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千九百四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聞強識,明光典之奧義,曉聖人之遺則。
足以道并無方,功侔不測,下帏靡怠,莫窮乎變化,雲為開卷精可驗乎?聰明正直,豈止夫遊心萬仞,皓首一經,爰因學以知道,遂表人之最靈。
闡揚乎黃卷青箱,難述禍福;講貫乎三墳五典,可洞幽冥。
嶽嶽騰芳,孜孜擅美,允符得一之義,克配害盈之理,敦詩罔倦,應道嶽降之言;學易彌勤,自合著圓之旨。
若夫彼之神兮,于冥漠而足稱此之神兮,在探讨以為能。
諒鹹因于廣博,固靡自于依憑。
皇士安之書淫,豈能言方軌;杜元凱之傳僻,誠宜服膺。
厥号堪嘉,斯言可度,蓋經明之是務,豈石言之有讠乇多文為美,知福善以攸同;非聖不談,信依然而宛若。
偉哉斯人!揚名立身,以學優而既顯,将誠感以斯親,有同乎周季劉臻,皆稱漢聖;且異夫隋初楊素,止号江神。
是何盛德昭然。
遺芬若此。
當一時之攸仰,俾千載而可韪。
神兮神,與百神而有殊,吾亦禱之久矣。
薛靈芸針神 【王子年拾遺記】 魏文帝時,常山有美女,姓薛,名靈芸,年至十五,容貌絕世。
常山守谷永獻之文帝,帝名之曰:夜來。
妙于針功,雖處于深帷重幄之内,不用燈燭之光。
裁制立成,非夜來縫制,帝則不服。
宮中号為針神也。
【類說】 魏文帝美人薛靈芸,少選入宮。
芸别父母升車,以玉唾壺承淚,壺皆紅色。
帝遣文車一乘迎之,望而歎曰:昔言朝為行雲暮為行雨,今非雲非雨,非朝非暮。
因名夜來。
詩神 【金門歲節】 賈島祭詩神。
出《韻府群玉》 錢神 【晉書·魯褒傳】 褒以貧素自立。
元康之後紀綱大壞,褒傷時之貪鄙,乃隐姓名而著《錢神論》以刺之。
其略曰:錢之為體,有乾坤之象。
内則其方,外則其圓。
其積如山,其流如川。
動靜有時,行藏有節。
市井便易,不患耗折。
雖折象壽,不匮象道,故能長久,為世神寶。
親之如兄,字曰孔方。
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昌。
無翼而飛,無足而走。
解嚴毅之顔,開難發之口。
錢多者處前,錢少者落後。
處前者為君長,在後者為臣仆。
君長者豐衍而有餘,臣仆者窮竭而不足。
詩雲哿以富人,哀此茕獨。
錢之為言泉也,無遠不往,無幽不至。
京邑衣冠,疲勞講肄。
厭聞清談,對之睡寐。
見我家兄,莫不驚視。
錢之所,吉無不利,何必讀書,然後富貴。
昔呂公欣悅于空版,漢祖克之于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錦繡,相如乘高蓋而解犢鼻,官尊名顯,皆錢所緻。
空版至虛,而況有實,嬴二雖少,以緻親密,由此論之,謂為神物。
無德則尊,無勢而熱。
金門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
是故忿争非錢不勝,幽滞非錢不拔。
怨仇非錢不解,令問非錢不發。
洛中朱衣,當塗之士,愛我家兄,皆無已已。
執我之手,抱我終始。
不計優劣,不論年紀。
賓客幅湊,門常如市。
諺曰:錢無耳,可使鬼。
凡今之人,惟錢而已。
故曰:軍無财,士不來。
軍不賞,士不往。
仕無中人,不如歸田。
雖有中人,而無家兄,不異無翼而欲飛,無足而欲行。
蓋疾時者,共傳其文。
酒神 【雲仙散錄】 《醉錄》曰:酒席之上九吐不減其量者,為酒神。
洞神 【羅泌路史】 《二靈記》:靈書八會,自然洞神。
