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千七百六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明仲謂予言是,盍歌之。
乃歌曰:人生同而氣禀異,不與俗靡兮為君子。
嗟若椒蘭兮公屬意,騷中與歌首兮蘭必以椒對。
謂椒不芳兮蘭不可佩。
蓋言混允草而殊臭味,何歲移月改而變其始。
蘭豈王子,蘭為可恃。
椒豈大夫,椒為同類。
椒蘭曷為而委厥美,騷以芷蕙而混名氏。
托之征詞而無诽,猶冀不化區蕭而化為芷。
椒蘭信芳而俗與靡,迨其習成兮甘蕪積。
不容一賢而甯以宗國弊,國人傷公廟而祀。
歌送迎神醉止。
鶴山魏了翁《新修汩羅廟歌》:鸾皇栖高梧,那能廟鸱枭。
椒蘭自昭賢,不肯化艾蕭。
人生同一氣,初有善不善。
一為君子歸,甯受流俗變。
雲何屈大夫,屬意椒蘭芳。
蘭臯并椒丘,蘭籍薦椒醬。
騷中與歌首,蘭必以椒對。
謂椒其不芳,謂蘭不可佩。
此言混允草,臭味自爾殊。
因何歲時改,二物一變初。
以蘭為可恃,委美而從俗。
椒亦佞且,幹進而務入。
椒蘭信芳草,氣質自堅好。
胡為壞于廷,晚節不可保。
意者五子蘭,與夫大夫椒。
始亦稍自異,久之意蕭條。
迨其習成性,甘心受蕪穢。
不肯容一原,甯以宗國弊。
禹臯于共鲧,旦封與鮮度。
同根複并生,何當改其故。
原非不知人,觀人亦多塗。
治朝中可上,亂世賢亦愚。
況原周姓卿,義有不可去。
所望于兄弟,謂其猶可據。
我本兄弟女,孰知胡越乎。
以是觀《離騷》,庶幾原心乎。
或雲芷蕙等,豈必皆名氏。
騷者詩之餘,勿以詞害意。
仲尼作《春秋》,定哀多征詞。
楚之嬖小臣,況意有不知。
此詩系過歸鄉沱祠下所作,前記用以為歌,故并載之。
胡吉吉吉《經理汩羅廟記》:按《史記》,屈原遭讒放逐,作《懷沙賦》,自投汩羅以死。
注雲:汩水在羅,故曰汩羅。
又雲:長沙有汨羅縣,北帶汩水。
湘陰,古羅子國也。
則汩羅在湘陰,不在他縣。
有曰在甯鄉者,非也。
以志考之,縣北五十裡為汩羅江,原之正廟故冢在焉。
好古君子,顧瞻徘徊。
未有不加封殖,以無忘其忠者。
吉吉吉東浙儒生,幼讀《離騷》,企想遐躅。
謂安得訪汩羅之濱,握蘭芷之得,持鬥酒以酹英魂乎?脫選得邑,不圖獲遂斯願。
始至之日,固有以廟地當正,廟宇當新。
為告者,事方倥惚,倏理未就,姑少需焉,怃而翻閱公牍,采聽與論,乃知窘閏馀之厄困,尺獲之屈,浩有年歲,不容不疾浩而亟圖之。
遂委寓公屬士友,聯騎相度,歸以語吉吉吉曰:“雨山對峙,一水索行,是為汨羅。
其右為廟,其左為冢。
廟之棟宇将摧,冢之荊榛如沒。
群水在山,枯者可因之以為材,生者可籍之以贻後。
至于豪民削碑,刻以泯故,實貪土地而包隴畝。
張主維持,皆君之責”。
吉吉吉矍然曰:“雖不材,敢不殚力負荷”。
爰檄藍田王君钅奇,任歸疆之事。
命僧與土人,董建廟之役。
于是诘奸辨方,而執其領鸠工聚材,而圖其新。
入深十三丈有奇,橫廣九丈有奇,此廟之基地然也。
廟前東向為丈六十有五,南向為丈一百二十,西向為丈一百二十有二,北向為丈六十有六,西南隅為丈一百三十有八,西北隅為丈一百三十有八,西北隅為丈二百五十有三,皆起于滴水,止于界石。
詳載之圖志,則地之己侵者歸矣。
自正廟寝室、廊庑、拜亭、門屋凡二十五間。
又結庵以居焚獻者,架橋以便往來者。
縻錢三十萬,取給于枯水之馀,縣助其不足。
七月戊申與役,迨九月下瀚畢手,則廟之将摧者興矣。
自天至兄,凡三百五十五,号為廟木。
自弟至甲,凡六百五十有三,号為墳木。
标釘有牌,紀載有籍。
