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癸部下
關燈
小
中
大
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亢禮然孔子賢顔淵而譏子贛曰囘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意則屢中【師古曰意讀曰億】
子在囘何敢死
我存夫安敢畏
呂氏春秋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師者可知也此言事師之猶事父也曾防使曾參過期而不至人皆見曾防曰無乃畏耶曾防曰彼雖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顔淵後孔子曰吾以汝為死矣顔淵曰子在囘何敢死顔囘之于孔子也猶曾參之事父也古之賢者與其尊師若此故師盡智竭道以教 北史李彪既歸本鄉帝北幸邺彪野服稱草茅臣拜迎邺南帝曰朕以卿為己死彪曰子在囘何敢死
浴乎沂
防乎沂
筆解韓曰浴當為防字之誤也周三月夏之正月安有浴之理哉
風乎舞雩
諷于舞雩
仲長統雲諷于舞雩之下
詠而歸
詠而饋
論語釋文鄭本作饋魯讀饋為歸 論衡雲魯設雩祭于沂水之上暮者晚也春謂四月也春服既成謂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樂人也浴乎沂渉沂水也風乎舞雩風歌也詠而饋詠歌饋祭也歌詠而祭也說論之家以為浴者浴沂水中也風幹身也周之四月正歳二月也尚寒安得浴而風幹身由此言之涉水不浴雩祭審矣
棘子成
革子成
古今人表作革子成
片言折獄
片言制獄
論語釋文魯讀折為制
子路無宿諾
宰我無宿問
大戴禮宰我請問帝颛顼孔子曰五帝用記三王用度女欲一日辨聞古昔之說躁哉予也宰我曰昔者予也聞諸夫子曰小子無有宿問
刑罰不中
刑罰不衷
後漢梁統疏曰刑罰不衷則人無所厝手足【衷之為言不輕不重之謂也】
名之必可言
為之必可名
史記雲夫君子為之必可名言之必可行
茍正其身于從政乎何有
能勝其心于勝人乎何有
中論子思曰能勝其心于勝人乎何有不能勝其心如勝人何
無樂乎為君
莫樂為人君
韓非子晉平公與羣臣飲飲酣乃喟然歎曰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師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袵而避琴壊于壁公曰太師誰撞師曠曰今者有小人言于側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師曠曰啞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請除之公曰釋之以為寡人戒說苑師經鼓琴魏文侯起儛曰使我言而無見違師經援琴而撞文侯曰昔堯舜之為君也惟恐言而人不違桀纣之為君也惟恐言而人違之
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其父竊羊而子谒之
呂覽楚有直躬者其父竊羊而谒【告之】之上上執而将誅之直躬者請代之将誅矣告吏曰父竊羊而谒之不亦信乎父誅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誅之國将有不誅者乎荊王聞之乃不誅也孔子聞之曰異哉直躬之為信也一父而載取名焉故直躬之信不若無信
鬥筲之人何足算也
鬥筲之徒何足選也
前漢書贊曰鬥筲之徒何足選也【師古注曰筲竹噐也容一鬥選數也言其材器小劣不足數也】
不可以作巫醫
不可以為蔔筮
禮記缁衣人而無恒不可以為蔔筮古之遺言與龜筮猶不能知也而況于人乎易曰不恒其徳或承之羞恒其徳貞婦人吉夫子兇【注論語言不可以作巫醫是為巫為醫此言為蔔筮乃是求占于蔔筮龜筮猶不能知言無常之人雖先知如龜筮猶不能定其吉兇況于人乎】
羿善射奡蕩舟
善射奡湯舟
古今人表作善射奡湯舟
尚徳哉若人
上徳哉若人
史記雲上徳哉若人
子路問成人
顔淵問成人
說苑顔淵問于仲尼曰成人之行何若子曰成人之行達乎情性之理通乎物類之變知幽明之故睹逰氣之源若此而可謂成人既知天道行躬以仁義饬身以禮樂夫仁義禮樂成人之行也窮神知化徳之盛也【?子雲若張子房之智陳平之無悮绛侯勃之果霍将軍之勇終之以禮樂可謂社稷之臣矣 文中子雲姚義之辯李靖之智賈瓊魏徴之正薛收之仁程元王孝逸之文加之以笃固申之以禮樂可以為成人矣】
正而不谲
法而不谲
漢書雲齊桓公法而不谲
微生畒
尾生畮
古今人表作尾生畮
以徳報怨
以怨報怨
禮表記以徳報徳則民有所勸以怨報怨則民有所懲 又雲以徳報怨則寛身之仁也以怨報徳則刑戮之民也 屍子以徳報怨人之難也
荷蒉
荷臾
說文臾古文象形論語曰有荷臾而過孔氏之門
諒陰
亮陰
說命王宅憂亮陰三祀既免喪其惟弗言 檀弓子張問曰書雲髙宗三年不言言乃讙有諸仲尼曰胡為其不然也古者天子崩王庶子聴于冢宰三年 家語子張問書雲高宗三年不言言乃雍有諸孔子曰胡為其不然也古者天子崩則世子委政于冢宰三年成湯既沒太甲聴于伊尹武王既喪成王聴于周公其義一也
以杖叩原壤
荷杖問弟子
呂覽孔子之弟子從逺方來者孔子荷杖而問之曰子之公不有恙乎搏杖而揖之問曰子之父母不有恙乎置杖而問之曰子之兄弟不有恙乎杙歩而倍之問曰子之妻子不有恙乎故孔子以六尺之杖谕貴賤之等辨疏親之義又況于以尊位厚祿乎
阙黨童子
厥黨童子
古今人表作厥黨童子
爼豆之事則嘗聞之矣
胡簋之事則嘗學之矣
左傳哀公十一年孔文子之将攻太叔也訪于仲尼仲尼曰胡簋之事則嘗學之矣甲兵之事未之聞也
小人窮斯濫
小人窮斯防
說文防過差也從女監聲論語雲小人窮斯防矣盧噉切
無為而治
