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千九百九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計,绐說孝基曰:“夏城堅,攻之引日。
宋金剛在近内拒外疆,一敗塗地。
不如頓兵待秦王破賊,則夏自孤。
此謂不戰而屈人也。
”孝基謂然,會尉遲敬德至,與崇茂夾攻,官師遂大敗。
當時屈人 【唐書】 《鄭覃傳》:文宗曰:“順宗事不詳實,韓愈豈當時屈人耶?” 膝不屈人 【唐】 郭子儀,田承嗣傲很不軌。
子儀嘗遣使至魏,承嗣西望拜。
指其滕謂使者曰:“茲滕不屈于人久矣,今為公拜。
” 十夫是屈人 【金華子】 苗紳坐事貶南中,由是湮厄,不複振揚。
既于晚歲,方罷江州牧,入參宰輔。
崔相國彥昭,其故人也,見而憫焉。
呼紳行第而慰勉曰:“苗十夫是屈人。
”再三言之,紳歎久淹屈,既聞時宰之撫谕,莫勝其喜,及還家,其子迎于門。
紳笑語其子曰:“今日見崔相國憫我如此。
”遂坐于廳,高誦其言曰:“苗十夫是屈人。
”喜笑一聲而卒。
悲夫! 甘言啖人 【資治通鑒】 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李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窺其際。
好以甘言啖人,而陰中傷之。
不露辭色,凡為上所厚者,始則親結之。
及位勢稍逼,取以計去之。
雖老奸巨猾,無能逃于其術者。
噓棗啖人 【仙傳】 張拱能方術,置藥肆于宜春門後坊。
有道士造肆中,拱擲一錢與之麾使。
道士笑曰:“吾無求于人,汝道質,故來度汝。
”拱即悟。
拱謝曰:“拱鄙人眼凡心惑,仙君幸臨,願終教之。
”道士曰:“汝何求?”曰:“家貧,粥不給,傥使不食可飽。
上願也。
”适有鬻蒸棗者來,道士了一錢賣之得七枚,熟視棗而虛之,謂拱曰:“啖此終身不食。
” 不殺人以媚人 【宋名臣言行錄】 周敦順慶曆中,為南安司理,時郡獄适有囚,法不當死。
運使王逵,欲深治之。
先生獨力争不職,置手闆,歸取告身委之而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殺人以媚人,吾不為也。
”逵感悟,囚得不死。
便僻媚人 【省心雜言】 以是為非,以非為是者,疆辯足以惑衆;以無為有,以有為無者,便僻足以媚人。
心可欺,天可欺乎? 眼色媚人 【開元天寶遺事】 念奴者有姿色,善歌唱,未嘗一日離帝左右。
每執版當席,顧盼左右。
帝謂妃子曰:“此女妖麗,眼色媚人。
”每轉聲歌喉,則聲出于朝霞之上。
雖鐘鼓笙竿嘈雜而不能遏,宮妓中帝所鐘愛者也。
工于料人 【唐】 李光弼謂韋陟曰:“夫辯朝廷之禮,我不如公。
論軍旅勝負,公不如我。
”光弼策敵制勝不世出,及困于口舌,不能以忠自明。
謀就全安而身益危,所謂工于料人,則拙于謀已。
推誠遇人 【新唐書】 《張伯儀傳》:伯儀為江陵節度使,樸厚不知書,然推誠遇人,軍中畏肅,民亦便之。
帷床伏人 【資治通鑒】 肅宗乾元元年,上以烏承恩為範陽節度副使,賜阿史那承慶鐵券。
令共圖思明,上從之。
諸将以白思明,思明疑未察,會承恩入京師。
上使内侍李思敬與之俱至範陽,宣慰承恩既宣旨。
