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千三
關燈
小
中
大
人君審時以測地,察倦以因人,使其力出無窮,财生不匮,則聚人之要,在于茲矣!今國家富有萬國,治勝三王,塞邪路于漢劉,劃訛根于晉右,罄域中之黎庶孰匪王民。
窮宇内之舟車,鹹輸貢賦,用衆庶則方今特出,拟豐盈則邃古難差,而且遊力尚多,曠土不少,餒凍之色,十五其民,得非版籍之所未精,勸課之所未備,臣愚以謂精版籍,莫若遵闾伍之法;備勸課,莫若申殿最之科。
如是則遊力必除,曠土盡辟。
管子曰:欲治其國,先知其人;欲知其人,先明其地。
蓋黃帝有鄉井之制,周人置三隧之官,使其什伍相司,裡鄰相保,有無得以相貸,巧拙得以相謀,生産得以相均,死病得以相救,危難得以相助,婚嫁得以相媒,人顧其家,家守其口,奔亡者無所匿,遷移者無所從,欲蓋而彰,不救而得,故民有安土之意,官無漏人之虞,主政可行于民,民心可系于主,衆寡之額老幼具存。
故周禮每至孟冬,司徒獻其人數,王拜而受,冢宰貳之,乃命有司登于天府,其重民籍也如是。
及東晉以土斷其民,北齊之間俗便其制,陳亡隋亂,紀紊綱頹,洎乎李唐,大革斯弊,乃有村正掌其田野,坊正司其邑居。
大約科條,與今相類,然以彼時村正坊正,皆選疆幹廉平,州官縣官,悉知丁口存殁,三年一造戶籍三本,一本供省司,一本在縣主将,一本納州照對。
隐一戶則罰加守宰,漏一丁則罪連鄉鄰,故得上盡其心,下竭其力,互相檢謹無敢罔欺,加以糾奸訛,督課租賦,随其等級,并有勸懲。
今則州額不登,天府未聞其必罰;縣數有漏,州司亦因而無言,存亡隻任于裡胥,增減悉由于田。
地有奸惡至彰露以方知,戶有死亡,遇差徭而始振,夫如是得不掩藏其疾,而使複本歸農者哉!故曰:版籍之所未精也。
又地者谷之所生,谷者人之司命。
地不耕,無以取谷;谷不熟,無以養其人。
是以古者宅不毛,田不辟,皆有裡布之率屋粟之租,蓋勉其勤勞,而罰怠惰也。
漢诏曰:洪範八政,以食為先,斯誠家給之源,刑措之本,是宜厚農薄賦,今與孝悌同科者,其重農也如是。
及孝平元始之初,有大農部丞之制,分管勸課逐處耕桑,未逾二三載中,墾田九百萬頃,戶足人給,流亡漸還,又晉司徒石苞,奏郡縣農桑未有殿最,宜增官屬,有所巡檢,帝俞其言,民獲其利,洎後或馳不可備論。
逮乎李唐開元,則立口分永業,各定頃畝,随其等級,于事雖涉大煩,亦可體為嘗式。
但臣切見先有命,遍下諸州俾置農師,猶謂勸人複本。
然雖有其诏诰,而且無其主張,坊村得以因循,郡邑不虞其殿最,遂使耕耘之力,尚遺畎畝之間。
故曰勸課之所未備也。
臣所議上件事,由兼有前古制度,倘若陛下不遺葑菲特賜施行,即乞據令村坊加之保伍,随其土斷,不問僑居,應是浮浪之徒,悉歸版籍所管,然後按其人數,授以土田,五家為鄰,五鄰為保,遞相檢察,責以農桑。
勿容遊食之徒,勿縱惰耕之子,仍更示其殿最,厲彼屬官。
或土不曠功,則陸之以爵賞,人有遊力,則降之以典刑,自然上下相承,大小無隐,良疇委而再辟,遊民蕩而複歸,太古之風,于今曷遠,故曰:精版籍莫若遵闾伍之制,備勸課莫若申殿最之科。
其有子細事宜,更在臨時條貫,退循虛昧,無補盛明。
