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千九百九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年,磨淬出角圭,将舉汝愆尤,以為已階梯。
韓文以财聚人 【東漢書】 《蔡邕傳》:聖人之大寶曰位,故以仁守位,以财聚人。
甯我負人 【三國志】 曹操避董卓之難,間行東歸,過故人呂伯奢。
伯奢,伯奢出五子,備賓主禮。
操聞食器聲,以為圖已,手劍殺八人而去。
既而凄怆曰:“甯我負人,無人負我。
” 【資治通鑒】 唐僖宗光啟二年,呂用之建牙開幕,一與高骈同。
凡骈之腹心,皆逼以從已。
諸所施為,不複咨禀。
骈頗疑之,陰欲奪其權,而根蒂已固,無如之何。
用之知之甚懼,訪于其黨鄭杞慮瑾曰:“此固晚矣。
用之問策安出?”杞曰:“曹孟德有言:甯我負人,無人負我。
”注:盡勸用之圖骈明日與瑾共為一書,緘授用之。
其語秘,人莫有知者。
無我負人 【猗覺寮雜記】 “甯我負人,無人負我”,此曹操由中之言也。
沮渠羅仇,慮水胡人也。
與其兄麥粥事呂光,光征河南,大敗。
麥粥勸羅仇友攻之,仇曰:“理如汝言,但吾家累世忠孝,甯人負我,無我負人。
”遂為光所殺,羅仇之言,可謂郡子,卒不免死。
世之小人,益以操言為信。
【能改齋漫錄】 榮陽呂原明,中年嘗書壁以自警曰:甯人負我,無我負人。
我不負人 【資治通鑒】 《後唐明宗紀》:長興元年,董璋之子光業,為宮苑使,在洛陽。
璋與書曰:“朝廷割吾支郡為節鎮,屯兵三千,是殺我必矣。
汝見樞要為吾言,如朝廷更發一騎入斜谷,吾必友。
與汝決矣。
”光業以書示樞密承旨李虔徽。
未幾,朝廷又遣别将荀鹹義,将兵戍阆州,光業謂虔徽曰:“此兵未至,吾父必友。
吾不敢自愛,恐煩朝廷調發。
願止此兵。
吾父保無他。
”虔徽以告安重誨,重誨不從。
璋聞之,遂友。
利阆遂三鎮,以聞,且言已聚兵将攻三鎮。
重誨曰:“臣久知其如此,陛下含容不讨耳。
”帝曰:“我不負人,人負我。
”則讨之。
朝家負人 【五代史】 劉世容大敗黃巢,諸将欲追斬之。
巨容曰:“朝家多負人,有危難不愛惜軍事。
平則忘之,不如從黃巢為富貴作地。
”故巢複熾。
度量過人 【抱樸子】 《逸民篇》:謂高祖宜其以布衣,而君四海其度量蓋有過人者矣。
膂力過人 【東漢書】 《董卓傳》:卓性骁猛有謀,少嘗遊羌中,盡與豪帥相結。
後歸耕,豪帥有來從者,卓為殺耕牛共宴樂。
豪帥感其意,相斂雜畜千餘頭以遺之。
由是健俠知名,為州兵馬守塞下。
卓膂力過人,雙帶兩鞭,左右馳射,為羌胡所畏。
【北史】 《列傳》:傅求子傅叔偉,膂力過人,彎弓三百斤,左右馳射,能立馬上與人角騁。
見者以為得父傳永之武,而不得永之文。
【隋書】 《李景傳》:景容貌奇偉,膂力過人,美須髯,骁勇善射。
氣力過人 【續後漢書】 《劉封傳》:封本羅侯冠氏子,長沙劉氏甥也。
昭烈至荊州,未有繼嗣,養封為子。
及昭烈攻劉璋,時年二十餘,有武藝,氣力過人。
将兵與諸葛亮張飛等,訴流西上,所在戰克。
益州既定,以封為副軍中郎将。
