
過蒙(《類聚》或作适遂。
本集同。
《詩紀》作适值。
注。
一作遂。
)時來運。
與子(《類聚》或作爾。
)遊承華。
執笏崇賢内。
振纓層城阿。
畢劉贊文武。
潘生莅邦家。
感别懷遠人。
願言歎以嗟。
(○《類聚》二十九。
本集五。
《詩紀》二十五。
又《類聚》三十一及六十七引華、阿二韻。
) 【赴太子洗馬時作詩】 〖《文選》赴洛二首之一。
《文選》李善注雲。
集雲赴太子洗馬時作。
下篇雲東宮作。
而此同雲赴洛。
誤也。
○逯案。
此詩言親友贈邁。
攜手永歎。
下篇言托身承華。
寒暑已革。
顯然非一時一地之作。
《文選》同作赴洛。
非是。
今依選注分列兩詩。
〗 希世無高符。
營道無烈(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列。
)心。
靖端肅有命。
假楫越江潭。
親友贈予邁。
揮淚廣川陰。
撫膺解攜手。
永歎結遺音。
無迹有所匿。
寂寞(《文選》作漠。
韻補同。
六臣本注雲。
五臣作寞。
)聲必沈。
肆目眇不(本集作弗。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弗。
)及。
緬然若雙潛。
南望泣玄渚。
北邁涉長林。
谷風拂修薄。
油雲醫高岑。
??孤獸騁。
嘤嘤思鳥吟。
感物戀堂室。
離思一何深。
伫立慨(《文選》作忾。
六臣本注雲。
五臣作慨。
)我歎。
寤寐涕盈衿。
(本集誤作矜。
)惜無懷歸志。
辛苦誰為心。
(○《文選》二十六。
本集五。
《詩紀》二十五并作赴洛詩。
又吳?或韻補一作赴洛詩。
引沈、潛二韻。
) 【赴洛道中作詩二首】 總辔登長路。
嗚咽辭密親。
借問(類書殘卷誤作門。
)子何之。
(《類聚》作為。
)世網嬰我身。
永歎遵北渚。
遺思結南津。
行行遂已遠。
野途曠無人。
山澤紛纡馀。
林薄杳阡眠。
虎嘯深谷底。
雞鳴高樹巅。
哀風中夜流。
孤獸更我前。
悲情觸物感。
沈思郁纏綿。
伫立望故鄉。
顧影凄自憐。
(○《文選》二十六。
本集五。
《詩紀》二十五。
又《類聚》二十七作赴洛詩。
引親、身、津三韻。
鳴沙石室古籍業殘類書殘卷客遊門作赴洛詩。
引親、身二韻。
) 遠遊越山川。
山川修且廣。
振策陟崇丘。
安(李善本《文選》作案。
《類聚》作按。
)辔遵平莽。
夕息抱影(《類聚》作景。
)寐。
朝徂銜思往。
頓辔(草堂詩箋誤作主。
)倚高(《文選》作嵩。
本集同。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高。
草堂詩箋作舊。
)嚴。
側聽悲風響。
清露墜素輝。
明月一何朗。
撫枕(《文選》作幾。
六臣本注雲。
五臣作枕。
《文選》注作機。
按作機是。
枕。
機之誤。
)不能寐。
振衣獨長想。
(○《文選》二十
)方之喬(本集作僑。
《詩紀》同。
)客。
眷此黃垆。
(本集作廬。
《詩紀》同。
)譬之斃(文館詞林作弊。
)宅。
匪身是吝。
亮會伊惜。
其惜伊何。
言纡其思。
其思伊何。
悲彼曠載。
出車戒塗。
言告言歸。
蓐(本集作辱。
)食警(本集作驚。
《詩紀》同。
)駕。
夙興宵(文館詞林作霄。
)馳。
?雨之陰。
?(文館詞林作照。
)月之輝。
(文館詞林作晖。
)陵陵峻坂。
川越洪漪。
爰屆爰止。
步彼高堂。
失爾朔(本集作羽。
詩宛同。
)邁。
良願中荒。
我心永懷。
