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千一
關燈
小
中
大
九真人
風土生人
【爾雅】
太平之人仁,東至日所出為太平丹穴之人智,距齊州以南戴日為大穴太蒙之人信西至日所入為太蒙崆峒之人武。
【張華博物志】 東方少陽,日月所出,山谷清,其人佼好;西方少陰,日月所入,其土窈冥,其人高鼻深目多毛;南方太陽,土下水淺,其人大口多傲;北方太陰,土平廣深,其人廣面縮頸;中央四折,風雨交,山谷峻,其人端正。
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
東南之人食水産,西北之人食陸畜。
食水産者,龜蛤螺蚌以為珍味,不覺其腥臊也;食陸畜者,狸兔鼠雀以為珍味,不覺其膻。
然有山者采,有水者漁。
山氣多男,澤氣多女。
平衍氣仁,高淩氣犯,叢林氣,故擇其所居。
居在高中之平,下中之高,則産好人。
【趙善目警編】 杜正獻公衍,越州人。
嘗戒門生曰:天下惟浙人褊急易動,柔惴少立。
衍自在幕府至于監司,人尚不信。
及為三司副使,累于上前執奏不移。
人始信之。
反曰:杜衍如是,莫非兩浙生否?其輕吾黨也如此。
觀子識慮高遠,志尚端悫,他日樹立,當為鄉曲之顯,切勿少枉為時上下也。
【朱子語續錄】 先生因論楊書,謂江南人氣粗勁而少細膩。
浙人氣和平而力弱。
皆其所偏也。
浙中人大率以不生事撫循為知體,先生謂便是枉尺直尋。
如此風俗議論,至十年國家事都無人作矣。
常人以便文,小人以容奸,如此風大害事。
【朱子語類】 林澤之曰:上四州人輕揚,不似下四州人。
先生曰:下四州人較厚,潮陽士人覺厚。
然亦陋。
陳但雲潮州土人亦厚。
莆人多詐,淳樸無僞者陳魏公而已。
義剛 【溫革瑣碎錄】 堅土人剛,弱土人肥,墟土人大,沙土人細,豐土人美,耗土人醜。
北人胡鼻者多慧,今南人面凹者多慧,南北之相返也。
如此川人好服丹,蓋西北方土厚,人禀氣盛,可勝丹,不為所返。
南方魚鹽陰濕之地,非宜服之。
大概脾惡濕,腎惡燥,久服損腎,其害尤大。
【許魯齋語錄】 俚言:近山人善,近水人惡。
有此理。
蓋水性隐伏沉溺,坎險之象,人挾之便能害人。
山之性安靜有常,恒久不變,艮止之象,人觀玩居其間。
故情性亦如此。
人物 【性理字義】 人物之生不出乎陰陽五行之氣。
本隻是一氣,分來有陰陽。
陰陽又分來為五行。
二與五則管分合運行,便有參差不齊,有清有濁,有厚有薄。
且以人物合論,同是一氣。
但人得氣之正,物得氣之偏。
人得氣之通,物得氣之塞。
且如人形骸卻與天地相應,頭圓居上象天,足方居下象地。
北極為天中央卻在北,故人百會穴在頂心卻向後。
日月來往隻在天之南,故人之兩眼皆在前。
海,鹹水所歸,在南之下,故人之小便亦在前下。
此所以為得氣之正。
如物則禽獸頭橫,植物頭向下,枝葉卻在上。
此皆得氣之偏處。
人氣通明,物氣壅塞。
人得五行之秀,故為萬物之靈。
物氣塞而不通,如火煙郁在裡許,所以理義皆不通。
【人物志】 夫精欲深微,質欲懿重,志欲弘大,心欲謙小。
精微所以入神妙也。
粗則失神懿重所以崇德宇也。
躁則失身志大所以堪任物也。
小則不勝小心所以慎咎悔也。
大則驕淩由此論之,小心而志大者,豪傑之俊也。
心大而志小者,傲蕩之類也。
心小而志大者,拘懦之人也。
【南郡新書】 鄭仁表,肅之次子,自謂門地人物文章具美,常曰:天瑞有五色雲,人瑞有鄭仁表。
【黃氏日抄】 楊龜山雲:諸葛亮李靖之兵,不務僥幸。
陸宣公當擾攘之際,說君未嘗用數。
馬周言事每開人主一線路,終不如魏征之正。
【沈明遠寓簡】 晉明帝問謝鲲:若何如庾亮?鲲曰:端委廟堂,使百僚準則,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
又問豈頁:君何如亮?豈頁曰:蕭條方外,亮不如臣;從容廊廟,臣不如亮。
顧邵問龐統曰:子名知人,吾與子孰愈?士元曰:陶冶世俗,與時浮沉,吾不如子。
論王霸之餘略,覽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長。
有人論阮裕曰:骨氣不及右軍,簡秀不如真長,韶潤不如仲祖,思緻不如淵源。
而兼有諸人之美。
孫興公論劉真長曰:清蔚簡令。
王仲祖曰:溫潤恬和。
桓溫曰:高爽邁出。
謝仁祖曰:清易令達。
阮思曠曰:弘潤通長。
袁羊曰:洮洮清便。
殷洪遠曰:遠有緻思。
若下官才能,所經悉不如諸賢,然以不才,時複托懷玄勝,遠詠老莊,蕭條高寄,不與時務經懷,自謂此心無所與讓。
