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詩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殘略出□金縣令子男之篇第二十四小序條。
○逯案。
此崔君失其名字。
姑附於此。
又[讠畢]當作課。
【彭子陽歌】 〖謝承《後漢書》曰:彭循。
字子陽。
太守秘君聞循義勇多謀。
請循以守吳令。
民歌之。
又《吳錄》曰:彭循。
字子陽。
毗陵人。
建國二年。
海賊丁儀等萬人據吳。
太守秘君聞循勇謀。
請以守令。
循與儀相見。
陳說利害。
應時散降。
民歌之曰:〗 時歲倉卒。
盜賊縱橫。
大戟強弩不可當。
賴遇賢令彭子陽。
(○《書鈔》三十九。
《禦覽》三百五十二、四百六十五。
○逯案。
後漢無建國紀元者。
國字誤。
) 【王世容歌】 〖《吳錄》曰:王镡。
字世容。
為武城令。
民服德化。
宿惡奔迸。
父老歌之。
铎。
藝文《類聚》作譚。
武城。
《類聚》作成武。
〗 王世容。
治(樂府作政。
《詩紀》同。
)無雙。
省徭役。
盜賊空。
(○藝文《類聚》十九。
《禦覽》四百六十五。
《樂府詩集》八十五。
《詩紀》二十。
逯案。
此歌《詩紀》編入吳詩。
蓋以其出於《吳錄》也。
然武城或成武皆漢之舊縣。
其地皆不在孫吳轄區。
作吳地歌謠甚非。
今編於此。
) 【巴郡人為吳資歌】 〖《華陽國志》曰:太山吳資。
字元約。
孝順帝永建中為巴郡太守。
屢獲豐年。
人歌之曰雲雲。
其後資遷去。
人思之。
又歌雲雲。
〗 習習晨風動。
澍雨潤禾(《禦覽》作乎。
)苗。
我後恤時務。
我人(《禦覽》或作民。
)以優饒。
(○《華陽國志》巴志。
《禦覽》二百六十二、四百六十五。
《詩紀》八作吳資歌。
) 【又歌】 望遠忽不見。
惆怅當(《書鈔》作常。
是。
)徘徊。
恩澤實難忘。
悠悠心永懷。
(○《華陽國志》巴志。
《書鈔》七十六。
《禦覽》二百六十二。
《詩紀》八。
) 【六縣吏人為爰珍歌】〖《詩紀》作爰珍歌。
〗 〖陳留耆舊傳曰:爰珍除六令。
吏人訟息。
教誨其子弟。
歌之曰:〗 我有田疇。
爰父殖置。
我有子弟。
爰父教誨。
(《禦覽》四百六十五。
《詩紀》八作爰珍歌。
) 【謠辭】 【後時蜀中童謠】 〖《後漢書》曰:世祖建武六年。
蜀中童謠。
是時公孫述僭号於蜀。
時人竅言王莽稱黃。
述欲繼之。
故稱曰:五铢。
漢家貨。
明當複也。
述遂誅滅。
〗 黃牛白腹。
五铢當複。
(○《後漢書》五行志。
又公孫述傳。
《華陽國志》公孫述劉二牧志。
《禦覽》四百六十五、八百三十五。
《樂府詩集》八十八。
《文選補遺》三十五作蜀童謠。
《詩紀》八。
) 【會稽童謠】 〖《後漢書》曰:張霸永元中為會稽太守。
時賊未解。
郡界不甯。
乃移書開購。
明用信賞。
賊遂束手歸附。
不煩士卒之力。
童謠歌曰:〗 棄我(《禦覽》或作若。
)戟。
捐我(《禦覽》或作若。
)矛。
盜賊盡。
吏皆休。
(○《後漢書》張霸傳。
《類聚》十九。
《禦覽》三百五十二。
