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千九百四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深于妙道者,先學凝神入空寂,次學融神出空寂,二法純熟,其道成矣。
靜以凝神 【宋袁潔齋集】 《袁學錄墓志》:正以利己,謙以待人。
勤以績學,靜以凝神。
栖心凝神 【悟真篇】 修煉之士,惜精保氣。
栖心凝神,立基溫養。
鼓舞盡神 【易】 《系辭》: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注曰:變通鼓舞,以事而言。
【張子正蒙】 天下之動,神鼓之也。
辭不鼓舞,則不足以盡神。
即物盡神 【關尹子】 《一宇篇》:無一物非神,是以善吾道者,即一物中盡神。
樂以頤神 【羅泌路史發揮】 《九錫備物霸者之盛禮篇》:錫也者,賜也。
上公九命,數已崇極,勳業更茂,蔑以加矣。
是故,制之褒錫以寵綏之,車馬以代其勞,衣服以章其德,樂器以頤其神。
妙世頤神 【晉二俊集】 《陸雲登遐頌》:遺物執一,妙世順神,思我玄流,浩若無津。
垂拱頤神 【唐顔魯公集】 《賀上皇表》:伏願陛下,垂拱頤神,以睹廓清之慶。
養神 【莊子】 《刻意篇》:形勞而不休則弊,精用而不已則勞。
勞則竭,水之性,不雜則清,莫動則平。
郁閉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
故曰: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淡而無為,動而以天行,此養神之道也。
夫有幹越之劍者,押而藏之不敢用也,寶之至也。
精神四達并流,無所不極,上際于天,下蟠于地,化育萬物,不可為象,其名為同帝。
純素之道。
唯神是守,守而勿夫。
與神為一。
一之精通,合于天倫。
野語有之曰:衆人重利,廉士重名,賢士尚志,聖人貴精。
故素也者,謂其無所與雜也。
純也者,謂其不虧其神也。
能體純素,謂之真人。
【曾類說】 夫欲養神,先須養氣,養氣先須養腦,養腦先須養精,養精先須養血,養血先須養唾,養唾先須養水凹。
九還七返者,大而論之一年,小而論之一日。
北鬥一日一夜一周天,天降地騰,從寅至申為七返,卻到坤為九還。
含精養神 【魏伯陽參同契】 含精養神,通德三元。
三元,上中下之三田也。
含精之久,力到功深,則精神内藏,和氣充周于一身,而百骸萬竅無不貫通,自然如天河之流轉。
忘氣養神 【采真集】 《宋齊丘化書》:聖人窮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
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
儉視養神 【采真集】 香溪先生雲,儉于聽,可以養虛。
儉于視,可以養神。
葆氣養神 【澗泉日記】 葆氣者壽,養神者無往而不自明。
神氣相宣而萬化舉。
啬氣養神 【宋蘇穎濱集】 《再祭張宮保文》:啬氣養神,以終其身。
中忘我以發照,外忘物而遠塵。
至于委化之日,泊然天真。
保形以養神 【雲笈七簽】 《修真經告》曰:有者因無而生,形者須神而立。
故有無為之宮。
形乃神之府,莫不全宅以安主,保形以養神。
