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千九百七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之令姿,禀肅雍之懿範。
自參承于禦叙,嘗進躐于恩封,而謹職中闱,顧德言之并茂,增華近序,介祥祉以尤殊,宜加印绶之榮,用光圖史之鑒。
惟靜專所以安寵數,惟婉約所以副褒章,服我訓辭,無忘欽率可。
【張廣東窗集】 《宮正韓氏封才人》:敕坤儀正則天下治,位冠六宮,婦職修則家道齊,禮嚴諸禦。
爰蔔吉日,肇登長秋。
眷時柔良,實勤贊輔,宜須褒纟孛,以示異恩。
具官某氏,婉娈凝姿,齋莊秉則,若玉在璞,中韫粹溫之珍;如蘭有香,靜懷服媚之德。
早膺遴選,擢在迩聯,韪茲盛典之行,賴爾小心之助,是用躐升華綴,密侍中宸。
崇秩視于列卿,令名參于碩媛,往祗渙渥,毋怠欽承。
【翟忠惠先生集】 宮人劉氏除才人,奉聖旨系明達皇後養女:朕眷懷内助,悼嫔德之遺言,追厚飾終,正椒極之殊典。
推廣馀澤,褒崇近新。
以爾某氏,鞠育自初,柔儀允輯,見聞是似,懿範猶存。
其升令名,處爾世婦之列。
用食舊德,慰我懷人之思。
宮人王氏除才人:朕嘉風人關睢之義,始于見微,乃慎嫔列貫魚之序,專以德進。
具官某氏,升聞女德之茂,胄自名族之華。
勞謙用光,率履不越,往莅婦職,命滋益恭。
載稽令名,俾升世婦之選,增重顯穆,以稱象服之宜。
【慕容彥逢扌離文堂集】 《平昌郡君韋氏可才人》:敕朕顧讠是明命,以承天體。
莞寝吉祥,在予妃輔。
褒崇之數,茲惟典常。
笫形奏章,移恩鞠女。
察其謙德,特有嘉從。
具某氏,志慮柔明,性資和适。
言容兼穆,禮法交修,曩膺眷知,肇啟湯沐,服寵加懋,稱譽日聞。
宜升五品之封,俾為六宮之勸,往安祉福,茂封邦榮可。
【高定子薇垣類藁】 《新安郡夫人邢氏進封才人制》:朕載飾婦官,聿修陰教,眷時碩媛,已開弓韋蜀之祥,赍我寵章,申錫絲綸之美,慶彜具舉,茂渥有蕃,具封某氏。
懿範溫恭,芳姿柔惠,其儀不忒,雍雍琚之規;厥德孔嘉,疊疊箴圖之戒。
受帝歆之殊眷,應礻某祝之精祠。
用進登女禦之班,以昭示壺彜之懿。
惟天生德,既膺震夙之符,與國匹休,永迓穆皇之慶。
【範師道集】 《上仁宗論女禦以禦寶白制除才人狀》:臣聞禮以制情,義以奪愛,常人之所難,惟聰明睿哲之主,然後能之。
近以宮人數多出之,此盛德事也。
然而事有系風化治亂之大,而未經留意者,臣敢為陛下言之。
竊聞諸女禦,以周董育公主、禦寶白制并為才人,不自中書出诰,而掖庭觊觎遷拜者甚多,周董之遷可矣。
女禦何名而遷乎?才人品秩既高,古有定員,唐制止七人而已。
祖宗朝宮闱給侍,不過二三百人。
居五品之列者無幾若使諸皆遷,則不複更有員數矣。
外人不能詳知,止謂陛下于寵幸太過,恩澤不節爾。
夫婦人女子與小人之性同,寵幸過則渎慢之心生,恩澤不節,則無厭之怨起,禦之不可不以其道也。
且用度太煩,須索太廣,一才人之俸,月直中戶百家之賦,歲時賜予不在焉。
況诰命之出,不自有司,豈盛時之事耶?恐斜封墨敕複見于今日矣! 【樂府詩集】 梁庾肩吾《未央才人歌》:從來守未央,轉欲訝春芳。
朝風淩日色,夜月奪燈光。
相逢倘遊豫,暫為卷衣裳。
