寳刻叢編卷五

關燈
九年縣令李朝陽廣其制度作記并詩記朝陽之子蟠撰詩李朝陽撰裴潾書鄭冠篆額【集古録目】 唐濟祠西海新亭記 唐房琯立亭于北海上李朝陽為之記而西海之地故為民家所有縣令王源逈取之以立亭又作西海新亭記鳯翔節度推官侯雲章撰濟源令章行質書鄭冠篆額碑以長慶二年立【集古録目】 唐嶺南節度鄭權碑 唐陜川大都督府長史庾承宣撰萬年縣令姚尚書字複道荥陽人官至嶺南節度使碑以寳厯二年立【集古錄目】 姚尚書筆力精勁雖唐人工于書者多而及此者亦少惜其不傳于世而今人莫有知者惟餘以集録之博得此而已【集古録】 唐司馬子微記 唐王屋令崔運撰道士張宏眀書大和三年刻在王屋縣【集古録目】 唐司馬子微坐忘論 唐白雲先生撰道士張宏明書大和三年女道士桞凝然趙景?刻石并凝然所為銘同刻後又有篆書曰盧同髙常嚴固元和五年凡十字碑在王屋【集古録目】 唐白樂天遊濟源詩 正書大和五年九月馮宿詩附【金石録】 唐白樂天遊王屋山詩 唐白居易撰道士張宏明正書大和六年十月題【複齋碑録】 唐高瑀神道詩 唐司徒侍中東都留守裴度撰河南尹鄭幹書瑀字幹亮渤海修人官至忠武軍節度使贈司空碑以大和八年立【集古録目】 唐李石神道碑 唐東都留守李德裕撰工部侍郎桞公權書碑文殘缺名氏皆不可見考其世系事迹知為李石碑也碑以大中中立在河陰【集古録目】 餘家集録顔栁書尤多惟碑石不完者則其字尤佳非字之然也譬夫金玉埋沒于泥滓時時發見其一二則粲然在目特為可喜爾【集古録】 唐睿宗賜白雲先生書 唐賜白雲先生勅三?宗勅并送别詩各一陽台宮畵壁奏狀并答勅乾元元年禁山廟采樵勅三大中八年王屋主簿韓抗書以刻石【集古録目】 唐孔岑父碑 唐太子少傅鄭絪撰前大理少卿桞知微書府君名岑父字次翁魯國鄒人官至著作佐郎子戣戢皆顯貴贈岑父司空碑以鹹通十二年立在河陰【集古録目】唐贈司空孔岑父碑鹹通十一年正月立【金石録】 溫縣造文宣王廟記 李建正書篆額【諸道石刻録】 蔡州 【春秋時屬沈蔡戰國屬楚魏秦屬颍川郡漢置汝南郡後漢及魏晉皆因之宋及後魏兼置豫州以為重鎮東魏置行台後周置總管府後改曰舒州尋複曰豫州複改曰蔡州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天寳後置汝南郡唐武德三年曰豫州天寳元年曰汝南郡寳應元年改曰蔡州皇朝景祐二年陞淮康軍節度今縣十 汝陽 上蔡 新蔡 褒信平輿 遂陽 新息确山 貞陽 西平】 漢永樂少府賈君阙 漢故永樂少府将作賈君之阙碑為篆書而将作下二字缺不可識【集古録目】 按漢書桓帝母孝崇匽皇後居永樂宮和平元年诏置太仆少府如長樂故事又按漢官儀長樂少府以宦者為之則賈者蓋亦宦者也【金石録】 隋午夘寺碑 開皇十年五月八日息州刺史梁洋建【複齋碑録】 