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千七

關燈
而不求,過矣。

    堯傳天下于舜,禮之諸侯,妻以二女,臣以十子,身請北面朝之,至卑也。

    舜布衣也。

    故曰至卑。

    伊尹庖廚之臣也,傳說殷之胥靡也,胥靡,刑罪之名也。

    皆上相天子,至賤也。

    禹東至搏木之地,日出九津青羌之野,搏木,太木之津崖也。

    《淮南子》曰:日出陽谷,青羌,東方之野也。

    攢樹之所,抿天之山,山高至天也。

    鳥谷青丘之鄉,黑齒之國。

    東方其人齒黑,因曰齒黑之國也。

    南至交趾孫樸續木雨艹之國。

    丹粟添樹沸水漂漂九陽之山,南方積陽,陽數極于九,故曰九陽之山也。

    羽人裸民之處,不死之鄉。

    羽人,鳥喙,背上有羽翼。

    裸民,不衣衣裳也。

    鄉,亦國也。

    西至三危之國,巫山之下,飲露吸氣之民,積金之山,飲露吸氣,養形人也。

    西方剛氣所在,故曰積金之山也。

    共肱一臂三面之鄉。

    北至人正之國,夏海之窮,衡山之上,今正北極之國也。

    夏海,大冥也。

    北方純陰,故曰大冥之中,處衡山之北極之山也。

    犬戎之國,誇父之野,禺疆之所,積水積石之山,不有懈堕,犬戎,西戎之别也。

    誇父獸名也。

    禺疆,天神也。

    之所,處也。

    積水,謂海也,積石,山名也。

    經營行之不懈堕休息也。

    憂其黔首,顔色黎黑,竅藏不通,病也步不相過,罷也以求賢人,欲盡地利,至勞也。

    地利,嘉谷也。

    至,大也。

    事功曰勞。

    得陶化益真窺橫革之交,五人佐禹,故功績銘乎金石,金,鐘鼎也。

    石,豐碑也。

    著于盤盂。

    盤盂之器皆銘其功。

    昔者堯朝許由于沛澤之中,曰十日出而焦火不息,不亦勞乎?夫子為天子,而天下已治矣。

    夫子,謂許由也。

    請屬天下于夫子,許由辭曰:為天下之不治與,而既已治矣,自為與啁噍巢于林,不過一枝,自為,為己也。

    與幺阝也啁噍,小鳥也,巢,蔟也。

    偃息也。

    啁音超。

    偃鼠飲于河,不過滿腹,歸已君乎?滿腹,不求馀也。

    歸,終也惡用天下,惡,安也。

    遂之箕山之下,穎水之陽,耕而食,箕山,在穎川陽城之西,水北曰陽也。

    終身無經天下之色。

    經,橫理也。

    故賢主之于賢者也,物莫之妨,不以物故,妨害賢者。

    戚愛習故,戚,親也不以害之,故賢者聚焉。

    賢者所聚,天地不懷,鬼神不害,人事不謀,人不以奸邪謀之也。

    此五常之本事也。

    臯子衆疑取國,召南宮虔,孔伯産,而衆口止。

    臯子,賢者也,其取國告虔産口乃止,愛産其徒之賢者也,其事不與許由相連也,臯子衆疑許由欲取國也。

    晉人欲攻鄭,令叔向聘焉,視其有人與無人。

    視其有無賢人也。

    子産為之詩曰: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子不我思,豈無他士?叔向歸曰:鄭有人子産在焉,不可攻也。

    秦荊近,其詩有異心,不可攻也。

    鄭近秦與荊也。

    其詩雲:子不我思,豈無他人?将事秦荊,故曰有異心,不可攻也。

    晉人乃辍攻鄭。

    辍,止也。

    孔子曰:詩雲:無競維人,子産一稱而鄭國免。

    詩大雅抑之二章也。

    無競惟人,四方其訓之,無競,競也。

    國之強惟在得人,故曰鄭國免其難也。

    陰陽二十五人 【黃帝素問】 黃帝曰:餘聞陰陽之人何如?伯高曰:天地之間,六合之内,不離于五人。

    亦應之故五五二十五人之政,而陰陽之人不與焉。

    其态又不合于衆者五,餘已知之矣。

    願聞二十五人之形,血氣之所生别而以候從外知内何如?岐伯曰:悉乎哉問也,此先師之秘也。

    雖伯高猶不能明之也。

    黃帝避席遵循而卻曰:餘聞之,得其人弗教,是謂重失。

    得而洩之,天将厭之。

    餘願得而明之,金櫃藏之,不敢揚之。

    歧伯曰: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别其五色,異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