【唐張詩】 《孟才人歎一首并序》:武宗皇帝疾笃,遷便殿,孟才人以歌笙獲寵者密侍其右。
上目之曰:“吾當不諱,爾何為哉!”指笙囊泣曰:“請以此就缢。
”上憫然,複曰:“妾嘗藝歌,願對上歌一曲以洩其憤。
”上以懇,許之。
乃歌一聲何滿子,氣亟立殆。
上令醫候之,曰:“脈尚溫而腸已絕。
”及上崩,将徒其柩,舉之愈重,議者曰:“非俟才人乎?”爰命其榇,榇及至乃舉。
嗟夫!人以誠死,上以誠明,雖古之義激無以過也。
進士高璩登第年宴,傳于禁伶。
明年秋,貢士文多以為之目,大中三年遇高于由拳,哀話于餘,即為興。
詩曰:偶因歌态詠嬌,傳唱宮中十二春。
卻為一聲何滿子,下泉須吊舊才人。
一雲:偶因清唱奏歌頻,選入宮中十二春。
絕後一聲何滿子,九源須吊孟才人。
美人沿革: 【漢書】 漢興因秦之稱号,正适稱皇後,妾皆稱夫人,及有美人之号焉。
至武帝各有爵位,美人視二千石。
又《王莽傳》:莽進所征天下淑女,備和嫔美禦美人二十七,視大夫。
【東漢書】 夏殷以上後妃之制,其文略矣。
《周禮》:王者備内職焉。
光武中興,置美人無爵秩,歲時賞賜充給而已。
【魏志】 漢制,内官十有四等,魏因漢法,皆如舊制。
自夫人以下世有增損,太祖建國,始命王後,其下五等有美人。
暨太和中自夫人以下,爵凡十二等,美人視二千石。
【宋書】 晉武帝采漢魏之制,置三夫人,其餘有美人,爵視千石。
太宗以美人為散使。
【齊書】 六宮位号,漢魏以來,因寵增置,世不同矣。
建元元年,有司奏置美人為散職。
【後魏書】 高祖改定内官,美人視三品。
【北史】 《後妃傳序》隋炀帝時,美人才人一十五員,品正第四,是為世婦。
【唐會要】 舊制,美人九人,正四品。
龍朔二年,置承門五人,正四品,以代美人。
鹹亨二年複舊。
【新唐書】 《百官志》美人四人,掌率女官,修祭祀賓客之事。
【宋會要】 皇後之下有美人。
事實: 【漢書】 萬石君奮,其父趙人也。
姓石氏,趙亡,徙居溫,過河内,時奮年十五,為小吏,侍高祖。
高祖與語,愛其恭敬,問曰:“若何有?”對曰:“有姊能鼓琴。
”高祖曰:“若能從我乎?”曰:“願盡力。
”于是高祖诏其姊為美人,徙其家長安中戚裡,以姊為美人故也。
孝惠張皇後,宣平侯敖女也。
呂太後欲為重親,以公主女配帝,欲其生子萬方。
終無子,乃使佯為有娠,取後宮美人子名之,殺其母,立所名子為太子。
孝成趙皇後弟絕幸為昭儀,謂成帝:“绐我言從中宮來,即從中宮,許美人兒從何生?許氏竟當複立耶。
令許美人有子,竟負若約謂何?”帝曰:“約趙氏,故不立許氏,使天下無出趙氏上者,無憂也。
”虞美人者,以良家子年十三選入掖庭,《續漢志》曰:美人父詩為郎中,詩父衡屯騎校尉。
生女舞陽長公主。
自漢興母氏莫不尊寵,順帝既未加美人爵号,而沖帝早夭,大将軍梁冀秉政。
忌惡佗族,故虞氏抑而不登,但稱大家而已。
熹平四年,小黃門趙,議郎畢整上言:春秋之義,母以子貴。
隆漢盛典,尊崇母氏。
凡在外戚,莫不加寵。
今沖帝母虞大家,誕生聖皇而未有稱号,夫臣子雖賤,尚有追贈之典。
況母見在,不蒙崇顯之次,無以述遵先世,垂示後世也。
帝感其言,乃拜虞大家為憲靈貴人。
王美人,趙國人也。
祖父苞五帝中郎将,美人豐姿色,聰敏有才明,能書會計,會計,謂總會其數而算。
以良家子應法相選入掖庭。
美人有娠,《左傳》曰:邑姜方娠。
