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詩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勳字伯元。
)天下清苦羊嗣祖。
(河南尹、太山平陽羊陟字嗣祖。
)天下[?缶]金劉叔林。
(議郎、東郡陽發劉儒字叔林。
)天下雅志蔡孟喜。
(冀州刺史、陳國項蔡衍字孟喜。
)天下卧虎巴恭祖。
(颍川太守、渤海東城巴肅字恭祖。
)天下通儒宗孝初。
(議郎、南陽安衆宗慈字孝初。
) 【右八顧】〖《後漢書》無劉儒。
有範滂。
〗 海内貴珍陳子鱗。
(禦史中丞、汝南召陵陳翔字子鱗。
)海内忠烈張元節。
(衛尉、山陽高平張儉字元節。
)海内謇谔範孟博。
(太尉掾、汝陽細陽範滂字孟博。
)海内通士檀文友。
(蒙令、山陽高平檀敷字文友。
)海内彬彬範仲真。
(太山太守、渤海重合範康字仲真。
)海内珍好岑公孝。
(太尉掾、南陽棘陽岑?至字公孝。
)海内所稱劉景升。
(鎮南将軍、荊州牧、武城侯、山陽高平劉表字景升。
) 【右八及】〖《後漢書》無範滂。
有翟超。
〗 海内賢智王伯義。
(少府、東萊曲城王商字伯義。
《後漢書》作王章。
)海内修整蕃嘉景。
(郎中、魯國蕃響字仲景。
)海内貞良秦平王。
(北海相、陳留已吾秦周字平王。
)海内珍奇胡母季皮。
(侍禦史、太山奉高胡母班字季皮。
)海内光光劉子相。
(太尉掾、颍川陰劉翊字子相。
)海内依怙王文祖。
(冀州刺史、東平壽張王考字文祖。
)海内嚴恪張孟卓。
(陳留相、東平壽張張邈字孟卓。
)海内清明度博平。
(荊州刺史、山陽湖陸度尚字博平。
) 【右八廚】〖《後漢書》無劉翊。
有劉儒。
○《後漢書》黨锢傳序。
《詩紀》八。
《禦覽》四百六十五略引袁山松書、六百九十三略引古今善言。
〗 【京兆為李燮謠】〖《詩紀》從《樂府詩集》作京兆謠。
〗 〖續《漢書》曰:李燮拜京兆。
诏發西園錢。
燮上封事。
遂止不發。
吏民愛敬。
乃為此謠。
○據《禦覽》引李燮别傳。
燮字德公。
京兆人。
〗 我府君。
道教舉。
恩如春。
威如虎。
剛不吐。
柔不茹。
愛如母。
訓如父。
(○《類聚》十九、《禦覽》四百六十五并引續《漢書》。
《樂府詩集》八十七作京兆謠。
《詩紀》八。
《禦覽》二百五十二引李燮傳引舉、虎、父三韻。
) 【靈帝末京都童謠】 〖《後漢書》曰:靈帝之末。
京都童謠。
至中平六年。
少帝登蹑至尊。
獻帝未有爵号。
為中侍段?等所執。
公卿百官皆随其後。
到河上。
乃得來還。
此為非侯非王上北邙者也。
〗 侯非侯。
王非王。
千乘萬騎上(董卓傳注作走。
)北芒。
(靈帝紀注作邙。
《禦覽》同。
○《後漢書》五行志。
《三國志》董卓傳注。
《後漢書》靈帝紀注。
《禦覽》四十二。
《樂府詩集》八十八。
《詩紀》八。
) 【獻帝初京都童謠】 〖《後漢書》曰:獻帝元初。
京都童謠。
按千裡草為董。
十日蔔為卓。
凡别字之體。
皆從上起。
左右離合。
無有從下發端者也。
今二字如此者。
天意若曰:卓自下麾上。
以臣陵君者也。
