俨山外集卷二

關燈
傳疑録下 王政謹權量聖人于粗迹皆有精義存焉諺曰大秤小鬥用以掊克聚斂髙下其手亂之始也故謹之亦在于始所謂探赜索隠鈎深緻逺者是物也 權以權輕重也五權之法铢兩斤鈞石二十四铢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 量以量多少也五量之法龠合升鬥斛十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鬥十鬥為斛 度以度長短也五度之法分寸尺丈引秬黍一為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 衡以凖曲直也五則之法衡規矩繩凖衡運生規規圓生矩矩方生繩繩直生凖 夫權起于黃鐘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為十二铢兩之為兩故曰兩一兩二十四铢也乗之而為石石一百二十斤也 量起于黃鐘之龠十龠為合以十乗之而為斛後世斛容五鬥黍谷出入兩斛當一石凡糧稅入籍為石者皆兩斛也此或便于轉輸俗因用之漢書糧谷稱斛鹽亦稱斛茭藁稱石注曰石百二十斤也斛石權量用同 度起于黃鐘之長後世十寸謂之尺十尺謂之丈凡公私所度皆以丈計矣 衡起于黃鐘之平權與物鈞而為衡衡平而權鈞矣按黃鐘為萬事根本其要在中氣元聲而已但累黍氣之法無授受之真必當有神解妙悟者此禮樂之本也 虞書曰乃同律度量衡三代共之至秦不師古而後紛綸莫定矣迨南渡六朝割裂之際乃有大升大兩長尺之法當時調鐘律測晷景及冠冕制用小升小兩自餘公私用大升大兩或雲隋制以三兩當一兩三升當一升一尺二寸當一尺然後魏髙祖已有廢大鬥去長尺之令矣 漢書黃鐘之龠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實其龠以井水凖其槩十龠為合杜氏通典所載黍同而以二龠為合當從杜説千二百黍為十二铢以十乘之至鈞石則不合矣故兩之為兩兩龠為合兩斛為石古今宜然 累黍之法 以子谷秬黍中者度之九十黍為黃鐘一黍一分九十分之得九寸子北方也秬黍黒黍也 愚按子谷以冀州黒羊山所出為中但時有豐歉實有虧成固亦難凖若和氣須之 候氣之法 于三重密屋内以木為案十有二具每取律呂之管随十二辰置于案上内卑外髙而以土埋之上平于地中實葭莩之灰以輕缇素覆律口每地氣至于律防符則灰飛沖素散出于外而氣應矣凡節氣有早晩故灰飛有多少或初入月其氣即應或至中下旬間氣始應者或飛灰出三五夜而盡或終一月才飛少許各有徴應大扺管灰小動為氣和大動為君弱臣彊不動為君嚴猛雲一説律管入地以葭灰實其端其月氣至則灰飛而通 北齊信都芳為輪扇二十四埋地以測二十四氣每一氣感則一扇自動他扇并住與管灰相應無少異 旋相為宮之法 每律皆可以起宮如黃鐘為宮則太簇為商姑洗為角林鐘為征南呂為羽皆以三分損益隔八相生得之餘律皆然 宮者君主之義十二管更疊為主自黃鐘始當其為宮五聲皆備黃鐘第一宮下生林鐘為征上生太簇為商下生南呂為羽上生姑洗為角餘仿此林鐘第二宮 太簇三  南呂四 姑洗五應鐘六   防賔七  大呂八 夷則九夾鐘十   無射十一 仲呂十二 三分損益之法 凡陽律三分其數而損一分以下生隂 凡隂律三分其數而益一分以上生陽如林鐘未至應鐘亥皆在子午以東故謂之下生大呂醜至防賔午皆在子午以西故謂之上生一説數多者上生少者下生 黃鐘三分之得二十七數凡三損去一分得五十四數是為下生林鐘為征 三分林鐘一十八數凡三益一分得七十二數是為上生太簇為商 三分太簇二十四數凡三損去一分得四十八數是為下生南呂為羽 三分南呂十六數凡三益一分得六十四數是為上生姑洗為角 三分姑洗二十一數凡三零一數不行 隔八相生之法 如子為黃鐘之宮歴醜寅夘辰巳午至未為林鐘之徴餘以類推又如黃鐘九以林鐘六為妻太簇九以南呂六為妻隔八而生子則林鐘生太簇夷則生夾鐘之類故曰律娶妻而呂生子也 五聲宮【土】商【金】角【木】征【火】羽【水】 黃鐘為宮八十一 濁  君 複 子 太簇為商七十二 次濁 臣 泰 寅 姑洗為角六十四 次濁 民 夬 辰 林鐘為征五十四 次清 事 遯 未 南呂為羽四十八 清  物 觀 酉 數之多少聲之尊卑分焉 宮最大而沈濁羽最細而輕清商之大次宮征之細次羽角居四者之中 大抵歌聲長而濁者為宮以漸而清且短為商為角為征為羽 律呂相間以次而短故黃鐘最長至應鐘而短極黃鐘之數八十一三分損一下生征徴三分益一上生商商三分損一下生羽羽三分益一上生角角聲之數六十四以三分之不盡一算數不可行此聲之所以止于五也 二變 變宮四十二【小分六】 變征五十六【小分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