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千五百二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見眉暈半深唇注淺,朵雲冠子偏宜面。
被掩芙蓉重麝薦,簾影沉沉隻有雙飛燕。
心事向人猶勉勉,強來窗下尋針線。
虢國淡妝 【小說蒙求】 虢國夫人,不施妝粉,自有美豔。
杜甫詩雲,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馬入宮門。
卻嫌脂粉污顔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出《楫妃外傳》。
二女明妝 【太平廣記】 李群玉既解天祿之任,而歸涔陽。
經二妃廟,題詩曰,小姑洲北浦雲邊,二女明妝尚俨然。
野廟向江春寂寂,古碑無宇草芊芊。
東風近墓吹芳芷,落日深山哭杜鵑。
猶似含颦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
高髻險妝 【唐會要】 有司奏婦人高髻險妝,去眉高額,以金銀過為首飾,并請禁斷,仍請勒依正元中舊制。
敕下後,諸司及州府榜示,限一月内改革。
嚴服靓妝 【唐書】 《駱賓王傳》:嚴服靓妝。
麗服靓妝 【唐】 張說與徐堅論近世文章,說曰,閻朝隐如麗服靓妝,燕歌趙舞,觀者忘疲。
若類之風雅,則罪人矣。
梨花洗妝 【宋胡曾詠史詩】 《洛陽梨花》: 時人多攜酒其下,曰為梨花洗妝。
西洛逢春對豔陽,梨花雪吐幾多香。
都人攜酒争歌舞,三揖花神為洗妝。
婢不得濃妝 【太平廣記】 房孺複妻崔氏,性忌左右婢,不得濃妝高髻,見給燕脂一錢。
豆粉一錢。
有一婢新買妝稍佳,崔怒謂曰,汝好妝邪?我為汝妝。
乃令刻其眉,以青填之。
燒鎖桁灼其兩眼角,皮即焦卷,以朱傅之。
及痂落,瘢如妝焉。
閨妝 【事林廣記】 《漢史》:張敞為婦畫眉,有司劾之。
敞答以閨門之内,夫婦之私,有過于畫眉者。
敞之所為誠屑矣,然天下慕之,争學為京兆眉。
審是則粉白黛綠之要,亦可為好事者助也。
宮制薔薇油。
真麻油随多少,以瓷甕盛之。
令及半甕,取降真香少許投油中,厚用油紙封系甕口頓甑中。
随飯炊兩饷,持出頓冷處,三日後去所投香。
淩晨旋摘半開柚花,俗呼為臭橙者,揀去莖蒂納甕中,令燥濕恰好,如前法密封十日。
後以手其清液收之,其油與薔薇水絕類。
取以理發,經月常香,又能長鬓。
茉莉素馨油造法皆同,尤宜為面脂。
香發木犀油。
岩桂花淩晨摘半開者,揀去莖蒂,令十分淨,每高量一鬥。
取真麻油一斤,輕手拌勻,以濕燥相停為度。
納瓷甕中,厚用油紙封系甕口。
坐甕于釜内,以湯煮一饷久。
持起頓燥處,十日後傾出,以手其清液收之。
要封閉謹密,愈久愈香。
以此油勾入黃蠟,為面脂尤馨。
潔鬓威仙油。
威靈仙十莖,側柏葉二枝,牙皂三莖,黑牽牛二十粒,黃柏皮二片如手指大,各細锉以絹囊盛納甕中,入真麻油浸收。
能除垢膩,潔鬓,長發,勝苓苓香百藥煎之類。
遇鬓發氈結,不堪梳理,有速取一掬塗,立見梳解。
玉女桃花粉。
益母草,亦名火忄欠草,莖生如麻,而葉差小,開紫花。
端午間采曬燒灰,用稠米飲搜團如鵝卵大,熟炭火煅一伏時,火勿令焰焰。
即黑,取出搗碎,再搜煉兩次。
每十兩别煅石膏二兩,滑石蚌粉各一兩,胭脂一錢,共研為粉,同殼麝一枚,入器收之。
大能去風刺,滑肌肉,消瘢點,駐姿容。
唐宮迎蝶粉。
粟米随多少,淘淅如法。
頻易水浸,取十分清潔。
傾頓瓷缽内,令水高粟寸許,以薄綿繃缽面隔去塵污,向烈日曝幹。
研為細粉,每水調少許著器内,随意調花捋粉,覆蓋熏之,媚悅精神。
内宣黃耆膏。
黃耆,防風,赤芍藥,天麻,地黃,各一分許。
浸麻油五兩重,七日外慢火煎令香,不可焦赤。
去滓入黃蠟五錢,重再略熬,新綿子濾過。