青青暴盛之貌。
不得生者。
亦旋破亡也。
〗 千裡草。
何青青。
十日蔔。
不得生。
(○《後漢書》五行志。
《三國志》董卓傳注。
意林四。
《樂府詩集》八十八。
《文選補遺》三十五作京都童謠。
《詩紀》八。
) 【獻帝初童謠】 〖《後漢書》曰:獻帝初童謠。
公孫瓒以為易地當之。
遂徙鎮焉。
乃修城積谷。
以待天下之變。
建安三年。
袁紹攻瓒。
瓒大敗。
缢其姊妹妻子。
引火自焚。
紹兵趣登台斬之。
初。
瓒破黃巾。
殺劉虞。
乘勢南下。
侵據齊地。
雄威大振。
而不能開廓遠圖。
欲以堅城觀時。
坐聽圍戮。
斯亦自易地而去世也。
〗 燕南垂。
趙北際。
中央不合大(《禦覽》或缺大字。
)如砺。
唯有此中可避世。
(○《後漢書》公孫瓒傳。
《三國志》公孫瓒傳注。
《禦覽》百六十二、七百六十七。
《樂府詩集》八十八。
《詩紀》八。
) 【初平中長安謠】 〖《後漢書》曰:初平四年九月甲午。
試儒生四十馀人。
上第賜位郎中。
次太子舍人。
下第者罷之。
诏曰:今耆舊年逾六十。
去離本土。
營求糧資。
不得專業。
結童入學。
白首空歸。
朕甚愍焉。
其依科罷聽為太子舍人。
注引劉文獻帝紀曰:時長安中為之謠曰:〗 頭白皓然。
食不充糧。
裹衣蹇裳。
當還故鄉。
聖王愍念。
悉用補郎。
舍是布衣。
被彼玄黃。
(○《後漢書》獻帝紀注。
) 【興平中吳中童謠】 〖吳志曰:初興平中吳中童謠。
阊門。
吳西郭門。
夫差所生也。
〗 黃金車。
班蘭耳。
開阊門。
出天子。
(○《三國志》吳書孫權傳。
《詩紀》八。
) 【建安初荊州童謠】 〖《後漢書》曰:言自中興以來。
荊州無破亂。
及劉表為牧。
又豐樂。
至此逯八九年。
當始衰者。
謂劉表妻當死。
諸将并零落也。
十三年無孑遺者。
言十三年表又當死。
民當移詣冀州也。
〗 八九年間始欲衰。
至十三年無孑遺。
(○《後漢書》五行志。
《搜神記》六。
渚宮舊事四。
《詩紀》八。
) 【漢末洛中童謠】 〖述異記曰:漢末大饑。
洛中謠雲。
〗 雖有千黃金。
無如我鬥粟。
鬥粟自可飽。
千金何所直。
(○《禦覽》八百四十。
) 【漢末江淮間童謠】 〖述異記曰:漢末大饑。
江、淮間童謠曰:〗 大兵如市。
人死如林。
持金易粟。
粟貴於金。
(○《禦覽》八百四十。
) 【京師為光祿茂才謠】 〖《後漢書》曰:舊制光祿舉三署郎。
以功高久次才德尤異者為茂才異行。
時權富子弟。
以人事得舉。
而貧約守志者。
以窮迫見遺。
京為三謠曰:〗 欲得不能。
光祿茂才。
(○《後漢書》黃琬傳。
《詩紀》八作京都謠。
) 【閻君謠】 〖《華陽國志》曰:閻憲。
宇孟度。
成固人也。
為綿竹令。
以禮為化。
民莫敢犯。
男子杜成夜行。
得遺物一囊。
中有錦二十匹。
求其主還之。
曰:縣有明君。
何負其化。
童謠歌曰:〗 閻君賦政。
既(《禦覽》既字。
《詩紀》同。
)明且昶。
去(《禦覽》作蠲。
)苛去碎。
(《華陽國志》作辟。
)動(《禦覽》無動字。
《詩紀》同。
)以禮讓。
(○《華陽國志》十。
《禦覽》四百六十五。
《詩紀》八。
