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雜記之屬
關燈
小
中
大
。
其子曰令望,為左領軍衛大将軍。
孫曰蒙,為中郎将;是生贈尚書,諱承玼,字某。
烏氏自莒齊秦大夫以來,皆以材力顯;及武德已來,始以武功為名将家。
開元中,尚書管平盧先鋒軍,屬破奚、契丹。
從戰捺祿,走可突幹。
渤海擾海上,至馬都山,吏民逃徙失業;尚書領所部兵,塞其道,塹原累石,綿四百裡,深高皆三丈,寇不得進,民還其居,歲罷運錢三千萬餘。
黑水、室韋,以騎五千,來屬麾下,邊威益張。
其後與耿仁智謀,說史思明降;思明複叛,尚書與兄承恩謀殺之。
事發,族夷,尚書獨走免。
李光弼以聞,诏拜“冠軍将軍”,守右威衛将軍,檢校殿中監,封昌化郡王、石嶺軍使。
積粟厲兵,出入耕戰。
以疾去職。
貞元十一年二月丁巳,薨于華陰告平裡,年若幹,即葬于其地。
二子:大夫為長,季曰重元,為某官。
銘曰: 烏氏在唐,有家于初;左武左領,二祖紹居。
中郎少卑,屬于尚書;不償其勞,乃相大夫。
授我戎節,制有壃墟;數備禮登,以有宗廟。
作廟天都,以緻其孝;右祖左孫,爰飨其報。
雲誰無子,其有無孫;克對無羞,乃惟有人。
念昔平盧,為艱為瘁;大夫承之,危不棄義。
四方其平,士有迨息;來觐來齋,以饋黍稷。
○韓愈-新修滕王閣記 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
及得三王所為序、賦、記等,壯其文辭,益欲往一觀而讀之,以忘吾憂。
系官于朝,願莫之遂。
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陽,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過南昌,而觀所謂滕王閣者。
其冬,以天子進大号,加恩區内,移刺袁州。
袁于南昌為屬邑,私喜幸自語,以為當得躬詣大府,受約束于下執事,及其無事且還,倘得一至其處,竊寄目償所願焉。
至州之七月,诏以中書舍人太原王公為禦史中丞,觀察江南西道,洪、江、饒、虔、吉、信、撫、袁悉屬治所。
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願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罷行之。
大者驿聞,小者立變,春生秋殺,陽開陰閉,令修于庭戶數日之間,而人自得于湖山千裡之外。
吾雖欲出意見,論利害,聽命于幕下,而吾州乃無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館人?則滕王閣又無因而至焉矣。
其歲九月,人吏浃和。
公與監軍使燕于此閣,文武賓士皆與在席。
酒半,合辭言曰:“此屋不修,且壞。
前公為從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為文,實書在壁。
今三十年而公來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來燕于此,公烏得無情哉?”公應曰:“諾。
”于是棟楹梁桷闆檻之腐黑撓折者,蓋瓦級磚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鮮者,治之則已。
無侈前人,無廢後觀。
工既訖功,公以衆飲,而以書命愈曰:“子其為我記之。
”愈既以未得造觀為歎,竊喜載名其上,詞列三王之次,有榮耀焉;乃不辭而承公命。
其江山之好,登望之樂,雖老矣,如獲從公遊,尚能為公賦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韓愈記。
○韓愈-科鬥書後記 愈叔父當大曆世,文辭獨行中朝,天下之欲銘述其先人功行,取信來世者,鹹歸韓氏。
于時李監陽冰,獨能篆書,而同姓叔父擇木善八分,不問可知其人,不如是者,不稱三服,故三家傳子弟往來。
貞元中,愈事董丞相幕府于汴州。
識開封令服之者,陽冰子。
授餘以其家科鬥《孝經》、漢衛宏《官書》。
兩部合一卷,愈寶蓄之而不暇學。
後來京師,為四門博土,識歸公。
歸公好古書,能通之,愈曰:“古書得其據依,蓋可講。
”因進其所有書屬歸氏。
元和來,愈亟不獲讓,嗣為銘文,薦道功德。
思凡為文辭,宜略識字,因從歸公乞觀二部書,得之,留月餘。
張籍令進士賀拔恕寫以留愈,蓋得其十四五,而歸其書歸氏。
十一年六月四日,右庶子韓愈記。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自餘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
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
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谿,幽泉怪石,無還不到。
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
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
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覺而起,起而歸。
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
遂命仆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
窮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遊。
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裡,攢蹙累積,莫得遯隐。
萦青缭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