庾道季雲:思理倫和,吾愧康伯;志力強正,吾愧文度。
自此以還,吾皆百之甚矣。
晉人之好品藻人物而高自标緻也。
吾夫子所謂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者,諸子之謂乎?蓋其端起于東漢之末,甘陵南北部三君八俊之流,造為語言以相名目,其弊至于黨與相攻,訖成禍亂,不可不戒其初也。
【唐書】 王輔政,帝以善人物且知言。
因謂曰:卿标鑒通晤,為朕言房玄齡等材,且自謂孰與諸子賢?曰:孜孜奉國,知無不為,臣不如玄齡;兼資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敷奏詳明,出納惟允,臣不如彥博;濟繁治劇,衆務必舉,臣不如胄;以谏诤為心,恥君不及堯舜,臣不如征。
至激濁揚清,疾惡好善,臣于數子有一日之長。
帝稱善。
而玄齡等亦以為盡己所長,謂之确論。
【野客叢書】 抑揚人物,固自有體。
唐史贊韓愈,則曰:自視司馬遷、楊雄、班固以下不論也。
退之評柳子厚文,則曰:其文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崔蔡不足多也。
不過如此。
李陽冰作《李白集序》曰:自三代以後,風騷以來,驅馳屈宋,鞭撻楊馬,千載獨步,惟公一人。
楊馬何罪而至鞭撻哉?斯可謂不善品藻人物矣。
【宣城志】 曾子宣集嘉三年戊戌二月,赴宣州司戶,其後久權宣城縣事,故有宣城縣宇假山詩。
是時孫錫學士為郡守巨源随侍,李公擇錢純老居幕府。
孫莘老為太平令,李資深為泾縣令,林子中梁況之為宣城南陵簿。
李獻甫為糾,王平甫為客。
時人以謂錢思公在洛,人物之盛無以過也。
【朱子語續錄】 品藻人物,須是先看他個大規模,然後看得好處與不好處,好處多與少,不好處多與少,又看某長某短。
某有某無,所長所有底是緊要與不緊要,所短所無底是緊要與不緊要。
如此互将來品藻,方定得他分數優劣。
【張南軒語錄】 先生問江西年來監司如何?某以趙子直對,雲:其人好善。
問江西人物如何?某以李德達黃世永對,先生雲:二公卻理會禅,隻此亦不是大丈夫。
對雲:前此吾學中未有人,怪他也未得。
先生嘗警德遠以知者過之之說。
先生雲:說知者過之也未得。
五峰雲:過江來如趙承相做得五分宰相,若充之以學,須做成十分。
【孔平仲雜說】 嶺南郡縣,近世人物為少。
後漢陳元梧州人,蔡倫桂州人,唐馮盎高州人,以南粵降,高祖封為越國公。
張九齡韶州人,姜公輔愛州人。
【北夢瑣言】 相國劉公贍,其先諱景,連州人。
趙觀文,桂州小一本有将字軍也。
狀元及第。
人道 【聱隅子】 《戰克篇》:孝感鬼神,仁被禽獸,誠動天地,信著金石。
此四者備人道之極也。
【抱樸子内篇】 《對俗卷》:人道當食甘旨,服輕暖,通陰陽,處官秩,耳目聰明,骨節堅強,顔色悅澤,老而不衰。
延年久視,出處任意。
寒溫風濕不能傷,鬼神衆精不能犯,五兵百毒不能中,憂喜毀譽不為累。
乃為貴耳。
若委棄妻子,獨處山澤,邈然斷絕人理,塊然與木石為鄰,不足多也。
【澗泉日記】 自強不息,人道也。
非禮勿履,君子之事也。
獨立不心目目,功用也。
【敬齋泛說】 冠婚,人道之始也。
喪祭,人道之終也。
四事具則人道全矣。
猶四支具則人體全也。
四事之中或門卦一焉,是之為三支之民;或門卦二焉,是以為半體之民;至門卦其三。
是為匪民,匪民則禽犢矣。
而今也乃有四支并門卦者,父兄妻子,複相與群而民之。
則是明目張膽以人彘相畜也。
人而至于人彘相畜也。
以喀喀而死,其諸猶勝于帖帖而生乎? 【劉炎迩言】 《人道》:人道之交以誠信,誠信不磨,非惟自成,亦足成人。
詐僞無據,非惟自敗,亦足敗人。
待人以誠,蓋有生之不以為恩,殺之不以為怨者。
誠則公,公則天也。
待人以僞,蓋有生之而疑其市恩,殺之而疑其複怨者。
僞則私,私則人莫之信也。
愛己者愛人,輕己者能殺人。
古者忠以責己,恕以待人。
今人待己以恕,責人以忠。
幾谏,父子之恩也,揚于外則離;責善,朋友之信也,語諸人則疑。
獻替,君臣之義也。
播諸國則辱。
人能無以虛言受實禍,無以小利招大辱。
其度越于人遠矣。
聞譽而喜必妄譽人,聞毀而怒必妄毀人。
不苟喜怒,斯不妄毀譽。
淩貧者谀富,傲賤者谄貴。
不淩不傲,斯不慣谀谄。
面然背否,妾婦之道。
忠告善道,聖賢之徒。
妾婦之道謂人之忌嫉猶乃心也。
故常以人之不韪語人。
聽其言者有好焉,有惡焉。
觀其所好惡,則聽之邪正可知矣。
人心險夷不難知也。
處家終身,莫知其人。
