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詩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雜歌謠辭】
【歌辭】
【漁陽民為張堪歌】 〖《後漢書》曰:張堪。
光武時為漁陽太守。
捕擊奸猾。
賞罰必信。
吏民皆樂為用。
乃於狐奴開稻田八千馀頃。
勸民耕種。
以緻殷富。
百姓歌之。
〗 桑無附枝。
麥穗(《書鈔》作秀。
《類聚》、《禦覽》或作秀。
)兩歧。
張君為政。
樂不可支。
(《類聚》或作期。
或作為。
鳴沙石室古籍作思。
○後《漢書》張堪傳。
《水經注》沽水注。
《書鈔》七十六引華峤《後漢書》。
《類聚》十九、五十、八十五經東觀《漢記》。
《初學記》二十七。
《白帖》二十一。
《文選》三十六策秀才文注。
鳴沙石室古籍叢殘。
《禦覽》二百六十、四百六十五、八百三十八、九百五十五經謝承《後漢書》。
《樂府詩集》八十五作張君歌。
《文選補遺》三十五作漁陽民歌。
《詩紀》八作張君歌。
) 【臨淮吏人為宋晖歌】 〖《後漢書》曰:晖字文季。
建武中。
再遷臨淮太守。
好節概。
有所拔用。
皆厲行士。
諸報怨以義犯。
率皆為求其理。
多得生濟。
其不義之囚。
即時僵仆。
吏人畏愛。
為之歌曰:〗 疆(《禦覽》作強。
)直自遂。
南陽朱季。
吏畏其威。
民(《後漢書》作人。
)懷其惠。
(○《後漢書》朱晖傳。
禦鑒二百六十、四百二十七、四百六十五俱引東觀《漢記》。
《樂府詩集》八十五作朱晖歌。
《文選補遺》三十五作臨淮民歌。
《詩紀》八作朱晖歌。
) 【涼州民為樊晔歌】(《詩紀》從《樂府詩集》作涼州歌。
注。
一作樊晔歌。
〖《後漢書》曰:晔。
光武時為天水太守。
政嚴猛。
好申、韓法。
善惡立斷。
人有犯其禁者。
率不生出獄。
吏人及羌胡畏之。
道不拾遺。
涼州為之歌。
〗 遊子常苦貧。
力子天所富。
甯見乳虎穴。
不入冀(《書鈔》作州。
)府(《顔氏家訓》作晔城。
《禦覽》作冀城。
)寺。
大笑期必死。
忿怒或見置。
嗟我樊府君。
安可再遭值。
(《書鈔》作植。
誤。
○《後漢書》樊晔傳。
樂府八十五。
《文選補遺》三十五作涼州歌。
《詩紀》八。
又《顔氏家訓》書證篇引寺一韻。
《書鈔》七十引東觀《漢記》引府、置、植三韻。
《禦覽》二百六十二引東觀《漢記》引富、寺、值三韻。
) 【董少平歌】 〖《後漢書》曰:董宣字少平。
光武時為洛陽令。
捕擊豪強。
莫不震栗。
京師号為卧虎。
歌之雲。
〗 枹(一作桴)鼓不鳴董少平。
(○《後漢書》董宣傳。
《白帖》十二。
《樂府詩集》八十五。
《詩紀》八作董宣歌。
) 【郭喬卿歌】 〖《後漢書》曰:郭賀。
字喬卿。
建武中為尚書令。
在職六年。
拜荊州刺史。
到官有殊政。
百姓歌之。
〗 厥德仁明郭喬卿。
中(渚宮舊事作忠。
《類聚》、《禦覽》同。
)正朝廷上下一(一作天下。
)平。
(○《後漢書》蔡茂傳。
渚宮舊事四。
《類聚》十九引謝承《後漢書》。
《禦覽》二百十、四百六十五。
《樂府詩集》八十五。
《詩紀》八。
