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傳志之屬下編一

關燈
○蔡邕-郭有道碑 先生諱泰,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

    其先出自有周王季之穆,有虢叔者,實有懿德,文王咨焉。

    建國命氏,或謂之郭,即其後也。

    先生誕膺天衷,聰睿明哲,孝友溫恭,仁笃慈惠。

    夫其器量弘深,姿度廣大,浩浩焉,汪汪焉,奧乎不可測已。

    若乃砥節勵行,直道正辭,貞固足以幹事,隐括足以矯時。

    遂考覽六籍;探綜圖緯,周流華夏,遊集帝學,收文武之将墜,拯微言之未絕。

    于時纓緌之徒,紳佩之士,望形表而景附,聆嘉聲而響和者,猶百川之歸巨海,鱗介之宗龜龍也。

    爾乃潛隐衡門,收朋勤誨,童蒙賴焉,用祛其蔽。

    州郡聞德,虛已備禮,莫之能緻。

    群公休之,遂辟司徒掾,又舉有道,皆以疾辭。

    将蹈洪崖之遐迹,紹巢、由之絕軌,翔區外以舒翼,超天衢以高峙。

    禀命不融,享年四十有二,以建甯二年正月乙亥卒。

     凡我四方同好之人,永懷哀悼,靡所置念。

    乃相與推先生之德,以圖不朽之事。

    佥以為先民既沒,而德音猶存者,亦賴之于紀述也。

    今其如何而阙斯禮?于是建碑表墓,昭銘景行,俾芳烈奮乎百世,令聞顯于無窮。

    其詞曰: 于休先生,明德通玄。

    純懿淑靈,受之自天。

    崇壯幽浚,如山如淵。

    禮樂是悅,《詩》《書》是敦。

    匪惟摭華,乃尋厥根。

    宮牆重仞,允得其門。

    懿乎其純,确乎其操。

    洋洋搢紳,言觀其高。

    栖遲泌丘,善誘能教。

    赫赫三事,幾行其招。

    委辭召貢,保此清妙。

    降年不永,民斯悲悼。

    爰勒茲銘,摛其光耀。

    嗟爾來世,是則是效。

     ○蔡邕-陳太邱碑 先生諱實,字仲弓,颍川許昌人也。

    含元精之和,應期運之數,兼資九德,總修百行。

    于鄉黨則恂恂焉,斌斌焉,善誘善導,仁而愛人,使夫少長威安懷之。

    其為道也:用行舍藏,進退可度,不徼讦以幹時,不遷貳以臨下。

    四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将軍,宰聞喜半歲,太丘一年。

    德務中庸,教敦不肅,政以禮成,化行有谧。

    會遭黨事,禁锢二十年,樂天知命,澹然自逸,交不謅上,愛不黩下,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及文書赦宥時,年巳七十。