同途一日,可蔔其素。
同體而後己,同位而先人,同名不忌,同患不避。
故雖小物必辯義利,循是者君子,反是者小人。
惟大奸大佞,未可立談判爾。
小人之交以利,平時相親,不啻父子,一旦相噬,不啻狗彘。
君子之交以義,平時講切,水火異齊,臨難死節,舟揖相濟。
善哉,司馬公之言曰:覆王氏必惠卿也,信然。
博戲之交不日,飲食之交不月,勢利之交不年,惟道義之交可以終身。
與君子居,不存形迹可也。
與小人居,勿事形迹可乎哉?密近君子,如濯清泉,所染未必變。
密近小人,如失足于污濘,所漸何易深耶!白受污易,污反白難。
自君子為小人易,自小人為君子難也。
幾哉危哉!朋友之深交,其可忽哉?端士深交如入室堂,坐卧履止,久而愈适;邪佞深交,如涉溪谷,一跌之頃,即緻颠覆。
擇交之始,勿謂端士無益而遠之。
遠則孤,孤則無以立。
勿謂邪佞無傷而狎之。
狎則深,深則易以陷。
失交凡民,飲食以為階。
失交凡士,言語以為階。
知其凡而不交上也。
既交而失,有犯不校,猶不失其為智。
必屑屑然辯是非,則身亦凡矣。
天下之至,易怨者小人,至易恩者亦小人。
箪食豆羹足以得其歡心,摩拂豢養足以得其死力。
一語不仇,幹糇以愆,則失德矣。
若夫君子則不然。
大則行其道,小則盡其才。
恩所知己而已。
犬馬蓄,萬鐘養轲,則逝矣。
韓淮陰鄙泣涕者為婦人之仁,而複念念乎解衣推食之賜;英九江悔怒踞洗之辱,而大喜張禦之豐。
卑矣哉,烏得不為狗烹也哉?是故待君子則以禮,結小人則以恩。
小人好用巧心以愚君子,彼自樂其計之得也。
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君子靜以待之,如觀優戲,一笑可也。
一或為之動搖,則入機阱矣。
小人好以小利污君子,容有受其污者。
君子以大義責小人,未有能受其責者也。
受污則見制,不受責則反見害矣。
暗箭中人,其深次骨。
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備也。
兩軍對壘,克日乃戰。
鳴镝交馳,負不怨勝。
罪不在人,責在己也。
故君子之于人與其陰傾不如顯責。
君子之履世也,泛應而主誠,緻曲而達道。
富貴近人,人以為謙;貧賤近人,人以為谄。
故富貴宜自下,貧賤宜自守。
自下者人愛之,自守者人敬之。
将忘其恩,必故仇之;将背其言,必故尤之。
是友也,古之所謂不學,今之所謂口詩書而行市人者也。
虎狼之澤,安得麒麟而友之;鷹之林,安得鸾鳳而友之。
惟不待之以虎狼鷹而待之以人道,庶乎可以自存爾。
祭祀必立屍,講學必立師。
敬屍,敬其先也;尊師,尊其道也。
不敬其先非孝,屍何與焉?不尊其道非賢,師何與焉?或曰:近世何師道之不立耶?曰:古者師道德,漢魏以來師經學,隋唐而降,所師者場屋之文而已。
宜乎師道之不立也。
人品 【史子樸語】 人之品有四:善焉者上也;惡焉者下也;善焉而不見其善之迹,愈上矣;惡焉而不見其惡之形,愈下矣。
【性理字學】 若就人品類論,則上天所賦皆一般。
而人随其所值又各有清濁厚薄之不齊。
如聖人得氣至清,所以合下便能生知;賦質至粹,所以合下便能安行。
如堯舜既得其至清至粹為聰明神聖,又得氣之清高而豐厚,所以貴為天子,富有四海。
至于享國皆百餘歲,是又得氣之最長者。
如夫子亦得至清至粹,合下便生知安行。
然天地大氣到那時已衰微了,所以夫子禀得不高不厚,止栖栖為一旅人,而所得之氣又不甚長,止僅得中壽七十餘歲,不如堯舜之高。
自聖人而人各有分數。
顔子亦清明純粹,亞于聖人,隻緣得氣不長,所以夭死。
大抵得氣之清者不隔蔽,那理義便呈露昭著,如銀盞中滿貯清水,自透見盞底銀花子甚分明,若未嘗有水。
然賢人得清氣多而濁氣少,清中微有些渣滓在,未便能昏蔽得他,所以聰明也易開發。
自大賢而下,或清濁相半,或清底少濁底多,昏蔽得厚了,如盞底銀花子看不見,欲見得須十分加澄治之功。
若能力學,也解變化氣質,轉昏為明。
有一般人禀氣清明,于理義上盡看得出而行為不笃,不能承載得道理,多雜詭谲去,是又賦質不粹。
此如井泉甚清,貯在銀盞裡面,亦透底清徹。
但泉脈從于淤土惡木根中穿過來,味不純甘,以之煮白米則成赤飯,煎白水則成赤湯,烹茶則酸澀,是有惡味夾雜了。
又有一般人,生下來于世味一切簡淡,所為甚純正。
但與說到道理處,全發不來。
是又賦質純粹而禀氣不清,此好井泉脈,味純甘純佳而有泥土渾濁了,終不透瑩,如好公恭儉力行笃信如古,是甚次第正大資質。
隻緣少那至清之氣,識見不高明。
二程屢将理義發他,一向偏執固滞,更發不止,甚為二程所不滿。