恬和養神 【雲笈七簽】 《修真品》曰:神靜而心和,心和而形全。
神躁則心蕩,心蕩則形傷。
将全其形,先在理神。
故恬和養神,則自安于内。
清虛栖心,則不誘于外也。
又參同契曰:含精養神,道德三元。
真道養神 【老君寶綠】 老君謂尹喜曰:僞道養形,真道養神。
神真道通,能亡能存。
神能飛形,亦能移山。
形為灰土,其可識焉。
耳目聲色,為子留愆。
鼻口所喜,香味是冤。
身為惱本,痛癢寒溫。
意為形累,愁毒憂煩。
弗疾去,則志氣日耗。
壽命不延,其來久矣。
子當先損諸欲,莫令意逸。
閑居靜處,精思齋室。
丹書萬卷,一如守一。
常以虛為身,以無為心,無身之身,無心之心,可謂守神。
守神玄通,是謂道同。
其猶高山大澤,非欲蟲魚鳥獸。
而蟲魚鳥獸歸之,人能虛無無為。
非欲于道,道自歸之矣。
摩火養神 【關尹子】 摩火以養神,神之所以不窮也。
吸風養神 【關尹子】 吸風以養神,精之所以不窮也。
忘機養神 【會真記】 絕念忘機,可以養神。
太上養神 【文子】 《下德篇》雲:老子曰:治身,太上養神,其次養形。
神清意平,百節皆甯,養生之本也。
肥肌膚,充腹腸,供嗜欲,養生之末也。
出神 【吳中舊事】 範文正公長子監簿純佑,自幼警悟,明敏過人。
公所料事,必先知之,善能出神。
公在西邊,凡虜情機事,皆預遙知。
蓋出神至虜廷得之,故公每制勝,料敵如神者,監簿之力也。
一日因出神為人所驚,自此神觀不足,未幾而亡。
時甚少也。
張子賢聞之公之族子門言彥和雲。
【盤山語錄】 昔有道人,坐中忽然神出外遊。
數百步複回,乃見本形依然端坐。
如是數次,亦不為奇特。
乃與平常念頭出外一般,隻為些子分明。
若認為功,便是着邪也。
【悟真篇】 夫煉金丹,忘機絕慮勤而行之,定出神也。
酒亂其神 【荀子】 《解蔽篇》:醉者越百步之溝,以為步之浍也。
,與跬同,半步曰跬。
浍,小溝也。
俯而出城門,以為小之閨也。
酒亂其神也。
閨,小門也。
酒濁其神 【淮南鴻烈解】 《汜論訓》:夫醉者俯入城門,以為七尺之閨也。
超江淮,以為尋常之溝也,酒濁其神也。
知幾其神 【張子正蒙】 知幾其神,由經正以貫之。
則甯用終日斷可識矣。
幾者,象見而未形也,形則涉乎明,不待神而後知也。
吉之先見雲者,順性命,則所先皆吉也。
人服其神 【臨川志】 陳儒,字漢卿,臨川人。
幼聰慧,刻志于學。
登紹興十八年第,授明州推官。
有盜穿庫藏,久弗獲。
連逮無辜,公疑必守藏者。
訊之果然,人服其神。
常拘其神 【胎息經】 學道人之,常拘其神以為身主。
主既不去,身豈傾壞也。
内養其神 【仙傳】 崔希範曰:外忘其形,内養其神,是謂登真之路。
谷神 【老子】 《成象章》: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谷,養也。
【張子正蒙】 谷之神也,有限,故不能通天下之聲。
聖人之神,惟天,故能周萬物而知。
【朱子語類】 正淳問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曰:谷虛,谷中有神。
受聲所以能響,受物所以生物。
【采真集】 作複之證,則為刍狗。
消息之機,則為橐。
生化之原,則為谷神。
又谷神之能虛能應,是生生化化之原也。
無應則無生,無虛則無化。
有生有化,故橐受之以為噓吸,而刍狗随之以為新陳。
【沈明遠寓簡】 夫天谷者,泥丸者也。
泥丸之神,是曰谷神。
