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千九百四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時人錯認墨和朱。
精神不散元陽住,萬怪千妖盡掃除。
王景陽曰:空劫之前是我身,無形無象亦無名。
黃金透石俱無礙,一點靈光到處明。
饒碧虛曰:人言心下一陀空,精氣元神聚此中。
何以癡人容易感,蓋緣不識主人翁。
又自己元神即先天一氣之體。
先天一氣即自己元神之用。
故神不可離于氣,氣不可離于神。
神乃氣之子,氣乃神之母。
子母相親如磁吸鐵。
劉真人曰:非法非真非色,無形無相無情。
本來一物冷清清,有甚閑名雜姓。
動則鬼神潛伏,靜時天地交并,視之不見聽無聲,默叩須還相應。
又《心傳錄》雲:一人各具一乾坤,中有巍巍一至尊。
統禦萬靈三界伏,不知徒爾弄精神。
先天元神 【道法精微】 先天元神,太極之祖也。
虛無自然,包含萬象。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變化無方,去來無礙。
清靜則存,浮躁則亡。
《玉皇以印經》雲:神能入石,神能飛形。
太上曰:虛業靜神,道自來居。
《道德經》雲: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
根前有之矣。
《心傳錄》雲:靈台清靜才方現,客有纖毫便不見。
出離生死永長存,争奈凡夫不識面。
辟惡神 【抱樸子】 《登涉篇》:若有山川社廟,血食惡神能作禍福者,以黃神越章之印以印封泥,斷其道路,則不複能神矣。
佛是小神 【太平廣記】 史隽有學識,奉道而慢佛,常語人雲:“佛是小神,不足事也。
禁治邪神 【續宋鑒長編】 仁宗天聖元年,诏江南東西、荊湖南北、廣南東西、兩浙福建路轉運司,自今師巫以邪神為名,屏去病人衣食、湯藥,斷絕親識,意涉陷害者,并共謀之人,并比類咒詛律條坐之,非增疾者,以違制失論,其誘良男女傳教妖法,為弟子者以違制論。
和同受誘之人減等科之,情理巨蠹者,即具案取裁。
請祀五行神 【續宋鑒長編】 《神宗紀》:元豐四年,詳定禮文所言。
《禮運》曰:地秉陰,播五行于四時。
五行者,天地之間至大之物,萬物所生以成。
故有帝以為之主,有神以為之佐。
祭天以天從,故祀昊天上帝,則五神宜從于南郊。
祭地以地從,故祀地祗,則五神宜從于北郊。
五神地類也。
故曰:地秉陰播五行于四時,漢舊儀祠五祀五行官也。
梁武帝南北郊,皆祀五行之祀,故許亨以謂五神主,五行隸于地為陰祀,位在大北郊是也。
近世大雩五時迎氣,以五人神配而不設五行之神,是遺其大而取其小也。
伏請祭地祗以五行之神從,以五人神配用血祭,從之。
居如大神 【羅泌路史】 昊英氏論人之言曰:居如大神,夫食則大牢,而加珍服,則五采是飾玉。
坐設章容黼而諸侯孤卿奔走乎堂下,出乘大辂越席以養安載車臯,并以養鼻錯行以養目,和鸾以養耳。
三公奉轭,諸将持輪。
居如大神,動如天帝,扶老養衰,渠有善于此者,金史國語解。
大神,高也。
沒為名神 【賈誼治安策】 生為明帝,沒為名神。
名譽之美,垂于無窮。
三河領神 【馬明叟實賓錄】 後魏裴駿,字神駒。
幼而聰惠,親表稱為神駒,遂以為字。
弱冠通涉經史,崔浩亦深器之,目為三河領神。