又四百六十五引續《漢書》。
《樂府詩集》八十七。
《詩紀》八。
○逯案。
《禦覽》引陳壽益都耆舊傳兩我字皆作若。
於義較勝。
) 【同前】 〖益都耆舊傳曰:張霸為會稽太守。
舉賢士勸教講授。
一郡慕化。
但聞誦聲。
又野無遺寇。
民語曰雲雲。
又東觀《漢記》曰:張霸。
字伯饒。
蜀郡成都人。
年數歲。
有所啖。
必先讓父母。
鄉裡号曰張曾子。
後作會稽太守。
兒童歌曰:〗 城上烏鳴(《禦覽》無嗚字。
)哺父母。
府中諸吏皆孝友。
(《禦覽》作子。
○《禦覽》二百六十二引益都耆舊傳、四百十二引東觀《漢記》。
《詩紀》八。
) 【河内謠】 〖東觀《漢記》曰:王渙除河内溫令。
商賈露宿。
人開門卧。
人為作謠曰:〗 王稚子。
世(《禦覽》作代。
)未有。
平徭役。
百姓喜。
(○《華陽國志》廣漢士女傳。
《禦覽》四百六十五。
《詩紀》八。
逯案。
此王渙即雁門太守行稱頌之洛陽令王君。
) 【順帝末京都童謠】 〖《後漢書》五行志曰:太尉李固以為清河王雅性聰明。
敦詩悅禮。
加又屬親。
立長則順。
而梁冀建白太後。
策免固。
徵蠡吾侯。
遂即至尊。
固是日幽斃于獄。
暴屍道路。
而太尉胡廣封安樂鄉侯、司徒趙戒廚亭侯、司空袁湯安國亭侯。
京都童謠雲。
〗 直如弦。
死道邊。
曲和鈎。
反(《禦覽》或作乃。
)封侯。
(○《後漢書》五行志。
意林四。
《後漢書》桓帝紀注。
《文選》三十一袁陽源詩注。
《禦覽》四百二十八引李固别傳、七百六十七引風俗通。
《樂府詩集》八十八。
《文選補遺》三十五。
《詩紀》八。
) 【蜀郡童謠】 〖謝承《後漢書》曰:黃昌為蜀郡太守。
未至蜀郡。
時有童謠曰:〗 兩日出。
天兵戢。
(兵戢二字。
《書鈔》隻作兮字。
○《書鈔》七十六。
) 【益都民為王忳謠】 〖益都耆上傳曰:王忳。
字少林。
詣京師。
於客邸見諸生病甚困。
生謂忳曰:腰下有金十斤。
願以相與。
乞收藏屍骸。
未問姓名。
呼吸因絕。
忳賣金一斤。
以給棺絮。
九斤置生腰下。
後署大度亭長到亭日。
有馬一匹至亭中。
大風。
有一繡被随風來。
後忳騎馬。
突入它舍。
主人見曰:得其盜矣。
忳說得狀。
又取被示之。
彥父怅然曰:被馬俱止。
卿有何陰德。
忳具說葬諸生事。
彥父曰:此吾子也。
姓金名彥。
遣迎彥喪。
馀金俱存。
民謠之曰:〗 信哉少林世為(當作無。
)遇。
(還魂記作偶。
)飛被走馬與鬼語。
(○還冤記。
《禦覽》四百六十五。
) 【恒農童謠】 〖陳留耆舊傳曰:吳佑為恒農令。
勸善懲奸。
貪濁出境。
甘露降。
年谷豐。
童謠曰:〗 君不我憂。
人何以休。
不行界署。
焉知人處。
(○廣博物志。
《禦覽》四百六十五。
○逯案。
恒農或弘農之訛。
明本《禦覽》恒作宏是也。
) 【桓帝初天下童謠】 〖《後漢書》曰:桓帝之初。
天下童謠。
案元嘉中。
涼州諸羌。
一時俱反。
南入蜀、漢。
東抄三輔。
延及井、冀。
大為民害。
命将出衆。
每戰常負。
中國益發甲卒。
麥多委棄。
但有婦女獲刈之也。
吏賣馬、君具車者。
言調發重及有秩者也。
