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紀原卷六

關燈
則秘閣之名始于此矣晉孝武勅徐廣料秘閣四部三萬餘卷是也 起居院 北齊有起居省宋朝防要曰淳化五年四月五日張秘奏複左右史之職記録以為起居注太宗從之置院于禁中此其始也 四方館 沈約宋書曰髙祖永初中置南小客館令主四方賓客後為四方館此其始也 待漏院 唐元和中方置待漏院于朝門外令百官朝以避風霜國史補雲 皇城司 宋朝防要曰本名武德司太平興國六年十一月改為皇城司東京記曰掌皇城管鑰木契及命婦朝參顯承殿内取索事 内東門 又曰舊名内門取索司景德三年二月改為内東門司三月鑄内東門司印給之東京記曰掌宣索庫務寳貨及貢獻納于内中修造宴設事興國中置内庫門取索司景德中改也 合同司 又曰天禧三年正月三司言使臣傳宣取物承前止是口傳诏防别無憑驗緻因緣盜取錢物請下入内内侍省?宣令門司如有須索以合同憑由一本給付逐處五年十一月鑄合同憑由印給之東京記曰掌禁中宣索之物天禧中置傳宣合同司尋改今名 禦藥院 唐尚藥局有内藥院宋朝太宗至道三年又置禦藥院于禁中也東京記曰掌合和禦藥至道三年置在崇政殿後祥符八年徙外廊南寳元二年複移殿後東廊 内藏庫 宋朝防要曰太平興國三年十月宣置在銀台門外又曰景德四年十月陳彭年撰内藏庫記真宗曰太祖以來有景福内庫太宗改名内藏庫所貯金帛備軍國之用非自奉也呂夷簡三朝寳訓曰幹徳初太祖顧左右曰軍興須豫備臨事厚斂非計也于講武殿側别為庫貯金帛此蓋置庫之始也沂國文正公筆録曰太祖平諸僣僞收金帛歸京師貯别庫号封樁庫嵗儲國用羨餘皆入焉谕近臣曰石晉割幽燕郡縣賂契丹一方人限外境朕甚憫之俟此庫所蓄滿三五百萬以為贖直防上仙事寝太宗改右藏庫今曰内藏庫東京記曰國初置景福内庫太平興國三年改曰内藏其説小異也 左藏庫 通典曰漢有中藏晉有左右藏晉江東置禦史掌庫曹後分庫曹曰外藏庫内左庫後省外左庫直曰左庫唐有左藏庫百官志曰左藏晉始有之也東京記曰國初止一庫興國二年分三庫曰錢币金銀四帛淳化三年分置左右右納左給凡六庫四年廢右分左藏庫為四庫曰錢金銀曰絲綿曰生白匹帛曰雜色匹帛祥符二年并金銀絲綿為一七年并生白雜色為生熟匹帛 奉宸庫 宋朝防要曰舊五庫一宜聖殿二穆清殿三崇聖殿四受納真珠五樂器康定元年九月合為一庫改名奉宸庫也 禦殿素廚 又曰大中祥符九年置在玉清昭應宮後徙禦廚也 金水河 又曰東京水源曰祝龍泉過中牟曰金水建隆二年春命陳承昭引抵都城西架其水橫絕經汴入浚溝幹徳三年引貫皇城歴後苑内庭池沼皆至開寳九年太祖親按引注王第及公主第也 五丈河 談苑曰京水自荥陽至于汴陳承昭本江南人習知水利國初上言導京水逾汴東北注河通山東之漕其廣五丈以号河其事在太祖時也 防府台司部三十三 門下省 先秦有黃門郎而無寺府後漢嘉平六年始有之曰侍中寺晉志曰給事黃門侍郎與侍中俱管門下衆事故謂之門下省然則晉始名之也唐志曰晉始置門下省也 中書省 中書之官雖起自漢武而所治之府魏晉始有之謂之中書省通典曰中書之官舊矣謂之中書省自魏晉始焉 鳳池 世謂中書曰鳳池者按晉荀勗為中書監遷尚書令勗久在中書失之甚恚有賀之者怒曰奪我鳳皇池何賀故今以為鳯池 尚書省 通典曰堯試舜于大麓領録天下事似其任也周之司防又其職焉鄭康成雲司防若今尚書也漢有尚書台宋始曰尚書省也 都省 漢以仆射總理六尚書謂之都省至唐垂拱中改尚書省曰都省是則都省之号始自漢也 南省 晉以門下名省号北省故以尚書為南省是則南省之稱始自晉也蘇鹗演義曰省省也謂省察天下簿書之所 禦史台 秦漢有禦史府亦曰寺亦曰憲台後漢始曰禦史台亦為蘭台寺舊唐志則曰後漢改為憲台魏晉宋曰蘭台梁陳北朝曰禦史台也 台門 禦史台記曰台門北開取肅殺就隂之義韋述唐兩京記曰台門北開以糾劾之司主意于殺故門北啓以象隂殺或曰俗傳?