) 【蜀中為費贻歌】 〖《華陽國志》曰:費贻。
字奉君。
南安人也。
公孫述時。
漆身為厲。
佯狂避世。
述破。
為合浦守。
蜀中歌之曰:〗 節義至仁費奉君。
不仕亂世。
不避惡君。
(○《華陽國志》犍為士女贊。
) 【鮑司隸歌】 〖列異傳曰:鮑宣。
宣子永。
永子昱。
三世皆為司隸。
而乘一骢馬。
京師人歌之。
〗 鮑氏骢。
三人(《禦覽》作入。
是也。
)司隸再入公。
馬雖瘦。
(《禦覽》或作疲。
)行步(《禦覽》或作步轉。
)工。
(《書鈔》作通。
○《書鈔》六十一引列異記。
《禦覽》二百五十引列異傳、八百九十七引列異記。
《樂府詩集》八十五。
《詩紀》八。
) 【通博南歌】〖一作行者歌。
〗 〖《後漢書》西南夷傳曰:永平十二年。
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種人内屬。
顯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縣。
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領六縣合為永昌郡。
始通博南山。
度蘭倉水。
行者苦之。
歌曰:〗 漢德廣。
開不賓。
度博南。
越蘭(《水經注》作倉。
《禦覽》或作倉。
)津。
度(《禦覽》或作一渡。
)蘭倉。
(《漢書》注作滄。
《華陽國志》同。
)為他(《後漢書》作它。
《水經注》作作。
)人。
(○《後漢書》西南夷傳。
《華陽國志》南中志。
《水經注》若水注。
《禦覽》五十九、七百八十六。
《詩紀》八。
) 【蜀郡民為廉範歌】 〖《後漢書》曰:廉範。
字叔度。
建中初為蜀郡太守。
成都民物阜盛。
邑宇逼側。
舊制禁民夜作。
以防火災。
而更相隐蔽。
燒者日屬。
範乃毀削前令。
但嚴使儲水而已。
百姓為便。
乃歌之。
〗 廉叔度。
來何暮。
不禁火。
民(《白帖》、《禦覽》或作人。
)安(韻補作夜。
)作。
(《書鈔》、《類聚》作堵。
《白帖》、《禦覽》或作堵。
)平生(《類聚》、《白帖》、《禦覽》或作昔日。
)無襦今(《禦覽》今下或有有字。
)五袴。
(一作昔無襦。
今有袴。
袴。
《後漢書》作绔。
《華陽國志》作來時我單衣。
去時重五袴。
《類聚》、《白帖》或作昔無襦。
今有袴。
或作昔無一襦。
今有五袴。
○《後漢書》廉範傳。
《書鈔》百二十九。
《類聚》十九、五十。
《白帖》四、十二、二十一。
《禦覽》四百六十五、六百九十五、八百六十八。
《樂府詩集》八十五作廉叔度歌。
《文選補遺》三十五作蜀民歌。
《詩紀》八作廉範歌。
又《華陽國志》《蜀志》及《類聚》六十七引暮、袴二韻。
《白帖》二十四引堵、袴二韻。
韻補引暮、作二韻。
) 【蒼梧人為陳臨歌】 〖謝承《後漢書》曰:陳臨。
字子然。
為蒼梧太守。
人遺腹子報父怨。
捕得系獄。
傷其無子。
令其妻入獄。
遂産得男。
人歌曰:〗 蒼梧陳君恩廣大。
令死罪囚有後代。
德參古賢天報施。
(○《禦覽》四百六十五此謝承《後漢書》。
《詩紀》八作陳臨歌。
) 【又】 蒼梧府君惠反死。
能令死人不絕嗣。