可以禦風露,悅顔色,比尋常面脂,大類霄壤。
太真紅玉膏。
杏仁去皮,滑石,輕粉,各等分,為末蒸過。
入腦麝少許,以雞子清調勻。
早起洗面畢,傅之,旬日後色如紅玉。
孫仙少女膏。
黃柏皮三寸,土菰根三寸,大棗七個,同研細為膏。
常早起化湯洗面,用旬日容如少女,以治浴尤為神妙。
錢王紅白散。
白芨,石榴皮,白附子,冬瓜子,笃耨香,各一兩為細末。
卻以法酒浸三日,早起洗面畢,傅之。
七日後面瑩如玉,頻用尤佳。
畫眉集香丸。
真麻油一盞,多着燈心搓緊,将油盞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煙凝上,随得掃下。
預于三日前,用腦麝别浸少油,傾入煙内和調勻,其黑可逾漆。
一法,旋剪麻油燈花用尤佳。
熏衣笑蘭香。
藿苓松芷木茴丁,茅賴芎黃和桂心,檀麝牡皮加減用。
酒噴日曬幹绛囊盛,苓以蘇合油揉調勻,松茅酒洗,三賴米泔浸。
大黃蜜同蒸,麝香逐裹亻表。
入薰衣加僵蠶,常帶加白梅肉。
惜發神梳散。
土當歸,荊芥,黑牽牛,白芷,葳靈艹仙,側柏葉,诃子等分為細末。
隔夜用藥糁發中,次早理之。
能去風屑,除垢膩,解氈結。
牢牙橄香散。
香附子多采淨洗,曬令燥,燒灰存性,碾細為末。
常用擦齒,大能愈牙宣。
辟口氣,日間常作食,橄榄香甚佳。
透肌五香圓。
丁香,麝香,陵香,木香,藿香,白芷,當歸,桂心,等分為細末。
蜜丸如豆子大,日間或卧次頻含咽,半月後口體間,缜存香氣。
太乙靈應膏。
露蜂房一兩,杏仁去皮尖一兩,蛇蛻,玄參,各半兩。
黃耆三分,各細锉,虢丹五兩童男女亂發一握如雞子大,淨洗日幹,先用麻油一斤,同發入器,慢火煎令發消,再入杏仁煎黑,持起澄去滓,換入别器。
以餘藥除虢丹外,同熬候焦黃,又澄去滓,卻入虢丹,以柳木攪五千轉,滴入水中,取軟硬為度,傾頓瓷合收之。
專療婦人内外廉瘡。
諸藥不癢,用少許薄紙貼傅患處,日一換,夜一換,五日見效也。
西施脫骨湯。
乳香,杏仁,各半兩,樸硝,
被掩芙蓉重麝薦,簾影沉沉隻有雙飛燕。
心事向人猶勉勉,強來窗下尋針線。
虢國淡妝 【小說蒙求】 虢國夫人,不施妝粉,自有美豔。
杜甫詩雲,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馬入宮門。
卻嫌脂粉污顔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出《楫妃外傳》。
二女明妝 【太平廣記】 李群玉既解天祿之任,而歸涔陽。
經二妃廟,題詩曰,小姑洲北浦雲邊,二女明妝尚俨然。
野廟向江春寂寂,古碑無宇草芊芊。
東風近墓吹芳芷,落日深山哭杜鵑。
猶似含颦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
高髻險妝 【唐會要】 有司奏婦人高髻險妝,去眉高額,以金銀過為首飾,并請禁斷,仍請勒依正元中舊制。
敕下後,諸司及州府榜示,限一月内改革。
嚴服靓妝 【唐書】 《駱賓王傳》:嚴服靓妝。
麗服靓妝 【唐】 張說與徐堅論近世文章,說曰,閻朝隐如麗服靓妝,燕歌趙舞,觀者忘疲。
若類之風雅,則罪人矣。
梨花洗妝 【宋胡曾詠史詩】 《洛陽梨花》: 時人多攜酒其下,曰為梨花洗妝。
西洛逢春對豔陽,梨花雪吐幾多香。
都人攜酒争歌舞,三揖花神為洗妝。
婢不得濃妝 【太平廣記】 房孺複妻崔氏,性忌左右婢,不得濃妝高髻,見給燕脂一錢。
豆粉一錢。
有一婢新買妝稍佳,崔怒謂曰,汝好妝邪?我為汝妝。
乃令刻其眉,以青填之。
燒鎖桁灼其兩眼角,皮即焦卷,以朱傅之。
及痂落,瘢如妝焉。
閨妝 【事林廣記】 《漢史》:張敞為婦畫眉,有司劾之。
敞答以閨門之内,夫婦之私,有過于畫眉者。
敞之所為誠屑矣,然天下慕之,争學為京兆眉。
審是則粉白黛綠之要,亦可為好事者助也。