    遂隐丘山,懸車告老,四門備禮,閑心靜居。

    大将軍何公,司徒袁公,前後招辟,使人曉谕雲:“欲特表,便可入踐常伯,超補三事,纡佩金紫,光國垂勳。

    ”先生曰:“絕望已久,飾巾待期而已。

    ”皆遂不至。

    弘農楊公,東海陳公,每在衮職,群僚賀之,皆舉手曰:“颍川陳君,命世絕倫,大位未跻,慚于文仲竊位之負。

    ”故時人高其德,重于公相之位也。

     年八十有三,中平三年八月丙午,遭疾而終。

    臨沒顧命留葬所,卒。

    時服素棺,椁财周榇,喪事唯約,用過乎儉。

    群公百僚,莫不咨嗟;岩薮知名,失聲揮涕。

    大将軍吊祠,錫以嘉谥,曰征士陳君,禀嶽渎之精,苞靈曜之純,天不慭遺一老,俾屏我王,梁崩哲萎,于時靡憲。

    缙紳儒林,論德謀迹,谥曰文範先生。

    傳曰:“郁郁乎文哉。

    ”《書》曰:“洪範九疇,彜倫攸叙。

    ”文為德表,範為士則,存誨沒号,不亦宜乎。

    三公遣令史祭以中牢,刺史敬吊。

    太守南陽曹府君命官作诔曰:“赫矣陳君,命世是生。

    含光醇德,為士作程。

    資始既正,守終有令。

    奉禮終沒,休矣清聲。

    ”遣官屬掾吏,前後赴會,刊石作銘。

    府丞與比縣會葬,苟慈明、韓元長等五百餘人,緦麻設位,哀以送之。

    遠近會葬,千人以上。

    河南尹種府君臨郡,追歎功德,述錄高行,以為遠近鮮能及之。

    重部大掾,以成斯銘。

    可謂存榮沒哀,死而不朽者也。

    乃作銘曰: 峨峨崇嶽,吐符降神。

    於皇先生,抱寶懷珍。

    如何昊穹,既喪斯文?微言圮絕,來者曷聞?交交黃鳥,爰集于棘。

    命不可贖,哀何有極! ○蔡邕-胡公碑 公諱廣,字伯始,南郡華容人也。

    其先自妫姓建國南土,曰胡子,《春秋》書焉,列于諸侯,公其後也。

    考以德行純懿,官至交趾都尉。

    公寬裕仁愛,覆載博大,研道知幾,窮理盡性。

    凡聖哲之遺教,文武之未墜,罔有不綜。

     年二十七,察孝廉,除郎中尚書侍郎左丞、尚書仆射。

    内正機衡,允厘其職。

    文敏暢乎庶事,密靜周乎樞機。

    帝用嘉之,遷濟陰太守。

    公乃布恺悌,宣柔嘉,通神化,導靈和,揚惠風以養真,激清流以蕩邪,取忠肅于不言,消奸宄于爪牙。

    是以君子勤禮,小人知恥。

    鞠推恩于官曹,刑戮廢于朝市,餘貨委于路衢,餘種栖于畎畝。

    遷汝南太守。

    增修前業。

    考績既明,入作司農,實掌金谷之淵薮,和均關石,王府以充。

    遂作司徒,昭敷五教。

    進作太尉,宣暢渾元。

    人倫輯睦,日月重光。

    遭國不造,帝祚無主。

    援立孝桓,以紹宗緒。

    用首謀定策,封安樂鄉侯。

    戶邑之數,加于群公。

     入錄機事,聽納總己,緻位就第。

    複拜司空,敷土導川,俾順其性。

    功遂身退,告疾固辭。

    乃為特進,爰以休息。

    又拜太常,典司三禮。

    敬恭禋祀,神明嘉歆,永世豐年,聿懷多福。

    複拜太尉,尋申前業。

    又以特進,逍遙緻位。

    又拜太常。

    遘疾不夷,遜位歸爵,遷于舊都。

    征拜太中大夫。

     延和末年,聖主革正,幸臣誅斃。

    引公為尚書令,以二千石居官,委以阃外之事。

    厘改度量,以新國家。

    宏綱既整,衮阙以補。

    乃拜太仆,車正馬閑,六驺習馴。

    遷太常司徒。

    成宗晏駕,推建聖嗣。

    複封故邑,與參機密。

    寝疾告退。

    複拜太傅錄尚書事。

     于時春秋高矣,繼親在堂,朝夕定省,不違子道。

    旁無幾杖,言不稱老。

    居喪緻哀,率禮不越。

    其接下答賓,雖幼賤降等。

    禮從謙厚,尊而彌恭。

    勞思萬機,身勤心苦。

    雖老萊子嬰兒其服,方叔克壯其猷,公旦納于台屋,正考父俯而循禮,曷以尚茲。

