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千九百四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而對于嗣君,自有同德而作合。
出沒如神 【宋李曾伯可齋集】 《回丞相邊事公》:賊闖城則援城,賊飲江則保江。
淮警則備淮,荊急則備荊,賊縱東西而隳突,我足上下而應接。
風帆千裡,出沒如神。
幅紙命之,刻期可集,朝廷可以高枕而卧矣。
聰慧如神 【元史】 《黃傳》:同郡吳萊,天資絕人。
七歲能屬文,凡書一經目辄成誦。
嘗往族父家,日易《漢書》一帙以去。
族父逼扣之,萊琅然而誦,不遺一字。
凡三易他編,皆如之。
衆皆驚其聰慧如神。
其政如神 【雷州府志】 元馬合谟,字瑞卿,回回人氏。
後至元三年為憲副。
以廉介守己,以嚴明律衆,與同寅者多妒忌之。
而瑞卿發奸伏,其政如神。
鶴氅如神 【記室新書】 羊車駭衆,鶴氅如神。
《世說》:王恭乘高車,披鶴氅裘,涉雪而行。
孟昶于籬間見之,乃歎息曰:如此真神仙中人,不易得也。
操舟若神 【列子】 《黃帝篇》曰:顔回問于仲尼曰:吾嘗濟乎觞深之淵矣,津人操舟若神,吾問焉,曰:操舟可學耶?曰:可。
能遊者可教也,善遊者數能。
若夫沒人,則未嘗見舟而谡操之也。
注:谡,起也。
知人若神 【莊子】 鄭有神巫曰季鹹,知人生死存亡壽夭若神。
列子見之,以告壺子,壺子曰:“試與來,以予示之”。
明日列子與之見壺子,出謂曰:“子之先生死矣”。
列子以告,壺子曰:“向吾示之以地文”。
明日又與見,出謂曰:“子之先生瘳矣”。
列子入以告。
壺子曰:“向吾示之以天壤”。
又明日與見,出謂曰:“子之先生不齋,吾無得而相焉。
試齋,且複相之”。
列子入以告,壺子曰:“吾向示之以大沖莫勝”。
明日又與見,立未定而走。
尊嚴若神 【西漢書】 《成帝紀》:班固贊曰,成帝善修容儀,臨朝淵默。
尊嚴若神,可謂穆穆天子之容矣。
變化若神 【淮南鴻烈解】 《原道訓》:萬物之總,皆閱一孔。
百事之根,皆出一門。
其動無形,變化若神。
其行無迹,常後而先。
【魏伯陽參同契】 三物相含受,變化狀若神。
注雲:金水與土偕行,則三物互相含受,混而為一矣。
混而為一則縛住青山萬頃雲,攜出碧潭一輪月,而變化之狀若神矣。
【北史】 《齊本紀》:神武性深密高岸,終日俨然,人不能測,機權之際,變化若神。
化馳若神 【淮南鴻烈解】 《原道訓》:舜耕曆山期年,而田者争處硗确,以封壤肥饒相讓。
釣于河渎期年,漁者争處湍濑,以曲隈深潭相與。
當此之時,口不設言,手不指麾,執玄德于心,而化馳若神。
【漢書】 《伍被傳》:被謂淮南王曰:今陛下臨制天下,而齊一海内,然口雖未言,而其聲疾若震雷;然令雖未出,而化馳若神。
心有所懷,而其威已動于千裡之外矣。
覆按若神 【後漢書】 劉陶舉孝廉,除順陽長。
縣多奸猾,陶到官,宣募吏民有氣力勇猛能以死易生者,不拘亡命奸賊。
于是剽輕刺客之徒過晏等十餘人,皆來應募。
陶責其先過,要以後效,使各結所厚少年,得數百人,皆嚴兵待命,于是覆案奸宄,所發若神。
後陶以病免,吏民思而歌之曰:邑然不樂,思我劉君。
何時複來,安此下民。
明悟若神 【續後漢書】 《王戎傳》:戎從弟衍有盛才,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貢。
敬之若神 【南史】 《宋謝密傳》:密性嚴正,婢仆之前,不妄言笑。
由是尊卑大小,敬之若神。
