俨山外集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五聲宮與商商與角征與羽相去各一律至角與征羽與宮相去乃二律相去一律則音節和相去二律則音節逺故角征之間近征收一聲比徴少下故謂之變徴羽宮之間近宮收一聲少髙于宮故謂之變宮古人謂之和缪蓋所以濟五聲之不及也
角聲既不可行必當有以通之故因角數以九歸之得五百七十六三分損益再生變徴變宮以從五聲之數存其餘數以為彊弱至變徴之數五百一十二以三分之又不盡二算數又不行此變聲所以止于二也
五聲十二律旋相為宮各有七聲合八十四聲宮商角徴羽各十二聲凡六十聲為六十調變宮十二在羽聲之後宮聲之前變徴十二在角聲之後徴聲之前宮不成宮徴不成徴凡二十四聲不可為調非正聲也
揚雄琴清曰舜彈五?之琴而天下化堯加二?以合君臣之恩桓譚新論曰文武各加一?五?第一為宮次商角徴羽餘二?為少宮少商按此豈即二變為七聲耶一説商以前但有五音
劉彞曰宮屬土弦用八十一絲為最多而聲至濁于五聲獨尊故為君象商屬金弦用七十二絲聲次濁故次于君而為臣象角屬木弦用六十四絲聲半清半濁居五聲之中故次于臣而為民象徴屬火弦用五十六絲其聲清有民而後有事故為事象羽屬水弦用四十八絲為最少而聲至清有事而後用物故為物象此其大小之次也愚按彞言特指絲聲耳八音皆具五聲
愚按通典以應鐘為變宮防賔為變徴淮南子曰姑洗生應鐘比于正音故為和應鐘生防賔不比于正音故為缪按二變不得為調以其非正聲也所謂和缪者蓋以缪和之取濟助耳醫家有缪刺左病則鍼右恐其意亦當然
十二律
黃鐘子管長九寸空圍九分
大呂醜管長四寸二百四十三分寸之五十二倍之為八寸分寸之二百四十
太簇寅管長八寸
夾鐘卯管長三寸二千一百八十七分寸之一千六百三十一倍之為七寸分寸之一千七十五
姑洗辰管長七寸九分寸之一
中呂巳管長六寸萬七千六百八十三分寸萬二千九百七十四
防賔午管長六寸八十一分寸之二十六
林鐘未管長六寸
夷則申管長五寸七百三十九分寸之四百五十一
南呂酉管長五寸三分寸之一
無射戌管長四寸六千五百六十一分寸之六千五百二十四
應鐘亥管長四寸二十七分寸之二十
一説黃鐘長八寸七分一 宮
大呂長七寸五分三分一
太簇長七寸七分二 角
夾鐘長六寸一分三分一
姑洗長六寸七分四 羽
中呂長五寸七分三分二 徴
防賔長五寸六分三分一
林鐘長五寸七分四 角
夷則長五寸四分三分一 商
南呂長四寸七分八 徴
無射長四寸四分三分二
應鐘長四寸二分三分二 羽
律者氣之管也漢書律厯志雲十二律黃帝之所作也黃帝使伶倫自大夏之西昆侖之隂取竹之嶰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間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制十二筩以聽鳳之鳴其雄鳴為六雌鳴為六比黃鐘之宮而皆可以生之是謂律本陽六為律隂六為呂律以統氣類物呂以旅陽宣氣隻言六律者陽統隂也
古用玉為律漢末用銅律史記注律述也所以述陽氣也一説律法也言陽氣與隂氣為法呂助也言隂氣助陽宣氣俱稱律故曰十二律
按劉昭曰吹以考聲列以氣皆以聲之清濁氣之先後求黃鐘者也
其法多截竹以拟黃鐘之管或極其長或極其短每管皆差一分吹之而聲清之而氣應則黃鐘可得矣
氣至升降之數
冬至黃鐘九寸【升五分一厘三毫】
大寒大呂八寸三分七厘六毫【升三分七厘六毫】
雨水太簇八寸【升四分五厘一毫六絲】
春分夾鐘七寸四分三厘七毫三絲【升三分三厘七毫三絲】谷雨姑洗七寸一分【升四分□□五毫四絲三忽】
小滿仲呂六寸五分八厘三毫四絲六忽【升三分□□三毫四絲六忽】
夏至蕤賔六寸三分八厘【升二分八厘】
大暑林鐘六寸【升三分三厘四毫】
處暑夷則五寸五分五厘五毫【升二分五厘五毫】
秋分南呂五寸三分【升三分□□四毫一絲】
霜降無射四寸八分八厘四毫八絲【升二分二厘四毫八絲】小雪應鐘四寸六分六厘
漢京房作律凖後魏王仲孺按京房凖九尺之内若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分一尺之内為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又複十之是為于凖一寸之内亦為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分然則于凖一分之内乗為二千分又為小分以辨彊弱中間至促離婁之明亦未易以辨也
十二律解
黃鐘所以宣養六氣九徳也
太簇所以金奏贊?出滞也
姑洗所以修潔百物考神納賔也
蕤賔所以安靖神人獻酬交酢也
夷則所以詠歌九則平民無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