     夫蒸蒸至孝,德本也;體和履忠,行極也;傅聞周覽,上通也;勤勞王家,茂功也。

    用能十登三事,笃受介祉,亮皇業于六王,嘉丕績于九有,窮生人之光寵,享黃苟之遐紀,蹈明德以保身,與福祿乎終始。

     年八十有二,建甯五年春壬戌,薨于位。

    天子悼痛,贈策賜诔,谥曰文恭。

    如前傅之儀而有加焉,禮也。

    故吏司徒許诩等,相與欽慕崧高蒸民之作,取言時計功之則,論集行迹,銘諸琬琰。

    其詞曰: 伊漢元輔,時惟文恭。

    聰明睿哲,思心瘁容。

    畢力天機,帝休其庸。

    賦政于外,有邈其蹤。

    進作卿士,粵登上公。

    百揆時序,五典克從。

    萬邦黎獻,其唯時雍。

    勳烈既建,爵土乃封。

    七被三事,再作特進。

    弘唯幼沖,作傅以訓。

    赫赫猗公,邦家之鎮。

    澤被華夏,遺愛不淪。

    日與月與,齊光并運。

    存榮亡顯,沒而不泯 ○蔡邕-太傅文恭侯胡公碑 公諱廣,字伯始,交趾都尉之元子也。

    公應天淑靈,履性貞固,九德鹹修,百行畢備。

    遭家不造,童而夙孤。

    上奉繼親,下慈弱弟,崎岖儉約之中,以盡孝友之道。

    及至入學從訓,曆觀古今,生而知之,聞一睹十。

    兼以周覽六經,博總群議,旁貫憲法,通識國典。

     年二十七,察孝廉,除郎中尚書侍郎、尚書左丞、尚書仆射。

    幹練機事,綢缪樞極,忠亮唯允,簡于帝心,智略周密,冠于庶事。

    遷濟陰太守。

    其為政也:寬裕足以容衆,和柔足以安物,剛毅足以威暴,體仁足以勸俗。

    故禁不用刑,勸不用賞。

    其下望之如日月,從之如影響。

    思不可忘,度不可革。

    遺愛結于人心,超無窮而垂則。

    征拜大司農,遂作司農,遷太尉。

    以援立之功,封安樂鄉侯,錄尚書事。

    稱疾屢辭。

    策賜就第。

    複拜司空。

    功成身退,俾位特進。

    又拜太尉,複以特進。

    緻命休神。

    又拜太尉。

    遜位歸爵,旋于舊土。

    征拜太中大夫、尚書令、太仆、太常、司徒。

    永康之初,以定策元功,複拜前邑,錄尚書事。

    疾病就第,又授太傅。

    入參機衡,五蹈九列,七統三事。

    諒闇之際,三據冢宰。

    和神人于宗伯,理水土于下台,訓五品于司徒,耀三辰于上階,光弼六世,曆載三十。

    自漢興以來,鼎臣元輔,耋帙老成,勳被萬方,與祿終始,未有若公者焉。

     春秋八十二,建甯五年三月壬戌,薨于位。

    天子悼惜,群後傷懷。

    诏五官中郎将任崇奉冊,贈以太傅安樂鄉侯印绶,拜室家子一人郎中,賜東園秘器,賜絲帛含斂之備。

    中谒者董诩吊祠護喪,錢布赙賜,率禮有加。

    賜谥曰文恭,昭顯行迹。

    四月丁酉,葬于洛陽茔。

    故吏濟陰池喜,感公之義,率慕黃鳥之哀,推尋雅意,彷徨舊土,休績丕烈,宜宣于此。

    乃樹石作頌,用揚德音。

    詞曰: 於皇上德,懿铄孔純。

    大孝昭備,思順履信。

    膺期命世,保茲舊門。

    淵泉休茂,彪炳其文。

    爰贊天機,翼翼唯恭。

    夙夜出納,紹迹虞龍。

    賦政于外,神化玄通。

    普被汝南,越用熙雍。

    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式是百司。

    股肱元首,庶績鹹治。

    二氣燮雍,五征來備。

    勳格皇天,澤洽後土。

    封建南藩,受茲介祜。

    玉藻在冕,毳服艾輔。

    辂車雕骖,四牡修扈。

    贊事上帝,祗祀宗祖。

    陟降盈虧,與時消息。

    既明且哲,保身遺則。

    同軌旦、奭,光充區域。

    生榮死哀,流統罔極。

     ○蔡邕-楊公碑 公諱秉,字叔節,弘農華陰人。

    其先蓋周武王之穆,晉唐叔之後也。

    末葉以支子食邑于楊,因氏焉。

