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千七百七十

關燈
家盛與帝京同。

    三山峙立蓬萊境,千刹相望兜率宮。

    明日歸程更奇絕,浮梁十裡踏晴虹。

    龐兼孺《白頻艹來與祝子權渡沙子》:沙子晴波欲浸天革湖長蕩白相連。

    雲中遠色明秋墅,鏡裡清光渡客船。

    去雁來鷗同夕照,遠山高樹共煙。

    平生江漢飄零甚,照水姿容隻自憐。

    元董嗣杲《廬山集·泊曹家沙》二首:雪覆蘆花障遠郊,小舟不待起風抛。

    沙頭隻有三家住,爛草頭兩把茅。

    行沙回望岸南頭,疊疊層層雪積稠。

    民社一同獵是寄,故應羁蹤此生浮。

     又 險危屢涉尚未慣,沙上盡認家為曹。

    江空不見兩點大,船隘莫禁人語高。

    遠歸誰道日辰誤,小醉自覺精神豪。

    已誓孤褰脫世故,南山鬥底誅蓬蒿。

    《雲溪居士集》:盡日道途經曲直,連天林木見高低。

    況多田野迎秋稼。

    眼界多為近事迷。

    張秘書《中州集·沙邊》:晚雨漲平堤,沙邊獨杖藜。

    長風催雁北,衆水避湖西。

    楚客相逢少,吳天入望低。

    故園無路到,春草自萋萋。

    元《雪窗詩集》:沙洋洋,馬簇簇,大車辘辘小車屢。

    嗚嗚咿咿曉吹竹,日出都城照紅玉。

    北門四月柳如蘿,高髻女兒歌長歌。

    銀罂勸酒當街哭,春風秋雨柰君何,勸君酒,沙洋洋,莫回首。

    射得黃狼及早歸,穹廬夜宿羊千口。

    劉迎《中州集》:沙漫漫,草斑斑,南山北山相對看,我行乃在山之間。

    行人仰不見飛鳥,樹木足知邊塞少。

    沙漫漫,草斑斑,我行欲趁西風還,仆夫汝莫愁衣單,我但着衣思汝寒。

    《類說·弄笏唱浣溪沙》:薛昭緯,恃才傲物。

    每入朝省,弄笏而行。

    又好唱《浣溪沙詞》。

    有門生獻規曰,侍郎重德爾,後不請弄笏與唱浣溪沙。

    時謂之一至言。

     又 《阿廠火作浣溪沙詞》:張侍郎,喪愛妾,悼念不已。

    其猶子曙作《浣溪沙詞》曰:枕障薰爐隔繡緯,二年終日兩相思,好風明月始應知。

    天上人間何處去,舊歡新夢覽來時,黃昏微雨畫簾垂。

    大阮朝退睹詞,恸曰,必是阿廠火所作。

    然于名教,還亦不可。

    阿廠火,中谏字也。

    宋《歐陽修集·浣溪沙》:葉底青青杏子垂,枝頭薄薄柳綿飛,日高深院晚啼。

    忄甚恨風流成薄,斷無消息道歸期,托腮無語翠眉低。

    趙德麟《侯鲭錄》:歐陽永叔《浣溪沙》雲:堤上遊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綠楊樓外出秋千。

    此翁語甚妙絕,隻一出字,是後人着意道不到處。

    宋吳垌《五總志》:東坡廣玄真子詩,為《浣溪沙》曰:西塞山邊白鳥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魚肥。

    自蔽一身青蓑笠,相随到處綠莎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山谷雲:新婦矶頭眉黛愁,女兒浦口眼波秋,驚魚錯認月沉鈎。