又有一般人甚好說道理,隻是執拗,自立一家意見,是禀氣清中,被一條戾氣來沖拗了。
如泉出來甚清,卻被一條别水橫沖破了。
及或遭岩石頭橫截沖激,不帖順去,反成險惡之流。
看來人生氣禀,是有多少般樣,或相倍徙,或相什百,或相千萬,不可以一律齊。
畢竟清明純粹恰好底極為難得,所以聖賢少而愚不肖者多。
【孔子家語】 人有五儀: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賢人,有聖人。
審此五者,則道理畢矣。
【文子纟贊義】 中黃子者,古之真人欤,其言曰: 人有五位,位各五等。
合之凡二十有五焉。
最上者神人,最下者小人,所謂上五之與下五,猶人與牛馬。
謂小人違道悖德,若牛馬而襟裾耳。
聖人不及真人,賢人不及聖人。
惟其造道有淺深,故品亦随之。
又曰:昔者中黃子曰:天有五行,地有五方,聲有五音,物有五味,色有五章,人有五位。
五伍二十五,故天地之間有二十五等人。
上伍有神人、真人、道人、至人、聖人;次伍有德人、賢人、智人、善人、辯人;中伍有公人、忠人、商人、平人、直人;下伍有衆人、奴人、愚人、視肉人、小人。
上伍之與下伍,猶人之與牛馬也。
又曰:智于萬人者謂之俊,百人者謂之傑,十人者謂之豪。
【抱樸子】 《行品篇》:盡嘗于存亡保發膚以揚名者,孝人也。
端身命以殉國經險難而一節者,忠人也。
量理亂以卷舒,審去就以保身者,智人也。
順通塞而一情,任性命而不滞者,達人也。
不枉尺以直尋,不降辱以苟命者,雅人也。
據體度以動靜,每清詳而無悔者,重人也。
體冰霜之粹素,不染潔于勢利者,清人也。
始終于寒暑,雖危兇而不猜者,義人也。
守一言于久要,曆歲衰而不渝者,信人也。
奮果毅之壯烈,聘幹戈以靜難者,武人也。
甄墳素之淵奧,該前言以窮理者,儒人也。
銳乃心于精義,吝寸音以進德者,益人也。
不改操于得失,不傾志于可欲者,真人也。
恤急難而忘勞,以憂人為己任者,笃人也。
潔白分以守終,不遜厚而苟免者,節人也。
飛清機之英麗,言約暢而判滞者,辯人也。
每居卑而推功,雖處泰而滋恭者,謙人也。
崇睦于九族,必居正以赴理者,順人也。
臨凝結而能斷,操繩墨以無私者,幹人也。
拔朱紫于中構,剖猶豫以允當者,理人也。
步七耀之盈縮,推興亡之道度者,術人也。
赴白刃而志生,格兇虎于林首者,勇人也。
整威容以肅衆,伏法度而無二者,嚴人也。
創機巧以濟用,總音數而并精者,藝人也。
淩強禦而無憚,雖險逼而不沮者,黠人也。
執匪懈于夙夜,忘勞瘁于深峻者,勤人也。
蒙謗讀言而晏如,不懾懼于可畏者,勁人也。
聞榮譽而不歡,遭憂難而不變者,審人也。
知事可而必行,不猶豫于群疑者,果人也。
循繩墨以進止,不幹沒于僥幸者,謹人也。
奉禮度以戰兢,及親疏而無尤者,良人也。
履道素而無欲,時雖移而不變者,樸人也。
不緻養于所生,損道而危身者,悖人也。
懷邪僞以偷榮,豫利己而忘生者,逆人也。
好争奪而無厭,專醜正而害直者,惡人也。
出繩墨以傷刻,心好殺而安忍者,雪人也。
飾邪說以浸潤,構謗累于忠貞者,讒人也。
雖言巧而行違,實履濁而假清者,佞人也。
不原本于枉直,苟尚勝而肆怒者,暴人也。
措細善以取信,陰挾毒而無親者,奸人也。
承風旨以苟空,揆主意而扶非者,谄人也。
言不計于反覆,好經諾而無實者,虛人也。
睹利地而亡義,棄廉恥以苟得者,貪人也。
觌豔逸而心蕩,飾誇绮而心邪者,淫人也。
見成事而疑惑,動失計而多悔者,暗人也。
背訓典而自任,恥請問于勝己者,損人也。
知善事而不逮,雖多為而無成者,劣人也。
委德行而不修,奉權勢以取媚者,弊人也。
履蹊徑以僥違,推貨賄以争津者,邪人也。
既傲狠以無禮,好淩辱乎勝己者,悍人也。
被抑枉而自誣,事無苦而振懾者,怯人也。
治細辯于稠衆,非其人而盡言者,淺人也。
暗事宜之可否,雖企業慕而不及者,頑人也。
知事非而不改,聞良規而曾劇者,惑人也。
無濟恤之仁心,輕告絕于親舊者,薄人也。
既疾其所不逮,喜他人之有災者,妒人也。
專财谷而輕義,觀困匮而不振者,吝人也。
冒至危以僥幸,值禍敗而不悔者,愚人也。
騁鷹犬于原獸,好博戲而無已者,迷人也。
忘等威之異數,快飾玩之誇麗者,奢人也。
耽聲色與飲宴,廢慶吊于人理者,荒人也。
既無心于修尚,又怠惰于家業者,懶人也。
無抑斷之威儀,每脫易而不思者,輕人也。
觀道義而如醉,聞貨殖而波擾者,穢人也。
杖淺短而多謬,暗趨舍之臧否者,笨人也。
憎賢而不貴,聞高言而如聾者,嚣人也。
睹朱紫而不分,雖提耳而不悟者,蔽人也。