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科與颢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引觞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首始,故為之文以志。
是歲,無和四年也。
○柳宗元-钴姆潭記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蓋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東流,其颠委勢峻,蕩勢益暴,齧其涯,故旁廣而中深,畢至石乃止,流沫成輪,然後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畝馀,有樹環焉,有泉懸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遊也,一旦款門來告曰:“不勝官租私券之委積,既芟山而更居,願以潭上田貿财以緩禍。
”予樂而如其言。
則崇其台,延其檻,行其泉於高者而墜之潭,有聲氵衆然。
尤與中秋觀月為宜,於以見天之高,氣之回。
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土者,非茲潭也欤? ○柳宗元-钴姆潭西小丘記 得西山後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為魚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
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争為奇狀才,殆不可數。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于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畝,可以籠而有之。
問其主,曰:“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
”問其價,曰:“止四百。
”餘憐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已時同遊,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鏟刈穢草。
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頭。
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支雲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遊,舉熙熙然回巧獻技,以效茲丘之下。
枕席而卧,則清冷之狀與目謀,潆潆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
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雖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茲丘之勝,緻之淵、鎬、鄠、杜,則貴遊之士争賣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棄是州也,農無漁父過而陋之,賈四百,連歲不能售。
而我與深源、克己獨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書於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
○柳宗元-遊黃溪記 北之晉,西适豳,東極吳,南至楚、越之交,其間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數,永最善。
環永之治百裡,北至於浯溪,西至于湘之源,南至於泷泉,東至于黃溪東屯,其間樂山水而村者以百數,黃溪最善。
黃溪距州治七十裡,由東屯南行六百步,至黃神祠。
祠之上兩山牆立。
如丹碧之葉骈植。
與山升降。
其缺者為崖峭岩窟。
水之中皆小石。
平布黃神之上。
揭水八十步。
至初潭,最奇麗,殆不可狀。
其略若剖大甕,側立千盡,溪水積焉。
黛蓄膏渟,來若白虹,沈沈無聲,有魚數百尾,方來會石下。
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
石皆巍然,臨峻流,若颏領龂龁。
其下大石雜列,可坐飲食。
有鳥赤首烏翼,大如鹄,方東向立。
自是又南數裡,地皆一狀,樹益狀,石益瘦,水鳴皆锵然。
又南一裡,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緩,有土田。
始黃神為人時,居其地。
傳者曰:“黃神王姓,莽之世也。
莽既死,神更号黃氏,逃來,擇其深峭者氵朁焉。
”始莽嘗曰,“餘黃虞之後也”,故号其女曰“黃皇室主”。
黃與王聲相迩,而又有本,其所以傳言者益驗。
神既居是,民鹹安焉。
以為有道,死乃俎豆之,為立祠。
後稍徙近乎民,今祠在山陰溪水上。
無和八年五朋十六日,既歸為記,以啟後之媽遊者。
○柳宗元-永州萬石事記 禦史中丞清河男崔公,來莅永州。
閑日,登城北墉,臨于荒野藂翳之隙,見怪石特出,度其下必有殊勝。
步自西門,以求其墟。
伐竹披奧,欹側以入。
綿谷跨溪,皆大石林立,渙若奔雲,錯若置棋,怒者虎鬥,企者鳥厲。
抉其穴則鼻口相呀,搜其根則蹄股交峙,環行卒愕,疑若搏噬。
于是刳辟朽壤,翦焚榛薉,決浍溝,導伏流,散為疏林,洄為清池。
寥廓泓渟,若造物者始判清濁,效奇于茲地,非人力也。
乃立遊亭,以宅厥中。
直亭之西,石若掖分,可以眺望。
其上青壁鬥絕,沉于淵源,莫究其極。
自下而望,則合乎攢巒,與山無窮。
明日,州邑耋老,雜然而至,曰:“吾侪生是州,蓺是野,眉厖齒鲵。
未嘗知此。
豈天墜地出,設茲神物,以彰我公之德欤?”既賀而請名。
公曰:“是石之數,不可知也。
以其多,而命之曰萬石亭。