淳化二年,上時為将,作監丞。
【畢西台先生集】 《試蔭補人議》:道不足以通庶事,不謂之道;法不足以行萬世,不謂之法。
舜之德賞延于世,可延之賞也。
文王之政仕者世祿,可世之祿也。
賞可延而延之,則無幸賞之心;祿可世而世之,則無猥多之患。
自漢以來,舍其賞延世祿之說,而不達其旨,是以官吏浮冗,最為天下之大慮。
昔唐太宗省内外官,定制為七伯三十員,曰:吾以此待天下賢才足矣。
後世有特置同正員,至于檢校兼守判知之類,皆非本制。
中世之後,遂不勝其濫,然而蔭補之格,猶未若本朝之濫也。
蓋太祖太宗之時,天下初定,萬事草創,有司停阙待注而無人,故多為取士之門,蔭補之法以應用。
至今百餘年間,天下以補蔭入流者甚衆,一歲之選至千萬計,豈特賞延世祿而已邪!舊日之制,歲得任其子弟者,易而為三歲。
三歲之制,複易而為六歲,而猶患其濫,則殆非歲數之近蔭補人之多故也。
今若于定制之外,複增歲數,則士大夫絕望于蔭補沮事之議将不可止,非所以順人心助和氣而官冗之弊,又未必能去。
為今之策,莫若因仍歲數遠近,而漸實其試法,試而中于法者,然後入仕,則是第存蔭補之舊名,而已無入仕之新患。
順于人心,所利有五,不增蔭補之期,無所觖望,一利也;公卿之子弟患于不學,而今實其試法,則自勸于學,二利也;得好學之人以為政,不病于民,三利也;一不中選者猶欲再而中,再不中選者猶望三而中,不絕其望,四利也;官冗之弊,可以漸省,五利也。
豈惟蔭補,凡天下之入仕者,皆為試法以考之,使人人勇于自試,而止取百人則百人而已,數百人則數百人而已,終無意外之濫,雖行之萬世未見其弊,又不失虞舜賞延,文王世祿之旨矣。
中興備覽議親近之人:臣竊惟人主之尊,譬如北辰,不動于上,而衆星拱之,是以聖人治天下,必謹選左右,親近賢良,以輔成其德。
嗚呼!見君者非齋戒沐浴,恭獻善言,則不敢輕進馬。
若使小人。
或得以肆其市井之說,是為渎尊矣。
至于詢之刍荛,以問利害,茲固無不可者。
【崔宮教集】 《津人問》:崔子遊于江湖之上,見夫競舟之民,相先以為樂,臨流而觀,倚杖竊歡,未知所謂。
有津人者,操舟而來,鬓眉蒼然,輯棹而止,于是進而問曰:彼乘危而有鬥心,何取為樂哉?且以争為樂者有之矣。
博者争盧,變者争局,壺者争馬,射者争鹄,或談笑于幾席之暇,或樽以禮文之缛。
今乃涉巨濤之滄茫,較扁舟之遲速,或騰而随決,或蕩汩而颠覆,何取為樂哉?津人曰:噫!競舟之樂,子亦危之耶!且天地者,大江湖也;人身者,一舟楫也。
一身之間,視聽言貌思,則競之所由作也。
人有丹其谷則驕視于蓬累;恥袍之不敵,此競于目者也。
鳴蛙鼓吹清濁之相喧,黃鐘尾瓦釜邪正之相比,南磬北竽,激草玄之嘲,東瑟西缶,為濺血之地,此競于耳者也。
離堅則約從為奸,肅而藻井,則誇勝于圭畢。
占見鐘鼎者,恨箪瓢之不如;睹青紫者,合異則連衡為賊,誣善之辭,銷骨而铄金,是已之學,操戈而入室,此競于口者也。
抱負者以折腰為恥,貴倨者以亻免眉為屈,幹戈之怒,起于争長;刀鋸之慘,興于滕席,此競為貌者也。
交戰于得喪之途,相攻于愛惡之域,方寸之地,有山川之險,肝膽之迩,有楚越之敵,此競于心者也。
