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千九百七十二

關燈
之位不可久虛,當求德門以正内治。

    郭後既廢,尚氏美人益有寵,每夕侍上寝。

    上體為之弊,或累日不進食,中外尤懼,皆歸罪二美人。

    楊太後亟以為言,上未能去,入内都,都知閻文應早暮侍上,言之不已。

    上不勝其煩,乃颔之,文應即命氈車載二美人出,二美人涕泣詞說雲雲,不肯行。

    文應搏其頰,罵曰:“宮婢尚何言?”驅使登車,翌日降是诏。

    初,蔡齊力争削遺诰中太後參決軍國大事之語,呂夷簡歎曰:蔡中丞不知,吾豈樂為此哉?上方年少,恐禁中事莫有主張者爾。

    及二美人争寵恣橫,卒賴太後排遣之,或謂夷簡意實在此。

    然議者以為人主既壯而母後聽政,自非國家令典,雖或能整齊宮中,而垂簾之後,外戚用事,亦何所不至?齊之力争,不為失也。

    逐二美人據記聞,呂夷簡谕蔡齊據《龍川别志》甲戍,降六宅,使從演為六宅副使,東八作副使,從為内殿承制,仍絕朝谒,母莒國夫人和氏,坐不能訓導,自今毋得入内。

    右侍禁尚繼斌,左班殿直尚繼恩、繼能并除名。

    從演嘗以婢遺尚美人,從受美人所寄金,又為訪求其母,故皆責之。

    丙子,編管繼斌于鄧州,繼恩湖州,繼能滁州,從,從演皆德芳孫也。

    逾年乃複從從演官,仍許朝谒。

    壬午,降皇城使英州刺史王懷節為左骁騎上将軍,坐令弟懷德婦持貨私遺尚美人求管軍,上以其父繼忠嘗陷契丹,不欲重貶之。

    戊申,诏入内,内侍省以所估尚氏等位金帛二十餘萬,賜三司給軍費。

    十月癸酉,美人楊氏聽入道,賜名宗妙,居安和院。

    皇二年七月丁亥,贈美人尚氏為充儀,是月美人楊氏為婕妤。

    景初聽入道,居瑤華宮,至是複位号。

    又慶曆八年閏正月辛酉夕,崇政殿親從官為變,他日上語輔臣,以宮庭之變,美人張氏有扈跸功,樞密使夏竦即倡言宜講求所以尊異之禮。

    宰相陳執中不知所為,翰林學士張方平見陳執中言:“漢馮婕妤身當猛獸,不聞有所尊異,且皇後,在而尊美人,古無是禮。

    若果行之,天下謗議必大萃于公,終身不可雪也。

    ”執中聳然,從方平言而罷。

    張氏此時未為貴妃,墓志及附傳皆雲貴妃,誤也。

     【三槐王氏雜錄】 仁宗一日召緻仕晁辶同對延和殿上,問《洪範》雨之數,辶同對曰:“比年災變仍發,此天所以左右王者,原陛下修飾五事以當天心,庶幾轉禍為福。

    ”上感悟,出所幸嬖尚美人等,又籍其位金帛二十馀萬,賜三司瞻軍費。

     【宋會要】 熙甯九年十一月,诏魯國大長公主養母仁宗後宮延安郡君張氏,可特進美人。

    連美人,初封馮翊郡君,元豐二年二月贈美人。

    林美人,初為禦侍,元豐五年八月封永嘉郡君,六年十月為美人。

    武美人,初為禦侍,元豐五年八月進才人,八年四月進美人。

    勾美人,初封仁壽郡君,元豐八年四月為才人,元符三年正月進美人。

    鮑美人,初封永嘉郡君,元豐八年四月為才人。

    元符三年正月進美人。

    楊美人,初封原武郡君,元豐八年四月為才人,元符三年正月進美人。

    張美人,初封安定郡君,元豐八年四月為才人,元符三年正月進美人。

    錢美人,初封廣平郡君,元豐八年四月進美人,出居瑤華宮入道,賜名格非。

    元符元年十月卒,建中靖國元年正月,追複美人。