谷神主以天真之氣為體。
【黃氏日抄】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谷雲虛也,聲達焉則響應之,乃神化之自然也。
玄,妙也,牝是有所受而能生物者也。
至妙之理,有生生之意焉。
【上陽子】 外鼎者,亦名谷神,亦名神器,亦名玄關。
喪妻傷神 【韻府群玉】 魏荀粲妻亡,不哭而傷神,歲餘亦卒。
典選傷神 【玉融新對】 《唐書》曰:陸元方素清慎,武後時,再執政,每進退群臣,後必先訪問,外莫知。
臨終曰:吾當壽,但領選久,耗傷吾神。
久飲傷神 【山居備用】 久飲酒者,腐腸爛胃,潰髓蒸筋,傷神損壽。
多笑傷神 【山居備用】 多笑傷神。
陽民神 【古三墳書】 陽民神,神變萬物,陽之民也。
獨立守神 【黃帝素問】 黃帝曰:餘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蔽天地,無有終時。
天地守神 【鬼谷子】 聖人者,天地之使也。
世無可抵,則深隐而待時。
有可抵,則為之謀。
此道可以上合,可以檢下,能因能巡,為天地守神。
注曰:言能因循此道,則大寶之位可居,故能為天地守其神器也。
塗隙守神 【莊子】 《大運篇》: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天常。
在谷滿谷,在坑滿坑。
塗隙守神,以物為量。
無耳守神 【酉陽雜俎】 鼈無耳,為守神。
不如守神 【觀文經】 人之守身,不如守神。
心藏神 【黃帝素問】 岐伯曰:夫心藏神,肺藏氣,肝藏血,脾藏肉,腎藏志。
無言而神 【文子缵義】 老子曰:人無為而治,有為也即傷。
無為而治者為無為,為者不能無為也。
不能無為者,不能有為也。
人無言而神,有言也即傷。
無言而神者載無,無言則傷有神之神也。
【淮南鴻烈解】 《說山訓》:人無言而神,無言者,道不言也。
道能化,故神也。
有言者則傷。
道不貴言,故言有傷。
無言而神者載無,道貴無言,能緻于神載。
行也,常行其無言也。
有言則傷其神之神者。
道賤有言而多反有言,故自傷其神。
任智自神 【羅泌路史後紀】 共工央皮狠明德,任智自神。
可以役神 【關尹子】 《七釜篇》:有誦咒者,有事神者,有墨字者,有變指者,皆以役神禦氣,變化萬物。
惟不誠之人,難于自信而易于信物。
故假此為之,苟知為誠,有不待彼而然者。
明則神 【管子】 《心術上》:去欲則宣,宣則靜矣。
靜則精,精則獨立矣。
獨則明,明則神矣。
神者,至貴也。
故館不辟除,則貴人不舍焉。
不知其神 【陰符經】 不知其神,而所以神也。
神之又神 【莊子】 《天地篇》:視乎冥冥,聽乎無聲。
冥冥之中。
獨見曉焉。
乘聲之中,獨聞和焉。
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體性抱神 【莊子】 《天地篇》:夫明白入素,無為複樸,體性抱神以遊世俗之間者。
汝将固驚邪。
解心釋神 【莊子】 大同乎溟,解心釋神,莫然無魂。
喪神 【鬼谷子】 《陰符篇》:志不養則心氣不固,心氣不固則思慮不達,思慮不達則志意不實,志意不實則應對不猛,應對不猛則失志而心氣虛,志失而心氣虛則喪其神矣。
用神 【韓非子】 《解老篇》:衆人之用神也,躁。
躁則多費,多費之謂侈。
聖人之用神也,靜。
靜則少費,少費之謂啬。