則雨山之木,可枚而數矣。
噫嘻!殖殖新阡,克複青氈。
有畝可蕙,有畹可蘭。
撷芳挹潤,于以盤旋。
巍巍祠宇,足蔽風雨。
桂醑其馨,荷衣其楚。
乘鸾駕鶴,于以來處。
古木維喬,聳壑昂霄。
斧斤不入,民無敢樵。
休陰息影,于以逍遙。
疊是三者,經理古意,大略概見。
若冢前之祠頹毀,冢外之地侵據,又将次弟舉行之。
朝思夕念,盡瘁竭勞,亦求以無負于公而己。
雖然入之負公,不特是也。
稽之武陵志,則錫号清烈,進侯爵而為公者久矣,邑以侯稱猶故。
茲乃正名位,新扁額。
瓣香昭白,神必聽之。
厄者漸舒,屈者粗伸。
忠魂耿耿,萬古如生。
其當以疇昔之愛君愛斯民,則民被公之福為無窮,所以報公者亦無窮。
廟食百裡,其将來永不替與!鋪叙甫既,複取其傳讀之。
公之系心懷王,而顧蜷其宗國者,不以讒間阻,不以疏遠廢。
方上官之谮得行,此身已不能安于王之左右。
而張儀之殺既谏之,秦國之會又谏之。
王不一悟,繼以頃襄卒遷之江南,以成百身不可贖之恨。
殺身成仁公固無憾,而楚則可哀也。
太史公曰:懷王兵挫地削,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
信哉!予故并讨論其事,以彰我公之盛心,以寓後世之深戒雲。
《重修縣西行祠記》:清烈公正廟,在南陽汨羅江。
行祠三:一磊石,一茇子市,一縣西。
汨羅正設傾圮弗支。
磊後行祠,侵削非晨。
哲盡瘁經理,竭心厘正,皆舍舊而新是圖。
其在縣者,始至奠谒。
入其門,草萊沒膝;循其廊,棟宇将壓;瞻其像,風雨剝蝕;闖其址,波濤吞齒。
凜乎朝不謀夕之尤,乃喟然歎曰:“是考是度,予責弗可緩。
”逾年遷于廣照之東,因地于寺。
因材之堅好,而易其朽腐。
因肖貌之己設,而施黼噪。
因面向之西,而疏竹通河。
宇妥而不峻,牆至少而不雕。
椽斷而不塗,皆夷而不級。
大概取其缜密牢固,悠久難壞。
經始于六月己已,落成于九月。
為屋九間,縻錢十萬。
梅仙徒事,趙善與賓董其役。
聞之父老,祠舊在廣照前,嘉定癸未,邑宰林罔,易黃氏地移建縣西,至是複歸之寺。
蓋祠寺密爾,晨香夕燈,僧灑掃以時。
公之英靈,度幾垂風禦氣,駕鸾鳳而來欤?楚節樊儀,每于行祀而不于正設。
予謂舍正廟而緻于所寓,非禮也。
申辰端陽,始持瓣香,屬寨官伸一酹之,誠于汨羅,為定式。
所以慰籍忠魂,興起衆聽。
行祠舊費仍并舉而不廢。
建迄事,将記歲月于堅珉。
并舊其悉,贻諸後人。
勿替此意。
雖商之比幹,以谏而死。
廖廖千載,繼希闊不可蹈常之高,獨公一人而已。
自漢至唐,文人才士,讀《離騷》之詞而起敬,談《懷沙》之事而與慨者,蓋以直氣幹雲霄,義風隘宇宙。
殺身成仁,庑貪立懦。
天地無終窮,公之節既亦與之無終窮耳。
若夫易操于貝錦之成,變色于棘蠅之止。
依阿女翕,苟容于世。
則育公之文拜之祠,甯不顔厚十甲。
噫,攜蘭芷,裁制芰荷。
湘江東注,砥柱頹波。
江流可竭,忠不可磨。
《重磊石行祠記》:事之與廢在時,而亦有數焉。
時與數偶,舉而措之,雖難而易。
時與數單,則動辄龃龉,易亦難矣。
是皆關乎天運之推移,非人力所能預也。
自乾坤奠位,日月著明,以忠而殺身成名者,三闾清烈公,表表霄壤間。
懷沙之恨無窮,招魂之祀不廢。
楚懷迄今,千有餘載。
錫寵号而旌泉扃,舉義赀而新廟貌,固非一人。
其祠之在磊石者,實為殷捐金以重,蕭振磨松而作記。
今讀其記,有曰也。
又曰,規圓矩方,上棟下宇,華榱錦族,将日耀而月晖;彩檻帶榮,或龍盤而獸走。
則祠未當不壯麗也。
蓋自維持之意不堅,奸猬之計得逞。
與吞并之心者,奄有其地不之恤。
肆淩铄之志者,傾覆其廟不之顧。