卿是世神 【馬明叟實賓錄】 北齊,和士開事武成好握朔,士開善此戲,又能彈胡琵琶,因緻親寵。
嘗謂武成曰:殿下非天人也,是天帝也。
王曰:卿非世人也,是世神也。
護法善神 【續宋鑒長編】 神宗熙甯七年,言新法之不便者甚衆。
王安石不悅,而求去,然呂惠卿又使其黨日詣匦函,假名投書,乞留安石堅守新法。
上乃遣惠卿,以手诏谕安石,欲處以師傅之位,留京師。
而安石堅求去。
又複賜手诏曰:韓绛懇欲得一見卿意者,有所谘議,卿可為朕詳語,以方今人情政事所宜急者。
安石薦绛代己,仍以惠卿佐之。
于安石所為遵守不變也。
時号绛為傳法沙門,惠卿為護法善神。
鬼避戒神 【經律異相】 《沽客篇》:有人從容受三皈五戒,心欲見佛。
經一亭中,有一女雲:是啖人鬼婦。
其人曰:暮欲寄宿,女言不可。
其人自念,是舍衛國人完佛四戒神尚畏之,我何所懼乎?遂即留宿,時啖人鬼見護戒神去亭四十餘裡,一宿不敢歸。
日遊神 【秦京雜記】 皇、嘉中未有谒禁,士人多馳骛請托。
一人号望火馬,其中又一人号為日遊神,蓋曰有奔競故也。
箕公之神 【羅泌路史】 餘論許由退處箕山,故其卒葬在是。
所謂箕公之神,配五嶽者,許四嶽之祚也。
司命之神 【太平禦覽】 《漢武故事》:曰上祀太疇祭常有光照長安城,如月光。
上以問東方朔:此何神也?朔曰:此司命之神,總鬼神者也。
上曰:祠之能令益壽乎?對曰:皇者壽命懸于天,司命無能為也。
司過之神 【抱樸子】 《内篇·微旨卷》:按易内戒及赤松子經及河圖訖命符皆雲:天地有司過之神。
随人所犯輕重,以奪其算。
算減則人貧耗、疾病、屢逄憂患。
算盡則人死。
諸應奪算者,不可具論。
郭西之神 【梁昭明太子事實】 昭明祠,舊在秀山之秋浦縣,在今郡城西南八十裡。
後改縣,置池州。
州治遷廟,亦随建今廟,距州治才五裡,居城之西,故稱為郭西之神。
山海之神 【隋書】 《列傳》:流求之俗,事山海之神,祭以酒肴。
鬥戰殺人,便将所殺人祭其神。
或依茂樹起小屋,或懸骷髅于樹上,以箭射之。
或累石系幡以為神主。
橫嶺之神 【金史】 《楊達夫傳》:達夫,字晉卿,泰和三年進士。
有才幹,所至可紀。
會有诏徒民東入關,達夫與衆行及韶,避兵于州北之橫嶺,為遊騎所執。
将褫衣害之,達夫挺然直立馬首,略無所懼。
稍侵辱之,即大言曰:我今國臣子,既為汝所執,不過一死,忍裸袒以黩天日耶?遂見殺。
兩山潛伏之民竊觀之者,皆相告曰:若此好官,異日祠之,當作我橫嶺之神。
花月之神 【春渚紀聞】 建安章國老之室宜興潘氏女二族稱其韶麗。
既歸國老,不數歲而卒。
其終之日,室中飛蝶散滿,不知其數。
聞其始生亦複如此,既設靈席,每展遺像,則一蝶停立久之而去。
後遇遠諱之日,與曝像之次必有一蝶随至,不論冬夏也,其家疑其為花月之神。
五谷之神 【太平廣記】 三川饑,斛豆鬥翔貴,時王法進達太帝之所。
帝謂之曰:“世人不貴衣食之本,我已敕太華之府,收五谷之神。
所種不成,下民饑餓,因示罰責,以懲其心。
” 隐形之神 【能改齋漫錄】 《抱樸子内篇》:載遁甲中,經曰:“往山林中,當以左手取青龍上草,折半置蓬星下,曆明堂、入太陰中,禹步而行三咒,曰:諾臯太陰将軍,獨開曾孫王甲,勿開外人。
使入見甲者,以為束薪。
不見甲者,以為非人。
則折所持之草置地上,左手取土以傳鼻人中,右手持草自蔽左手著前,禹步而行到六癸下。