請為諸君鼓嚨胡者。
不敢公言。
私咽語。
〗 小(玉台作大。
)麥青青大(玉台作小。
)麥枯。
誰當獲者婦與姑。
丈夫(《後漢書》作人。
)何在西擊胡。
吏賣馬。
君具車。
請為諸君鼓嚨胡。
(○後《漢書》五行志。
玉台新詠九作桓帝時童謠歌。
《樂府詩集》八十八及《詩紀》八作桓帝初小麥童謠。
《文選補遺》三十五作小麥謠。
) 【桓帝初城上烏童謠】 〖《後漢書》曰:桓帝之初。
京師童謠。
按此皆為政貪也。
城上烏。
尾畢逋者。
處高利獨食。
不與下共。
謂人主多聚斂也。
公為吏。
子為徒者。
言父既為軍吏。
其子又為卒徒。
一徒死。
百乘車者。
言前一人往讨胡既死矣。
後又遣百乘車往。
車班班。
入河間者。
言桓帝将崩。
乘輿班班入河間迎靈帝也。
河間姹女工數錢。
以錢為室金為堂者。
靈帝既立。
其母永樂太後好聚金以為堂也。
石上慊慊舂黃粱者。
言永樂唯積金錢。
慊慊常苦不足。
使人舂黃粱而食之也。
梁下有懸鼓。
我欲擊之丞卿怒者。
言永樂主教靈帝。
使賣官受錢。
所祿非其入。
天下忠笃之士怨望。
欲擊懸鼓以求見。
丞卿主鼓者。
亦複谄順。
怒而止我也。
〗 城上烏。
尾畢逋。
(《初學記》此下有一年生九雛五字。
《白帖》、《禦覽》或同。
可據補。
)公為吏。
子(玉台作兒。
《類聚》、《初學記》、《白帖》同。
)為徒。
一徒死。
百乘車。
車班班。
入(玉台作至。
)河間。
河間姹(靈帝紀作奼。
玉台作婉。
誤。
)女工(玉台作能。
《類聚》同。
)數錢。
以(玉台無以字。
)錢(以錢二字。
《類聚》隻作銀字。
)為室金為堂。
石(玉台作戶。
《類聚》同。
)上慊慊(《類聚》作膴膴。
)舂黃粱。
(上五字玉台作舂膴梁,膴。
)梁(玉台梁下有之字。
)下有懸(《類聚》無懸字。
)鼓。
我欲擊之丞卿(玉台作相。
《類聚》、《文選補遺》同。
《禦覽》或作丞相卿。
)怒。
(○《後漢書》五行志。
玉台新詠九。
《後漢書》靈帝紀注。
《類聚》四十三作後漢桓帝時童謠。
《禦覽》八百四十二。
《樂府詩集》八十八。
《文選補遺》三十五作城上烏謠。
《詩紀》八作城上烏童謠。
又《初學記》三十及《禦覽》九百二十引烏、逋、雛、徒車五韻。
《白帖》二十九引烏、雛、徒三韻。
) 【桓帝時京都童謠】 〖《後漢書》曰:延熹末。
鄧皇後以譴自殺。
乃以窦貴人代之。
其父名武字遊平。
拜城門校尉。
及太後攝政。
為大将軍。
與太傅陳蕃合心戮力。
惟德是建。
印绶所加。
鹹是其人。
豪賢大姓。
皆絕望矣。
〗 遊平賣印自有平。
(窦武傳注作評。
)不辟(窦武傳注作避。
)豪賢及大姓。
(○《後漢書》五行志。
《後漢書》窦武傳注。
《樂府詩集》八十八及《詩紀》八作桓帝初京都童謠。
《文選補遺》三十五作賣印童謠。
) 【桓帝末京都童謠】 〖《後漢書》曰:桓帝之末。
京都童謠。
按解犢亭屬饒陽河間縣也。
居無幾何而桓帝崩。
使者與解犢侯皆白蓋車從河間來。
延延。
衆貌也。
是時禦史劉修建議立靈帝。
以修為侍中。
中常侍侯覽畏其親近。
必當間己。
白拜儵泰山太守。
因令司隸迫促殺之。