杜預注曰:懷胎為娠,音之刃反,一音身。
畏何皇後,乃服藥欲除之,而胎安不動。
又數夢負日而行。
四年生皇子協,後遂殺美人。
帝大怒,欲廢後,諸宦官固請得止。
董太後自養協,号曰董侯。
帝愍協早失母,又思美人,作《追德賦》,《令儀頌》。
後帝求母王美人兄斌,斌将妻子詣長安,賜第宅田業,拜奉車都尉。
興平元年,帝加元服,有司奏立長秋宮,诏曰:朕禀受不弘,遭值禍亂,未能紹先以光故典。
皇母前薨,未蔔宅兆,禮章有阙,中心如結。
三歲之戚,蓋不言吉,且須其後。
于是有司。
乃奏追尊王美人為靈懷皇後,改葬文召陵,儀比敬恭二陵。
見《靈思何皇後紀》。
【王子年拾遺記】 魏文帝所愛美人,姓薛,名靈芸,常山人也。
父名邺,為鄉亭長。
母陳氏,随邺舍于亭傍,居生窮賤,至夜每聚鄰婦夜績,以麻蒿自照。
靈芸年至十五,容貌絕世,鄰中少年夜來竊窺,終不得見。
鹹熙元年,谷習出守常山郡,聞亭長有美女,而家甚貧,時文帝選良家子女以入六宮,習以千金寶賂聘之。
既得,乃以獻文帝,靈芸聞别父母,噓欷累日,淚下沾衣,至升車就路之時,以玉唾壺承淚,壺則紅色。
既發常山,及至京師,壺中淚凝如血。
帝以文車十乘迎之,車皆镂金為輪辋,丹畫其毂轭,前有雜寶為龍鳳銜百子鈴,锵锵和鳴,響于林野。
駕青色之牛,日行三百裡,此牛屍塗國所獻,足如馬蹄也。
道側燒石葉之香,此石重疊,狀如雲母,其光氣辟惡厲之疾,此香腹題國所進也。
靈芸未至京師數十裡,膏燭之光,相續不滅,車徒咽路,塵起蔽于星月,時人謂為塵宵。
又築土為台,基高三十丈,列燭于台下,名曰燭台。
遠望如列星之隊墜地,又于大道之傍,一裡一銅表,高五尺,以志裡數。
故行者歌曰:青槐夾道多塵埃,龍樓鳳阙望崔嵬。
清風細雨雜香來,土上出金火照台。
此七字是妖辭也。
為銅表志裡數于道側,是土上出金之義,以燭置台下,則火在土下之義。
漢火德王,魏土德王,火伏而土興,土上出金,是魏滅而晉興也。
靈芸未至京師十裡,帝乘雕玉之辇以望車徒之盛,嗟曰:昔者言朝為行雲,暮為行雨,今非雲非雨非朝非暮,改靈芸之名曰夜來。
入宮後居寵愛,外國獻火珠龍鸾之钗,帝曰:“明珠翡翠尚不能勝,況乎龍鸾之重?”乃止不進。
夜來妙于針功,雖處于深帷之内,不用燈燭之光,裁制立成。
非夜來縫制,帝則不服,宮中号為針神也。
【續後漢書】 《孫和何姬傳》:孫皓以張布女為美人,有寵。
皓問曰:“汝父安在?”曰:“賊已殺之。
”皓大怒,棒殺之。
後思其顔色,刻木作美人,恒置坐側。
【錦繡萬花谷】 齊東昏侯有美人潘妃,名玉奴。
東昏鑿金為蓮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步步生蓮花。
”《南史·王茂傳》雲:齊亡,王茂請妻之,玉奴守節而死。
故東坡詩雲:月地雲階謾一樽,玉奴終不負東昏。
【唐會要】 《王傳》:太宗嘗閑居,與宴語,時有美人侍側,本廬江王瑗之姬,瑗敗,籍沒入宮,太宗指示之曰:“廬江不道,賊殺其夫而納其室,暴雪之甚,何有不亡者乎?”避席曰:“陛下以廬江取此婦人為是耶為非耶?”太宗曰:“殺人而取其妻,卿乃問朕是非,何也?”對曰:“臣聞于管子曰:齊桓公之郭,問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惡惡也。
