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千九百九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不可忍,召醫視之。
醫曰:“有鬼在臆中。
”于是煮藥飲之。
有頃,嘔涎鬥餘,凝固不可解。
以刃剖之,有一人涎中起,初甚麼麽,俄長數尺,高生欲苦之,其人趨出,降階遂不見,自是疾間。
左道惑人 【新唐書】 《班宏傳》:宏為劍南觀察判官,青城人。
以左道惑衆,謀作亂,事覺,誣引屯将規绶死。
衆兇懼宏驗治即殺之,人心大安。
妖幻惑人 【金史】 《石琚傳》:時民間往往造作妖言,相為黨與。
謀不執,事覺伏誅。
上問宰臣曰:“南方尚多反側何也?”琚對曰:“南方無賴之徒,假托釋道,以妖幻惑人。
愚民無知,遂至犯法。
”上曰:“如僧智究是也。
此輩不足血阝,但軍士讨捕,利取民财。
害及良民,不若杜之以漸也。
” 詳交不失人 【抱撲子】 《交際篇》:吾聞詳我者,不失人;而泛結者,多後悔。
知者不失人 【論語】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以貌失人 【記室新書】 子羽,雖雲于甚惡,以貌失人。
史記淡台滅明,字子羽。
狀貌醜惡,孔子以為才部,既而受業,名振諸侯。
子曰:以言取人,失之宰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太平廣記】 唐丞相盧攜,風貌不揚。
語亦不正,常呼攜為慧,蓋舌短也。
韋氏昆弟,皆輕侮之。
獨尚書岫,加敬,謂昆弟曰:“盧雖人物甚陋,然觀其文章,他日必為大用。
”後盧果登廊廟,所謂以貌失人者,其韋諸季乎? 【曾忄造類說】 石文德工詩,馬文昭以其貌寝,未嘗接待。
南宅王子延之門下無何彭夫人。
文昭傷蛋。
文德獻拘詞有雲:月沉湘浦冷,花謝漢宮秋。
文昭驚曰:“文德有如此作用,吾友不如南宅小兒知鑒耶?”乃接見之。
壁後置人 【晉書】 《列傳》:簡文帝崩,桓溫入赴山陵,止新亭。
大陳兵衛,将移晉室,呼謝安及王坦之,欲于坐害之。
坦之甚懼,問計于安,,安神色不變,曰:“晉祚存亡,在此一行。
”既見溫,坦之流汗沾衣,倒執手版。
安從容就席,坐定。
謂溫曰:“安聞諸侯有道,守在四鄰,明公何須壁後置人邪?”溫笑曰:“正自不能不爾耳。
”遂笑語移日。
坦之與安初齊名,至是方知坦之之劣。
失火燒人 【晉書】 《岑熊傳》:熊學舍側,有一人燒死。
吏持熊諸生,謂為失火。
熊曰:“已為卿蔔得其人也,使從道南行,當有一人來問得火主朱者,便縛之。
”吏如熊言,果是耕人,自言“草惡難耕,故燒之,忽風起,延燒遠近,實不知草中有人。
” 元規塵污人 【晉史揮塵】 《王導傳》:庚亮雖居外鎮,而執朝廷之權。
既據上流,擁疆兵趣向者金。
導内不有平。
常遇西風塵起,舉扇自蔽。
徐曰:“元規塵污人。
” 一字拔人 【晉史揮塵】 成都王穎為丞相,氦蔡克為東曹掾。
克素有格量,及居官,苟進之徒,望風畏憚。
初克未仕,時河内山簡,嘗與王衍書曰:“蔡子尼今之正人。
”衍以書示衆曰:“山子以一字拔人,然未易可稱。
”後衍聞克在選官,曰:“山子正人之言,驗于今矣。