《三皇經》雲:三星自然之文,皆以金玉為用。
天皇所授玄王為簡,青玉為文;地皇所授,黃王為簡,白王為文。
蓋遒家者流,以《三皇經》為三墳。
《大洞經》雲:《三皇經》者,玉真洞清、上清洞玄、太清洞神也。
《三洞蒼元經》雲:洞真,上清也。
洞玄,靈寶也。
洞神,三皇也。
然近代三墳書非此也,有跋,見發揮。
大郎神 【能改齋漫錄】 本朝樂府有《二郎神》,非也。
按《唐樂雜錄》曰:《離别難》,武後朝有一士人,陷冤獄,籍其家,妻配入掖庭,善吹栗,乃撰此曲,以寄情焉。
初名《大郎神》,蓋取良人第行也。
既畏人知,遂三易其名,曰《悲切子》。
又曰《怨回鹘》。
乃以大為二,傳寫之誤。
獸名駭神 【太平廣記】 後漢張衡,字平子。
南陽西鄂人。
善畫。
建州浦城縣,山有獸名駭神,豕身人首,狀貌醜惡,百鬼惡之,好出水邊石上。
平子或往寫之,獸入水中不出,或雲:此獸畏寫之,入不出。
遂去紙筆,獸果出。
自稱未神 【江湖紀聞】 開元末,有人好食羊頭者,嘗晨出,有怪在門,羊頭人身,衣冠甚偉。
告其人曰:吾未之神也,以汝好食羊頭,故來求汝。
汝辍食則已,若不爾,吾将殺焉。
其人大懼,遂不複食。
豕為亥神 【能改齋漫錄】 陳升之在相位,嘗夙興未出。
其皆集廳前,忽有大豕奔逸而去,衆以升之未出,而外門又未啟,乃相與掩而縛之。
以箦缭而藏諸密室,期以送升之,至待漏,即歸共烹也。
及歸發鑰取之,空箦而已。
莫不驚怪,俄而,語達升之母,曰:吾兒生于辛亥,豕為亥神。
今受系而沒,豈吾兒當被災乎?是夕焚香于臂,告天曰:老妾無益于世,男兒方盡心于國。
不宜辄去,願以老身代兒薄命。
閱二十日,母果無疾而終。
聖神 【敬齋泛說】 《書曰》:帝德廣運,乃聖乃神。
《孟子》曰: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明聖神為二物也。
而晦庵解孟子援伊川一言,曰:聖不可知,謂聖之至妙,人所不能測,非聖人之上又有一等神人也。
南軒亦曰:神則是聖人之妙,不可得而測者。
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是也。
非聖人之外複有所謂神也。
二先生之說曲矣,孟子明言:樂正子,二之中,四之下,則信固優于善,美固優于信,大固優于美,聖固優于大,神固優于聖也。
六者自下而上,譬猶登階而至于堂,等等不同,級級有異。
今二先生以為聖人之上,餘無可進者,雖有神為可優,亦必與聖同功。
但以不可測度,似高于聖耳。
不得又以為一等也。
以若所說,乃所以為曲矣。
夫有狀之可诘,初不若無狀之狀也;有象之可執,初不若無象之象也;有名之可道,信不若無名之可名也。
然則無所不知,聖也,是人得以指名之;變化無方,神也,杳乎無得而名焉。
無得而名而強名之神,亦無可奈何雲爾。
有名之與無名,定名之與強名,其相懸也如此,如之何混而為一區,等而為一物也。
聰明聖神 【春秋繁露】 同類相動:天有陰陽,人亦有陰陽。
天地之陰氣起,而人之陰氣應之而起。
人之陰氣起,而天之陰氣亦宜應之而起,其道一也。
明于此者,欲緻雨,則動陰以起陰。
欲緻晴,則動陽以起陽。
故緻雨非神也,而疑于神者,其理微妙也。
非獨陰陽之氣可以類進退也,雖不祥禍福所由生,亦由是也。
無非己先起之,而物以類應之而動者也。
故聰明聖神,内視反聽,言為明聖,内視反聽。
故獨明聖者,知其本心,皆在此耳。
英傑為聖神 【王充論衡】 夫古人之才,今人之才也。
今謂之英傑,古以為聖神。