聰思過人 【魏志】 杜變,字公良,河南人也,魏太祖以變為軍謀祭酒以大樂事,因命創制雅樂,變善鐘律,聰思過人。
綠竹八音,靡所不能,惟歌舞非其所長。
天才過人 【晉書】 《潘京傳》:京漢壽人也。
舉秀才到洛,尚書令樂廣京州人也。
共談累日,深歡其才,謂京曰:“君天才過人,恨不學耳。
若學,必為一代談宗。
”京感其言,遂勸學不倦。
學行過人 【晉書】 《孫咎傳》:濟陽江少有高操,聞咎學行過人。
自東陽往候之始面,便終日譚宴,結歡而别。
才能過人 【晉收】 《陶侃傳》:尚書梅陶,與親人曹識書曰:“陶公機神明鑒似魏武,忠順勸勞似孔明,陸抗諸人,不能及也。
” 号慕過人 【南史】 《齊始興簡王鑒傳》:鑒性聰警,年八歲,喪所生母。
号慕過人,數日中便至骨立。
豫章文獻王聞之,撫其首鳴咽,謂高帝曰:“此兒操行異人,恐其不濟。
”高帝亦悲不自勝。
毀瘠過人 【南史】 《梁到溉傳》:溉遭毋憂,居喪盡禮。
所處廬開方四尺,毀瘠過人。
服阕,猶蔬食布衣者累載。
耿介過人 【世說新語】 孫休,好射雉,至其時則晨去夕友。
群臣莫不止谏:“此為小物,何足甚耽?”休曰:“雖為小物,耿介過人。
”朕所以好之。
默識過人 【北史】 《齊本紀》:顯祖幼時,師事範慮景裕,默識過人,未嘗有所自明。
景明不能測也。
識略過人 【新唐書】 《封倫傳》:倫,字德彜,以字顯,觀州莜人。
祖隆,北齊太子太保,倫年方少,舅慮思道曰:“是兒識略過人,當自緻卿相。
”隋開皇末,江南亂,内史令楊素讨之。
署倫行軍記室泊海上,素召計事,倫墜水免。
易衣以見,旋不言,久乃素知問故,謝曰:“私事也。
所不敢白。
”素異其為,以從妹妻之。
素營仁壽宮,表為土工監。
規構鴻侈,宮成,文帝怒曰:“素殚百姓力,為吾掊怨天下。
”素大懼。
倫曰:“母恐,皇後至自當免。
”明日帝果勞素曰:“公知吾夫婦老,無以自娛樂,而盛飾此宮邪?”因大悅。
素退問:“何料而知?”倫曰:“上節儉,故始見必怒。
然雅職後言,後婦人,惟侈麗是好,後悅則帝安矣。
”素曰:“吾不及也。
”素負才勢,多所淩藉,惟于倫降禮賞接。
或與論天下事,衮衮不卷,每撫其床曰:“封郎終當據此為之。
”帝擢内史舍人。
智算過人 【舊唐書】 《玄宗楊貴妃傳》:妃資質豐麗,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
每倩盼承迎,動移上意。
宮中呼為娘子,禮數實同皇後。
推誠過人 【圖經】 張伯儀,魏州人,以戰功隸李光弼軍。
浙賊袁晁反,使伯儀讨平之。
功第一,擢睦州刺史。
後為江陵節度使。
雖不知書,然推誠過人,軍中畏肅,民亦便之。
聰明過人 【曾忄造類說】 韓十八愈,自是大輕簿謂李程曰:“某與崔大丞相群同年往還,直是聰明過人。
”李曰:“何處過人?”韓曰:“與愈往還三十餘年,不曾共愈說著文章,此是過人也。
” 先識過人 【江少虞類苑】 李大靖公沆,為相王魏公旦,方參預政事,西北隅尚用兵,或至肝食。
魏公歎曰:“我輩安能坐臻太平,得優遊無事耶?”丈靖曰:“少有憂勤,足為警戎。
他日四方甯谧,朝廷未必無事。
”其後比狄講和,西戎納欠。
而封禅祠汾,講附典,靡有暇日。