” 生哭人 【晉史揮塵】 《王濟傳》:齊王攸當之藩,濟使公主與甄德妻長廣公主俱入。
稽颡泣,請帝留攸。
帝怒,謂侍中王戎曰:“兄弟至親,今出齊王。
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濟,連遣婦來生哭人。
”以忏旨左遷。
逼人 【晉史揮塵】 謝安,字安石。
弱冠詣王濛,清言良久。
濛子修曰:“向客何如大人?”濛曰:“此客為來逼人。
”王導亦深器之,由是少有重名。
寓居會稽,與王羲之、許詢、桑門支遁遊處。
出則漁弋山水,入則言詠屬文。
無處世意,栖遲東土。
常住臨安山中,坐石室,臨深壑,悠然歎曰:“此亦伯夷何遠?” 咄咄逼人 【書斷列傳】 王修,字敬仁,仲宣之子。
官至菱郎。
善隸行書,嘗就右軍求書,乃寫東方朔畫贊與之。
王僧虔曰:“敬仁書始窮其妙。
”王子敬每次看,咄咄逼人。
精神陵逼人 【北齊書】 高德正,為右仆射。
紀綱朝政,多所弘益。
文宣末年縱酒德,正屢進忠言帝不悅曰:“高德正恒精劉陵逼人。
” 老妪識人 【世說新語】 劉道真,少時常漁草澤,善歌嘯,聞者莫不留連。
有一老妪,識其非常人。
甚樂其歌嘯,乃殺豚進之。
道真食豚盡了,不謝,妪見不飽,又進一豚,食半餘半,乃還之。
後為吏部郎,妪兒為小令史。
道真超用之,不知所由。
問母,母告之。
于是赍牛酒詣道真,道真曰:“去去,無可複用相報。
”人曰:與同遊,恍若明珠在側,爽然照人。
餘霞照人 【晉書】 謝眺風華斧藻,當時獨步。
書甚有聲,琴殊流美,亦猶薄暮川上,餘霞照人。
晚春林中,飛花滿目。
玉山照人 【晉書】 裴楷,字叔則,以清通用為吏部郎。
時人稱見裴叔則,如近玉山,映照人也。
【唐獨孤及昆陵集】 陝州融史裴公行狀,天姿英拔,德宇宏曠,武庫森戰,玉山照人。
五色照人 【宋王華陽集】 《左街大相國寺釋迦佛靈牙序》:仁宗覺性自然,大信三寶,始以梵儀寶華迎至禁中。
且發祖宗禦封,而灌以海上薔薇之水,忽于甘露亢中。
得舍利一,其五色照人。
帝親貯之琉璃瓶中。
生物供人 【江州志】 晉張诠,字秀碩,南陽人。
性情高逸,帶經而鋤。
庚悅以其貧,授尋陽令祿之,歡曰:“古人正以容膝為安,苟屈吾志,亦何榮乎?”佛衣入廬山淨社。
客有食野鹿溪魚而美者,誇于诠曰:“天生是物以供人,何其美也?”诠舉列子曰:“蚊蚋口替庸,虎狼食肉,非天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也。
”客大慚。
以酒杜人 【石林詩話】 晉人多言飲酒有至于沉醉者,此未必意真在酒。
蓋方時艱難,人各懼禍,惟托于醉可以疏遠世故。
蓋自陳平曹參以來,已用此策。
漢書記陳平于劉呂未判之際,日飲醇酒戲婦人,是豈真好飲耶?曹參雖與此異,然方欲解秦之煩苛,付之清淨。
以酒杜人,是亦一術。
不然,如荊通畢無事而獻說者,且将日走其門矣。
流傳至嵇阮劉伶之徒,遂全欲用此,以為保身之計。
倒戈授人 【南史】 《胡藩傳》:藩過江陵省外兄羅生,因說殷仲堪曰:“桓玄意趨不常節下崇待太過,非将來計也。
”仲堪不悅。
藩退謂生曰:“全戈近人,必至大禍。
不早去,後悔無及。
” 慈心授人 【佛祖統紀】 崇矩法師,複歸故裡。
慈雲手書誡詞獎之曰:“汝将轉說于親裡也。
