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千九百四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括異志】
張白,字虛白,自号白雲子。
清河人。
性沉靜,博學能文。
兩舉進士不第,會親喪,乃泣而自謂曰:祿以養親,今親不逮。
幹祿何為?遂辟谷不食,養氣全神為事。
道家之書,無不研讀。
開寶中為道士,适武陵,寓龍興觀。
每遇風雪苦寒則必破冰深入,安坐水中,永日方出。
衣襦沾濕,氣如蒸炊,指顧之間,悉已幹燥。
後嘗飲崔氏酒肆,崔未嘗計其直,家人每雲:此道士來則酒客輻湊。
嘗題其壁雲:武陵溪畔崔家酒,地上應無天上有。
南來道士飲一鬥,卧在白雲深洞口。
自是沽者尤倍。
閑欲靜神 【困學紀聞】 《谷神》:一章,養生者宗焉。
《春秋繁露》謂養生之大者,在愛氣閑欲以平意。
平意以靜神,靜神以養氣,古之道士有言曰:将欲無陵,固守一德。
此言神無形,則氣多内充。
董子亦有得于此也。
陰謀曰神 【鬼谷子】 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也。
主兵日勝,而人不畏也。
聖人謀之于陰,故曰神,成之于陽,故曰明。
得法契神 【華嚴懸談】 既語默視瞬皆說,則見聞覺知盡聽。
苟能得法契神,何必要因言說。
慧解開神 【梁高僧傳】 慧解開神,則道兼萬億。
通感适化,則強暴以綏。
殿名怡神 【宋編年備要】 怡神、凝神皆殿名。
在燕頤殿兩旁。
見易知神 【張子正蒙】 知神而後能飨帝飨親,見易而後能知神。
是故不聞性與天道,而能制禮作樂者末矣。
物無逾神 【張子正蒙】 地,物也,天,神也。
物無逾神之理。
顧有地斯有天,若其配然爾。
有形無神 【尚意譬喻論策】 《假不如真》:章如偶人焉,有其形而無其神。
安心神 【汝川子隋時錄】 三月草木榮茂,風氣俱毒,切宜慎戒,以安心神。
陽神陰神 【百川學海】 《儲泳祛疑錄》:有客舉倩女離魂話,因及張紫陽與雪窦禅師入定事。
謂雪窦以禅定成至陰之爽,故不能持物而還;紫陽以金丹凝至陽之神,故能持果而返。
此事之有無,不必深辦,大概先輩以此别性宗,與形神俱妙之功用不同耳。
因語客曰:陽神能運物,陰神不能運,固也。
今山魈物精邪鬼而已,飛瓦走石,運緻寶貨,瞬息千裡,謂之陽神,可乎?客不能對。
後世以此問人,莫得其說,嗚呼!知此說者,其知性命之所以不同也。
探赜窮神 【宋薛季宣浪語集】 《漢宣室銘》:惟時孝文,禮祠天地。
肅肅皇皇,受厘寅畏。
履帝敏武,問于儒臣。
謙光昭灼,探赜窮神。
以神合神 【道書】 黃雷淵曰:符者,陰陽契合之具也。
惟天下至誠者能用之。
誠苟不至,豈得而靈。
故曰:以我之精,合天地萬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萬物之神。
守胎寶神 【老君實錄】 老君既誕之後,于是守胎寶神。
虛心待神 【雲笈七簽】 《修真經告》曰:虛心待神,營攝百絕。
栖澄至真,當使憂慮靡幹于玄宅,哀念莫撓于玄津。
一故神 【朱子語類】 橫渠雲:一故神,譬之人身四體皆一物,故觸之而無不覺。
不待心使至此而後覺也,此所謂感而遂通,不行而至,不疾而速也。
聚精會神 【宋範石湖大全集】 《謝改官啟》:聚精會神,方圓國家之多難,振景拔迹,樂育天下之英才。
【錢塘韋骧集】 《謝解啟》:察廉進善,天下無沉棄之人。
聚精會神,彀中皆豪隽之黨。
感神生魁 【羅泌路史】 《帝魁紀》:帝魁氏,大鴻氏之曾孫也。
母曰任已,感神而生魁。
百神受職 【子華子】 夫黃帝之治天下也,其精微之感蕩,上浮而下沉。
故為百福之宗,為百福之所宗,則是百神受職于庭也。