) 【東門奂謠】 〖魯國先賢傳曰:東門奂。
曆吳郡濟陰太守。
所在貪濁。
謠曰:〗 東門奂。
取吳半。
吳不足。
濟陰續。
(○《禦覽》四百九十二。
) 【商子華謠】 〖商氏家傳曰:商亮。
字子舉。
舉孝廉。
到楊城。
遇兩虎争一羊。
亮按劍直前斬羊。
虎乃各以其半去。
時人為之謠曰:〗 石裡之勇商(《禦覽》或作殷。
)子華。
暴虎見之藏(《禦覽》或作合。
)爪牙。
(○《禦覽》四百三十六引殷氏家傳、四百六十五引商氏家傳。
) 【時人謠】 〖《春秋考異郵》曰:龍鬥。
下血如注。
時人謠曰:〗 五侯之鬥血成江。
(○《白帖》十五。
) 【摘洛謠】 〖詩泛曆樞曰:摘洛謠曰:〗 剡者配姬以放賢。
山崩水潰納小人。
家伯罔主異哉震。
(○黃氏逸書考引古微書。
) 【京師為唐約謠】 〖謝承《後漢書》曰:唐約。
字仲謙。
拜尚書。
數有直言善策。
處官不言貨利之事。
當法不阿所私。
京師謠曰:〗 治身無嫌。
唐仲謙。
(○事文《類聚》新集四。
姚集謝承《後漢書》。
古謠諺十六。
) 【蔣橫遘禍時童謠】 〖全唐文齊光義後漢[了凵]亭侯蔣澄碑曰:父橫。
大将軍。
複遒侯。
初遭禍。
為司隸羌路所谮。
時童謠曰:〗 君用讒慝。
忠烈是殛。
鬼怨神怒。
妖氣充塞。
(○全唐文三百五十四。
古謠諺八十一。
) 【錫山古謠】 〖常州圖經曰:惠山之側有錫山。
其山出錫。
古謠雲。
〗 有錫兵。
無錫甯。
(○常州圖經。
○古謠諺引陸羽慧山寺記曰:慧山。
古華山也。
山東峰當周秦間。
大産鉛錫。
至漢興方殚。
故創無錫縣。
自光武至孝順之世。
錫果竭。
順帝更為吳錫縣。
屬吳郡。
) 【時人為三茅君謠】〖《詩紀》作茅山父老歌。
注雲。
外編作大茅君。
誤。
李尊茅君内傳曰:茅盈。
鹹陽人也。
得道隐句曲。
邦人因改句曲為茅君之山。
時盈二弟俱貴。
衷為五官大夫。
西河太守。
固為執金吾。
各棄官渡江。
來兄於東山。
後鹹得仙道。
太上命固治丹陽句曲山。
衷治良常之山。
盈為司命真君東獄上卿。
於是盈與二弟決别俱去。
固、衷留治山。
漢平帝元壽二年也。
内法既融。
外教坦平。
爾乃風雨以時。
五禾成熟。
疾疠不起。
暴害不行。
父老歌曰:○逯案。
道藏茅君志。
茅固字季偉。
而《後漢書》郭太傳附有茅季偉傳。
内傳所言。
當即此人。
然則三茅君謠。
至早不過後漢末年。
今依楊氏古詩存目為題。
附之本卷。
〗 茅山連金陵。
(《初學記》作穴。
)江湖據下流。
三神乘白鶴。
各在(《初學記》作居。
茅山志作治。
《詩紀》雲。
一作治。
)一山頭。
佳(茅山志作召。
)雨灌畦(《初學記》作得。
《禦覽》作旱。
)稻。
陸地(《初學記》作田。
)亦複周。
(茅山志作柔。
)妻子保堂室。
(茅山志作鹹保室。
)使我無百(《初學記》作百無。
茅山志同。
)憂。
白鶴(茅山志作鹄。
)翔青天。
(《初學記》作金穴。
《禦覽》同。
)何時複來遊。
(○《初學記》三十。
《禦覽》九百十六。
茅山志。
《詩紀外集》一。
) 【諺語】 【光武述時人語】 〖《後漢書》曰:時匈奴數犯塞。
帝患之。
乃召百僚廷議。
