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紀原卷七

關燈
宋 髙承 撰庫務職局部三十四 氷井務 周禮有淩人掌斬氷三其淩注雲淩氷室也其事始見于此邺城舊事有氷井台魏志雲建安十九年魏王曹操造此台以藏氷為淩室故号氷井唐上林令掌藏氷職在司農宋朝防要曰建隆三年置氷井務隸皇城司也 圖畫局 宋朝防要曰雍熈元年置翰林圖畫院在内中池東門裡鹹平元年移在右掖門外紹聖二年改院為局 國信所 又曰國信所掌契丹使介交聘之事景徳初遣内臣排辦禮信四年改初雄州用兵之際每宻事擇吏主之号機宜司及契丹請和改曰國信司又景徳四年八月帝謂近臣曰契丹使副到阙見辭及館接伴支賜例物并朝廷遣使合行之事并有規制行之以二年已成定例可特置管勾徃來國信所一司舊止雲排辦禮信所至是立局置印也 燒朱所 又曰燒朱所太平興國三年置 寺務司 又曰寺務司淳化四年置 骐骥院 周官有十二閑蓋國馬之所也漢有未央廏唐有飛龍院宋朝防要曰舊左右飛龍院太平興國五年正月改曰天廏院雍熈二年十月改為骐骥院 估馬司 宋朝防要曰估馬司鹹平元年置掌納諸州所市馬估值驗記置牧養今廢陜西猶存其局也 糧料院 國初承舊制有糧料院使會要曰太平興國五年正月分糧料諸司馬歩軍為三院雍熈四年四月改用使臣勾當端拱二年改以京朝官主之神宗元豐末并馬軍歩軍為諸軍與諸司為三院 專勾司 又會要雲專勾司淳化三年戶部使樊知古奏置以分三司勾院文案之繁務馬歩各一司五年合為一也 北排岸 又曰北排岸司建隆三年置也 朝服庫 又曰朝服法物庫太平興國二年置分三庫也 裁造院 又曰幹徳四年始置裁造院 雜買務 唐徳宗置宮市以中官主之國初有市買司太平興國四年改為雜買務至道中廢鹹平時複置也 雜賣務 又防要雲雜賣務景徳四年置 懐逺驿 又曰懐逺驿景徳三年置以待海南諸國進貢使介也 文思院 唐有文思院蓋天子内殿之比也其事見畫斷然非工作之所而宋朝太平興國三年始置文思院掌工巧之事非唐制矣防要雲青箱雜記曰考工記防氏掌攻金其量銘曰時文思索故今世工作之所号文思院 二八作 防要又雲舊八作分兩使止一司太平興國二年分兩司景徳四年又并為一司監官通掌天聖元年始分置官局也 箔場 又曰建隆元年置箔? 二窰務 後漢有甄官至歴代皆有之掌塼瓦之事即今窰務之掌也宋朝防要曰舊有東西二務景徳四年廢于河隂置受納場大中祥符二年複置東窰務受納場為西窰務或雲太祖建隆中始置二窰務雲 弓弩院 周官有司弓矢隋弓弩署唐為弩坊即今弓弩院也宋朝防要曰開寳九年置弓弩院 皮剝所 宋朝防要曰皮剝所開寳二年置 店宅務 又曰店宅務國初為樓店務太平興國初改今名淳化三年分四廂至道三年複為店宅務鹹平元年為都大店宅務大中祥符六年複今名 外物料庫 舊曰麸麪庫大中祥符七年改為外物料庫 水磨務 又曰水磨東西二務開寳三年置今廢又有大通門務淳化元年置 金耀門書庫 景徳三年置以貯三司文案俗曰故紙倉東京記曰二年置掌三司積年文案舊曰三司文書倉 绫錦院 又曰幹徳年以平蜀所得錦一置内绫錦院太平興國二年分東西二院端拱元年合為一 布庫 又曰諸州所納布舊系左藏庫建隆元年移置布庫在常樂坊也 二染院 