    周室既微,裔胄無緒。

    暨漢興,烈祖楊喜佐命征伐,封赤泉侯。

    嗣子業,绂冕相繼。

    公之丕考,以忠蹇亮,弼輔孝安,登司徒大尉。

    公承夙緒,世笃儒教。

    以《歐陽尚書》、《京氏易》誨授四方學者,自遠而至,蓋逾三千。

     初辟司空,舉高第,拜侍禦史,遷豫州、兖州刺史,任城相,征入勸講,拜太中大夫、左中郎将尚書,出補右扶風,留拜光祿大夫。

    遭權嬖貴盛,六年守靜。

    外戚火燔,乃遷太仆太卿,公事绌位,浃辰之間,俾位河南。

    憤疾豪強,見遘奸黨,用嬰疾廢。

    起家複拜太常,遂陟三司,沙汰虛冗,料簡貞實,抽援表達,與之同蘭芳,任鼎重。

    從駕南巡,為朝碩德。

    然知權過于寵,私富侔國,大臣苛察,望變複還,條表以聞,啟導上怒。

    其時所免州牧郡守五十餘人,饕戾是黜,英才是列,善否有章,京夏清肅。

     在位七載,年七十有四,延熹八年五月丙戌薨。

    朝廷惜焉,寵賜有加。

    公自奉嚴敕,動遵禮度,量材授任,當官而行,不為義绌。

    疾是苛政,益固其守。

    廚無宿肉,器不镂雕。

    夙喪嫔俪,妾不嬖禦。

    可謂立身無過之地,正直清儉該備者矣。

    昔仲尼嘗垂三戒,而公克焉。

    故能匡朝盡直,獻可去奸,忠侔前後,聲塞宇宙。

    非黃中純白,窮達一緻,其惡能立功立事,敷聞于下,昭升于上,若茲巍巍者乎。

    于是門人學徒,相與刊石樹碑,表勒鴻勳,贊懿德,傳億年。

     於戲!公唯嶽靈天挺,德翼至神。

    氣絪缊,仁哲生。

    應台任,作邦桢。

    帝欽亮,訪典刑。

    道不惑,迄有成。

    光遺迩,穆其清。

     ○蔡邕-漢太尉楊公碑 公諱賜,字伯猷,弘農華陰人,姬姓之國有楊侯者,公其後也。

    其在漢室,赤泉侯佐高丞相翼宣,鹹以盛德,光于前朝。

    祖司徒,考太尉,繼迹宰司,鹹有勳烈。

     公承家崇軌,受天醇素,欽承奉構,閑于伐柯。

    烈風維變,不易其趣。

    文藝典籍,尋道入奧,操清行朗,潛晦幽閑,不答州郡之命。

    辟大将軍府,不得已而應之。

    遷陳倉令。

    公乃因是行退居廬。

    公車特征,以病辭。

    司空舉高第,拜侍中越騎校尉。

    帝笃先業,将問故訓。

    公以群公之舉,進授尚書于禁中,遷少府光祿勳。

    敬揆百事,莫不時序。

    庶尹知恤,阊阖推清。

    列作司空,地平天成,陰陽不忒。

    公遂身避托疾告退。

    又以光祿大夫受命司徒,敬敷五品,宣洽人倫,燮和化理。

    股肱耳目之任,靡不克明。

    及至太尉,四時順動,三光耀潤,群生豐遂,太和交薄。

    三作六卿,五蹈三階,受爵開國,應位特進。

    非盛德休功,假于天人,孰能該備寵榮,兼包令錫,如公之至者乎。

     公體資明哲,長于知見,凡所辟選,升諸帝朝者,莫非瑰才逸秀,并參諸佐。

    惟我下流二三小臣,穢損清風,愧于前人。

    乃糾合同寮,各述所審,紀公勳績,刊石立銘,以慰永懷。

    銘曰: 天降純嘏,笃生柔嘉。

    俾胤祖考,光輔國家。

    三業在服,帝載用和。

    粵暨我公,尤執忠貞。

    在棟伊隆,于鼎斯甯。

    德被宇宙,華夏以清。

    受茲介福,履祚孔成。

    為邑河渭,衰冕绂珽。

    以佐天子,祗事三靈。

    丕顯伊德,萬邦作程。

    爰銘爰贊,式昭懿聲。

     ○蔡邕-朱公叔墳前碑 維漢二十一世,延熹六年粵四月丁巳,忠文公益州太守朱君,名穆,字公叔,卒于京師。

    其五月丙申,葬于宛邑北萬歲亭之陽,舊兆域之南。

    其孤野受顧命曰:“古者不崇墳,不封墓,祭服雖三年,無不于寝。

    今則易之,吾不取也。

    爾其無拘于俗,無廢予誡。

    ”野欽率遺意,不敢有違。

    封墳三闆,不起棟宇。

    乃作祠堂于邑中南陽舊裡,備器鑄鼎,銘功載德。