神不歆非類 【左傳】 僖公十年,晉侯改葬共太子,狐突适下國遇太子,太子使登仆而告之曰:夷吾無禮,餘得請于帝矣。
将以晉畀秦,秦将祀餘。
對曰:臣聞之,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
注:凡祭祀必以其類,非其族類,則神不歆享其祭祀。
君祀無乃殄乎? 【國朝存心錄】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載:有一人家用祝降神,祭畢語人曰:适所見甚怪,有一官員公裳盛服,欲進而躊蹰不敢進。
有一鬼蓬頭衩袒,手提屠刀,勇而前歆其祭,是何神也?主人不曉其由。
有長老說,其家舊日無嗣,乃取異姓屠家之子為嗣,即今主祭者,所以隻感召他屠家父祖來,其繼立本家之祖先非其氣類,自無交接感通之理矣。
此可見鬼神不歆非類之祀。
民神不雜 【國語】 昭王問于觀射父曰:周書所謂重黎實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無然,民将能登天乎?對曰:非此之謂也。
古者民神不雜,民之精爽不攜貳者,而又能齋肅中正。
其知能上下比義,其聖能光遠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聰能聽徹之。
如是則明神降之。
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是使制神之處位次主而為之牲器時服,而後使先聖之後之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号,高祖之主,宗廟之事,昭穆之世,齋敬之勤,節之宜,威儀之,則容貌之崇。
忠信之質,潔之服,而敬恭神明者,以為之祝。
使名姓之後能知四時之牲,犧牲之物,玉帛之類,采服之儀,彜器之量,次主之度,屏攝之位,壇場之所,上下之神,氏姓之書,而心率舊典者為之宗。
于是乎有天地神民類物之官,謂之五官。
各司共序,不相亂也。
神墨靈式 【經子法語】 《大玄經》:神墨靈式,戴神墨履靈式。
注:墨式皆法也。
神靈尊之也。
神所立 【古史】 《楚世家》:初楚共王有子五人,無适立,乃大有事于群望,而埋璧于庭。
曰當璧而拜者,神所立也。
使五人齊而入拜,康王跨之,靈王肘加焉。
子幹子皆遠之,平王幼,抱而入。
再拜皆壓紐,鬥韋龜知之,故使其子成然而事焉。
康王既以長立,至子不終。
靈王暴虐不得其死,子幹子皆以無援不立。
而平王出君陳蔡,國人附焉,卒有楚國,如神之命。
神靈 【乾鑒度】 甲乙丙丁戊已庚申壬癸各居,應其國中。
以動靜逆順,此天地神靈佐助之期,吉兇之應。
神光照室 【記室新書】 神光照室之辰。
注:晉中宗元皇帝,生于濟陽。
有神光照室。
後魏文帝生于平城,神光照室。
三神降地 【記室新書】 三神降地,萬歲稱池。
注:趙簡子祈祀三神于此地。
宋興神現 【錦繡萬花谷】 江南李後主時,大宋将興,忽見州城上有神現,頭如車輪,額上有珠,光燦若日月。
軍民皆看,數日而沒,今天王樓是也。
張世甯神降 【曾類說】 大原府助教張世甯,暴疾将終。
吟曰:翠羽旌幢仙子家,紫霞樓殿玉皇家。
人間風物易分散,回首武陵空落花。
既卒,神降其妹曰:我籍系上天第十八洞玉仙人也。
因會宴瑤池,考視塵中地仙功行簿。
聞人間曲藥香,徘徊不進,遂犯後至之罰。
西王母啟其事,為我有人世酒分,宜谪償之,寓迹浮生。
今還本籍,因歌曰:休休休,偷得休時便好休,歡喜冤家無徹頭。
神弗福 【國語】 長勺之役,曹刿問所以戰于莊公。
公曰:餘不愛衣食于民,不愛牲玉于神。
對曰:夫惠本而後民歸之,志民亂而後神降之。
福今将惠以小賜,祀以獨恭。
小賜不鹹民弗歸也,獨恭不優神弗福也。