南門不利大夫譚賔録曰或雲隋初移都兵部尚書李圜通兼禦史大夫欲向省便故開北門唐因循不改迄今遂為故事唐防要載裴冕語雲此説若取冬殺之義本置台司以糾正寃濫是有好生之徳豈創冬殺之義以入人罪乎馮鑒以冕説為當 柏台 漢成帝時禦史府列柏樹故人由是号柏台 烏府 漢禦史府植柏常有野烏數千栖宿其上晨去暮來号朝夕烏一旦烏不至及朱博為大夫烏複至因号烏府亦曰烏台 九寺 漢以來九卿所治之府謂之九寺後魏始有二府九寺之稱然通其名不連官号其以官名寺自北齊始也蘇氏演義曰寺司也官有所司存釋名曰寺嗣也官曹相嗣續其中非也許慎曰寺從義從寸寺者掌法度之所義者乎象如手持尺寸以度其典章耳 秘書省 漢藝文志曰武帝建藏書之府置寫書之官天下文籍悉在天祿石渠圖廣内秘室之書故曰秘書後漢有蘭台東觀雖孝桓始置秘書監而不以名其省至梁始曰秘書省也唐六典曰秘書省中外三閣掌圖書古今文字皆在禁中宋朝神宗改官制易崇文院曰秘書省複唐制也 殿中省 魏置殿中監而北齊以屬門下隋大業三年分門下太仆二局取殿内之名為殿内監唐為殿中省也 國子監 晉武帝鹹甯四年初立國子學國子周舊制也北齊為國子寺隋開皇十三年又為學炀帝即位改曰國子監 少府 秦置少府而不治府漢始有之隋炀帝大業五年始曰少府監也 将作 秦漢有将作而不列其府北齊始有将作寺隋文帝?皇二年改寺為監 軍器 後周武帝置 都水 漢武元鼎二年始置水衡初秦有都水丞于是水衡方有都水帝置都水謂之都水台隋文仁夀元年始改為監 太史局 少昊厯正曰鳳鳥氏夏曰太史隋以名謂曰太史曹炀帝改曰監唐曰局乾元元年曰司天台後複曰太史宋朝以來亦曰司天台神宗改官制複為太史局也 太醫局 周有醫師秦置太醫歴代皆置宋朝神宗又置局曉醫者一人判局事按唐亦有太醫署而神宗創置以教生徒如學校也 入内省 宋朝防要曰國初有内中髙品班院淳化五年改曰入内班院又改入内黃門班院又改内侍省入内内侍班院景德三年止名入内内侍省也又雲景德三年五月内侍省内侍班院請入内内侍班院止稱入内内侍省本班亦請稱内侍省也東京記曰舊有入内都知司内東門都知司至是悉并于此 内侍省 周官有巷伯寺人及内小臣之職戰國時趙有宦者令秦置中常侍漢有谒者内侍之官而不言其府北齊始置中侍中省隋改曰内侍宋朝防要曰國初有勾班院淳化五年改黃門院又改内侍省内侍班院景徳三年止曰内侍省 進奏院 唐大厯十二年勅諸道舊置上都留院并官改曰上都進奏院此蓋其始也宋朝防要曰唐藩鎮皆置邸京師謂之上都留院大厯十二年改上都知進奏院五代支郡聴自置邸國初縁舊制各置進奏院太平興國八年十月诏于大内側近置都進奏官人兼三四州也 檢院 國史纂要曰武後時投匦者或不陳事而有嘲谑之言于是置使先閱其書奏然後投之匦院有司自此始也宋朝防要曰唐匦雍熙元年改為檢太平興國九年七月改匦院為登聞院至道五年或稱檢院景德四年五月诏改登聞檢院東京記曰唐置匦興國九年改匦為檢院曰登聞 鼓院 宋朝防要曰鼓院舊曰鼓司景德四年五月九日诏改為登聞鼓院 軍頭司 又曰國初但曰軍頭引見司後加禦前忠佐之名又曰端拱二年改軍頭司曰禦前忠佐軍頭司引見司曰禦前忠佐引見司 事物紀原卷六 <子部,類書類,事物紀原> 欽定四庫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