巧思若神 【隋書】 《藝術傳》:耿詢,丹陽人。
創意造渾天儀,柱國王世積知而奏之。
高祖配詢為官奴,給使太史局。
後賜蜀王秀,徙往益州,秀甚信之。
及秀廢當誅,何稠言于高祖曰:耿詢之巧思若有神,臣誠為朝廷惜之。
上于是乃特原其罪。
驚喜若神 【新唐書】 《顔真卿傳》:真卿論宰相元載,上疏有曰:天寶後,李林甫得君。
群臣不先咨宰相辄奏事者,托以他故中傷之,猶不敢明約百司,使先關白,時閹人袁思藝,因宣诏至中書,天子動靜必告林甫。
林甫得以先意奏請。
帝驚喜若神,故權寵日甚。
事之若神 【辛文房唐才子傳】 高骈棄人間事,絕女色屬意神仙。
鄱陽商儈呂用之會妖術役鬼神,及狂人諸葛殷、張守一之徒幾十餘輩,相引而進。
多為謬悠長年飛化之說。
羽衣鶴氅,詭辯風生,骈事之若神焉。
出入若神 【唐書】 《李光顔傳》:光顔從大将高崇文平劍南,數搴旗陷陣,出入若神。
遂益知名,進兼禦史大夫。
畫妙通神 【晉書】 顔恺之善丹青,曾以一廚畫暫寄桓玄,皆其妙迹所珍秘者,其後玄開取之,诳雲不開。
恺之不疑,直雲畫妙通神,變化飛去,猶人之登仙也。
【炙毂子】 開元中,李思訓畫大同殿壁,明皇喻之曰:卿所畫,夜聞水聲,真通神佳手也。
錢通神 【韻府群玉】 張延賞聞度支有一冤獄,公判度支,期平反之。
案上有帖雲:奉錢伍萬貫,乞不問其獄。
公怒,收吏案之。
次日盥洗處,又一帖雲:奉錢拾萬貫。
公曰:錢至拾萬通神矣。
無不可回之事,吾懼禍及,不得不止。
道術通神 【宋史】 《蔡卞傳》:卞求去,以天章閣學士知河南。
妖人張懷素敗,卞素與之遊。
謂其道術通神,嘗識孔子漢高祖。
至稱為大士,坐降職。
【夷堅志】 江州天慶觀道士楊德一,戒行端節,持法精專。
嘗晝夢到一大宮室,挂朱書巨牌曰:“報應所”,寂無一人守門,遂入,見東廊揭榜雲:江州太守來日詣本觀燒香,被猖神迷染。
次一牌雲:德化知縣以明日晚遭邪祟,可付楊德一治之。
及悟自以姓字通于神明為喜。
是夕江州守,德化宰皆同此夢,明日守以朝拜拈香歸府,即得蹶疾,其家人既聞所夢,立遣馬央卒邀楊師至,則守己悶,楊書符三道。
次第使灌服,随手而蘇,方出儀門,縣宰之使亦至,挾車奔行。
望見縣宰,罔罔如狂癡,與一符吞之亦愈。
楊歸觀複夢抵昨處,又挂一牌雲:知州知縣兩祟皆伏辜。
楊歎道術之感格,始為其徒言之。
予謂郡守縣令,職有民社,乃因谒觀宇而受侮。
神能預疏其故,明以告得一,何不祛斥邪祟,顧令肆虐,豈冥冥之中,固欲世間知所敬奉,委曲以示人耶?殆不可測度也。
玉管通神 【曾高齋漫錄】 李賓玉利用番陽人。
躬行君子人也。
又善相,嘗雲郭林宗作“玉管通神”。
有四句雲:貴賤視其眉目,知慧察其皮毛。
苦樂觀其手足,貧富觀其頤頰。
服漆通神 【溫革瑣碎錄】 浮漆不沾者,服之令人通神。
畫馬通神 【曾類說】 有人牽馬訪馬醫,稱患腳。
馬醫曰:大似韓幹所畫。
後以語幹,幹曰:是真吾所設色者。
至今視所畫即有一馬缺一足,如是畫通神矣。
馬醫所獲錢乃成泥也。
孝悌通神 【唐王右丞集】 《紫芝木爪贊》: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天為之降和,地為之嘉植。
發書占之,推理可得。
舜孝通神 【宋蘇東坡集】 《上皇帝賀冬至表》:堯仁冠古,舜孝通神。
性定通神 【龍文經】 性定可以通吾之神。
煉性通神 【劉子】 繭之不缲,則素絲自蠹于筐籠;人之不學,則才智腐于心胸;海蚌未剖,則明珠不顯;昆竹未斷,則鳳音不彰;性情未煉,則神光不發。
漢箭有神 【漢書】 《耿恭傳》:恭為戊己校尉,屯金墉城。
