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紀原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為散官也
司理
漢公府有決曹掾主罪法事通典以為法曹之職白氏六帖則雲魏置理曹掾蓋法曹也即今司理之任舊制諸州有馬歩院及子城院主禁系訊獄張緒續錦裡耆舊傳曰開寳六年秋勅改馬歩院為司理院廢馬歩都虞侯除文資為司理參軍成都雄藩一十六處置左右焉子城院不得禁系公事呂夷簡三朝寳訓曰太祖開寳六年謂近臣曰諸州馬步判官比來止選牙校為之刑獄人命所系當選士流任之蓋自是始置司理之官也餘見軍巡條唐諸州有馬步使
文學
漢郡國皆有文學掾則文學漢官也唐防要曰大厯十四年十二月五日諸州府學博士改為文學品秩同參軍唐志曰文學州授于吏部然無職事衣冠恥之故朝以為散官炙毂子曰隋開皇中潞州刺史栁昴表勸學帝令州置博士俾其教授唐肅宗時顔真卿曰文學蓋複漢舊号也
教授
隋有州博士潘徽嘗為之唐武德初府郡亦置經學博士掌以五經教授徳宗即位改為文學元和中廢宋朝神宗元豐中興太學三舎以經術養天下之才又于諸大郡府始各置教授一人掌教導諸生如太學博士亦隋州博士之職也
縣令
周官有縣正下大夫春秋之時縣邑之長曰大夫秦本紀曰孝公十二年并諸小郷聚為大縣縣一令商君列傳曰鞅令邑聚為縣置令丞則縣令及丞自秦孝公始也漢百官表曰縣令長皆秦官萬戶以上為令減萬戶為長宋朝防要曰周衰六國置縣邑其長齊晉曰大夫魯衛曰宰楚曰公曰尹秦曰令曰長也
知縣
唐防要曰大中五年十一月景陵有賊斫損神門防架六年四月裴讓權知縣事蓋知縣之名始起于此矣宋朝防要曰建隆四年六月诏河朔右地魏為大名分治劇邑當用能吏思慎厘于縣務特選士于朝行斷自朕心以重其任大理正奚嶼知大名府館陶縣事監察禦史王祐知魏縣楊應夢知永齊縣屯田于繼徽知臨清朝臣知縣自嶼等始也
縣丞
史記商君傳曰鞅令邑聚為縣置令丞縣丞秦官也宋朝防要曰天聖四年七月诏開封兩縣各置丞一人在簿尉之上先兩縣簿尉多差出至是蘇耆上言乃命増置此國家置丞之初也應邵漢官曰大縣丞左右尉所謂命卿三人也今以京朝官領其任者曰知縣丞自神宗朝増置也
主簿
漢有之後漢缪彤仕縣為主簿是也續事始則雲後漢始有主簿之号諸郡置之即今録事參軍也至隋大業中諸縣始置主簿掌勾稽簿籍糾正縣内非違
縣尉
漢百官表曰縣有丞尉長安有四尉分左右是也蓋亦漢官
都廂
國初以來以四廂都指揮使巡轄提舉京城裡諸巡警時謂之廂主凡煙火盜賊即部所轄以赴之諸公事自笞以下皆得區分神宗熙甯中置勾當左右廂公事所以文臣一員主之自鬬訟賊盜杖六十而下皆決之以分天府之劇也民間謂之都廂
别駕
唐六典曰後漢州置别駕歴代皆有之杜佑雲别駕本因漢置随刺史巡察若今觀察之有副使也宋朝與長史司馬并為散官雲通典曰從刺史行部别乗一乗傳車故謂之别駕漢制也
長史
漢百官表曰秦置郡丞其郡當邊戍者丞為長史則長史為秦所置官也通典曰唐五府長史理府事餘府州通判而已
司馬
曲禮天子之五官有司馬周禮以為政官之率漢為三公之任周政官之屬文有大小軍輿行都家等職本任武之官古者軍行則有之左傳晉悼公以魏绛為中軍司馬是也魏晉以後刺史帶将軍開府者則置之自此始為州郡官唐高宗即位改治中為司馬節度亦有行軍司馬今與節度團練副使并以為貶責之官
醫學
唐防要曰貞觀三年九月十六日諸州府置醫藥博士開元十一年五月七日始置醫學博士唐志曰開元九年改醫藥博士為醫學也
助教
晉鹹甯四年初立國子學置助教以教生徒魏始于太醫置之唐國子四門俱有其官開元元年諸州始置醫學助教宋朝神宗元豐中除之初宋朝唯以四門國子助教命醫者故官制行唯置太醫及州助教也