宮制薔薇油。
真麻油随多少,以瓷甕盛之。
令及半甕,取降真香少許投油中,厚用油紙封系甕口頓甑中。
随飯炊兩饷,持出頓冷處,三日後去所投香。
淩晨旋摘半開柚花,俗呼為臭橙者,揀去莖蒂納甕中,令燥濕恰好,如前法密封十日。
後以手其清液收之,其油與薔薇水絕類。
取以理發,經月常香,又能長鬓。
茉莉素馨油造法皆同,尤宜為面脂。
香發木犀油。
岩桂花淩晨摘半開者,揀去莖蒂,令十分淨,每高量一鬥。
取真麻油一斤,輕手拌勻,以濕燥相停為度。
納瓷甕中,厚用油紙封系甕口。
坐甕于釜内,以湯煮一饷久。
持起頓燥處,十日後傾出,以手其清液收之。
要封閉謹密,愈久愈香。
以此油勾入黃蠟,為面脂尤馨。
潔鬓威仙油。
威靈仙十莖,側柏葉二枝,牙皂三莖,黑牽牛二十粒,黃柏皮二片如手指大,各細锉以絹囊盛納甕中,入真麻油浸收。
能除垢膩,潔鬓,長發,勝苓苓香百藥煎之類。
遇鬓發氈結,不堪梳理,有速取一掬塗,立見梳解。
玉女桃花粉。
益母草,亦名火忄欠草,莖生如麻,而葉差小,開紫花。
端午間采曬燒灰,用稠米飲搜團如鵝卵大,熟炭火煅一伏時,火勿令焰焰。
即黑,取出搗碎,再搜煉兩次。
每十兩别煅石膏二兩,滑石蚌粉各一兩,胭脂一錢,共研為粉,同殼麝一枚,入器收之。
大能去風刺,滑肌肉,消瘢點,駐姿容。
唐宮迎蝶粉。
粟米随多少,淘淅如法。
頻易水浸,取十分清潔。
傾頓瓷缽内,令水高粟寸許,以薄綿繃缽面隔去塵污,向烈日曝幹。
研為細粉,每水調少許著器内,随意調花捋粉,覆蓋熏之,媚悅精神。
内宣黃耆膏。
黃耆,防風,赤芍藥,天麻,地黃,各一分許。
浸麻油五兩重,七日外慢火煎令香,不可焦赤。
去滓入黃蠟五錢,重再略熬,新綿子濾過。
可以禦風露,悅顔色,比尋常面脂,大類霄壤。
太真紅玉膏。
杏仁去皮,滑石,輕粉,各等分,為末蒸過。
入腦麝少許,以雞子清調勻。
早起洗面畢,傅之,旬日後色如紅玉。
孫仙少女膏。
黃柏皮三寸,土菰根三寸,大棗七個,同研細為膏。
常早起化湯洗面,用旬日容如少女,以治浴尤為神妙。
錢王紅白散。
白芨,石榴皮,白附子,冬瓜子,笃耨香,各一兩為細末。
卻以法酒浸三日,早起洗面畢,傅之。
七日後面瑩如玉,頻用尤佳。
畫眉集香丸。
真麻油一盞,多着燈心搓緊,将油盞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煙凝上,随得掃下。
預于三日前,用腦麝别浸少油,傾入煙内和調勻,其黑可逾漆。
一法,旋剪麻油燈花用尤佳。
熏衣笑蘭香。
藿苓松芷木茴丁,茅賴芎黃和桂心,檀麝牡皮加減用。
酒噴日曬幹绛囊盛,苓以蘇合油揉調勻,松茅酒洗,三賴米泔浸。
大黃蜜同蒸,麝香逐裹亻表。
入薰衣加僵蠶,常帶加白梅肉。
惜發神梳散。
土當歸,荊芥,黑牽牛,白芷,葳靈艹仙,側柏葉,诃子等分為細末。
隔夜用藥糁發中,次早理之。
能去風屑,除垢膩,解氈結。
牢牙橄香散。
香附子多采淨洗,曬令燥,燒灰存性,碾細為末。
常用擦齒,大能愈牙宣。
辟口氣,日間常作食,橄榄香甚佳。
透肌五香圓。
丁香,麝香,陵香,木香,藿香,白芷,當歸,桂心,等分為細末。
蜜丸如豆子大,日間或卧次頻含咽,半月後口體間,缜存香氣。
太乙靈應膏。
露蜂房一兩,杏仁去皮尖一兩,蛇蛻,玄參,各半兩。
黃耆三分,各細锉,虢丹五兩童男女亂發一握如雞子大,淨洗日幹,先用麻油一斤,同發入器,慢火煎令發消,再入杏仁煎黑,持起澄去滓,換入别器。
以餘藥除虢丹外,同熬候焦黃,又澄去滓,卻入虢丹,以柳木攪五千轉,滴入水中,取軟硬為度,傾頓瓷合收之。
專療婦人内外廉瘡。
諸藥不癢,用少許薄紙貼傅患處,日一換,夜一換,五日見效也。
西施脫骨湯。
乳香,杏仁,各半兩,樸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