不食神飯 【趙因話錄】 餘幼曾居山,多疾,親友受命授道師之戒,幼不得入神祠食神飯,受巫觋之饷。
唯公事家祭則聽依禮,及長,從官,凡此有不可不為者,或有一皆禁絕,既妨于事,且為不知者所嗤。
餘則臨事酌之。
所謂祠者,若五嶽四海四鎮四渎名山大川。
古之聖帝明王,所在先賢,有益于人,有裨于教者,安得鬼神待之。
且居士人之位,奉公之事,自當緻敬,安得辄廢。
若妖神淫祀,無名而設,苟有職者,固當遠之。
雖嶽海鎮渎,名山大川,帝王先賢,不當所立之處。
不在典籍,則淫祀也。
昔之為人,生無功德可稱,死無節行可獎,則淫祀也。
當斧之,火之,以示愚俗,又何谒而祀之哉!神飯在禮宜拜受。
其他則以巫觋之饷,可揮而去也。
為吏宜鑒之。
窮神知化 【易系辭】 窮伸知化,德之盛也。
注曰:窮神知化,乃德盛仁熟而自緻耳。
生而神靈 【史記】 《五帝本紀》:帝喾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
高辛父曰蟲喬極。
蟲喬極父曰玄嚣。
玄嚣父曰黃帝。
自玄嚣與蟲喬極皆不得在位。
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于颛顼為族子。
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
聰以知遠,明以察微。
順天之義,知民之急。
仁而威,惠而信。
修身而天下服。
神将入舍 【管子】 《心術上》:與人并處而難得也,虛其欲,神将入舍。
掃除不潔,神乃留處。
神莫知其極 【管子】 心術上,形不正者德不來。
中不精者心不治。
正形飾德,萬物畢得。
翼然自來,神莫知其極。
神氣動天 【文子缵義】 老子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知天道。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此言精誠發于内,神氣動于天也。
醉者神全 【莊子】 《達生篇》:夫醉者之墜車,雖疾不死,骨節與人同,而犯害與人異。
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墜亦不知也,死生驚懼不入乎其胸中,是故物而不,彼得全于酒而猶若是,而況得全于天乎?聖人藏于天,故莫之能傷也。
攻仇者,不折幹,雖有忄攴心者,不怨甄瓦。
是以天下平均,故無戰攻之亂,無殺戮之刑,由此道也。
其神無隙 【莊子】 《達生篇》:壹其性,養其氣,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
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無,物奚自入焉。
谷阝音隙。
思神守一 【抱樸子内篇】 《至理》:今導引行氣,還精補腦,食飲有度。
興居有節,将服藥物。
思神守一,柱天禁戒。
帶佩符印,傷生之徒。
一切遠之,如此則通可以免。
形者神之宅 【抱樸子内篇】 《至理》:夫有因無而生焉,形須神而立焉。
有者無之宮也,形者神之宅也。
器弊神逝 【抱樸子内篇】 《暢玄》:玄之所去,器弊神逝。
神馳宇宙 【抱樸子内篇】 《論仙》:帝王任天下之重貴,治鞅掌之政務。
思勞于萬歲,神馳于宇宙。
一介失所,則王道為虧,百姓有過,則謂之在予。
神氣雄俊 【舊唐書】 《昭宗紀》:文德元年,帝即位時年二十二。
三月已醜見群臣,始親政,帝攻書好文,尤重儒術,神氣雄俊,有會昌之遺風。
神解 【世說新語】 荀勖善解音聲,時論謂之暗解,遂調律呂正雅,每至正會殿庭作樂,自調宮商,無不諧韻。
阮鹹妙賞,時謂神解。