    朱美人,初封南陽郡君,元七年三月卒,贈美人。

    王美人,初封壽昌郡君,建中靖國元年十月進美人。

    張美人,初為禦侍崇甯元年正月,封文安郡君,三年十一月進美人。

    王美人,崇甯三年九月封平昌郡君,四年閏二月進才人,三月進美人。

    崔美人,初為禦侍,崇甯元年正月進才人,大觀二年二月進美人。

    魏美人,初為禦侍,崇甯元年正月封安定郡君,大觀元年五月進才人,二年二月進美人。

    王美人,大觀元年閏十月封平昌郡君。

    二年正月進才人,二月進美人。

    高美人,初為禦侍,崇甯元年正月封信安郡君。

    大觀二年二月進才人,政和二年十月卒,贈美人。

    胡美人,初為禦侍崇甯元年正月進才人,大觀二年二月進美人。

    韓美人,初為禦侍,元符二年閏九月封仁壽郡君,十一月進才人。

    大觀二年二月進美人。

    朱美人,崇甯三年九月封永嘉郡君。

    大觀二年二月進才人,五年八月進美人。

    楊美人,崇甯元年二月封永嘉郡君,三年九月進才人。

    大觀二年三月進美人。

    陳美人,大觀元年五月封仁壽郡君,八月進才人,三年二月進美人。

    崔美人,初為禦侍,大觀三年正月封平昌郡君,十月進才人,四年十一月進美人。

    韓美人,政和二年五月封壽昌郡君,十月進美人。

    劉美人,宣和三年五月封美人。

    馮美人,紹興十六年五月,诏典籍馮氏,進封美人。

     【朝野雜記】 紹興中又有馮美人,韓吳二才人,皆寵幸,後皆廢。

    吳氏名玉奴,中宮近屬也。

    三十二年夏,複故封。

    淳熙末,又有李王二才人,俱明豔。

    高宗愛之,及上賓,憲聖每見之常感怆。

    孝宗聞,特許自便,蓋非嘗制雲。

     【宋鄒道鄉先生集】 《才人鄭氏特封美人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二帝三王之來,未有家齊而天下不治者也。

    朕率是道以臨萬邦,厥有褒升,必先内德。

    某氏祗事左右,秉心肅恭,動能畏于箴規,居弗形于私谒,慶襲後宮之盛,肇開元女之祥,懿範書昭,淑聲益茂,宜遷美号,以示隆恩。

    惟克謹于實終,乃永綏于福祿。

    愈其思稱,助我化風。

     【許應龍東澗集】 《閻氏封美人制》:翟以朝,方正小君之位,王言如纟孛,複加渙号之榮。

    宜春郡夫人閻氏,夙夜在公,柔嘉維則,躬全四德,既有婉而有愉,序列九嫔,每必敬而必戒。

    肆封沐邑,曾不渝時,載喜執事之勤,申錫美名之寵。

    其祗新渥,益懋芳猷。

     【歐陽公集】 《論美人張氏恩寵宜加裁損子》:臣近風聞禁中因皇女降生,于左藏庫取绫羅八千匹,染院工匠,當此大雪苦寒之際,敲冰取水,染練供應,頗甚艱辛。

    臣伏思陛下,恭儉勤勞,愛民憂國,以此勞人枉費之事,必不肯為。

    然外相傳皆雲,見今染練未絕。

    臣又見近日内,降美人張氏親戚恩澤太頻,臣添為谏官,每聞小有虧損聖德之事,須合力言,難避天譴。

    臣竊見自古帝王所寵嫔禦若能謙儉柔善,不求恩澤,則可長保君恩。

    或恣意驕奢,多求恩澤,則皆速緻禍敗。

    臣不敢遠引古事,隻以今宮禁近事言之,陛下近年所寵尚氏、楊氏、餘氏、苗氏之類,當其被寵之時,驕奢自恣,不早裁損,及至滿盈,今皆何在?況聞張氏本良家子,昨自修媛退為美人,中外皆聞以謂與楊尚等不同,故能保寵最久。