    青蓑笠前無限事,綠莎衣底一時休,西風吹雨轉船頭。

    東坡視之謂所親曰,黃九以山光水色,代卻玉肌花貌,自以為得漁父家風。

    然才出新婦矶,又入女兒浦。

    此漁父無乃大瀾浪乎?雖曰戲言,是亦嫉而輕之也。

     宋韓氵虎《澗泉集》:玉水明沙,峰回路轉。

    城倚橋斜,老我登臨。

    同誰酩酊,一望還賒。

    飛鴻杳霭天涯,但扌棄取心情酒家。

    紫菊枝枝,紅茱顆,顆休問年華。

    《樂府詞》:無名氏唐人絕句:玉管朝朝弄,清歌日日新。

    折花當驿路,寄與隴頭人。

    《總潭州詩》:承明年老取自論,乞得湖守東南奔。

    為聞楚國富山水,青嶂迤辶裡僧家園。

    沈傳師。

    湘流繞南嶽,絕目傳青青。

    張九齡。

    征鞍窮郢路,歸棹入湘流。

    兩邊楓作岸,數處橘為洲。

    張九齡。

    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飛花落洞庭。

    李白。

    風清長沙浦,霜空雲夢田。

    李白詩。

    湘水回九曲,衡山望五峰。

    李白。

    夜醉長沙酒,曉行湘水春。

    杜甫。

    衡霍生春草,潇湘共海浮。

    杜甫。

    秋晚嶽增翠,風高湖湧波。

    杜甫。

    驿邊沙舊白,湖外草新青。

    杜甫白沙驿作。

    雲山兼五嶺,風壤帶三苗。

    同上。

    潭府邑中甚淳古,太守庭内不相呼。

    杜甫。

    楚岫千峰翠,湘潭一葉黃。

    《唐詩紀事·韋迢早發湘潭寄杜甫》長沙千裡平,勝地猶在險。

    韓愈。

    江亭枕湘江,蒸水瞰其左。

    韓愈《題合江亭》。

    湘流分曲浦,缭繞古城來。

    戴叔倫偶向東湖更東處,數聲難唱翠微中。

    遙知楊柳是門處,似覺芙蓉無路通,戴叔倫《東湖作》。

    江草行将達。

    湘山獨往深。

    白雲留不住,綠水去無心。

     劉長卿《送标上人》。

    江山三楚分,風雨二妃祠。

    羅昭谏。

    三湘漂寓若流萍,萬裡湘鄉隔洞庭。

    羁客春來心欲醉,東風莫遣柳條青。

    戎昱《湖南春日》。

    斑竹泣舜婦,清湘市楚臣。

    韓愈詩。

    湘江舞罷忽成悲,便脫蠻靴出降帷。

    《唐詩紀事》:李翔在潭州,有舞柘枝者,乃姑蘇台韋中丞愛姬所生之女也,委身樂部。

    亞相為之籲嗟,且日,吾韋族姆舊,選士而嫁之。

     舒元輿詩雲雲入《今古詩活》雲,李朝尚書于潭席上,有舞柘枝者顔色慘怛,倚禦啟堯藩即席贈詩曰:姑蘇太守青娥女,流落長消舞柘枝,滿坐繡衣皆不識,可憐紅臉淚雙垂。

    潭州官舍暮樓空,今古無端入望中。

    湘淚淺深滋竹色,楚歌重疊怨蘭叢。