”耋老又言曰:“懿夫公之名亭也,豈專狀物而已哉!公嘗六為二千石,既盈其數。
然而有道之士,鹹恨公之嘉績未洽于人。
敢頌休聲,祝于明神。
漢之三公,秩号萬石,我公之德,宜受茲錫。
漢有禮臣,惟萬石君。
我公之化,始于閨門。
道合于古,佑之自天。
野夫獻辭,公壽萬年。
” 宗元嘗以箋奏隸尚書,敢專筆削,以附零陵故事。
時元和十年正月五日記。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遂。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袁家渴記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裡,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
由溪口而西,陸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
由朝陽岩東南水行,至蕪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
皆永中幽麗奇處也。
楚、越之間方言,謂水之支流者為“渴”。
音若“衣褐”之“褐”,渴上與南館高嶂合。
下與百家濑合。
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淺渚,間廁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
舟行若窮,忽又無際。
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叢,冬夏常蔚然。
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礫,其樹多楓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則蘭芷。
又有異卉,類合歡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風自四山而下,振動大木,掩苒衆草,紛紅駭綠,蓊葧香氣。
沖濤旋濑,退貯谿谷,搖飏葳蕤,與時推移。
其大都如此,餘無以窮其狀。
永之人未嘗遊焉,餘得之不敢專也,出而傳於世。
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柳宗元-石渠記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橋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鳴乍大乍細。
渠之廣,或咫盡,或倍盡,其長可十許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鮮環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員減百盡,清深多儵魚。
又北曲行纡馀,睨若無窮,然卒入于渴。
其側皆詭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
風搖其巅,韻動崖谷。
視之既靜,其聽始遠。
予從州牧得之,攬去翳朽,決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而盈。
惜其未始有傳焉者,故累記其所屬,遺之其人,書之其陽,俾後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
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
渠之美於是始窮也。
○柳宗元-石澗記 石渠之事既窮,上由橋西北,下土山之陰,民又橋焉。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
亘石為底,達于兩涯。
若床若堂,若陳筵席,若限阃奧。
水平布其上,流若織文,響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掃陳葉,排腐木,可羅胡床十八九居之。
交絡之流,觸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龍鱗之石,均蔭其上。
古之人其有樂乎此耶?後之來者,有能追予之踐履耶?得意之日,與石渠同。
由渴而來者,先石渠,後石澗;由百家濑上而來者,先石澗,後石渠。
澗之可窮者,皆出石城村東南,其間可樂者數焉。
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險,道狹不可窮也。
○柳宗元-小石城山記 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
其上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
窮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
環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
及是,愈以為誠者。
又怪其不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勞而無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於此者。
”或曰:“其氣之靈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餘未信之。
○柳宗元-柳州東亭記 出州南谯門,左行二十六步,有棄地在道南。
南值江,西際垂楊傳置,東曰東館。
其内草木猥奧,有崖谷,傾亞缺圮。
豕得以為囿,蛇得以為薮,人莫能居。
至是始命披刜蠲疏,樹以竹箭松柽桂桧柏杉。
易為堂亭,峭為杠梁。
下上徊翔,前出兩翼。
憑空拒江,江化為湖。
衆山橫環,<山>闊瀴灣。
當邑居之劇,而忘乎人間,斯亦奇矣。