北單于來攻恭。
恭以毒藥傅矢曰:漢家箭神,其中創者必有異。
虜中瘡皆沸,乃大驚曰:漢兵真神也,乃解。
君章有神 【太平廣記】 梁安成王在鎮,以羅含故宅借錄事劉朗之。
嘗見丈夫衣冠甚偉而立,朗之驚問,忽然失之,未及還,朗之見黜,時人謂君章有神,君章,含字也。
樗蒲有神 【晉書】 《載記》:慕容寶,垂之子也。
初,寶在長安,與韓黃李根等,因宴樗蒲。
寶危坐整容,誓之曰:世雲樗蒲有神,豈虛也哉!若富貴可期,頻得三盧。
于是三擲成盧。
寶拜而受賜,故雲五木之祥。
落筆有神 【摭遺新說】 唐王勃,年十三遊江右,忽遇神人。
告以閻公在洪都為滕王閣作記,子有清才,何不為之。
且以清風助其舟,水陸七百裡,未曉抵岸。
及文成,閻公閱之,曰:子落筆似有神助。
令遍示群英,皆面若土鐵,貼然心服,乃召勃出位,語左右曰:令帝子聲流千古,吾之名聞後世,使洪都風月江山無價,皆子之力也。
鐵鞭有神 【五代史】 安重榮,晉時為成德軍節度。
有異志,為大鐵鞭以獻。
诳其民曰:鞭有神,指人辄死。
下筆有神 【蘇易簡筆譜】 隋朝蔡生以善畫聞,畫興福寺壁,謂人曰:吾平生所畫多矣。
獨今日下筆,若有鬼神翼而成者。
督捕有神 【金史】 《王擴傳》:泰和伐宋,山東盜賊起,被安撫使張萬公牒提控督捕。
擴行章丘道中,遇一男子,舉止不常。
捕訊,果曆城大盜也,衆以為有神。
化若有神 【潼川志】 雲:窦兢,字思謹,扶風人。
為縣令,贊曰:化若有神。
真中有神 【度人經】 真中有神。
長生大君。
又《度人玉晨大道經》曰:身中之真,泥丸尊神。
輔卿弼仙,三元帝君。
守護玉阙,調養生元。
百節有神 【黃庭經】 至道不煩決存真,泥丸百節皆有神。
所存者神 【孟子】 《盡心章》: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
注:君子,聖人之通稱也。
所過者化,身所經曆之處,即人無不化。
所存者神,心所存主處,便神妙不測。
如孔子之立斯立,道斯行,綏斯來,動斯和,莫知其所以然而然也。
用之者神 【抱樸子内篇】 《暢玄卷》:用之者神,忘之者器。
此思玄道之要言也。
氣盛化神 【禮記】 《樂記》:氣盛而化神。
疏雲:志意蘊積在中,故氣盛。
内志既盛,則外感動于物,故變化神通也。
教善化神 【宋華鎮雲溪居士集】 《上淮東闾提刑書》:齊之以禮,和之以樂,教之以善,化之以神,而有不率者,未能去刑。
虛極化神 【元李道純中和集】 虛極化神,神變生氣。
至精至神 【淮南鴻烈解】 《精神訓》:魂魄處其宅,而精神守其根。
死生無變于己,故曰至神。
【采真集】 至精不二,雖與物接,而其一不雜。
則在有而不蔽于有;至神不測,雖與性俱,而其應無方,則在無而不溺于無。
【朱子語錄】 太極,隻是極至,更無去處了,至高至妙,至精至神,更沒去處。
名爵示至神 【宋史】 《陳舜俞傳》:舜俞知山陰縣,诏候代還試館職。
舜俞辭曰:名器爵祿,砥砺多士。
宜示以至神。
烏可邀期如付劑契?徼中書帖上之。
精義入神 【易】 《系辭》:精義入神,以緻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邵子觀物外篇】 神以緻用也,不精義則不能入神。
不能入神則不能緻用也。
【張子正蒙】 精義入神,豫之至也。
又精義入神,事豫吾内。
求利吾外也,利用安身,素利吾外,緻養吾内也。
又事豫則立,必有教以先之,盡教之善,必精義以研之,精義入神,然後立斯立,動斯和矣。