閉氣而住,人鬼不能見也。
以是知諾臯乃太陰之名,太陰者,乃隐形之神。
人身之神 【上陽子】 上部八景:發神、腦神、眼神、鼻神、耳神、口神、舌神、齒神。
中部八景:肺神、心神、肝神、脾神、左賢神、右賢神、膽神、喉神。
下部八景:賢神、大小腸神、胴神、胸神、膈神、兩脅神、左陰左陽神、右陰右陽神。
在天地之神 【史記】 《律書》:術曰:數始終一,終于十,成于三。
氣始于冬至,周而複生,神生于無形,成于有形。
然後數形而成聲。
故曰:神使氣,氣就形,形理如類有可類。
或未形而未類,或同形而同類。
類而可班,類而可識。
聖人知天地識之别,故從有以至未有,以得細若氣,微若聲,然聖人因神而存之。
雖妙必效情,核其華道者明矣。
非其聖心以乘聰明,孰能在天地之神,而成形之情哉?神者,物受之而不能知。
及其去來,故聖人畏而欲存之,惟欲存之,神之亦存其欲存之者,故莫貴焉。
龍蛇之神 【宋王安石臨川集】 吾州之東南有靈谷者,江南之名山也。
龍蛇之神,虎豹翟之文章,皆自山出。
遍于群神 【書】 《舜典》遍于群神,注偏,周遍也。
群神,謂丘陵墳衍古昔聖賢之類。
言受終觀象之後,即祭祀上下神祗,以攝位告也。
【羅泌路史】 有虞紀,遍于群神。
有天下者,祭百神,皆有功于民者,天神既類,人鬼已,而地示又望矣。
猶若未也。
至于熏蒿怆百物之精莫不至,則聖人之至也。
夫既受終而主祭行巡狩,則為天子事矣。
時以堯在,未即真爾。
懷柔百神 【詩】 《周頌》懷柔百神。
注:懷,來。
柔,安也。
時遇其邦,昊天其子之,實右序有周,莫不震疊。
懷柔百神,及河喬嶽,允王維後。
【西漢書】 《郊祀志》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懷柔百神,鹹秩無文。
祭百神 【禮記】 《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
有天下者,祭百神,諸侯在其地則祭之。
亡其地則不祭。
注:有天下謂天子也。
百神者假成數也。
蠟百神 【宋史】 《和岘傳》乾德三年十二月十四日戊戍臘,有司以七日辛卯蠟百神,岘獻議正之。
混合百神 【度人經】 中理五氣,混合百神。
調補百神 【元真子】 元真子問道于玄女曰:金液流注,五臘四肢,調補百神,潤澤六腑,變易毛骨。
劾召萬神 【抱樸子】 《地真篇》:昔黃帝見紫府,受三皇内文,以劾召萬神。
玉章生萬神 【生神章】 琅琅九天音,玉章生萬神。
錦幡召萬神 【大洞經】 明節命大乙,錦幡召萬神。
混生萬神 【大洞經】 靈光入輝,混生萬神。
變萬神 【黃庭經】 閑居蕊珠作七言,散花五彩變萬神。
逆厘三神 【西漢書】 《楊雄傳》《甘泉賦》有曰:所以澄心清魂,儲精垂思感動天地,逆厘三神者。
注:三神,天、地、人之三神也。
五髒藏五神 【老君内親經】 雲:五髒藏五神,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賢,志在脾,神在心。
五神 【度人經】 大乙司命胎之精,主生之母,左無英公子,右白元尊神,司命挑康也。
世稱八神 【馬明叟實賓錄】 帝喾之妃,鄒屠氏之女,帝納以為妃。
妃常夢吞日,則生一子。
凡經八夢而生八子,世謂為八神。
禮嵩嶽通八神 【西漢書】 《萬石君傳》:禮嵩嶽,通八神。