朝廷少長。
思其功效。
乃拔用其弟郃。
緻位司徒。
此為合諧也。
〗 白蓋小車何延延。
河間來合諧。
河間來合諧。
(○《後漢書》五行志。
《樂府詩集》八十八。
《詩紀》八。
) 【桓帝末京都童謠】 〖《後漢書》曰:按《易》曰:拔茅連茹。
以其彙征吉。
茅喻群賢也。
井者。
法也。
于時中常侍管霸、蘇康憎疾海内英哲。
與長樂少府劉嚣、太常許詠等。
代作唇齒。
河内牢川詣阙上書。
汝、颍、南陽。
上采虛譽。
專作威福。
甘陵有南北二部。
三輔尢甚。
由是傳考黃門北寺。
始見廢閣。
茅田一頃者。
言群賢衆多也。
中有井者。
言雖?厄窮。
不失其法度也。
四方纖纖不可整者。
言奸慝大熾。
不可整理。
嚼複嚼者。
京都飲酒相強之辭也。
言食肉者鄙。
不恤王政。
徒耽宴飲歌呼而已也。
今年尚可者。
言但禁锢也。
後年饒者。
陳、窦被誅。
天下大壞也。
〗 茅田一頃中有井。
四方纖纖不可整。
嚼複嚼。
今年尚可後年铙。
(風俗通作硗。
《後漢書》注同。
○《後漢書》五行志注。
又窦武傳注。
《文選補遺》三十五作茅田童謠。
《詩紀》八。
) 【鄉人謠】 〖《後漢書》曰:初。
桓帝為侯時。
受學於甘陵周福。
及即位。
擢為尚書。
時同郡房植有名。
故鄉人為之謠曰:〗 天下規矩。
房伯武。
因師獲印。
周仲進。
(○《後漢書》黨锢傳序。
《詩紀》八。
) 【二郡謠】 〖《後漢書》曰:汝南太守宗資任功曹範滂。
南陽太守成瑨亦委任功曹岑晊。
範滂字孟博。
岑晊字公孝。
二郡為謠曰:〗 汝南太守範孟博。
南陽宗資主畫諾。
南陽太守岑(《白帖》誤作成。
)公孝。
弘農成?晉但坐嘯。
(○《後漢書》黨锢傳序。
《書鈔》七十七。
《禦覽》二百六十四。
《樂府詩集》八十七。
《詩紀》八。
又《白帖》十二引孝、嘯、博、諾四韻。
) 【太學中謠】〖見陶淵明集。
〗 〖袁山松《後漢書》曰:桓帝時。
朝廷日亂。
李膺風格秀整。
高自标尚。
後進之士。
升其堂者以為登龍門。
太學生三萬馀人。
榜天下士。
上稱三君。
次八俊。
次八顧。
次八及。
次八廚。
猶古之八元、八凱也。
因為七言謠曰:〗 天下忠誠窦遊平。
(大将軍、槐裡侯、扶風平陵窦武字遊平。
)天下義府陳仲舉。
(太傅、高陽鄉侯、汝南平輿陳蕃字仲舉。
)天下德弘劉仲承。
(侍中、河間樂成劉淑字仲承。
) 【右三君】〖一雲。
不畏強禦陳仲舉。
九卿直言有陳蕃。
○逯案。
《禦覽》引袁山松《後漢書》與此一雲同。
〗 天下模楷李元禮。
(少傳、颍川襄城李膺字元禮。
)天下英秀王叔茂。
(司空、山陽高平王暢字叔茂。
)天下良輔杜周甫。
(太仆、颍川陽城杜密字周甫。
)天下冰淩(《禦覽》作楞。
)朱季陵。
(司隸校尉、沛國朱浮字季陵。
)天下忠貞魏少英。
(尚書、會稽上虞魏朗字少英。
)天下好交荀伯條。
(沛國、颍陰荀翌字伯條。
)天下稽古劉伯祖。
(大司農、博陵安平劉佑字伯祖。
)天下才英趙仲經。
(太常、蜀郡成都趙典字仲經。
) 【右八俊】 天下和雍郭林宗。
(有道。
太原介休郭泰《字林》宗。
)天下慕恃夏子治。