【敬齋泛說】 精義入神,以緻用,則自内而推之外者也。
利用安身以崇德,則自外而施之内者也。
過此以往未之或知,則天人物我混同無間,無内可推,無外可施,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者也。
【雲笈七簽】 義必精,然後可以入神。
精藝入神 【尚意譬喻論策】 《精藝入神章》:精于庖者,其刀入神。
精于射者,其矢入神。
苟入神矣,其緻用于庖與射者何有?精于技者獨若是,而況精于義理而入神者乎? 畫思入神 【斯唐書】 《文藝列傳》:王維工草隸,善畫,名盛于開元天寶間。
豪英貴人,虛左以迎。
憲薛諸王,待若師友。
畫思入神,至山水平遠,雲勢石色,繪工以為天機所到。
學者不及也。
【倚覺寮雜記】 《筆談雲》:王維畫入神,不拘四時。
如雪中芭蕉。
故惠洪雲:雪中芭蕉失寒暑。
皆以芭蕉非雪中物,嶺外如曲江,冬大雪,芭蕉自若,紅芭蕉方開花,知前輩雖畫史亦不苟。
洪作詩時未到嶺外,存中亦未知也。
小篆入神 【宋祁筆錄】 李斯書傳國寶,小篆入神。
造妙入神 【宋李澹軒集】 《跋東坡表忠觀碑字》:老坡所書小字表忠觀碑,絕不類異時所見。
豈非造妙之神。
将無所施而不可耶? 超理入神 【雲笈七簽】 《真系論》:曰:超理入神,混合于氣。
無為而不為者,我真家之道也。
存神 【張子正蒙】 無我。
然後得正己之盡,存神,然後妙應物之感。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過則溺于空,淪于靜。
既不能存夫神,又不能知夫化矣。
【沈明遠寓簡】 神氣交養,氣定神全,此存神之至要也。
【胡五峰知言】 甯親莫大于存神。
【程若庸性理字訓】 心之所主,不疾而速,是曰存神。
【雲笈七簽】 《修真連珠》曰:神者,主也。
主人安靜,神即居之。
主人躁動,神即去之。
神之無人,難以自固。
形之無人,難以自駐。
若是形神相親,則表裡俱濟。
又《白玉蟾》曰:存者,有也。
人能存我之神,閉目見自己之目,收心見自己之心,謂之存神。
過化存神 【孟子】 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
上下與天地同流,豈曰小補之哉! 【元王恽秋澗集】 《進呈世祖皇帝實錄表》:始平大理,再駕長江,過化存神,有征無戰。
履道存神 【澗泉日記】 明心何似冥心,明道何似履道,明神何似存神,物交則心馳,事奪則道遠,氣雜則神散。
晝夜者,寒暑也。
陰陽者,天地也。
吉兇者,治亂也。
理也,德也,命也。
外之者,人也。
内之者,士君子也。
知而弗忘者,學者也。
凝神 【孔子世家補】 魯哀公六年,孔子适楚,出于林中。
見偻承蜩,猶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道耶?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不墜,則失者锱铢。
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
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
吾處身也,若橛株拘。
吾執臂也,若搞木之枝。
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金丹大要】 昔日遇師真口訣,隻要凝神入氣穴。