勉之哉?”被忍為衣,入慈為室。
處空為座,身遠衆惱。
口寡言論,意防輕慢。
慈心授人,是曰三轫。
是為四行。
名安隐說。
鄧禹笑人 【南史】 《王融傳》:融為中書郎,嘗撫案歎曰:“為爾寂寂,鄧禹笑人。
” 租秩販人 【白氏六貼】 齊王攸國中文武,下至士卒,法令不食禀賜者,皆以秩賦與疾病死亡者。
時有水旰,出租秩加十二賦,以販國人。
面豐年,乃收入本直。
以禮處人 【南史】 陸彗曉厣輔五政,立身清肅,僚佐以下造詣,必起送之。
或謂彗曉曰:“長哎貴重,不宜妄自謙屈。
”答曰:“我性惡人無禮,不容不以禮處人。
”未嘗卿士大夫或問其故,慧曉曰:“貴人不可卿,而賤者乃可卿。
人生何容立輕重于懷抱。
終身常呼人位?”劉湛,宋文帝元嘉三年,為廬陵王從事。
時王居憂,多曠士禮。
甚禁膳魚肉,嘗在王座。
廚人進車螯及酒,湛怒曰:“既不能以禮自處,又不能以禮處人。
”趨出。
不堪莅人 【南史】 《宋王僧運傳》:僧達家貧求郡,文帝欲以為秦郡吏部郎,庚仲文曰:“王弘子既不宜作郡,僧達亦不堪莅人。
”弘,僧達父也。
墓内尋人 【南史】 齊豫章文獻王嶷,傳武帝數幸嶷凝,宋長甯陵,随道出第前路。
上曰:“我便入他家墓内尋人。
”乃徙其表阙,麒麟于東岡。
年少窺人 【南史】 《宋柳傳》:王儉為尚書左仆射,嘗造父柳世隆宅。
世隆謂為詣已。
徘徊久之,及至門,唯求悅及。
遣謂世隆曰:“賢子俱有盛才,一日見顧,今故報禮。
”相仍相造,似非本意,恐年少窺人。
官當圖人 【南史】 《宋何尚之傳》:有人嘗求為吏部郎,尚之歎曰:“此敗風俗也。
官當圖人人安得圖官?”顔延之大笑曰:“我聞古者官人以才,今官人以勢,彼勢之所求,子何疑焉?” 伐罪吊人 【南史】 《檀道濟傳》:武帝北伐,道濟為前鋒,所至望風降附。
徑進洛陽,議者謂所獲俘囚,應戮以為京觀,道濟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
”皆釋而遺之。
此上不欺人 【南史】 《王微傳》:微妙解天文,知當有大故,獨與從弟僧綽仰視,謂曰:“此上不欺人。
非智者,其孰能免之?” 平生不欺人 【呂原明雜記】 司馬溫公卒,門人或欲遺表中。
入規谏語程正叔曰:“此公平生來,未嘗欺人。
可死後欺君乎?” 文武兼資人 【南史】 《宋柳世隆傳》:高帝與武帝書曰:“汝既入朝,當須文武兼資人,委以後事,世隆其人也。
”武帝乃舉世隆。
【文中子】 《中說》:子曰:昔者舜禹繼轫,而天下樸;夏傑承之,而天下詐;成湯放傑,而天下平;商纣承之,而天下破;文武受命,而天下和;幽厲肆虐,而天下散;文景儉靜,而天下大甯;桓靈失德,而天下大壞。
故曰:治亂相易,澆淳有由。
興衰資人,得失在教。
立之斯立,道之斯行。
綏之斯來,動之斯和。
其曰:太古不可複,淳樸不可歸。
是未知先王之有化也。
詩書禮樂複何為哉? 赦囚度人 【太宗建元寶錄】 六年夏壬申,文德皇後疾甚。
皇子等赦囚度人祈,文後曰:“死生有命,非宜力所加。
然赦者國之權事,非所切者也。
佛者異方之教,而華修之不谄乎?不聽,誠以玄鑒知命者也。
” 請除度人 【宋續通鑒長編】 仁宗天聖二年丙寅,權判都省馬亮,言天下僧以數十萬計,間或為盜,民頗若之。
請除歲,合度人外,非時更不度人。