夫以人之一身,而挾此五競,日涉于物,膠膠而與之鬥,馳骛于愛河,沖突于欲海,履風波而不愕,觸機阱而不悔。
今子舍此不為之怪,而切切然笑楫師之愚,憂榜人之殆,此吾所未解也。
崔子聞之,悚然而作曰:隐君子也。
于是再拜而起,三揖而前曰:吾學有年矣,吾目競于色,耳競于聲,口競于言,貌競于形,七情紛争,思慮營營,不得須臾甯,今也何幸,得從先生遊,願聞一言,庶幾乎知道。
津人莞爾而笑,掉頭而歌曰:吾之舟号常虛以遊,哀樂喜怒号一毫不留,不與物涉号駕空以浮,萬方覆卻号無觸吾舟,吾之舟兮常虛以遊。
歌畢,延緣葦間,剌船而去。
【元王恽秋澗集】 《樂全老人說》:昔太史公傳貨殖,以素封而名家甚夥,然富而好禮,享所有而全其樂者,蓋亦鮮矣。
林氏系蘇門望族,君玉雖治産時逐,處心遠大,資之以發其身者,良有足取。
為人志明而氣銳,樂賢好客,教子孫讀書,顧一事不肯屑屑出人後。
通都大邑,居奇貨,儈赢羨掉臂于陶朱猗頓間,千金之産有過而弗觀者。
至親近名士大夫,風雨寒暑,奔走不避,如鹿庵軒二大老,愛其疏通知變,皆款與其進。
遂資籍子仲,先為時聞人,故好事之名高出行輩,達官時貴,踵接于門者無虛日。
家則藏書有閣,圃外思親有亭,植佳花,釀名酒,客至則擊鮮為具,賓醉而後已,窮年而不厭也。
今年七十有五,視聽聰明,行步加健,飲啖如五六十人。
既富而壽,壽而安,安而能享。
承家有子,純孝而特達,釋負有孫,善繼而克荷,歲時宴喜,朋簪四盍,兒孫滿前,奉觞拜壽,樂融融也。
一門之中,百順坌集,何其秉之厚?樂之全,且見其禮義之生于家也。
予以世姻,故遊最狎,因舉曾有慶謂子仲曰:若乃父克享所有,以齒以德,扳古人之例,宜易名以顯異之,若等以為如何?曰:謹唯命。
遂以樂全老人目之,異時瞻喬本,禮高年,使诰雲絢彩,爛焉盈門,是将望于若子若孫者,未必不張本于斯耶!已而子元來請其說,于是乎筆以為贈,歲壬辰至元二十九年履端日書。
【文苑英華】 《山亭思友人序》:高興之後,中宵起觀,舉目四望,風寒月清,鄰人張氏有山亭焉。
洞壑橫分,奇峰直上,郁然有造化之功矣。
嗟夫!大丈夫荷帝王之雨露,對清平之日月,文章可以經緯天地,器局可以畜瀉江河,七星可以氣沖,八風可以調合,獨行萬裡覺天地之崆峒,高枕百年,見生靈之龌龊,雖俗人不識,下士徒輕,顧視天下,亦可以敝凝寰中之一半矣!惜乎此山有月,此地無人。
清風入琴,黃雲對酒。
雖形骸真性,得禮樂于身中,而宇宙神交,卷煙霞于物表。
至若開辟翰苑,掃蕩文場,得宮商之正津,受山川之傑氣,雖陸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車載鬥量;謝靈運、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思飛情逸,風雲坐宅于筆端;興洽神清,日月自安于調下雲爾。
寝延部人判:撫州别駕豆盧安,舍正寝延部人乙弗乾,公事禀而後行,所由舉不法,安不伏。
對端右之寄,古人為難,光我大邦,抑惟良政。
豆盧安,雅有通識,率由舊章,呂虔推其佩刀,諸葛稱其骥足,好問則裕。
高步于丘門,有道可尊,且懸于陳榻,舍茲正寝,延彼部人,饑渴良圖,咨謀雅道。