乃取館之北宇,右辟之以為夕室;取傳置之東宇,左辟之以為朝室;又北辟之以為陰室;作屋於北牖下以為陽室;作斯亭于中以為中室。
朝室以夕居之,夕室以朝居之,中室日中而居之,陰室以違溫風焉,陽室以違凄風焉。
若無寒暑也,則朝夕複其号。
既成,作石于中室,書以告後之人,庶勿壞。
元和十二年九月某日,柳宗元記。
○柳宗元-柳州山水近治可遊者記 古之州治,在浔水南山石間。
今從大水北,直平四十裡,南北東西皆水彙。
北有雙山,夾道嶄然,曰背石山。
有支川,東流入于浔水。
浔水因是北而東,盡大壁下。
其壁曰龍壁。
其下多秀石,可硯。
南絕水,有山無麓,廣百尋,高五丈,下上若一,曰甑山。
山之南,皆大山,多奇。
又南且西,曰駕鶴山,壯聳環立,古州治負焉。
有泉在坎下,恒盈而不流。
南有山,正方而崇,類屏者,曰屏山,其西曰姥山,皆獨立不倚。
北沈浔水濑下。
又西曰仙弈之山。
山之西可上。
其上有穴,穴有屏,有室,有宇。
其宇下有流石成形,如肺肝,如茄房,或積于下,如人,如禽,如器物,甚衆。
東西九十盡,南北少半。
東登入xiao穴,常有四盡,則廓然甚大。
無窮,正黑。
燭之,高僅見其宇,皆流石怪狀。
由屏南室中入xiao穴,倍常而上,始黑,已而大明,為上室。
由上室而上,有穴,北出之,乃臨大野,飛鳥皆視其背。
其始登者,得石枰於上,黑肌而赤脈,十有八道,可弈,故以雲。
其山多柽,多槠,多筼筜之竹,多橐吾。
其鳥,多秭歸。
石魚之山,全石,無大草森,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魚,在多秭露。
西有穴,類仙弈。
入其穴,東出,其西北靈泉在東趾下,有麓環之。
泉大類毂雷鳴,西奔二十盡,有洄,在石澗,因伏無所見,多綠青之魚,多石鲫,多儵。
雷山,兩崖皆東西,雷水出焉,蓄崖中曰雷塘,能也雲氣,作雷雨,變見有光。
禱用俎魚、豆彘、脩形、糈<米餘>、陰酒,虔則應。
在立魚南,其間多美山,無名而深。
峨山在野中,無麓,峨水出焉,東流入于浔水。
○柳宗元-零陵三亭記 邑之有觀遊,或者以為非政,是大不然。
夫氣煩則慮亂,視壅則志滞。
君子必有遊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清甯平夷,恒若有馀,然後理達而事成。
零陵縣東有山麓,泉出石中,沮洳污塗,群畜食焉,牆藩以蔽之,為縣者積數十人,莫知發視。
河東薛存義,以吏能聞荊、楚間,潭部舉之,假湘源令。
會零陵政厖賦擾,民訟于牧,推能濟弊,來莅茲邑。
遁逃複還,愁痛笑歌,逋租匿役,期月辨理。
宿蠹藏奸,披露首服。
民既卒稅,相與歡歸道途,迎賀裡闾。
門不施胥吏之席,耳不聞鼛鼓之召。
雞豚糗醑,得及宗族。
州牧尚焉,旁邑仿焉。
然而未嘗以劇自撓,山水鳥魚之樂,澹然自若也。
乃發牆藩,驅群畜,決疏沮洳,搜剔山麓,萬石如林,積坳為池。
爰有嘉木美卉,垂水藂峰,珑<王靈>蕭條,清風自生,翠煙自留,不植而遂。
魚樂廣閑,鳥慕靜深,别孕巢穴,沉浮嘯萃,不畜而富。
伐木墜江,流于邑門。
陶土以埴,亦在署側。
人無勞力,工得以利。
乃作三亭,陟降晦明,高者冠山巅,下者俯清池。
更衣膳饔,列置備具,賓以燕好,旅以館舍。
高明遊息之道,具于是邑,由薛為首。
在昔裨谌謀野而獲,宓子彈琴而理。
亂慮滞志,無所容入。
則夫觀遊者,果為政之具欤?薛之志,其果出于是欤?及其弊也,則以玩替政,以荒去理。
使繼是者鹹有薛之志,則邑民之福,其可既乎?餘愛其始,而欲久其道,乃撰其事以書于石。
薛拜手曰:“吾志也。
”遂刻之。
○柳宗元-序飲 買小丘,一日鋤理,二日洗滌,遂置酒溪石上。
向之為記所謂牛馬之飲者,離坐其背。
實觞而流之,接取以飲。
乃置監史而令曰:當飲者舉籌之十寸者三,逆而投之,能不洄于洑。
不止于坘,不沉于底者,過不飲。
而洄而止而沉者,飲如籌之數。
既或投之,則旋眩滑汩。
若舞若躍,速者遲者,去者住者,衆皆據石注視,歡抃以助其勢。
突然而逝,乃得無事。
于是或一飲,或再飲。
客有婁生圖南者,其投之也,一洄一止一沉,獨三飲,衆乃大笑歡甚。
餘病痞,不能食酒,至是醉焉。
遂損益其令,以窮日夜而不知歸。
吾聞昔之飲酒者,有揖讓酬酢百拜以為禮者,有叫号屢舞如沸如羹以為極者,有裸裎袒裼以為達者,有資絲竹金石之樂以為和者,有以促數糺逖而為密者,今則舉異是焉。
故舍百拜而禮,無叫号而極,不袒裼而達,非金石而和,去糺逖而密。
簡而同,肆而恭,衎衎而從容,于以合山水之樂,成君子之心,宜也。
作《序飲》以贻後之人。
○柳宗元-序棋 房生直溫,與予二弟遊,皆好學。
予病其确也,思所以休息之者。
得木局,隆其中而規焉,其下方以直,置棋二十有四。
貴者半,賤者半,貴曰上,賤曰下,鹹自第一至十二,下者二乃敵一,用朱墨以别焉。
房于是取二毫,如其第書之。
既而抵戲者二人,則視其賤者而賤之,貴者而貴之。
其使之擊觸也,必先賤者,不得已而使貴者,則皆慄焉惛焉,亦鮮克以中。
其獲也,得朱焉則若有餘,得墨焉則若不足。
餘谛睨之,以思其始,則皆類也,房子一書之而輕重若是。
适近其手而先焉,非能擇者其善而朱之,否而墨之也。
然而上焉而上,下焉而下,貴焉而貴,賤焉而賤,其易彼而敬此,遂以遠焉。
然則若世之所以貴賤人者,有異房之貴賤茲棋者欤?無亦近而先之耳!有果能擇其善否者欤?其敬而易者,亦從而動心矣,有敢議其善否者欤?其得于貴者,有不氣揚而志蕩者欤?其得于賤者,有不貌慢而心肆者欤?其所謂貴者,有敢輕而使之者欤?其所謂賤者,有敢避其使之擊觸者欤?彼朱而墨者,相去千萬不啻,有敢以二敵其一者欤?餘墨者徒也,觀其始與末,有似棋者,故叙。
《範仲淹-嶽陽樓記》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朝晖夕陰,氣象萬千。
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潇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号,濁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樯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裡,浮光耀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