于是廣袤者削,壯麗者。
甚至委蕭碑于荒郊,遷神像于陋屋,設符券以實其妄,治墳宅以據其所,欺公法而感陰譴,旁若無人。
靈祠氣脈,僅不絕如線。
此識者為之拂膺,議者不能緘諸口也。
吉吉吉叨恩試邑,适在行吟之邦。
觀遐迹而與懷,慨遺忠而抵掌。
凡可以效振起之力者,挾山超海,靡或憚勞。
故南陽正廟,刻意經理。
縣西行祠,竭誠改制。
而磊石香火,廢壞莫支。
因詞牒之來檄,委寮佐躬為料理。
神奪豪民之氣,而号其魄。
俯首聽命,标釘界止。
地之己侵者漸歸承認,建造庫之垂泯。
步驟規畫,雖未盡還舊觀,尚庶幾無負于清烈。
磊石距南陽,總逾一舍。
英魂義氣,凜凜如生。
想夫翔鶴駕之蹁遷,擁雲旆之蔽蒂。
揖東皇而徒彭鹹,翺翔兩地間。
則其瞻所居之新美,履其畝之縱橫,知時與數之适偶,亦将開一笑于冥冥矣。
予既任其事,懼來者無所考據,不揆劣材,鋪陳頃末。
勒之堅珉。
若好古君子,與我同志,有隆無替,清烈公之幸也,湘陰百裡之望也。
顔延年《祝文》:湘州刺史,吳郡張邵,恭承帝命,建施舊楚。
訪懷沙之淵,得捐佩之浦。
弭節羅潭,舣舟汨渚。
乃遣戶曹椽某,敬祭故楚三闾大夫屈君之靈。
蘭薰而摧,玉貞則折。
物忌堅芳,人諱明潔。
曰若先生,逢時之缺。
溫風迨時,飛霜急節。
赢竿進紛,昭懷不端。
謀折儀尚,貞蔑椒蘭。
身絕郢缺,迹遍湘幹。
比物荃孫,連類龍鸾。
聲溢金石,志華日月。
如彼樹芬,實穎實發。
望汨心欷,瞻羅思越。
藉用可塵,昭忠難缺。
莫君陳謹認清酌之奠,敢昭告于楚三闾大夫。
忠潔候之神,去歲旱幹,禾稼幾至盡稿。
君陳職忝字育,撫救無術,用是再禱于神。
神享其哀,方沛時雨。
崇朝滂沛,至足而後己。
民免阻饑,神之所賜。
仰思大惠,豈敢彌忘。
惟神以義事君,以忠潔擊世。
千古之下,又能福庇斯民。
是宜嚴邃廟貌,振顯功德。
俾民承事不怠,名播于無窮。
然而祠宇久毀,大不稱靈明,故以其事,而告于郡帥,求建新祠。
郡帥又因以其事,而表于朝廷,乞崇封号。
今奉明命,爵神曰忠潔。
謹具告日,稱禮告成祠下。
褒嘉之意,具于訓辭,其鑒之。
尚飨。
晦庵朱熹文惟神為國忠謀,遭讒見逐。
行吟憔悴,厥有《離騷》。
懷沙自沉,粵在湘水。
建祠錫号,帝有愍書。
吏惰不供,神用弗宇。
乃今奉,亦既記功。
敢擇雲辰,敬陳椒糈。
惟神降鑒,永奠厥居。
西山真德秀文:德秀之後先生也,蓋千有馀祀。
而于《離騷》《九章》,一讀一興歎焉。
甚哉!先生之忠于國也。
世降俗末,媚佞成風,過其祠者,可以厥颡矣。
德秀雖無似,願師其人于千載之上。
視事之發始,敢不告虔。
履潔含忠,益當自勉。
胡吉侯抱忠貞而不遇兮,嗟無路以叩阍。
困行吟于澤畔兮,志于邑而莫伸。
托《離騷》以纾懷兮,慨想乎唐虞之君。
處溝世而若讒兮,甘組豆于江神。
葬魚腹而不悔兮,潔瓣香而招魂。
伊南陽之故裡兮,祠妥靈而若存。
界一江之相望兮,暮木拱而輪困。
昔疆界之廣袤兮,窘侵攘之紛纭。
熟厘正而使歸兮,量予力而征單。
欲東走于長安兮,言懼卑而莫聞。
惕朝思而夕念兮,莫慰侯于九原。
薦菲奠于正祠兮,撷澗沼之頻繁。
希禦風而下降兮,鑒予意之動拳。
韓愈題詠:猿愁魚懼水翻波,千古充傳是汨羅。
頻澡滿盤無處奠,空間漁父和船歌。
柳宗元作:南來不作楚臣悲,重入門自有期。
為報春風汨羅道,莫将波浪枉明時。
張耒作:楚國茫茫盡醉人,獨醒惟有一靈均。
哺糟更使同流俗,漁父由來亦不仁。
載叔倫作:沅湘流不盡,屈子愁何深。
日暮西風起,蕭蕭風樹林。
朱行中作:委命仇亻丸事可知,章華荊棘國人悲。
恨公無壽如金石,不見秦嬰系頸時。
張孝祥作:伍君為濤頭,妒婦名何津。