思明留承恩館于府中,帷其床,伏二人于床下。
承恩少子在範陽,思明使省其父夜中,承恩密謂其子曰:“吾受命除此逆胡,當以吾為節度使。
”二人于床下大呼而出,思明乃執承恩。
受賂薦人 【資治通鑒】 唐德宗貞元十五年,以常州刺史李钅蒙為浙西觀察使、諸道監鐵轉運使。
钅奇,國貞之子也。
閑廄宮苑,使李齊運,受其賂數十萬,薦之于上,故用之。
钅奇刻剝以事進奉,上由是悅之。
公座罵人 【資治通鑒】 唐德宗貞元九年,海州團練使張升,升雲之弟,李納之婿也,以父大祥歸于定州。
嘗于公座罵王俊後,武俊奏之。
夏四月丁醜,诏削其官,遣中使杖而囚之。
定州富庶,武後欲之。
因是遣兵襲取義豐,掠安喜。
無極,萬餘口,徙之德。
升雲閉城自守,屢遣使謝之乃止。
素口罵人 【東谷所見】 《茹素篇》:世人以茹素為齋戒,齋者,齊也,齊其心之所不齊;所謂戒者,戒其非心妄念也。
況茹素之日,事至吾前。
取趣利徇欲,損人害物。
不知其召素何為也?古語雲:甯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
治和以人 【文子】 治和者,不以和以人;治人者,不以人以君。
醜狀駭人 【東漢書】 周變斂順折頓醜狀駭人。
佯睡斫人 【三國志】 魏武雲:“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覺。
”左右宜深慎。
後佯睡所幸人竊以被覆之,因便斫殺。
自後安眠,莫敢近者。
冠帻劫人 【三國志】 魏吉茂,馮翊人,同郡王琰數為郡守,不名清白。
國家始制九品使,諸郡選置中正,馮翊以琰子嘉為中正,嘉叙茂曰:“德優能少。
”茂曰:“痛乎,我效汝父子,冠幟劫人耶?”以儉率人 【晉書】 毛為東曹掾,與崔琰并典選舉用,皆清正之士。
雖于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務以儉率人。
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節儉自勵。
正己率人 【宋史】 紹興十二年,宗君師闵訟,臨安教授鮑同上曰:“為教授者,先正已,然後可以率人。
” 睹物思人 【比史】 王猛将行,造慕容垂飲酒,謂垂曰:“餘當遠别,何以贈我,使我睹物思人乎?” 輕寶重人 【唐張說集】 太尉裴公平郅支,遮甸,大獲珍異。
首長将吏,請遍觀焉。
有馬腦大盤,希代寶也。
随軍王休烈,捧盤跌倒,應時而碎。
叩首流血,惶怖請死。
公笑曰:“事有不可意,何至重玉,而輕人命乎?” 輕貨重人 【仁宗寶錄】 胡千正提舉江南,得吏所匿銅數萬斤。
吏懼且死,則曰:“馬伏波哀重囚而縱,亡之。
吾豈重貨,而輕數人之命,止籍于羨餘?” 聲色移人 【龍川志】 真宗臨禦歲久,中外無虞。
與群臣燕語,或勸以聲妓自樂。
王文正性儉約,初無姬侍,上使内東門司呼二人,責限于相公買妾,仍賜銀三千兩。
二人歸以告公。
公不舉,然難逆上旨,遂聽之。
初沈淪家破,其子孫鬻銀器,皆錢塘錢氏昔以遺中丞相者。
花藍火桶之類,家人所有,直省官與沈氏議,止以銀易之。
具白于人,公蹙然曰:“吾家安用此?”其後姬妾既具,乃問二人:“沈氏什物尚在可求否?”二人曰:“向私以銀易之。
”公喜,用之如素有者。