(太常、陳留圉夏馥字子治。
)天下英藩尹伯元。
(尚書令、河南鞏尹
○逯案。
此崔君失其名字。
姑附於此。
又[讠畢]當作課。
【彭子陽歌】 〖謝承《後漢書》曰:彭循。
字子陽。
太守秘君聞循義勇多謀。
請循以守吳令。
民歌之。
又《吳錄》曰:彭循。
字子陽。
毗陵人。
建國二年。
海賊丁儀等萬人據吳。
太守秘君聞循勇謀。
請以守令。
循與儀相見。
陳說利害。
應時散降。
民歌之曰:〗 時歲倉卒。
盜賊縱橫。
大戟強弩不可當。
賴遇賢令彭子陽。
(○《書鈔》三十九。
《禦覽》三百五十二、四百六十五。
○逯案。
後漢無建國紀元者。
國字誤。
) 【王世容歌】 〖《吳錄》曰:王镡。
字世容。
為武城令。
民服德化。
宿惡奔迸。
父老歌之。
铎。
藝文《類聚》作譚。
武城。
《類聚》作成武。
〗 王世容。
治(樂府作政。
《詩紀》同。
)無雙。
省徭役。
盜賊空。
(○藝文《類聚》十九。
《禦覽》四百六十五。
《樂府詩集》八十五。
《詩紀》二十。
逯案。
此歌《詩紀》編入吳詩。
蓋以其出於《吳錄》也。
然武城或成武皆漢之舊縣。
其地皆不在孫吳轄區。
作吳地歌謠甚非。
今編於此。
) 【巴郡人為吳資歌】 〖《華陽國志》曰:太山吳資。
字元約。
孝順帝永建中為巴郡太守。
屢獲豐年。
人歌之曰雲雲。
其後資遷去。
人思之。
又歌雲雲。
〗 習習晨風動。
澍雨潤禾(《禦覽》作乎。
)苗。
我後恤時務。
我人(《禦覽》或作民。
)以優饒。
(○《華陽國志》巴志。
《禦覽》二百六十二、四百六十五。
《詩紀》八作吳資歌。
) 【又歌】 望遠忽不見。
惆怅當(《書鈔》作常。
是。
)徘徊。
恩澤實難忘。
悠悠心永懷。
(○《華陽國志》巴志。
《書鈔》七十六。
《禦覽》二百六十二。
《詩紀》八。
) 【六縣吏人為爰珍歌】〖《詩紀》作爰珍歌。
〗 〖陳留耆舊傳曰:爰珍除六令。
吏人訟息。
教誨其子弟。
歌之曰:〗 我有田疇。
爰父殖置。
我有子弟。
爰父教誨。
(《禦覽》四百六十五。
《詩紀》八作爰珍歌。
) 【謠辭】 【後時蜀中童謠】 〖《後漢書》曰:世祖建武六年。
蜀中童謠。
是時公孫述僭号於蜀。
時人竅言王莽稱黃。
述欲繼之。
故稱曰:五铢。
漢家貨。
明當複也。
述遂誅滅。
〗 黃牛白腹。
五铢當複。
(○《後漢書》五行志。
又公孫述傳。
《華陽國志》公孫述劉二牧志。
《禦覽》四百六十五、八百三十五。
《樂府詩集》八十八。
《文選補遺》三十五作蜀童謠。
《詩紀》八。
) 【會稽童謠】 〖《後漢書》曰:張霸永元中為會稽太守。
時賊未解。
郡界不甯。
乃移書開購。
明用信賞。
賊遂束手歸附。
不煩士卒之力。
童謠歌曰:〗 棄我(《禦覽》或作若。
)戟。
捐我(《禦覽》或作若。
)矛。
盜賊盡。
吏皆休。
(○《後漢書》張霸傳。
《類聚》十九。
《禦覽》三百五十二。
又四百六十五引續《漢書》。
《樂府詩集》八十七。
《詩紀》八。
○逯案。
《禦覽》引陳壽益都耆舊傳兩我字皆作若。
於義較勝。
) 【同前】 〖益都耆舊傳曰:張霸為會稽太守。