啬之謂術也,生于道理。
夫能啬也,是從于道而服于理者也。
誠信生神 【荀子】 誠信生神,誇誕生惑。
七返生神 【龍文經】 火炎于上。
七返生神。
積陽生神 【黃庭經】 積陽生神,上以麗乎天者,星與辰。
火中生神 【龍文經】 恍恍惚惚,火中生神。
焦心勞神 【西漢補遺】 朱買臣難公孫弘辭曰:陛下為萬民父母,守先帝基業,其體甚大,其憂甚深。
非若小夫細人,愛惜铢兩,保守筐箧,裘冬夏,食甘飽肥,唯一身也。
所為焦心勞神,以天下也。
受命合神 【太平廣記】 上元夫人語漢武帝曰:阿母今以瓊笈妙韫,發紫台之文,賜汝八會之書,五嶽真形,可謂至珍且貴,上帝之玄觀矣。
子自非受命合神,弗見此文矣。
煉靈合神 【雲笈七簽】 煉靈合于至神,煉神合于至道。
體國在尊神 【春秋演繁露】 《立元神篇》:體國之道,在于尊神。
尊者所以奉其政也,神者所以就其化也,故不尊不畏,不神不化。
夫欲為尊者,在于任賢。
欲為神者,在于同心。
賢者備股肱,則君尊嚴而國安。
同心相來,則變化若神,莫見其所為而功德成,是謂尊神也。
栖神 【茅君傳】 《九錫文》曰:茅君栖神高映。
以神補神 【會真記】 以神補神,神無不足,故神往而命悠久也。
煉神 【虛皇經】 煉神合道,體入自然。
煉氣成神 【傳道集】 煉還丹之道,煉形成氣。
煉氣成神,而脫胎如蛻。
虛心待神 【真诰】 虛心待神,營攝百絕。
虛已竦神 【漢隽】 《禮樂志》:虛己竦神,師古曰:竦,敬也。
豪俊有風神 【北史】 渤海高翼,豪俊有風神。
孝昌末,葛榮作亂,朝廷以其為山東豪右,即家拜渤海太守。
翼率合境徙居河濟間,魏朝置東冀州,以翼為刺史,終能保境自守。
風神瑩徹 【晉書】 《列傳》:謝安年四歲時,谯郡桓彜見而歎曰:此兒風神瑩徹,後當不減王東海。
風神高邁 【晉書】 《裴楷傳》:楷風神高邁,容儀俊爽。
博涉群書,特精理義。
風神外偉 【北史】 魏清河王怿,幼而敏慧,美姿貌。
孝文愛之,彭城王勰甚器異之。
并曰:此兒風神外偉,黃中内潤。
若天假之年,則為二南矣。
内修形神 【抱樸子内篇】 《微旨卷》:所為術者,内修形神,使延年愈疾。
外攘邪惡,使禍害不幹。
澄心神 【法苑珠林】 《酒肉篇雲》:肉是斷大慈之種,大聖知其殺,因所以去腥臊,淨身口,啖蔬菜,澄心神,招慈善,感延年。
玉箫和我神 【真诰】 玉箫和我神,金醴解我憂。
有遠體無遠神 【晉書】 簡文帝初封會稽王,神識恬暢,而無濟世大略。
故謝安稱為惠帝之流,但清言差勝耳。
沙門支遁嘗見之曰:有遠體而無遠神。
謝靈運即其行事,以為赧獻之輩。
體合機神 【晉二俊集】 《大司馬陸公诔》:昭德伊何,克俊克仁。
德周能事,體合機神。
時似是神 【世說新語】 桓豹奴,嗣,小字。
是王丹陽混字奉正外甥。
形似其舅,桓甚諱之。
宣武雲:不恒相似,時似耳。
恒似是形,時似是神。
桓逾不說。
耗思殚神 【唐書】 《溫彥博傳》:彥博遷尚書右仆射,性周慎。
既掌機務,進見必陳政事利害。
及卒,帝歎曰:彥博以憂國耗思殚神,恨不許少閑,以究其壽。
用和安神 【東谷所見】 劉禹錫《鑒醫篇》:善哉醫乎!用毒以攻疹,用和以安神。
簡潔安神 【翻譯名義】 二純陀,西域人,年六百歲不衰。
唐代宗從之求留年,陀曰:陛下欲長年,由簡潔安神。
神安則壽永,簡欲則身安。
術斯已往,貧道所不知也。
心以系神 【唐歐陽詹集】 《曲江池記》:若人斯生,支體具矣。
