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千九百九十九

關燈
戒之,乃曰:“非是求拔,不欲其以冷語冰人耳!” 黃氣觸人 【太平廣記】 廣川王發哀王冢,以鐵灌其上。

    穿三日乃開,黃氣如霞,觸人鼻目,皆辛苦不可入。

    以兵守之,七日乃歇。

     中不累人 【太平廣記】 河上公曰:餘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至地! 不以口腹累人 【太和縣志福唐蒲】 堯仁乾道六年知縣事,自奉尤薄朝夕飯一盂,蔬一盤,曰:“吾不以口腹累人。

    ”居官三年,如一日也。

     損約則違人 【唐李元賓集】 《項籍碑》:飄銳氣,聳利鋒。

    抵秦聯,怒漢公。

    因語曰:“損約則違人,固信則自違。

    惡取乎?” 穴地生瘗人 【南郡新書】 有進士丘峰者,當為田季安從事,後與同府侯臧,相持争權。

    季安怒,斥纟豐攵攝下邑尉使人先路穴地以待,至則排入而瘗之。

    其暴如此,李钅奇殺崔善貞,亦同斯酷。

     書生誤人 【資治通鑒】 《後漢隐帝紀》:乾三年,左中因帝厭為大臣所制,乘間谮宰相楊史弘肇于帝雲:“等惠恣,終當為亂。

    ”帝信之,遂與太後弟李業等謀誅等。

    議既定,入白太後,太後曰:“茲事何可輕發,更宜與宰相議之。

    ”業時在傍曰:“先帝嘗言朝廷大事,不可謀及書生,懦怯誤人。

    ” 大信示人 【五代史】 《南平世家》:唐莊宗入洛,下诏慰谕季興、司空薰等,皆勸季興入朝京師,梁震以為不可,曰:“梁唐世為仇敵,夾河血戰,垂二十年。

    今主上新滅梁,而大王梁室故臣,握疆兵居重鎮。

    以身入朝,行為虜爾。

    ”季興不聽,留其二子,以騎士三百為衛,朝于洛陽。

    莊宗果欲留之,郭崇韬谏曰:“唐新滅梁得天下,方以大信示人。

    今四方諸侯相繼入貢,不過遣子弟将吏,則季興以身述職為諸侯,率宜加恩禮以諷來者,而反系之。

    示天下以不廣,且絕四方内向之意不可。

    ”莊宗乃止,厚禮而遣之。

     罪己救人 【李昌齡樂善錄】 周世宗性慘急,果于殺戮。

    有忤旨者,魏仁溥皆歸罪于已以營救之,賴以全活者甚衆。

     出救人 【宋晁無咎濟北集】 有黃某者歲兇,籴滕踴而家積數屋。

    或勸其以時出,可得十倍利。

    取不肯。

    而以豐年平價出之雜者畢之黃氏。

    盜猝入其裡,指其居曰:是出救人黃某者耶?或者曰:然獨不兒子其一毫,而慰遣其家。

     神力救人 【江湖紀聞】 德乙亥年,臨江黃及谷,與同郡毛季五寓潭州,适北兵入城,黃與毛于兵火間逃走。

    毛先投水,黃逃得。

    至逾數日事定,城中火後,所存一二而已。

    黃夜夢人言之曰:“何不過我家,我家獨不曾遭火。

    毛季五亦在我這。

    ”明日因往城隍廟,見毛季五在廟,未嘗死也。

    蓋于城隍廟獨不曾遭火,乃悟夢中告之者,神也。

    初黃在潭州被兵,時逃于趙府圃中閣下。

    遇兵持其髻,拔刃将殺之。

    忽上有擲花瓶下曰:“打。

    ”兵驚,舍去。

    黃登閣欲求其人,閣上寂然,但有盡神一軸在劈,亦不知是何神。

     飛錫救人 【赤城志】 天台縣乾溪,舊傳僧雲猷訪赤城。

    有一媪與之語,神怒,投媪于淵。

    猷飛錫救之,其溪立涸。

    故以為名。

     驅孽救人 【仙傳】 曹德休逢人有一女子二十餘,将聘于人。

    忽有邪物為魅,召醫治之益甚。

    其父詣德休具陳病狀,德休曰:“汝居近山溪有潭穴否?”父言之。

    德休又曰:“女子春時,閑步溪側,為蛟所窺,已拘精魄矣。

    汝可将符往投潭中,少傾有驗。