魏公始歎文靖之先識過人遠矣。
德量過人 【遺事】 韓琦公判相州,因祀宣尼省宿。
有偷兒入室挺刃曰:“不能自濟,求濟于公。
”公曰:“幾上器具,可直千百,盡以與汝。
”偷兒曰:“願得公首以獻西人。
”公即引頸。
偷兒稽颡曰:“以公德量過人,故來相試。
幾上之物,願無洩也。
”公曰:“諾。
”終不以告人。
其後為盜者,以他事坐罪。
當死于市,備言其事。
曰:“慮吾死後,惜公之遺德,不傳于世也。
” 敏學過人 【宋史】 《司馬光傳》:光子康,字公休,幼端謹不妄言笑。
事父母至孝。
敏學過人,博通群書,以明經上第。
光修《資治通鑒》,奏檢閱文字。
樸忠過人 【宋史】 《秦桧傳》:建炎四年,十月甲辰,桧與妻王氏及婢仆一家自軍中還,言殺金人監已者數人,朝士多不信。
惟範宗尹、李回、與桧善,力薦其忠。
桧首奏,與撻懶求和書,帝曰:“桧樸忠過人,朕得之喜而不寐。
” 聰發過人 【宋史】 《邵亢傳》:亢聰發過人,方十歲,日誦書五千言。
賦詩豪縱,鄉先生見者,皆驚傳之。
才具過人 【武林紀事】 尚書張定叟,才具過人,凡兩尹京政事,大小莫不曲盡人情。
一節過人 【黃氏日抄】 陸象山文某,平生有一節過人。
他人要會某不會,他人要做某不做。
愚觀以上所記,皆自信甚笃,獨立不懼之言,可以作人懦氣。
然以聖人自處,則未知果如何?陸旬山之言學陳同甫之言治,皆欲等天立地做一個人,他非所恤,亦可謂豪也已。
精敏過人 【元王恽秋漳集】 《趙公神道碑》:公氣貌魁傳,精敏過人。
挺身正路,動以檢押自律。
與人交,雖小信不忒。
聰悟過人 【仙傳】 陳搏聰悟過人,經史一覽無遺。
詩禮書數,方藥之書,莫不通究。
英雄忌人 【續談助】 孫策年十四,在壽陽詣袁術,始至而劉豫州到,便求去。
袁曰:“豫州何關君?”答曰:“不爾,英雄忌人。
”即出下東階,而劉備從西階上。
但轉顧視孫之行,殆不複前。
膽氣倍人 【續後漢書】 《周泰傳》:孫策讨六縣山賊,權往宣城,使士自衛,不能千人。
意尚忽略,不治圖落。
而山賊數千人卒至,權始得上馬,而賊鋒刃已交于左右。
或斫中馬案,衆莫能自定。
惟泰奮激,投身衛權,膽氣倍人。
左右因泰就戰,賊乃解散。
身被十二創,良久乃蘇。
是日無泰,權幾然殆。
策深德之,補春谷長。
出糧活人 【續後漢書】 《蓋熏傳》:熏領漢陽太守,時人饑。
相漁食,熏調谷禀之。
先出家糧以率衆,存活者千餘人。
後去官,拜征虜校尉。
散粟活人 【舊唐書】 李臯,為溫州長史。
無幾,攝行州事。
歲歉,有官粟數十萬斤,欲行販救。
吏乞候上旨。
曰:“夫人,日不再食當死,安暇禀君命?若殺我一身,活人數千命,利莫大焉。
”于是開倉屋散之,以擅貸之罪,飛章自劾。
監決活人 【新唐書】 《宇文融傳》:融子審,楊國忠瑞政殺嶺南流人。
以中使傳口敕行刑,畏議者嫉其酷,乃以審為嶺南監決處置等使,活者甚衆。
立志活人 【沈明遠寓簡】 範文正公微時,嘗慷恨語其友曰:“吾讀書學道,要為宰輔,得時行道,可以活天下之命。
不然,時不我與,則當讀黃帝書,深究醫家奧旨,是亦可以活人也。
”公既仕進顯貴,入為執政大臣,出為大帥,其謀谟經畫,所活多矣!于醫則固未暇也。