昔幹木賤士,文侯尚且轼闾,侯嬴匹夫,信陵以之虛左,重其所部,望古何慚?舉此為非,愚所不取。
豆盧安幸屬清泰,早襲衣冠,陪去獸而宣風,贊還珠而緝化,題輿就職,行聞仲舉之風,展骥臨人。
坐振士元之躅,爰于正寝,延茲部人,罕言私情。
但舉公事,乙弗乾,既奉嚴命,禀而後行,論情未越于古風,據理何乖于即事?王子之臨東海,雖未贈刀,盧君之撫南康,終其化鶴,所司妄舉,終有昧于條章,安既有推,詞請從于緘默。
王祥望職,久著傳刀,龐統良材,攸稱展骥,承上接下,故宜自己而行。
舉目提綱,或可禀人而借。
如鄭産流譽,尚采鄉校之言,晉侯質疑,猶聽輿人之誦,則智有不達,材有不通。
江海以納流為大,君子以訪賢為美,子賤之居茂宰,實禀度于邑人,何晏之任尚書,止開懷于談客。
孔丘既稱其善,史臣不叙其非,按舊章而可憑,明所司之妄舉,安令不伏,良謂有詞。
【白居易長慶集】 《續虞人箴》:唐受天命,十有二聖,兢兢業業,鹹勤厥政。
鳥生深林,獸在豐草,春冬狩,取之以道,鳥獸蟲魚,各遂其生,民野君朝,亦克用甯,在昔玄祖,厥訓孔彰,馳騁畋獵,俾心發狂,何以效之?曰羿與康。
曾不是誡,終然覆亡,高祖方獵,蘇長進言,不滿十旬,未足為權,上心既悟,為之辍畋,降及宋,亦谏玄宗,溫顔聽納,獻替從容,趨以出,鹞死握中,噫!逐獸于野,走馬于路,豈不快哉?禦橛可懼,審其安危,惟聖之慮。
【萬啟類編】 《借從人》:某啟昨迫晚至府下,以衣冠不正,未敢躬詣台階參谒,下情惟切瞻仰,即日盛暑,伏惟台候萬福,少意欲就使廳,假人從看谒兩日,倘蒙允賜,幸遣至,即容面謝,不宣。
答某再拜,伏辱教字,就審舟馭已抵江口。
盛德神,相台候萬福,為慰,須祗應人,謹遣備使喚。
他委尚望顧旨,即容首詣參見,以盡區區,先此以謝,不宣。
【晉二俊集】 陸機《幽人賦》:世有幽人,漁釣乎玄渚,彈雲冕以辭世,披霄褐而延伫。
是以物外莫得窺其奧,舉世不足揚其波,勁秋不能雕其葉,芳春不能發其華。
超塵冥以絕緒,豈世綱之能加。
【文苑英華】 鄭适撰《人不易知賦》:以題為韻墳素通旨,古今倫,惟沖虛以效迹,貴特達而知人。
有藏器在我,有從方立身。
曆九徵而觀則,甄一德而求真。
既而亂合性情,交驅馳驟,一作勝負莊列談其險艱,堯舜病其授受。
玉石相蔽,悲獻璞之匪工。
媒介朱孚,忌投珠而自久。
考聲度之軌躅,察言貌之休咎。
鑒之則理将斯契,昧之則亂何不有。
彼經緯之區分,在昭擇于能不。
複覽前志,清通不易。
或失子羽之容,或失宰我之議。
自非識周郎之顧曲,辨齊竽之濫吹。
安能取士于飯牛之時,拔才于卧龍之器。
其道或如蘭芷,應以埙篪,聞撤俎而興歎,指負甑而留規。
管仲霸齊,終恸哭于鮑叔;國僑相鄭,始登舉于子皮。
此則秦鏡一覽而皆得,何必豫章七年而見知?别有事業後時徘徊中路。
厭東郭之雪,隐南山之霧,猶恐相士者失之于下流,披文者棄之于異處。
一作趣苟名實之斯在,願曲直而成谕,徒叩寂于不材,實有慚于能賦。
【文鑒】 王回撰《愛人賦》:亻叔天民之秉兮,同懿德而自好。
縱百骸以物兮,義與利其殊報。
彼君子兮,唯先覺是号。
故忠恕以愛人兮,舍元元其焉肖。