(○輿地紀勝一百八。
《詩紀》八。
) 【鄉人為秦護歌】 〖謝承《後漢書》曰:秦護清廉。
不受禮賂。
家貧。
衣服單露。
鄉人歌之曰:〗 冬無褲。
有秦護。
(○《禦覽》六百九十五引謝承《後漢書》。
) 【魏郡輿人歌】 〖《後漢書》曰:岑熙為魏郡太守。
招聘隐逸。
與參政事。
無為而化。
視事二年。
輿人歌之。
〗 我有枳棘。
岑君伐之。
我有蟊(《書鈔》作畔。
《禦覽》或作蛑。
)賊。
(《禦覽》或作{賊蟲}。
)岑君遏(《書鈔》作化。
)之。
狗吠(《書鈔》作犬。
《禦覽》或作吠狗。
)不驚。
足下生蝥(《書鈔》誤作厘。
)合脯鼓腹。
焉知兇災。
我喜(《類聚》作嘉。
《禦覽》同。
)我生。
獨于(《書鈔》誤作於。
)斯時。
美矣(《類聚》作哉。
)岑君。
於戲休(《類聚》作在。
禦臨或作在。
或作如。
)茲。
(○《後漢書》岑彭傳。
《類聚》十九引謝承《後漢書》。
《禦覽》二百六十引華峤《後漢書》。
《禦覽》四百六十五引謝承《後漢書》。
《樂府詩集》八十五作岑君歌。
《文選補遺》三十五。
《詩紀》八。
又《書鈔》七十六引之、之、厘三韻。
三十五引狗吠不驚獨於斯時二句。
○逯案。
此歌非庶民作。
) 【範史雲歌】 〖《後漢書》曰:範冉。
字史雲。
桓帝時為萊蕪長。
遭母喪不到官。
後遁身於梁、沛之間。
徒行敝服。
賣蔔於市。
遭黨人禁锢。
遂推鹿車載妻子。
捃拾自資。
所止卑漏。
有時絕粒。
窮居自若。
言貌無改。
闾裡歌之。
冉或作丹。
〗 甑中生塵範史雲。
釜中(《禦覽》或作裡。
)生魚範萊蕪。
(○《後漢書》本傳。
《類聚》三十五引續《漢書》。
《初學記》十八引續《漢書》。
《白帖》二十一。
《禦覽》四百二十五引袁山松《後漢書》、四百六十五引東觀《漢記》、四百八十四引續《漢書》。
《樂府詩集》八十五。
《詩紀》八。
又《禦覽》三十七引謝承《後漢書》引雲一韻。
) 【順陽吏民為劉陶歌】 〖《後漢書》曰:劉陶。
字子奇。
颍川颍陰人。
注北貞王勃之後。
桓帝時。
舉孝廉。
除順陽長。
縣多奸猾。
陶到官宣募吏民。
有氣力勇猛能以死易生者。
得數百人。
皆嚴兵待命。
於是覆案奸軌。
所按發若神。
以病免。
吏民思而歌之。
〗 悒(《後漢書》作邑。
《禦覽》、《樂府詩集》、《文選補遺》并同。
)然不樂。
思我劉君。
何時複來。
安此下民。
(《白帖》作人。
○《後漢書》本傳。
《水經注》淮水注作童謠歌。
《類聚》十九、五十。
《白帖》十二、四十。
《禦覽》二百六十七、四百六十五。
《樂府詩集》八十五及《詩紀》作劉君歌。
《文選補遺》三十五作順陽民歌。
逯案。
《類聚》引謝承《後漢書》、《禦覽》引後《漢書》。
劉陶作劉□□餘或劉陶□餘。
又順陽。
謝承《後漢書》作□陽。
稍不同。
) 【董逃歌】〖《詩紀》雲。
一作靈帝中平中京都歌。
〗 〖《後漢書》曰:按董謂董卓也。
言雖跋扈。
終歸逃竄。
至於滅族也。
風俗通曰:卓以董逃之歌主為己。
禁絕之。
楊孚董卓傳曰:卓改董逃為董安。
〗 承樂世董逃。
遊四郭董逃。
蒙天恩董逃。
帶金紫董逃。
行謝恩董逃。
整車騎董逃。
垂欲發董逃。