身勞神散 【抱樸子内篇】 《至理》:身勞則神散,氣竭則命終。
神報天子在門 【卓異志】 按《南史》孔靖,會稽山陰人。
武帝潛龍時,東征孫恩,屢至會稽。
過孔靖宅,靖晝卧,有神人衣服非常,謂之曰:天子在門。
而失足遽出,見帝延入。
結交執手曰:卿後當大貴。
于是善意禮接,膳給甚厚。
空中神語 【通鑒綱目】 唐玄宗天寶四載,春正月,帝聞空中神語。
上謂宰臣曰:朕于宮中為壇,為百姓祈福。
自草黃素置案上,俄飛升天,聞空中語雲:聖壽延長,又煉藥成,置壇上。
及夜欲收,又聞空中語雲:藥未須收此自守護。
群臣表賀。
範氏曰:明皇假于怪神以罔天下,言之不怍。
而居之不疑,何以使其臣下不為欺乎!是率天下而欺己也。
神投書 【通鑒綱目】 宋文帝元嘉十二年,涼有神投書于敦煌東門。
有父老投書于敦煌東門,求之不獲。
書曰:涼王三十年若七年,涼王牧犍以問奉常張慎。
慎對曰:昔虢之将亡,神降于華,願陛下崇德修政以享三十年之祚。
若盤于遊田,荒于酒色,臣恐七年将有大變。
牧犍不悅。
偷神法 【溫革瑣碎錄】 《郭璞偷神法》:六十日内,丙辰丁已戊午已未庚申辛酉,謂之八方俱白。
凡有動作等事,皆無妨礙。
命神守丹爐 【仙傳】 廖沖,字清虛。
謂公安二神曰:吾居彬陽作舟,可為吾守爐。
它日丹就,汝亦有分。
丹成,乘風雲冥晦而。
神人入夢 【龍虎山志】 三十九代天師太玄公嘗假寐,夢神人飛空而至曰:餘自華蓋山來,願見客也。
遂生沖虛天師。
神人應夢 【仙傳】 世祖皇帝,嘗駐跸日月山。
昭睿順聖皇後久疾,不瘥,遣使召宗師張留孫于上都。
比至即試以法,後夢神人绛衣長髯,甲士導朱辇,白獸行草間。
明日召問乃啟曰:甲士導獸辇,臣所奉法吏也。
草間者,春時也。
殿下之疾及春安矣。
已而果然。
乃诏以神象進,後閱之,如夢所見。
指長髯绛衣神,問之曰:漢天師也。
乃言于上。
命賜嗣漢天師号,上從之。
給饷奉親三品秩,乃子賜嗣漢天師,号曰上卿。
保固神氣 【仙傳】 金母元君,一号西王母,謂漢武帝曰:若能呼吸禦精,保固神氣。
精不耗則永久,氣長存則不死。
不用藥石之費,又無營素之勞。
取之于身爾。
百姓日用不知,此故為上品自然之要也。
且夫一人之身,天付之以神,地付之以形,道付之以氣。
氣存則生,氣去則死。
萬物草木,亦皆知之。
身以道為本,豈可不養神固氣全爾形也?形神俱全,上聖所貴,形滅神逝,豈不痛哉!一失此身,萬劫難複,子宜保焉,我之所言,乃我師元始天王所授之辭。
即敕玉女李慶孫,出書以付于帝曰:汝善修之焉。
通神變化 【仙傳】 漢祖天師張氏,嘗入陽平山。
精思服煉,能飛行遠聽,得分形散影之妙。
通神變化,坐在立亡。
每泛舟池中,誦經堂上,隐幾對,杖黎行臨。
一時并赴,人皆莫測其靈異也。
神遊異境 【仙傳】 林靈素,嘗與宋徽宗皇帝飛神遊青華宮,上遊月府,福地洞天,靡所不到也。
神全合天 【莊子】 《刻意篇》:夫有幹越之劍者,柙而藏之不用也,寶之至也,精神四達,并流無所不極。
上祭于天,下蟠于地,化育萬物,不可為象。
其名為同帝,純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與神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倫。
神勞則敗 【莊子】 《達生篇》:東望稷以禦見莊公,進退中繩,左右旋中規。
莊公以為文弗過也。
使之鈎百而返,顔合遇之,入見曰:稷之馬将敗。
公密而不應,少焉,果敗而反。
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馬力竭矣,而猶求焉。
故曰敗。
神智 【文子】 《守清篇》:神者,智之淵也。
神清即智,乃智者心之府也。
智公即心平。