先學凝神 【随目紀述】 天造中,世緣中,我無物,事無窮。
愚智異,苦樂同。
學人
出沒如神 【宋李曾伯可齋集】 《回丞相邊事公》:賊闖城則援城,賊飲江則保江。
淮警則備淮,荊急則備荊,賊縱東西而隳突,我足上下而應接。
風帆千裡,出沒如神。
幅紙命之,刻期可集,朝廷可以高枕而卧矣。
聰慧如神 【元史】 《黃傳》:同郡吳萊,天資絕人。
七歲能屬文,凡書一經目辄成誦。
嘗往族父家,日易《漢書》一帙以去。
族父逼扣之,萊琅然而誦,不遺一字。
凡三易他編,皆如之。
衆皆驚其聰慧如神。
其政如神 【雷州府志】 元馬合谟,字瑞卿,回回人氏。
後至元三年為憲副。
以廉介守己,以嚴明律衆,與同寅者多妒忌之。
而瑞卿發奸伏,其政如神。
鶴氅如神 【記室新書】 羊車駭衆,鶴氅如神。
《世說》:王恭乘高車,披鶴氅裘,涉雪而行。
孟昶于籬間見之,乃歎息曰:如此真神仙中人,不易得也。
操舟若神 【列子】 《黃帝篇》曰:顔回問于仲尼曰:吾嘗濟乎觞深之淵矣,津人操舟若神,吾問焉,曰:操舟可學耶?曰:可。
能遊者可教也,善遊者數能。
若夫沒人,則未嘗見舟而谡操之也。
注:谡,起也。
知人若神 【莊子】 鄭有神巫曰季鹹,知人生死存亡壽夭若神。
列子見之,以告壺子,壺子曰:“試與來,以予示之”。
明日列子與之見壺子,出謂曰:“子之先生死矣”。
列子以告,壺子曰:“向吾示之以地文”。
明日又與見,出謂曰:“子之先生瘳矣”。
列子入以告。
壺子曰:“向吾示之以天壤”。
又明日與見,出謂曰:“子之先生不齋,吾無得而相焉。
試齋,且複相之”。
列子入以告,壺子曰:“吾向示之以大沖莫勝”。
明日又與見,立未定而走。
尊嚴若神 【西漢書】 《成帝紀》:班固贊曰,成帝善修容儀,臨朝淵默。
尊嚴若神,可謂穆穆天子之容矣。
變化若神 【淮南鴻烈解】 《原道訓》:萬物之總,皆閱一孔。
百事之根,皆出一門。
其動無形,變化若神。
其行無迹,常後而先。
【魏伯陽參同契】 三物相含受,變化狀若神。
注雲:金水與土偕行,則三物互相含受,混而為一矣。
混而為一則縛住青山萬頃雲,攜出碧潭一輪月,而變化之狀若神矣。
【北史】 《齊本紀》:神武性深密高岸,終日俨然,人不能測,機權之際,變化若神。
化馳若神 【淮南鴻烈解】 《原道訓》:舜耕曆山期年,而田者争處硗确,以封壤肥饒相讓。
釣于河渎期年,漁者争處湍濑,以曲隈深潭相與。
當此之時,口不設言,手不指麾,執玄德于心,而化馳若神。
【漢書】 《伍被傳》:被謂淮南王曰:今陛下臨制天下,而齊一海内,然口雖未言,而其聲疾若震雷;然令雖未出,而化馳若神。
心有所懷,而其威已動于千裡之外矣。
覆按若神 【後漢書】 劉陶舉孝廉,除順陽長。
縣多奸猾,陶到官,宣募吏民有氣力勇猛能以死易生者,不拘亡命奸賊。
于是剽輕刺客之徒過晏等十餘人,皆來應募。
陶責其先過,要以後效,使各結所厚少年,得數百人,皆嚴兵待命,于是覆案奸宄,所發若神。
後陶以病免,吏民思而歌之曰:邑然不樂,思我劉君。
何時複來,安此下民。
明悟若神 【續後漢書】 《王戎傳》:戎從弟衍有盛才,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貢。
敬之若神 【南史】 《宋謝密傳》:密性嚴正,婢仆之前,不妄言笑。
由是尊卑大小,敬之若神。
巧思若神 【隋書】 《藝術傳》:耿詢,丹陽人。
創意造渾天儀,柱國王世積知而奏之。
高祖配詢為官奴,給使太史局。
後賜蜀王秀,徙往益州,秀甚信之。
及秀廢當誅,何稠言于高祖曰:耿詢之巧思若有神,臣誠為朝廷惜之。