竊誦夫曾氏之求志兮,忘違禮而寝于大夫之箦。
感童子之關諷兮,雖疾病猶扶而反席。
元與春務養吾欲兮,
窮宇内之舟車,鹹輸貢賦,用衆庶則方今特出,拟豐盈則邃古難差,而且遊力尚多,曠土不少,餒凍之色,十五其民,得非版籍之所未精,勸課之所未備,臣愚以謂精版籍,莫若遵闾伍之法;備勸課,莫若申殿最之科。
如是則遊力必除,曠土盡辟。
管子曰:欲治其國,先知其人;欲知其人,先明其地。
蓋黃帝有鄉井之制,周人置三隧之官,使其什伍相司,裡鄰相保,有無得以相貸,巧拙得以相謀,生産得以相均,死病得以相救,危難得以相助,婚嫁得以相媒,人顧其家,家守其口,奔亡者無所匿,遷移者無所從,欲蓋而彰,不救而得,故民有安土之意,官無漏人之虞,主政可行于民,民心可系于主,衆寡之額老幼具存。
故周禮每至孟冬,司徒獻其人數,王拜而受,冢宰貳之,乃命有司登于天府,其重民籍也如是。
及東晉以土斷其民,北齊之間俗便其制,陳亡隋亂,紀紊綱頹,洎乎李唐,大革斯弊,乃有村正掌其田野,坊正司其邑居。
大約科條,與今相類,然以彼時村正坊正,皆選疆幹廉平,州官縣官,悉知丁口存殁,三年一造戶籍三本,一本供省司,一本在縣主将,一本納州照對。
隐一戶則罰加守宰,漏一丁則罪連鄉鄰,故得上盡其心,下竭其力,互相檢謹無敢罔欺,加以糾奸訛,督課租賦,随其等級,并有勸懲。
今則州額不登,天府未聞其必罰;縣數有漏,州司亦因而無言,存亡隻任于裡胥,增減悉由于田。
地有奸惡至彰露以方知,戶有死亡,遇差徭而始振,夫如是得不掩藏其疾,而使複本歸農者哉!故曰:版籍之所未精也。
又地者谷之所生,谷者人之司命。
地不耕,無以取谷;谷不熟,無以養其人。
是以古者宅不毛,田不辟,皆有裡布之率屋粟之租,蓋勉其勤勞,而罰怠惰也。
漢诏曰:洪範八政,以食為先,斯誠家給之源,刑措之本,是宜厚農薄賦,今與孝悌同科者,其重農也如是。
及孝平元始之初,有大農部丞之制,分管勸課逐處耕桑,未逾二三載中,墾田九百萬頃,戶足人給,流亡漸還,又晉司徒石苞,奏郡縣農桑未有殿最,宜增官屬,有所巡檢,帝俞其言,民獲其利,洎後或馳不可備論。
逮乎李唐開元,則立口分永業,各定頃畝,随其等級,于事雖涉大煩,亦可體為嘗式。
但臣切見先有命,遍下諸州俾置農師,猶謂勸人複本。
然雖有其诏诰,而且無其主張,坊村得以因循,郡邑不虞其殿最,遂使耕耘之力,尚遺畎畝之間。
故曰勸課之所未備也。
臣所議上件事,由兼有前古制度,倘若陛下不遺葑菲特賜施行,即乞據令村坊加之保伍,随其土斷,不問僑居,應是浮浪之徒,悉歸版籍所管,然後按其人數,授以土田,五家為鄰,五鄰為保,遞相檢察,責以農桑。
勿容遊食之徒,勿縱惰耕之子,仍更示其殿最,厲彼屬官。
或土不曠功,則陸之以爵賞,人有遊力,則降之以典刑,自然上下相承,大小無隐,良疇委而再辟,遊民蕩而複歸,太古之風,于今曷遠,故曰:精版籍莫若遵闾伍之制,備勸課莫若申殿最之科。
其有子細事宜,更在臨時條貫,退循虛昧,無補盛明。
淳化二年,上時為将,作監丞。
【畢西台先生集】 《試蔭補人議》:道不足以通庶事,不謂之道;法不足以行萬世,不謂之法。
舜之德賞延于世,可延之賞也。
文王之政仕者世祿,可世之祿也。