舉賢士勸教講授。
一郡慕化。
但聞誦聲。
又野無遺寇。
民語曰雲雲。
又東觀《漢記》曰:張霸。
字伯饒。
蜀郡成都人。
年數歲。
有所啖。
必先讓父母。
鄉裡号曰張曾子。
後作會稽太守。
兒童歌曰:〗 城上烏鳴(《禦覽》無嗚字。
)哺父母。
府中諸吏皆孝友。
(《禦覽》作子。
○《禦覽》二百六十二引益都耆舊傳、四百十二引東觀《漢記》。
《詩紀》八。
) 【河内謠】 〖東觀《漢記》曰:王渙除河内溫令。
商賈露宿。
人開門卧。
人為作謠曰:〗 王稚子。
世(《禦覽》作代。
)未有。
平徭役。
百姓喜。
(○《華陽國志》廣漢士女傳。
《禦覽》四百六十五。
《詩紀》八。
逯案。
此王渙即雁門太守行稱頌之洛陽令王君。
) 【順帝末京都童謠】 〖《後漢書》五行志曰:太尉李固以為清河王雅性聰明。
敦詩悅禮。
加又屬親。
立長則順。
而梁冀建白太後。
策免固。
徵蠡吾侯。
遂即至尊。
固是日幽斃于獄。
暴屍道路。
而太尉胡廣封安樂鄉侯、司徒趙戒廚亭侯、司空袁湯安國亭侯。
京都童謠雲。
〗 直如弦。
死道邊。
曲和鈎。
反(《禦覽》或作乃。
)封侯。
(○《後漢書》五行志。
意林四。
《後漢書》桓帝紀注。
《文選》三十一袁陽源詩注。
《禦覽》四百二十八引李固别傳、七百六十七引風俗通。
《樂府詩集》八十八。
《文選補遺》三十五。
《詩紀》八。
) 【蜀郡童謠】 〖謝承《後漢書》曰:黃昌為蜀郡太守。
未至蜀郡。
時有童謠曰:〗 兩日出。
天兵戢。
(兵戢二字。
《書鈔》隻作兮字。
○《書鈔》七十六。
) 【益都民為王忳謠】 〖益都耆上傳曰:王忳。
字少林。
詣京師。
於客邸見諸生病甚困。
生謂忳曰:腰下有金十斤。
願以相與。
乞收藏屍骸。
未問姓名。
呼吸因絕。
忳賣金一斤。
以給棺絮。
九斤置生腰下。
後署大度亭長到亭日。
有馬一匹至亭中。
大風。
有一繡被随風來。
後忳騎馬。
突入它舍。
主人見曰:得其盜矣。
忳說得狀。
又取被示之。
彥父怅然曰:被馬俱止。
卿有何陰德。
忳具說葬諸生事。
彥父曰:此吾子也。
姓金名彥。
遣迎彥喪。
馀金俱存。
民謠之曰:〗 信哉少林世為(當作無。
)遇。
(還魂記作偶。
)飛被走馬與鬼語。
(○還冤記。
《禦覽》四百六十五。
) 【恒農童謠】 〖陳留耆舊傳曰:吳佑為恒農令。
勸善懲奸。
貪濁出境。
甘露降。
年谷豐。
童謠曰:〗 君不我憂。
人何以休。
不行界署。
焉知人處。
(○廣博物志。
《禦覽》四百六十五。
○逯案。
恒農或弘農之訛。
明本《禦覽》恒作宏是也。
) 【桓帝初天下童謠】 〖《後漢書》曰:桓帝之初。
天下童謠。
案元嘉中。
涼州諸羌。
一時俱反。
南入蜀、漢。
東抄三輔。
延及井、冀。
大為民害。
命将出衆。
每戰常負。
中國益發甲卒。
麥多委棄。
但有婦女獲刈之也。
吏賣馬、君具車者。
言調發重及有秩者也。
請為諸君鼓嚨胡者。
不敢公言。
私咽語。
〗 小(玉台作大。
)麥青青大(玉台作小。
)麥枯。
誰當獲者婦與姑。
丈夫(《後漢書》作人。
)何在西擊胡。
吏賣馬。
君具車。
請為諸君鼓嚨胡。