化身度人 【地藏菩薩經】 我所分身,遍滿百千萬億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每生身度百千萬億人。
令歸敬三寶。
永離生死至涅樂。
勇可賈人 【北史】 《東平公神舉傳》:神舉弟慶,從武帝攻河陰。
先登攀城葉與賊短兵接,中石乃墜,絕而秒蘇。
帝勞之曰:“卿勇可以賈人也。
” 屈己申人 【北史】 《成淹傳》:淹與王肅行朝歌城,肅為淹論所屈。
肅言于孝文,且言淹才宜叙進。
帝曰:“若因此進淹,恐辱卿轉甚。
肅言臣屈己達人,正可顯臣之美。
淹既蒙進,臣得屈已申人。
此所謂陛下惠而不費也。
”帝遂賜淹龍廄,上馬朝服轉仆射。
勇力兼人 【北史】 《楊纂傳》:纂少慷慨有志略,肋力兼人。
年二十,從齊神武,起兵于信都。
飲啖兼人 【舊唐書】 《江王元祥傳》:元祥體質洪大,腰帶十園,飲啖亦兼數人。
自行兼人 【佛說統紀】 《天台智者傳》:有神僧為說法,師曰:“大聖所說,是何法門?”當雲何學,弘答曰:“此名一實。
谛學這以般若,宣之以大悲。
從今已後,自行兼人。
吾皆影響。
” 先發制人 【資治能鑒】 《隋紀》:劉文靜謂裴寂曰:“先發制人,後發制于人。
何不早勸唐公舉兵,而推還不已。
且公為宮監,而以宮人侍客,公死可爾。
何誤唐公也?” 【三朝比盟會編】 李良嗣雲:“陛下念舊民遭塗炭之苦,複中國往昔之疆,代天譴責,以順伐逆。
王師一出,必壺漿來迎。
願陛下速行薄伐脫。
或後時,恐為女真得志。
蓋先動則制人,後動則制于人。
”上嘉納之。
不戰屈人 【新唐書】 《王孝基傳》:武德二年,劉武周冠太原,夏人呂崇茂以縣應賊,诏孝基為行軍總管攻之。
時獨孤懷恩挾異
醫曰:“有鬼在臆中。
”于是煮藥飲之。
有頃,嘔涎鬥餘,凝固不可解。
以刃剖之,有一人涎中起,初甚麼麽,俄長數尺,高生欲苦之,其人趨出,降階遂不見,自是疾間。
左道惑人 【新唐書】 《班宏傳》:宏為劍南觀察判官,青城人。
以左道惑衆,謀作亂,事覺,誣引屯将規绶死。
衆兇懼宏驗治即殺之,人心大安。
妖幻惑人 【金史】 《石琚傳》:時民間往往造作妖言,相為黨與。
謀不執,事覺伏誅。
上問宰臣曰:“南方尚多反側何也?”琚對曰:“南方無賴之徒,假托釋道,以妖幻惑人。
愚民無知,遂至犯法。
”上曰:“如僧智究是也。
此輩不足血阝,但軍士讨捕,利取民财。
害及良民,不若杜之以漸也。
” 詳交不失人 【抱撲子】 《交際篇》:吾聞詳我者,不失人;而泛結者,多後悔。
知者不失人 【論語】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以貌失人 【記室新書】 子羽,雖雲于甚惡,以貌失人。
史記淡台滅明,字子羽。
狀貌醜惡,孔子以為才部,既而受業,名振諸侯。
子曰:以言取人,失之宰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太平廣記】 唐丞相盧攜,風貌不揚。
語亦不正,常呼攜為慧,蓋舌短也。
韋氏昆弟,皆輕侮之。
獨尚書岫,加敬,謂昆弟曰:“盧雖人物甚陋,然觀其文章,他日必為大用。
”後盧果登廊廟,所謂以貌失人者,其韋諸季乎? 【曾忄造類說】 石文德工詩,馬文昭以其貌寝,未嘗接待。