神歸 【赤文洞古經】 雲有動之,動出于不動。
有為之,為出于無為。
無為則神歸,神歸則萬物雲寂。
清河人。
性沉靜,博學能文。
兩舉進士不第,會親喪,乃泣而自謂曰:祿以養親,今親不逮。
幹祿何為?遂辟谷不食,養氣全神為事。
道家之書,無不研讀。
開寶中為道士,适武陵,寓龍興觀。
每遇風雪苦寒則必破冰深入,安坐水中,永日方出。
衣襦沾濕,氣如蒸炊,指顧之間,悉已幹燥。
後嘗飲崔氏酒肆,崔未嘗計其直,家人每雲:此道士來則酒客輻湊。
嘗題其壁雲:武陵溪畔崔家酒,地上應無天上有。
南來道士飲一鬥,卧在白雲深洞口。
自是沽者尤倍。
閑欲靜神 【困學紀聞】 《谷神》:一章,養生者宗焉。
《春秋繁露》謂養生之大者,在愛氣閑欲以平意。
平意以靜神,靜神以養氣,古之道士有言曰:将欲無陵,固守一德。
此言神無形,則氣多内充。
董子亦有得于此也。
陰謀曰神 【鬼谷子】 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也。
主兵日勝,而人不畏也。
聖人謀之于陰,故曰神,成之于陽,故曰明。
得法契神 【華嚴懸談】 既語默視瞬皆說,則見聞覺知盡聽。
苟能得法契神,何必要因言說。
慧解開神 【梁高僧傳】 慧解開神,則道兼萬億。
通感适化,則強暴以綏。
殿名怡神 【宋編年備要】 怡神、凝神皆殿名。
在燕頤殿兩旁。
見易知神 【張子正蒙】 知神而後能飨帝飨親,見易而後能知神。
是故不聞性與天道,而能制禮作樂者末矣。
物無逾神 【張子正蒙】 地,物也,天,神也。
物無逾神之理。
顧有地斯有天,若其配然爾。
有形無神 【尚意譬喻論策】 《假不如真》:章如偶人焉,有其形而無其神。
安心神 【汝川子隋時錄】 三月草木榮茂,風氣俱毒,切宜慎戒,以安心神。
陽神陰神 【百川學海】 《儲泳祛疑錄》:有客舉倩女離魂話,因及張紫陽與雪窦禅師入定事。
謂雪窦以禅定成至陰之爽,故不能持物而還;紫陽以金丹凝至陽之神,故能持果而返。
此事之有無,不必深辦,大概先輩以此别性宗,與形神俱妙之功用不同耳。
因語客曰:陽神能運物,陰神不能運,固也。
今山魈物精邪鬼而已,飛瓦走石,運緻寶貨,瞬息千裡,謂之陽神,可乎?客不能對。
後世以此問人,莫得其說,嗚呼!知此說者,其知性命之所以不同也。
探赜窮神 【宋薛季宣浪語集】 《漢宣室銘》:惟時孝文,禮祠天地。
肅肅皇皇,受厘寅畏。
履帝敏武,問于儒臣。
謙光昭灼,探赜窮神。
以神合神 【道書】 黃雷淵曰:符者,陰陽契合之具也。
惟天下至誠者能用之。
誠苟不至,豈得而靈。
故曰:以我之精,合天地萬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萬物之神。
守胎寶神 【老君實錄】 老君既誕之後,于是守胎寶神。
虛心待神 【雲笈七簽】 《修真經告》曰:虛心待神,營攝百絕。
栖澄至真,當使憂慮靡幹于玄宅,哀念莫撓于玄津。
一故神 【朱子語類】 橫渠雲:一故神,譬之人身四體皆一物,故觸之而無不覺。
不待心使至此而後覺也,此所謂感而遂通,不行而至,不疾而速也。
聚精會神 【宋範石湖大全集】 《謝改官啟》:聚精會神,方圓國家之多難,振景拔迹,樂育天下之英才。
【錢塘韋骧集】 《謝解啟》:察廉進善,天下無沉棄之人。
聚精會神,彀中皆豪隽之黨。
感神生魁 【羅泌路史】 《帝魁紀》:帝魁氏,大鴻氏之曾孫也。
母曰任已,感神而生魁。
百神受職 【子華子】 夫黃帝之治天下也,其精微之感蕩,上浮而下沉。
故為百福之宗,為百福之所宗,則是百神受職于庭也。
神不歆非類 【左傳】 僖公十年,晉侯改葬共太子,狐突适下國遇太子,太子使登仆而告之曰:夷吾無禮,餘得請于帝矣。
将以晉畀秦,秦将祀餘。