賞可延而延之,則無幸賞之心;祿可世而世之,則無猥多之患。
自漢以來,舍其賞延世祿之說,而不達其旨,是以官吏浮冗,最為天下之大慮。
昔唐太宗省内外官,定制為七伯三十員,曰:吾以此待天下賢才足矣。
後世有特置同正員,至于檢校兼守判知之類,皆非本制。
中世之後,遂不勝其濫,然而蔭補之格,猶未若本朝之濫也。
蓋太祖太宗之時,天下初定,萬事草創,有司停阙待注而無人,故多為取士之門,蔭補之法以應用。
至今百餘年間,天下以補蔭入流者甚衆,一歲之選至千萬計,豈特賞延世祿而已邪!舊日之制,歲得任其子弟者,易而為三歲。
三歲之制,複易而為六歲,而猶患其濫,則殆非歲數之近蔭補人之多故也。
今若于定制之外,複增歲數,則士大夫絕望于蔭補沮事之議将不可止,非所以順人心助和氣而官冗之弊,又未必能去。
為今之策,莫若因仍歲數遠近,而漸實其試法,試而中于法者,然後入仕,則是第存蔭補之舊名,而已無入仕之新患。
順于人心,所利有五,不增蔭補之期,無所觖望,一利也;公卿之子弟患于不學,而今實其試法,則自勸于學,二利也;得好學之人以為政,不病于民,三利也;一不中選者猶欲再而中,再不中選者猶望三而中,不絕其望,四利也;官冗之弊,可以漸省,五利也。
豈惟蔭補,凡天下之入仕者,皆為試法以考之,使人人勇于自試,而止取百人則百人而已,數百人則數百人而已,終無意外之濫,雖行之萬世未見其弊,又不失虞舜賞延,文王世祿之旨矣。
中興備覽議親近之人:臣竊惟人主之尊,譬如北辰,不動于上,而衆星拱之,是以聖人治天下,必謹選左右,親近賢良,以輔成其德。
嗚呼!見君者非齋戒沐浴,恭獻善言,則不敢輕進馬。
若使小人。
或得以肆其市井之說,是為渎尊矣。
至于詢之刍荛,以問利害,茲固無不可者。
【崔宮教集】 《津人問》:崔子遊于江湖之上,見夫競舟之民,相先以為樂,臨流而觀,倚杖竊歡,未知所謂。
有津人者,操舟而來,鬓眉蒼然,輯棹而止,于是進而問曰:彼乘危而有鬥心,何取為樂哉?且以争為樂者有之矣。
博者争盧,變者争局,壺者争馬,射者争鹄,或談笑于幾席之暇,或樽以禮文之缛。
今乃涉巨濤之滄茫,較扁舟之遲速,或騰而随決,或蕩汩而颠覆,何取為樂哉?津人曰:噫!競舟之樂,子亦危之耶!且天地者,大江湖也;人身者,一舟楫也。
一身之間,視聽言貌思,則競之所由作也。
人有丹其谷則驕視于蓬累;恥袍之不敵,此競于目者也。
鳴蛙鼓吹清濁之相喧,黃鐘尾瓦釜邪正之相比,南磬北竽,激草玄之嘲,東瑟西缶,為濺血之地,此競于耳者也。
離堅則約從為奸,肅而藻井,則誇勝于圭畢。
占見鐘鼎者,恨箪瓢之不如;睹青紫者,合異則連衡為賊,誣善之辭,銷骨而铄金,是已之學,操戈而入室,此競于口者也。
抱負者以折腰為恥,貴倨者以亻免眉為屈,幹戈之怒,起于争長;刀鋸之慘,興于滕席,此競為貌者也。
交戰于得喪之途,相攻于愛惡之域,方寸之地,有山川之險,肝膽之迩,有楚越之敵,此競于心者也。
夫以人之一身,而挾此五競,日涉于物,膠膠而與之鬥,馳骛于愛河,沖突于欲海,履風波而不愕,觸機阱而不悔。
今子舍此不為之怪,而切切然笑楫師之愚,憂榜人之殆,此吾所未解也。
崔子聞之,悚然而作曰:隐君子也。