與中辭董逃。
出西門董逃。
瞻宮殿董逃。
望京城董逃。
日夜絕董逃。
心摧傷董逃。
(摧。
《後漢書》作推。
○《後漢書》五行志。
《詩紀》八。
) 【交?兵民為賈琮歌】 〖《後漢書》曰:中平元年。
交趾屯兵執刺史及合浦太守。
靈帝敕三府精選能吏。
有司舉賈琮為交州刺史。
琮到部。
訊其反狀。
鹹言賦斂過重。
民不聊生。
故聚為盜。
琮即移書告示。
各使安其資業。
招撫荒散。
蠲複徭役。
誅斬渠帥為大害者。
簡選良吏試守諸縣。
百姓以安。
巷路為之歌曰:〗 賈父來晚。
使我先反。
今見清平。
吏不敢飯。
(○《後漢書》本傳。
《類聚》五十引謝承《後漢書》。
《禦覽》二百五十六。
又四百六十五引司馬彪續《漢書》。
《樂府詩集》八十五及《詩紀》八作賈父歌。
《文選補遺》三十五作交趾民歌。
) 【皇甫嵩歌】 〖《後漢書》曰:皇甫嵩。
字義真。
靈帝時。
黃巾作亂。
以嵩為左中郎将。
讨賊數有功。
拜左車騎将軍。
領冀州牧。
嵩請冀州一年田租以贍饑民。
百姓歌曰:〗 天下大(《禦覽》或無大字。
)亂兮市為墟。
母不保子(《禦覽》或誤予。
)兮(《類聚》或無此兮字。
)妻失夫。
賴得(《禦覽》或作有。
)皇甫兮(《類聚》或無兮字。
)複安(《類聚》、《禦覽》或作汝。
)居。
(○《後漢書》本傳。
《類聚》十九、五十。
《禦覽》二百五十、四百六十五。
《樂府詩集》八十五。
《文選補遺》三十五作百姓歌。
《詩紀》八。
○逯案。
此歌末句。
《類聚》、《禦覽》所引謝承書均作複汝居。
與續《漢書》、《後漢書》不同。
汝字甚重要。
曰複汝居。
則統治者口吻也。
皇甫嵩乃鎮壓黃巾軍者。
其免租乃一時權宜。
未必有實惠於民。
謝書作汝居者。
近真。
) 【洛陽人為祝良歌】 〖長沙耆舊傳曰:祝良。
字召卿。
為洛陽令。
歲時亢旱。
天子祈雨不得。
良乃暴身階庭。
告誠引罪。
自晨至申。
紫雲沓起。
甘雨登降。
人為之歌。
〗 天久不雨。
蒸民(《水經注》、《樂府詩集》作人。
《詩紀》同。
)失所。
天王自出。
祝令特(《書鈔》作時。
)苦。
精符感應。
滂沱而下。
(《水經注》、《樂府詩集》作下雨。
《詩紀》同。
○《水經注》洛水注。
《書鈔》九十。
《禦覽》五百二十九。
《樂府詩集》八十五及《詩紀》八作洛陽令歌。
) 【巴人歌陳紀山】 〖《華陽國志》曰:巴郡陳紀山。
為漢司隸校尉。
嚴明正直。
西虜獻眩。
王庭試之。
分公卿以為嬉。
紀山獨不視。
京師稱之。
巴人歌曰:〗 築室載直梁。
國人以貞真。
邪娛不揚目。
狂行不動身。
奸軌僻乎遠。
理義協乎民。
(○《華陽國志》巴志。
) 【汲縣長老為崔瑗歌】 〖崔氏有傳曰:崔瑗為汲令。
開溝造稻田。
瀉鹵之地更為沃壤。
民賴其利。
長老歌之。
〗 上天降神明。
(《禦覽》或作天降神明君。
)錫我仁慈(《禦覽》或作慈仁。
)父。
臨民(《禦覽》或作人。
)布德澤。
恩惠施以序。
穿溝廣溉灌。
決渠作甘雨。
(○《禦覽》二百六十八引崔氏家傳、四百六十五引崔鴻崔氏家傳。
《詩紀》八作崔瑗歌。
) 【崔君歌】 〖略出□金曰:《漢書》崔君為令。
有德化百姓百葉。