    懼墳封彌久,夷于平壤,于是依德像,緣雅則,設茲方石,鎮表靈域,用慰其孤罔極之懷。

    乃申詞曰: 歆惟忠文,時惟朱父。

    實天生德,丕承洪緒。

    彌綸典術,允迪聖矩。

    好是貞厲,疾彼強禦。

    斷剛若仇,柔亦不茹。

    仍用明夷,遘難受侮。

    帝曰休哉,朕嘉乃功。

    命汝納言,胤汝祖蹤。

    父拜稽首,翼翼惟恭。

    笃棐不忘,夙夜在公。

    昊天不吊,降茲殘殃。

    不遺一父,俾屏我皇。

    我皇悼心,錫诏孔傷。

    位以益州,贈之服章。

    用刊彜器,宣昭遺光。

    子子孫孫,永載寶藏。

     ○蔡邕-貞節先生範史雲碑 先生諱丹,字史雲,陳留外黃人,陶唐氏之後也。

    其在周室有士會者,為晉大夫,以受範邑,遂以為氏。

    漢文、景之際,爰自南陽來,家于成安,生惠。

    延熹二年,官至司農廷尉,君則其後也。

     君受天正性,志高行潔,在乎幼弱,固已藐然有烈節矣。

    時人未之或知,屈為縣吏。

    亟從仕進,非其好也。

    退不可得,乃托死遁去,親戚莫知其謀。

    遂隐竄山中,涉《五經》,覽《書》《傳》,尤笃《易》與《尚書》學。

    立道通久而後歸。

    遊集太學,知人審友,苟非其類,無所容納。

    介操所在,不顧貴賤。

    其在鄉黨也,事長惟敬,養稚惟愛,言行舉動,斯為楷式。

    郡縣請召,未嘗屈節。

    其有備禮招延,虛己迓止,亦為謀奏,盡其忠直。

    以處士舉孝廉,除郎中萊蕪長。

    未出京師,喪母行服。

    故事服阕後還郎中,君遂不從州郡之政。

    凡其事君,過則弼之,阙則補之,通清夷之路,塞邪枉之門,舉善不拘階次,黜惡不畏強禦。

    其事繁多,不可詳載。

     雅性謙儉,體勤能苦,不樂假借。

    與從事荷負徒行,人不堪勞,君不勝其逸。

    辟太尉府,俄而冠帶。

    或以群黨見嫉時政,用受禁锢;君罹其罪,閉門靜居,九族中表,莫見其面。

    晚節禁寬,困于屢空。

    而性多檢括,不治産業。

    以為蔔筮之術,得因吉兇,道治民情,以受薄償,且無咎累,乃鬻卦于梁宋之域。

    好事者覺之,應時辄去。

    禁既蠲除,太尉張公,司徒崔公,前後四辟,皆不就。

    仕不為祿,故不牽于位;謀不苟合,故特立于時。

    是則君之所以立節明行,亦其所以後時失途也。

     年七十有四,中平二年四月卒。

    太尉張公,兖州劉君,陳留太守淳于君,外黃令劉君,佥有休命,使諸儒參按典禮作《诔》,著谥曰貞節先生,昭其功行,錄記所履,謀于耆舊,刊石樹銘,光示來世。

    銘曰: 于顯貞節,天授懿度,誕茲明哲,允迪德譽。

    如淵之清,如玉之素。

    溷之不濁,涅之不污。

    用行思忠,舍藏思固。

    伯夷是師,史是慕。

    榮貧安賤,不吝窮迕。

    甘死善道,遺名之故。

    身沒譽存,休聲載路。

     ○蔡邕-袁滿來碑 茂德體行曰袁滿來,太尉公之孫,司徒公之子。

    逸才淑姿,實天所授,聰遠通敏,越龀在阙。

    明習易學,從誨如流。

    百家衆氏,遇目能識。

    事不再舉,問一及三,具始知終。

    情性周備,夙有奇節。

    孝智所生,順而不驕。

    笃友兄弟;和而無忿。

    氣決泉達,無所凝滞。

    雖冠帶之中,士校材考行,無以加焉。

    允公族之殊異,國家之輔佐。

    衆偉其器,士嘉其良。

    雖則童稚,令聞芬芳。

     降生不永,年十有五,四月壬寅,遭疾而卒。

    既苗而不穗,凋殒華英,嗚呼悲夫!乃假碑旌于墓表。

    嗟其傷矣,唯以告哀。

     ○韓愈-曹成王碑 王姓李氏,諱臯,字子蘭,谥曰成。

    其先王明,以太宗子國曹,絕複封,傳五王,至成王。

    成王嗣封在玄宗世,蓋于時年十七八。

    紹爵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