有心以系其神焉。
存思見神 【唐張籍集】 《不食姑詩》:護氣常希語,存思自見神。
養氣全神 【張師正
靜以凝神 【宋袁潔齋集】 《袁學錄墓志》:正以利己,謙以待人。
勤以績學,靜以凝神。
栖心凝神 【悟真篇】 修煉之士,惜精保氣。
栖心凝神,立基溫養。
鼓舞盡神 【易】 《系辭》: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注曰:變通鼓舞,以事而言。
【張子正蒙】 天下之動,神鼓之也。
辭不鼓舞,則不足以盡神。
即物盡神 【關尹子】 《一宇篇》:無一物非神,是以善吾道者,即一物中盡神。
樂以頤神 【羅泌路史發揮】 《九錫備物霸者之盛禮篇》:錫也者,賜也。
上公九命,數已崇極,勳業更茂,蔑以加矣。
是故,制之褒錫以寵綏之,車馬以代其勞,衣服以章其德,樂器以頤其神。
妙世頤神 【晉二俊集】 《陸雲登遐頌》:遺物執一,妙世順神,思我玄流,浩若無津。
垂拱頤神 【唐顔魯公集】 《賀上皇表》:伏願陛下,垂拱頤神,以睹廓清之慶。
養神 【莊子】 《刻意篇》:形勞而不休則弊,精用而不已則勞。
勞則竭,水之性,不雜則清,莫動則平。
郁閉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
故曰: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淡而無為,動而以天行,此養神之道也。
夫有幹越之劍者,押而藏之不敢用也,寶之至也。
精神四達并流,無所不極,上際于天,下蟠于地,化育萬物,不可為象,其名為同帝。
純素之道。
唯神是守,守而勿夫。
與神為一。
一之精通,合于天倫。
野語有之曰:衆人重利,廉士重名,賢士尚志,聖人貴精。
故素也者,謂其無所與雜也。
純也者,謂其不虧其神也。
能體純素,謂之真人。
【曾類說】 夫欲養神,先須養氣,養氣先須養腦,養腦先須養精,養精先須養血,養血先須養唾,養唾先須養水凹。
九還七返者,大而論之一年,小而論之一日。
北鬥一日一夜一周天,天降地騰,從寅至申為七返,卻到坤為九還。
含精養神 【魏伯陽參同契】 含精養神,通德三元。
三元,上中下之三田也。
含精之久,力到功深,則精神内藏,和氣充周于一身,而百骸萬竅無不貫通,自然如天河之流轉。
忘氣養神 【采真集】 《宋齊丘化書》:聖人窮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
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
儉視養神 【采真集】 香溪先生雲,儉于聽,可以養虛。
儉于視,可以養神。
葆氣養神 【澗泉日記】 葆氣者壽,養神者無往而不自明。
神氣相宣而萬化舉。
啬氣養神 【宋蘇穎濱集】 《再祭張宮保文》:啬氣養神,以終其身。
中忘我以發照,外忘物而遠塵。
至于委化之日,泊然天真。
保形以養神 【雲笈七簽】 《修真經告》曰:有者因無而生,形者須神而立。
故有無為之宮。
形乃神之府,莫不全宅以安主,保形以養神。
恬和養神 【雲笈七簽】 《修真品》曰:神靜而心和,心和而形全。
神躁則心蕩,心蕩則形傷。
将全其形,先在理神。
故恬和養神,則自安于内。
清虛栖心,則不誘于外也。
又參同契曰:含精養神,道德三元。