輔養聖神 【續宋鑒長編】 寶元二年,知谏院韓琦請自今雙日止禦後殿視事,上問輔臣以故事,張士遜對曰:唐五日一開延英,蓋資閑燕以輔養聖神。
上曰:與夫宵衣肝食,固不侔也。
前代帝王靡不初勤政事,而後失于逸豫,不可不戒也。
時上感小疾,太醫數進藥,故琦有是請,上訖不從。
天胙聖神 【宋蘇東坡集】 《謝宣召入院表》:生資文武,天胙聖神。
其知如神 【史記】 《堯本紀》:其仁如天,其知如神。
就之如日,望之如雲。
取勝如神 【蘇子由古史】 《白起傳》:範睢往見白起曰:君嘗以寡擊衆,取勝如神。
況以強擊弱,以衆擊寡乎? 誠信如神 【荀子】 《緻士篇》注:誠信則如神,言物不能欺也。
奄忽如神 【西漢書】 《酷吏傳》:河南太守嚴延年,為人短小精悍,敏捷于事。
然疾惡大甚,中傷者多。
尤巧為獄文,善史書,所欲誅殺,奏成于手中,主簿親近史,不得聞知,奏可論死,奄忽如神。
決遣如神 【西漢書】 《朱博傳》:博為刺史行部,吏民數百人遮道,自言官寺盡滿,從事白請且留此縣錄見諸自言者。
事畢乃發,欲以觀試博,博心知之。
告外趣駕,既白駕辦,博出就車。
見自言者,使從事明敕告吏民:欲言縣丞尉者,刺史不察黃绶。
各自詣郡,欲言二千石墨绶長吏者,使者行部還詣治所;其民為吏所冤,及言盜賊辭訟事,各使屬其部從事。
博駐車決遣,四五百人皆罷去,如神,吏民大驚。
用兵如神 【續後漢書】 《郭嘉傳》:嘉謂曹操曰:袁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
公以少克衆,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
發如神 【西漢書】 《趙廣漢傳》:廣漢為穎川太守,穎川俗豪傑相朋黨,民莫敢發。
廣漢為受吏民投書,使相告讦,無善為鈎距,以得事情。
具知闾裡奸邪,吏治得失, 發奸伏如神。
【晉書】 《李傳》:為成都令,每發奸伏,所在如神。
【南史】 梁範雲性機警且善屬文,為吏部尚書。
居選部,寄任隆重,書牍盈按,賓客滿門,應答如流,無所壅滞,官曹文墨,發如神。
時人莫不服其明贍,又顧憲之。
為建康令,發奸伏,号曰如神。
奸如神 【宋史】 《程師孟傳》:師孟累領劇鎮。
為政簡而嚴,罪非死者,不以屬吏。
其奸如神,豪惡不逞跌宕者,必痛懲艾之,至剿絕乃已,所部肅然。
【宋汪藻浮溪集】 《開封程振大尹謝上表》:惟三輔幅員之大,萃四民囊橐之多,必奸如神,方勝之訟,苟撫循非術,能無鼓之驚? 政化如神 【南史】 《王籍傳》:籍仕齊為餘杭令,政化如神,尤善于伏。
下至吏卒民庶,舉莫能欺也。
辨訟如神 【南史】 《何敬容傳》:敬容為吳郡太守,為政勤恤人隐,辨訟如神。
視事四年,政為天下第一。
吏人詣阙請樹碑,诏從之。
惠化如神 【南史】 《傅琰傳》:琰子,為官有能聲。
後為吳令,别建康令孫廉。
廉固問曰:聞丈人發奸伏,惠化如神。
何以至此?答曰:無他也。
唯勤而清,則憲綱自行。
勤則事無不理,憲綱自行,則吏不能欺。
事自理,則物無凝滞。
欲不理得乎? 變化如神 【金樓子】 《興王篇》:魏武帝曹操用師,大較依孫吳之法,而因事設奇,量敵制勝,變化如神。
【宋史】 《吳傳》:胡世将問武順王吳所以勝,曰:要在用所長去所短,金之弓矢不若中國之勁利。
中國之士卒,不如金人之堅忍。
據其形便更出銳兵,沮其堅忍之勢,則我固有以制彼。
至于決機兩陣之間,變化如神,默運乎心術之微,則有不可言者。
禽奸如神 【北史】 《齊神武之子彭城景思王傳》:都督定州刺史,為政嚴察纖介,知人間事,時有人被盜黑牛,背上有白毛,長史韋道建謂中從事魏道勝曰:史君在滄州日,禽奸如神。