    今一旦宮中取索頻多,恩澤日廣,漸為奢侈之事,以招外人之言,臣不知陛下欲愛惜保全張氏,或欲縱恣而敗之。

    若欲保全,則須常令謙儉,不至驕盈。

    臣料八千匹绫羅,豈是一作必非張氏一人獨用?不過支散與衆人而已,乃是枉費财物,盡為衆人。

    至于中外譏議,則陛下自受。

    以此而言,廣散何益?昨正月一日,曹氏封縣君。

    至初五日,又封郡君。

    四五日間,兩度封拜。

    又聞别有内降,應是疏遠親戚,盡求恩澤。

    父母因子而貴可矣,然名分亦不可太過,其他疏遠,皆可減罷。

    臣謂張氏未入宮之前,疏遠親戚,各皆何在?今日富貴,何必廣為閑人,自招謗議,以累聖德?若陛下隻為張氏計,亦宜如此,況此事不獨為張氏。

    大凡後宮恩澤太多,宮中用度奢侈,皆是虧損聖德之事,系于國體,臣合力言。

    伏望聖慈,防微杜漸,早為裁損,取進止。

     禦人 【經子法語】 《國語》:禦人婦人。

     【西漢書】 《王莽傳》:進所征天下淑女備和嫔美禦,禦人八十一,視元士。

     和人 【西漢書】 《王莽傳》:莽進所征天下淑女備和嫔美禦,和人三,位視公。

     嫔人 【西漢書】 《王莽傳》:莽進所征天下淑女備和嫔美禦,嫔人九,視卿。

    《上官後傳》:内與父諸嫔人侍禦皆亂,師古曰:嫔人謂妾也,侍禦。

    則兼婢矣。

     良人 【西漢會要】 良人視八百石,比左庶長。

     刀人 【北史】 《後妃傳序》:隋炀帝時有承刀人,皆赴侍左右,并無員數,視六品以下。

     令人 【詩】 《凱風篇》: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注:信善也。

    詳風) 【山堂考索】 宋制,凡命婦,其夫官自左散騎常侍,權六曹尚書,禦史中丞,開封府尹,六曹侍郎,樞密直學士,龍圖、天章、寶文、顯谟、徽猷、敷文等閣直學士,宣奉、正奉、正議、通奉、通議大夫,左右骁衛以下諸衛上将軍,殿前都指揮使,承宣使,太中大夫,觀察使,入内侍省,内侍省都知,帶遙郡團練使以上,政和殿中大司晟、太中大夫以上,其母妻并封令人。