聲色之移人者,有如此乎? 好惡移人 【魏泰東軒筆錄】 範文正公仲淹,自知開封落侍制,以吏部員外郎知饒州。
出都時,唯王待制質餞,宿于城外,水道之官,曆十餘州無一人出迎迓者。
時陳恭公執中,以龍圖館直學士知楊州,迎送問,勞甚至。
難時宰好惡能移衆人,而方正之士,亦不可變也。
風俗移人 【宋吳泳鶴林集】 《答蔡遵父》雲:向來三數朋友,鳴一時之盛。
弦絕響息,未有繼者。
荃蕙化而為茅兮,蘭芷變而不芳。
風俗移人,不可不強自樹立。
風俗驅人 【陸象山語錄】 與濟道言風俗驅人之甚,如人心不明,如何作得主宰,正當障百川而東之? 賜藥濟人 【仙傳】 趙抱一,鳳州人,年十二。
因牧羊遇一老人,問之曰:“子饑否?”先生但點頭。
老人探囊中取一物與之。
狀如羅而味甘。
又與挂杖一條,瓢一枚,中有藥,乃豌豆也。
谕之。
令人服食,于是沉疴新疾,得服者無不愈先生自食羅,不複思煙火食,久之。
所遇老人,即張果老也。
仙術濟人 【仙傳】 時荷少為道士入四明山,遇視人教以胎息衆妙之術,能卻寐絕粒,役使鬼神,驅除邪挽救,點化金玉。
周濟窮苦,民受其賜。
弘法須人 【佛祖統紀】 唐太宗嘗問裴法師曰:“法門之益何所宜?”先生對曰:“弘法須人,度僧為最。
”帝大悅。
護國護人 【佛祖統紀】 《若納法師傳》雲:宋孝宗駕幸上,展敬大士。
問光明忏法之旨,師答曰:“梵釋天帝四大天王,下臨土宇護國護人。
故佛為說金光明三昧之道,後世祖師立為忏法,以資諸天之威德。
故帝王士庶,皆可修持。
”上悅。
二戒勸人 【佛祖統紀】 惠照鄰法師嘗勸人以二戒:三十已前,未可念阿彌陀;七十已後,不得持消災況。
謂少不知進,老不知止也。
三事調人 【法句譬喻經】 佛告呵提昙,吾有三事,用調一切人得至無為:一者至誠制禦口業;二以慈貞伏身剛強;三以智慧滅意凝。
蓋持是三事,度既一切。
像運寄人 【梁高僧傳】 《宋釋僧周傳》:雲求昌王,訪求沙門無敢應者,僧周弟子僧亮曰:“像運寄人,正在今日。
”随使至長安。
王及民人,候迎聯中。
佛法大興,亮之力也。
怒氣口巽人 【禅林僧寶傳】 洪寬範替法雲秀禅師曰:“餘拜膽其像,面目嚴冷,怒氣人。
平生以罵為佛事,又自謂叢林一會,非虛言哉?” 慶己慶人 【四教儀注】 五品初心知此玄少心,體具事理。
三千境觀之法,慶已有智慧,慶人有慈悲。
屈己推人 【五燈會元】 投子同禅師,因僧問:“七佛是文殊弟子,還有師也無?”同曰:“适來恁麼道也,大似屈己推人。
” 三路接人 【人天眼目】 僧到夾山,山問近離甚處僧,雲洞山夾山雲:“洞山有何言句?”僧雲:“和尚道我有三路接人。
”夾山雲:“有何三路?”僧雲:“鳥道玄路,展手山雲,實有此三路耶?”僧雲:“是。
”山雲:“鬼持千裡鈔,林下道人悲。
”後浮山圓鑒雲:“不因黃葉落,争知是一秋。
” 三等接人 【五燈會元】 趙州從谂禅師,一日真定帥王公入院,師坐而問曰:“大王會麼?”王曰:“不會。
”師曰:“自小持齋身已老,見人無力下禅床。
”王尤加禮重。
翊日令客将傳語,師下禅床受之。
侍者曰:“和尚見大王來,不下禅床。
今日軍将來,為甚麼卻下禅床。
”師曰:“非汝所和,第一等人來,禅床上接;中等人來,下禅床接;末等人來,三門外接。
” 無一法與人 【五燈會元】 德山因雪,問從上宗乘“學入還有分也無?”山打一捧曰:“道甚麼?”曰:“不會。