上于是乃特原其罪。
驚喜若神 【新唐書】 《顔真卿傳》:真卿論宰相元載,上疏有曰:天寶後,李林甫得君。
群臣不先咨宰相辄奏事者,托以他故中傷之,猶不敢明約百司,使先關白,時閹人袁思藝,因宣诏至中書,天子動靜必告林甫。
林甫得以先意奏請。
帝驚喜若神,故權寵日甚。
事之若神 【辛文房唐才子傳】 高骈棄人間事,絕女色屬意神仙。
鄱陽商儈呂用之會妖術役鬼神,及狂人諸葛殷、張守一之徒幾十餘輩,相引而進。
多為謬悠長年飛化之說。
羽衣鶴氅,詭辯風生,骈事之若神焉。
出入若神 【唐書】 《李光顔傳》:光顔從大将高崇文平劍南,數搴旗陷陣,出入若神。
遂益知名,進兼禦史大夫。
畫妙通神 【晉書】 顔恺之善丹青,曾以一廚畫暫寄桓玄,皆其妙迹所珍秘者,其後玄開取之,诳雲不開。
恺之不疑,直雲畫妙通神,變化飛去,猶人之登仙也。
【炙毂子】 開元中,李思訓畫大同殿壁,明皇喻之曰:卿所畫,夜聞水聲,真通神佳手也。
錢通神 【韻府群玉】 張延賞聞度支有一冤獄,公判度支,期平反之。
案上有帖雲:奉錢伍萬貫,乞不問其獄。
公怒,收吏案之。
次日盥洗處,又一帖雲:奉錢拾萬貫。
公曰:錢至拾萬通神矣。
無不可回之事,吾懼禍及,不得不止。
道術通神 【宋史】 《蔡卞傳》:卞求去,以天章閣學士知河南。
妖人張懷素敗,卞素與之遊。
謂其道術通神,嘗識孔子漢高祖。
至稱為大士,坐降職。
【夷堅志】 江州天慶觀道士楊德一,戒行端節,持法精專。
嘗晝夢到一大宮室,挂朱書巨牌曰:“報應所”,寂無一人守門,遂入,見東廊揭榜雲:江州太守來日詣本觀燒香,被猖神迷染。
次一牌雲:德化知縣以明日晚遭邪祟,可付楊德一治之。
及悟自以姓字通于神明為喜。
是夕江州守,德化宰皆同此夢,明日守以朝拜拈香歸府,即得蹶疾,其家人既聞所夢,立遣馬央卒邀楊師至,則守己悶,楊書符三道。
次第使灌服,随手而蘇,方出儀門,縣宰之使亦至,挾車奔行。
望見縣宰,罔罔如狂癡,與一符吞之亦愈。
楊歸觀複夢抵昨處,又挂一牌雲:知州知縣兩祟皆伏辜。
楊歎道術之感格,始為其徒言之。
予謂郡守縣令,職有民社,乃因谒觀宇而受侮。
神能預疏其故,明以告得一,何不祛斥邪祟,顧令肆虐,豈冥冥之中,固欲世間知所敬奉,委曲以示人耶?殆不可測度也。
玉管通神 【曾高齋漫錄】 李賓玉利用番陽人。
躬行君子人也。
又善相,嘗雲郭林宗作“玉管通神”。
有四句雲:貴賤視其眉目,知慧察其皮毛。
苦樂觀其手足,貧富觀其頤頰。
服漆通神 【溫革瑣碎錄】 浮漆不沾者,服之令人通神。
畫馬通神 【曾類說】 有人牽馬訪馬醫,稱患腳。
馬醫曰:大似韓幹所畫。
後以語幹,幹曰:是真吾所設色者。
至今視所畫即有一馬缺一足,如是畫通神矣。
馬醫所獲錢乃成泥也。
孝悌通神 【唐王右丞集】 《紫芝木爪贊》: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天為之降和,地為之嘉植。
發書占之,推理可得。
舜孝通神 【宋蘇東坡集】 《上皇帝賀冬至表》:堯仁冠古,舜孝通神。
性定通神 【龍文經】 性定可以通吾之神。
煉性通神 【劉子】 繭之不缲,則素絲自蠹于筐籠;人之不學,則才智腐于心胸;海蚌未剖,則明珠不顯;昆竹未斷,則鳳音不彰;性情未煉,則神光不發。
漢箭有神 【漢書】 《耿恭傳》:恭為戊己校尉,屯金墉城。
北單于來攻恭。
恭以毒藥傅矢曰:漢家箭神,其中創者必有異。
虜中瘡皆沸,乃大驚曰:漢兵真神也,乃解。
君章有神 【太平廣記】 梁安成王在鎮,以羅含故宅借錄事劉朗之。