南宅王子延之門下無何彭夫人。
文昭傷蛋。
文德獻拘詞有雲:月沉湘浦冷,花謝漢宮秋。
文昭驚曰:“文德有如此作用,吾友不如南宅小兒知鑒耶?”乃接見之。
壁後置人 【晉書】 《列傳》:簡文帝崩,桓溫入赴山陵,止新亭。
大陳兵衛,将移晉室,呼謝安及王坦之,欲于坐害之。
坦之甚懼,問計于安,,安神色不變,曰:“晉祚存亡,在此一行。
”既見溫,坦之流汗沾衣,倒執手版。
安從容就席,坐定。
謂溫曰:“安聞諸侯有道,守在四鄰,明公何須壁後置人邪?”溫笑曰:“正自不能不爾耳。
”遂笑語移日。
坦之與安初齊名,至是方知坦之之劣。
失火燒人 【晉書】 《岑熊傳》:熊學舍側,有一人燒死。
吏持熊諸生,謂為失火。
熊曰:“已為卿蔔得其人也,使從道南行,當有一人來問得火主朱者,便縛之。
”吏如熊言,果是耕人,自言“草惡難耕,故燒之,忽風起,延燒遠近,實不知草中有人。
” 元規塵污人 【晉史揮塵】 《王導傳》:庚亮雖居外鎮,而執朝廷之權。
既據上流,擁疆兵趣向者金。
導内不有平。
常遇西風塵起,舉扇自蔽。
徐曰:“元規塵污人。
” 一字拔人 【晉史揮塵】 成都王穎為丞相,氦蔡克為東曹掾。
克素有格量,及居官,苟進之徒,望風畏憚。
初克未仕,時河内山簡,嘗與王衍書曰:“蔡子尼今之正人。
”衍以書示衆曰:“山子以一字拔人,然未易可稱。
”後衍聞克在選官,曰:“山子正人之言,驗于今矣。
” 生哭人 【晉史揮塵】 《王濟傳》:齊王攸當之藩,濟使公主與甄德妻長廣公主俱入。
稽颡泣,請帝留攸。
帝怒,謂侍中王戎曰:“兄弟至親,今出齊王。
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濟,連遣婦來生哭人。
”以忏旨左遷。
逼人 【晉史揮塵】 謝安,字安石。
弱冠詣王濛,清言良久。
濛子修曰:“向客何如大人?”濛曰:“此客為來逼人。
”王導亦深器之,由是少有重名。
寓居會稽,與王羲之、許詢、桑門支遁遊處。
出則漁弋山水,入則言詠屬文。
無處世意,栖遲東土。
常住臨安山中,坐石室,臨深壑,悠然歎曰:“此亦伯夷何遠?” 咄咄逼人 【書斷列傳】 王修,字敬仁,仲宣之子。
官至菱郎。
善隸行書,嘗就右軍求書,乃寫東方朔畫贊與之。
王僧虔曰:“敬仁書始窮其妙。
”王子敬每次看,咄咄逼人。
精神陵逼人 【北齊書】 高德正,為右仆射。
紀綱朝政,多所弘益。
文宣末年縱酒德,正屢進忠言帝不悅曰:“高德正恒精劉陵逼人。
” 老妪識人 【世說新語】 劉道真,少時常漁草澤,善歌嘯,聞者莫不留連。
有一老妪,識其非常人。
甚樂其歌嘯,乃殺豚進之。
道真食豚盡了,不謝,妪見不飽,又進一豚,食半餘半,乃還之。
後為吏部郎,妪兒為小令史。
道真超用之,不知所由。
問母,母告之。
于是赍牛酒詣道真,道真曰:“去去,無可複用相報。
”人曰:與同遊,恍若明珠在側,爽然照人。
餘霞照人 【晉書】 謝眺風華斧藻,當時獨步。
書甚有聲,琴殊流美,亦猶薄暮川上,餘霞照人。
晚春林中,飛花滿目。
玉山照人 【晉書】 裴楷,字叔則,以清通用為吏部郎。
時人稱見裴叔則,如近玉山,映照人也。
【唐獨孤及昆陵集】 陝州融史裴公行狀,天姿英拔,德宇宏曠,武庫森戰,玉山照人。