其子曰令望,為左領軍衛大将軍。
孫曰蒙,為中郎将;是生贈尚書,諱承玼,字某。
烏氏自莒齊秦大夫以來,皆以材力顯;及武德已來,始以武功為名将家。
開元中,尚書管平盧先鋒軍,屬破奚、契丹。
從戰捺祿,走可突幹。
渤海擾海上,至馬都山,吏民逃徙失業;尚書領所部兵,塞其道,塹原累石,綿四百裡,深高皆三丈,寇不得進,民還其居,歲罷運錢三千萬餘。
黑水、室韋,以騎五千,來屬麾下,邊威益張。
其後與耿仁智謀,說史思明降;思明複叛,尚書與兄承恩謀殺之。
事發,族夷,尚書獨走免。
李光弼以聞,诏拜“冠軍将軍”,守右威衛将軍,檢校殿中監,封昌化郡王、石嶺軍使。
積粟厲兵,出入耕戰。
以疾去職。
貞元十一年二月丁巳,薨于華陰告平裡,年若幹,即葬于其地。
二子:大夫為長,季曰重元,為某官。
銘曰: 烏氏在唐,有家于初;左武左領,二祖紹居。
中郎少卑,屬于尚書;不償其勞,乃相大夫。
授我戎節,制有壃墟;數備禮登,以有宗廟。
作廟天都,以緻其孝;右祖左孫,爰飨其報。
雲誰無子,其有無孫;克對無羞,乃惟有人。
念昔平盧,為艱為瘁;大夫承之,危不棄義。
四方其平,士有迨息;來觐來齋,以饋黍稷。
○韓愈-新修滕王閣記 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
及得三王所為序、賦、記等,壯其文辭,益欲往一觀而讀之,以忘吾憂。
系官于朝,願莫之遂。
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陽,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過南昌,而觀所謂滕王閣者。
其冬,以天子進大号,加恩區内,移刺袁州。
袁于南昌為屬邑,私喜幸自語,以為當得躬詣大府,受約束于下執事,及其無事且還,倘得一至其處,竊寄目償所願焉。
至州之七月,诏以中書舍人太原王公為禦史中丞,觀察江南西道,洪、江、饒、虔、吉、信、撫、袁悉屬治所。
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願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罷行之。
大者驿聞,小者立變,春生秋殺,陽開陰閉,令修于庭戶數日之間,而人自得于湖山千裡之外。
吾雖欲出意見,論利害,聽命于幕下,而吾州乃無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館人?則滕王閣又無因而至焉矣。
其歲九月,人吏浃和。
公與監軍使燕于此閣,文武賓士皆與在席。
酒半,合辭言曰:“此屋不修,且壞。
前公為從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為文,實書在壁。
今三十年而公來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來燕于此,公烏得無情哉?”公應曰:“諾。
”于是棟楹梁桷闆檻之腐黑撓折者,蓋瓦級磚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鮮者,治之則已。
無侈前人,無廢後觀。
工既訖功,公以衆飲,而以書命愈曰:“子其為我記之。
”愈既以未得造觀為歎,竊喜載名其上,詞列三王之次,有榮耀焉;乃不辭而承公命。
其江山之好,登望之樂,雖老矣,如獲從公遊,尚能為公賦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韓愈記。
○韓愈-科鬥書後記 愈叔父當大曆世,文辭獨行中朝,天下之欲銘述其先人功行,取信來世者,鹹歸韓氏。
于時李監陽冰,獨能篆書,而同姓叔父擇木善八分,不問可知其人,不如是者,不稱三服,故三家傳子弟往來。
貞元中,愈事董丞相幕府于汴州。
識開封令服之者,陽冰子。
授餘以其家科鬥《孝經》、漢衛宏《官書》。
兩部合一卷,愈寶蓄之而不暇學。
後來京師,為四門博土,識歸公。
歸公好古書,能通之,愈曰:“古書得其據依,蓋可講。
”因進其所有書屬歸氏。
元和來,愈亟不獲讓,嗣為銘文,薦道功德。
思凡為文辭,宜略識字,因從歸公乞觀二部書,得之,留月餘。
張籍令進士賀拔恕寫以留愈,蓋得其十四五,而歸其書歸氏。
十一年六月四日,右庶子韓愈記。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自餘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
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
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谿,幽泉怪石,無還不到。
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
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
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覺而起,起而歸。
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
遂命仆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
窮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遊。
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裡,攢蹙累積,莫得遯隐。
萦青缭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
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科與颢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引觞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首始,故為之文以志。