郭憲以為天下疲敝。
不宜動衆。
谏争不合。
乃伏地稱眩瞀。
帝令兩郎扶下殿。
憲亦不拜。
帝曰常聞雲雲。
竟不虛也。
〗 關東觥觥。
《郭子》橫。
(○《後漢書》郭憲傳。
) 【時人為郭況語】 〖拾遺記曰:郭況。
光武皇後之弟也。
累金數億。
家僮四百馀人。
以黃金為器。
工冶之聲。
震於都鄙。
時人謂郭氏之室。
不雨而雷。
言其鑄鍛之聲盛也。
錯雜寶以飾台榭。
懸明珠於四垂。
書視之如星。
夜望之如月。
裡語曰雲雲。
其寵者以玉器盛食。
故東宮謂郭家為瓊廚金穴。
〗 洛陽多錢郭氏室。
月夜書晝富無匹。
(○拾遺記六。
) 【時人為郭況語】 〖拾遺記曰:漢郭況。
光武皇後之弟也。
累金數億。
裡語曰:〗 洛陽多錢。
郭氏萬千。
(○《太平廣記》二百三十六。
) 【光武引諺】 〖《後漢書》曰:時帝姊湖陽公主新寡。
帝與共論朝臣。
微觀其意。
主曰:宋公威容德器。
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圖之。
後弘被引見。
帝令主坐屏風後。
因謂弘曰:諺言雲雲。
人情乎。
弘曰: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
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顧謂主曰:事不諧矣。
〗 貴易交。
(《初學記》作知。
)富易妻。
(○《後漢書》宋弘傳。
《初學記》十。
《禦覽》百五十二、八百五十四、四百九十五。
又五百十七引謝承《後漢書》、七百一引東觀《漢記》。
) 【宋弘引語】 貧賤之知(《禦覽》或作交。
)不可忘。
糟糠之妻不下堂。
(○《後漢書》宋弘傳。
《禦覽》百五十二、八百五十四、四百九十五。
又五百十七引謝承後《漢書》、七百一引東觀《漢記》。
) 【南陽為杜師語】 〖《後漢書》曰:南陽太守杜師。
政治清平。
百姓便之。
又修治陂池。
廣拓土田。
郡内比室殷足。
時人以方召信臣。
南陽為之語曰:〗 前有召(《禦覽》作邵。
)父。
後有杜母。
(○《後漢書》本傳。
《禦覽》二百六十。
《詩紀》九作南陽諺。
) 【時人為廉範語】 〖《後漢書》曰:初範與洛陽慶鴻為刎頸交。
時人稱曰:〗 前有管鮑。
後有慶廉。
(○《後漢書》本傳。
《禦覽》四百七、四百九。
) 【章帝引諺】 〖《後漢書》曰:诏召玄武司馬班固。
問改定禮制之宜。
固曰:京師諸儒多能說禮。
宜廣招集。
共議得失。
帝曰:諺言。
作舍道邊。
三年不成。
(○後《漢書》曹褒傳。
《禦覽》五百二十三。
〗 【班固引諺論經方】 〖《漢書》藝文志曰:諺曰:〗 有病不治。
常得中醫。
(○《漢書》藝文志。
) 【班昭女誡引鄙諺】 〖女誡敬慎第三曰:陰陽殊性。
男女異行。
陽以剛為德。
陰以柔為用。
男以強為貴。
女以弱為美。
故鄙諺曰:〗 生男如狼。
猶恐其尪。
生女如鼠。
猶恐其虎。
(○《後漢書》曹世叔妻傳。
) 【王逸引諺】 〖正部曰:明刑審法。
憐民惠下。
生者不怨。
死者不恨。
