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三十五
翰林院檢讨朱彞尊撰
易【三十四】
林氏【子雲】易說
十卷
佚
閩書林子雲字質夫福甯人寶慶二年進士除融州教授着易說十卷
羅氏【大經】易解
十卷
佚
黃虞稷曰大經字景綸吉水人寶慶六年進士
林氏【希逸】易講義
未見
姓譜希逸字肅翁福清人紹定間進士淳佑中遷秘書省正字景定間官司農少卿終中書舍人有鬳齋易義春秋傳考工記解
閩書希逸中端平二年進士
陳氏【沖飛】易原
十卷
佚
興化府志陳沖飛紹定中特奏名
卓氏【得慶】易解
佚
黃淵曰卓樂山以易解屬餘序篇端來七日而以兵死
姓譜卓得慶字善夫号樂山登紹定五年甲科教授道州曆官秘書着作郎出知漳州召還授兵部郎中景炎二年除右文殿修撰戶部尚書是年元兵逼城被執并二子規權殺之
謝氏【升賢】易通
佚
閩書謝升賢字景芳興化軍人端平二年進士官至興甯令所着有太極說易通四書解大意皆推本朱文公之言
蕭氏【山】讀易管見
佚
閩書蕭山一名石沙縣人端平二年特奏名仕長溪丞着有詩傳論語說讀易管見
尤氏【彬】讀易
四卷
佚
興化府志尤彬端平中特奏名
吳氏【如愚】凖齋易說
宋志一卷
佚
趙希弁曰右武林吳凖齋如愚所着也一則明象一則明爻喬文惠公行簡嘗薦之曰成忠郎吳如愚随身右列尋即隐居雖在都城而杜門不出臣欲識之而不可得其人行醇而介氣直而溫講道窮經賸有着述欲乞特與換授從事郎并與秘書校勘有旨從之而如愚不受
舘閣續錄吳如愚字子發臨安府人嘉熙二年五月以成忠郎特換授從事郎差充秘書校勘辭免特轉秉義郎與祠
方氏【濯】易注解義
佚
興化府志方濯嘉熙二年進士廣州觀察推官
錢氏【時】周易釋傳
二十卷
未見
舘閣續録錢時字子是嚴州人嘉熙二年五月以布衣特補迪功郎差充秘閣校勘仍下本州取所着周易釋傳尚書演義學詩管見論語古文孝經大學中庸四書管見兩漢筆記國史宏綱繕寫繳進十一月添差浙東提舉常平司幹辦公事
胡一桂曰融堂周易釋傳二十卷其說謂伏羲文王周公之經既孔子為之傳後學何容置喙敬於傳下略釋本旨而曰周易釋傳焉其書文辭雖明而意義亦淺略不及象數釋物理間有可采者嘉熙二年喬丞相行簡薦進其書稱其山居讀書理學淹貫時嘗從故寶谟閣學士楊簡遊蓋其所深許與以秘閣校勘嚴州人
按宋史本傳時所着尚有春秋大旨冠昏記
張氏【志道】易傳
三十卷
佚
鎮江府志張志道字濳夫金壇人嘉熙間上書言事景定初特恩免解趙葵辟置幕府宋亡不仕
王氏【應麟】古易考
未見
舘閣續録王應麟字伯厚貫開封寄居慶元府辛醜進士丙辰宏詞景定五年五月以太常博士除秘書郎十二月為着作佐郎
袁桷曰王先生應麟兄弟中博學宏詞科為翰林學士禮部尚書所着書有春秋考逸詩考古易考浙江通志王應麟淳佑元年進士為揚州教授寶佑四年中博學宏詞科遷太學録轉給事中歸召為翰林學士辭
輯周易鄭注
一卷
存
應麟自序曰鄭康成學費氏易為注九卷多論互體以互體求易左氏以來有之凡卦爻二至四三至五兩體交互各成一卦是謂一卦含四卦系辭謂之中爻所謂八卦相蕩六爻相雜唯其時物雜物撰德是也惟乾坤無互體蓋純乎陽純乎隂也餘六子之卦皆有互體坎之六畫其互體含艮震而艮震之互體亦含坎離之六畫其互體含兌巽而兌巽之互體亦含離三陽卦之體互自相含三隂卦之體亦互自相含也王弼尚名理譏互體然注睽六二曰始雖受困終獲剛助睽自初至五成困此用互體也弼注比六四之類或用康成之說锺會着論力排互體而荀顗難之江左鄭學與王學并立荀崧謂康成書根源【阙】 顔延之為祭酒黜鄭置王齊陸澄遺王儉書雲易自商瞿之後雖有異家之學同以象數為宗數年後乃有王弼之說王濟雲弼所誤者多何必能頓廢先儒若今弘儒鄭注不可廢河北諸儒專主鄭氏隋興學者慕弼之學遂為中原之師此景迂晁氏所慨歎也易有聖人之道四焉義理之學以其辭耳變象占其可阙乎李鼎祚雲鄭多參天象王全釋人事易道豈偏滞於天人哉今鄭注不傳其說間見於鼎祚集解及釋文詩三禮春秋義疏後漢書文選注因綴而錄之先儒象數之學於此猶有考雲然康成箋詩多改字注易亦然如包蒙為彪豶豕之牙為互包荒讀為康錫馬蕃庶讀為蕃遮皆甲宅之皆讀為解一握為笑之握讀為屋其說近乎鑿學者盍謹擇焉厭常喜新其不為荄茲者幾希
馮氏【去非】易象通義
佚
宋史馮去非字可遷南康都昌人淳佑元年進士幹辦淮東轉運司寶佑四年召為宗學谕罷歸
胡一桂曰去非厚齋子周易二篇通故圖說又有易象通義其文專解上下經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