”至明日請益,山曰:“我宗無語句,實無一法與人。
” 奪境不奪人 【禅林僧寶傳】 風穴沼禅師因南院問:“如何是奪境不奪人?”對曰:“萏草乍分頭腦襲,亂雲初綻影猶存。
” 販佛眩人 【唐劉賓客集】 《第一祖融大師新塔記》:尚書李公在鎮三閏,百為大備。
尚理信古,儒玄交修。
始下令禁,桑門販佛以眩人者,而于真實相深達焉。
尊主庇人 【新唐書】 《李晟傳》:帝嘉晟等有戡亂之功,下诏曰:“功與時并,才與世生。
苟蘊其才遇其時,尊主庇人,向代無之。
” 弛禁便人 【新唐書】 《崔沔傳》:沔為魏州刺史,雨潦敗稼,沔弛禁便人。
以權屬人 【新唐書】 《陳夷行列傳》:夷行開成二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帝時怪問天寶政事不善,問姚元崇,宋,于時在否?李珏曰:“姚亡而宋罷。
”珏因推言,玄宗自謂未嘗殺一不辜,而任李林甫,種夷數十族,不亦惑乎?夷行曰:“陛下今亦宜戒以權屬人嗣。
”複曰:“夷行失言。
太宗易慕亂為仁義,用房玄齡十有六年,任魏征十有五年,未嘗失道。
人主用忠良久益治,用邪佞一日多矣。
” 宏辭選人 【舊唐書】 《懿宗紀》:鹹通六年二月,制以吏部尚書崔慎由等,考宏辭選人。
拔萃選人 【舊唐書】 《懿宗紀》:鹹通六年二月,制以金部員外郎張義思,大理少卿董赓,試拔萃選人。
白衣選人 【續通鑒長編】 太平興國六年,太宗令内侍省細仗,内先衣黃者并衣碧吏部黃衣選人,改為白衣選人。
令式人 【唐書】 《河間王傳》:令式局人不可以成官政。
冷語冰人 【書林故事】 柔論相嘲曰:“冷語冰人。
”外史孟屬,時番在庭,以财結權要。
或
宋金剛在近内拒外疆,一敗塗地。
不如頓兵待秦王破賊,則夏自孤。
此謂不戰而屈人也。
”孝基謂然,會尉遲敬德至,與崇茂夾攻,官師遂大敗。
當時屈人 【唐書】 《鄭覃傳》:文宗曰:“順宗事不詳實,韓愈豈當時屈人耶?” 膝不屈人 【唐】 郭子儀,田承嗣傲很不軌。
子儀嘗遣使至魏,承嗣西望拜。
指其滕謂使者曰:“茲滕不屈于人久矣,今為公拜。
” 十夫是屈人 【金華子】 苗紳坐事貶南中,由是湮厄,不複振揚。
既于晚歲,方罷江州牧,入參宰輔。
崔相國彥昭,其故人也,見而憫焉。
呼紳行第而慰勉曰:“苗十夫是屈人。
”再三言之,紳歎久淹屈,既聞時宰之撫谕,莫勝其喜,及還家,其子迎于門。
紳笑語其子曰:“今日見崔相國憫我如此。
”遂坐于廳,高誦其言曰:“苗十夫是屈人。
”喜笑一聲而卒。
悲夫! 甘言啖人 【資治通鑒】 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李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窺其際。
好以甘言啖人,而陰中傷之。
不露辭色,凡為上所厚者,始則親結之。
及位勢稍逼,取以計去之。
雖老奸巨猾,無能逃于其術者。
噓棗啖人 【仙傳】 張拱能方術,置藥肆于宜春門後坊。
有道士造肆中,拱擲一錢與之麾使。
道士笑曰:“吾無求于人,汝道質,故來度汝。
”拱即悟。
拱謝曰:“拱鄙人眼凡心惑,仙君幸臨,願終教之。
”道士曰:“汝何求?”曰:“家貧,粥不給,傥使不食可飽。
