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千一百三十四

關燈
去疑,五招谏,六勸賞,七息兵,八安宗子。

    其大要謂今百度已備,但刑急綱密,非為政之要。

    凡大人初制天下,必有兇亂叛逆之人,為我驅除以明天誅。

    兇逆已滅,則順人情,赦過宥罪。

    蓋刑以禁亂,亂靜而刑息,不為承平設也。

    太平之人樂德而惡刑。

    刑之所加,人必慘怛。

    故聖人貴措刑也。

    比大赦澡蕩群罪,天下蒙慶,鹹得自新。

    近日诏獄稍滋,拘捕支黨,株蔓推窮,蓋獄吏不識天意,以抵慘刻,誠宜廣恺悌之道。

    敕法慎罰,省白誣冤,此太平安人之務也。

    官人惟賢,政所以治也。

    然君子小人各尚其類。

    若陛下好賢而不任,任而不能信,信而不能終,終而不賞,雖有賢人,終不肯至,又不肯勸。

    反是則天下之賢集矣。

    議者乃雲賢不可知,人不易識。

    臣以為固易知,固易識。

    夫尚德行者無兇險,務公正者無邪朋。

    廉者憎貪,信者疾僞,智不為愚者謀,勇不為怯者死。

    猶鸾隼不接翼,董彳酋艹不共氣。

    其理自然。

    何者以德并兇,勢不相入;以正攻佞,勢不相利;以廉勸貪,勢不相售;以信質僞,勢不相和。

    智者尚謀,愚者所不聽;勇者徇死,怯者所不從。

    此趣向之反也。

    賢人未嘗不思效用,顧無其類則難進。

    是以淹汨于時,誠能信任俊良,知左右有灼然賢行者,賜之尊爵厚祿。

    使以類相舉,則天下之理得矣。

    陛下知得賢須任,今未能者。

    蓋以常信任者不效,如裴炎,劉之,周思茂,骞味道,固蒙用矣,皆孤恩前死。

    以是陛下疑于信賢,臣固不然。

    昔人有以噎得病,乃欲絕食,不知食絕而身殒。

    賢人于國猶食在人,人不可以一噎而止餐;國不可以謬一賢而遠正士,此神鑒所知也。

    聖人大德在能納谏,太宗德參三王,而能容魏徵之直。

    今誠有敢谏骨鲠之臣,陛下廣延順納以新盛德,則萬世有述。

    臣聞勞臣不賞,不可勸功。

    死士不賞,不可勸勇。

    今或勸勞死難,名爵不及,偷榮屍祿,寵秩妄加。

    非所以表庸勵行者也。

    願表顯徇節,勵勉百僚。

    古之賞一人千萬人悅者,蓋雲當也。

    今事之最大者,患兵甲歲興,賦役不省,興師十萬則百萬之家不得安業。

    自有事北狄于今十年,不聞中國之勝。

    以庸将禦冗兵,徭役日廣,兵甲日弊,願審量損益,計利害勢有不可,毋虛出兵,則人安矣。

    虺賊千紀,自取屠滅,罪止魁逆,無複緣坐。

    宗室子弟,皆得更生。

    然臣願陛下重曉慰之,使明知天子慈仁,下得自安。

    臣聞人情不能自明則疑,疑則懼,懼則罪生。

    惟賜恺悌之德,使居無過之地。

    俄遷右衛胄曹參軍。

    後既稱皇帝,改号周。

    子昂上周受命頌以媚悅後。

    雖數召見問政事,論亦詳切,故奏聞辄罷。

    以母喪去官。

    服終擢右拾遺,子昂多病,居職不樂。

    會武攸宜讨契丹,置幕府,表子昂參謀。

    次漁陽,前軍敗,舉軍震恐,攸宜輕易無将略。

    子昂谏曰:陛下發天下兵以屬大王,安危成敗,在此一舉。

    安可忽哉?今大王法制不立,如小兒戲。

    願審智愚,量勇怯,度衆寡,以長攻短,此刷恥之道也。

    夫按軍尚威嚴,擇親信以虞不測,大王提重兵精甲,頓之境上。

    朱亥竊發之變,良可懼也。

    王能聽愚計,分麾下萬人為前驅。

    契丹小醜,指日可禽。

    攸宜以其儒者謝不納。

    居數日複進計,攸宜怒徙署軍曹。

    子昂知不合,不複言。

    聖曆初,以父老表解官,歸侍。

    诏以官供養,會父喪,廬冢次。

    每哀恸,聞者為出涕。

    縣令段簡貪暴,聞其富欲害子昂。

    家人納錢二十萬缗。

    簡薄其賂,捕送獄中。

    子昂之見捕,自筮,卦成驚曰:天命不,吾殆死乎!果死獄中。

    年四十三。

    子昂性偏躁,然輕财好施。

    笃朋友,與陸馀慶,王無競,房融,崔之,盧藏用,趙元最厚。

    唐興文章承徐庾馀風,天下祖尚,子昂始變雅正。