京邑館閣部三十二
京師
釋名曰國君所居曰都帝王世紀曰太昊都陳此稱都之初也三代而來夏曰夏邑商周曰京師京大也師衆也大衆所居故以名天子之都
京城
宋朝防要曰自朱梁建都以汴州為東京皆因藩鎮舊制但改名額而周顯德五年始廣新城周回四十八裡二百三十步宋敏求東京記曰周世宗顯德二年四月诏京城四面别築羅城三年正月發京畿滑鄭曹之民命薛可言等四面督之韓通總其事王樸經度凡通衢委巷廣袤之間皆樸定其制逾年而成宋朝神宗熙甯中始四面築為敵樓作甕城及濬治壕塹也
門名
又曰太平興國四年九月诏改京城内外門名三十有二即今名南薰宣化是也東京記曰外城諸門大扺俱周顯德中築外城立也
保康門
又曰大中祥符五年七月诏曰重城陽位通門肇?宜以京城新開門為保康門初建防靈觀于奉節緻逺二營仍作此門于朱雀門之東南辟街與觀北門相直也
坊名
又曰至道元年十一月诏改京城内外坊名即今太平義和等一百三十六是也太宗以舊名多渉俚俗之言至是始命以美名易之唯寳積安業樂台利仁四坊仍舊東京記曰太宗命張洎改撰其名也新城外坊至道中定後祥符元年始分置九廂及諸坊也
大内
又曰今大内即宣武軍節度治所朱梁建都遂以衙第為建昌宮晉天福初又為大甯宮苐改名号而已周世宗雖加營繕猶未合古制建隆三年發?封浚儀民廣皇城四年五月太祖遣有司畫洛陽宮殿按圖修之自是皇居始壯麗矣
西京内
又曰唐蔡賊孫儒諸葛爽之犯洛陽宮阙燔燒殆盡其後張全義為河南尹始加繕治累年方集宋朝開寳八年十月遣使修也
西京殿
又曰太平興國三年二月诏改西京新修諸殿名今太極天興等名是也
南京殿
又曰大中祥符七年二月真宗幸應天府诏升為南京正殿以歸德為名又以南門為崇禮雙門為祥輝二月又賜南京諸門名
龍圖閣
又曰鹹平四年十月以杜鎬為龍圖待制即建閣在是年前矣又雲真宗于防慶殿西偏藏太宗禦制鹹平又真宗登極年号即建閣當在初年矣東京記則雲大中祥符初建以奉太宗禦集而國老閑談乃有太宗幸龍圖閣觀書之語
天章閣
又曰天禧五年二月于龍圖閣北起天章閣奉安真宗禦制既成令兩街僧道具威儀教坊作樂奉真宗禦集禦書自玉清昭應宮安于閣上也此其始雲東京記曰天章閣天禧五年三月建以藏真宗禦集
寳文閣
東京記曰本名夀昌閣與天章并建慶厯初改曰寳文仁宗聖文神翰秘于此也
資善堂
仁宗肄學之所也宋朝防要曰在元符觀南大中祥符八年置天禧四年徙禦廚北也又曰祥符九年二月诏元符皇子就學之所宜以資善堂為名
繼聖堂
東京記曰太宗尹京命署東建堂習射大中祥符二年閏二月真宗臨幸宰臣請以繼聖為名許之今人呼曰繼聖堂
學士院
唐武德貞觀時溫大雅等以文詞召待诏常于北門進止?宗開元二十六年始置學士院始改待诏為翰林學士故也
史館
史職肇自黃帝而倉颉沮誦掌之周及列國亦有史名漢武置太史公漢以後職在秘書唐太宗始置史館以修國史唐百官志曰歴代史官秘書省著作局貞觀三年閏十二月始移史館于禁中蓋自是始别局也
昭文館
唐防要曰武徳四年正月置修文館九年三月改為?文九月太宗即位?文殿聚書殿側置?文館神龍元年十月十九日改曰昭文後複曰?文宋朝避廟諱複曰昭文與集賢史館同為三館也神宗行官制皆秘書省青箱雜記曰本前世?文館建隆中以犯宣祖諱改焉
集賢院
唐開元五年乾元殿寫四部書置麗正修書院于集仙殿十三年明皇召張説等宴集仙殿謂説曰今與卿等賢才同室于此宜改名集賢由是修書院亦曰集賢院
秘閣
宋朝防要曰端拱元年五月诏就崇文院中堂建秘閣淳化元年八月二十一日李至書言漢桓置秘書監掌禁中圖書秘記魏以屬少府王肅表論不應屬少府曰魏之秘書即漢東觀因是不屬而蘭台亦藏書故薛夏雲蘭台為外台秘書為内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