    李義山湘南湘北水悠悠,佳處中間冠十州。

    楚客離騷收不盡,唐人題跋尚分流。

    我來江上重尋日,景入詩中為點頭。

    潭中詩。

    祗應清夜棄難成,枕底清流拍岸行。

    舟泊檻前千樓靜,水浮江面一樓明。

    孤鴻往事休勞問,老鶴閑情待與盟。

    譚忠。

    衡嶽半天秀,湘潭無底清。

    歐陽修詩。

    忠驅義感即風雷,誰道南方乏武才。

    天下起兵誅董卓,長沙子弟最先來。

    呂溫《題陽人城》。

    千裡潇湘琴瑟流,因恩上宅在鳌頭。

    鑒開青帝春風浦,移下嫦娥夜月樓。

     徐仲雅,《飒楚王之侈》。

    馬家公子好樓台鑒破青山碧沼開。

    啼鳥不知人事變,數聲猶傍水邊來。

    文昭淵在濟川門外與國間,何承矩聞守圓吏雲,昔屬馬家,今歸趙氏,國聞提壺有感。

    城中煙樹綠漫漫,百萬樓台綠影間。

    陶弼江聲洞庭去,山色祝融來。

    陶弼。

    長沙雄富冠江關,百萬樓台綠柳間。

    侯延慶洞庭青草渺無際,天柱紫蓋森欲動。

    東坡《送陳睦知潭州》初登西漢文章府,便領吳王第一州,繞郭白雲衡嶽近,滿帆明月洞庭秋。

    鄭獬《送吳中複鎮長沙》春過三湘渡,真觀八景圖。

    雲藏嶽麓寺,東入洞庭湖。

    長沙十萬戶,遊女似京都。

    張總得上天甲子慶升平,春到潇湘倍有情,白壁當天千裡共,紅蓮照夜萬枝明。

    劉防公退也須偷賞玩,郡城無夜不樓台。

    南軒維衡屹南荒,作鎮自開辟。

    定王十裡城,處處見山色。

    黃給事甯知城東路,有此梅萬株。

    近坡與遠嶺,玉立同一區。

    城東十裡,滿野皆梅。

    張南軒詩雲洛陽年少空白頭,三闾大夫浪自苦。

    南軒定王遺恐覽長沙,城郭山川四面佳。

    林栗《定王台》千年依舊長安土,萬裡思歸帝子家。

     同上《南嶽詩》:南嶽配朱鳥,鴻洞半炎方。

    祝融五峰高,峰峰次低昂。

    杜甫衡山蒼蒼入紫冥,下看南極老人星。

    回飚吹散五峰雪。

    往往飛花落洞庭。

    李白紫蓋連延接天柱,後廪騰擲堆祝融,韓愈東南倚蓋早,維嶽資柱石。

    前富祝融居,上拂朱鳥翮,青冥結精氣,磅礴宜地脈。

    還聞尺寸陰,能緻彌天澤。

     劉禹錫《望衡山》。

    嘗聞祝融峰,上有神禹銘。

    古後琅資,秘文螭虎形。

    同上。

    疊嶂入雲多,孤峰人去達。

    寅緣不可到,蒼翠空在眼。

     劉文房《後圍峰》。

    祝融絕頂萬馀層,策杖攀蓠步步登。

    行到月宮霞外寺,白雲相伴兩三僧。

     盧肇《登南月宮蘭若》猿到夜深鳴嶽麓雁知春近别衡陽,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詩入帝鄉。