真道養神 【老君寶綠】 老君謂尹喜曰:僞道養形,真道養神。
神真道通,能亡能存。
神能飛形,亦能移山。
形為灰土,其可識焉。
耳目聲色,為子留愆。
鼻口所喜,香味是冤。
身為惱本,痛癢寒溫。
意為形累,愁毒憂煩。
弗疾去,則志氣日耗。
壽命不延,其來久矣。
子當先損諸欲,莫令意逸。
閑居靜處,精思齋室。
丹書萬卷,一如守一。
常以虛為身,以無為心,無身之身,無心之心,可謂守神。
守神玄通,是謂道同。
其猶高山大澤,非欲蟲魚鳥獸。
而蟲魚鳥獸歸之,人能虛無無為。
非欲于道,道自歸之矣。
摩火養神 【關尹子】 摩火以養神,神之所以不窮也。
吸風養神 【關尹子】 吸風以養神,精之所以不窮也。
忘機養神 【會真記】 絕念忘機,可以養神。
太上養神 【文子】 《下德篇》雲:老子曰:治身,太上養神,其次養形。
神清意平,百節皆甯,養生之本也。
肥肌膚,充腹腸,供嗜欲,養生之末也。
出神 【吳中舊事】 範文正公長子監簿純佑,自幼警悟,明敏過人。
公所料事,必先知之,善能出神。
公在西邊,凡虜情機事,皆預遙知。
蓋出神至虜廷得之,故公每制勝,料敵如神者,監簿之力也。
一日因出神為人所驚,自此神觀不足,未幾而亡。
時甚少也。
張子賢聞之公之族子門言彥和雲。
【盤山語錄】 昔有道人,坐中忽然神出外遊。
數百步複回,乃見本形依然端坐。
如是數次,亦不為奇特。
乃與平常念頭出外一般,隻為些子分明。
若認為功,便是着邪也。
【悟真篇】 夫煉金丹,忘機絕慮勤而行之,定出神也。
酒亂其神 【荀子】 《解蔽篇》:醉者越百步之溝,以為步之浍也。
,與跬同,半步曰跬。
浍,小溝也。
俯而出城門,以為小之閨也。
酒亂其神也。
閨,小門也。
酒濁其神 【淮南鴻烈解】 《汜論訓》:夫醉者俯入城門,以為七尺之閨也。
超江淮,以為尋常之溝也,酒濁其神也。
知幾其神 【張子正蒙】 知幾其神,由經正以貫之。
則甯用終日斷可識矣。
幾者,象見而未形也,形則涉乎明,不待神而後知也。
吉之先見雲者,順性命,則所先皆吉也。
人服其神 【臨川志】 陳儒,字漢卿,臨川人。
幼聰慧,刻志于學。
登紹興十八年第,授明州推官。
有盜穿庫藏,久弗獲。
連逮無辜,公疑必守藏者。
訊之果然,人服其神。
常拘其神 【胎息經】 學道人之,常拘其神以為身主。
主既不去,身豈傾壞也。
内養其神 【仙傳】 崔希範曰:外忘其形,内養其神,是謂登真之路。
谷神 【老子】 《成象章》: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谷,養也。
【張子正蒙】 谷之神也,有限,故不能通天下之聲。
聖人之神,惟天,故能周萬物而知。
【朱子語類】 正淳問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曰:谷虛,谷中有神。
受聲所以能響,受物所以生物。
【采真集】 作複之證,則為刍狗。
消息之機,則為橐。
生化之原,則為谷神。
又谷神之能虛能應,是生生化化之原也。
無應則無生,無虛則無化。
有生有化,故橐受之以為噓吸,而刍狗随之以為新陳。
【沈明遠寓簡】 夫天谷者,泥丸者也。
泥丸之神,是曰谷神。
谷神主以天真之氣為體。
【黃氏日抄】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谷雲虛也,聲達焉則響應之,乃神化之自然也。