君子之重人命,其立志如此。
予觀東晉殷浩,妙解脈法,嘗有給使,叩頭祈死。
诘問久之,乃言小人有毋年垂百歲,抱疾不除。
若蒙官一診視,便有生理,退就屠戮無恨,浩為案脈處方,一劑便愈。
于是悉焚經方。
嗚呼!浩功名大缪。
幸有絕藝,可以起死。
而深諱其事,友以能活人為之悔。
自範公視之,浩可謂不仁者哉?浩不善用其所能,而強為其不能,宜其敗也。
以船活人 【宋史】 《胡宿傳》:宿為楊子尉,縣大水,民被溺,令不能救。
宿率公私船,活數千人,以蔫為館閣校勘。
辯獄活人 【潮州府志】 宋劉允,字厚中。
登紹興四年第,曆官知化州。
有累年治不決之訟百餘案,公數日決之。
屬縣吳州,民之煮監者,家畜器械,以備冠令凱賞典,盡捕之以為盜。
法當死,遂力辯其冤,全活者五十餘人。
一能活人 【蘇黃門龍川略志】 許遵議法雖妄,而能活人以得福。
予谪居筠州,筠州守許長卿,遵之子也,言其兄弟及諸子仕宦者,十餘人,而郎官刺史至數人。
予複歎曰:“遵之議妄甚矣。
”而子孫仕者,若是其多也。
一能活人,天理固不遺之。
以符活人 【仙傳】 蔡環,字伯瑤。
師老子,受太上陽生符,還丹方,合服得道。
後人常以陽生符活已死之人。
但骸骨存者,以符受之即活。
發冢活人 【仙傳】 茅盈有仙道,能掘地發棺,屍皆複活,人即起能言。
施藥活人 【仙傳】 王錫,因大疫,入息山采藥,散施活人。
遇道士授以食風飲露之術,後飲甘露而升仙。
羞面見人 【馬明叟實賓錄】 齊司徒褚淵,入朝以腰扇障日,劉祥從側過曰:“作如此舉止,羞面人。
扇障何益?” 剖涎見人 【太平廣記】 天寶中,有高生者,病熱而瘠。
其臆痛
韓文以财聚人 【東漢書】 《蔡邕傳》:聖人之大寶曰位,故以仁守位,以财聚人。
甯我負人 【三國志】 曹操避董卓之難,間行東歸,過故人呂伯奢。
伯奢,伯奢出五子,備賓主禮。
操聞食器聲,以為圖已,手劍殺八人而去。
既而凄怆曰:“甯我負人,無人負我。
” 【資治通鑒】 唐僖宗光啟二年,呂用之建牙開幕,一與高骈同。
凡骈之腹心,皆逼以從已。
諸所施為,不複咨禀。
骈頗疑之,陰欲奪其權,而根蒂已固,無如之何。
用之知之甚懼,訪于其黨鄭杞慮瑾曰:“此固晚矣。
用之問策安出?”杞曰:“曹孟德有言:甯我負人,無人負我。
”注:盡勸用之圖骈明日與瑾共為一書,緘授用之。
其語秘,人莫有知者。
無我負人 【猗覺寮雜記】 “甯我負人,無人負我”,此曹操由中之言也。
沮渠羅仇,慮水胡人也。
與其兄麥粥事呂光,光征河南,大敗。
麥粥勸羅仇友攻之,仇曰:“理如汝言,但吾家累世忠孝,甯人負我,無我負人。
”遂為光所殺,羅仇之言,可謂郡子,卒不免死。
世之小人,益以操言為信。
【能改齋漫錄】 榮陽呂原明,中年嘗書壁以自警曰:甯人負我,無我負人。
我不負人 【資治通鑒】 《後唐明宗紀》:長興元年,董璋之子光業,為宮苑使,在洛陽。
璋與書曰:“朝廷割吾支郡為節鎮,屯兵三千,是殺我必矣。
汝見樞要為吾言,如朝廷更發一騎入斜谷,吾必友。
與汝決矣。
”光業以書示樞密承旨李虔徽。
未幾,朝廷又遣别将荀鹹義,将兵戍阆州,光業謂虔徽曰:“此兵未至,吾父必友。