匪悅匪康。
昔我斯逝。
兄弟孔備。
(本集作仁。
《詩紀》同。
)今予(本集作我。
《詩紀》同。
)來思。
我凋我瘁。
(本集作或凋或疚。
《詩紀》同。
)昔我斯逝。
族有馀榮。
今我來思。
堂有哀聲。
我行其道。
鞠為茂草。
我履其房。
物存人亡。
拊膺涕泣。
(文館詞林作泣血。
《類聚》同。
)血(文館詞要作灑。
《類聚》同。
)淚彷徨。
企伫朔(文館詞林作明。
)路。
言歡(本集缺此字。
《詩紀》作送。
)爾歸。
心存言宴。
目(《詩紀》作日。
)想容輝。
迫彼窀穸。
載驅東路。
系情(本集作繼其。
《詩紀》同。
)桑梓。
肆力丘墓。
栖遲中流。
(本集作婉兮娈兮。
《詩紀》同。
)心(本集作興。
《詩紀》同。
)懷岡極。
眷言顧這。
使我心恻。
(○文館詞林百五十二。
本集三。
《詩紀》二十五。
又《類聚》二十一作與弟雲詩。
引常、湘、靈、情、榮、聲、道、草、房、亡、徨十一韻。
韻補一作贈陸雲詩。
引風、弘二韻。
) 【皇太子賜燕詩】 〖元康四年秋。
餘以太子洗馬出補吳王郎中。
以前事倉卒未得宴。
三月十六。
有命清宴。
感聖恩之岡極。
退而賦此詩也。
(○《書鈔》六十六。
又略見《禦覽》五百三十九。
○逯案。
序文或屬此詩。
列此俟考。
)〗 明明隆晉。
茂德有赫。
思媚上帝。
配天光宅。
誕育皇儲。
儀刑(《類聚》、本集作形。
)在昔。
徽(群書校補作微。
)言時宣。
福祿來格。
勞謙降貴。
肆敬下臣。
肇彼先驅。
翻成嘉賓。
(○《類聚》三十九。
本集五。
廣《文選》八。
《詩紀》二十五。
) 【贈潘尼詩】 水會于海。
雲翔于天。
道之所混。
孰後孰先。
及子雖殊。
同升太玄。
舍彼(群書校補作被。
)玄冕。
襲此雲冠。
遺情市朝。
永志丘園。
靜猶幽谷。
動若揮蘭。
(○《類聚》三十一。
本集五。
廣《文選》十作贈潘嶽詩。
《詩紀》二十五。
) 【答潘尼詩】 於穆同心。
如瓊如琳。
(《詩紀》作林。
)我東曰(《類聚》作日。
本集、《詩紀》同。
)徂。
來餞其琛。
彼美潘生。
實綜我心。
探子(本集作我。
《詩紀》同。
)玉懷。
疇爾惠音。
(○《類聚》三十一。
本集五。
《詩紀》二十五。
) 【祖會太極東堂詩】 帝謂禦事。
及爾同歡。
我自嘉禮。
以壽永觀。
思樂華殿。
祗承聖顔。
(○《書鈔》八十二。
○逯案。
《書鈔》又引陸機祖會太極東堂詩。
於是四座具醉雲雲。
當是詩序殘文。
) 【元康四年從皇太子祖會東堂詩】 巍巍皇代。
(《書鈔》作魏王禅代。
誤。
)奄宅九圍。
帝在在洛。
(《書鈔》作帝在洛陽。
)克(《書鈔》作光。
)配紫微。
八風應律。
日月重晖。
普曆後宇。
時罔不綏。
(○《書鈔》百四十九作陸機詩。
引圍、微、晖三韻。
匡謬正俗三引圍、微、綏三韻。
) 【講《漢書》詩】 稅駕金華。
講學秘館。
有集惟髦。
芳風雅宴。
(○《書鈔》九十八。
) 【祖道清正詩(清正當是潘正之誤。
)】 □□□題。
允藩克正。
惟是喉舌。
光翼明聖。
(○《書鈔》六十。
) 【贈潘嶽詩】 佥曰吾生。
明德惟允。
(○《文選》二十五答謝靈運詩注。
) 【詩】 恢恢天網。
飛沈是收。
受茲下臣。
騰光清霄。
(○吳?或韻補二。
) 【詩】 甕馀殘酒。
膝有橫琴。
(○草堂詩箋三十七遇津詩注。
) 【贈馮文罴詩】(以下五言。
) 昔與二三子。
遊息承華南。
拊翼同枝條。
翻飛各異尋。
苟無淩風翮。