五色照人 【宋王華陽集】 《左街大相國寺釋迦佛靈牙序》:仁宗覺性自然,大信三寶,始以梵儀寶華迎至禁中。
且發祖宗禦封,而灌以海上薔薇之水,忽于甘露亢中。
得舍利一,其五色照人。
帝親貯之琉璃瓶中。
生物供人 【江州志】 晉張诠,字秀碩,南陽人。
性情高逸,帶經而鋤。
庚悅以其貧,授尋陽令祿之,歡曰:“古人正以容膝為安,苟屈吾志,亦何榮乎?”佛衣入廬山淨社。
客有食野鹿溪魚而美者,誇于诠曰:“天生是物以供人,何其美也?”诠舉列子曰:“蚊蚋口替庸,虎狼食肉,非天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也。
”客大慚。
以酒杜人 【石林詩話】 晉人多言飲酒有至于沉醉者,此未必意真在酒。
蓋方時艱難,人各懼禍,惟托于醉可以疏遠世故。
蓋自陳平曹參以來,已用此策。
漢書記陳平于劉呂未判之際,日飲醇酒戲婦人,是豈真好飲耶?曹參雖與此異,然方欲解秦之煩苛,付之清淨。
以酒杜人,是亦一術。
不然,如荊通畢無事而獻說者,且将日走其門矣。
流傳至嵇阮劉伶之徒,遂全欲用此,以為保身之計。
倒戈授人 【南史】 《胡藩傳》:藩過江陵省外兄羅生,因說殷仲堪曰:“桓玄意趨不常節下崇待太過,非将來計也。
”仲堪不悅。
藩退謂生曰:“全戈近人,必至大禍。
不早去,後悔無及。
” 慈心授人 【佛祖統紀】 崇矩法師,複歸故裡。
慈雲手書誡詞獎之曰:“汝将轉說于親裡也。
勉之哉?”被忍為衣,入慈為室。
處空為座,身遠衆惱。
口寡言論,意防輕慢。
慈心授人,是曰三轫。
是為四行。
名安隐說。
鄧禹笑人 【南史】 《王融傳》:融為中書郎,嘗撫案歎曰:“為爾寂寂,鄧禹笑人。
” 租秩販人 【白氏六貼】 齊王攸國中文武,下至士卒,法令不食禀賜者,皆以秩賦與疾病死亡者。
時有水旰,出租秩加十二賦,以販國人。
面豐年,乃收入本直。
以禮處人 【南史】 陸彗曉厣輔五政,立身清肅,僚佐以下造詣,必起送之。
或謂彗曉曰:“長哎貴重,不宜妄自謙屈。
”答曰:“我性惡人無禮,不容不以禮處人。
”未嘗卿士大夫或問其故,慧曉曰:“貴人不可卿,而賤者乃可卿。
人生何容立輕重于懷抱。
終身常呼人位?”劉湛,宋文帝元嘉三年,為廬陵王從事。
時王居憂,多曠士禮。
甚禁膳魚肉,嘗在王座。
廚人進車螯及酒,湛怒曰:“既不能以禮自處,又不能以禮處人。
”趨出。
不堪莅人 【南史】 《宋王僧運傳》:僧達家貧求郡,文帝欲以為秦郡吏部郎,庚仲文曰:“王弘子既不宜作郡,僧達亦不堪莅人。
”弘,僧達父也。
墓内尋人 【南史】 齊豫章文獻王嶷,傳武帝數幸嶷凝,宋長甯陵,随道出第前路。
上曰:“我便入他家墓内尋人。
”乃徙其表阙,麒麟于東岡。
年少窺人 【南史】 《宋柳傳》:王儉為尚書左仆射,嘗造父柳世隆宅。
世隆謂為詣已。
徘徊久之,及至門,唯求悅及。
遣謂世隆曰:“賢子俱有盛才,一日見顧,今故報禮。
”相仍相造,似非本意,恐年少窺人。
官當圖人 【南史】 《宋何尚之傳》:有人嘗求為吏部郎,尚之歎曰:“此敗風俗也。
官當圖人人安得圖官?”顔延之大笑曰:“我聞古者官人以才,今官人以勢,彼勢之所求,子何疑焉?” 伐罪吊人 【南史】 《檀道濟傳》:武帝北伐,道濟為前鋒,所至望風降附。