吾不敢自愛,恐煩朝廷調發。
願止此兵。
吾父保無他。
”虔徽以告安重誨,重誨不從。
璋聞之,遂友。
利阆遂三鎮,以聞,且言已聚兵将攻三鎮。
重誨曰:“臣久知其如此,陛下含容不讨耳。
”帝曰:“我不負人,人負我。
”則讨之。
朝家負人 【五代史】 劉世容大敗黃巢,諸将欲追斬之。
巨容曰:“朝家多負人,有危難不愛惜軍事。
平則忘之,不如從黃巢為富貴作地。
”故巢複熾。
度量過人 【抱樸子】 《逸民篇》:謂高祖宜其以布衣,而君四海其度量蓋有過人者矣。
膂力過人 【東漢書】 《董卓傳》:卓性骁猛有謀,少嘗遊羌中,盡與豪帥相結。
後歸耕,豪帥有來從者,卓為殺耕牛共宴樂。
豪帥感其意,相斂雜畜千餘頭以遺之。
由是健俠知名,為州兵馬守塞下。
卓膂力過人,雙帶兩鞭,左右馳射,為羌胡所畏。
【北史】 《列傳》:傅求子傅叔偉,膂力過人,彎弓三百斤,左右馳射,能立馬上與人角騁。
見者以為得父傳永之武,而不得永之文。
【隋書】 《李景傳》:景容貌奇偉,膂力過人,美須髯,骁勇善射。
氣力過人 【續後漢書】 《劉封傳》:封本羅侯冠氏子,長沙劉氏甥也。
昭烈至荊州,未有繼嗣,養封為子。
及昭烈攻劉璋,時年二十餘,有武藝,氣力過人。
将兵與諸葛亮張飛等,訴流西上,所在戰克。
益州既定,以封為副軍中郎将。
聰思過人 【魏志】 杜變,字公良,河南人也,魏太祖以變為軍謀祭酒以大樂事,因命創制雅樂,變善鐘律,聰思過人。
綠竹八音,靡所不能,惟歌舞非其所長。
天才過人 【晉書】 《潘京傳》:京漢壽人也。
舉秀才到洛,尚書令樂廣京州人也。
共談累日,深歡其才,謂京曰:“君天才過人,恨不學耳。
若學,必為一代談宗。
”京感其言,遂勸學不倦。
學行過人 【晉書】 《孫咎傳》:濟陽江少有高操,聞咎學行過人。
自東陽往候之始面,便終日譚宴,結歡而别。
才能過人 【晉收】 《陶侃傳》:尚書梅陶,與親人曹識書曰:“陶公機神明鑒似魏武,忠順勸勞似孔明,陸抗諸人,不能及也。
” 号慕過人 【南史】 《齊始興簡王鑒傳》:鑒性聰警,年八歲,喪所生母。
号慕過人,數日中便至骨立。
豫章文獻王聞之,撫其首鳴咽,謂高帝曰:“此兒操行異人,恐其不濟。
”高帝亦悲不自勝。
毀瘠過人 【南史】 《梁到溉傳》:溉遭毋憂,居喪盡禮。
所處廬開方四尺,毀瘠過人。
服阕,猶蔬食布衣者累載。
耿介過人 【世說新語】 孫休,好射雉,至其時則晨去夕友。
群臣莫不止谏:“此為小物,何足甚耽?”休曰:“雖為小物,耿介過人。
”朕所以好之。
默識過人 【北史】 《齊本紀》:顯祖幼時,師事範慮景裕,默識過人,未嘗有所自明。
景明不能測也。
識略過人 【新唐書】 《封倫傳》:倫,字德彜,以字顯,觀州莜人。
祖隆,北齊太子太保,倫年方少,舅慮思道曰:“是兒識略過人,當自緻卿相。
”隋開皇末,江南亂,内史令楊素讨之。
署倫行軍記室泊海上,素召計事,倫墜水免。
易衣以見,旋不言,久乃素知問故,謝曰:“私事也。
所不敢白。
”素異其為,以從妹妻之。
素營仁壽宮,表為土工監。
規構鴻侈,宮成,文帝怒曰:“素殚百姓力,為吾掊怨天下。
”素大懼。
倫曰:“母恐,皇後至自當免。