(○後《漢書》五行志。
玉台新詠九作桓帝時童謠歌。
《樂府詩集》八十八及《詩紀》八作桓帝初小麥童謠。
《文選補遺》三十五作小麥謠。
) 【桓帝初城上烏童謠】 〖《後漢書》曰:桓帝之初。
京師童謠。
按此皆為政貪也。
城上烏。
尾畢逋者。
處高利獨食。
不與下共。
謂人主多聚斂也。
公為吏。
子為徒者。
言父既為軍吏。
其子又為卒徒。
一徒死。
百乘車者。
言前一人往讨胡既死矣。
後又遣百乘車往。
車班班。
入河間者。
言桓帝将崩。
乘輿班班入河間迎靈帝也。
河間姹女工數錢。
以錢為室金為堂者。
靈帝既立。
其母永樂太後好聚金以為堂也。
石上慊慊舂黃粱者。
言永樂唯積金錢。
慊慊常苦不足。
使人舂黃粱而食之也。
梁下有懸鼓。
我欲擊之丞卿怒者。
言永樂主教靈帝。
使賣官受錢。
所祿非其入。
天下忠笃之士怨望。
欲擊懸鼓以求見。
丞卿主鼓者。
亦複谄順。
怒而止我也。
〗 城上烏。
尾畢逋。
(《初學記》此下有一年生九雛五字。
《白帖》、《禦覽》或同。
可據補。
)公為吏。
子(玉台作兒。
《類聚》、《初學記》、《白帖》同。
)為徒。
一徒死。
百乘車。
車班班。
入(玉台作至。
)河間。
河間姹(靈帝紀作奼。
玉台作婉。
誤。
)女工(玉台作能。
《類聚》同。
)數錢。
以(玉台無以字。
)錢(以錢二字。
《類聚》隻作銀字。
)為室金為堂。
石(玉台作戶。
《類聚》同。
)上慊慊(《類聚》作膴膴。
)舂黃粱。
(上五字玉台作舂膴梁,膴。
)梁(玉台梁下有之字。
)下有懸(《類聚》無懸字。
)鼓。
我欲擊之丞卿(玉台作相。
《類聚》、《文選補遺》同。
《禦覽》或作丞相卿。
)怒。
(○《後漢書》五行志。
玉台新詠九。
《後漢書》靈帝紀注。
《類聚》四十三作後漢桓帝時童謠。
《禦覽》八百四十二。
《樂府詩集》八十八。
《文選補遺》三十五作城上烏謠。
《詩紀》八作城上烏童謠。
又《初學記》三十及《禦覽》九百二十引烏、逋、雛、徒車五韻。
《白帖》二十九引烏、雛、徒三韻。
) 【桓帝時京都童謠】 〖《後漢書》曰:延熹末。
鄧皇後以譴自殺。
乃以窦貴人代之。
其父名武字遊平。
拜城門校尉。
及太後攝政。
為大将軍。
與太傅陳蕃合心戮力。
惟德是建。
印绶所加。
鹹是其人。
豪賢大姓。
皆絕望矣。
〗 遊平賣印自有平。
(窦武傳注作評。
)不辟(窦武傳注作避。
)豪賢及大姓。
(○《後漢書》五行志。
《後漢書》窦武傳注。
《樂府詩集》八十八及《詩紀》八作桓帝初京都童謠。
《文選補遺》三十五作賣印童謠。
) 【桓帝末京都童謠】 〖《後漢書》曰:桓帝之末。
京都童謠。
按解犢亭屬饒陽河間縣也。
居無幾何而桓帝崩。
使者與解犢侯皆白蓋車從河間來。
延延。
衆貌也。
是時禦史劉修建議立靈帝。
以修為侍中。
中常侍侯覽畏其親近。
必當間己。
白拜儵泰山太守。
因令司隸迫促殺之。
朝廷少長。
思其功效。
乃拔用其弟郃。
緻位司徒。
此為合諧也。
〗 白蓋小車何延延。
河間來合諧。
河間來合諧。
(○《後漢書》五行志。
《樂府詩集》八十八。
《詩紀》八。