諺曰:〗 政如冰霜。
奸軌消亡。
威如雷霆。
寇賊不生。
(○意林四
)天下清苦羊嗣祖。
(河南尹、太山平陽羊陟字嗣祖。
)天下[?缶]金劉叔林。
(議郎、東郡陽發劉儒字叔林。
)天下雅志蔡孟喜。
(冀州刺史、陳國項蔡衍字孟喜。
)天下卧虎巴恭祖。
(颍川太守、渤海東城巴肅字恭祖。
)天下通儒宗孝初。
(議郎、南陽安衆宗慈字孝初。
) 【右八顧】〖《後漢書》無劉儒。
有範滂。
〗 海内貴珍陳子鱗。
(禦史中丞、汝南召陵陳翔字子鱗。
)海内忠烈張元節。
(衛尉、山陽高平張儉字元節。
)海内謇谔範孟博。
(太尉掾、汝陽細陽範滂字孟博。
)海内通士檀文友。
(蒙令、山陽高平檀敷字文友。
)海内彬彬範仲真。
(太山太守、渤海重合範康字仲真。
)海内珍好岑公孝。
(太尉掾、南陽棘陽岑?至字公孝。
)海内所稱劉景升。
(鎮南将軍、荊州牧、武城侯、山陽高平劉表字景升。
) 【右八及】〖《後漢書》無範滂。
有翟超。
〗 海内賢智王伯義。
(少府、東萊曲城王商字伯義。
《後漢書》作王章。
)海内修整蕃嘉景。
(郎中、魯國蕃響字仲景。
)海内貞良秦平王。
(北海相、陳留已吾秦周字平王。
)海内珍奇胡母季皮。
(侍禦史、太山奉高胡母班字季皮。
)海内光光劉子相。
(太尉掾、颍川陰劉翊字子相。
)海内依怙王文祖。
(冀州刺史、東平壽張王考字文祖。
)海内嚴恪張孟卓。
(陳留相、東平壽張張邈字孟卓。
)海内清明度博平。
(荊州刺史、山陽湖陸度尚字博平。
) 【右八廚】〖《後漢書》無劉翊。
有劉儒。
○《後漢書》黨锢傳序。
《詩紀》八。
《禦覽》四百六十五略引袁山松書、六百九十三略引古今善言。
〗 【京兆為李燮謠】〖《詩紀》從《樂府詩集》作京兆謠。
〗 〖續《漢書》曰:李燮拜京兆。
诏發西園錢。
燮上封事。
遂止不發。
吏民愛敬。
乃為此謠。
○據《禦覽》引李燮别傳。
燮字德公。
京兆人。
〗 我府君。
道教舉。
恩如春。
威如虎。
剛不吐。
柔不茹。
愛如母。
訓如父。
(○《類聚》十九、《禦覽》四百六十五并引續《漢書》。
《樂府詩集》八十七作京兆謠。
《詩紀》八。
《禦覽》二百五十二引李燮傳引舉、虎、父三韻。
) 【靈帝末京都童謠】 〖《後漢書》曰:靈帝之末。
京都童謠。
至中平六年。
少帝登蹑至尊。
獻帝未有爵号。
為中侍段?等所執。
公卿百官皆随其後。
到河上。
乃得來還。
此為非侯非王上北邙者也。
〗 侯非侯。
王非王。
千乘萬騎上(董卓傳注作走。
)北芒。
(靈帝紀注作邙。
《禦覽》同。
○《後漢書》五行志。
《三國志》董卓傳注。
《後漢書》靈帝紀注。
《禦覽》四十二。
《樂府詩集》八十八。
《詩紀》八。
) 【獻帝初京都童謠】 〖《後漢書》曰:獻帝元初。
京都童謠。
按千裡草為董。
十日蔔為卓。
凡别字之體。
皆從上起。
左右離合。
無有從下發端者也。
今二字如此者。
天意若曰:卓自下麾上。
以臣陵君者也。
青青暴盛之貌。
不得生者。
亦旋破亡也。
〗 千裡草。
何青青。
十日蔔。
不得生。
(○《後漢書》五行志。
《三國志》董卓傳注。
意林四。
《樂府詩集》八十八。