若捉得此賊定神矣。
乃詐為上符,市牛皮,倍酬價直。
使牛主認之,因獲其盜,建等歎服。
博辯如神 【續資治通鑒】 劉敞奉使契丹,敞素知虜中山川道裡,虜人言北國回曲,千餘裡至柳河。
敞曰:自古松亭甚直而近,不數日至中京。
今不道彼而由此。
虜人驚歎。
蓋故迂其路,欲以國險誇使者。
又順州山中有獸如馬,食虎豹,虜人以問,公為言其形狀音聲。
曰:此也。
虜益歎敞之博辯如神。
料敵如神 【新唐書】 《韓充傳》:充為義成節度使,會汴軍逐李願,以李介宀主監軍,诏充讨賊。
帝問破賊期,充對:汴,天下咽喉,臣頗習其人。
然王師臨之,一月可破。
方二旬即克,帝喜曰:充料敵如神,加檢校司空。
【宋史】 《劉幾傳》:邊吏告夏人趨大順,英宗問幾。
幾曰:料敵如神。
非夏人可近,正恐與趙明為雠耳。
帝曰:明之子奔馬入城,幾為所掩。
卿料敵亦何神也!以幾為秦鳳總管。
應對如神 【太平廣記】 盧莊道,範陽人。
敏悟冠今古,特授長安尉。
太宗将省囚徒,莊道年才二十,縣令以幼年懼不舉,将以他尉代之,莊道不從。
時系囚四百餘人,須預書狀。
莊道但閑暇不之省也。
令丞等憂懼,屢以為言,莊道從容自若,翌日太宗召囚,莊道乃徐書狀以進,引諸囚入。
莊道對禦,評其罪狀輕重,留系月日,應對如神。
太宗驚歎,遂即日拜莊道監察禦史。
奮奇如神 【唐柳宗元集】 《漢原廟銘》:曲逆起為策士,輔成帝圖,吐謀洞靈,奮奇如神,舜之胄也。
出入如神 【五代薛史】 《後唐石君立傳》:君立又名石家财,王檀之逼晉陽也,城中無備。
安金全驅市人以登陴保不完,時莊宗在,魏博救應不暇,人心危懼。
嗣昭遣君立率五百騎,自上黨朝發暮至,檀遊軍扼汾橋。
君立一戰敗之,徑至城下,馳突斬擊,出入如神。
大呼曰:昭義侍中大軍至矣!是夜入城,與安金全等分出諸門,擊殺于外,遲明,梁軍敗走。
馳突如神 【資治通鑒】 《後梁均王紀》:貞明元年,帝以诏書讓劉尋阝不速戰,尋阝奏:臣比欲以奇兵搗其腹心,無何,天未厭亂,淫雨積旬,糧竭士病。
又欲據臨清斷其饋饷,而周楊五奄至,馳突如神。
臣今退保莘縣,享士訓兵,以俟進取。
奮擊如神 【五代薛史】 後唐明宗從武皇與葛從周戰,徑犯其陣,奮擊如神。
梁軍退去,明宗回中流矢,血流被股。
武皇解衣授藥,手賜酒,撫其皆曰:吾兒神人也。
微吾兒,幾為從周所殺。
鞫獄如神 【宋史】 張逸知益州,華陽驺長殺人。
誣道旁行者,縣令受赇。
獄既具,乃使殺人者守囚,逸曰:囚色冤,守者氣不直,豈守者殺人乎?囚始敢言,而守者果服,立誅。
蜀人以為神。
默記如神 【宋史】 張文宣公權知開封府,府事至繁,為尹者皆置版記事。
公獨不用,默記數百人,以次遣決,了無遺亡,吏民大驚,以為神,不敢複欺。
裁決如神 【宋史】 王十朋,受紹興府簽判,既至,或以書生易之。
十朋裁決如神,吏奸不得行。
決事如神 【宋範仲淹年譜】 公知開封府,決事如神。
京邑肅然稱治,都下謠曰:朝廷無憂有範君,京師無事有希文。
斷訟如神 【蘇州志】 宋孫冕,字伯純。
知蘇州,治獄不濫,斷訟如神。
弛張在已,無所吐茹。
吏畏而民愛之。
決訟如神 【處州府志】 馬光祖,婺州人。
嘉熙三年,自宮講到任,決訟如神。
時歲大歉,行荒政,計口赈粜。
民以無饑,父老論前後賢守,必以手加額曰:馬宮講。
默之如神 【清江三孔集】 孔文仲《唐文宗論》:夫人君之道,動之如天,默之如神,持之為剛,厲之為斷。
是以寂然而應天下之事,得失是非,無不至也。