) 【桓帝末京都童謠】 〖《後漢書》曰:按《易》曰:拔茅連茹。
以其彙征吉。
茅喻群賢也。
井者。
法也。
于時中常侍管霸、蘇康憎疾海内英哲。
與長樂少府劉嚣、太常許詠等。
代作唇齒。
河内牢川詣阙上書。
汝、颍、南陽。
上采虛譽。
專作威福。
甘陵有南北二部。
三輔尢甚。
由是傳考黃門北寺。
始見廢閣。
茅田一頃者。
言群賢衆多也。
中有井者。
言雖?厄窮。
不失其法度也。
四方纖纖不可整者。
言奸慝大熾。
不可整理。
嚼複嚼者。
京都飲酒相強之辭也。
言食肉者鄙。
不恤王政。
徒耽宴飲歌呼而已也。
今年尚可者。
言但禁锢也。
後年饒者。
陳、窦被誅。
天下大壞也。
〗 茅田一頃中有井。
四方纖纖不可整。
嚼複嚼。
今年尚可後年铙。
(風俗通作硗。
《後漢書》注同。
○《後漢書》五行志注。
又窦武傳注。
《文選補遺》三十五作茅田童謠。
《詩紀》八。
) 【鄉人謠】 〖《後漢書》曰:初。
桓帝為侯時。
受學於甘陵周福。
及即位。
擢為尚書。
時同郡房植有名。
故鄉人為之謠曰:〗 天下規矩。
房伯武。
因師獲印。
周仲進。
(○《後漢書》黨锢傳序。
《詩紀》八。
) 【二郡謠】 〖《後漢書》曰:汝南太守宗資任功曹範滂。
南陽太守成瑨亦委任功曹岑晊。
範滂字孟博。
岑晊字公孝。
二郡為謠曰:〗 汝南太守範孟博。
南陽宗資主畫諾。
南陽太守岑(《白帖》誤作成。
)公孝。
弘農成?晉但坐嘯。
(○《後漢書》黨锢傳序。
《書鈔》七十七。
《禦覽》二百六十四。
《樂府詩集》八十七。
《詩紀》八。
又《白帖》十二引孝、嘯、博、諾四韻。
) 【太學中謠】〖見陶淵明集。
〗 〖袁山松《後漢書》曰:桓帝時。
朝廷日亂。
李膺風格秀整。
高自标尚。
後進之士。
升其堂者以為登龍門。
太學生三萬馀人。
榜天下士。
上稱三君。
次八俊。
次八顧。
次八及。
次八廚。
猶古之八元、八凱也。
因為七言謠曰:〗 天下忠誠窦遊平。
(大将軍、槐裡侯、扶風平陵窦武字遊平。
)天下義府陳仲舉。
(太傅、高陽鄉侯、汝南平輿陳蕃字仲舉。
)天下德弘劉仲承。
(侍中、河間樂成劉淑字仲承。
) 【右三君】〖一雲。
不畏強禦陳仲舉。
九卿直言有陳蕃。
○逯案。
《禦覽》引袁山松《後漢書》與此一雲同。
〗 天下模楷李元禮。
(少傳、颍川襄城李膺字元禮。
)天下英秀王叔茂。
(司空、山陽高平王暢字叔茂。
)天下良輔杜周甫。
(太仆、颍川陽城杜密字周甫。
)天下冰淩(《禦覽》作楞。
)朱季陵。
(司隸校尉、沛國朱浮字季陵。
)天下忠貞魏少英。
(尚書、會稽上虞魏朗字少英。
)天下好交荀伯條。
(沛國、颍陰荀翌字伯條。
)天下稽古劉伯祖。
(大司農、博陵安平劉佑字伯祖。
)天下才英趙仲經。
(太常、蜀郡成都趙典字仲經。
) 【右八俊】 天下和雍郭林宗。
(有道。
太原介休郭泰《字林》宗。
)天下慕恃夏子治。
(太常、陳留圉夏馥字子治。
)天下英藩尹伯元。
(尚書令、河南鞏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