公私不廢。
歌曰:〗 [讠畢]治小序兮稼穑分。
天賜我兮此崔君。
(○鳴沙石室古籍業
光武時為漁陽太守。
捕擊奸猾。
賞罰必信。
吏民皆樂為用。
乃於狐奴開稻田八千馀頃。
勸民耕種。
以緻殷富。
百姓歌之。
〗 桑無附枝。
麥穗(《書鈔》作秀。
《類聚》、《禦覽》或作秀。
)兩歧。
張君為政。
樂不可支。
(《類聚》或作期。
或作為。
鳴沙石室古籍作思。
○後《漢書》張堪傳。
《水經注》沽水注。
《書鈔》七十六引華峤《後漢書》。
《類聚》十九、五十、八十五經東觀《漢記》。
《初學記》二十七。
《白帖》二十一。
《文選》三十六策秀才文注。
鳴沙石室古籍叢殘。
《禦覽》二百六十、四百六十五、八百三十八、九百五十五經謝承《後漢書》。
《樂府詩集》八十五作張君歌。
《文選補遺》三十五作漁陽民歌。
《詩紀》八作張君歌。
) 【臨淮吏人為宋晖歌】 〖《後漢書》曰:晖字文季。
建武中。
再遷臨淮太守。
好節概。
有所拔用。
皆厲行士。
諸報怨以義犯。
率皆為求其理。
多得生濟。
其不義之囚。
即時僵仆。
吏人畏愛。
為之歌曰:〗 疆(《禦覽》作強。
)直自遂。
南陽朱季。
吏畏其威。
民(《後漢書》作人。
)懷其惠。
(○《後漢書》朱晖傳。
禦鑒二百六十、四百二十七、四百六十五俱引東觀《漢記》。
《樂府詩集》八十五作朱晖歌。
《文選補遺》三十五作臨淮民歌。
《詩紀》八作朱晖歌。
) 【涼州民為樊晔歌】(《詩紀》從《樂府詩集》作涼州歌。
注。
一作樊晔歌。
〖《後漢書》曰:晔。
光武時為天水太守。
政嚴猛。
好申、韓法。
善惡立斷。
人有犯其禁者。
率不生出獄。
吏人及羌胡畏之。
道不拾遺。
涼州為之歌。
〗 遊子常苦貧。
力子天所富。
甯見乳虎穴。
不入冀(《書鈔》作州。
)府(《顔氏家訓》作晔城。
《禦覽》作冀城。
)寺。
大笑期必死。
忿怒或見置。
嗟我樊府君。
安可再遭值。
(《書鈔》作植。
誤。
○《後漢書》樊晔傳。
樂府八十五。
《文選補遺》三十五作涼州歌。
《詩紀》八。
又《顔氏家訓》書證篇引寺一韻。
《書鈔》七十引東觀《漢記》引府、置、植三韻。
《禦覽》二百六十二引東觀《漢記》引富、寺、值三韻。
) 【董少平歌】 〖《後漢書》曰:董宣字少平。
光武時為洛陽令。
捕擊豪強。
莫不震栗。
京師号為卧虎。
歌之雲。
〗 枹(一作桴)鼓不鳴董少平。
(○《後漢書》董宣傳。
《白帖》十二。
《樂府詩集》八十五。
《詩紀》八作董宣歌。
) 【郭喬卿歌】 〖《後漢書》曰:郭賀。
字喬卿。
建武中為尚書令。
在職六年。
拜荊州刺史。
到官有殊政。
百姓歌之。
〗 厥德仁明郭喬卿。
中(渚宮舊事作忠。
《類聚》、《禦覽》同。
)正朝廷上下一(一作天下。
)平。
(○《後漢書》蔡茂傳。
渚宮舊事四。
《類聚》十九引謝承《後漢書》。
《禦覽》二百十、四百六十五。
《樂府詩集》八十五。
《詩紀》八。
) 【蜀中為費贻歌】 〖《華陽國志》曰:費贻。
字奉君。
南安人也。
公孫述時。
漆身為厲。
佯狂避世。
述破。
為合浦守。
蜀中歌之曰:〗 節義至仁費奉君。
不仕亂世。
不避惡君。
(○《華陽國志》犍為士女贊。