至誠如神 【宋楊誠齋集】 《賀壽皇立紹熙皇後表》:至誠如神,遊心于淡,謂養以天下,何如釋位以事親
足以道并無方,功侔不測,下帏靡怠,莫窮乎變化,雲為開卷精可驗乎?聰明正直,豈止夫遊心萬仞,皓首一經,爰因學以知道,遂表人之最靈。
闡揚乎黃卷青箱,難述禍福;講貫乎三墳五典,可洞幽冥。
嶽嶽騰芳,孜孜擅美,允符得一之義,克配害盈之理,敦詩罔倦,應道嶽降之言;學易彌勤,自合著圓之旨。
若夫彼之神兮,于冥漠而足稱此之神兮,在探讨以為能。
諒鹹因于廣博,固靡自于依憑。
皇士安之書淫,豈能言方軌;杜元凱之傳僻,誠宜服膺。
厥号堪嘉,斯言可度,蓋經明之是務,豈石言之有讠乇多文為美,知福善以攸同;非聖不談,信依然而宛若。
偉哉斯人!揚名立身,以學優而既顯,将誠感以斯親,有同乎周季劉臻,皆稱漢聖;且異夫隋初楊素,止号江神。
是何盛德昭然。
遺芬若此。
當一時之攸仰,俾千載而可韪。
神兮神,與百神而有殊,吾亦禱之久矣。
薛靈芸針神 【王子年拾遺記】 魏文帝時,常山有美女,姓薛,名靈芸,年至十五,容貌絕世。
常山守谷永獻之文帝,帝名之曰:夜來。
妙于針功,雖處于深帷重幄之内,不用燈燭之光。
裁制立成,非夜來縫制,帝則不服。
宮中号為針神也。
【類說】 魏文帝美人薛靈芸,少選入宮。
芸别父母升車,以玉唾壺承淚,壺皆紅色。
帝遣文車一乘迎之,望而歎曰:昔言朝為行雲暮為行雨,今非雲非雨,非朝非暮。
因名夜來。
詩神 【金門歲節】 賈島祭詩神。
出《韻府群玉》 錢神 【晉書·魯褒傳】 褒以貧素自立。
元康之後紀綱大壞,褒傷時之貪鄙,乃隐姓名而著《錢神論》以刺之。
其略曰:錢之為體,有乾坤之象。
内則其方,外則其圓。
其積如山,其流如川。
動靜有時,行藏有節。
市井便易,不患耗折。
雖折象壽,不匮象道,故能長久,為世神寶。
親之如兄,字曰孔方。
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昌。
無翼而飛,無足而走。
解嚴毅之顔,開難發之口。
錢多者處前,錢少者落後。
處前者為君長,在後者為臣仆。
君長者豐衍而有餘,臣仆者窮竭而不足。
詩雲哿以富人,哀此茕獨。
錢之為言泉也,無遠不往,無幽不至。
京邑衣冠,疲勞講肄。
厭聞清談,對之睡寐。
見我家兄,莫不驚視。
錢之所,吉無不利,何必讀書,然後富貴。
昔呂公欣悅于空版,漢祖克之于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錦繡,相如乘高蓋而解犢鼻,官尊名顯,皆錢所緻。
空版至虛,而況有實,嬴二雖少,以緻親密,由此論之,謂為神物。
無德則尊,無勢而熱。
金門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
是故忿争非錢不勝,幽滞非錢不拔。
怨仇非錢不解,令問非錢不發。
洛中朱衣,當塗之士,愛我家兄,皆無已已。
執我之手,抱我終始。
不計優劣,不論年紀。
賓客幅湊,門常如市。
諺曰:錢無耳,可使鬼。
凡今之人,惟錢而已。
故曰:軍無财,士不來。
軍不賞,士不往。
仕無中人,不如歸田。
雖有中人,而無家兄,不異無翼而欲飛,無足而欲行。
蓋疾時者,共傳其文。
酒神 【雲仙散錄】 《醉錄》曰:酒席之上九吐不減其量者,為酒神。
洞神 【羅泌路史】 《二靈記》:靈書八會,自然洞神。
《三皇經》雲:三星自然之文,皆以金玉為用。
天皇所授玄王為簡,青玉為文;地皇所授,黃王為簡,白王為文。
蓋遒家者流,以《三皇經》為三墳。