《文選補遺》三十五作京都童謠。
《詩紀》八。
) 【獻帝初童謠】 〖《後漢書》曰:獻帝初童謠。
公孫瓒以為易地當之。
遂徙鎮焉。
乃修城積谷。
以待天下之變。
建安三年。
袁紹攻瓒。
瓒大敗。
缢其姊妹妻子。
引火自焚。
紹兵趣登台斬之。
初。
瓒破黃巾。
殺劉虞。
乘勢南下。
侵據齊地。
雄威大振。
而不能開廓遠圖。
欲以堅城觀時。
坐聽圍戮。
斯亦自易地而去世也。
〗 燕南垂。
趙北際。
中央不合大(《禦覽》或缺大字。
)如砺。
唯有此中可避世。
(○《後漢書》公孫瓒傳。
《三國志》公孫瓒傳注。
《禦覽》百六十二、七百六十七。
《樂府詩集》八十八。
《詩紀》八。
) 【初平中長安謠】 〖《後漢書》曰:初平四年九月甲午。
試儒生四十馀人。
上第賜位郎中。
次太子舍人。
下第者罷之。
诏曰:今耆舊年逾六十。
去離本土。
營求糧資。
不得專業。
結童入學。
白首空歸。
朕甚愍焉。
其依科罷聽為太子舍人。
注引劉文獻帝紀曰:時長安中為之謠曰:〗 頭白皓然。
食不充糧。
裹衣蹇裳。
當還故鄉。
聖王愍念。
悉用補郎。
舍是布衣。
被彼玄黃。
(○《後漢書》獻帝紀注。
) 【興平中吳中童謠】 〖吳志曰:初興平中吳中童謠。
阊門。
吳西郭門。
夫差所生也。
〗 黃金車。
班蘭耳。
開阊門。
出天子。
(○《三國志》吳書孫權傳。
《詩紀》八。
) 【建安初荊州童謠】 〖《後漢書》曰:言自中興以來。
荊州無破亂。
及劉表為牧。
又豐樂。
至此逯八九年。
當始衰者。
謂劉表妻當死。
諸将并零落也。
十三年無孑遺者。
言十三年表又當死。
民當移詣冀州也。
〗 八九年間始欲衰。
至十三年無孑遺。
(○《後漢書》五行志。
《搜神記》六。
渚宮舊事四。
《詩紀》八。
) 【漢末洛中童謠】 〖述異記曰:漢末大饑。
洛中謠雲。
〗 雖有千黃金。
無如我鬥粟。
鬥粟自可飽。
千金何所直。
(○《禦覽》八百四十。
) 【漢末江淮間童謠】 〖述異記曰:漢末大饑。
江、淮間童謠曰:〗 大兵如市。
人死如林。
持金易粟。
粟貴於金。
(○《禦覽》八百四十。
) 【京師為光祿茂才謠】 〖《後漢書》曰:舊制光祿舉三署郎。
以功高久次才德尤異者為茂才異行。
時權富子弟。
以人事得舉。
而貧約守志者。
以窮迫見遺。
京為三謠曰:〗 欲得不能。
光祿茂才。
(○《後漢書》黃琬傳。
《詩紀》八作京都謠。
) 【閻君謠】 〖《華陽國志》曰:閻憲。
宇孟度。
成固人也。
為綿竹令。
以禮為化。
民莫敢犯。
男子杜成夜行。
得遺物一囊。
中有錦二十匹。
求其主還之。
曰:縣有明君。
何負其化。
童謠歌曰:〗 閻君賦政。
既(《禦覽》既字。
《詩紀》同。
)明且昶。
去(《禦覽》作蠲。
)苛去碎。
(《華陽國志》作辟。
)動(《禦覽》無動字。
《詩紀》同。
)以禮讓。
(○《華陽國志》十。
《禦覽》四百六十五。
《詩紀》八。
) 【東門奂謠】 〖魯國先賢傳曰:東門奂。
曆吳郡濟陰太守。
所在貪濁。
謠曰:〗 東門奂。
取吳半。
吳不足。
濟陰續。
(○《禦覽》四百九十二。
) 【商子華謠】 〖商氏家傳曰:商亮。