違道義以趁趄,冒禮刑而罔顧者,亂人也。
每動作而受嗤,言發口而違理者,拙人也
【張華博物志】 東方少陽,日月所出,山谷清,其人佼好;西方少陰,日月所入,其土窈冥,其人高鼻深目多毛;南方太陽,土下水淺,其人大口多傲;北方太陰,土平廣深,其人廣面縮頸;中央四折,風雨交,山谷峻,其人端正。
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
東南之人食水産,西北之人食陸畜。
食水産者,龜蛤螺蚌以為珍味,不覺其腥臊也;食陸畜者,狸兔鼠雀以為珍味,不覺其膻。
然有山者采,有水者漁。
山氣多男,澤氣多女。
平衍氣仁,高淩氣犯,叢林氣,故擇其所居。
居在高中之平,下中之高,則産好人。
【趙善目警編】 杜正獻公衍,越州人。
嘗戒門生曰:天下惟浙人褊急易動,柔惴少立。
衍自在幕府至于監司,人尚不信。
及為三司副使,累于上前執奏不移。
人始信之。
反曰:杜衍如是,莫非兩浙生否?其輕吾黨也如此。
觀子識慮高遠,志尚端悫,他日樹立,當為鄉曲之顯,切勿少枉為時上下也。
【朱子語續錄】 先生因論楊書,謂江南人氣粗勁而少細膩。
浙人氣和平而力弱。
皆其所偏也。
浙中人大率以不生事撫循為知體,先生謂便是枉尺直尋。
如此風俗議論,至十年國家事都無人作矣。
常人以便文,小人以容奸,如此風大害事。
【朱子語類】 林澤之曰:上四州人輕揚,不似下四州人。
先生曰:下四州人較厚,潮陽士人覺厚。
然亦陋。
陳但雲潮州土人亦厚。
莆人多詐,淳樸無僞者陳魏公而已。
義剛 【溫革瑣碎錄】 堅土人剛,弱土人肥,墟土人大,沙土人細,豐土人美,耗土人醜。
北人胡鼻者多慧,今南人面凹者多慧,南北之相返也。
如此川人好服丹,蓋西北方土厚,人禀氣盛,可勝丹,不為所返。
南方魚鹽陰濕之地,非宜服之。
大概脾惡濕,腎惡燥,久服損腎,其害尤大。
【許魯齋語錄】 俚言:近山人善,近水人惡。
有此理。
蓋水性隐伏沉溺,坎險之象,人挾之便能害人。
山之性安靜有常,恒久不變,艮止之象,人觀玩居其間。
故情性亦如此。
人物 【性理字義】 人物之生不出乎陰陽五行之氣。
本隻是一氣,分來有陰陽。
陰陽又分來為五行。
二與五則管分合運行,便有參差不齊,有清有濁,有厚有薄。
且以人物合論,同是一氣。
但人得氣之正,物得氣之偏。
人得氣之通,物得氣之塞。
且如人形骸卻與天地相應,頭圓居上象天,足方居下象地。
北極為天中央卻在北,故人百會穴在頂心卻向後。
日月來往隻在天之南,故人之兩眼皆在前。
海,鹹水所歸,在南之下,故人之小便亦在前下。
此所以為得氣之正。
如物則禽獸頭橫,植物頭向下,枝葉卻在上。
此皆得氣之偏處。
人氣通明,物氣壅塞。
人得五行之秀,故為萬物之靈。
物氣塞而不通,如火煙郁在裡許,所以理義皆不通。
【人物志】 夫精欲深微,質欲懿重,志欲弘大,心欲謙小。
精微所以入神妙也。
粗則失神懿重所以崇德宇也。
躁則失身志大所以堪任物也。
小則不勝小心所以慎咎悔也。
大則驕淩由此論之,小心而志大者,豪傑之俊也。
心大而志小者,傲蕩之類也。
心小而志大者,拘懦之人也。
【南郡新書】 鄭仁表,肅之次子,自謂門地人物文章具美,常曰:天瑞有五色雲,人瑞有鄭仁表。
【黃氏日抄】 楊龜山雲:諸葛亮李靖之兵,不務僥幸。
陸宣公當擾攘之際,說君未嘗用數。
馬周言事每開人主一線路,終不如魏征之正。
【沈明遠寓簡】 晉明帝問謝鲲:若何如庾亮?鲲曰:端委廟堂,使百僚準則,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
又問豈頁:君何如亮?豈頁曰:蕭條方外,亮不如臣;從容廊廟,臣不如亮。
顧邵問龐統曰:子名知人,吾與子孰愈?士元曰:陶冶世俗,與時浮沉,吾不如子。
論王霸之餘略,覽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長。
有人論阮裕曰:骨氣不及右軍,簡秀不如真長,韶潤不如仲祖,思緻不如淵源。
而兼有諸人之美。
孫興公論劉真長曰:清蔚簡令。
王仲祖曰:溫潤恬和。
桓溫曰:高爽邁出。
謝仁祖曰:清易令達。
阮思曠曰:弘潤通長。
袁羊曰:洮洮清便。
殷洪遠曰:遠有緻思。
若下官才能,所經悉不如諸賢,然以不才,時複托懷玄勝,遠詠老莊,蕭條高寄,不與時務經懷,自謂此心無所與讓。
庾道季雲:思理倫和,吾愧康伯;志力強正,吾愧文度。
自此以還,吾皆百之甚矣。
晉人之好品藻人物而高自标緻也。