對曰:臣聞之,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
注:凡祭祀必以其類,非其族類,則神不歆享其祭祀。
君祀無乃殄乎? 【國朝存心錄】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載:有一人家用祝降神,祭畢語人曰:适所見甚怪,有一官員公裳盛服,欲進而躊蹰不敢進。
有一鬼蓬頭衩袒,手提屠刀,勇而前歆其祭,是何神也?主人不曉其由。
有長老說,其家舊日無嗣,乃取異姓屠家之子為嗣,即今主祭者,所以隻感召他屠家父祖來,其繼立本家之祖先非其氣類,自無交接感通之理矣。
此可見鬼神不歆非類之祀。
民神不雜 【國語】 昭王問于觀射父曰:周書所謂重黎實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無然,民将能登天乎?對曰:非此之謂也。
古者民神不雜,民之精爽不攜貳者,而又能齋肅中正。
其知能上下比義,其聖能光遠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聰能聽徹之。
如是則明神降之。
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是使制神之處位次主而為之牲器時服,而後使先聖之後之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号,高祖之主,宗廟之事,昭穆之世,齋敬之勤,節之宜,威儀之,則容貌之崇。
忠信之質,潔之服,而敬恭神明者,以為之祝。
使名姓之後能知四時之牲,犧牲之物,玉帛之類,采服之儀,彜器之量,次主之度,屏攝之位,壇場之所,上下之神,氏姓之書,而心率舊典者為之宗。
于是乎有天地神民類物之官,謂之五官。
各司共序,不相亂也。
神墨靈式 【經子法語】 《大玄經》:神墨靈式,戴神墨履靈式。
注:墨式皆法也。
神靈尊之也。
神所立 【古史】 《楚世家》:初楚共王有子五人,無适立,乃大有事于群望,而埋璧于庭。
曰當璧而拜者,神所立也。
使五人齊而入拜,康王跨之,靈王肘加焉。
子幹子皆遠之,平王幼,抱而入。
再拜皆壓紐,鬥韋龜知之,故使其子成然而事焉。
康王既以長立,至子不終。
靈王暴虐不得其死,子幹子皆以無援不立。
而平王出君陳蔡,國人附焉,卒有楚國,如神之命。
神靈 【乾鑒度】 甲乙丙丁戊已庚申壬癸各居,應其國中。
以動靜逆順,此天地神靈佐助之期,吉兇之應。
神光照室 【記室新書】 神光照室之辰。
注:晉中宗元皇帝,生于濟陽。
有神光照室。
後魏文帝生于平城,神光照室。
三神降地 【記室新書】 三神降地,萬歲稱池。
注:趙簡子祈祀三神于此地。
宋興神現 【錦繡萬花谷】 江南李後主時,大宋将興,忽見州城上有神現,頭如車輪,額上有珠,光燦若日月。
軍民皆看,數日而沒,今天王樓是也。
張世甯神降 【曾類說】 大原府助教張世甯,暴疾将終。
吟曰:翠羽旌幢仙子家,紫霞樓殿玉皇家。
人間風物易分散,回首武陵空落花。
既卒,神降其妹曰:我籍系上天第十八洞玉仙人也。
因會宴瑤池,考視塵中地仙功行簿。
聞人間曲藥香,徘徊不進,遂犯後至之罰。
西王母啟其事,為我有人世酒分,宜谪償之,寓迹浮生。
今還本籍,因歌曰:休休休,偷得休時便好休,歡喜冤家無徹頭。
神弗福 【國語】 長勺之役,曹刿問所以戰于莊公。
公曰:餘不愛衣食于民,不愛牲玉于神。
對曰:夫惠本而後民歸之,志民亂而後神降之。
福今将惠以小賜,祀以獨恭。
小賜不鹹民弗歸也,獨恭不優神弗福也。
不食神飯 【趙因話錄】 餘幼曾居山,多疾,親友受命授道師之戒,幼不得入神祠食神飯,受巫觋之饷。
唯公事家祭則聽依禮,及長,從官,凡此有不可不為者,或有一皆禁絕,既妨于事,且為不知者所嗤。