字子舉。
舉孝廉。
到楊城。
遇兩虎争一羊。
亮按劍直前斬羊。
虎乃各以其半去。
時人為之謠曰:〗 石裡之勇商(《禦覽》或作殷。
)子華。
暴虎見之藏(《禦覽》或作合。
)爪牙。
(○《禦覽》四百三十六引殷氏家傳、四百六十五引商氏家傳。
) 【時人謠】 〖《春秋考異郵》曰:龍鬥。
下血如注。
時人謠曰:〗 五侯之鬥血成江。
(○《白帖》十五。
) 【摘洛謠】 〖詩泛曆樞曰:摘洛謠曰:〗 剡者配姬以放賢。
山崩水潰納小人。
家伯罔主異哉震。
(○黃氏逸書考引古微書。
) 【京師為唐約謠】 〖謝承《後漢書》曰:唐約。
字仲謙。
拜尚書。
數有直言善策。
處官不言貨利之事。
當法不阿所私。
京師謠曰:〗 治身無嫌。
唐仲謙。
(○事文《類聚》新集四。
姚集謝承《後漢書》。
古謠諺十六。
) 【蔣橫遘禍時童謠】 〖全唐文齊光義後漢[了凵]亭侯蔣澄碑曰:父橫。
大将軍。
複遒侯。
初遭禍。
為司隸羌路所谮。
時童謠曰:〗 君用讒慝。
忠烈是殛。
鬼怨神怒。
妖氣充塞。
(○全唐文三百五十四。
古謠諺八十一。
) 【錫山古謠】 〖常州圖經曰:惠山之側有錫山。
其山出錫。
古謠雲。
〗 有錫兵。
無錫甯。
(○常州圖經。
○古謠諺引陸羽慧山寺記曰:慧山。
古華山也。
山東峰當周秦間。
大産鉛錫。
至漢興方殚。
故創無錫縣。
自光武至孝順之世。
錫果竭。
順帝更為吳錫縣。
屬吳郡。
) 【時人為三茅君謠】〖《詩紀》作茅山父老歌。
注雲。
外編作大茅君。
誤。
李尊茅君内傳曰:茅盈。
鹹陽人也。
得道隐句曲。
邦人因改句曲為茅君之山。
時盈二弟俱貴。
衷為五官大夫。
西河太守。
固為執金吾。
各棄官渡江。
來兄於東山。
後鹹得仙道。
太上命固治丹陽句曲山。
衷治良常之山。
盈為司命真君東獄上卿。
於是盈與二弟決别俱去。
固、衷留治山。
漢平帝元壽二年也。
内法既融。
外教坦平。
爾乃風雨以時。
五禾成熟。
疾疠不起。
暴害不行。
父老歌曰:○逯案。
道藏茅君志。
茅固字季偉。
而《後漢書》郭太傳附有茅季偉傳。
内傳所言。
當即此人。
然則三茅君謠。
至早不過後漢末年。
今依楊氏古詩存目為題。
附之本卷。
〗 茅山連金陵。
(《初學記》作穴。
)江湖據下流。
三神乘白鶴。
各在(《初學記》作居。
茅山志作治。
《詩紀》雲。
一作治。
)一山頭。
佳(茅山志作召。
)雨灌畦(《初學記》作得。
《禦覽》作旱。
)稻。
陸地(《初學記》作田。
)亦複周。
(茅山志作柔。
)妻子保堂室。
(茅山志作鹹保室。
)使我無百(《初學記》作百無。
茅山志同。
)憂。
白鶴(茅山志作鹄。
)翔青天。
(《初學記》作金穴。
《禦覽》同。
)何時複來遊。
(○《初學記》三十。
《禦覽》九百十六。
茅山志。
《詩紀外集》一。
) 【諺語】 【光武述時人語】 〖《後漢書》曰:時匈奴數犯塞。
帝患之。
乃召百僚廷議。
郭憲以為天下疲敝。
不宜動衆。
谏争不合。
乃伏地稱眩瞀。
帝令兩郎扶下殿。
憲亦不拜。
帝曰常聞雲雲。
竟不虛也。
〗 關東觥觥。
《郭子》橫。