于是再拜而起,三揖而前曰:吾學有年矣,吾目競于色,耳競于聲,口競于言,貌競于形,七情紛争,思慮營營,不得須臾甯,今也何幸,得從先生遊,願聞一言,庶幾乎知道。
津人莞爾而笑,掉頭而歌曰:吾之舟号常虛以遊,哀樂喜怒号一毫不留,不與物涉号駕空以浮,萬方覆卻号無觸吾舟,吾之舟兮常虛以遊。
歌畢,延緣葦間,剌船而去。
【元王恽秋澗集】 《樂全老人說》:昔太史公傳貨殖,以素封而名家甚夥,然富而好禮,享所有而全其樂者,蓋亦鮮矣。
林氏系蘇門望族,君玉雖治産時逐,處心遠大,資之以發其身者,良有足取。
為人志明而氣銳,樂賢好客,教子孫讀書,顧一事不肯屑屑出人後。
通都大邑,居奇貨,儈赢羨掉臂于陶朱猗頓間,千金之産有過而弗觀者。
至親近名士大夫,風雨寒暑,奔走不避,如鹿庵軒二大老,愛其疏通知變,皆款與其進。
遂資籍子仲,先為時聞人,故好事之名高出行輩,達官時貴,踵接于門者無虛日。
家則藏書有閣,圃外思親有亭,植佳花,釀名酒,客至則擊鮮為具,賓醉而後已,窮年而不厭也。
今年七十有五,視聽聰明,行步加健,飲啖如五六十人。
既富而壽,壽而安,安而能享。
承家有子,純孝而特達,釋負有孫,善繼而克荷,歲時宴喜,朋簪四盍,兒孫滿前,奉觞拜壽,樂融融也。
一門之中,百順坌集,何其秉之厚?樂之全,且見其禮義之生于家也。
予以世姻,故遊最狎,因舉曾有慶謂子仲曰:若乃父克享所有,以齒以德,扳古人之例,宜易名以顯異之,若等以為如何?曰:謹唯命。
遂以樂全老人目之,異時瞻喬本,禮高年,使诰雲絢彩,爛焉盈門,是将望于若子若孫者,未必不張本于斯耶!已而子元來請其說,于是乎筆以為贈,歲壬辰至元二十九年履端日書。
【文苑英華】 《山亭思友人序》:高興之後,中宵起觀,舉目四望,風寒月清,鄰人張氏有山亭焉。
洞壑橫分,奇峰直上,郁然有造化之功矣。
嗟夫!大丈夫荷帝王之雨露,對清平之日月,文章可以經緯天地,器局可以畜瀉江河,七星可以氣沖,八風可以調合,獨行萬裡覺天地之崆峒,高枕百年,見生靈之龌龊,雖俗人不識,下士徒輕,顧視天下,亦可以敝凝寰中之一半矣!惜乎此山有月,此地無人。
清風入琴,黃雲對酒。
雖形骸真性,得禮樂于身中,而宇宙神交,卷煙霞于物表。
至若開辟翰苑,掃蕩文場,得宮商之正津,受山川之傑氣,雖陸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車載鬥量;謝靈運、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思飛情逸,風雲坐宅于筆端;興洽神清,日月自安于調下雲爾。
寝延部人判:撫州别駕豆盧安,舍正寝延部人乙弗乾,公事禀而後行,所由舉不法,安不伏。
對端右之寄,古人為難,光我大邦,抑惟良政。
豆盧安,雅有通識,率由舊章,呂虔推其佩刀,諸葛稱其骥足,好問則裕。
高步于丘門,有道可尊,且懸于陳榻,舍茲正寝,延彼部人,饑渴良圖,咨謀雅道。
昔幹木賤士,文侯尚且轼闾,侯嬴匹夫,信陵以之虛左,重其所部,望古何慚?舉此為非,愚所不取。
豆盧安幸屬清泰,早襲衣冠,陪去獸而宣風,贊還珠而緝化,題輿就職,行聞仲舉之風,展骥臨人。