上願也。
”适有鬻蒸棗者來,道士了一錢賣之得七枚,熟視棗而虛之,謂拱曰:“啖此終身不食。
” 不殺人以媚人 【宋名臣言行錄】 周敦順慶曆中,為南安司理,時郡獄适有囚,法不當死。
運使王逵,欲深治之。
先生獨力争不職,置手闆,歸取告身委之而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殺人以媚人,吾不為也。
”逵感悟,囚得不死。
便僻媚人 【省心雜言】 以是為非,以非為是者,疆辯足以惑衆;以無為有,以有為無者,便僻足以媚人。
心可欺,天可欺乎? 眼色媚人 【開元天寶遺事】 念奴者有姿色,善歌唱,未嘗一日離帝左右。
每執版當席,顧盼左右。
帝謂妃子曰:“此女妖麗,眼色媚人。
”每轉聲歌喉,則聲出于朝霞之上。
雖鐘鼓笙竿嘈雜而不能遏,宮妓中帝所鐘愛者也。
工于料人 【唐】 李光弼謂韋陟曰:“夫辯朝廷之禮,我不如公。
論軍旅勝負,公不如我。
”光弼策敵制勝不世出,及困于口舌,不能以忠自明。
謀就全安而身益危,所謂工于料人,則拙于謀已。
推誠遇人 【新唐書】 《張伯儀傳》:伯儀為江陵節度使,樸厚不知書,然推誠遇人,軍中畏肅,民亦便之。
帷床伏人 【資治通鑒】 肅宗乾元元年,上以烏承恩為範陽節度副使,賜阿史那承慶鐵券。
令共圖思明,上從之。
諸将以白思明,思明疑未察,會承恩入京師。
上使内侍李思敬與之俱至範陽,宣慰承恩既宣旨。
思明留承恩館于府中,帷其床,伏二人于床下。
承恩少子在範陽,思明使省其父夜中,承恩密謂其子曰:“吾受命除此逆胡,當以吾為節度使。
”二人于床下大呼而出,思明乃執承恩。
受賂薦人 【資治通鑒】 唐德宗貞元十五年,以常州刺史李钅蒙為浙西觀察使、諸道監鐵轉運使。
钅奇,國貞之子也。
閑廄宮苑,使李齊運,受其賂數十萬,薦之于上,故用之。
钅奇刻剝以事進奉,上由是悅之。
公座罵人 【資治通鑒】 唐德宗貞元九年,海州團練使張升,升雲之弟,李納之婿也,以父大祥歸于定州。
嘗于公座罵王俊後,武俊奏之。
夏四月丁醜,诏削其官,遣中使杖而囚之。
定州富庶,武後欲之。
因是遣兵襲取義豐,掠安喜。
無極,萬餘口,徙之德。
升雲閉城自守,屢遣使謝之乃止。
素口罵人 【東谷所見】 《茹素篇》:世人以茹素為齋戒,齋者,齊也,齊其心之所不齊;所謂戒者,戒其非心妄念也。
況茹素之日,事至吾前。
取趣利徇欲,損人害物。
不知其召素何為也?古語雲:甯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
治和以人 【文子】 治和者,不以和以人;治人者,不以人以君。
醜狀駭人 【東漢書】 周變斂順折頓醜狀駭人。
佯睡斫人 【三國志】 魏武雲:“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覺。
”左右宜深慎。
後佯睡所幸人竊以被覆之,因便斫殺。
自後安眠,莫敢近者。
冠帻劫人 【三國志】 魏吉茂,馮翊人,同郡王琰數為郡守,不名清白。
國家始制九品使,諸郡選置中正,馮翊以琰子嘉為中正,嘉叙茂曰:“德優能少。
”茂曰:“痛乎,我效汝父子,冠幟劫人耶?”以儉率人 【晉書】 毛為東曹掾,與崔琰并典選舉用,皆清正之士。