’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賢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
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所以亡也。
’今此婦人尚在左右,竊以聖心為是之,陛下若以為非,此謂知惡而不去也。
”太宗雖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新唐書】 《宣宗元昭晁皇後傳》後少入邸,最見寵答。
及宣宗即位,以為美人。
《懿宗淑妃郭氏傳》:妃幼入郓王邸,宣宗在位春秋高,惡人言立太子事,以嫡長居外宮,心常憂惴。
妃護侍左右,慰安起居,終得無恙。
及即位,以妃為美人。
《崔胤傳》:天複後,宦官尤屈事崔胤,事無不咨,每議政禁中,至繼以燭,請盡誅中官,以宮人掌内司事。
韓全誨等密知之,共于帝前求哀,乃诏胤:後當密封,無口陳。
中官益恐,滋欲得其謀,乃求知書美人宗柔等。
内左右以刺陰事,胤計稍露,宦者或相泣無不自安,劫幸之謀固矣。
【宋會要】 吳美人,太宗右屯衛将軍延保之女,太平興國四年二月入宮,五年為美人。
臧美人,江南李煜宮人。
煜卒,入宮中,太平興國八年九月,自禦侍為縣君,端拱二年四月為美人。
曹美人,樞密院使檢校太師兼侍中贈魯王彬之女,大中祥符中為美人。
陳美人,初事藩邸為司衣,至道二年卒于東宮,葬沙台寺,鹹平三年十月改葬普安院,追号美人。
徐美人,大中樣符元年,自蘭陵郡夫人知尚書内省事,時被疾,帝以其在禁中,及其未亟,進封滕國夫人。
尋卒,明道二年十二月贈才人,慶曆四年贈美人。
方美人,初封新安郡君,天禧二年九月為美人。
王美人,初封金城郡君,天禧二年九月進為美人。
俞美人,仁宗景五年三月,自禦侍延安郡君,為才人,九月進美人。
周美人,仁宗嘉四年六月,自禦侍安定郡君為美人。
【朝野遺事】 仁宗後宮餘尚二美人,争寵相詈。
上聞,親往和解之,忿恚至觸玉體,上不怿,歸卧寝,命皇後治之。
後慈聖光獻也,再三懇請,且曰:二人者,體禦至尊,他日思之,勿歸咎于妾。
上意不回,後命左監于廣福禁院,以賜死聞。
上笑而起,終身不問。
豫章王雲。
【九朝紀事本末】 美人尚氏楊氏争寵。
明道二年十二月,美人尚氏楊氏驟有寵。
尚氏嘗于上前出不遜語侵皇後郭氏,後不勝忿,起批其頰,誤查上頸,後以是坐廢。
景元年四月丁酉,殿中侍禦史龐籍為開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稱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來,未有美人稱教旨下府者。
帝為杖内侍,切責美人,诏有司自今宮人傳命,毋得辄受。
庚子,美人尚氏父繼斌為右侍禁,從父繼、因繼能并為右班殿直。
按《實錄》:明道元年五月乙未,以後宮尚氏父延福為國子助教,今尚氏父又名繼斌,不知何故。
《本傳》亦雲繼斌,無所謂延福者,豈延福别一尚氏父邪?當考。
八月壬申,诏淨妃郭氏出居于外,美人尚氏為道士,居洞真宮,楊氏别宅安置。