吾夫子所謂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者,諸子之謂乎?蓋其端起于東漢之末,甘陵南北部三君八俊之流,造為語言以相名目,其弊至于黨與相攻,訖成禍亂,不可不戒其初也。
【唐書】 王輔政,帝以善人物且知言。
因謂曰:卿标鑒通晤,為朕言房玄齡等材,且自謂孰與諸子賢?曰:孜孜奉國,知無不為,臣不如玄齡;兼資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敷奏詳明,出納惟允,臣不如彥博;濟繁治劇,衆務必舉,臣不如胄;以谏诤為心,恥君不及堯舜,臣不如征。
至激濁揚清,疾惡好善,臣于數子有一日之長。
帝稱善。
而玄齡等亦以為盡己所長,謂之确論。
【野客叢書】 抑揚人物,固自有體。
唐史贊韓愈,則曰:自視司馬遷、楊雄、班固以下不論也。
退之評柳子厚文,則曰:其文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崔蔡不足多也。
不過如此。
李陽冰作《李白集序》曰:自三代以後,風騷以來,驅馳屈宋,鞭撻楊馬,千載獨步,惟公一人。
楊馬何罪而至鞭撻哉?斯可謂不善品藻人物矣。
【宣城志】 曾子宣集嘉三年戊戌二月,赴宣州司戶,其後久權宣城縣事,故有宣城縣宇假山詩。
是時孫錫學士為郡守巨源随侍,李公擇錢純老居幕府。
孫莘老為太平令,李資深為泾縣令,林子中梁況之為宣城南陵簿。
李獻甫為糾,王平甫為客。
時人以謂錢思公在洛,人物之盛無以過也。
【朱子語續錄】 品藻人物,須是先看他個大規模,然後看得好處與不好處,好處多與少,不好處多與少,又看某長某短。
某有某無,所長所有底是緊要與不緊要,所短所無底是緊要與不緊要。
如此互将來品藻,方定得他分數優劣。
【張南軒語錄】 先生問江西年來監司如何?某以趙子直對,雲:其人好善。
問江西人物如何?某以李德達黃世永對,先生雲:二公卻理會禅,隻此亦不是大丈夫。
對雲:前此吾學中未有人,怪他也未得。
先生嘗警德遠以知者過之之說。
先生雲:說知者過之也未得。
五峰雲:過江來如趙承相做得五分宰相,若充之以學,須做成十分。
【孔平仲雜說】 嶺南郡縣,近世人物為少。
後漢陳元梧州人,蔡倫桂州人,唐馮盎高州人,以南粵降,高祖封為越國公。
張九齡韶州人,姜公輔愛州人。
【北夢瑣言】 相國劉公贍,其先諱景,連州人。
趙觀文,桂州小一本有将字軍也。
狀元及第。
人道 【聱隅子】 《戰克篇》:孝感鬼神,仁被禽獸,誠動天地,信著金石。
此四者備人道之極也。
【抱樸子内篇】 《對俗卷》:人道當食甘旨,服輕暖,通陰陽,處官秩,耳目聰明,骨節堅強,顔色悅澤,老而不衰。
延年久視,出處任意。
寒溫風濕不能傷,鬼神衆精不能犯,五兵百毒不能中,憂喜毀譽不為累。
乃為貴耳。
若委棄妻子,獨處山澤,邈然斷絕人理,塊然與木石為鄰,不足多也。
【澗泉日記】 自強不息,人道也。
非禮勿履,君子之事也。
獨立不心目目,功用也。
【敬齋泛說】 冠婚,人道之始也。
喪祭,人道之終也。
四事具則人道全矣。
猶四支具則人體全也。
四事之中或門卦一焉,是之為三支之民;或門卦二焉,是以為半體之民;至門卦其三。
是為匪民,匪民則禽犢矣。
而今也乃有四支并門卦者,父兄妻子,複相與群而民之。
則是明目張膽以人彘相畜也。
人而至于人彘相畜也。
以喀喀而死,其諸猶勝于帖帖而生乎? 【劉炎迩言】 《人道》:人道之交以誠信,誠信不磨,非惟自成,亦足成人。
詐僞無據,非惟自敗,亦足敗人。
待人以誠,蓋有生之不以為恩,殺之不以為怨者。
誠則公,公則天也。
待人以僞,蓋有生之而疑其市恩,殺之而疑其複怨者。
僞則私,私則人莫之信也。
愛己者愛人,輕己者能殺人。
古者忠以責己,恕以待人。
今人待己以恕,責人以忠。
幾谏,父子之恩也,揚于外則離;責善,朋友之信也,語諸人則疑。
獻替,君臣之義也。
播諸國則辱。
人能無以虛言受實禍,無以小利招大辱。
其度越于人遠矣。
聞譽而喜必妄譽人,聞毀而怒必妄毀人。
不苟喜怒,斯不妄毀譽。
淩貧者谀富,傲賤者谄貴。
不淩不傲,斯不慣谀谄。
面然背否,妾婦之道。
忠告善道,聖賢之徒。
妾婦之道謂人之忌嫉猶乃心也。
故常以人之不韪語人。
聽其言者有好焉,有惡焉。
觀其所好惡,則聽之邪正可知矣。
人心險夷不難知也。
處家終身,莫知其人。
同途一日,可蔔其素。
同體而後己,同位而先人,同名不忌,同患不避。
故雖小物必辯義利,循是者君子,反是者小人。
惟大奸大佞,未可立談判爾。
小人之交以利,平時相親,不啻父子,一旦相噬,不啻狗彘。