無為而制
春秋繁露雲王者有改制之名無易道之實孔子曰無為而制者其舜乎言其主堯之道而已此非不易之效與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躬自厚而薄責于外
春秋繁露雲仁者愛人不在愛我義雲者非謂正人謂正我以仁治人義治我躬自厚而薄責于外此之謂也 蔡邕正交論身自厚而薄責于人怨其遠矣求諸己而不求諸人咎其稀矣夫逺怨稀咎之機鹹在乎躬
小慧
小惠
論語釋文魯讀慧為惠
友便佞
友谝佞
說文便巧言也從言扁聲周書曰截截谝言論語曰友谝佞部田切
君子有九思
君子有三思
荀子孔子曰君子有三思少思學老思教有思施
問一得三
學一知二
韓詩外傳劍雖利不厲不斷材雖美不學不高雖有旨酒嘉殽不嘗不知其防雖有善道不學不達其功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不究不足故自媿而勉不究故盡師而熟由此觀之則教學相長也子夏問詩學一而知二孔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孔子賢乎英傑而聖徳備弟子被光景而徳彰詩曰日就月将
邦君之妻
國君之妻
白虎通雲國君之妻稱之曰夫人何明當扶進夫人謂妾也國人尊之故稱君夫人也自稱小童者謙也言已智能寡少如童?也論語曰國君之妻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國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謂聘問兄弟之國及臣他國稱之謙之辭也 曲禮天子之妃曰後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婦人庶人曰妻公侯有夫人有世婦有妻有妾夫人自稱于天子曰老婦自稱于諸侯曰寡小君自稱于其君曰小童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
性相近也習相逺也
命相近也事相逺也
申鑒或問天命人事曰有三品焉上下不移其中則人事存焉爾命相近也事相逺也則吉兇殊矣故曰窮理盡性以至于命孟子稱性善荀卿稱性惡公孫子曰性無善惡?雄曰人之性善惡渾劉向曰性情相應性不獨善情不獨惡或問其理曰性善則無四兇性惡則無三仁人無善惡文王之教一也則無周公管蔡性善情惡是桀纣無性而堯舜無情也性善惡皆渾是上智懐惡而下愚挾善也理也未究矣惟向言為然
偃是前言戲之耳
由是前言戲之耳
家語子路嘗拯魯之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不受夫子曰魯人必不拯溺矣子路曰由也聞諸夫子曰人者天地之心也天地以生物為心非圖報也子曰由是也前言戲之耳
佛肸
茀盻
古今人表作茀盻 史記佛肸為中牟宰趙簡子攻範中行伐中牟佛肸畔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徃子路曰由聞諸夫子其身親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今佛肸親以中牟畔子欲徃如之何
色厲而内荏
情疏而貌親
禮表記情疏而貌親在小人則穿窬之盜也與 疏許氏說文穿窬者外貌為好而内懐奸盜似此情疏貌親之人外内乖異故雲穿窬之盜也與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
其未得之也患不得
家語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孫奕示兒編雲按家語比論語多一不字辭意較明】
古之矜也亷
古之矜也貶
論語釋文魯讀亷為貶
天何言哉
夫何言哉
論語釋文魯讀天為夫
柳下惠為士師
柳下惠吏于魯
燕惠王曰昔者柳下惠吏于魯三黜而不去或謂之曰可以去柳下惠曰茍與人之異惡徃而不黜乎猶且黜乎甯于故國爾柳下惠不以三黜自累故前業不忘不以去為心故逺近無議
接輿歌而過
接輿遊其門
莊子雲孔子适楚楚狂接輿遊其門曰鳯兮鳯兮何如徳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徃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臨人以徳殆乎殆乎畫地而趨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吾行郤曲無傷吾足山木自冦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按困學紀聞莊子楚狂之歌所謂迷陽人皆不曉胡明仲曰荊楚有草叢生脩條四時發穎春夏之交花亦繁麗條之腴者大如巨擘刺而食之其味甚甘野人呼為迷陽其膚多刺故曰無傷吾行無傷吾足嘗讀莊子注諸解迷陽者率未了了得此可為一快】
滔滔者天下皆是
悠悠者天下皆是
史記悠悠者天下皆是也
子高耰而不顧
桀溺耰而不辍
呂氏春秋伯成子高辭諸侯而耕禹徃見之則耕在野禹趨就下風而問曰堯理天下吾子立為諸侯今至于我而辭之故何也伯成子高曰當堯之時未賞而民勸未罰而民畏民不知怨不知說愉愉其如赤子今賞罰甚數而民争利且不服徳自此衰利自此作後世之亂自此始夫子盍行乎無慮吾農事恊而耰遂不顧
以杖荷蓧
以杖荷莜
說文蓧田器從草條省聲論語曰以杖荷蓧今作莜徒吊切
焉可誣也
焉可怃也
漢書薛宣傳焉可怃也【蘓林曰怃同也兼也晉灼曰怃音誣師古曰論語載子夏之言謂行業不同所守各異唯聖人為能體備之】
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
君子之過猶日月之?