雖于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務以儉率人。
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節儉自勵。
正己率人 【宋史】 紹興十二年,宗君師闵訟,臨安教授鮑同上曰:“為教授者,先正已,然後可以率人。
” 睹物思人 【比史】 王猛将行,造慕容垂飲酒,謂垂曰:“餘當遠别,何以贈我,使我睹物思人乎?” 輕寶重人 【唐張說集】 太尉裴公平郅支,遮甸,大獲珍異。
首長将吏,請遍觀焉。
有馬腦大盤,希代寶也。
随軍王休烈,捧盤跌倒,應時而碎。
叩首流血,惶怖請死。
公笑曰:“事有不可意,何至重玉,而輕人命乎?” 輕貨重人 【仁宗寶錄】 胡千正提舉江南,得吏所匿銅數萬斤。
吏懼且死,則曰:“馬伏波哀重囚而縱,亡之。
吾豈重貨,而輕數人之命,止籍于羨餘?” 聲色移人 【龍川志】 真宗臨禦歲久,中外無虞。
與群臣燕語,或勸以聲妓自樂。
王文正性儉約,初無姬侍,上使内東門司呼二人,責限于相公買妾,仍賜銀三千兩。
二人歸以告公。
公不舉,然難逆上旨,遂聽之。
初沈淪家破,其子孫鬻銀器,皆錢塘錢氏昔以遺中丞相者。
花藍火桶之類,家人所有,直省官與沈氏議,止以銀易之。
具白于人,公蹙然曰:“吾家安用此?”其後姬妾既具,乃問二人:“沈氏什物尚在可求否?”二人曰:“向私以銀易之。
”公喜,用之如素有者。
聲色之移人者,有如此乎? 好惡移人 【魏泰東軒筆錄】 範文正公仲淹,自知開封落侍制,以吏部員外郎知饒州。
出都時,唯王待制質餞,宿于城外,水道之官,曆十餘州無一人出迎迓者。
時陳恭公執中,以龍圖館直學士知楊州,迎送問,勞甚至。
難時宰好惡能移衆人,而方正之士,亦不可變也。
風俗移人 【宋吳泳鶴林集】 《答蔡遵父》雲:向來三數朋友,鳴一時之盛。
弦絕響息,未有繼者。
荃蕙化而為茅兮,蘭芷變而不芳。
風俗移人,不可不強自樹立。
風俗驅人 【陸象山語錄】 與濟道言風俗驅人之甚,如人心不明,如何作得主宰,正當障百川而東之? 賜藥濟人 【仙傳】 趙抱一,鳳州人,年十二。
因牧羊遇一老人,問之曰:“子饑否?”先生但點頭。
老人探囊中取一物與之。
狀如羅而味甘。
又與挂杖一條,瓢一枚,中有藥,乃豌豆也。
谕之。
令人服食,于是沉疴新疾,得服者無不愈先生自食羅,不複思煙火食,久之。
所遇老人,即張果老也。
仙術濟人 【仙傳】 時荷少為道士入四明山,遇視人教以胎息衆妙之術,能卻寐絕粒,役使鬼神,驅除邪挽救,點化金玉。
周濟窮苦,民受其賜。
弘法須人 【佛祖統紀】 唐太宗嘗問裴法師曰:“法門之益何所宜?”先生對曰:“弘法須人,度僧為最。
”帝大悅。
護國護人 【佛祖統紀】 《若納法師傳》雲:宋孝宗駕幸上,展敬大士。
問光明忏法之旨,師答曰:“梵釋天帝四大天王,下臨土宇護國護人。
故佛為說金光明三昧之道,後世祖師立為忏法,以資諸天之威德。
故帝王士庶,皆可修持。
”上悅。
二戒勸人 【佛祖統紀】 惠照鄰法師嘗勸人以二戒:三十已前,未可念阿彌陀;七十已後,不得持消災況。
謂少不知進,老不知止也。
三事調人 【法句譬喻經】 佛告呵提昙,吾有三事,用調一切人得至無為:一者至誠制禦口業;二以慈貞伏身剛強;三以智慧滅意凝。
蓋持是三事,度既一切。