《大洞經》雲:《三皇經》者,玉真洞清、上清洞玄、太清洞神也。
《三洞蒼元經》雲:洞真,上清也。
洞玄,靈寶也。
洞神,三皇也。
然近代三墳書非此也,有跋,見發揮。
大郎神 【能改齋漫錄】 本朝樂府有《二郎神》,非也。
按《唐樂雜錄》曰:《離别難》,武後朝有一士人,陷冤獄,籍其家,妻配入掖庭,善吹栗,乃撰此曲,以寄情焉。
初名《大郎神》,蓋取良人第行也。
既畏人知,遂三易其名,曰《悲切子》。
又曰《怨回鹘》。
乃以大為二,傳寫之誤。
獸名駭神 【太平廣記】 後漢張衡,字平子。
南陽西鄂人。
善畫。
建州浦城縣,山有獸名駭神,豕身人首,狀貌醜惡,百鬼惡之,好出水邊石上。
平子或往寫之,獸入水中不出,或雲:此獸畏寫之,入不出。
遂去紙筆,獸果出。
自稱未神 【江湖紀聞】 開元末,有人好食羊頭者,嘗晨出,有怪在門,羊頭人身,衣冠甚偉。
告其人曰:吾未之神也,以汝好食羊頭,故來求汝。
汝辍食則已,若不爾,吾将殺焉。
其人大懼,遂不複食。
豕為亥神 【能改齋漫錄】 陳升之在相位,嘗夙興未出。
其皆集廳前,忽有大豕奔逸而去,衆以升之未出,而外門又未啟,乃相與掩而縛之。
以箦缭而藏諸密室,期以送升之,至待漏,即歸共烹也。
及歸發鑰取之,空箦而已。
莫不驚怪,俄而,語達升之母,曰:吾兒生于辛亥,豕為亥神。
今受系而沒,豈吾兒當被災乎?是夕焚香于臂,告天曰:老妾無益于世,男兒方盡心于國。
不宜辄去,願以老身代兒薄命。
閱二十日,母果無疾而終。
聖神 【敬齋泛說】 《書曰》:帝德廣運,乃聖乃神。
《孟子》曰: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明聖神為二物也。
而晦庵解孟子援伊川一言,曰:聖不可知,謂聖之至妙,人所不能測,非聖人之上又有一等神人也。
南軒亦曰:神則是聖人之妙,不可得而測者。
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是也。
非聖人之外複有所謂神也。
二先生之說曲矣,孟子明言:樂正子,二之中,四之下,則信固優于善,美固優于信,大固優于美,聖固優于大,神固優于聖也。
六者自下而上,譬猶登階而至于堂,等等不同,級級有異。
今二先生以為聖人之上,餘無可進者,雖有神為可優,亦必與聖同功。
但以不可測度,似高于聖耳。
不得又以為一等也。
以若所說,乃所以為曲矣。
夫有狀之可诘,初不若無狀之狀也;有象之可執,初不若無象之象也;有名之可道,信不若無名之可名也。
然則無所不知,聖也,是人得以指名之;變化無方,神也,杳乎無得而名焉。
無得而名而強名之神,亦無可奈何雲爾。
有名之與無名,定名之與強名,其相懸也如此,如之何混而為一區,等而為一物也。
聰明聖神 【春秋繁露】 同類相動:天有陰陽,人亦有陰陽。
天地之陰氣起,而人之陰氣應之而起。
人之陰氣起,而天之陰氣亦宜應之而起,其道一也。
明于此者,欲緻雨,則動陰以起陰。
欲緻晴,則動陽以起陽。
故緻雨非神也,而疑于神者,其理微妙也。
非獨陰陽之氣可以類進退也,雖不祥禍福所由生,亦由是也。
無非己先起之,而物以類應之而動者也。
故聰明聖神,内視反聽,言為明聖,内視反聽。
故獨明聖者,知其本心,皆在此耳。
英傑為聖神 【王充論衡】 夫古人之才,今人之才也。
今謂之英傑,古以為聖神。
輔養聖神 【續宋鑒長編】 寶元二年,知谏院韓琦請自今雙日止禦後殿視事,上問輔臣以故事,張士遜對曰:唐五日一開延英,蓋資閑燕以輔養聖神。
上曰:與夫宵衣肝食,固不侔也。
前代帝王靡不初勤政事,而後失于逸豫,不可不戒也。