    初為《感遇詩》三十八章。

    王适曰:是必為海内文宗。

    乃請交子昂。

    所論著當世以為法。

    大曆中東川節度使李叔明為立旌德碑于梓州,而學堂至今猶存。

    子光複與趙元子少微相善,俱以文稱。

    光終商州刺史,子易甫簡甫皆位禦史。

    董沖釋音垲司亥切,高大央也。

    癯其俱切,瘠也。

    直乙切噍才笑切,嚼也。

    呼荒故切。

    邙谟郎切,北邙山名。

    墟丘于切,丘也。

    廣會古外切,刍藁藏薄侯切,手鞠物也。

    瘵側界切,病也。

    車酋夷周切,輕車狃女九切莫阝慕各切,縣名。

    在河間碛七迹切,水中有石掎舉绮切,偏引跷渠嬌切。

    罅呼訝切,孔也。

    饣軍音運,野饷。

    枵許嬌切蹂忍九切,踐也。

    狯古外切,狡也。

    喙許穢切。

    阪甫遠切,坡阪。

    孱钅且山切,弱也。

    龜茲上祛尤,下牆之切。

    榷古嶽切莸夷周切,草也。

    讠幸許孟切,語。

     【舊唐書】 《列傳》:陳子昂,梓州射洪人。

    家世豪富。

    子昂獨苦節讀書,尤善屬文。

    初為《感遇詩》三十首,京兆司功王适見而驚曰:此子必為天下文宗矣。

    由是知名。

    舉進士。

    會高宗崩,靈駕将還長安。

    子昂詣阙上書,盛陳東都形勝,可以安置山陵,關中旱儉,靈駕西行不便,曰:梓州射洪縣草莽愚臣子昂謹頓首冒死,獻書阙下:臣聞,明王不惡切直之言以納忠,列士不憚死亡之誅以極谏,故有非常之策者,必待非常之時。

    有非常之時者,必待非常之主。

    然後危言正色,抗議直辭,赴湯镬而不回,至誅夷而無悔。

    豈徒欲詭伐誇俗,厭生樂死者哉?實以為殺身之害小,存國之利大,故審計定議而甘心焉!況乎得非常之時,遇非常之主,言必獲用,死亦何驚?千載之迹,将不朽于今日矣。

    伏惟大行皇帝遺天下,棄群臣,萬國震驚。

    百姓屠裂,陛下以克齊之聖,承宗廟之重,天下之望,如也。

    莫不冀蒙聖化,以保馀年。

    太平之主将複于今日矣。

    況皇太後以文母之賢,葉軒宮之耀,軍國大事,遺诏決之。

    唐虞之際,于斯為盛矣。

    臣伏見诏書梓宮将遷出京師,銮輿亦欲陪幸,計非上策,智者失圖。

    廟堂未聞骨鲠之謀,朝廷多有順從之議。

    愚臣竊以為過矣。

    伏自思之,生逢聖世,日沐皇風,自頂至踵,莫非亭育,不能曆丹鳳,抵濯龍,北望玉階,東面金屋,抗音而正谏者,聖王之罪人也。

    所以不顧萬死乞陳一言,願蒙聽覽,甘就鼎镬,伏惟陛下察之。

    臣聞,秦據鹹陽之時,漢都長安之日,山河為固,天下服矣。

    然猶北假胡苑之利,南資巴蜀之饒。

    自渭入河,轉關東之粟,沙絕漢,緻山西之寶。

    然後削平天下,彈壓諸侯,長辔利策,橫制宇宙。

    今則不然。

    燕代迫匈奴之侵,巴隴嬰吐蕃之患,西蜀疲耗,千裡嬴糧。

    北國丁男,十五乘塞,歲月奔命,其弊奚堪。

    秦之首尾,今為阙矣。

    即所馀者,獨三輔之間耳。

    頃遭荒馑,人被薦饑,自河而西,無非赤地。

    循隴已北,罕逢青草。

    父兄轉徙,妻子流離,委家喪業,膏原潤莽,此朝廷之所備知也。

    賴以宗廟神靈,皇天悔禍,去歲薄稔,前秋稍登。

    使羸餓之馀,得保沉命,天下幸甚,可謂厚矣。

    然則流人未返,田野尚蕪,白骨縱橫,阡陌無主。

    至于蓄積,猶可哀傷。

    陛下不料其難,貴從先意,遂欲長驅大駕,按節秦京。

    千乘萬騎,何方取給?況山陵初制,穿複未央,土木工匠,必資徒役。

    今欲率疫弊之衆,與數萬之軍,徵發近畿,鞭撲羸老,鑿山載石,驅以就功。

    春作無時,秋成絕望,凋瘵遺噍,再罹饑苦。

    傥不堪其弊,有一逋逃。

    子來之頌,将何以述?亦宗廟之機,不可不深圖也。

    況國無兼歲之儲,家鮮匝時之蓄,一旬不雨,猶可深憂。

    忽加水旱,人何以濟?陛下不深察始終,獨違群議,臣恐三輔之弊,不止如前日矣。

    且天子以四海為家,聖人包六合為宇,曆觀邃古以至于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