徑進洛陽,議者謂所獲俘囚,應戮以為京觀,道濟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
”皆釋而遺之。
此上不欺人 【南史】 《王微傳》:微妙解天文,知當有大故,獨與從弟僧綽仰視,謂曰:“此上不欺人。
非智者,其孰能免之?” 平生不欺人 【呂原明雜記】 司馬溫公卒,門人或欲遺表中。
入規谏語程正叔曰:“此公平生來,未嘗欺人。
可死後欺君乎?” 文武兼資人 【南史】 《宋柳世隆傳》:高帝與武帝書曰:“汝既入朝,當須文武兼資人,委以後事,世隆其人也。
”武帝乃舉世隆。
【文中子】 《中說》:子曰:昔者舜禹繼轫,而天下樸;夏傑承之,而天下詐;成湯放傑,而天下平;商纣承之,而天下破;文武受命,而天下和;幽厲肆虐,而天下散;文景儉靜,而天下大甯;桓靈失德,而天下大壞。
故曰:治亂相易,澆淳有由。
興衰資人,得失在教。
立之斯立,道之斯行。
綏之斯來,動之斯和。
其曰:太古不可複,淳樸不可歸。
是未知先王之有化也。
詩書禮樂複何為哉? 赦囚度人 【太宗建元寶錄】 六年夏壬申,文德皇後疾甚。
皇子等赦囚度人祈,文後曰:“死生有命,非宜力所加。
然赦者國之權事,非所切者也。
佛者異方之教,而華修之不谄乎?不聽,誠以玄鑒知命者也。
” 請除度人 【宋續通鑒長編】 仁宗天聖二年丙寅,權判都省馬亮,言天下僧以數十萬計,間或為盜,民頗若之。
請除歲,合度人外,非時更不度人。
化身度人 【地藏菩薩經】 我所分身,遍滿百千萬億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每生身度百千萬億人。
令歸敬三寶。
永離生死至涅樂。
勇可賈人 【北史】 《東平公神舉傳》:神舉弟慶,從武帝攻河陰。
先登攀城葉與賊短兵接,中石乃墜,絕而秒蘇。
帝勞之曰:“卿勇可以賈人也。
” 屈己申人 【北史】 《成淹傳》:淹與王肅行朝歌城,肅為淹論所屈。
肅言于孝文,且言淹才宜叙進。
帝曰:“若因此進淹,恐辱卿轉甚。
肅言臣屈己達人,正可顯臣之美。
淹既蒙進,臣得屈已申人。
此所謂陛下惠而不費也。
”帝遂賜淹龍廄,上馬朝服轉仆射。
勇力兼人 【北史】 《楊纂傳》:纂少慷慨有志略,肋力兼人。
年二十,從齊神武,起兵于信都。
飲啖兼人 【舊唐書】 《江王元祥傳》:元祥體質洪大,腰帶十園,飲啖亦兼數人。
自行兼人 【佛說統紀】 《天台智者傳》:有神僧為說法,師曰:“大聖所說,是何法門?”當雲何學,弘答曰:“此名一實。
谛學這以般若,宣之以大悲。
從今已後,自行兼人。
吾皆影響。
” 先發制人 【資治能鑒】 《隋紀》:劉文靜謂裴寂曰:“先發制人,後發制于人。
何不早勸唐公舉兵,而推還不已。
且公為宮監,而以宮人侍客,公死可爾。
何誤唐公也?” 【三朝比盟會編】 李良嗣雲:“陛下念舊民遭塗炭之苦,複中國往昔之疆,代天譴責,以順伐逆。
王師一出,必壺漿來迎。
願陛下速行薄伐脫。
或後時,恐為女真得志。
蓋先動則制人,後動則制于人。
”上嘉納之。
不戰屈人 【新唐書】 《王孝基傳》:武德二年,劉武周冠太原,夏人呂崇茂以縣應賊,诏孝基為行軍總管攻之。
時獨孤懷恩挾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