說苑雲君子之過猶日月之?也有害于明 太平禦覽引論語食亦作?
朕躬有罪無以萬方
一人有罪無及萬夫
呂氏春秋雲昔者湯克夏而正天下天下旱五年不收湯乃以身禱于桑林曰餘一人有罪無及萬夫萬夫有罪在餘一人無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傷民之命 墨子湯曰惟予小人履敢用?牡告于上天後曰今天大旱即當朕身履未知得罪于上下有善不敢蔽有罪不敢赦簡在帝心萬方有罪即當朕身朕身有罪無及萬方即此言湯貴為天子富有天下然且不憚以身為犧牲以祠說于上帝鬼神
王何必曰利
君不可言利
史記魏世家孟轲至梁梁惠王曰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虜上将死國以空虛以羞先君宗廟社稷寡人甚醜之叟不逺千裡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我國孟轲曰君不可以言利若是夫君欲利則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則庶人欲利上下争利國則危矣為人君仁義而已矣何以利為 子思子孟子問牧民之道子思曰先利之曰君子之所以教民亦仁義而已矣何必利 南齊書蕭子良引孟子有雲君王無好智君王無好勇勇智之過生乎禍患所遵正宮仁義為本 舊唐書裴谞傳代宗召見便殿問谞搉酤之利一嵗出入幾何谞久之不對上複問之對曰臣有所思上曰何思對曰臣自河東來其間所歴三百裡見農人愁歎谷菽未種誠謂陛下轸念先問人之疾苦而乃責臣以利孟子曰理國者仁義而已何以利為
賢者亦樂此乎
仁人亦樂此乎
韓詩外傳齊景公縱酒醉而解衣冠鼓琴以自樂顧左右曰仁人亦樂此乎
白鳥鶴鶴
白鳥翯翯
大雅白鳥翯翯
謂其台曰靈台
命其台曰靈台
賈太傅新書雲文王志之所在意之所欲百姓不愛其死不憚其勞從之如集文王有志為台令近規之民聞之者麕裹而至問業而作之日日以衆故弗趨而疾弗期而成命其台曰靈台命其囿曰靈囿謂其沼曰靈沼愛敬之至也 又文王之澤下被禽獸洽于魚鼈鹹若攸樂而況士民乎詩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言聖王之徳也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言士民之報也 易幹鑿度文王二十九年伐崇作靈台 易是類謀雲作靈台受赤雀丹書 詩含神霧雲作邑于豐起靈台 孝經援神契曰靈台所以宣徳察微 六韬文王既出羑裡周公旦築為靈台 三輔故事漢作靈台于城東周作靈台在豐水東常以四孟之月登台而觀 三輔黃圖文王靈囿在長安縣西四十二裡靈沼在長安西三十裡靈台在長安西北四十裡髙二丈周四百二十步 長安志文王宮在鄠縣靈台靈囿靈沼皆屬其地也台沼囿詩人嘗頌其靈矣而不載其制今無可考獨靈台遺址至貞觀尚在魏王泰括地志辟廱靈沼今悉無複處惟靈台孤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斂
漢書食貨志贊曰書雲楙遷有無周有泉府之官而孟子亦非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斂【師古曰言嵗豐熟菽粟饒多狗彘食人之食此時可斂之也】野有餓?而弗知發【鄭氏?音有梅之?零落也人有餓死零落者不知發倉廪貸之也】故管氏之輕重李悝之平籴?羊均輸壽昌常平亦有從猍
庖有肥肉廏有肥馬
廚有腐肉廏有肥馬
鹽鐡論廚有腐肉國有饑民廏有肥馬路有餒人漢書貢禹諌文帝曰廏馬食粟将萬匹天下之民所為大饑餓死者是也人至相食而廏馬食粟苦其大肥氣盛怒至乃日歩作之王者受命于天為民父母固當若此乎【北齊書後主紀禦馬則借以氈食物有十餘種将合牝牡則設青廬具牢馔而親觀之狗則飼以梁肉馬及鷹犬乃有儀同郡君之号故有赤彪儀同逍遙郡君淩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