注:師古曰:言緻禮中嶽通敬八神。
詩用十二神 【韻語陽秋】 詩體如八音歌建除體之類,古人賦詠多矣。
用十二神為詩者,始見于沈炯,山谷亦常效之。
餘友人莫用之。
其祖戬常以辦舌說賊,脫百餘人不死。
意其後必昌,而用之。
乃貧不能以自存天理,殆難曉也。
餘嘗以此格作詩,贈之雲:抱犬高眠已雲足,更得牛衣有餘燠。
起來敗絮擁懸鴉,誰信龍髯織水。
踏翻菜園底用羊,從他春雷吼枯腸。
擊鐘烹鼎莫渠愛,小筆自許猴葵香。
半世饑寒孔移帶,鼠米占來身漸泰。
吉雲神馬日匝三,樗蒲肯作豬奴态。
虎頭食肉何足誇,陰德由來報宜奢。
丹竈功成無躍兔,玉函方秘緣青蛇。
其詩體如此。
燒指禱神 【唐李文公集】 《李府君墓志》:眉州别駕,李君去官居家。
弟遇疾暴卒,别駕燒一指以禱于神。
既而弟複生,自說:方就絷,上帝有命,以兄燒指,宜複其生。
大雪禱神 【五代薛史】 《後晉高祖紀》:天福四年冬十二月丁己,帝謂宰臣曰:大雪害民,五旬未止,京城祠廟悉令祈禱,豈非涼德不儲,神休未洽者乎?因令出薪炭米粟給軍士貧民。
疾笃禱神 【宋史】 《趙普傳》:普疾笃,遣親吏甄潛詣上清太平宮,緻禱神為降語曰:趙普,宋朝忠臣。
久被病亦有冤累耳。
潛還,普力疾冠帶出中庭受神言,涕泗感咽,是夕卒。
就試禱神 【能改齋漫錄】 何大圭在上庠将試上舍,一日谒告以狀述已意,乞靈于白馬神祠,人不知也。
次日同舍生告之曰:子之出,得非有禱于白馬祠耶?餘夜夢過祠下,有揭榜于牆者。
試視之,前列内舍生何大圭狀,後雲所乞宜允須至曉示。
何應曰:然。
是歲題目,轸之方也。
以象地也,蓋之園也。
以象天也,輪輻三十,以象日月也。
蓋兮二十有八,以象星也。
其破題雲:兩儀雖大,均囿于形。
三台雖遠,均囿于數。
最為警拔。
精神不散元陽住,萬怪千妖盡掃除。
王景陽曰:空劫之前是我身,無形無象亦無名。
黃金透石俱無礙,一點靈光到處明。
饒碧虛曰:人言心下一陀空,精氣元神聚此中。
何以癡人容易感,蓋緣不識主人翁。
又自己元神即先天一氣之體。
先天一氣即自己元神之用。
故神不可離于氣,氣不可離于神。
神乃氣之子,氣乃神之母。
子母相親如磁吸鐵。
劉真人曰:非法非真非色,無形無相無情。
本來一物冷清清,有甚閑名雜姓。
動則鬼神潛伏,靜時天地交并,視之不見聽無聲,默叩須還相應。
又《心傳錄》雲:一人各具一乾坤,中有巍巍一至尊。
統禦萬靈三界伏,不知徒爾弄精神。
先天元神 【道法精微】 先天元神,太極之祖也。
虛無自然,包含萬象。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變化無方,去來無礙。
清靜則存,浮躁則亡。
《玉皇以印經》雲:神能入石,神能飛形。
太上曰:虛業靜神,道自來居。
《道德經》雲: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
根前有之矣。
《心傳錄》雲:靈台清靜才方現,客有纖毫便不見。
出離生死永長存,争奈凡夫不識面。
辟惡神 【抱樸子】 《登涉篇》:若有山川社廟,血食惡神能作禍福者,以黃神越章之印以印封泥,斷其道路,則不複能神矣。
佛是小神 【太平廣記】 史隽有學識,奉道而慢佛,常語人雲:“佛是小神,不足事也。