是歲,無和四年也。
○柳宗元-钴姆潭記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蓋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東流,其颠委勢峻,蕩勢益暴,齧其涯,故旁廣而中深,畢至石乃止,流沫成輪,然後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畝馀,有樹環焉,有泉懸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遊也,一旦款門來告曰:“不勝官租私券之委積,既芟山而更居,願以潭上田貿财以緩禍。
”予樂而如其言。
則崇其台,延其檻,行其泉於高者而墜之潭,有聲氵衆然。
尤與中秋觀月為宜,於以見天之高,氣之回。
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土者,非茲潭也欤? ○柳宗元-钴姆潭西小丘記 得西山後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為魚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
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争為奇狀才,殆不可數。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于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畝,可以籠而有之。
問其主,曰:“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
”問其價,曰:“止四百。
”餘憐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已時同遊,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鏟刈穢草。
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頭。
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支雲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遊,舉熙熙然回巧獻技,以效茲丘之下。
枕席而卧,則清冷之狀與目謀,潆潆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
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雖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茲丘之勝,緻之淵、鎬、鄠、杜,則貴遊之士争賣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棄是州也,農無漁父過而陋之,賈四百,連歲不能售。
而我與深源、克己獨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書於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
○柳宗元-遊黃溪記 北之晉,西适豳,東極吳,南至楚、越之交,其間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數,永最善。
環永之治百裡,北至於浯溪,西至于湘之源,南至於泷泉,東至于黃溪東屯,其間樂山水而村者以百數,黃溪最善。
黃溪距州治七十裡,由東屯南行六百步,至黃神祠。
祠之上兩山牆立。
如丹碧之葉骈植。
與山升降。
其缺者為崖峭岩窟。
水之中皆小石。
平布黃神之上。
揭水八十步。
至初潭,最奇麗,殆不可狀。
其略若剖大甕,側立千盡,溪水積焉。
黛蓄膏渟,來若白虹,沈沈無聲,有魚數百尾,方來會石下。
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
石皆巍然,臨峻流,若颏領龂龁。
其下大石雜列,可坐飲食。
有鳥赤首烏翼,大如鹄,方東向立。
自是又南數裡,地皆一狀,樹益狀,石益瘦,水鳴皆锵然。
又南一裡,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緩,有土田。
始黃神為人時,居其地。
傳者曰:“黃神王姓,莽之世也。
莽既死,神更号黃氏,逃來,擇其深峭者氵朁焉。
”始莽嘗曰,“餘黃虞之後也”,故号其女曰“黃皇室主”。
黃與王聲相迩,而又有本,其所以傳言者益驗。
神既居是,民鹹安焉。
以為有道,死乃俎豆之,為立祠。
後稍徙近乎民,今祠在山陰溪水上。
無和八年五朋十六日,既歸為記,以啟後之媽遊者。
○柳宗元-永州萬石事記 禦史中丞清河男崔公,來莅永州。
閑日,登城北墉,臨于荒野藂翳之隙,見怪石特出,度其下必有殊勝。
步自西門,以求其墟。
伐竹披奧,欹側以入。
綿谷跨溪,皆大石林立,渙若奔雲,錯若置棋,怒者虎鬥,企者鳥厲。
抉其穴則鼻口相呀,搜其根則蹄股交峙,環行卒愕,疑若搏噬。
于是刳辟朽壤,翦焚榛薉,決浍溝,導伏流,散為疏林,洄為清池。
寥廓泓渟,若造物者始判清濁,效奇于茲地,非人力也。
乃立遊亭,以宅厥中。
直亭之西,石若掖分,可以眺望。
其上青壁鬥絕,沉于淵源,莫究其極。
自下而望,則合乎攢巒,與山無窮。
明日,州邑耋老,雜然而至,曰:“吾侪生是州,蓺是野,眉厖齒鲵。
未嘗知此。
豈天墜地出,設茲神物,以彰我公之德欤?”既賀而請名。
公曰:“是石之數,不可知也。
以其多,而命之曰萬石亭。
”耋老又言曰:“懿夫公之名亭也,豈專狀物而已哉!公嘗六為二千石,既盈其數。
然而有道之士,鹹恨公之嘉績未洽于人。