徘徊守故林。
(六臣本《文選》注雲。
善無此二句。
)慷慨誰為感。
願言懷所欽。
發轸清洛(《初學記》作濁渭。
)?。
驅馬大河陰。
伫立望朔塗。
悠悠回且深。
分索古所悲。
志士多苦心。
悲情臨川結。
苦言随風吟。
愧無雜佩贈。
良迅代兼金。
夫子茂遠猷。
穎誠寄惠音。
(○《文選》二十四。
本集五。
《詩紀》二十五。
又《初學記》十八引陰、心二韻。
) 【於承明作與弟士龍詩】(《文選》李善注。
集雲。
與士龍於承明亭作。
) 牽世嬰時網。
駕言遠徂征。
飲餞豈異(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他字。
)族。
親戚弟與兄。
婉娈居人思。
纡郁遊子情。
明發遺安寐。
晤(《文選》作寤。
群書校補同。
)言涕交纓。
分途(《類聚》作塗。
)長林側。
揮袂萬始亭。
伫眄(李善本《文選》作盼。
本集作ツ。
)要遐景。
傾耳玩馀聲。
南歸憩永安。
北邁頓承明。
永安有昨(本集作作。
)軌。
承明子棄予。
俯仰悲林(六臣本四。
本集五。
《詩紀》二十五。
又《類聚》二十九引征、兄、亭、明四韻。
) 【贈弟士龍詩】 行矣怨路長。
?焉作别促。
指途悲有馀。
臨觞歡不足。
我若西流水。
子為東峙(《文選》作?寺。
六臣注雲。
五臣作峙。
)嶽。
慷慨逝言感。
徘徊居情育。
安得攜手俱。
契闊成?服。
(○《文選》二十四。
本集五。
陸士龍文集五答兄平原二首之二。
《類聚》二十九作陸雲贈兄詩。
《詩紀》二十五。
○逯案。
陸士龍集答平原兄二首。
一為悠悠塗可極篇。
一為此篇。
《類聚》陸雲贈兄詩上為此篇。
下為悠悠塗可極篇。
似此詩應屬陸雲。
然昭明《文選》載此作陸士衡。
别載悠悠塗可極篇作陸士龍。
此其所據之二陸文集當不誤也。
意者陸士龍集編士龍答兄平原詩并附載士衡贈詩。
與本集并載鄭曼季贈答詩為同例。
經傳寫有脫誤。
遂并作士龍詩。
歐陽詢編《類聚》時所據之本已有脫奪矣。
) 【贈尚書郎顧彥先詩二首】 大火貞朱光。
積陽熙自南。
望舒離金虎。
屏醫吐重陰。
凄風迕時序。
苦雨遂成霖。
朝遊忘輕羽。
夕息憶重衾。
感物百憂生。
纏綿自相尋。
與子隔蕭牆。
蕭牆阻(李善本《文選》作隔。
六臣本注雲。
善作隔。
)且深。
形影曠不接。
所托聲與音。
音聲(《文選》注作聲音。
)日夜闊。
何用(《文選》注作以。
)慰吾心。
(○《文選》二十四。
本集五。
《詩紀》二十五。
又《文選》二十一秋胡詩注作贈顧彥先詩。
引音、心二韻。
) 朝遊遊層城。
夕息旋直廬。
迅雷中霄激。
驚電光夜舒。
玄雲拖朱閣。
振風薄绮疏。
豐注溢修留。
洪(《文選》作黃。
《初學記》、本集同。
)潦浸階除。
停陰結不解。
通衢化為渠。
沈稼湮梁颍。
(《初學記》誤作賴。
)流民溯荊徐。
眷言懷桑梓。
無乃将為魚。
(○《文選》二十四。
《初學記》十一。
本集五。
《詩紀》二十五。
) 【贈顧交趾公真詩】 〖《類聚》作直。
《詩紀》作真。
《文選》李善注雲。
晉百官名曰:交州刺史。
顧秘字公真。
〗 顧侯體明德。
清風肅已邁。
發迹翼藩後。
改授撫南裔。
伐鼓五領表。
揚旌(《類聚》作聲。
)萬裡外。
遠績不辭小。
立德不在大。
高山安(《類聚》作可。
)足淩。
巨海猶萦帶。
惆怅瞻飛駕。
引領望歸旆。
(○《文選》二十四。
本集五。
《詩紀》二十五。