) 【鮑司隸歌】 〖列異傳曰:鮑宣。
宣子永。
永子昱。
三世皆為司隸。
而乘一骢馬。
京師人歌之。
〗 鮑氏骢。
三人(《禦覽》作入。
是也。
)司隸再入公。
馬雖瘦。
(《禦覽》或作疲。
)行步(《禦覽》或作步轉。
)工。
(《書鈔》作通。
○《書鈔》六十一引列異記。
《禦覽》二百五十引列異傳、八百九十七引列異記。
《樂府詩集》八十五。
《詩紀》八。
) 【通博南歌】〖一作行者歌。
〗 〖《後漢書》西南夷傳曰:永平十二年。
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種人内屬。
顯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縣。
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領六縣合為永昌郡。
始通博南山。
度蘭倉水。
行者苦之。
歌曰:〗 漢德廣。
開不賓。
度博南。
越蘭(《水經注》作倉。
《禦覽》或作倉。
)津。
度(《禦覽》或作一渡。
)蘭倉。
(《漢書》注作滄。
《華陽國志》同。
)為他(《後漢書》作它。
《水經注》作作。
)人。
(○《後漢書》西南夷傳。
《華陽國志》南中志。
《水經注》若水注。
《禦覽》五十九、七百八十六。
《詩紀》八。
) 【蜀郡民為廉範歌】 〖《後漢書》曰:廉範。
字叔度。
建中初為蜀郡太守。
成都民物阜盛。
邑宇逼側。
舊制禁民夜作。
以防火災。
而更相隐蔽。
燒者日屬。
範乃毀削前令。
但嚴使儲水而已。
百姓為便。
乃歌之。
〗 廉叔度。
來何暮。
不禁火。
民(《白帖》、《禦覽》或作人。
)安(韻補作夜。
)作。
(《書鈔》、《類聚》作堵。
《白帖》、《禦覽》或作堵。
)平生(《類聚》、《白帖》、《禦覽》或作昔日。
)無襦今(《禦覽》今下或有有字。
)五袴。
(一作昔無襦。
今有袴。
袴。
《後漢書》作绔。
《華陽國志》作來時我單衣。
去時重五袴。
《類聚》、《白帖》或作昔無襦。
今有袴。
或作昔無一襦。
今有五袴。
○《後漢書》廉範傳。
《書鈔》百二十九。
《類聚》十九、五十。
《白帖》四、十二、二十一。
《禦覽》四百六十五、六百九十五、八百六十八。
《樂府詩集》八十五作廉叔度歌。
《文選補遺》三十五作蜀民歌。
《詩紀》八作廉範歌。
又《華陽國志》《蜀志》及《類聚》六十七引暮、袴二韻。
《白帖》二十四引堵、袴二韻。
韻補引暮、作二韻。
) 【蒼梧人為陳臨歌】 〖謝承《後漢書》曰:陳臨。
字子然。
為蒼梧太守。
人遺腹子報父怨。
捕得系獄。
傷其無子。
令其妻入獄。
遂産得男。
人歌曰:〗 蒼梧陳君恩廣大。
令死罪囚有後代。
德參古賢天報施。
(○《禦覽》四百六十五此謝承《後漢書》。
《詩紀》八作陳臨歌。
) 【又】 蒼梧府君惠反死。
能令死人不絕嗣。
(○輿地紀勝一百八。
《詩紀》八。
) 【鄉人為秦護歌】 〖謝承《後漢書》曰:秦護清廉。
不受禮賂。
家貧。
衣服單露。
鄉人歌之曰:〗 冬無褲。
有秦護。
(○《禦覽》六百九十五引謝承《後漢書》。