那知屈大夫,亦作主永神。
我識大夫公,自托肺腑親。
獨醒梗群日民,聚臭醜一薰。
瀝血摧心肝,懷襄如不聞。
己矣無奈何,質之雲中君。
天門開九重,帝曰哀汝勤。
狹世非汝留,賜汝班列真。
司命馳先驅,太乙诹吉辰。
翩然垂回風,脫迹此水濱。
朱宮紫貝缺,冠俨以珍。
宓妃與娥女,潔充下陳。
至今幾千年,玉顔凜如新。
楚人殊不知,謂公果沉淪。
年年作端午,兒戲公應嗔。
樽齊魯豐作:彭蠡澤南地,祝融峰上天。
其洪無擇物,所偏不容賢。
湘水恨歸處,衡雲愁到邊。
勇哉輸一死,死日勝生年。
文彥博作:楚澤荃蘅盡化蓬,自須高謝脫池籠。
徒知鸩鳥真無賴,猶使瑤基問有。
張詠作:楚王不識聖人風,縱有英賢志少通。
可惜靈均好才術,一身虛死亂離中。
司馬光作:白玉徒為潔,幽蘭未謂芳。
窮羞事令尹,疏不忌懷王。
冤骨銷寒渚,忠魂失舊鄉。
空馀楚辭在,猶與日争光。
鄒季倫作:汨江五月雲水愁,千人萬人思忠侯。
侯之忠兮貫日月,侯之憤兮術鬥牛。
休休休,自古忠良難蓋謀。
水雪滿胸雖凜凜,片言不悟當回頭。
我獨醒,衆醉,拿舟不用金章貴。
李杜英魂忽此遊,三仙共跨黃龍去。
潛齊魏良臣作:清白聲華正直風,數千餘載譽增隆。
候封忠潔缙紳外,廟立汨羅煙霭中。
新宇有功己頓,舊碑無字讀難窮。
他年我若官湘楚,願采遺言問釣翁。
彭淮作:玉壺清鎖寒江色,雨岸孤薄風索索。
白雲紅樹古今愁,青山還水離騷國。
瓣香來吊大夫魂,口不能言空啧啧。
魂之生兮世莫容,肮髒一身天地窄。
門一去不複返,正坐椒蘭在君側。
或乘玉鳳升重雲,或采芙蓉搴木末。
綿心緒,謾多思,戀逐彭鹹歸楚澤。
魂之去兮二千載,凜凜照人霜月白。
空令兒輩撷芳華,吟到大招呼不得。
依然矣欠乃聽漁父,愁殺三闾孤憤客。
當時黑白不可辨,今日丹青俱有赫。
吳山煙鎖子胥祠,汨羅水遠三闾宅。
不知名氏:蒼藤古木幾紅春,舊祀祠堂小水濱。
行客謾陳三奠酒,大夫元是獨醒人。
縣丞趙彥政作:所曆登臨盡,愁新屈子居。
青一嶂遠,紅蓼幾花疏。
直節乾坤外,騷文雅頌馀。
殷勤酹江月,生氣凜如初。
知縣趙希鄂作:懷沙一死固堪傷,千載名未亡。
舉國無人君不悟,斯文有幸日争光。
讒言枉以艾蕭惡,正論終歸蘭芷香。
解印欲辭羅水去,隻傾羅水奠離傷。
提刑許晟大作:白鶴真人朝玉京,故留仙屬鎮山精。
時人卻道投潭死,不得其平所以鳴。
侍郎王容作:《诰詞》《孚應記》:鐘景辰少孫,為餘言孚應廟之異。
問其立廟之所,曰矩湘陰縣六十裡,有山曰白鶴。
山頂有泉下注,而東出于洞口,是為鳴水之潭,廟實居之。
問其所祀之神,曰晉太康中有陶談者,拔宅升天。
其劉氏偶遊宅所,歸而怅恨,自沉于潭。
土人憫之,因為立廟,号鳴水府君,父老之博雲爾。
問其朝食之故,曰靈應尚矣。
請言其近,歲在壬寅。
吏民禱雨,随即滂沛。
辛亥乙卯,以及丙辰,皆常苦旱,亦獲應答。
廟食不絕,慣由于此。
問其賜額之因,曰縣之士人張廷老,免解進士。
鄧炳楊九思等,列靈應之狀,上于本路轉運司。
運司遣官核實,而上于朝。
朝廷下禮部太常寺,複請于上,久而命未頒。
鄉人龔輿宰萍鄉,專吏馳逐,而始賜今額。
餘曰有是哉?是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
而曰神者耶?是能禦災,捍大患,亦宜祀者耶?其廟宜,其賜額亦宜。
少孫曰,子以為宜矣,盍記之以永廟食,而迎神休乎?餘曰諾哉,因為記其始末而未異也。
既數月矣。
少孫訪餘曰,吾偶得一夢,夢若至白鶴有碑馬,視之阙其半,是何祥邪?餘驚曰,吾涉筆久已,草其半而偶未脫蒿,而神已知之耶?夫能拯民水旱之災,以福于一方。
