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千

關燈
大将軍至石門,問丞相曰:“周侯可為三公否?”丞相不答。

    又問:“可為尚書令?”又不應。

    因雲:“如此惟當殺之耳。

    ”複默然。

    逮周侯被害。

    丞相後知周侯救己,歎曰:“我不殺周侯,周侯由我而死。

    幽冥中負此人。

    ” 誤蒼生必此人 【晉書】 《王衍傳》:衍神清明秀,風姿詳雅,山濤目之。

    曰:“何物老媪,生此甯馨兒?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 石壁中出人 【步裡客談】 列子曰:趙襄子率徒數十萬,守于中山。

    藉仍艹燔林,煽赫百裡。

    有一人從石壁中出,随煙燼上下,衆謂鬼神。

    火過徐行而出,苦無所經涉者。

    襄子怪而留之。

    徐而察之,形色七竊,人也;氣聲音色,人也。

    問:“奚道而處石,奚道而入火。

    ”其人曰:“奚物而為石,奚物而為火?”襄子曰:“向之所出者,石也。

    而向之所謂者,火也。

    ”其人曰:“不知也。

    ”魏文侯聞之,謂子夏曰:“彼何人哉?”子夏曰:“以商所聞夫子之言,和者,大同于物,物無得傷;聞者,遊金石蹈水火可也。

    ”文侯曰:“吾子奚不為之。

    ”子夏曰:“刳心去智,商未之能。

    雖然,試語之有矣。

    ”文侯曰:“夫子奚不為之?”子夏曰:“夫子能之,而能不為也。

    ” 汲水出人 【太平廣記】 獨孤叔牙,令家人汲水,重不可轉,數人助出之,乃人也。

    戴席帽,大笑。

     魚是魚變人 【太平廣記】 孔子厄于陳,弦歌于館中。

    夜有一人長九尺餘,皂衣高冠,咤聲動左右。

    子路引出,與戰于廳,仆于地。

    乃大魚是魚也。

     白狗變人 【太平廣記】 王仲文歸,道經水澤,見後一白狗,忽變如人,長六尺,狀似方相。

    甚可惡。

    俄而仲文死。

     髑髅變人 【契丹志】 有一主号呵,此主特一髑髅,在穹廬中。

    覆之以氈,人不得見。

    國有大事,則殺白馬灰牛以祭。

    始變人形,出視事已。

    即入穹廬,複為髑髅。

    因國人竊視之,失其所在。

     因雁射人 【金樓子】 《雜記下篇》:周君出獵,見白雁為群,周君鼓弩欲射道之行者。

    其禦公孫龍,下車拊矢曰:“君以雁射人,無乃虎狼也。

    ” 目光射人 【晉書】 和士開常言曰:“琅琊王目光弈弈,數射人。

    向者暫對,不覺汗出。

    ” 拔箭射人 【五代史】 李嗣昭攻鎮州,兵出九門擊之。

    鎮軍且盡,餘二人匿破垣中,射中其腦,嗣昭顧中矢盡,拔箭于腦。

    射殺一人,還營,卒。

     馬生人 【西漢書】 《五行志》:秦孝公二十一年,有馬生人。

     樹上生人 【酉陽雜俎】 人木。

    大食西南二千裡有國,山谷間,樹枝上化生人,首如花,不解語,人借問,笑而已。

    頻笑辄落。

     古冢生人 【坦齋通編】 成式《酉陽雜俎》雲:元魏時,菩提寺僧,發古冢得一生人。

    自言姓崔,名涵,見地下發鬼兵,唯柏棺者得免。

    按《周官》方相氏,入棺以戈擊四隅。

    歐方良注雲:罔兩也。

     縱狼齧人 【西漢書】 《景十三王傳》:江都王建淫虐,或縱狼令齧宮人,殺之,建觀而大笑。

     棄巢窟而依人 【續後漢書】 《成公英傳》:英金成人,中平末,随韓遂謀議軍事。

    建安中,遂自華陰破,走還湟中,部黨散去,惟英獨從。

    其婿閻行欲殺遂以降,夜攻,遂不克,歎曰:“丈夫困厄,禍起婚姻乎?”謂英曰:“今親戚離叛,人衆轉少,當從羌中西南詣蜀爾!”英曰:“舉事數十年,今雖罷敗,何有自棄巢窟而依人乎?” 飛鳥依人 【續世說】 唐太宗謂褚遂良,學問稍長,性亦堅正。