禁治邪神 【續宋鑒長編】 仁宗天聖元年,诏江南東西、荊湖南北、廣南東西、兩浙福建路轉運司,自今師巫以邪神為名,屏去病人衣食、湯藥,斷絕親識,意涉陷害者,并共謀之人,并比類咒詛律條坐之,非增疾者,以違制失論,其誘良男女傳教妖法,為弟子者以違制論。
和同受誘之人減等科之,情理巨蠹者,即具案取裁。
請祀五行神 【續宋鑒長編】 《神宗紀》:元豐四年,詳定禮文所言。
《禮運》曰:地秉陰,播五行于四時。
五行者,天地之間至大之物,萬物所生以成。
故有帝以為之主,有神以為之佐。
祭天以天從,故祀昊天上帝,則五神宜從于南郊。
祭地以地從,故祀地祗,則五神宜從于北郊。
五神地類也。
故曰:地秉陰播五行于四時,漢舊儀祠五祀五行官也。
梁武帝南北郊,皆祀五行之祀,故許亨以謂五神主,五行隸于地為陰祀,位在大北郊是也。
近世大雩五時迎氣,以五人神配而不設五行之神,是遺其大而取其小也。
伏請祭地祗以五行之神從,以五人神配用血祭,從之。
居如大神 【羅泌路史】 昊英氏論人之言曰:居如大神,夫食則大牢,而加珍服,則五采是飾玉。
坐設章容黼而諸侯孤卿奔走乎堂下,出乘大辂越席以養安載車臯,并以養鼻錯行以養目,和鸾以養耳。
三公奉轭,諸将持輪。
居如大神,動如天帝,扶老養衰,渠有善于此者,金史國語解。
大神,高也。
沒為名神 【賈誼治安策】 生為明帝,沒為名神。
名譽之美,垂于無窮。
三河領神 【馬明叟實賓錄】 後魏裴駿,字神駒。
幼而聰惠,親表稱為神駒,遂以為字。
弱冠通涉經史,崔浩亦深器之,目為三河領神。
卿是世神 【馬明叟實賓錄】 北齊,和士開事武成好握朔,士開善此戲,又能彈胡琵琶,因緻親寵。
嘗謂武成曰:殿下非天人也,是天帝也。
王曰:卿非世人也,是世神也。
護法善神 【續宋鑒長編】 神宗熙甯七年,言新法之不便者甚衆。
王安石不悅,而求去,然呂惠卿又使其黨日詣匦函,假名投書,乞留安石堅守新法。
上乃遣惠卿,以手诏谕安石,欲處以師傅之位,留京師。
而安石堅求去。
又複賜手诏曰:韓绛懇欲得一見卿意者,有所谘議,卿可為朕詳語,以方今人情政事所宜急者。
安石薦绛代己,仍以惠卿佐之。
于安石所為遵守不變也。
時号绛為傳法沙門,惠卿為護法善神。
鬼避戒神 【經律異相】 《沽客篇》:有人從容受三皈五戒,心欲見佛。
經一亭中,有一女雲:是啖人鬼婦。
其人曰:暮欲寄宿,女言不可。
其人自念,是舍衛國人完佛四戒神尚畏之,我何所懼乎?遂即留宿,時啖人鬼見護戒神去亭四十餘裡,一宿不敢歸。
日遊神 【秦京雜記】 皇、嘉中未有谒禁,士人多馳骛請托。
一人号望火馬,其中又一人号為日遊神,蓋曰有奔競故也。
箕公之神 【羅泌路史】 餘論許由退處箕山,故其卒葬在是。
所謂箕公之神,配五嶽者,許四嶽之祚也。
司命之神 【太平禦覽】 《漢武故事》:曰上祀太疇祭常有光照長安城,如月光。
上以問東方朔:此何神也?朔曰:此司命之神,總鬼神者也。
上曰:祠之能令益壽乎?對曰:皇者壽命懸于天,司命無能為也。
司過之神 【抱樸子】 《内篇·微旨卷》:按易内戒及赤松子經及河圖訖命符皆雲:天地有司過之神。
随人所犯輕重,以奪其算。
算減則人貧耗、疾病、屢逄憂患。
算盡則人死。
諸應奪算者,不可具論。
郭西之神 【梁昭明太子事實】 昭明祠,舊在秀山之秋浦縣,在今郡城西南八十裡。
後改縣,置池州。
州治遷廟,亦随建今廟,距州治才五裡,居城之西,故稱為郭西之神。