嘗見丈夫衣冠甚偉而立,朗之驚問,忽然失之,未及還,朗之見黜,時人謂君章有神,君章,含字也。
樗蒲有神 【晉書】 《載記》:慕容寶,垂之子也。
初,寶在長安,與韓黃李根等,因宴樗蒲。
寶危坐整容,誓之曰:世雲樗蒲有神,豈虛也哉!若富貴可期,頻得三盧。
于是三擲成盧。
寶拜而受賜,故雲五木之祥。
落筆有神 【摭遺新說】 唐王勃,年十三遊江右,忽遇神人。
告以閻公在洪都為滕王閣作記,子有清才,何不為之。
且以清風助其舟,水陸七百裡,未曉抵岸。
及文成,閻公閱之,曰:子落筆似有神助。
令遍示群英,皆面若土鐵,貼然心服,乃召勃出位,語左右曰:令帝子聲流千古,吾之名聞後世,使洪都風月江山無價,皆子之力也。
鐵鞭有神 【五代史】 安重榮,晉時為成德軍節度。
有異志,為大鐵鞭以獻。
诳其民曰:鞭有神,指人辄死。
下筆有神 【蘇易簡筆譜】 隋朝蔡生以善畫聞,畫興福寺壁,謂人曰:吾平生所畫多矣。
獨今日下筆,若有鬼神翼而成者。
督捕有神 【金史】 《王擴傳》:泰和伐宋,山東盜賊起,被安撫使張萬公牒提控督捕。
擴行章丘道中,遇一男子,舉止不常。
捕訊,果曆城大盜也,衆以為有神。
化若有神 【潼川志】 雲:窦兢,字思謹,扶風人。
為縣令,贊曰:化若有神。
真中有神 【度人經】 真中有神。
長生大君。
又《度人玉晨大道經》曰:身中之真,泥丸尊神。
輔卿弼仙,三元帝君。
守護玉阙,調養生元。
百節有神 【黃庭經】 至道不煩決存真,泥丸百節皆有神。
所存者神 【孟子】 《盡心章》: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
注:君子,聖人之通稱也。
所過者化,身所經曆之處,即人無不化。
所存者神,心所存主處,便神妙不測。
如孔子之立斯立,道斯行,綏斯來,動斯和,莫知其所以然而然也。
用之者神 【抱樸子内篇】 《暢玄卷》:用之者神,忘之者器。
此思玄道之要言也。
氣盛化神 【禮記】 《樂記》:氣盛而化神。
疏雲:志意蘊積在中,故氣盛。
内志既盛,則外感動于物,故變化神通也。
教善化神 【宋華鎮雲溪居士集】 《上淮東闾提刑書》:齊之以禮,和之以樂,教之以善,化之以神,而有不率者,未能去刑。
虛極化神 【元李道純中和集】 虛極化神,神變生氣。
至精至神 【淮南鴻烈解】 《精神訓》:魂魄處其宅,而精神守其根。
死生無變于己,故曰至神。
【采真集】 至精不二,雖與物接,而其一不雜。
則在有而不蔽于有;至神不測,雖與性俱,而其應無方,則在無而不溺于無。
【朱子語錄】 太極,隻是極至,更無去處了,至高至妙,至精至神,更沒去處。
名爵示至神 【宋史】 《陳舜俞傳》:舜俞知山陰縣,诏候代還試館職。
舜俞辭曰:名器爵祿,砥砺多士。
宜示以至神。
烏可邀期如付劑契?徼中書帖上之。
精義入神 【易】 《系辭》:精義入神,以緻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邵子觀物外篇】 神以緻用也,不精義則不能入神。
不能入神則不能緻用也。
【張子正蒙】 精義入神,豫之至也。
又精義入神,事豫吾内。
求利吾外也,利用安身,素利吾外,緻養吾内也。
又事豫則立,必有教以先之,盡教之善,必精義以研之,精義入神,然後立斯立,動斯和矣。
【敬齋泛說】 精義入神,以緻用,則自内而推之外者也。
利用安身以崇德,則自外而施之内者也。
過此以往未之或知,則天人物我混同無間,無内可推,無外可施,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者也。