而達于上,以載諸祀典。
而又能出異夢,以驚動人之耳目。
是謂神已。
書
乃歌曰:人生同而氣禀異,不與俗靡兮為君子。
嗟若椒蘭兮公屬意,騷中與歌首兮蘭必以椒對。
謂椒不芳兮蘭不可佩。
蓋言混允草而殊臭味,何歲移月改而變其始。
蘭豈王子,蘭為可恃。
椒豈大夫,椒為同類。
椒蘭曷為而委厥美,騷以芷蕙而混名氏。
托之征詞而無诽,猶冀不化區蕭而化為芷。
椒蘭信芳而俗與靡,迨其習成兮甘蕪積。
不容一賢而甯以宗國弊,國人傷公廟而祀。
歌送迎神醉止。
鶴山魏了翁《新修汩羅廟歌》:鸾皇栖高梧,那能廟鸱枭。
椒蘭自昭賢,不肯化艾蕭。
人生同一氣,初有善不善。
一為君子歸,甯受流俗變。
雲何屈大夫,屬意椒蘭芳。
蘭臯并椒丘,蘭籍薦椒醬。
騷中與歌首,蘭必以椒對。
謂椒其不芳,謂蘭不可佩。
此言混允草,臭味自爾殊。
因何歲時改,二物一變初。
以蘭為可恃,委美而從俗。
椒亦佞且,幹進而務入。
椒蘭信芳草,氣質自堅好。
胡為壞于廷,晚節不可保。
意者五子蘭,與夫大夫椒。
始亦稍自異,久之意蕭條。
迨其習成性,甘心受蕪穢。
不肯容一原,甯以宗國弊。
禹臯于共鲧,旦封與鮮度。
同根複并生,何當改其故。
原非不知人,觀人亦多塗。
治朝中可上,亂世賢亦愚。
況原周姓卿,義有不可去。
所望于兄弟,謂其猶可據。
我本兄弟女,孰知胡越乎。
以是觀《離騷》,庶幾原心乎。
或雲芷蕙等,豈必皆名氏。
騷者詩之餘,勿以詞害意。
仲尼作《春秋》,定哀多征詞。
楚之嬖小臣,況意有不知。
此詩系過歸鄉沱祠下所作,前記用以為歌,故并載之。
胡吉吉吉《經理汩羅廟記》:按《史記》,屈原遭讒放逐,作《懷沙賦》,自投汩羅以死。
注雲:汩水在羅,故曰汩羅。
又雲:長沙有汨羅縣,北帶汩水。
湘陰,古羅子國也。
則汩羅在湘陰,不在他縣。
有曰在甯鄉者,非也。
以志考之,縣北五十裡為汩羅江,原之正廟故冢在焉。
好古君子,顧瞻徘徊。
未有不加封殖,以無忘其忠者。
吉吉吉東浙儒生,幼讀《離騷》,企想遐躅。
謂安得訪汩羅之濱,握蘭芷之得,持鬥酒以酹英魂乎?脫選得邑,不圖獲遂斯願。
始至之日,固有以廟地當正,廟宇當新。
為告者,事方倥惚,倏理未就,姑少需焉,怃而翻閱公牍,采聽與論,乃知窘閏馀之厄困,尺獲之屈,浩有年歲,不容不疾浩而亟圖之。
遂委寓公屬士友,聯騎相度,歸以語吉吉吉曰:“雨山對峙,一水索行,是為汨羅。
其右為廟,其左為冢。
廟之棟宇将摧,冢之荊榛如沒。
群水在山,枯者可因之以為材,生者可籍之以贻後。
至于豪民削碑,刻以泯故,實貪土地而包隴畝。
張主維持,皆君之責”。
吉吉吉矍然曰:“雖不材,敢不殚力負荷”。
爰檄藍田王君钅奇,任歸疆之事。
命僧與土人,董建廟之役。
于是诘奸辨方,而執其領鸠工聚材,而圖其新。
入深十三丈有奇,橫廣九丈有奇,此廟之基地然也。
廟前東向為丈六十有五,南向為丈一百二十,西向為丈一百二十有二,北向為丈六十有六,西南隅為丈一百三十有八,西北隅為丈一百三十有八,西北隅為丈二百五十有三,皆起于滴水,止于界石。
詳載之圖志,則地之己侵者歸矣。
自正廟寝室、廊庑、拜亭、門屋凡二十五間。
又結庵以居焚獻者,架橋以便往來者。
縻錢三十萬,取給于枯水之馀,縣助其不足。
七月戊申與役,迨九月下瀚畢手,則廟之将摧者興矣。
自天至兄,凡三百五十五,号為廟木。
自弟至甲,凡六百五十有三,号為墳木。
标釘有牌,紀載有籍。
則雨山之木,可枚而數矣。
噫嘻!殖殖新阡,克複青氈。
有畝可蕙,有畹可蘭。
撷芳挹潤,于以盤旋。
巍巍祠宇,足蔽風雨。
桂醑其馨,荷衣其楚。
乘鸾駕鶴,于以來處。
古木維喬,聳壑昂霄。