時上感小疾,太醫數進藥,故琦有是請,上訖不從。
天胙聖神 【宋蘇東坡集】 《謝宣召入院表》:生資文武,天胙聖神。
其知如神 【史記】 《堯本紀》:其仁如天,其知如神。
就之如日,望之如雲。
取勝如神 【蘇子由古史】 《白起傳》:範睢往見白起曰:君嘗以寡擊衆,取勝如神。
況以強擊弱,以衆擊寡乎? 誠信如神 【荀子】 《緻士篇》注:誠信則如神,言物不能欺也。
奄忽如神 【西漢書】 《酷吏傳》:河南太守嚴延年,為人短小精悍,敏捷于事。
然疾惡大甚,中傷者多。
尤巧為獄文,善史書,所欲誅殺,奏成于手中,主簿親近史,不得聞知,奏可論死,奄忽如神。
決遣如神 【西漢書】 《朱博傳》:博為刺史行部,吏民數百人遮道,自言官寺盡滿,從事白請且留此縣錄見諸自言者。
事畢乃發,欲以觀試博,博心知之。
告外趣駕,既白駕辦,博出就車。
見自言者,使從事明敕告吏民:欲言縣丞尉者,刺史不察黃绶。
各自詣郡,欲言二千石墨绶長吏者,使者行部還詣治所;其民為吏所冤,及言盜賊辭訟事,各使屬其部從事。
博駐車決遣,四五百人皆罷去,如神,吏民大驚。
用兵如神 【續後漢書】 《郭嘉傳》:嘉謂曹操曰:袁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
公以少克衆,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
發如神 【西漢書】 《趙廣漢傳》:廣漢為穎川太守,穎川俗豪傑相朋黨,民莫敢發。
廣漢為受吏民投書,使相告讦,無善為鈎距,以得事情。
具知闾裡奸邪,吏治得失, 發奸伏如神。
【晉書】 《李傳》:為成都令,每發奸伏,所在如神。
【南史】 梁範雲性機警且善屬文,為吏部尚書。
居選部,寄任隆重,書牍盈按,賓客滿門,應答如流,無所壅滞,官曹文墨,發如神。
時人莫不服其明贍,又顧憲之。
為建康令,發奸伏,号曰如神。
奸如神 【宋史】 《程師孟傳》:師孟累領劇鎮。
為政簡而嚴,罪非死者,不以屬吏。
其奸如神,豪惡不逞跌宕者,必痛懲艾之,至剿絕乃已,所部肅然。
【宋汪藻浮溪集】 《開封程振大尹謝上表》:惟三輔幅員之大,萃四民囊橐之多,必奸如神,方勝之訟,苟撫循非術,能無鼓之驚? 政化如神 【南史】 《王籍傳》:籍仕齊為餘杭令,政化如神,尤善于伏。
下至吏卒民庶,舉莫能欺也。
辨訟如神 【南史】 《何敬容傳》:敬容為吳郡太守,為政勤恤人隐,辨訟如神。
視事四年,政為天下第一。
吏人詣阙請樹碑,诏從之。
惠化如神 【南史】 《傅琰傳》:琰子,為官有能聲。
後為吳令,别建康令孫廉。
廉固問曰:聞丈人發奸伏,惠化如神。
何以至此?答曰:無他也。
唯勤而清,則憲綱自行。
勤則事無不理,憲綱自行,則吏不能欺。
事自理,則物無凝滞。
欲不理得乎? 變化如神 【金樓子】 《興王篇》:魏武帝曹操用師,大較依孫吳之法,而因事設奇,量敵制勝,變化如神。
【宋史】 《吳傳》:胡世将問武順王吳所以勝,曰:要在用所長去所短,金之弓矢不若中國之勁利。
中國之士卒,不如金人之堅忍。
據其形便更出銳兵,沮其堅忍之勢,則我固有以制彼。
至于決機兩陣之間,變化如神,默運乎心術之微,則有不可言者。
禽奸如神 【北史】 《齊神武之子彭城景思王傳》:都督定州刺史,為政嚴察纖介,知人間事,時有人被盜黑牛,背上有白毛,長史韋道建謂中從事魏道勝曰:史君在滄州日,禽奸如神。
若捉得此賊定神矣。
乃詐為上符,市牛皮,倍酬價直。
使牛主認之,因獲其盜,建等歎服。