唐有染署職在少府後為染坊宋朝防要曰舊染坊太平興國二年分為東西二染院鹹平六年有司上言西染院水宜于染練乃并之 州郡方域部三十五 路 唐貞觀十二年天下州府三百五十八始分為十道一雲在元年并省郡縣始因關河近便分置也唐會要雲正觀元年三月十日也開元中又為十五道宋朝曰路又分為二十四路矣 府 漢制三公開府故稱三府魏晉以後諸王又稱府唐高祖武徳初邊鎮襟帶之地置總管府七年改曰都督府唐防要雲二月十二日也開元三年始改京兆河南曰府此蓋府之始也注蘇氏演義曰府聚也聚所在圖籍簿書之處風俗通雲公卿牧守通徳之所聚也 州 項峻始學篇曰人皇九頭依山川土地之勢财度為九州又治書曰人皇始出于提地之國以長九州為九囿人皇乃有中州此名州之始也周公職録圖曰黃帝受命風後受圖割地布九州防革曰黃帝分州畫野或曰髙陽創九州亦雲髙辛通典曰唐有九州舜肇十有二州禹又别九州漢以州部郡唐武徳元年乃罷郡置州也注代宗時楊绾為相定上中下州文宗相韋處厚乃置六雄十望十緊等州也 縣 周禮四甸為縣史記秦本紀曰孝公十二年并諸小郷聚為縣商君傳曰鞅令邑聚為縣則名縣之始自秦孝公也陸法言切韻曰楚莊王?陳以為縣縣之名自此始秦并天下以郡領縣隋文帝開皇二年罷郡以縣隸州也注說文曰天子百縣縣四郡周禮小司徒之職方二十裡之地也 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初并天下罷侯置守始分三十六郡也注史記曰秦滅東周始置三川郡按說文天子地方千裡分為百縣縣四郡左傳曰上大夫受郡秦始以郡監領縣 鎮 通典曰鎮将後周之通班也隋亦曰鎮唐分上中下三等歴代未聞疑鎮始于宇文周代也宋朝之制地要不成州而當津防者則為軍以縣兼軍使民聚不成縣而有稅課者則為鎮或以官監之 鄉 周禮六鄉以為軍政謂比闾族黨州鄉也蓋周制矣秦制大率十裡一亭十亭一鄉漢以屬縣也 關 周官司徒之屬有司關又有下士二人注雲關界上之門則關蓋周制也 驿 又地官遺人之職凡國野之道十裡有廬廬有飲食三十裡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裡有市市有候館候館有積今二十裡馬鋪有歇馬亭即路室之遺事也六十裡有驿驿有饩給即候館之遺事也漢自鄭莊置驿以召賔客注故後世亭傳有驿名通典曰唐三十裡置一驿其非通途大路則曰館由是通謂之館驿雖事起于周名出于漢左傳有楚子乗驲驲驿馬也則馬遞之制已見于周矣漢文帝乃诏太仆見馬餘皆給傳置也 急遞 筆談曰驿傳舊有步馬急遞三等急遞最遽日行四百裡惟軍興用之熈甯中又有金字牌急腳遞如古羽檄也以朱漆木牌金字日行五百裡軍前機速處分則自禦前發下三省樞宻莫得與也 貧子院 事始曰開元二十二年斷京城乞兒官置病坊給廪食亦為悲田院或曰養病院記之為其所始按唐會要曰開元五年宋璟蘇颋奏悲田院養病從長安以來置使專知所稱悲田乃關釋教此是僧尼職掌至二十三年乃分置于諸寺推長安中初置使之文則知其前有矣而事始所記乃給廪食所始謂茲事之起于此者非也宋朝又因之以僧院名福田今亦曰悲田也 鼓樓 北史李崇為兖州牧州多盜崇乃村置一樓樓一鼓以警盜賊唐張說始設于京城之内 阡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