曩者母後臨朝,臣僚戚屬,多進女口入内,今悉遣還其家,長秋
自參承于禦叙,嘗進躐于恩封,而謹職中闱,顧德言之并茂,增華近序,介祥祉以尤殊,宜加印绶之榮,用光圖史之鑒。
惟靜專所以安寵數,惟婉約所以副褒章,服我訓辭,無忘欽率可。
【張廣東窗集】 《宮正韓氏封才人》:敕坤儀正則天下治,位冠六宮,婦職修則家道齊,禮嚴諸禦。
爰蔔吉日,肇登長秋。
眷時柔良,實勤贊輔,宜須褒纟孛,以示異恩。
具官某氏,婉娈凝姿,齋莊秉則,若玉在璞,中韫粹溫之珍;如蘭有香,靜懷服媚之德。
早膺遴選,擢在迩聯,韪茲盛典之行,賴爾小心之助,是用躐升華綴,密侍中宸。
崇秩視于列卿,令名參于碩媛,往祗渙渥,毋怠欽承。
【翟忠惠先生集】 宮人劉氏除才人,奉聖旨系明達皇後養女:朕眷懷内助,悼嫔德之遺言,追厚飾終,正椒極之殊典。
推廣馀澤,褒崇近新。
以爾某氏,鞠育自初,柔儀允輯,見聞是似,懿範猶存。
其升令名,處爾世婦之列。
用食舊德,慰我懷人之思。
宮人王氏除才人:朕嘉風人關睢之義,始于見微,乃慎嫔列貫魚之序,專以德進。
具官某氏,升聞女德之茂,胄自名族之華。
勞謙用光,率履不越,往莅婦職,命滋益恭。
載稽令名,俾升世婦之選,增重顯穆,以稱象服之宜。
【慕容彥逢扌離文堂集】 《平昌郡君韋氏可才人》:敕朕顧讠是明命,以承天體。
莞寝吉祥,在予妃輔。
褒崇之數,茲惟典常。
笫形奏章,移恩鞠女。
察其謙德,特有嘉從。
具某氏,志慮柔明,性資和适。
言容兼穆,禮法交修,曩膺眷知,肇啟湯沐,服寵加懋,稱譽日聞。
宜升五品之封,俾為六宮之勸,往安祉福,茂封邦榮可。
【高定子薇垣類藁】 《新安郡夫人邢氏進封才人制》:朕載飾婦官,聿修陰教,眷時碩媛,已開弓韋蜀之祥,赍我寵章,申錫絲綸之美,慶彜具舉,茂渥有蕃,具封某氏。
懿範溫恭,芳姿柔惠,其儀不忒,雍雍琚之規;厥德孔嘉,疊疊箴圖之戒。
受帝歆之殊眷,應礻某祝之精祠。
用進登女禦之班,以昭示壺彜之懿。
惟天生德,既膺震夙之符,與國匹休,永迓穆皇之慶。
【範師道集】 《上仁宗論女禦以禦寶白制除才人狀》:臣聞禮以制情,義以奪愛,常人之所難,惟聰明睿哲之主,然後能之。
近以宮人數多出之,此盛德事也。
然而事有系風化治亂之大,而未經留意者,臣敢為陛下言之。
竊聞諸女禦,以周董育公主、禦寶白制并為才人,不自中書出诰,而掖庭觊觎遷拜者甚多,周董之遷可矣。
女禦何名而遷乎?才人品秩既高,古有定員,唐制止七人而已。
祖宗朝宮闱給侍,不過二三百人。
居五品之列者無幾若使諸皆遷,則不複更有員數矣。
外人不能詳知,止謂陛下于寵幸太過,恩澤不節爾。
夫婦人女子與小人之性同,寵幸過則渎慢之心生,恩澤不節,則無厭之怨起,禦之不可不以其道也。
且用度太煩,須索太廣,一才人之俸,月直中戶百家之賦,歲時賜予不在焉。
況诰命之出,不自有司,豈盛時之事耶?恐斜封墨敕複見于今日矣! 【樂府詩集】 梁庾肩吾《未央才人歌》:從來守未央,轉欲訝春芳。
朝風淩日色,夜月奪燈光。
相逢倘遊豫,暫為卷衣裳。
【唐張詩】 《孟才人歎一首并序》:武宗皇帝疾笃,遷便殿,孟才人以歌笙獲寵者密侍其右。
上目之曰:“吾當不諱,爾何為哉!”指笙囊泣曰:“請以此就缢。
”上憫然,複曰:“妾嘗藝歌,願對上歌一曲以洩其憤。
