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千一百四十二

關燈
陳 陳忄造 【容齋三筆】 陳,字季常,公弼之子,居于黃州之岐亭,自稱龍丘先生。

    又曰,方山子。

    好賓客,喜畜聲妓。

    然其妻柳氏絕兇妒,東坡有詩雲: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

    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河東獅子指柳氏也。

    坡又嘗醉中與季常書雲:一絕乞秀英君。

    想是其妾小字。

    黃魯直元中,有與季常簡曰:審柳夫人時須醫藥,今已安平否?公暮年來,想漸求清淨之樂。

    姬媵無新進矣。

    柳夫人此何所念以緻疾邪?又一帖雲:承谕老境情味,法當如此。

    所苦既不妨,遊觀山川,自可損藥石調護起居飲食而已。

    河東夫人亦能哀憐老夫,一任放不解事邪?則柳氏之妒名,固彰著于外。

    是以二公皆言之雲。

     【元一統志】 陳,字季常,本眉人。

    陳公弼之子。

    寓居于黃之岐亭。

    号龍丘子。

    蘇轼谪居,與之往來唱和。

    東坡有《方山子傳》。

     【黃州府志】 季常,号龍丘居士。

    元豐三年,東坡谪黃州,至岐亭。

    有白馬青蓋來迎,乃故人陳也。

    留五日賦詩而别。

     【宋蘇東坡集】 方山子傳方山子光,黃間隐人也。

    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闾裡俠皆宗之。

    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

    然不遇。

    晚乃遁于光黃間曰:岐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

    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

    人莫識也。

    見其所著帽方聳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之遺像乎,因謂之方山子,餘譴居于黃,過岐亭适見焉。

    鳴呼!吾故人陳季常也,何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問餘所以至此者,餘告之,故俯而不答。

    仰而答,呼餘宿其家,環堵蕭然。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餘既聳然異之。

    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财如糞土。

    前十九年,餘在岐下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遊西山。

    鵲起于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

    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得之。

    因與餘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

    今幾時耳,精悍之色,猶見于眉間。

    而豈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勳閥,當得官使從事于其間。

    今已顯聞,而其家在洛陽,洛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

    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餘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陽狂垢,不可得而見。

    方山子傥見之與? 【姓氏遙華】 季常,号龍丘居士。

    自洛之蜀,以駿馬載二妹。

    遇溪山佳處,留數日。

    蔔居黃岡北,稱靜庵。

    子贍贈《臨江仙》:細馬遠驅雙侍女,青巾玉帶紅靴。

    溪山好處便為家,誰知巴峽路,得見洛陽花。

    回旋落英飛玉芷。

    人間春日遲斜。

    十年不見紫雲車,龍丘新洞府,钅杏鼎舊丹砂。

     陳知雄 【宋畢西台集】 陳水部墓志銘。

    君諱知雄,字守柔。

    陳氏故右正議大夫緻仕述古之子。

    故太子太師緻仕鄭國文惠公堯佐之孫。

    故左谏議大夫贈太師尚書令秦國公省華之曾孫也。

    世為蜀君阆中人,後徙鄭,今為鄭人。

    君年十五,以文惠公恩守将作監主簿。

    累遷光祿寺丞。

    為人博文強記,倜傥任氣節。

    喜周人急。

    其仕官不畏強禦,日與上官辨是非,必得當而後止,上官多不悅者。

    人或告之,君自若。

    初監河南府酒稅,次監信州鹽酒稅。

    竟以為上官辦事,為所中傷而廢。

    其年未三十也。

    君一廢四十年。

    治平中以神宗皇帝即位,恩授檢校水部員外郎、濮州團練副使。

    可以複仕矣,而遂不仕。

    其居闾裡,日飲酒為詩篇治宅種田,油然自得。

    出入遊縱,譏谯笑谑,雖老不衰。

    嘗大病幾死,人以為自此衰矣。

    而病已如故。

    人問之,君曰:它人病者憂死,病而有憂,所以益病且衰也。

    我病即待死耳,不憂故不衰。

    知者以為名言。

    君年六十有九,正議公尚無恙。

    往來蔡鄭之間,白首問安人皆歎息焉。

    其後正議公薨,君持喪居鄭裡。

    至元八年,君年七十有一,平居無事,遂卒,實七月一日也。

    娶張氏,故翰林院學士複之女孫,故内殿崇班成之。

    女男三人:長曰複,前河南府永甯縣尉;次曰某,次曰某。

    女三人:長适右通直郎辛發直次适進士介瑜,次未嫁。

    蔔以某年日月葬公于懷忠鄉。

    某裡某原,其子複乞銘于東平畢某。

    某之外祖贈金紫光祿大夫。

    陳師古,即正議公之從凡,君于某母黨也。

    其可不銘?銘曰:噫守柔公相孫。

    強其志,屯其身。

    仕一跌,不複論。

    年雖老,氣益振。

    所好義,且多聞。

    人從遊,日諄諄。

    今已矣,嗟外門,猶有待,觀後昆。

     陳太素 【宋史】 列傳太素,字仲華,河南缑氏人。

    中進士第。

    嘗為大理評斷官。

    又入審刑為詳議官。

    權大理少卿,又判大理寺,任刑法二十馀年。

    朝廷有大獄疑,必召與議。

    太素為推原人情,以傳法意,衆皆釋然,自以為不及。

    雖号明習法令,然所論建,亦或有不中。

    每臨案牍至忘寝食,大寒暑不變。

    子弟或止之,答曰:囹圄之苦,豈不甚于我也?曆知江陰軍兖州明州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