”明日帝果勞素曰:“公知吾夫婦老,無以自娛樂,而盛飾此宮邪?”因大悅。
素退問:“何料而知?”倫曰:“上節儉,故始見必怒。
然雅職後言,後婦人,惟侈麗是好,後悅則帝安矣。
”素曰:“吾不及也。
”素負才勢,多所淩藉,惟于倫降禮賞接。
或與論天下事,衮衮不卷,每撫其床曰:“封郎終當據此為之。
”帝擢内史舍人。
智算過人 【舊唐書】 《玄宗楊貴妃傳》:妃資質豐麗,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
每倩盼承迎,動移上意。
宮中呼為娘子,禮數實同皇後。
推誠過人 【圖經】 張伯儀,魏州人,以戰功隸李光弼軍。
浙賊袁晁反,使伯儀讨平之。
功第一,擢睦州刺史。
後為江陵節度使。
雖不知書,然推誠過人,軍中畏肅,民亦便之。
聰明過人 【曾忄造類說】 韓十八愈,自是大輕簿謂李程曰:“某與崔大丞相群同年往還,直是聰明過人。
”李曰:“何處過人?”韓曰:“與愈往還三十餘年,不曾共愈說著文章,此是過人也。
” 先識過人 【江少虞類苑】 李大靖公沆,為相王魏公旦,方參預政事,西北隅尚用兵,或至肝食。
魏公歎曰:“我輩安能坐臻太平,得優遊無事耶?”丈靖曰:“少有憂勤,足為警戎。
他日四方甯谧,朝廷未必無事。
”其後比狄講和,西戎納欠。
而封禅祠汾,講附典,靡有暇日。
魏公始歎文靖之先識過人遠矣。
德量過人 【遺事】 韓琦公判相州,因祀宣尼省宿。
有偷兒入室挺刃曰:“不能自濟,求濟于公。
”公曰:“幾上器具,可直千百,盡以與汝。
”偷兒曰:“願得公首以獻西人。
”公即引頸。
偷兒稽颡曰:“以公德量過人,故來相試。
幾上之物,願無洩也。
”公曰:“諾。
”終不以告人。
其後為盜者,以他事坐罪。
當死于市,備言其事。
曰:“慮吾死後,惜公之遺德,不傳于世也。
” 敏學過人 【宋史】 《司馬光傳》:光子康,字公休,幼端謹不妄言笑。
事父母至孝。
敏學過人,博通群書,以明經上第。
光修《資治通鑒》,奏檢閱文字。
樸忠過人 【宋史】 《秦桧傳》:建炎四年,十月甲辰,桧與妻王氏及婢仆一家自軍中還,言殺金人監已者數人,朝士多不信。
惟範宗尹、李回、與桧善,力薦其忠。
桧首奏,與撻懶求和書,帝曰:“桧樸忠過人,朕得之喜而不寐。
” 聰發過人 【宋史】 《邵亢傳》:亢聰發過人,方十歲,日誦書五千言。
賦詩豪縱,鄉先生見者,皆驚傳之。
才具過人 【武林紀事】 尚書張定叟,才具過人,凡兩尹京政事,大小莫不曲盡人情。
一節過人 【黃氏日抄】 陸象山文某,平生有一節過人。
他人要會某不會,他人要做某不做。
愚觀以上所記,皆自信甚笃,獨立不懼之言,可以作人懦氣。
然以聖人自處,則未知果如何?陸旬山之言學陳同甫之言治,皆欲等天立地做一個人,他非所恤,亦可謂豪也已。
精敏過人 【元王恽秋漳集】 《趙公神道碑》:公氣貌魁傳,精敏過人。
挺身正路,動以檢押自律。
與人交,雖小信不忒。
聰悟過人 【仙傳】 陳搏聰悟過人,經史一覽無遺。
詩禮書數,方藥之書,莫不通究。
英雄忌人 【續談助】 孫策年十四,在壽陽詣袁術,始至而劉豫州到,便求去。