博辯如神 【續資治通鑒】 劉敞奉使契丹,敞素知虜中山川道裡,虜人言北國回曲,千餘裡至柳河。
敞曰:自古松亭甚直而近,不數日至中京。
今不道彼而由此。
虜人驚歎。
蓋故迂其路,欲以國險誇使者。
又順州山中有獸如馬,食虎豹,虜人以問,公為言其形狀音聲。
曰:此也。
虜益歎敞之博辯如神。
料敵如神 【新唐書】 《韓充傳》:充為義成節度使,會汴軍逐李願,以李介宀主監軍,诏充讨賊。
帝問破賊期,充對:汴,天下咽喉,臣頗習其人。
然王師臨之,一月可破。
方二旬即克,帝喜曰:充料敵如神,加檢校司空。
【宋史】 《劉幾傳》:邊吏告夏人趨大順,英宗問幾。
幾曰:料敵如神。
非夏人可近,正恐與趙明為雠耳。
帝曰:明之子奔馬入城,幾為所掩。
卿料敵亦何神也!以幾為秦鳳總管。
應對如神 【太平廣記】 盧莊道,範陽人。
敏悟冠今古,特授長安尉。
太宗将省囚徒,莊道年才二十,縣令以幼年懼不舉,将以他尉代之,莊道不從。
時系囚四百餘人,須預書狀。
莊道但閑暇不之省也。
令丞等憂懼,屢以為言,莊道從容自若,翌日太宗召囚,莊道乃徐書狀以進,引諸囚入。
莊道對禦,評其罪狀輕重,留系月日,應對如神。
太宗驚歎,遂即日拜莊道監察禦史。
奮奇如神 【唐柳宗元集】 《漢原廟銘》:曲逆起為策士,輔成帝圖,吐謀洞靈,奮奇如神,舜之胄也。
出入如神 【五代薛史】 《後唐石君立傳》:君立又名石家财,王檀之逼晉陽也,城中無備。
安金全驅市人以登陴保不完,時莊宗在,魏博救應不暇,人心危懼。
嗣昭遣君立率五百騎,自上黨朝發暮至,檀遊軍扼汾橋。
君立一戰敗之,徑至城下,馳突斬擊,出入如神。
大呼曰:昭義侍中大軍至矣!是夜入城,與安金全等分出諸門,擊殺于外,遲明,梁軍敗走。
馳突如神 【資治通鑒】 《後梁均王紀》:貞明元年,帝以诏書讓劉尋阝不速戰,尋阝奏:臣比欲以奇兵搗其腹心,無何,天未厭亂,淫雨積旬,糧竭士病。
又欲據臨清斷其饋饷,而周楊五奄至,馳突如神。
臣今退保莘縣,享士訓兵,以俟進取。
奮擊如神 【五代薛史】 後唐明宗從武皇與葛從周戰,徑犯其陣,奮擊如神。
梁軍退去,明宗回中流矢,血流被股。
武皇解衣授藥,手賜酒,撫其皆曰:吾兒神人也。
微吾兒,幾為從周所殺。
鞫獄如神 【宋史】 張逸知益州,華陽驺長殺人。
誣道旁行者,縣令受赇。
獄既具,乃使殺人者守囚,逸曰:囚色冤,守者氣不直,豈守者殺人乎?囚始敢言,而守者果服,立誅。
蜀人以為神。
默記如神 【宋史】 張文宣公權知開封府,府事至繁,為尹者皆置版記事。
公獨不用,默記數百人,以次遣決,了無遺亡,吏民大驚,以為神,不敢複欺。
裁決如神 【宋史】 王十朋,受紹興府簽判,既至,或以書生易之。
十朋裁決如神,吏奸不得行。
決事如神 【宋範仲淹年譜】 公知開封府,決事如神。
京邑肅然稱治,都下謠曰:朝廷無憂有範君,京師無事有希文。
斷訟如神 【蘇州志】 宋孫冕,字伯純。
知蘇州,治獄不濫,斷訟如神。
弛張在已,無所吐茹。
吏畏而民愛之。
決訟如神 【處州府志】 馬光祖,婺州人。
嘉熙三年,自宮講到任,決訟如神。
時歲大歉,行荒政,計口赈粜。
民以無饑,父老論前後賢守,必以手加額曰:馬宮講。
默之如神 【清江三孔集】 孔文仲《唐文宗論》:夫人君之道,動之如天,默之如神,持之為剛,厲之為斷。
是以寂然而應天下之事,得失是非,無不至也。
至誠如神 【宋楊誠齋集】 《賀壽皇立紹熙皇後表》:至誠如神,遊心于淡,謂養以天下,何如釋位以事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