(○《後漢書》郭憲傳。
) 【時人為郭況語】 〖拾遺記曰:郭況。
光武皇後之弟也。
累金數億。
家僮四百馀人。
以黃金為器。
工冶之聲。
震於都鄙。
時人謂郭氏之室。
不雨而雷。
言其鑄鍛之聲盛也。
錯雜寶以飾台榭。
懸明珠於四垂。
書視之如星。
夜望之如月。
裡語曰雲雲。
其寵者以玉器盛食。
故東宮謂郭家為瓊廚金穴。
〗 洛陽多錢郭氏室。
月夜書晝富無匹。
(○拾遺記六。
) 【時人為郭況語】 〖拾遺記曰:漢郭況。
光武皇後之弟也。
累金數億。
裡語曰:〗 洛陽多錢。
郭氏萬千。
(○《太平廣記》二百三十六。
) 【光武引諺】 〖《後漢書》曰:時帝姊湖陽公主新寡。
帝與共論朝臣。
微觀其意。
主曰:宋公威容德器。
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圖之。
後弘被引見。
帝令主坐屏風後。
因謂弘曰:諺言雲雲。
人情乎。
弘曰: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
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顧謂主曰:事不諧矣。
〗 貴易交。
(《初學記》作知。
)富易妻。
(○《後漢書》宋弘傳。
《初學記》十。
《禦覽》百五十二、八百五十四、四百九十五。
又五百十七引謝承《後漢書》、七百一引東觀《漢記》。
) 【宋弘引語】 貧賤之知(《禦覽》或作交。
)不可忘。
糟糠之妻不下堂。
(○《後漢書》宋弘傳。
《禦覽》百五十二、八百五十四、四百九十五。
又五百十七引謝承後《漢書》、七百一引東觀《漢記》。
) 【南陽為杜師語】 〖《後漢書》曰:南陽太守杜師。
政治清平。
百姓便之。
又修治陂池。
廣拓土田。
郡内比室殷足。
時人以方召信臣。
南陽為之語曰:〗 前有召(《禦覽》作邵。
)父。
後有杜母。
(○《後漢書》本傳。
《禦覽》二百六十。
《詩紀》九作南陽諺。
) 【時人為廉範語】 〖《後漢書》曰:初範與洛陽慶鴻為刎頸交。
時人稱曰:〗 前有管鮑。
後有慶廉。
(○《後漢書》本傳。
《禦覽》四百七、四百九。
) 【章帝引諺】 〖《後漢書》曰:诏召玄武司馬班固。
問改定禮制之宜。
固曰:京師諸儒多能說禮。
宜廣招集。
共議得失。
帝曰:諺言。
作舍道邊。
三年不成。
(○後《漢書》曹褒傳。
《禦覽》五百二十三。
〗 【班固引諺論經方】 〖《漢書》藝文志曰:諺曰:〗 有病不治。
常得中醫。
(○《漢書》藝文志。
) 【班昭女誡引鄙諺】 〖女誡敬慎第三曰:陰陽殊性。
男女異行。
陽以剛為德。
陰以柔為用。
男以強為貴。
女以弱為美。
故鄙諺曰:〗 生男如狼。
猶恐其尪。
生女如鼠。
猶恐其虎。
(○《後漢書》曹世叔妻傳。
) 【王逸引諺】 〖正部曰:明刑審法。
憐民惠下。
生者不怨。
死者不恨。
諺曰:〗 政如冰霜。
奸軌消亡。
威如雷霆。
寇賊不生。
(○意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