像運寄人 【梁高僧傳】 《宋釋僧周傳》:雲求昌王,訪求沙門無敢應者,僧周弟子僧亮曰:“像運寄人,正在今日。
”随使至長安。
王及民人,候迎聯中。
佛法大興,亮之力也。
怒氣口巽人 【禅林僧寶傳】 洪寬範替法雲秀禅師曰:“餘拜膽其像,面目嚴冷,怒氣人。
平生以罵為佛事,又自謂叢林一會,非虛言哉?” 慶己慶人 【四教儀注】 五品初心知此玄少心,體具事理。
三千境觀之法,慶已有智慧,慶人有慈悲。
屈己推人 【五燈會元】 投子同禅師,因僧問:“七佛是文殊弟子,還有師也無?”同曰:“适來恁麼道也,大似屈己推人。
” 三路接人 【人天眼目】 僧到夾山,山問近離甚處僧,雲洞山夾山雲:“洞山有何言句?”僧雲:“和尚道我有三路接人。
”夾山雲:“有何三路?”僧雲:“鳥道玄路,展手山雲,實有此三路耶?”僧雲:“是。
”山雲:“鬼持千裡鈔,林下道人悲。
”後浮山圓鑒雲:“不因黃葉落,争知是一秋。
” 三等接人 【五燈會元】 趙州從谂禅師,一日真定帥王公入院,師坐而問曰:“大王會麼?”王曰:“不會。
”師曰:“自小持齋身已老,見人無力下禅床。
”王尤加禮重。
翊日令客将傳語,師下禅床受之。
侍者曰:“和尚見大王來,不下禅床。
今日軍将來,為甚麼卻下禅床。
”師曰:“非汝所和,第一等人來,禅床上接;中等人來,下禅床接;末等人來,三門外接。
” 無一法與人 【五燈會元】 德山因雪,問從上宗乘“學入還有分也無?”山打一捧曰:“道甚麼?”曰:“不會。
”至明日請益,山曰:“我宗無語句,實無一法與人。
” 奪境不奪人 【禅林僧寶傳】 風穴沼禅師因南院問:“如何是奪境不奪人?”對曰:“萏草乍分頭腦襲,亂雲初綻影猶存。
” 販佛眩人 【唐劉賓客集】 《第一祖融大師新塔記》:尚書李公在鎮三閏,百為大備。
尚理信古,儒玄交修。
始下令禁,桑門販佛以眩人者,而于真實相深達焉。
尊主庇人 【新唐書】 《李晟傳》:帝嘉晟等有戡亂之功,下诏曰:“功與時并,才與世生。
苟蘊其才遇其時,尊主庇人,向代無之。
” 弛禁便人 【新唐書】 《崔沔傳》:沔為魏州刺史,雨潦敗稼,沔弛禁便人。
以權屬人 【新唐書】 《陳夷行列傳》:夷行開成二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帝時怪問天寶政事不善,問姚元崇,宋,于時在否?李珏曰:“姚亡而宋罷。
”珏因推言,玄宗自謂未嘗殺一不辜,而任李林甫,種夷數十族,不亦惑乎?夷行曰:“陛下今亦宜戒以權屬人嗣。
”複曰:“夷行失言。
太宗易慕亂為仁義,用房玄齡十有六年,任魏征十有五年,未嘗失道。
人主用忠良久益治,用邪佞一日多矣。
” 宏辭選人 【舊唐書】 《懿宗紀》:鹹通六年二月,制以吏部尚書崔慎由等,考宏辭選人。
拔萃選人 【舊唐書】 《懿宗紀》:鹹通六年二月,制以金部員外郎張義思,大理少卿董赓,試拔萃選人。
白衣選人 【續通鑒長編】 太平興國六年,太宗令内侍省細仗,内先衣黃者并衣碧吏部黃衣選人,改為白衣選人。
令式人 【唐書】 《河間王傳》:令式局人不可以成官政。
冷語冰人 【書林故事】 柔論相嘲曰:“冷語冰人。
”外史孟屬,時番在庭,以财結權要。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