”上以懇,許之。
乃歌一聲何滿子,氣亟立殆。
上令醫候之,曰:“脈尚溫而腸已絕。
”及上崩,将徒其柩,舉之愈重,議者曰:“非俟才人乎?”爰命其榇,榇及至乃舉。
嗟夫!人以誠死,上以誠明,雖古之義激無以過也。
進士高璩登第年宴,傳于禁伶。
明年秋,貢士文多以為之目,大中三年遇高于由拳,哀話于餘,即為興。
詩曰:偶因歌态詠嬌,傳唱宮中十二春。
卻為一聲何滿子,下泉須吊舊才人。
一雲:偶因清唱奏歌頻,選入宮中十二春。
絕後一聲何滿子,九源須吊孟才人。
美人沿革: 【漢書】 漢興因秦之稱号,正适稱皇後,妾皆稱夫人,及有美人之号焉。
至武帝各有爵位,美人視二千石。
又《王莽傳》:莽進所征天下淑女,備和嫔美禦美人二十七,視大夫。
【東漢書】 夏殷以上後妃之制,其文略矣。
《周禮》:王者備内職焉。
光武中興,置美人無爵秩,歲時賞賜充給而已。
【魏志】 漢制,内官十有四等,魏因漢法,皆如舊制。
自夫人以下世有增損,太祖建國,始命王後,其下五等有美人。
暨太和中自夫人以下,爵凡十二等,美人視二千石。
【宋書】 晉武帝采漢魏之制,置三夫人,其餘有美人,爵視千石。
太宗以美人為散使。
【齊書】 六宮位号,漢魏以來,因寵增置,世不同矣。
建元元年,有司奏置美人為散職。
【後魏書】 高祖改定内官,美人視三品。
【北史】 《後妃傳序》隋炀帝時,美人才人一十五員,品正第四,是為世婦。
【唐會要】 舊制,美人九人,正四品。
龍朔二年,置承門五人,正四品,以代美人。
鹹亨二年複舊。
【新唐書】 《百官志》美人四人,掌率女官,修祭祀賓客之事。
【宋會要】 皇後之下有美人。
事實: 【漢書】 萬石君奮,其父趙人也。
姓石氏,趙亡,徙居溫,過河内,時奮年十五,為小吏,侍高祖。
高祖與語,愛其恭敬,問曰:“若何有?”對曰:“有姊能鼓琴。
”高祖曰:“若能從我乎?”曰:“願盡力。
”于是高祖诏其姊為美人,徙其家長安中戚裡,以姊為美人故也。
孝惠張皇後,宣平侯敖女也。
呂太後欲為重親,以公主女配帝,欲其生子萬方。
終無子,乃使佯為有娠,取後宮美人子名之,殺其母,立所名子為太子。
孝成趙皇後弟絕幸為昭儀,謂成帝:“绐我言從中宮來,即從中宮,許美人兒從何生?許氏竟當複立耶。
令許美人有子,竟負若約謂何?”帝曰:“約趙氏,故不立許氏,使天下無出趙氏上者,無憂也。
”虞美人者,以良家子年十三選入掖庭,《續漢志》曰:美人父詩為郎中,詩父衡屯騎校尉。
生女舞陽長公主。
自漢興母氏莫不尊寵,順帝既未加美人爵号,而沖帝早夭,大将軍梁冀秉政。
忌惡佗族,故虞氏抑而不登,但稱大家而已。
熹平四年,小黃門趙,議郎畢整上言:春秋之義,母以子貴。
隆漢盛典,尊崇母氏。
凡在外戚,莫不加寵。
今沖帝母虞大家,誕生聖皇而未有稱号,夫臣子雖賤,尚有追贈之典。
況母見在,不蒙崇顯之次,無以述遵先世,垂示後世也。
帝感其言,乃拜虞大家為憲靈貴人。
王美人,趙國人也。
祖父苞五帝中郎将,美人豐姿色,聰敏有才明,能書會計,會計,謂總會其數而算。
以良家子應法相選入掖庭。
美人有娠,《左傳》曰:邑姜方娠。
杜預注曰:懷胎為娠,音之刃反,一音身。
畏何皇後,乃服藥欲除之,而胎安不動。
又數夢負日而行。
四年生皇子協,後遂殺美人。
帝大怒,欲廢後,諸宦官固請得止。