斧斤不入,民無敢樵。
休陰息影,于以逍遙。
疊是三者,經理古意,大略概見。
若冢前之祠頹毀,冢外之地侵據,又将次弟舉行之。
朝思夕念,盡瘁竭勞,亦求以無負于公而己。
雖然入之負公,不特是也。
稽之武陵志,則錫号清烈,進侯爵而為公者久矣,邑以侯稱猶故。
茲乃正名位,新扁額。
瓣香昭白,神必聽之。
厄者漸舒,屈者粗伸。
忠魂耿耿,萬古如生。
其當以疇昔之愛君愛斯民,則民被公之福為無窮,所以報公者亦無窮。
廟食百裡,其将來永不替與!鋪叙甫既,複取其傳讀之。
公之系心懷王,而顧蜷其宗國者,不以讒間阻,不以疏遠廢。
方上官之谮得行,此身已不能安于王之左右。
而張儀之殺既谏之,秦國之會又谏之。
王不一悟,繼以頃襄卒遷之江南,以成百身不可贖之恨。
殺身成仁公固無憾,而楚則可哀也。
太史公曰:懷王兵挫地削,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
信哉!予故并讨論其事,以彰我公之盛心,以寓後世之深戒雲。
《重修縣西行祠記》:清烈公正廟,在南陽汨羅江。
行祠三:一磊石,一茇子市,一縣西。
汨羅正設傾圮弗支。
磊後行祠,侵削非晨。
哲盡瘁經理,竭心厘正,皆舍舊而新是圖。
其在縣者,始至奠谒。
入其門,草萊沒膝;循其廊,棟宇将壓;瞻其像,風雨剝蝕;闖其址,波濤吞齒。
凜乎朝不謀夕之尤,乃喟然歎曰:“是考是度,予責弗可緩。
”逾年遷于廣照之東,因地于寺。
因材之堅好,而易其朽腐。
因肖貌之己設,而施黼噪。
因面向之西,而疏竹通河。
宇妥而不峻,牆至少而不雕。
椽斷而不塗,皆夷而不級。
大概取其缜密牢固,悠久難壞。
經始于六月己已,落成于九月。
為屋九間,縻錢十萬。
梅仙徒事,趙善與賓董其役。
聞之父老,祠舊在廣照前,嘉定癸未,邑宰林罔,易黃氏地移建縣西,至是複歸之寺。
蓋祠寺密爾,晨香夕燈,僧灑掃以時。
公之英靈,度幾垂風禦氣,駕鸾鳳而來欤?楚節樊儀,每于行祀而不于正設。
予謂舍正廟而緻于所寓,非禮也。
申辰端陽,始持瓣香,屬寨官伸一酹之,誠于汨羅,為定式。
所以慰籍忠魂,興起衆聽。
行祠舊費仍并舉而不廢。
建迄事,将記歲月于堅珉。
并舊其悉,贻諸後人。
勿替此意。
雖商之比幹,以谏而死。
廖廖千載,繼希闊不可蹈常之高,獨公一人而已。
自漢至唐,文人才士,讀《離騷》之詞而起敬,談《懷沙》之事而與慨者,蓋以直氣幹雲霄,義風隘宇宙。
殺身成仁,庑貪立懦。
天地無終窮,公之節既亦與之無終窮耳。
若夫易操于貝錦之成,變色于棘蠅之止。
依阿女翕,苟容于世。
則育公之文拜之祠,甯不顔厚十甲。
噫,攜蘭芷,裁制芰荷。
湘江東注,砥柱頹波。
江流可竭,忠不可磨。
《重磊石行祠記》:事之與廢在時,而亦有數焉。
時與數偶,舉而措之,雖難而易。
時與數單,則動辄龃龉,易亦難矣。
是皆關乎天運之推移,非人力所能預也。
自乾坤奠位,日月著明,以忠而殺身成名者,三闾清烈公,表表霄壤間。
懷沙之恨無窮,招魂之祀不廢。
楚懷迄今,千有餘載。
錫寵号而旌泉扃,舉義赀而新廟貌,固非一人。
其祠之在磊石者,實為殷捐金以重,蕭振磨松而作記。
今讀其記,有曰也。
又曰,規圓矩方,上棟下宇,華榱錦族,将日耀而月晖;彩檻帶榮,或龍盤而獸走。
則祠未當不壯麗也。
蓋自維持之意不堅,奸猬之計得逞。
與吞并之心者,奄有其地不之恤。
肆淩铄之志者,傾覆其廟不之顧。
于是廣袤者削,壯麗者。
甚至委蕭碑于荒郊,遷神像于陋屋,設符券以實其妄,治墳宅以據其所,欺公法而感陰譴,旁若無人。
靈祠氣脈,僅不絕如線。
此識者為之拂膺,議者不能緘諸口也。