敢頌休聲,祝于明神。
漢之三公,秩号萬石,我公之德,宜受茲錫。
漢有禮臣,惟萬石君。
我公之化,始于閨門。
道合于古,佑之自天。
野夫獻辭,公壽萬年。
” 宗元嘗以箋奏隸尚書,敢專筆削,以附零陵故事。
時元和十年正月五日記。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遂。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袁家渴記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裡,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
由溪口而西,陸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
由朝陽岩東南水行,至蕪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
皆永中幽麗奇處也。
楚、越之間方言,謂水之支流者為“渴”。
音若“衣褐”之“褐”,渴上與南館高嶂合。
下與百家濑合。
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淺渚,間廁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
舟行若窮,忽又無際。
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叢,冬夏常蔚然。
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礫,其樹多楓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則蘭芷。
又有異卉,類合歡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風自四山而下,振動大木,掩苒衆草,紛紅駭綠,蓊葧香氣。
沖濤旋濑,退貯谿谷,搖飏葳蕤,與時推移。
其大都如此,餘無以窮其狀。
永之人未嘗遊焉,餘得之不敢專也,出而傳於世。
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柳宗元-石渠記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橋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鳴乍大乍細。
渠之廣,或咫盡,或倍盡,其長可十許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鮮環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員減百盡,清深多儵魚。
又北曲行纡馀,睨若無窮,然卒入于渴。
其側皆詭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
風搖其巅,韻動崖谷。
視之既靜,其聽始遠。
予從州牧得之,攬去翳朽,決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而盈。
惜其未始有傳焉者,故累記其所屬,遺之其人,書之其陽,俾後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
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
渠之美於是始窮也。
○柳宗元-石澗記 石渠之事既窮,上由橋西北,下土山之陰,民又橋焉。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
亘石為底,達于兩涯。
若床若堂,若陳筵席,若限阃奧。
水平布其上,流若織文,響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掃陳葉,排腐木,可羅胡床十八九居之。
交絡之流,觸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龍鱗之石,均蔭其上。
古之人其有樂乎此耶?後之來者,有能追予之踐履耶?得意之日,與石渠同。
由渴而來者,先石渠,後石澗;由百家濑上而來者,先石澗,後石渠。
澗之可窮者,皆出石城村東南,其間可樂者數焉。
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險,道狹不可窮也。
○柳宗元-小石城山記 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
其上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
窮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
環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
及是,愈以為誠者。
又怪其不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勞而無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於此者。
”或曰:“其氣之靈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餘未信之。
○柳宗元-柳州東亭記 出州南谯門,左行二十六步,有棄地在道南。
南值江,西際垂楊傳置,東曰東館。
其内草木猥奧,有崖谷,傾亞缺圮。
豕得以為囿,蛇得以為薮,人莫能居。
至是始命披刜蠲疏,樹以竹箭松柽桂桧柏杉。
易為堂亭,峭為杠梁。
下上徊翔,前出兩翼。
憑空拒江,江化為湖。
衆山橫環,<山>闊瀴灣。
當邑居之劇,而忘乎人間,斯亦奇矣。
乃取館之北宇,右辟之以為夕室;取傳置之東宇,左辟之以為朝室;又北辟之以為陰室;作屋於北牖下以為陽室;作斯亭于中以為中室。
