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歐陽氏【守道】易故
佚
宋史歐陽守道字公權一字迂父吉州人淳佑元年進士官着作郎
蔡氏【模】易傳集解
佚
翁合志墓曰先生諱模字仲覺九峯先生冢子淳佑四年以丞相範锺薦謝方叔亦乞表異之诏補廸功郎添差本府教授嘗輯文公所着書為續近思錄及易傳集解大學衍說論孟集疏河洛探赜等書行世學者稱曰覺軒先生
戴氏【仔】易傳
佚
姓譜仔字守镛永嘉人常以孝廉薦年四十即棄去塲屋肆力於學詩書易周禮四書皆有傳述
戴氏【侗】周易家說
未見
姓譜侗字仲達永嘉人仔弟登淳佑第由國子簿守台州德佑初秘書郎遷軍器少監辭疾不起
方氏【逢辰】易外傳
五卷
未見
逢辰自序曰以文王周公之辭證伏羲之畫以孔子之傳求文王周公之心非愚己說也或曰子以乾之彖象傳各附經下不僭乎曰古易經傳各為一書至漢以上下經及十翼爲十二篇則已合經傳為一矣後漢鄭氏懼學者未能一貫遂以彖象傳附各卦經後魏王氏又以彖象傳各附經下獨乾則鄭氏之舊耳乾聖人之事全體大用規模宏擴非切已實下工夫則羲文周孔之心實未易窺之予暗室屋漏自謂進德功夫正欲以文王周孔之辭求伏羲之畫以孔子之傳求文王周公之心不得不引傳各附經下以便省察以自求切已實踐之益非為人為之也董真卿曰蛟峯易外傳五卷其書以上下經各分一二作四卷乾坤彖辭附入彖傳又附入文言傳說彖處繼以大象傳爻辭附入小象傳又附入文言於小象之下凡傳低一字餘六十四卦仿此外有周易辨僞辨諸本互有不同易數圖易象圖各附論說共為一卷
浙江通志方逢辰字君錫淳安人淳佑十年舉進士第一累官兵部侍郎國史修撰兼侍讀除吏禮尚書俱不拜宋亡元世祖诏禦史中丞崔彧起之辭不赴卒於家學者稱為蛟峯先生
胡氏【仲雲】周易見一
佚
江西通志胡仲雲字從甫高安人淳佑十年登進士第曆官樞密院編修攝尚書右司以忤賈似道出為浙東提舉兼權紹興安撫九江太守将避地南海至廬陵卒所着有六經蠡測周易見一四書管窺等書總百餘卷
林氏【光世】水村易鏡
一卷
存
光世自序曰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此數語者實先聖夫子教人入易之序也古之君子天地日月星辰隂陽造化鳥獸草木無所不知不必讀繇辭爻辭眼前皆自然之易也世道衰微易象幾廢孔聖懼焉於是作大象小象又作系辭明明以人間耳目所易接者立十二象令天下後世皆知此象自仰觀俯察而得也曰鳥獸曰身曰物則次之大象小象者釋易也系辭者又釋大象小象也十二象者又釋系辭也後世諸儒釋易凡天地變化隂陽消長君子小人進退之道言之詳矣不可複加矣獨仰觀俯察之學則置而不言臣拘拘塵世磨蟻醯鷄何能透徹家有藏書萬卷少年父師律舉子業不許讀晚始窺先大父删定臣霆手校靈憲圖時秦師垣為同年屢诋和戎之非挂冠歸莆怆然語鄭夾漈曰吾向在汴送季父主客郎中臣沖之使北也至孟津夜見天牀星動未幾國事忍言今約子夜觀星問何年當太平臣讀靈憲圖雖知天然未知星與易合歲在丙午朝賢喧易九之戒天子恐懼修省星之逆者皆軌道臣時居海上自幸此身不死可以觀星可以讀易從事心目不顧寒暑忽一夕觀天有所感縱觀天澤火雷風水山地八宮之星皆自然六十四卦也遂頓悟聖人畫卦初意臣何修得此於天隐而不言咈天也敢先以系辭自離至夬十三卦凡十二象筆之書願與通天地人之君子演而伸之亦以補諸儒之所未言焉
館閣續録林光世字逢聖興化軍莆田縣人淳佑十一年以易學召赴阙充秘書省檢校文字十二年教授常州文學職事仍舊寶佑二年補迪功郎添差江西提舉司幹辦公事
閩書林光世景定二年賜進士出身初淮東漕臣黃漢章上其所着易鏡由布衣召為史舘檢閱遷校勘改京秩自将作丞知潮州開慶元年召為都官郎中後入為司農少卿兼史舘
陽氏【枋】存齋易說
佚
四川總志陽枋銅梁人淳佑中進士
陽氏【岊】字溪易說
佚
按二陽易說其學本於朱子門人?氏黃晉卿所謂大陽先生枋小陽先生岊也其後裔又有玉井易說而楊用修志全蜀藝文曹能始記蜀中着作均未之及何與
時氏【少章】周易大義
佚
周易卦贊
佚
吳師道曰少章字天彞瀾之季子着撰最多其所性叢稿起嘉定甲戌止淳佑壬子惟用編年不複铨序凡三十六卷至若易詩書論孟大義六十餘卷春秋四志日記二十餘冊皆無所考則今之所得又特其細者而已時子年餘五十始登一第用薦者擢史舘檢閱未上而罷
金華志少章博極羣書談經多出新意登寶佑癸醜進士調麗水縣主簿改婺州教授兼麗澤書院山長又改南康軍教授兼白鹿書院山長用薦擢史舘檢閱改授保甯軍節度掌書記
季氏【可】大易體卦
五十卷
佚
宋登科録可字與可小名斯可貫龍泉縣寄居飛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