玄,妙也,牝是有所受而能生物者也。
至妙之理,有生生之意焉。
【上陽子】 外鼎者,亦名谷神,亦名神器,亦名玄關。
喪妻傷神 【韻府群玉】 魏荀粲妻亡,不哭而傷神,歲餘亦卒。
典選傷神 【玉融新對】 《唐書》曰:陸元方素清慎,武後時,再執政,每進退群臣,後必先訪問,外莫知。
臨終曰:吾當壽,但領選久,耗傷吾神。
久飲傷神 【山居備用】 久飲酒者,腐腸爛胃,潰髓蒸筋,傷神損壽。
多笑傷神 【山居備用】 多笑傷神。
陽民神 【古三墳書】 陽民神,神變萬物,陽之民也。
獨立守神 【黃帝素問】 黃帝曰:餘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蔽天地,無有終時。
天地守神 【鬼谷子】 聖人者,天地之使也。
世無可抵,則深隐而待時。
有可抵,則為之謀。
此道可以上合,可以檢下,能因能巡,為天地守神。
注曰:言能因循此道,則大寶之位可居,故能為天地守其神器也。
塗隙守神 【莊子】 《大運篇》: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天常。
在谷滿谷,在坑滿坑。
塗隙守神,以物為量。
無耳守神 【酉陽雜俎】 鼈無耳,為守神。
不如守神 【觀文經】 人之守身,不如守神。
心藏神 【黃帝素問】 岐伯曰:夫心藏神,肺藏氣,肝藏血,脾藏肉,腎藏志。
無言而神 【文子缵義】 老子曰:人無為而治,有為也即傷。
無為而治者為無為,為者不能無為也。
不能無為者,不能有為也。
人無言而神,有言也即傷。
無言而神者載無,無言則傷有神之神也。
【淮南鴻烈解】 《說山訓》:人無言而神,無言者,道不言也。
道能化,故神也。
有言者則傷。
道不貴言,故言有傷。
無言而神者載無,道貴無言,能緻于神載。
行也,常行其無言也。
有言則傷其神之神者。
道賤有言而多反有言,故自傷其神。
任智自神 【羅泌路史後紀】 共工央皮狠明德,任智自神。
可以役神 【關尹子】 《七釜篇》:有誦咒者,有事神者,有墨字者,有變指者,皆以役神禦氣,變化萬物。
惟不誠之人,難于自信而易于信物。
故假此為之,苟知為誠,有不待彼而然者。
明則神 【管子】 《心術上》:去欲則宣,宣則靜矣。
靜則精,精則獨立矣。
獨則明,明則神矣。
神者,至貴也。
故館不辟除,則貴人不舍焉。
不知其神 【陰符經】 不知其神,而所以神也。
神之又神 【莊子】 《天地篇》:視乎冥冥,聽乎無聲。
冥冥之中。
獨見曉焉。
乘聲之中,獨聞和焉。
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體性抱神 【莊子】 《天地篇》:夫明白入素,無為複樸,體性抱神以遊世俗之間者。
汝将固驚邪。
解心釋神 【莊子】 大同乎溟,解心釋神,莫然無魂。
喪神 【鬼谷子】 《陰符篇》:志不養則心氣不固,心氣不固則思慮不達,思慮不達則志意不實,志意不實則應對不猛,應對不猛則失志而心氣虛,志失而心氣虛則喪其神矣。
用神 【韓非子】 《解老篇》:衆人之用神也,躁。
躁則多費,多費之謂侈。
聖人之用神也,靜。
靜則少費,少費之謂啬。
啬之謂術也,生于道理。
夫能啬也,是從于道而服于理者也。
誠信生神 【荀子】 誠信生神,誇誕生惑。
七返生神 【龍文經】 火炎于上。
七返生神。
積陽生神 【黃庭經】 積陽生神,上以麗乎天者,星與辰。