坐振士元之躅,爰于正寝,延茲部人,罕言私情。
但舉公事,乙弗乾,既奉嚴命,禀而後行,論情未越于古風,據理何乖于即事?王子之臨東海,雖未贈刀,盧君之撫南康,終其化鶴,所司妄舉,終有昧于條章,安既有推,詞請從于緘默。
王祥望職,久著傳刀,龐統良材,攸稱展骥,承上接下,故宜自己而行。
舉目提綱,或可禀人而借。
如鄭産流譽,尚采鄉校之言,晉侯質疑,猶聽輿人之誦,則智有不達,材有不通。
江海以納流為大,君子以訪賢為美,子賤之居茂宰,實禀度于邑人,何晏之任尚書,止開懷于談客。
孔丘既稱其善,史臣不叙其非,按舊章而可憑,明所司之妄舉,安令不伏,良謂有詞。
【白居易長慶集】 《續虞人箴》:唐受天命,十有二聖,兢兢業業,鹹勤厥政。
鳥生深林,獸在豐草,春冬狩,取之以道,鳥獸蟲魚,各遂其生,民野君朝,亦克用甯,在昔玄祖,厥訓孔彰,馳騁畋獵,俾心發狂,何以效之?曰羿與康。
曾不是誡,終然覆亡,高祖方獵,蘇長進言,不滿十旬,未足為權,上心既悟,為之辍畋,降及宋,亦谏玄宗,溫顔聽納,獻替從容,趨以出,鹞死握中,噫!逐獸于野,走馬于路,豈不快哉?禦橛可懼,審其安危,惟聖之慮。
【萬啟類編】 《借從人》:某啟昨迫晚至府下,以衣冠不正,未敢躬詣台階參谒,下情惟切瞻仰,即日盛暑,伏惟台候萬福,少意欲就使廳,假人從看谒兩日,倘蒙允賜,幸遣至,即容面謝,不宣。
答某再拜,伏辱教字,就審舟馭已抵江口。
盛德神,相台候萬福,為慰,須祗應人,謹遣備使喚。
他委尚望顧旨,即容首詣參見,以盡區區,先此以謝,不宣。
【晉二俊集】 陸機《幽人賦》:世有幽人,漁釣乎玄渚,彈雲冕以辭世,披霄褐而延伫。
是以物外莫得窺其奧,舉世不足揚其波,勁秋不能雕其葉,芳春不能發其華。
超塵冥以絕緒,豈世綱之能加。
【文苑英華】 鄭适撰《人不易知賦》:以題為韻墳素通旨,古今倫,惟沖虛以效迹,貴特達而知人。
有藏器在我,有從方立身。
曆九徵而觀則,甄一德而求真。
既而亂合性情,交驅馳驟,一作勝負莊列談其險艱,堯舜病其授受。
玉石相蔽,悲獻璞之匪工。
媒介朱孚,忌投珠而自久。
考聲度之軌躅,察言貌之休咎。
鑒之則理将斯契,昧之則亂何不有。
彼經緯之區分,在昭擇于能不。
複覽前志,清通不易。
或失子羽之容,或失宰我之議。
自非識周郎之顧曲,辨齊竽之濫吹。
安能取士于飯牛之時,拔才于卧龍之器。
其道或如蘭芷,應以埙篪,聞撤俎而興歎,指負甑而留規。
管仲霸齊,終恸哭于鮑叔;國僑相鄭,始登舉于子皮。
此則秦鏡一覽而皆得,何必豫章七年而見知?别有事業後時徘徊中路。
厭東郭之雪,隐南山之霧,猶恐相士者失之于下流,披文者棄之于異處。
一作趣苟名實之斯在,願曲直而成谕,徒叩寂于不材,實有慚于能賦。
【文鑒】 王回撰《愛人賦》:亻叔天民之秉兮,同懿德而自好。
縱百骸以物兮,義與利其殊報。
彼君子兮,唯先覺是号。
故忠恕以愛人兮,舍元元其焉肖。
竊誦夫曾氏之求志兮,忘違禮而寝于大夫之箦。
感童子之關諷兮,雖疾病猶扶而反席。
元與春務養吾欲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