又《類聚》二十九作送顧公直詩。
引外、帶二韻。
) 【答張士然詩】 潔身跻秘閣。
秘閣峻且玄。
終朝理文案。
薄暮不遑眠。
(李善本《文選》作暝。
六臣本注雲。
善作暝。
)駕言巡明祀。
緻敬在祈年。
逍遙春王(本集作玉。
)圃。
(六臣本《文選》作囿。
)踯躅千畝田。
回渠繞曲陌。
通波扶直阡。
嘉谷垂重穎。
芳樹發華颠。
餘固水鄉士。
扌?辔臨清淵。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泉字。
群書校補同。
《文選》注作川。
)戚戚多遠念。
行行遂成篇。
(○《文選》二十四。
本集五。
《詩紀》二十五。
又《文選》三十一雜體詩注引川一韻。
) 【贈從兄車騎詩】(《文選》李善注。
集雲陸士光。
) 孤獸思故薮。
離鳥悲舊林。
翩翩遊宦子。
辛苦誰(《類聚》作難。
本集同。
)為心。
仿佛谷水陽。
婉娈昆山陰。
營魄懷茲土。
精爽若飛沈。
寤寐靡安豫。
願言思所欽。
感彼歸途艱。
使我怨慕深。
安得忘歸(匡謬正俗作憂。
)草。
言樹背與襟。
(李善本《文選》作衿。
六臣本注雲。
善作衿。
)斯言豈虛作。
思鳥有悲音。
(○《文選》二十四。
本集五。
《詩紀》二十五。
又《類聚》三十一經林、心、陰、沉四韻。
匡謬正俗一引襟一韻。
《禦覽》百八十、太平寰宇記九十一并作思鄉詩。
引陰一韻。
) 【為顧彥先贈婦詩二首】 〖六臣本《文選》引李善注曰:集雲為令彥先作。
今雲顧彥先。
誤也。
且此上篇贈婦。
下篇婦答。
而俱雲贈婦。
又誤也。
○逯案。
為令彥先當是為令文彥先之誤。
陸士龍集有答大将軍祭酒顧令文詩。
又有與張光祿書雲。
顧令文彥先每宣陸眷彌泰之惠。
即指此二人。
又陸士龍亦有為顧彥先贈婦之作。
題作為顧彥先贈婦往返四首。
稱往返則知有贈婦。
有婦答。
題旨明備。
《文選》此目蓋有删節處。
贈婦下應有往返二字。
〗 辭家遠行遊。
悠悠三行裡。
京洛多鳳塵。
素衣化為缁。
循(《文選》作修。
本集、《詩紀》同。
)身悼憂苦。
感念同懷子。
隆思亂(李善本《文選》作辭。
)心曲。
沈歡滞不起。
歡沈難克興。
心亂誰為理。
願假歸鴻翼。
翻飛浙(群書校補作遊。
)江汜。
(○《文選》二十四。
玉台新詠三。
本集七。
《詩紀》二十五。
) 東南(草堂詩箋作海。
)有思婦。
長歎充(草堂詩箋作脫。
)幽闼。
(草堂詩箋誤作關。
)借問歎何為。
佳人渺天末。
遊宦久不歸。
山川修且闊。
形影參商乖。
音息(《初學記》作信。
)曠不達。
離合非有(《初學記》作豈非。
)常。
譬彼弦與?。
(《文選》作栝。
)願保金石軀。
慰妾長饑渴。
(○《文選》二十四。
玉台新詠三。
本集七。
《詩紀》二十五。
又《初學記》十八引達、{?括}二韻。
草堂詩箋十一引關一韻。
) 【為陸思遠婦作詩】(《晉書》有紀思遠。
與陸機同時。
親善。
) 二合兆嘉偶。
女子禮有行。
潔己入德門。
終遠母與兄。
如何耽時寵。
遊宦忘歸甯。
雖為三載婦。
顧景愧虛名。
歲暮饒悲風。
洞房涼且清。
拊枕循薄質。
非君誰見榮。
離君多悲心。
寤寐勞(《詩紀》雲。
集作動。
)人情。
敢忘桃李陋。
側想瑤與瓊。
(○《類聚》三十二。
本集五。
《詩紀》二十五。
) 【為周夫人贈車騎詩】(《詩紀》雲。
外編作陸雲。
) 碎碎織細練。
為君作纟??。
君行豈有顧。
意君是妾夫。
昔者得君書。
聞君在高平。