火中生神 【龍文經】 恍恍惚惚,火中生神。
焦心勞神 【西漢補遺】 朱買臣難公孫弘辭曰:陛下為萬民父母,守先帝基業,其體甚大,其憂甚深。
非若小夫細人,愛惜铢兩,保守筐箧,裘冬夏,食甘飽肥,唯一身也。
所為焦心勞神,以天下也。
受命合神 【太平廣記】 上元夫人語漢武帝曰:阿母今以瓊笈妙韫,發紫台之文,賜汝八會之書,五嶽真形,可謂至珍且貴,上帝之玄觀矣。
子自非受命合神,弗見此文矣。
煉靈合神 【雲笈七簽】 煉靈合于至神,煉神合于至道。
體國在尊神 【春秋演繁露】 《立元神篇》:體國之道,在于尊神。
尊者所以奉其政也,神者所以就其化也,故不尊不畏,不神不化。
夫欲為尊者,在于任賢。
欲為神者,在于同心。
賢者備股肱,則君尊嚴而國安。
同心相來,則變化若神,莫見其所為而功德成,是謂尊神也。
栖神 【茅君傳】 《九錫文》曰:茅君栖神高映。
以神補神 【會真記】 以神補神,神無不足,故神往而命悠久也。
煉神 【虛皇經】 煉神合道,體入自然。
煉氣成神 【傳道集】 煉還丹之道,煉形成氣。
煉氣成神,而脫胎如蛻。
虛心待神 【真诰】 虛心待神,營攝百絕。
虛已竦神 【漢隽】 《禮樂志》:虛己竦神,師古曰:竦,敬也。
豪俊有風神 【北史】 渤海高翼,豪俊有風神。
孝昌末,葛榮作亂,朝廷以其為山東豪右,即家拜渤海太守。
翼率合境徙居河濟間,魏朝置東冀州,以翼為刺史,終能保境自守。
風神瑩徹 【晉書】 《列傳》:謝安年四歲時,谯郡桓彜見而歎曰:此兒風神瑩徹,後當不減王東海。
風神高邁 【晉書】 《裴楷傳》:楷風神高邁,容儀俊爽。
博涉群書,特精理義。
風神外偉 【北史】 魏清河王怿,幼而敏慧,美姿貌。
孝文愛之,彭城王勰甚器異之。
并曰:此兒風神外偉,黃中内潤。
若天假之年,則為二南矣。
内修形神 【抱樸子内篇】 《微旨卷》:所為術者,内修形神,使延年愈疾。
外攘邪惡,使禍害不幹。
澄心神 【法苑珠林】 《酒肉篇雲》:肉是斷大慈之種,大聖知其殺,因所以去腥臊,淨身口,啖蔬菜,澄心神,招慈善,感延年。
玉箫和我神 【真诰】 玉箫和我神,金醴解我憂。
有遠體無遠神 【晉書】 簡文帝初封會稽王,神識恬暢,而無濟世大略。
故謝安稱為惠帝之流,但清言差勝耳。
沙門支遁嘗見之曰:有遠體而無遠神。
謝靈運即其行事,以為赧獻之輩。
體合機神 【晉二俊集】 《大司馬陸公诔》:昭德伊何,克俊克仁。
德周能事,體合機神。
時似是神 【世說新語】 桓豹奴,嗣,小字。
是王丹陽混字奉正外甥。
形似其舅,桓甚諱之。
宣武雲:不恒相似,時似耳。
恒似是形,時似是神。
桓逾不說。
耗思殚神 【唐書】 《溫彥博傳》:彥博遷尚書右仆射,性周慎。
既掌機務,進見必陳政事利害。
及卒,帝歎曰:彥博以憂國耗思殚神,恨不許少閑,以究其壽。
用和安神 【東谷所見】 劉禹錫《鑒醫篇》:善哉醫乎!用毒以攻疹,用和以安神。
簡潔安神 【翻譯名義】 二純陀,西域人,年六百歲不衰。
唐代宗從之求留年,陀曰:陛下欲長年,由簡潔安神。
神安則壽永,簡欲則身安。
術斯已往,貧道所不知也。
心以系神 【唐歐陽詹集】 《曲江池記》:若人斯生,支體具矣。
有心以系其神焉。
存思見神 【唐張籍集】 《不食姑詩》:護氣常希語,存思自見神。
養氣全神 【張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