     【孫逢吉集】 《明堂恩恭人李氏封令人》:敕,朕誦二南之詩,至于流荇采繁,相與共祭,自天子達,皆内助也。

    故詩人誦之,仲尼定為篇首,其意深矣。

    具官某,妻具位某氏,以爾夫子,為吾從班,肆予初,執事有恪,以朕之獲助于長秋,則爾亦可以膺修内職之賞矣。

    晉封美号,庸示寵光,雖曰舊章,實應經誼。

    可。

     【張紫微先生集】 《朝散郎充徽猷閣待制潘良貴故母施氏可特贈令人》:敕,廟澤之行,既追褒于祢室。

    若其内饋或遺,則何以慰人子之心哉?具官某,母某氏,柔德懿範,雖不著聞,有子而貴,遂從其秩,亦可知其積累有所自矣。

    稱謂甚隆,尚能顧享。

    可。

    《徽猷閣待制雲雲曾統故妻張氏,可特贈令人》:敕,朕穆蔔季秋,大稱禮,發明号,擁神休,以與海内同函蒙之福,顧吾甘泉之舊,夙資内助之勤,可無追榮,以慰幽穸。

    具官某,故妻某氏,行不越于阃彜,德足書于圖史,早以令善,歸逢其良,極勤勞于室家,每同甘苦;殆良人之通顯,已隔存亡,用霈恩章,增其稱謂,納書以衤遂,尚克歆承。

    可。

    《徽猷閣待制董故妻李氏可贈令人》:敕,朕惟人臣之于室家,生則共其甘苦,沒欲緻其哀榮,貴賤一也。

    廟澤之行,顧可忘褒贲之典哉!具官某,故妻某氏,禀德令柔,凝姿婉女慝。

    操行甚美,夙有宜家之稱;賦命不融,中乖偕老之約。

    增寵号名之美,以為阃閥之光,尚其有知,歆承嘉命。

    可。

    《徽猷閣待制雲雲程妻沈氏可特封令人》:敕,朕惟侍從之臣,入則馨論思之益,出則寄藩宣之重。

    顧其德義之美,糸臣殳有内饋之助焉。

    可無褒崇,以風德化,具官某,妻某氏,柔仁端靖,孝愛茲祥,為女而教不煩,為婦而家以人。

    四德兼備,宜膺令名,矧茲廟澤之行,可無贲飾之典。

    飲承榮命,無怠相成。

    可。

    《試中書舍人王钅禾故母雲雲餘氏可特封太令人》:敕,承天地之福,蒙祖宗之休,不敢專鄉而獨美。

    既以推之天下,遍于群物矣。

    徒欲德施之廣,甯有存沒之間。

    具官某,故妻某氏,幼服訓戒,以自約饬,及事君子,率禮無違。

    雖秉德甚賢,當膺服飾之盛,而賦命勿永,不及光榮之日。

    宜疏恤典增寵号名,尚服明恩,以綏厚夜。

    可。

    《妻雲雲餘氏可特封令人》:敕,朕廣大建祀,并侑祖宗,承神至尊,罔弗祗若。

    克綽厥福,均被迩遐。

    既先侍從之臣,亦逮室家之壺。

    具官某,妻某氏,凝姿婉約,秉德柔嘉,如桃夭之宜室家。

    躬采以承祭祀,穆然阃則,足稱婦師。

    靜女其姝,宜載彤管之盛;君子偕老,允膺稱謂之隆。

    開湯沐之封,以耀笄珈之德,飲承恩命,祚嗣其昌。

    可。

    《權尚書禮部侍郎鄭剛中故母盛氏可特贈令人》:敕,婦有三從之義,服飾則系其夫;國家廣教孝之風,品秩或視其子。

    屬者大事獲考,均厘萬官,宜霈湛恩,用褒泉壤。

    具官某,母某氏,少有賢行,嫔于德門。

    奉事良人,則甘乎牛衣之貧。

    逮撫幼孤,則幾于織屦自給。

    雖隐約之備至,終操行之不移,卒成其兒,以儒自顯,千鐘不洎,雖深風木之悲;四德無虧,終被恤章之報。

    尚其精識,永亢而宗。

    可。

    《妻雲雲石氏可特封令人》:敕,朕笃報本之誠,既承神于月兮,廣敷錫之義,遂浸福于黎元。

    顧吾侍從腹心之臣,實有室家左右之助,可無褒寵,以逮其私。

    具官某,妻某氏,秉德幽閑,凝姿婉娈。

    既笄而承父母,能盡于女工,執饋以事尊章,遂成于婦順。

    其錫贊書之茂,俾增稱謂之隆,像服是宜。

    方膺于來寵,君子偕老,無怠于相成。

    可 【宋洪文安公集】 《左朝奉大夫,充敷文閣待制知台州淩哲所生母安人唐氏贈令人制》:朕以犧牲币,對越天地,而推其福于中外,為人子者,舉得光榮其親,所以廣孝治也。

    某氏,慈祥莊靜,克循箴規,馀慶所鐘,是生賢息,簪筆持橐,緻位顯融,屬茲沛恩,可忘血阝典。

    魂兮不昧,服此令名。

    《龍圖閣待制王剛中母吳氏贈令人制》:朕惟人子之于親,其顯揚之孝,未嘗一日忘也。

    故因郊霈,覃及諸臣之母,矧吾侍從者哉!某氏,懿恭淑慎,來嫔德門,積善蘊仁,蔚為婦式,流澤蕃衍,在其後人。

    是生名臣,殿我全蜀,屬時元祀,優錫令名,尚或有知。

    來歆異數。

    《權尚書吏部侍郎周绾前妻恭人李氏贈令人制》:夫尊于朝,妻貴于室,古之誼也。

    今吾左右之臣,服在禁路而其配不與焉。

    則追榮之典,所不可後。

    某氏,言容功德,夙蹈箴規,主饋宜家,婦道克著。

    賦命之啬,不偕顯融,屬此均厘,惟異矜爾。

    其祗渙爵,以從姑于九原。

    《妻恭人李氏封令人制》:朕既克修元祀,裒緻純嘏,敷錫于下,以均四海之歡,則予法從之臣,可無褒律以贲其室家哉。

    某氏,夙有容儀,來歸吉士,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