董太後自養協,号曰董侯。
帝愍協早失母,又思美人,作《追德賦》,《令儀頌》。
後帝求母王美人兄斌,斌将妻子詣長安,賜第宅田業,拜奉車都尉。
興平元年,帝加元服,有司奏立長秋宮,诏曰:朕禀受不弘,遭值禍亂,未能紹先以光故典。
皇母前薨,未蔔宅兆,禮章有阙,中心如結。
三歲之戚,蓋不言吉,且須其後。
于是有司。
乃奏追尊王美人為靈懷皇後,改葬文召陵,儀比敬恭二陵。
見《靈思何皇後紀》。
【王子年拾遺記】 魏文帝所愛美人,姓薛,名靈芸,常山人也。
父名邺,為鄉亭長。
母陳氏,随邺舍于亭傍,居生窮賤,至夜每聚鄰婦夜績,以麻蒿自照。
靈芸年至十五,容貌絕世,鄰中少年夜來竊窺,終不得見。
鹹熙元年,谷習出守常山郡,聞亭長有美女,而家甚貧,時文帝選良家子女以入六宮,習以千金寶賂聘之。
既得,乃以獻文帝,靈芸聞别父母,噓欷累日,淚下沾衣,至升車就路之時,以玉唾壺承淚,壺則紅色。
既發常山,及至京師,壺中淚凝如血。
帝以文車十乘迎之,車皆镂金為輪辋,丹畫其毂轭,前有雜寶為龍鳳銜百子鈴,锵锵和鳴,響于林野。
駕青色之牛,日行三百裡,此牛屍塗國所獻,足如馬蹄也。
道側燒石葉之香,此石重疊,狀如雲母,其光氣辟惡厲之疾,此香腹題國所進也。
靈芸未至京師數十裡,膏燭之光,相續不滅,車徒咽路,塵起蔽于星月,時人謂為塵宵。
又築土為台,基高三十丈,列燭于台下,名曰燭台。
遠望如列星之隊墜地,又于大道之傍,一裡一銅表,高五尺,以志裡數。
故行者歌曰:青槐夾道多塵埃,龍樓鳳阙望崔嵬。
清風細雨雜香來,土上出金火照台。
此七字是妖辭也。
為銅表志裡數于道側,是土上出金之義,以燭置台下,則火在土下之義。
漢火德王,魏土德王,火伏而土興,土上出金,是魏滅而晉興也。
靈芸未至京師十裡,帝乘雕玉之辇以望車徒之盛,嗟曰:昔者言朝為行雲,暮為行雨,今非雲非雨非朝非暮,改靈芸之名曰夜來。
入宮後居寵愛,外國獻火珠龍鸾之钗,帝曰:“明珠翡翠尚不能勝,況乎龍鸾之重?”乃止不進。
夜來妙于針功,雖處于深帷之内,不用燈燭之光,裁制立成。
非夜來縫制,帝則不服,宮中号為針神也。
【續後漢書】 《孫和何姬傳》:孫皓以張布女為美人,有寵。
皓問曰:“汝父安在?”曰:“賊已殺之。
”皓大怒,棒殺之。
後思其顔色,刻木作美人,恒置坐側。
【錦繡萬花谷】 齊東昏侯有美人潘妃,名玉奴。
東昏鑿金為蓮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步步生蓮花。
”《南史·王茂傳》雲:齊亡,王茂請妻之,玉奴守節而死。
故東坡詩雲:月地雲階謾一樽,玉奴終不負東昏。
【唐會要】 《王傳》:太宗嘗閑居,與宴語,時有美人侍側,本廬江王瑗之姬,瑗敗,籍沒入宮,太宗指示之曰:“廬江不道,賊殺其夫而納其室,暴雪之甚,何有不亡者乎?”避席曰:“陛下以廬江取此婦人為是耶為非耶?”太宗曰:“殺人而取其妻,卿乃問朕是非,何也?”對曰:“臣聞于管子曰:齊桓公之郭,問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惡惡也。
’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賢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