    黃帝曰:願卒聞之。

    歧伯曰:慎之慎之,臣請言之。

    木形之人,比于上角,似于蒼帝。

    其為人蒼色,小頭長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好有才,勞心少力,多憂勞于事,能春夏不能秋冬,感而病生足,厥陰佗佗然。

    大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陽,少陽之上遺遺然。

    左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陽,少陽之下随随然。

    一曰少角大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陽,少陽之上推推然。

    一曰右角判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陽,少陽之下栝栝然。

    火形之人比于上徵,似于赤帝,其為人赤色,廣月引脫面小頭,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搖,肩背肉滿有氣,輕财少信多慮,見事明,好顔急心,不壽暴死,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手,少陰核核然。

    質征之人比于左手太陽,太陽之上肌肌然。

    一曰質之人,一曰大征。

    少征之人比于右手太陽,太陽之下然。

    右征之人比于右手太陽,太陽之上鲛鲛然。

    一曰熊熊然質判之人比于左足太陽,太陽之下支支頤頤然。

    一曰質征土形之人比于上宮,似于上古黃帝,其為人黃色,圓面大頭,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稱,行安地,舉足浮安,心好利人,不喜權勢,善附人也。

    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太陰敦敦然。

    大宮之人比于左,足陽明,陽明之上婉婉然。

    加宮之人比于左足陽明,陽明之下坎坎然。

    一曰衆之人少宮之人比于右足陽明,陽明之上樞樞然。

    左宮之人比于右足陽明,陽明之下兀兀然。

    一曰之人。

    一曰陽明之上。

    金形之人比于上商,似于白帝,其為人方面白色,小頭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如骨發踵,外骨輕身清廉,急心靜悍,善為吏,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手,大陰敦敦然。

    商之人比于左手陽明,陽明之上廉廉然。

    左商之人比于左手陽明,陽明之下脫脫然,右商之人比于右手陽明,陽明之上監監然。

    小商之人比于右手陽明,陽明之下嚴嚴然。

    水形之人比于上羽,似于黑帝,其為人黑色,面不平,大頭廉頤,小肩大腹,動手足,發行搖身,下屍幾長背,延延然不敬畏,善欺绐人戮死,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少陰然。

    大羽之人比于左足太陽,太陽之上頰頰然。

    小羽之人比于左足太陽,太陽之下纡纡然。

    衆之為人比于右足太陽,太陽之下潔潔然。

    一曰加之人桎之為人比于左足太陽,太陽之上安安然。

    是故五形之人,二十五變者,衆之所以相欺者是也。

    黃帝曰:得其形不得其色何如?歧伯曰:形勝色,色勝形者,至其勝時年加感則病行,失則憂矣。

    形色相得者富貴大樂。

    黃帝曰:其相勝之時年加可知乎? 歧伯曰:凡年忌下上之人,大忌常加七歲,十六歲,二十五歲,三十四歲,四十三歲,五十二歲,六十一歲,皆人之大忌。

    不可自安也。

    感則病行,失則憂矣。

    當此之時,無為奸事,是謂年忌。

    黃帝曰:夫子之言脈之上下,血氣之候,以知形氣柰何?歧伯曰:足陽明之上血氣盛,則髯美長。

    血少氣多,則髯短。

    故氣少血多則髯少,血氣皆少則無髯,兩吻多畫。

    足陽明之下血氣盛,則下毛美長至胸,血多氣少,則下毛美短至臍。

    行則善高舉足足指少肉,足善寒。

    血少氣多則肉而善疒豕。

    血氣皆少則無毛,有則稀枯悴,善痿厥足痹。

    足少陽之上氣血盛,則通髯美長;血多氣少,則通髯美短;血少氣多,則少髯;血氣皆少,則無須,感于寒濕,則善痹骨痛爪枯也。

    足少陽之下血盛,則胫毛美長,外踝肥。

    血多氣少,則胫毛美短,外踝皮堅而厚;血少氣多,則月行毛少,外踝皮薄而歃;血氣皆少則無毛,外踝瘦無肉。

    足太陽之上血氣盛,則美眉,眉有毫毛;血多氣少,則惡眉,面多少理;血少氣多則面多肉;血氣和,則美色。

    足太陰之下血氣盛,則跟肉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