餘則臨事酌之。
所謂祠者,若五嶽四海四鎮四渎名山大川。
古之聖帝明王,所在先賢,有益于人,有裨于教者,安得鬼神待之。
且居士人之位,奉公之事,自當緻敬,安得辄廢。
若妖神淫祀,無名而設,苟有職者,固當遠之。
雖嶽海鎮渎,名山大川,帝王先賢,不當所立之處。
不在典籍,則淫祀也。
昔之為人,生無功德可稱,死無節行可獎,則淫祀也。
當斧之,火之,以示愚俗,又何谒而祀之哉!神飯在禮宜拜受。
其他則以巫觋之饷,可揮而去也。
為吏宜鑒之。
窮神知化 【易系辭】 窮伸知化,德之盛也。
注曰:窮神知化,乃德盛仁熟而自緻耳。
生而神靈 【史記】 《五帝本紀》:帝喾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
高辛父曰蟲喬極。
蟲喬極父曰玄嚣。
玄嚣父曰黃帝。
自玄嚣與蟲喬極皆不得在位。
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于颛顼為族子。
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
聰以知遠,明以察微。
順天之義,知民之急。
仁而威,惠而信。
修身而天下服。
神将入舍 【管子】 《心術上》:與人并處而難得也,虛其欲,神将入舍。
掃除不潔,神乃留處。
神莫知其極 【管子】 心術上,形不正者德不來。
中不精者心不治。
正形飾德,萬物畢得。
翼然自來,神莫知其極。
神氣動天 【文子缵義】 老子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知天道。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此言精誠發于内,神氣動于天也。
醉者神全 【莊子】 《達生篇》:夫醉者之墜車,雖疾不死,骨節與人同,而犯害與人異。
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墜亦不知也,死生驚懼不入乎其胸中,是故物而不,彼得全于酒而猶若是,而況得全于天乎?聖人藏于天,故莫之能傷也。
攻仇者,不折幹,雖有忄攴心者,不怨甄瓦。
是以天下平均,故無戰攻之亂,無殺戮之刑,由此道也。
其神無隙 【莊子】 《達生篇》:壹其性,養其氣,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
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無,物奚自入焉。
谷阝音隙。
思神守一 【抱樸子内篇】 《至理》:今導引行氣,還精補腦,食飲有度。
興居有節,将服藥物。
思神守一,柱天禁戒。
帶佩符印,傷生之徒。
一切遠之,如此則通可以免。
形者神之宅 【抱樸子内篇】 《至理》:夫有因無而生焉,形須神而立焉。
有者無之宮也,形者神之宅也。
器弊神逝 【抱樸子内篇】 《暢玄》:玄之所去,器弊神逝。
神馳宇宙 【抱樸子内篇】 《論仙》:帝王任天下之重貴,治鞅掌之政務。
思勞于萬歲,神馳于宇宙。
一介失所,則王道為虧,百姓有過,則謂之在予。
神氣雄俊 【舊唐書】 《昭宗紀》:文德元年,帝即位時年二十二。
三月已醜見群臣,始親政,帝攻書好文,尤重儒術,神氣雄俊,有會昌之遺風。
神解 【世說新語】 荀勖善解音聲,時論謂之暗解,遂調律呂正雅,每至正會殿庭作樂,自調宮商,無不諧韻。
阮鹹妙賞,時謂神解。
身勞神散 【抱樸子内篇】 《至理》:身勞則神散,氣竭則命終。
神報天子在門 【卓異志】 按《南史》孔靖,會稽山陰人。
武帝潛龍時,東征孫恩,屢至會稽。
過孔靖宅,靖晝卧,有神人衣服非常,謂之曰:天子在門。