【雲笈七簽】 義必精,然後可以入神。
精藝入神 【尚意譬喻論策】 《精藝入神章》:精于庖者,其刀入神。
精于射者,其矢入神。
苟入神矣,其緻用于庖與射者何有?精于技者獨若是,而況精于義理而入神者乎? 畫思入神 【斯唐書】 《文藝列傳》:王維工草隸,善畫,名盛于開元天寶間。
豪英貴人,虛左以迎。
憲薛諸王,待若師友。
畫思入神,至山水平遠,雲勢石色,繪工以為天機所到。
學者不及也。
【倚覺寮雜記】 《筆談雲》:王維畫入神,不拘四時。
如雪中芭蕉。
故惠洪雲:雪中芭蕉失寒暑。
皆以芭蕉非雪中物,嶺外如曲江,冬大雪,芭蕉自若,紅芭蕉方開花,知前輩雖畫史亦不苟。
洪作詩時未到嶺外,存中亦未知也。
小篆入神 【宋祁筆錄】 李斯書傳國寶,小篆入神。
造妙入神 【宋李澹軒集】 《跋東坡表忠觀碑字》:老坡所書小字表忠觀碑,絕不類異時所見。
豈非造妙之神。
将無所施而不可耶? 超理入神 【雲笈七簽】 《真系論》:曰:超理入神,混合于氣。
無為而不為者,我真家之道也。
存神 【張子正蒙】 無我。
然後得正己之盡,存神,然後妙應物之感。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過則溺于空,淪于靜。
既不能存夫神,又不能知夫化矣。
【沈明遠寓簡】 神氣交養,氣定神全,此存神之至要也。
【胡五峰知言】 甯親莫大于存神。
【程若庸性理字訓】 心之所主,不疾而速,是曰存神。
【雲笈七簽】 《修真連珠》曰:神者,主也。
主人安靜,神即居之。
主人躁動,神即去之。
神之無人,難以自固。
形之無人,難以自駐。
若是形神相親,則表裡俱濟。
又《白玉蟾》曰:存者,有也。
人能存我之神,閉目見自己之目,收心見自己之心,謂之存神。
過化存神 【孟子】 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
上下與天地同流,豈曰小補之哉! 【元王恽秋澗集】 《進呈世祖皇帝實錄表》:始平大理,再駕長江,過化存神,有征無戰。
履道存神 【澗泉日記】 明心何似冥心,明道何似履道,明神何似存神,物交則心馳,事奪則道遠,氣雜則神散。
晝夜者,寒暑也。
陰陽者,天地也。
吉兇者,治亂也。
理也,德也,命也。
外之者,人也。
内之者,士君子也。
知而弗忘者,學者也。
凝神 【孔子世家補】 魯哀公六年,孔子适楚,出于林中。
見偻承蜩,猶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道耶?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不墜,則失者锱铢。
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
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
吾處身也,若橛株拘。
吾執臂也,若搞木之枝。
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金丹大要】 昔日遇師真口訣,隻要凝神入氣穴。
先學凝神 【随目紀述】 天造中,世緣中,我無物,事無窮。
愚智異,苦樂同。
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