    ”投符之後,忽見水翻湧,霹靂一聲,須臾一物浮出長二丈餘,形如鳥蛇,頭若大勺,劈襲血流斃矣。

    其父還家,見女精神明爽,全失病矣。

     斬蛇救人 【仙傳】 葛仙翁嘗遇華陰,見一士人滋于蛇精之家。

    仙翁化作田夫,驅黃犢而耕。

    因說士人曰:“汝陷身于非地,此婦乃蛇精也。

    ”前後啖食生人,乃引士人窺井中,皆是白骨盈積。

    遂教士人仍密窺之,士人如其言。

    窺之,果蛇精也。

    張牙弩目在帳中,抱一小蛇兒,仙翁誅之。

    有無數小蛇兒來救,仙翁并誅之。

    以一符與士人服,即吐出蚯蚓蝦蟲莫之類,遂得全生。

     符藥救人 【仙傳】 曹德休自言,從東海青嶼山來遊江西,人見之三十餘年。

    常行人間,有疾者,以符藥救之,無不愈者。

     目連救人 【法句譬喻經】 琉璃王伐舍夷國,摩诃目犍連往到佛所。

    白言:“我欲以四方便,救舍夷國人,一者舉舍夷國著虛空中,二者舉舍夷國人著海中,三者舉舍夷國人著兩鐵圍山間,四者舉舍夷國人著他方大國中央。

    令琉璃王不知其處。

    ”佛告目連,雖知卿有是智德,能安處舍夷國人,萬物衆生,有七不可避:一者生,二者老,三者病,四者死,五者罪,六者福,七者因緣。

    此七事,意雖欲避不能得,自在如卿威神,可得作此。

    宿對罪負,不可得離。

    于是目連自以私意,取舍夷國人知識,檀樾四五千人,盛着缽中,舉著虛空星宿之際。

    琉璃王伐舍夷國殺三億人,已引軍還國。

    目連以道力下缽,人皆死盡。

    道德神力,不能免彼宿對之罪。

     拜天不拜人 【資治通鑒】 《後梁均王紀》:貞明二年,契丹主妻述律後,有母,有姑,皆踞榻受其拜。

    曰:“吾惟拜天,不拜人也。

    ” 未嘗拜人 【宋史】 《韓熙載傳》:熙載才氣後逸,機用周敏,性高簡無所卑屈,未嘗拜人。

    雖被譴逐,終不改節。

     以術鈎人 【宋歐陽公集】 《尚書度支郎中王公神道碑》:宗旦得盜鑄錢者百餘,人以詫公。

    公曰:“事發無迹,何從得之?”曰:“吾以術鈎出之。

    ”公愀然曰:“仁者之政,以術鈎人冥之死。

    而又喜乎?”宗旦慚服,悉緩出其獄。

    始大稱公曰:“君子也。

    ” 臨坑推人 【江少虞類苑】 至和中,陳恭公秉政。

    會嬖妾張氏笞女奴,迎兒殺之。

    時蔡襄權知開封府事,下開封窮治。

    而仁宗地恭公寵眷未衰,止差正郎齊廓,看詳公案。

    時王素為待制,以詩戲廓曰:“李膺破柱擒張朔,董令回車擊主奴。

    前世清共死如在,未知君可及肩無?”廓知事不可,直以簡報曰:“不用臨坑推人。

    ” 不妄稱人 【趙善谷阝掃編】 蘇京,字世美,承相子容之子也。

    嘗為許州觀察判官。

    時韓黃門持國知州事,甚器愛之,薦之于朝。

    其辭曰:“竊見某人,讀書知義理,臨事有風力,前輩之不妄稱人如此。

    ” 屈身安人 【倦遊雜錄】 王荊公于上前,論馮道能屈身以安人,如諸佛菩薩之行,唐介曰:“道為宰相,使天下易四姓,身事十主,得為純臣乎?”安石曰:“伊尹五就湯五就傑,正在安人而已。

    豈非純臣乎?”質肅曰:“有伊尹之志則可。

    ”荊公變色。

     修己安人 【論語】 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安人。

    ” 【張子正蒙】 《正當篇》:未能如玉,不足以成德;未能成德,不足以孚天下。

    修己以安人,修己而不安人,不行乎妻子,況可懷于天下? 千裡勞人 【宋蘇東坡集】 《與吳季才書》:何至使人足蟲爾遠來,又緻酒面海物荔子等,仆豈以口腹之故,千裡勞人哉? 薄己厚人 【記纂淵海】 薄已厚人,經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