君子之交以義,平時講切,水火異齊,臨難死節,舟揖相濟。
善哉,司馬公之言曰:覆王氏必惠卿也,信然。
博戲之交不日,飲食之交不月,勢利之交不年,惟道義之交可以終身。
與君子居,不存形迹可也。
與小人居,勿事形迹可乎哉?密近君子,如濯清泉,所染未必變。
密近小人,如失足于污濘,所漸何易深耶!白受污易,污反白難。
自君子為小人易,自小人為君子難也。
幾哉危哉!朋友之深交,其可忽哉?端士深交如入室堂,坐卧履止,久而愈适;邪佞深交,如涉溪谷,一跌之頃,即緻颠覆。
擇交之始,勿謂端士無益而遠之。
遠則孤,孤則無以立。
勿謂邪佞無傷而狎之。
狎則深,深則易以陷。
失交凡民,飲食以為階。
失交凡士,言語以為階。
知其凡而不交上也。
既交而失,有犯不校,猶不失其為智。
必屑屑然辯是非,則身亦凡矣。
天下之至,易怨者小人,至易恩者亦小人。
箪食豆羹足以得其歡心,摩拂豢養足以得其死力。
一語不仇,幹糇以愆,則失德矣。
若夫君子則不然。
大則行其道,小則盡其才。
恩所知己而已。
犬馬蓄,萬鐘養轲,則逝矣。
韓淮陰鄙泣涕者為婦人之仁,而複念念乎解衣推食之賜;英九江悔怒踞洗之辱,而大喜張禦之豐。
卑矣哉,烏得不為狗烹也哉?是故待君子則以禮,結小人則以恩。
小人好用巧心以愚君子,彼自樂其計之得也。
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君子靜以待之,如觀優戲,一笑可也。
一或為之動搖,則入機阱矣。
小人好以小利污君子,容有受其污者。
君子以大義責小人,未有能受其責者也。
受污則見制,不受責則反見害矣。
暗箭中人,其深次骨。
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備也。
兩軍對壘,克日乃戰。
鳴镝交馳,負不怨勝。
罪不在人,責在己也。
故君子之于人與其陰傾不如顯責。
君子之履世也,泛應而主誠,緻曲而達道。
富貴近人,人以為謙;貧賤近人,人以為谄。
故富貴宜自下,貧賤宜自守。
自下者人愛之,自守者人敬之。
将忘其恩,必故仇之;将背其言,必故尤之。
是友也,古之所謂不學,今之所謂口詩書而行市人者也。
虎狼之澤,安得麒麟而友之;鷹之林,安得鸾鳳而友之。
惟不待之以虎狼鷹而待之以人道,庶乎可以自存爾。
祭祀必立屍,講學必立師。
敬屍,敬其先也;尊師,尊其道也。
不敬其先非孝,屍何與焉?不尊其道非賢,師何與焉?或曰:近世何師道之不立耶?曰:古者師道德,漢魏以來師經學,隋唐而降,所師者場屋之文而已。
宜乎師道之不立也。
人品 【史子樸語】 人之品有四:善焉者上也;惡焉者下也;善焉而不見其善之迹,愈上矣;惡焉而不見其惡之形,愈下矣。
【性理字學】 若就人品類論,則上天所賦皆一般。
而人随其所值又各有清濁厚薄之不齊。
如聖人得氣至清,所以合下便能生知;賦質至粹,所以合下便能安行。
如堯舜既得其至清至粹為聰明神聖,又得氣之清高而豐厚,所以貴為天子,富有四海。
至于享國皆百餘歲,是又得氣之最長者。
如夫子亦得至清至粹,合下便生知安行。
然天地大氣到那時已衰微了,所以夫子禀得不高不厚,止栖栖為一旅人,而所得之氣又不甚長,止僅得中壽七十餘歲,不如堯舜之高。
自聖人而人各有分數。
顔子亦清明純粹,亞于聖人,隻緣得氣不長,所以夭死。
大抵得氣之清者不隔蔽,那理義便呈露昭著,如銀盞中滿貯清水,自透見盞底銀花子甚分明,若未嘗有水。
然賢人得清氣多而濁氣少,清中微有些渣滓在,未便能昏蔽得他,所以聰明也易開發。
自大賢而下,或清濁相半,或清底少濁底多,昏蔽得厚了,如盞底銀花子看不見,欲見得須十分加澄治之功。
若能力學,也解變化氣質,轉昏為明。
有一般人禀氣清明,于理義上盡看得出而行為不笃,不能承載得道理,多雜詭谲去,是又賦質不粹。
此如井泉甚清,貯在銀盞裡面,亦透底清徹。
但泉脈從于淤土惡木根中穿過來,味不純甘,以之煮白米則成赤飯,煎白水則成赤湯,烹茶則酸澀,是有惡味夾雜了。
又有一般人,生下來于世味一切簡淡,所為甚純正。
但與說到道理處,全發不來。
是又賦質純粹而禀氣不清,此好井泉脈,味純甘純佳而有泥土渾濁了,終不透瑩,如好公恭儉力行笃信如古,是甚次第正大資質。
隻緣少那至清之氣,識見不高明。
二程屢将理義發他,一向偏執固滞,更發不止,甚為二程所不滿。
又有一般人甚好說道理,隻是執拗,自立一家意見,是禀氣清中,被一條戾氣來沖拗了。
如泉出來甚清,卻被一條别水橫沖破了。
及或遭岩石頭橫截沖激,不帖順去,反成險惡之流。