山海之神 【隋書】 《列傳》:流求之俗,事山海之神,祭以酒肴。
鬥戰殺人,便将所殺人祭其神。
或依茂樹起小屋,或懸骷髅于樹上,以箭射之。
或累石系幡以為神主。
橫嶺之神 【金史】 《楊達夫傳》:達夫,字晉卿,泰和三年進士。
有才幹,所至可紀。
會有诏徒民東入關,達夫與衆行及韶,避兵于州北之橫嶺,為遊騎所執。
将褫衣害之,達夫挺然直立馬首,略無所懼。
稍侵辱之,即大言曰:我今國臣子,既為汝所執,不過一死,忍裸袒以黩天日耶?遂見殺。
兩山潛伏之民竊觀之者,皆相告曰:若此好官,異日祠之,當作我橫嶺之神。
花月之神 【春渚紀聞】 建安章國老之室宜興潘氏女二族稱其韶麗。
既歸國老,不數歲而卒。
其終之日,室中飛蝶散滿,不知其數。
聞其始生亦複如此,既設靈席,每展遺像,則一蝶停立久之而去。
後遇遠諱之日,與曝像之次必有一蝶随至,不論冬夏也,其家疑其為花月之神。
五谷之神 【太平廣記】 三川饑,斛豆鬥翔貴,時王法進達太帝之所。
帝謂之曰:“世人不貴衣食之本,我已敕太華之府,收五谷之神。
所種不成,下民饑餓,因示罰責,以懲其心。
” 隐形之神 【能改齋漫錄】 《抱樸子内篇》:載遁甲中,經曰:“往山林中,當以左手取青龍上草,折半置蓬星下,曆明堂、入太陰中,禹步而行三咒,曰:諾臯太陰将軍,獨開曾孫王甲,勿開外人。
使入見甲者,以為束薪。
不見甲者,以為非人。
則折所持之草置地上,左手取土以傳鼻人中,右手持草自蔽左手著前,禹步而行到六癸下。
閉氣而住,人鬼不能見也。
以是知諾臯乃太陰之名,太陰者,乃隐形之神。
人身之神 【上陽子】 上部八景:發神、腦神、眼神、鼻神、耳神、口神、舌神、齒神。
中部八景:肺神、心神、肝神、脾神、左賢神、右賢神、膽神、喉神。
下部八景:賢神、大小腸神、胴神、胸神、膈神、兩脅神、左陰左陽神、右陰右陽神。
在天地之神 【史記】 《律書》:術曰:數始終一,終于十,成于三。
氣始于冬至,周而複生,神生于無形,成于有形。
然後數形而成聲。
故曰:神使氣,氣就形,形理如類有可類。
或未形而未類,或同形而同類。
類而可班,類而可識。
聖人知天地識之别,故從有以至未有,以得細若氣,微若聲,然聖人因神而存之。
雖妙必效情,核其華道者明矣。
非其聖心以乘聰明,孰能在天地之神,而成形之情哉?神者,物受之而不能知。
及其去來,故聖人畏而欲存之,惟欲存之,神之亦存其欲存之者,故莫貴焉。
龍蛇之神 【宋王安石臨川集】 吾州之東南有靈谷者,江南之名山也。
龍蛇之神,虎豹翟之文章,皆自山出。
遍于群神 【書】 《舜典》遍于群神,注偏,周遍也。
群神,謂丘陵墳衍古昔聖賢之類。
言受終觀象之後,即祭祀上下神祗,以攝位告也。
【羅泌路史】 有虞紀,遍于群神。
有天下者,祭百神,皆有功于民者,天神既類,人鬼已,而地示又望矣。
猶若未也。
至于熏蒿怆百物之精莫不至,則聖人之至也。
夫既受終而主祭行巡狩,則為天子事矣。
時以堯在,未即真爾。
懷柔百神 【詩】 《周頌》懷柔百神。
注:懷,來。
柔,安也。
時遇其邦,昊天其子之,實右序有周,莫不震疊。
懷柔百神,及河喬嶽,允王維後。
【西漢書】 《郊祀志》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懷柔百神,鹹秩無文。
祭百神 【禮記】 《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