) 【魏郡輿人歌】 〖《後漢書》曰:岑熙為魏郡太守。
招聘隐逸。
與參政事。
無為而化。
視事二年。
輿人歌之。
〗 我有枳棘。
岑君伐之。
我有蟊(《書鈔》作畔。
《禦覽》或作蛑。
)賊。
(《禦覽》或作{賊蟲}。
)岑君遏(《書鈔》作化。
)之。
狗吠(《書鈔》作犬。
《禦覽》或作吠狗。
)不驚。
足下生蝥(《書鈔》誤作厘。
)合脯鼓腹。
焉知兇災。
我喜(《類聚》作嘉。
《禦覽》同。
)我生。
獨于(《書鈔》誤作於。
)斯時。
美矣(《類聚》作哉。
)岑君。
於戲休(《類聚》作在。
禦臨或作在。
或作如。
)茲。
(○《後漢書》岑彭傳。
《類聚》十九引謝承《後漢書》。
《禦覽》二百六十引華峤《後漢書》。
《禦覽》四百六十五引謝承《後漢書》。
《樂府詩集》八十五作岑君歌。
《文選補遺》三十五。
《詩紀》八。
又《書鈔》七十六引之、之、厘三韻。
三十五引狗吠不驚獨於斯時二句。
○逯案。
此歌非庶民作。
) 【範史雲歌】 〖《後漢書》曰:範冉。
字史雲。
桓帝時為萊蕪長。
遭母喪不到官。
後遁身於梁、沛之間。
徒行敝服。
賣蔔於市。
遭黨人禁锢。
遂推鹿車載妻子。
捃拾自資。
所止卑漏。
有時絕粒。
窮居自若。
言貌無改。
闾裡歌之。
冉或作丹。
〗 甑中生塵範史雲。
釜中(《禦覽》或作裡。
)生魚範萊蕪。
(○《後漢書》本傳。
《類聚》三十五引續《漢書》。
《初學記》十八引續《漢書》。
《白帖》二十一。
《禦覽》四百二十五引袁山松《後漢書》、四百六十五引東觀《漢記》、四百八十四引續《漢書》。
《樂府詩集》八十五。
《詩紀》八。
又《禦覽》三十七引謝承《後漢書》引雲一韻。
) 【順陽吏民為劉陶歌】 〖《後漢書》曰:劉陶。
字子奇。
颍川颍陰人。
注北貞王勃之後。
桓帝時。
舉孝廉。
除順陽長。
縣多奸猾。
陶到官宣募吏民。
有氣力勇猛能以死易生者。
得數百人。
皆嚴兵待命。
於是覆案奸軌。
所按發若神。
以病免。
吏民思而歌之。
〗 悒(《後漢書》作邑。
《禦覽》、《樂府詩集》、《文選補遺》并同。
)然不樂。
思我劉君。
何時複來。
安此下民。
(《白帖》作人。
○《後漢書》本傳。
《水經注》淮水注作童謠歌。
《類聚》十九、五十。
《白帖》十二、四十。
《禦覽》二百六十七、四百六十五。
《樂府詩集》八十五及《詩紀》作劉君歌。
《文選補遺》三十五作順陽民歌。
逯案。
《類聚》引謝承《後漢書》、《禦覽》引後《漢書》。
劉陶作劉□□餘或劉陶□餘。
又順陽。
謝承《後漢書》作□陽。
稍不同。
) 【董逃歌】〖《詩紀》雲。
一作靈帝中平中京都歌。
〗 〖《後漢書》曰:按董謂董卓也。
言雖跋扈。
終歸逃竄。
至於滅族也。
風俗通曰:卓以董逃之歌主為己。
禁絕之。
楊孚董卓傳曰:卓改董逃為董安。
〗 承樂世董逃。
遊四郭董逃。
蒙天恩董逃。
帶金紫董逃。
行謝恩董逃。
整車騎董逃。
垂欲發董逃。
與中辭董逃。
出西門董逃。
瞻宮殿董逃。
望京城董逃。
日夜絕董逃。
心摧傷董逃。
(摧。
《後漢書》作推。
○《後漢書》五行志。
《詩紀》八。
) 【交?兵民為賈琮歌】 〖《後漢書》曰:中平元年。