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所以亡也。
’今此婦人尚在左右,竊以聖心為是之,陛下若以為非,此謂知惡而不去也。
”太宗雖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新唐書】 《宣宗元昭晁皇後傳》後少入邸,最見寵答。
及宣宗即位,以為美人。
《懿宗淑妃郭氏傳》:妃幼入郓王邸,宣宗在位春秋高,惡人言立太子事,以嫡長居外宮,心常憂惴。
妃護侍左右,慰安起居,終得無恙。
及即位,以妃為美人。
《崔胤傳》:天複後,宦官尤屈事崔胤,事無不咨,每議政禁中,至繼以燭,請盡誅中官,以宮人掌内司事。
韓全誨等密知之,共于帝前求哀,乃诏胤:後當密封,無口陳。
中官益恐,滋欲得其謀,乃求知書美人宗柔等。
内左右以刺陰事,胤計稍露,宦者或相泣無不自安,劫幸之謀固矣。
【宋會要】 吳美人,太宗右屯衛将軍延保之女,太平興國四年二月入宮,五年為美人。
臧美人,江南李煜宮人。
煜卒,入宮中,太平興國八年九月,自禦侍為縣君,端拱二年四月為美人。
曹美人,樞密院使檢校太師兼侍中贈魯王彬之女,大中祥符中為美人。
陳美人,初事藩邸為司衣,至道二年卒于東宮,葬沙台寺,鹹平三年十月改葬普安院,追号美人。
徐美人,大中樣符元年,自蘭陵郡夫人知尚書内省事,時被疾,帝以其在禁中,及其未亟,進封滕國夫人。
尋卒,明道二年十二月贈才人,慶曆四年贈美人。
方美人,初封新安郡君,天禧二年九月為美人。
王美人,初封金城郡君,天禧二年九月進為美人。
俞美人,仁宗景五年三月,自禦侍延安郡君,為才人,九月進美人。
周美人,仁宗嘉四年六月,自禦侍安定郡君為美人。
【朝野遺事】 仁宗後宮餘尚二美人,争寵相詈。
上聞,親往和解之,忿恚至觸玉體,上不怿,歸卧寝,命皇後治之。
後慈聖光獻也,再三懇請,且曰:二人者,體禦至尊,他日思之,勿歸咎于妾。
上意不回,後命左監于廣福禁院,以賜死聞。
上笑而起,終身不問。
豫章王雲。
【九朝紀事本末】 美人尚氏楊氏争寵。
明道二年十二月,美人尚氏楊氏驟有寵。
尚氏嘗于上前出不遜語侵皇後郭氏,後不勝忿,起批其頰,誤查上頸,後以是坐廢。
景元年四月丁酉,殿中侍禦史龐籍為開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稱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來,未有美人稱教旨下府者。
帝為杖内侍,切責美人,诏有司自今宮人傳命,毋得辄受。
庚子,美人尚氏父繼斌為右侍禁,從父繼、因繼能并為右班殿直。
按《實錄》:明道元年五月乙未,以後宮尚氏父延福為國子助教,今尚氏父又名繼斌,不知何故。
《本傳》亦雲繼斌,無所謂延福者,豈延福别一尚氏父邪?當考。
八月壬申,诏淨妃郭氏出居于外,美人尚氏為道士,居洞真宮,楊氏别宅安置。
曩者母後臨朝,臣僚戚屬,多進女口入内,今悉遣還其家,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