有天下者,祭百神,諸侯在其地則祭之。
亡其地則不祭。
注:有天下謂天子也。
百神者假成數也。
蠟百神 【宋史】 《和岘傳》乾德三年十二月十四日戊戍臘,有司以七日辛卯蠟百神,岘獻議正之。
混合百神 【度人經】 中理五氣,混合百神。
調補百神 【元真子】 元真子問道于玄女曰:金液流注,五臘四肢,調補百神,潤澤六腑,變易毛骨。
劾召萬神 【抱樸子】 《地真篇》:昔黃帝見紫府,受三皇内文,以劾召萬神。
玉章生萬神 【生神章】 琅琅九天音,玉章生萬神。
錦幡召萬神 【大洞經】 明節命大乙,錦幡召萬神。
混生萬神 【大洞經】 靈光入輝,混生萬神。
變萬神 【黃庭經】 閑居蕊珠作七言,散花五彩變萬神。
逆厘三神 【西漢書】 《楊雄傳》《甘泉賦》有曰:所以澄心清魂,儲精垂思感動天地,逆厘三神者。
注:三神,天、地、人之三神也。
五髒藏五神 【老君内親經】 雲:五髒藏五神,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賢,志在脾,神在心。
五神 【度人經】 大乙司命胎之精,主生之母,左無英公子,右白元尊神,司命挑康也。
世稱八神 【馬明叟實賓錄】 帝喾之妃,鄒屠氏之女,帝納以為妃。
妃常夢吞日,則生一子。
凡經八夢而生八子,世謂為八神。
禮嵩嶽通八神 【西漢書】 《萬石君傳》:禮嵩嶽,通八神。
注:師古曰:言緻禮中嶽通敬八神。
詩用十二神 【韻語陽秋】 詩體如八音歌建除體之類,古人賦詠多矣。
用十二神為詩者,始見于沈炯,山谷亦常效之。
餘友人莫用之。
其祖戬常以辦舌說賊,脫百餘人不死。
意其後必昌,而用之。
乃貧不能以自存天理,殆難曉也。
餘嘗以此格作詩,贈之雲:抱犬高眠已雲足,更得牛衣有餘燠。
起來敗絮擁懸鴉,誰信龍髯織水。
踏翻菜園底用羊,從他春雷吼枯腸。
擊鐘烹鼎莫渠愛,小筆自許猴葵香。
半世饑寒孔移帶,鼠米占來身漸泰。
吉雲神馬日匝三,樗蒲肯作豬奴态。
虎頭食肉何足誇,陰德由來報宜奢。
丹竈功成無躍兔,玉函方秘緣青蛇。
其詩體如此。
燒指禱神 【唐李文公集】 《李府君墓志》:眉州别駕,李君去官居家。
弟遇疾暴卒,别駕燒一指以禱于神。
既而弟複生,自說:方就絷,上帝有命,以兄燒指,宜複其生。
大雪禱神 【五代薛史】 《後晉高祖紀》:天福四年冬十二月丁己,帝謂宰臣曰:大雪害民,五旬未止,京城祠廟悉令祈禱,豈非涼德不儲,神休未洽者乎?因令出薪炭米粟給軍士貧民。
疾笃禱神 【宋史】 《趙普傳》:普疾笃,遣親吏甄潛詣上清太平宮,緻禱神為降語曰:趙普,宋朝忠臣。
久被病亦有冤累耳。
潛還,普力疾冠帶出中庭受神言,涕泗感咽,是夕卒。
就試禱神 【能改齋漫錄】 何大圭在上庠将試上舍,一日谒告以狀述已意,乞靈于白馬神祠,人不知也。
次日同舍生告之曰:子之出,得非有禱于白馬祠耶?餘夜夢過祠下,有揭榜于牆者。
試視之,前列内舍生何大圭狀,後雲所乞宜允須至曉示。
何應曰:然。
是歲題目,轸之方也。
以象地也,蓋之園也。
以象天也,輪輻三十,以象日月也。
蓋兮二十有八,以象星也。
其破題雲:兩儀雖大,均囿于形。
三台雖遠,均囿于數。
最為警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