交趾屯兵執刺史及合浦太守。
靈帝敕三府精選能吏。
有司舉賈琮為交州刺史。
琮到部。
訊其反狀。
鹹言賦斂過重。
民不聊生。
故聚為盜。
琮即移書告示。
各使安其資業。
招撫荒散。
蠲複徭役。
誅斬渠帥為大害者。
簡選良吏試守諸縣。
百姓以安。
巷路為之歌曰:〗 賈父來晚。
使我先反。
今見清平。
吏不敢飯。
(○《後漢書》本傳。
《類聚》五十引謝承《後漢書》。
《禦覽》二百五十六。
又四百六十五引司馬彪續《漢書》。
《樂府詩集》八十五及《詩紀》八作賈父歌。
《文選補遺》三十五作交趾民歌。
) 【皇甫嵩歌】 〖《後漢書》曰:皇甫嵩。
字義真。
靈帝時。
黃巾作亂。
以嵩為左中郎将。
讨賊數有功。
拜左車騎将軍。
領冀州牧。
嵩請冀州一年田租以贍饑民。
百姓歌曰:〗 天下大(《禦覽》或無大字。
)亂兮市為墟。
母不保子(《禦覽》或誤予。
)兮(《類聚》或無此兮字。
)妻失夫。
賴得(《禦覽》或作有。
)皇甫兮(《類聚》或無兮字。
)複安(《類聚》、《禦覽》或作汝。
)居。
(○《後漢書》本傳。
《類聚》十九、五十。
《禦覽》二百五十、四百六十五。
《樂府詩集》八十五。
《文選補遺》三十五作百姓歌。
《詩紀》八。
○逯案。
此歌末句。
《類聚》、《禦覽》所引謝承書均作複汝居。
與續《漢書》、《後漢書》不同。
汝字甚重要。
曰複汝居。
則統治者口吻也。
皇甫嵩乃鎮壓黃巾軍者。
其免租乃一時權宜。
未必有實惠於民。
謝書作汝居者。
近真。
) 【洛陽人為祝良歌】 〖長沙耆舊傳曰:祝良。
字召卿。
為洛陽令。
歲時亢旱。
天子祈雨不得。
良乃暴身階庭。
告誠引罪。
自晨至申。
紫雲沓起。
甘雨登降。
人為之歌。
〗 天久不雨。
蒸民(《水經注》、《樂府詩集》作人。
《詩紀》同。
)失所。
天王自出。
祝令特(《書鈔》作時。
)苦。
精符感應。
滂沱而下。
(《水經注》、《樂府詩集》作下雨。
《詩紀》同。
○《水經注》洛水注。
《書鈔》九十。
《禦覽》五百二十九。
《樂府詩集》八十五及《詩紀》八作洛陽令歌。
) 【巴人歌陳紀山】 〖《華陽國志》曰:巴郡陳紀山。
為漢司隸校尉。
嚴明正直。
西虜獻眩。
王庭試之。
分公卿以為嬉。
紀山獨不視。
京師稱之。
巴人歌曰:〗 築室載直梁。
國人以貞真。
邪娛不揚目。
狂行不動身。
奸軌僻乎遠。
理義協乎民。
(○《華陽國志》巴志。
) 【汲縣長老為崔瑗歌】 〖崔氏有傳曰:崔瑗為汲令。
開溝造稻田。
瀉鹵之地更為沃壤。
民賴其利。
長老歌之。
〗 上天降神明。
(《禦覽》或作天降神明君。
)錫我仁慈(《禦覽》或作慈仁。
)父。
臨民(《禦覽》或作人。
)布德澤。
恩惠施以序。
穿溝廣溉灌。
決渠作甘雨。
(○《禦覽》二百六十八引崔氏家傳、四百六十五引崔鴻崔氏家傳。
《詩紀》八作崔瑗歌。
) 【崔君歌】 〖略出□金曰:《漢書》崔君為令。
有德化百姓百葉。
公私不廢。
歌曰:〗 [讠畢]治小序兮稼穑分。
天賜我兮此崔君。
(○鳴沙石室古籍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