    既寫忠誠,甚親附于朕,譬如飛鳥依人,人自矜愛。

     玄鳥親人 【齊丘子化書】 玄鳥之為物也,時遊于戶,時親于人,而不畏人,而人不撓之。

    是故疑人者,為人所疑;防人者,為人所防。

     鳥鵲近人 【宋蘇東坡集】 吾昔少年時,所居書室,前有竹柏雜花,叢生滿庭,衆鳥巢其上。

    武陽君惡殺生,兒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鳥雀。

    數年間,皆巢于低枝,其聲可俯而窺也。

    又有桐花鳳四五,日翔集其間。

    此鳥羽毛,至為珍異難見,而能馴擾,殊不畏人。

    闾裡間見之,以為異事。

    此無他,不忮之誠,信于異類也。

    有野老言:鳥雀去人太遠,則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憂。

    人既不殺則自近人者,欲免此害也。

    由是觀之,異時鳥鵲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為甚于蛇鼠之類也。

    苛政猛于虎,信哉! 壯不如人 【左傳】 鄭伯使燭之武見秦君,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 三不如人 【齋閑覽】 東坡自言,三不如人:謂着棋,飲酒,唱曲也。

    然三者亦何用如人?子瞻之詞雖工,而多不入腔,正以不能唱曲耳。

     樹生支如人 【西漢書】 《五行志》:成帝永始元年二月,河南街郵,樗樹生支如人。

    頭眉目須皆具,無發耳。

    哀帝建平三年十月,汝南西平遂陽鄉,柱仆地生支如人形。

    身青黃色,面白,頭有須發。

    稍長大,凡長六寸一分。

    《京房易傳》曰:王德衰,下人将起,則有木生為人狀。

     山精如人 【赤城續志】 《山海經》雲:山精如人而有毛。

    《抱撲子》雲:山之精,形如小兒而獨足,足向後,喜來迫人,其名跋。

    知而呼之,即當自卻耳。

     巨石如人 【赤城志】 黃岩縣岱石廟山有巨石數株,聳如人形,鹹以為神顯異于此。

     豕生如人 【新唐書】 《五行志》:廣明元年,绛州稷山縣民家,豕生如人狀,無眉目耳發,占為邑有亂。

     回犬似人 【劉子】 《審明篇》:世人傳言,皆以小成大,以非為是。

    傳彌廣,理逾乖,名彌假,實逾反。

    則回犬似人,轉白成黑矣。

    今指犬似人,轉白似黑,則不類矣。

    轉以類推,以此象彼,謂犬似,似狙,狙似人,則犬似人矣。

     人魚似人 【臨海異物志】 人魚似人,長三尺餘,不可食。

     大蛇吞人 【南郡新書】 天寶中,有樵人入山,醉卧,為蛇所吞。

    因以樵刀畫蛇腹得出,久之方悟。

    自爾半身皮脫,如白風狀。

     海鶴吞人 【稽神異苑】 鶴民國,人長三寸,海鶴吞之。

    後刻土為己狀,鶴以為人,吞之而有患。

    後見其不動,竟亦不食。

     劉辟吞人 【曾忄造類說】 劉辟初心疾,人自外至,辄欲吞之。

    同府崔佐時肥碩,辟據地而吞。

     馬乘人 【唐李文公集】 《國馬說》:彼人者,以形骸為人。

    國馬者,以形骸為國馬。

    以彼人乘國馬,人皆為乘馬,吾未知不謂之馬乘人。

    悲夫! 獸窮搏人 【正五代薛史】 《後唐符存審傳》:存審謂李嗣昭曰:“吾初懼劉尋阝據渭河,偏師既敗,彼若退歸,懼我踵之。

    獸窮搏人,勿謂無事,可開其歸路,然後追奔。

    ”乃令王建,及牧馬于沙菀。

    劉尋阝尹皓知之,保衆退去。

    遂解同州之圍。

    存審略地至奉先,谒諸帝陵,乃班師。

     獅子咋人 【馬明叟實賓錄】 五代楚高郁,沉毅有謀,善治軍旅,有佐命功。

    楚王子希聲,忌其奢侈,請罷其軍。

    乃左遷行軍司馬,郁謂所親曰:“獅子漸長能咋人矣,吾将營西山而老焉。

    ”希聲聞之甚怒,遂害郁。

     虎不飽則噬人 【漢書】 《呂布傳》:養虎當飽其肉,不飽則噬人。

     獅子咬人 【陸象山語錄】 先生謂伯敏曰:“諺雲:‘獅子咬人,狂狗逐塊。

    ’以土打獅子,便徑來咬人。

    若打狗,狗狂,則去理會土。

    聖賢急于教人,故以情,以性,以心,以才,說與人。

    如何泥得?若老兄與他人說,定是說如何樣是心性情與才,如此分明說得好,戋刂地不幹我事。

    須是血脈骨髓,理會實處始得。

    凡讀書皆如此。

    ” 縱馬踏人 【朱子語類】 道夫言察院黃公,锾字用和剛正,人素畏憚。

    其族有縱惡馬踏人者,公治之急。

    其人避之惟謹,公則斬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