袁曰:“豫州何關君?”答曰:“不爾,英雄忌人。
”即出下東階,而劉備從西階上。
但轉顧視孫之行,殆不複前。
膽氣倍人 【續後漢書】 《周泰傳》:孫策讨六縣山賊,權往宣城,使士自衛,不能千人。
意尚忽略,不治圖落。
而山賊數千人卒至,權始得上馬,而賊鋒刃已交于左右。
或斫中馬案,衆莫能自定。
惟泰奮激,投身衛權,膽氣倍人。
左右因泰就戰,賊乃解散。
身被十二創,良久乃蘇。
是日無泰,權幾然殆。
策深德之,補春谷長。
出糧活人 【續後漢書】 《蓋熏傳》:熏領漢陽太守,時人饑。
相漁食,熏調谷禀之。
先出家糧以率衆,存活者千餘人。
後去官,拜征虜校尉。
散粟活人 【舊唐書】 李臯,為溫州長史。
無幾,攝行州事。
歲歉,有官粟數十萬斤,欲行販救。
吏乞候上旨。
曰:“夫人,日不再食當死,安暇禀君命?若殺我一身,活人數千命,利莫大焉。
”于是開倉屋散之,以擅貸之罪,飛章自劾。
監決活人 【新唐書】 《宇文融傳》:融子審,楊國忠瑞政殺嶺南流人。
以中使傳口敕行刑,畏議者嫉其酷,乃以審為嶺南監決處置等使,活者甚衆。
立志活人 【沈明遠寓簡】 範文正公微時,嘗慷恨語其友曰:“吾讀書學道,要為宰輔,得時行道,可以活天下之命。
不然,時不我與,則當讀黃帝書,深究醫家奧旨,是亦可以活人也。
”公既仕進顯貴,入為執政大臣,出為大帥,其謀谟經畫,所活多矣!于醫則固未暇也。
君子之重人命,其立志如此。
予觀東晉殷浩,妙解脈法,嘗有給使,叩頭祈死。
诘問久之,乃言小人有毋年垂百歲,抱疾不除。
若蒙官一診視,便有生理,退就屠戮無恨,浩為案脈處方,一劑便愈。
于是悉焚經方。
嗚呼!浩功名大缪。
幸有絕藝,可以起死。
而深諱其事,友以能活人為之悔。
自範公視之,浩可謂不仁者哉?浩不善用其所能,而強為其不能,宜其敗也。
以船活人 【宋史】 《胡宿傳》:宿為楊子尉,縣大水,民被溺,令不能救。
宿率公私船,活數千人,以蔫為館閣校勘。
辯獄活人 【潮州府志】 宋劉允,字厚中。
登紹興四年第,曆官知化州。
有累年治不決之訟百餘案,公數日決之。
屬縣吳州,民之煮監者,家畜器械,以備冠令凱賞典,盡捕之以為盜。
法當死,遂力辯其冤,全活者五十餘人。
一能活人 【蘇黃門龍川略志】 許遵議法雖妄,而能活人以得福。
予谪居筠州,筠州守許長卿,遵之子也,言其兄弟及諸子仕宦者,十餘人,而郎官刺史至數人。
予複歎曰:“遵之議妄甚矣。
”而子孫仕者,若是其多也。
一能活人,天理固不遺之。
以符活人 【仙傳】 蔡環,字伯瑤。
師老子,受太上陽生符,還丹方,合服得道。
後人常以陽生符活已死之人。
但骸骨存者,以符受之即活。
發冢活人 【仙傳】 茅盈有仙道,能掘地發棺,屍皆複活,人即起能言。
施藥活人 【仙傳】 王錫,因大疫,入息山采藥,散施活人。
遇道士授以食風飲露之術,後飲甘露而升仙。
羞面見人 【馬明叟實賓錄】 齊司徒褚淵,入朝以腰扇障日,劉祥從側過曰:“作如此舉止,羞面人。
扇障何益?” 剖涎見人 【太平廣記】 天寶中,有高生者,病熱而瘠。
其臆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