吉吉吉叨恩試邑,适在行吟之邦。
觀遐迹而與懷,慨遺忠而抵掌。
凡可以效振起之力者,挾山超海,靡或憚勞。
故南陽正廟,刻意經理。
縣西行祠,竭誠改制。
而磊石香火,廢壞莫支。
因詞牒之來檄,委寮佐躬為料理。
神奪豪民之氣,而号其魄。
俯首聽命,标釘界止。
地之己侵者漸歸承認,建造庫之垂泯。
步驟規畫,雖未盡還舊觀,尚庶幾無負于清烈。
磊石距南陽,總逾一舍。
英魂義氣,凜凜如生。
想夫翔鶴駕之蹁遷,擁雲旆之蔽蒂。
揖東皇而徒彭鹹,翺翔兩地間。
則其瞻所居之新美,履其畝之縱橫,知時與數之适偶,亦将開一笑于冥冥矣。
予既任其事,懼來者無所考據,不揆劣材,鋪陳頃末。
勒之堅珉。
若好古君子,與我同志,有隆無替,清烈公之幸也,湘陰百裡之望也。
顔延年《祝文》:湘州刺史,吳郡張邵,恭承帝命,建施舊楚。
訪懷沙之淵,得捐佩之浦。
弭節羅潭,舣舟汨渚。
乃遣戶曹椽某,敬祭故楚三闾大夫屈君之靈。
蘭薰而摧,玉貞則折。
物忌堅芳,人諱明潔。
曰若先生,逢時之缺。
溫風迨時,飛霜急節。
赢竿進紛,昭懷不端。
謀折儀尚,貞蔑椒蘭。
身絕郢缺,迹遍湘幹。
比物荃孫,連類龍鸾。
聲溢金石,志華日月。
如彼樹芬,實穎實發。
望汨心欷,瞻羅思越。
藉用可塵,昭忠難缺。
莫君陳謹認清酌之奠,敢昭告于楚三闾大夫。
忠潔候之神,去歲旱幹,禾稼幾至盡稿。
君陳職忝字育,撫救無術,用是再禱于神。
神享其哀,方沛時雨。
崇朝滂沛,至足而後己。
民免阻饑,神之所賜。
仰思大惠,豈敢彌忘。
惟神以義事君,以忠潔擊世。
千古之下,又能福庇斯民。
是宜嚴邃廟貌,振顯功德。
俾民承事不怠,名播于無窮。
然而祠宇久毀,大不稱靈明,故以其事,而告于郡帥,求建新祠。
郡帥又因以其事,而表于朝廷,乞崇封号。
今奉明命,爵神曰忠潔。
謹具告日,稱禮告成祠下。
褒嘉之意,具于訓辭,其鑒之。
尚飨。
晦庵朱熹文惟神為國忠謀,遭讒見逐。
行吟憔悴,厥有《離騷》。
懷沙自沉,粵在湘水。
建祠錫号,帝有愍書。
吏惰不供,神用弗宇。
乃今奉,亦既記功。
敢擇雲辰,敬陳椒糈。
惟神降鑒,永奠厥居。
西山真德秀文:德秀之後先生也,蓋千有馀祀。
而于《離騷》《九章》,一讀一興歎焉。
甚哉!先生之忠于國也。
世降俗末,媚佞成風,過其祠者,可以厥颡矣。
德秀雖無似,願師其人于千載之上。
視事之發始,敢不告虔。
履潔含忠,益當自勉。
胡吉侯抱忠貞而不遇兮,嗟無路以叩阍。
困行吟于澤畔兮,志于邑而莫伸。
托《離騷》以纾懷兮,慨想乎唐虞之君。
處溝世而若讒兮,甘組豆于江神。
葬魚腹而不悔兮,潔瓣香而招魂。
伊南陽之故裡兮,祠妥靈而若存。
界一江之相望兮,暮木拱而輪困。
昔疆界之廣袤兮,窘侵攘之紛纭。
熟厘正而使歸兮,量予力而征單。
欲東走于長安兮,言懼卑而莫聞。
惕朝思而夕念兮,莫慰侯于九原。
薦菲奠于正祠兮,撷澗沼之頻繁。
希禦風而下降兮,鑒予意之動拳。
韓愈題詠:猿愁魚懼水翻波,千古充傳是汨羅。
頻澡滿盤無處奠,空間漁父和船歌。
柳宗元作:南來不作楚臣悲,重入門自有期。
為報春風汨羅道,莫将波浪枉明時。
張耒作:楚國茫茫盡醉人,獨醒惟有一靈均。
哺糟更使同流俗,漁父由來亦不仁。
載叔倫作:沅湘流不盡,屈子愁何深。
日暮西風起,蕭蕭風樹林。
朱行中作:委命仇亻丸事可知,章華荊棘國人悲。
恨公無壽如金石,不見秦嬰系頸時。
張孝祥作:伍君為濤頭,妒婦名何津。
那知屈大夫,亦作主永神。
我識大夫公,自托肺腑親。
獨醒梗群日民,聚臭醜一薰。
瀝血摧心肝,懷襄如不聞。
己矣無奈何,質之雲中君。
天門開九重,帝曰哀汝勤。
狹世非汝留,賜汝班列真。