    記坊記子勞苦之事,則争先;饒樂之事,則能讓;荀修身史小自潤之時。

    師古曰:言所潤益于己者,當減小之。

    西漢《谷永傳》薛包笃行,父母服除,弟子求分财異居,包不能止,乃中分其财,奴婢引其老者,曰:“與我共事久,若不能使也。

    ”田廬取其荒廢者,曰:“吾少時所理,意所戀也。

    ”器物取配敗者,曰:“我素所服食,身口所安也。

    ”漢書範震為司徒,田不過一頃,複推與兄子。

    後漢郭林宗減三牲之具,以供賓旅。

    通鑒漢桓紀流民萬餘戶入縣界,韓韶開倉赈之。

    主者争謂不可。

    韶曰:“長活溝壑之人,而以此伏罪。

    含笑入地矣。

    ”通鑒溫大雅,将改葬其祖父,筮者曰:“葬于此地,害兄而福弟。

    ”大雅曰:“若得家弟求康,我将含笑入地。

    ”葬旋。

    歲餘而卒。

    唐書,弟彥博也傳記闵子骞為後母所苦,冬月以蘆花衣之以代絮。

    父知之,欲出後母。

    子骞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

    ”父遂止。

    孝子傳集劉禹錫刺播州,子厚泣曰:“播非人所居,夢得親在堂。

    且萬無母子俱往理,将拜疏願以柳易播。

    ”韓作柳銘削衣貶食,不立資遺,以班親舊,為友為義。

    儋石之儲,常空于私室。

    方丈之食,每盛于賓筵。

    并韓丈 【宋範忠宣公集】 《閻公墓志》:君内外盡誠,不為矜飾。

    其于為善,甚于嗜欲。

    而喜自悔斂,不欲人知。

    事難則以身先物,于勢利,則薄己而厚人。

    樂易善容,犯而不校。

     枉筆誣人 【蘇易簡筆譜】 元城譚錄雲:“今欲正一大事,而枉筆誣人,是自招曲也。

    ” 邪法吓人 【朱子語類】 《德粹語》:婺原有一人,其子見鬼,先生曰:“隻是精神不全便如此。

    向見邪法者,吓人小兒,稍靈利者,合吓不倒。

    ” 作此面向人 【呂東萊說話志錄】 褚大傳南下,孫長樂于船中視之。

    言次及劉真長死,孫流涕因諷讠求曰:“人之雲亡,邦國殄瘁。

    ”褚大怒曰:“真長平生,何嘗相比數。

    而卿今日作此面向人?” 佑字無立人 【容齋三筆】 宋孝宗登極,以潛邸為佑聖觀,令玉冊官篆牌。

    奏雲:緣法佑字無立人,隻單作右字。

    道士力争,以為觀名人恐不可。

    安迹有旨,特增之。

     名利重輕人 【墨客揮犀】 《東野語》:至“出門如有礙,誰雲天地寬”之句,晚登第,乃作詩曰:“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夫名利之重輕人,凡子不能推免,東野太甚。

     以藥喻人 【龔鼎臣東原錄】 李言說裡巷細民,有以是非相較,患人之不及知己善者。

    傍有侪類曰:“爾之雲雲,何必如此?爾不聞在肆藥物乎?某藥性良,某藥性毒,某藥性寒,某藥性熱。

    然藥不能自言,而人既谙嘗之。

    乃謂某良、毒、寒、熱也。

    爾但為善,則人亦稱你如稱藥矣。

    ”其人默而服教,予以其言,鄙而有理,故錄之。

     以物喻人 【經钅且嘗雜志】 人之所以為累者,因饑寒而累于衣食,因牝牡而累于妻孥子孫,因風雨而累于室廬。

    若夫飛走之類,有毛羽以禦寒,無所籍衣,雖有牝牡則各營其生。

    子能自奮,則不複乳之矣。

    非有妻孥子孫之累窟處巢居,又無藉于室廬。

    然而不免于累者,食而已。

    鶴、仙禽、風格高清,而乃為人供耳目之觀。

    正坐啄腥耳。

    至于龜以息吐納,蟬呼吸風露,非有籍于食者,然猶不免何哉?龜以靈,蟬以聲,如使鶴不啄腥,龜不堪蔔,蟬喑鳴,然後庶幾免乎? 善誘人 【論語】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百川學海】 《晁氏客語》:吳起說魏武侯罷兵服,莊周說劍而衣短後之衣,孟子說齊王而言公劉好貨大王好色,皆因其所好而化之,巽而入之。

    善誘人也。

     察監系人 【制錦管見】 二競幹證俱至,須即剖決。

    幹證未備,未免留人。

    承監人乞覓不如意,取将對詞人鑽之空室,故為饑餓,不容人保。

    又或受競主之求,以無保走竄妄申。

    縣令不明,取将其人寄獄者多矣。

    凡承監,須令即召保,不測檢察。

    如不容保,故為鑽擊,必懲治之。

    仍許親屬,無時陳告。

    或果貧而無保,須度事之輕重或押下都,追未至人。

     勿輕禁人 【制錦管見】 不應禁人忽禁。

    若未欲訊決,而權寄于獄。

    或系幹證人,日當引對者,晚須出之。

    蓋法不應禁,或有不測,罪無所逃。

    若婦人當刑禁者,必先驗其有無孕,恐或堕胎,無以自明。

     君子無棄人 【采真集】 後山居士雲:君子無棄人,巧智之士,以為手足可也。

    耳目且不可,況腹心乎?蓋勢在,則欺之以為功;勢同,則奪之以自利;勢去,則背之以違害。

    使之且難,況同之乎?士終始不相負,非由義,則畏義耳。

    勢在而不負,豈真不負耶?未病廢疾,不害為生,膏盲之潰,吊之可也。

     論詩非論人 【浩然齋雅談】 劉平國戲題雲:選詩非選官,論時非論人。

    故若女子,天竺牧童,皆得預唐名公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