看來人生氣禀,是有多少般樣,或相倍徙,或相什百,或相千萬,不可以一律齊。
畢竟清明純粹恰好底極為難得,所以聖賢少而愚不肖者多。
【孔子家語】 人有五儀: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賢人,有聖人。
審此五者,則道理畢矣。
【文子纟贊義】 中黃子者,古之真人欤,其言曰: 人有五位,位各五等。
合之凡二十有五焉。
最上者神人,最下者小人,所謂上五之與下五,猶人與牛馬。
謂小人違道悖德,若牛馬而襟裾耳。
聖人不及真人,賢人不及聖人。
惟其造道有淺深,故品亦随之。
又曰:昔者中黃子曰:天有五行,地有五方,聲有五音,物有五味,色有五章,人有五位。
五伍二十五,故天地之間有二十五等人。
上伍有神人、真人、道人、至人、聖人;次伍有德人、賢人、智人、善人、辯人;中伍有公人、忠人、商人、平人、直人;下伍有衆人、奴人、愚人、視肉人、小人。
上伍之與下伍,猶人之與牛馬也。
又曰:智于萬人者謂之俊,百人者謂之傑,十人者謂之豪。
【抱樸子】 《行品篇》:盡嘗于存亡保發膚以揚名者,孝人也。
端身命以殉國經險難而一節者,忠人也。
量理亂以卷舒,審去就以保身者,智人也。
順通塞而一情,任性命而不滞者,達人也。
不枉尺以直尋,不降辱以苟命者,雅人也。
據體度以動靜,每清詳而無悔者,重人也。
體冰霜之粹素,不染潔于勢利者,清人也。
始終于寒暑,雖危兇而不猜者,義人也。
守一言于久要,曆歲衰而不渝者,信人也。
奮果毅之壯烈,聘幹戈以靜難者,武人也。
甄墳素之淵奧,該前言以窮理者,儒人也。
銳乃心于精義,吝寸音以進德者,益人也。
不改操于得失,不傾志于可欲者,真人也。
恤急難而忘勞,以憂人為己任者,笃人也。
潔白分以守終,不遜厚而苟免者,節人也。
飛清機之英麗,言約暢而判滞者,辯人也。
每居卑而推功,雖處泰而滋恭者,謙人也。
崇睦于九族,必居正以赴理者,順人也。
臨凝結而能斷,操繩墨以無私者,幹人也。
拔朱紫于中構,剖猶豫以允當者,理人也。
步七耀之盈縮,推興亡之道度者,術人也。
赴白刃而志生,格兇虎于林首者,勇人也。
整威容以肅衆,伏法度而無二者,嚴人也。
創機巧以濟用,總音數而并精者,藝人也。
淩強禦而無憚,雖險逼而不沮者,黠人也。
執匪懈于夙夜,忘勞瘁于深峻者,勤人也。
蒙謗讀言而晏如,不懾懼于可畏者,勁人也。
聞榮譽而不歡,遭憂難而不變者,審人也。
知事可而必行,不猶豫于群疑者,果人也。
循繩墨以進止,不幹沒于僥幸者,謹人也。
奉禮度以戰兢,及親疏而無尤者,良人也。
履道素而無欲,時雖移而不變者,樸人也。
不緻養于所生,損道而危身者,悖人也。
懷邪僞以偷榮,豫利己而忘生者,逆人也。
好争奪而無厭,專醜正而害直者,惡人也。
出繩墨以傷刻,心好殺而安忍者,雪人也。
飾邪說以浸潤,構謗累于忠貞者,讒人也。
雖言巧而行違,實履濁而假清者,佞人也。
不原本于枉直,苟尚勝而肆怒者,暴人也。
措細善以取信,陰挾毒而無親者,奸人也。
承風旨以苟空,揆主意而扶非者,谄人也。
言不計于反覆,好經諾而無實者,虛人也。
睹利地而亡義,棄廉恥以苟得者,貪人也。
觌豔逸而心蕩,飾誇绮而心邪者,淫人也。
見成事而疑惑,動失計而多悔者,暗人也。
背訓典而自任,恥請問于勝己者,損人也。
知善事而不逮,雖多為而無成者,劣人也。
委德行而不修,奉權勢以取媚者,弊人也。
履蹊徑以僥違,推貨賄以争津者,邪人也。
既傲狠以無禮,好淩辱乎勝己者,悍人也。
被抑枉而自誣,事無苦而振懾者,怯人也。
治細辯于稠衆,非其人而盡言者,淺人也。
暗事宜之可否,雖企業慕而不及者,頑人也。
知事非而不改,聞良規而曾劇者,惑人也。
無濟恤之仁心,輕告絕于親舊者,薄人也。
既疾其所不逮,喜他人之有災者,妒人也。
專财谷而輕義,觀困匮而不振者,吝人也。
冒至危以僥幸,值禍敗而不悔者,愚人也。
騁鷹犬于原獸,好博戲而無已者,迷人也。
忘等威之異數,快飾玩之誇麗者,奢人也。
耽聲色與飲宴,廢慶吊于人理者,荒人也。
既無心于修尚,又怠惰于家業者,懶人也。
無抑斷之威儀,每脫易而不思者,輕人也。
觀道義而如醉,聞貨殖而波擾者,穢人也。
杖淺短而多謬,暗趨舍之臧否者,笨人也。
憎賢而不貴,聞高言而如聾者,嚣人也。
睹朱紫而不分,雖提耳而不悟者,蔽人也。
違道義以趁趄,冒禮刑而罔顧者,亂人也。
每動作而受嗤,言發口而違理者,拙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