朝室以夕居之,夕室以朝居之,中室日中而居之,陰室以違溫風焉,陽室以違凄風焉。
若無寒暑也,則朝夕複其号。
既成,作石于中室,書以告後之人,庶勿壞。
元和十二年九月某日,柳宗元記。
○柳宗元-柳州山水近治可遊者記 古之州治,在浔水南山石間。
今從大水北,直平四十裡,南北東西皆水彙。
北有雙山,夾道嶄然,曰背石山。
有支川,東流入于浔水。
浔水因是北而東,盡大壁下。
其壁曰龍壁。
其下多秀石,可硯。
南絕水,有山無麓,廣百尋,高五丈,下上若一,曰甑山。
山之南,皆大山,多奇。
又南且西,曰駕鶴山,壯聳環立,古州治負焉。
有泉在坎下,恒盈而不流。
南有山,正方而崇,類屏者,曰屏山,其西曰姥山,皆獨立不倚。
北沈浔水濑下。
又西曰仙弈之山。
山之西可上。
其上有穴,穴有屏,有室,有宇。
其宇下有流石成形,如肺肝,如茄房,或積于下,如人,如禽,如器物,甚衆。
東西九十盡,南北少半。
東登入xiao穴,常有四盡,則廓然甚大。
無窮,正黑。
燭之,高僅見其宇,皆流石怪狀。
由屏南室中入xiao穴,倍常而上,始黑,已而大明,為上室。
由上室而上,有穴,北出之,乃臨大野,飛鳥皆視其背。
其始登者,得石枰於上,黑肌而赤脈,十有八道,可弈,故以雲。
其山多柽,多槠,多筼筜之竹,多橐吾。
其鳥,多秭歸。
石魚之山,全石,無大草森,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魚,在多秭露。
西有穴,類仙弈。
入其穴,東出,其西北靈泉在東趾下,有麓環之。
泉大類毂雷鳴,西奔二十盡,有洄,在石澗,因伏無所見,多綠青之魚,多石鲫,多儵。
雷山,兩崖皆東西,雷水出焉,蓄崖中曰雷塘,能也雲氣,作雷雨,變見有光。
禱用俎魚、豆彘、脩形、糈<米餘>、陰酒,虔則應。
在立魚南,其間多美山,無名而深。
峨山在野中,無麓,峨水出焉,東流入于浔水。
○柳宗元-零陵三亭記 邑之有觀遊,或者以為非政,是大不然。
夫氣煩則慮亂,視壅則志滞。
君子必有遊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清甯平夷,恒若有馀,然後理達而事成。
零陵縣東有山麓,泉出石中,沮洳污塗,群畜食焉,牆藩以蔽之,為縣者積數十人,莫知發視。
河東薛存義,以吏能聞荊、楚間,潭部舉之,假湘源令。
會零陵政厖賦擾,民訟于牧,推能濟弊,來莅茲邑。
遁逃複還,愁痛笑歌,逋租匿役,期月辨理。
宿蠹藏奸,披露首服。
民既卒稅,相與歡歸道途,迎賀裡闾。
門不施胥吏之席,耳不聞鼛鼓之召。
雞豚糗醑,得及宗族。
州牧尚焉,旁邑仿焉。
然而未嘗以劇自撓,山水鳥魚之樂,澹然自若也。
乃發牆藩,驅群畜,決疏沮洳,搜剔山麓,萬石如林,積坳為池。
爰有嘉木美卉,垂水藂峰,珑<王靈>蕭條,清風自生,翠煙自留,不植而遂。
魚樂廣閑,鳥慕靜深,别孕巢穴,沉浮嘯萃,不畜而富。
伐木墜江,流于邑門。
陶土以埴,亦在署側。
人無勞力,工得以利。
乃作三亭,陟降晦明,高者冠山巅,下者俯清池。
更衣膳饔,列置備具,賓以燕好,旅以館舍。
高明遊息之道,具于是邑,由薛為首。
在昔裨谌謀野而獲,宓子彈琴而理。
亂慮滞志,無所容入。
則夫觀遊者,果為政之具欤?薛之志,其果出于是欤?及其弊也,則以玩替政,以荒去理。
使繼是者鹹有薛之志,則邑民之福,其可既乎?餘愛其始,而欲久其道,乃撰其事以書于石。
薛拜手曰:“吾志也。
”遂刻之。
○柳宗元-序飲 買小丘,一日鋤理,二日洗滌,遂置酒溪石上。
向之為記所謂牛馬之飲者,離坐其背。
實觞而流之,接取以飲。
乃置監史而令曰:當飲者舉籌之十寸者三,逆而投之,能不洄于洑。
不止于坘,不沉于底者,過不飲。
而洄而止而沉者,飲如籌之數。
既或投之,則旋眩滑汩。
若舞若躍,速者遲者,去者住者,衆皆據石注視,歡抃以助其勢。
突然而逝,乃得無事。
于是或一飲,或再飲。
客有婁生圖南者,其投之也,一洄一止一沉,獨三飲,衆乃大笑歡甚。
餘病痞,不能食酒,至是醉焉。
遂損益其令,以窮日夜而不知歸。
吾聞昔之飲酒者,有揖讓酬酢百拜以為禮者,有叫号屢舞如沸如羹以為極者,有裸裎袒裼以為達者,有資絲竹金石之樂以為和者,有以促數糺逖而為密者,今則舉異是焉。
故舍百拜而禮,無叫号而極,不袒裼而達,非金石而和,去糺逖而密。
簡而同,肆而恭,衎衎而從容,于以合山水之樂,成君子之心,宜也。
作《序飲》以贻後之人。
○柳宗元-序棋 房生直溫,與予二弟遊,皆好學。
予病其确也,思所以休息之者。
得木局,隆其中而規焉,其下方以直,置棋二十有四。
貴者半,賤者半,貴曰上,賤曰下,鹹自第一至十二,下者二乃敵一,用朱墨以别焉。
房于是取二毫,如其第書之。
既而抵戲者二人,則視其賤者而賤之,貴者而貴之。
其使之擊觸也,必先賤者,不得已而使貴者,則皆慄焉惛焉,亦鮮克以中。
其獲也,得朱焉則若有餘,得墨焉則若不足。
餘谛睨之,以思其始,則皆類也,房子一書之而輕重若是。
适近其手而先焉,非能擇者其善而朱之,否而墨之也。
然而上焉而上,下焉而下,貴焉而貴,賤焉而賤,其易彼而敬此,遂以遠焉。
然則若世之所以貴賤人者,有異房之貴賤茲棋者欤?無亦近而先之耳!有果能擇其善否者欤?其敬而易者,亦從而動心矣,有敢議其善否者欤?其得于貴者,有不氣揚而志蕩者欤?其得于賤者,有不貌慢而心肆者欤?其所謂貴者,有敢輕而使之者欤?其所謂賤者,有敢避其使之擊觸者欤?彼朱而墨者,相去千萬不啻,有敢以二敵其一者欤?餘墨者徒也,觀其始與末,有似棋者,故叙。
《範仲淹-嶽陽樓記》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朝晖夕陰,氣象萬千。
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潇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号,濁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樯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裡,浮光耀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