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
關燈
小
中
大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四十
翰林院檢讨朱彜尊撰
易【三十九】
胡氏【方平】易學啓蒙通釋
二卷
存
外易【一作翼】
四卷
未見
易餘閑記
一卷
未見
方平自序通釋曰聖人觀象以畫卦揲蓍以命爻使天下後世之人皆有以決嫌疑定猶豫而不迷於吉兇悔吝之途其功可謂盛矣然其爲卦也自本而幹自幹而支其勢若有所廹而自不能已其爲蓍也分合進退從橫逆順亦無往而不相值焉是豈聖人心思智慮之所得爲也哉特氣數之自然形於法象見於圖畫者有以啓於其心而假手焉耳近世學者類喜談易而不察乎此其專於文義者既支離散漫而無所根據其涉於象數者又皆牽合傅會而或以爲出於聖人心思智慮之所爲也若是者予竊病焉因與同志頗輯舊聞爲書四篇以示初學使毋疑於其說雲
又後序曰易本義一書闡象數理義之原示開物成務之教可謂深切着明矣啓蒙又何爲作也朱子嘗言易最難讀以開卷之初先有一重象數必明象數而後易可讀啓蒙四篇其殆專明象數以爲讀本義者設與象非卦不立數非蓍不行象出於圖書而形於卦畫則上足以該太極之理而易非淪於無體數衍於蓍策而逹於變占則下足以濟生人之事而易非荒於無用且其文多發造化尊陽賤隂之義易之綱領孰有大於是者哉明本乎此則本義一書如指諸掌矣然啓蒙固爲讀本義設而讀啓蒙者又未可以易而視之也
熊禾跋曰伏羲因河圖畫卦大禹因洛書叙疇孔安國以來有是言矣易大傳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且曰易有四象所以示也若然則河圖洛書皆聖人則之以作易者也及以先後天八卦方位考之與圖書之數已有自然之配合所謂易有四象者尤昭然可見矣何則洛書一居北六居西北老隂之位也故坤艮居之九居南四居東南老陽之位也故乾兌居之三居東八居東北少隂之位也故離震居之七居西二居西南少陽之位也故坎巽居之五居中則固虛之爲太極也此非先天之四象乎河圖天一地六爲水居北故坎亦居北地二天七爲火居南故離亦居南天三地八爲木居東故震亦居東地四天九爲金居西而兌亦居西天五地十爲土居中分王於四季故乾坤艮巽亦居四維之位此非後天之四象乎大抵先天方位言對待之體也天上地下日東月西山鎭西北澤注東南風起西南雷動東北乾坤之位六子成列乃質之一定而不可易者也後天方位言流行之位也春而夏夏而秋秋而冬冬而複春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乃氣之相推而不可窮者也此皆自然脗合不假安排天地之間開眼即見聖人所以即圖書以畫卦者蓋非苟焉而作也漢儒不此之察毋亦惑於書所謂天乃錫禹洪範九疇之說乎不知此亦天乃錫王智勇之類九疇大法非人所能爲則亦天之所與耳古人之言九數何莫不出於圖書又豈特九疇爲然哉若夫聖人作易則但當證以吾夫子之言可也每恨生晚無從質之文公徒抱此一大疑而已己醜春餘讀書武夷山中有新安胡君庭芳來訪出其父書一編曰易學啓蒙通釋其窮象數也精深其析義理也明白且其間有言先後天方位暗與圖書數合者不符而同然後知天下之公理非但一人之私論也茲因刻梓告成辄述所見以識其後雲
劉泾跋曰嘗記兒時從家庭授易聞之先君子雲昔晦庵先生之講學於雲谷也我先文簡雲莊兄弟與西山蔡先生父子從遊最久講四書之餘必及於易與諸生時時淩絶頂登眺觀天地八極之大察隂陽造化之妙蓋其胸中已有真易一部在宇宙故所論象數義理自有以見其實而造其微晦庵雲中谷中皆書室名也舊藏雲莊所抄諸經師說數钜帙兵燼之餘其存者蓋千百之什一耳一日約無咎詹君退齋熊君訪雲谷遺迹适值新安胡君庭芳來訪出易學啓蒙通釋一編見示謂其父玉齋平生精力盡在此書亟閱谛玩見其論象說理允謂明備而其所援引則雲谷當日及門之士遺言餘論多在焉時熊君以易學授兒輩謂是誠讀者不可阙之書因言庭芳再入閩惟汲汲焉父書無傳是懼且欲以見屬仰惟一時師友從遊之盛重念先世問學淵源之舊辄爲刋寘書室以寓惓惓景慕之意且以成胡君之志焉噫易之爲學非濳心之深玩理之熟者未易言也學者誠能由通釋以悟四篇之大旨由四篇以窺四聖之全書則是編亦非小補雲
董真卿曰方平玉齋先生徽州婺源人師鄱陽介軒董先生毅齋沈先生着易學啓蒙通釋至元己醜自序
楊士奇曰朱子易學啓蒙惟胡方平本最善洪武乙卯司倉伯罷官歸見予初讀易出一編以示曰孺子勉之易精藴具在此書即熟程朱傳義後宜熟此吾藏以待汝即胡氏啓蒙也無幾爲人竊去伯父不樂累日至形於诟詈予後出教童蒙始得此本
俞氏【琰】周易集說
四十卷
存
讀易舉要
四卷
未見
易圖纂要
二卷
存
易古占法
一卷
未見
易外别傳
一卷
存
易經考證
易傳考證
讀易須知
六十四卦圖
卦爻象占分類
易圖合璧連珠
大易會要
一百三十卷
俱佚
吳中人物志俞琰字玉吾生於宋宋亡遂不複有仕進意隐林屋山摭諸家易說名曰大易會要一百三十卷及注上下經并十翼凡四十卷又有經傳考證讀易須知易圖古占法卦爻象占分類易圖合璧連珠說授溫州學錄不赴後得異人金液還丹之秘注魏伯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