今時得君書。
聞君在京城。
京城華麗所。
璀璨多異人。
(玉台作端。
群書校補同。
)男兒多遠志。
豈知妾念君。
昔者與君别。
歲律(玉台作聿。
)薄将暮。
日月一何速。
素秋墜湛露。
湛露何冉冉。
思君随歲晚。
對食不能餐。
(玉台作飧。
)臨觞不能飯。
(本集作飲。
○玉台新詠三。
本集五。
《詩紀》二十五。
) 【祖道畢雍孫劉邊仲潘正叔詩】 皇儲延髦俊。
多士出幽遐。
過蒙(《類聚》或作适遂。
本集同。
《詩紀》作适值。
注。
一作遂。
)時來運。
與子(《類聚》或作爾。
)遊承華。
執笏崇賢内。
振纓層城阿。
畢劉贊文武。
潘生莅邦家。
感别懷遠人。
願言歎以嗟。
(○《類聚》二十九。
本集五。
《詩紀》二十五。
又《類聚》三十一及六十七引華、阿二韻。
) 【赴太子洗馬時作詩】 〖《文選》赴洛二首之一。
《文選》李善注雲。
集雲赴太子洗馬時作。
下篇雲東宮作。
而此同雲赴洛。
誤也。
○逯案。
此詩言親友贈邁。
攜手永歎。
下篇言托身承華。
寒暑已革。
顯然非一時一地之作。
《文選》同作赴洛。
非是。
今依選注分列兩詩。
〗 希世無高符。
營道無烈(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列。
)心。
靖端肅有命。
假楫越江潭。
親友贈予邁。
揮淚廣川陰。
撫膺解攜手。
永歎結遺音。
無迹有所匿。
寂寞(《文選》作漠。
韻補同。
六臣本注雲。
五臣作寞。
)聲必沈。
肆目眇不(本集作弗。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弗。
)及。
緬然若雙潛。
南望泣玄渚。
北邁涉長林。
谷風拂修薄。
油雲醫高岑。
??孤獸騁。
嘤嘤思鳥吟。
感物戀堂室。
離思一何深。
伫立慨(《文選》作忾。
六臣本注雲。
五臣作慨。
)我歎。
寤寐涕盈衿。
(本集誤作矜。
)惜無懷歸志。
辛苦誰為心。
(○《文選》二十六。
本集五。
《詩紀》二十五并作赴洛詩。
又吳?或韻補一作赴洛詩。
引沈、潛二韻。
) 【赴洛道中作詩二首】 總辔登長路。
嗚咽辭密親。
借問(類書殘卷誤作門。
)子何之。
(《類聚》作為。
)世網嬰我身。
永歎遵北渚。
遺思結南津。
行行遂已遠。
野途曠無人。
山澤紛纡馀。
林薄杳阡眠。
虎嘯深谷底。
雞鳴高樹巅。
哀風中夜流。
孤獸更我前。
悲情觸物感。
沈思郁纏綿。
伫立望故鄉。
顧影凄自憐。
(○《文選》二十六。
本集五。
《詩紀》二十五。
又《類聚》二十七作赴洛詩。
引親、身、津三韻。
鳴沙石室古籍業殘類書殘卷客遊門作赴洛詩。
引親、身二韻。
) 遠遊越山川。
山川修且廣。
振策陟崇丘。
安(李善本《文選》作案。
《類聚》作按。
)辔遵平莽。
夕息抱影(《類聚》作景。
)寐。
朝徂銜思往。
頓辔(草堂詩箋誤作主。
)倚高(《文選》作嵩。
本集同。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高。
草堂詩箋作舊。
)嚴。
側聽悲風響。
清露墜素輝。
明月一何朗。
撫枕(《文選》作幾。
六臣本注雲。
五臣作枕。
《文選》注作機。
按作機是。
枕。
機之誤。
)不能寐。
振衣獨長想。
(○《文選》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