而失足遽出,見帝延入。
結交執手曰:卿後當大貴。
于是善意禮接,膳給甚厚。
空中神語 【通鑒綱目】 唐玄宗天寶四載,春正月,帝聞空中神語。
上謂宰臣曰:朕于宮中為壇,為百姓祈福。
自草黃素置案上,俄飛升天,聞空中語雲:聖壽延長,又煉藥成,置壇上。
及夜欲收,又聞空中語雲:藥未須收此自守護。
群臣表賀。
範氏曰:明皇假于怪神以罔天下,言之不怍。
而居之不疑,何以使其臣下不為欺乎!是率天下而欺己也。
神投書 【通鑒綱目】 宋文帝元嘉十二年,涼有神投書于敦煌東門。
有父老投書于敦煌東門,求之不獲。
書曰:涼王三十年若七年,涼王牧犍以問奉常張慎。
慎對曰:昔虢之将亡,神降于華,願陛下崇德修政以享三十年之祚。
若盤于遊田,荒于酒色,臣恐七年将有大變。
牧犍不悅。
偷神法 【溫革瑣碎錄】 《郭璞偷神法》:六十日内,丙辰丁已戊午已未庚申辛酉,謂之八方俱白。
凡有動作等事,皆無妨礙。
命神守丹爐 【仙傳】 廖沖,字清虛。
謂公安二神曰:吾居彬陽作舟,可為吾守爐。
它日丹就,汝亦有分。
丹成,乘風雲冥晦而。
神人入夢 【龍虎山志】 三十九代天師太玄公嘗假寐,夢神人飛空而至曰:餘自華蓋山來,願見客也。
遂生沖虛天師。
神人應夢 【仙傳】 世祖皇帝,嘗駐跸日月山。
昭睿順聖皇後久疾,不瘥,遣使召宗師張留孫于上都。
比至即試以法,後夢神人绛衣長髯,甲士導朱辇,白獸行草間。
明日召問乃啟曰:甲士導獸辇,臣所奉法吏也。
草間者,春時也。
殿下之疾及春安矣。
已而果然。
乃诏以神象進,後閱之,如夢所見。
指長髯绛衣神,問之曰:漢天師也。
乃言于上。
命賜嗣漢天師号,上從之。
給饷奉親三品秩,乃子賜嗣漢天師,号曰上卿。
保固神氣 【仙傳】 金母元君,一号西王母,謂漢武帝曰:若能呼吸禦精,保固神氣。
精不耗則永久,氣長存則不死。
不用藥石之費,又無營素之勞。
取之于身爾。
百姓日用不知,此故為上品自然之要也。
且夫一人之身,天付之以神,地付之以形,道付之以氣。
氣存則生,氣去則死。
萬物草木,亦皆知之。
身以道為本,豈可不養神固氣全爾形也?形神俱全,上聖所貴,形滅神逝,豈不痛哉!一失此身,萬劫難複,子宜保焉,我之所言,乃我師元始天王所授之辭。
即敕玉女李慶孫,出書以付于帝曰:汝善修之焉。
通神變化 【仙傳】 漢祖天師張氏,嘗入陽平山。
精思服煉,能飛行遠聽,得分形散影之妙。
通神變化,坐在立亡。
每泛舟池中,誦經堂上,隐幾對,杖黎行臨。
一時并赴,人皆莫測其靈異也。
神遊異境 【仙傳】 林靈素,嘗與宋徽宗皇帝飛神遊青華宮,上遊月府,福地洞天,靡所不到也。
神全合天 【莊子】 《刻意篇》:夫有幹越之劍者,柙而藏之不用也,寶之至也,精神四達,并流無所不極。
上祭于天,下蟠于地,化育萬物,不可為象。
其名為同帝,純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與神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倫。
神勞則敗 【莊子】 《達生篇》:東望稷以禦見莊公,進退中繩,左右旋中規。
莊公以為文弗過也。
使之鈎百而返,顔合遇之,入見曰:稷之馬将敗。
公密而不應,少焉,果敗而反。
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馬力竭矣,而猶求焉。
故曰敗。
神智 【文子】 《守清篇》:神者,智之淵也。
神清即智,乃智者心之府也。
智公即心平。
神歸 【赤文洞古經】 雲有動之,動出于不動。
有為之,為出于無為。
無為則神歸,神歸則萬物雲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