     杜荀鶴《泛潇湘》緻齊紫蓋下,宿設祝融側。

    呂溫《州祭南嶽》見說祝融峰,擎天勢似騰,藏千尋布水,出十八高僧。

     孟東野《懷南嶽隐》今日高樓重陪宴,雨龍衡嶽是南山。

     元微之《望嶽樓》祝融何峻極,下看白雲根。

    絕頂人稀到,諸峰勢獨尊,闊能遮日域,高不避天間陶弼。

    九千雲間寺,一萬年馀石上松。

    引手莫高疑觸鬥,臨池母久恐典龍。

     劉摯《雷池》。

    垣峙麻姑石,溪忌尤禹碑。

    劉摯《題禹碑》。

    方維望三楚,形勢拱中原。

    闊占潇湘腹,高摩冀轸門。

    劉摯。

    它國西南隅,亘地溝嵝外,奇峰七十二,主客雅相對。

    轍在想虔遊,銘知知禹會。

    張舜民。

    黑壓巴蛇背,青齊朱鳥翰,望高三楚近。

    影轉七州寒。

    陶弼。

    曾到祝融孤嶺上,步随明月宿禅關。

    夜深一陣打窗雨,卧聽雷聲在半山。

    陶弼。

    山上三日晴,山下三日雨。

    不見祝融峰,還逆潇湘去。

     黃庭堅。

    衡山之峰七十二,奔走芙蓉盡供職。

    胡宏。

    衡山鎮南極,五峰面相直。

    紫蓋峰頭走日東芙蓉峰巅樓白鶴。

    胡宏。

    我家巫山十二峰。

    浮光直過巴陵東,潇湘水與蒼梧通。

    環繞衡嶽青冥中。

    胡宏。

    故人來從天柱峰,手提石廪與祝融。

    兩山坡陀幾千裡,安得置之行李中。

    韓駒勢疑撞翼轸,翠欲滴潇湘。

     王元。

    《洞庭青草潇湘詩》:洞庭張樂地,潇湘帝子遊。

    謝元晖。

    雲去蒼梧野。

    水還江漢流。

    謝元晖。

    露氣聞芳杜,歌聲識采蓮。

    戌人投岸火,漁子宿潭煙。

    孟浩然。

    洛陽才子谪湘川,元禮同舟月下仙。

    李白。

    洞庭湖西秋月輝,潇湘江北早雁飛。

    李白。

    戋刂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

    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李白。

    明湖長秋月,獨泛巴陵西。

    李白。

    舟浮潇湘月,山倒洞庭波。

    李白。

    湘遠春色還,風暖煙草綠,子非懷沙客,但美采菱曲。

    李白。

    君今還入楚山重,雲亦随君渡湘水。

    李白。

    水色夢沅湘長沙去何窮。

    寄書訪衡峤,但與南飛鴻。

     李白。

    水窮三苗國,地窄三湘道。

    李白。

    人迷洞庭水,雁渡潇湘煙。

    李白。

    湘中老人讀黃老。

    手援紫蕾坐碧草,春至不知湘水深。

    日暮忌卻巴陵道。

    李白。

    爾客何在潇湘川,青莎白石長沙邊。

    李白。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賒月色,将船買酒白雲邊。

    李白。

    吳楚東南拆,乾坤日夜浮。

     杜甫。

    洞庭猶在目。

    青草續為名。

    杜甫。

    蛟室圍青草。

    龍堆隐白沙。

    漢堤蟠古木,迎棹舞神鴉。

    杜甫。

    靜靜思屈原沉遠想賈誼貶。

     韓愈。

    三春日日黃梅兩,孤客年年青草春。

    韓愈。

    二女竹上淚,孤臣水底魂。

    韓愈。

    長沙入楚深。

    洞庭值秋晚。

    韓愈。

    疊雪走嶺、飛波航洞庭。

    韓愈。

    休垂絕徼千行淚。

    共泛湘中一棄舟。

    韓愈。

    湘江二月春水平,滿日和風宜夜行,唱桡欲過平陽戌,守吏相呼問姓名。

    柳宗元。

    潇湘多别離,風起芙蓉州。

    江上人已遠。

    夕陽滿中流。

    張藉《湖南曲》。

    沅湘日夜東歸去。

    不為愁人住少時。

    戴叔倫。

    清猿不可聽,松月下湘流。

    戴叔倫詩。

    一本作孟浩然詩。

    潇水連湘水,千波萬浪中。

    戴叔倫。

    夢中醉卧巫山雲,覺來淚滴湘江水。

    湘江兩岸花木深,美人不見愁人心。

    盧仝。

    不恨湘水深。

    不怨湘水清。

    所嗟豈敢道,空羨江月明。

    元次山《矣欠乃曲》雁影數行秋半逢,漁歌一聲夜深發。

     何渭《潇湘賦》。

    渭以賦著,所謂何渭一夜賦潇湘也。

    中流欲暮見湘煙,岸葦無窮接楚田。

    去雁遠衡雲棄離人獨上洞庭船。

    李頻。

    岚收楚岫和空碧,秋染湘江到底清。

    秦韬玉。

    波濤四面白,雲木一堆青。

     任鹄《君山詩》。

    水國葉黃時,洞庭霜月夜 。

    李端《司馬過湖中》。

    青草湖将天暗合,白頭浪與雪相和。

    韓愈。

    半湖乘早月,中路入晚鐘。

    韓亻屋。

    沅湘流不盡,屈宋怨何深。

    日暮秋煙起。

    蕭蕭楓樹林。

     戴叔倫《過三闾廟》秋色照潇湘。

    月明聞湯漿。

    石橫晚瀕急,水落寒沙廣。

    劉文房《浮石濑》。

    湘水似伊水,湘人非故人。

    登臨獨無語,風柳自搖春。

     鄭谷《望湘亭》。

    喬口橘州風浪促,擊帆何惜片時程。

    《唐詩紀事》,杜字美。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唐詩紀事》,張渭。

    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錢起《湘零鼓瑟詩》。

    三湘月色三湘水,浸骨寒光似練鋪。

    一夜寒鴻來不住,故鄉音信半年無。

     社荀鶴《湘江秋夕》。

    煙愁雨細雲冥冥,杜蘭香老三湘清。

    故山望斷不知處,是鳥隔花時一聲。

    催塗《湘中謠》。

    湘山落木洞庭波,湘水連雲秋雁多。

    寂寞舟中誰借問,月明隻自唱漁歌。

     郎士元《泊湘》。

    醉别江樓橘袖香,江風引雨入船涼憶君遙在湘山月,愁聽清猿棄重長。

    王昌齡《送别》。

    洞庭昨夜起春風,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生石春夢中,行盡江王南數千裡。

    《唐詩紀事》 岑參《春夢詩》。

    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

    陰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