司命馳先驅,太乙诹吉辰。
翩然垂回風,脫迹此水濱。
朱宮紫貝缺,冠俨以珍。
宓妃與娥女,潔充下陳。
至今幾千年,玉顔凜如新。
楚人殊不知,謂公果沉淪。
年年作端午,兒戲公應嗔。
樽齊魯豐作:彭蠡澤南地,祝融峰上天。
其洪無擇物,所偏不容賢。
湘水恨歸處,衡雲愁到邊。
勇哉輸一死,死日勝生年。
文彥博作:楚澤荃蘅盡化蓬,自須高謝脫池籠。
徒知鸩鳥真無賴,猶使瑤基問有。
張詠作:楚王不識聖人風,縱有英賢志少通。
可惜靈均好才術,一身虛死亂離中。
司馬光作:白玉徒為潔,幽蘭未謂芳。
窮羞事令尹,疏不忌懷王。
冤骨銷寒渚,忠魂失舊鄉。
空馀楚辭在,猶與日争光。
鄒季倫作:汨江五月雲水愁,千人萬人思忠侯。
侯之忠兮貫日月,侯之憤兮術鬥牛。
休休休,自古忠良難蓋謀。
水雪滿胸雖凜凜,片言不悟當回頭。
我獨醒,衆醉,拿舟不用金章貴。
李杜英魂忽此遊,三仙共跨黃龍去。
潛齊魏良臣作:清白聲華正直風,數千餘載譽增隆。
候封忠潔缙紳外,廟立汨羅煙霭中。
新宇有功己頓,舊碑無字讀難窮。
他年我若官湘楚,願采遺言問釣翁。
彭淮作:玉壺清鎖寒江色,雨岸孤薄風索索。
白雲紅樹古今愁,青山還水離騷國。
瓣香來吊大夫魂,口不能言空啧啧。
魂之生兮世莫容,肮髒一身天地窄。
門一去不複返,正坐椒蘭在君側。
或乘玉鳳升重雲,或采芙蓉搴木末。
綿心緒,謾多思,戀逐彭鹹歸楚澤。
魂之去兮二千載,凜凜照人霜月白。
空令兒輩撷芳華,吟到大招呼不得。
依然矣欠乃聽漁父,愁殺三闾孤憤客。
當時黑白不可辨,今日丹青俱有赫。
吳山煙鎖子胥祠,汨羅水遠三闾宅。
不知名氏:蒼藤古木幾紅春,舊祀祠堂小水濱。
行客謾陳三奠酒,大夫元是獨醒人。
縣丞趙彥政作:所曆登臨盡,愁新屈子居。
青一嶂遠,紅蓼幾花疏。
直節乾坤外,騷文雅頌馀。
殷勤酹江月,生氣凜如初。
知縣趙希鄂作:懷沙一死固堪傷,千載名未亡。
舉國無人君不悟,斯文有幸日争光。
讒言枉以艾蕭惡,正論終歸蘭芷香。
解印欲辭羅水去,隻傾羅水奠離傷。
提刑許晟大作:白鶴真人朝玉京,故留仙屬鎮山精。
時人卻道投潭死,不得其平所以鳴。
侍郎王容作:《诰詞》《孚應記》:鐘景辰少孫,為餘言孚應廟之異。
問其立廟之所,曰矩湘陰縣六十裡,有山曰白鶴。
山頂有泉下注,而東出于洞口,是為鳴水之潭,廟實居之。
問其所祀之神,曰晉太康中有陶談者,拔宅升天。
其劉氏偶遊宅所,歸而怅恨,自沉于潭。
土人憫之,因為立廟,号鳴水府君,父老之博雲爾。
問其朝食之故,曰靈應尚矣。
請言其近,歲在壬寅。
吏民禱雨,随即滂沛。
辛亥乙卯,以及丙辰,皆常苦旱,亦獲應答。
廟食不絕,慣由于此。
問其賜額之因,曰縣之士人張廷老,免解進士。
鄧炳楊九思等,列靈應之狀,上于本路轉運司。
運司遣官核實,而上于朝。
朝廷下禮部太常寺,複請于上,久而命未頒。
鄉人龔輿宰萍鄉,專吏馳逐,而始賜今額。
餘曰有是哉?是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
而曰神者耶?是能禦災,捍大患,亦宜祀者耶?其廟宜,其賜額亦宜。
少孫曰,子以為宜矣,盍記之以永廟食,而迎神休乎?餘曰諾哉,因為記其始末而未異也。
既數月矣。
少孫訪餘曰,吾偶得一夢,夢若至白鶴有碑馬,視之阙其半,是何祥邪?餘驚曰,吾涉筆久已,草其半而偶未脫蒿,而神已知之耶?夫能拯民水旱之災,以福于一方。
而達于上,以載諸祀典。
而又能出異夢,以驚動人之耳目。
是謂神已。
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