隋梁洋建塔表德政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隋息州叅軍裴玉防為刺史梁洋建塔以表德政碑以開皇十一年立在新息縣【集古録目】在今蔡州新息縣隋開皇十一年叅軍裴玉與州人為息州刺史梁洋建寳塔表德政碑按隋書志後周于新息置息州大業中州廢【集古録】 唐豫州刺史狄梁公碑 唐元通禮撰黨複書貞元三年重立【訪碑録】 唐平淮西碑 唐段文昌撰陸邳分書并篆額元和十四年十二月建【複齋碑録】 唐溵州刺史高承簡德政碑 唐王起撰裴潾書長慶中立按唐書地裡志元和十二年以郾城上蔡西平遂平四縣置溵州長慶元年州廢今碑後題長慶而其下殘缺當為元年葢是年州遂廢矣髙公名承簡崇文之子為裴度牙将後至邠甯節度唐史有傳 陳州 【秦屬颍川郡二漢屬淮陽國汝南郡後漢因之晉屬梁國汝南郡後魏置陳郡及北楊州北齊改為信州隋為陳州後置淮陽郡唐為陳州晉開運二年置鎮安軍節度漢初軍廢周廣政二年複之今縣五 宛丘項城 商水 南頓 西華】 漢封觀碑 在項城縣墓前【訪碑録】 魏賈逵碑 書不著書撰人名氏逵字安道河東襄陵人魏明帝時官至建威将軍豫州刺史故從事吳康等立此碑【集古録目】 魏故建威将軍豫州刺史陽裡亭侯賈君之碑篆額在項城縣本廟内【訪碑録】 唐龍興寺碑 唐兵部侍郎修文館學士張說撰吏部侍郎修文館學士盧藏用八分中宗初複位天下州郡皆置龍興寺一所此碑以景龍四年五月立【集古録目】 唐龍興寺碑陰 唐薛融書檢校陳州刺史韓琦等題名凡五十六人又有僧惠明等題名十六人别體書不著名氏【集古録目】 唐大雲寺講堂記 唐李邕撰并書開元十一年【諸道石刻録】 唐八卦壇碑 在宛丘縣北一裡即伏羲于蔡水得因畫八卦之壇舊有長史張濟賢之文後刺史李邕除舊文換新文刻之【寰宇記】 唐伏羲廟碑 唐孫郡撰趙谷書并題額光化中立【訪碑録】 唐開元寺講堂記 唐盧中敏書【諸道石刻録】 魏文廟碑 李勲文【諸道石刻録】 颍州 【春秋時為胡國及楚地秦為颍川郡地二漢屬汝南郡魏置汝陰郡晉因之後魏置颍川郡隋亦為颍川複為汝陰郡唐為颍川皇朝元豐二年陞順昌軍節度今縣四 汝陰萬夀 颍上沈丘】 唐顔黙殘碑 初颍川人家以其石為馬台皇祐中王囘深甫之弟冏容季見而識其為顔書因摹本以傳深甫為文以記之黙仕晉為汝陰太守故大厯中魯公追建此碑于汝陰【金石録】 唐張龍公廟碑 唐澶人趙耕撰不著書人名氏龍公名路斯與妻子言已與蓼人鄭祥逺皆龍也某日當戰令諸子助戰以绛绡系鬛為别祥逺敗死公與九子皆化為龍土人為之立廟颍川刺史王敬堯又增大之碑以幹甯元年立在颍上縣百社村【集古録目】 趙耕撰碑雲君諱路斯颍上百社人也隋初明經登第景龍中為宣城令夫人關州石氏生九子公罷令歸每夕出自戍至醜歸常體冷且濕石氏異而詢之公曰吾龍也蓼人鄭祥逺亦龍也騎白牛據吾池自謂鄭公池吾屢與戰未勝明日取決可令吾子挾弓矢射之系鬛以青绡者鄭也绛绡者吾也子遂射中青绡鄭怒東北去投合肥西山死今龍穴山是也由是公與九子俱複為龍亦謂可怪矣餘嘗以事至百社村過其祠下見其林木陰蔚池水窈然誠異物之所托歳時禱雨屢獲其應汝陰人尤以為神也【集古録目】 汝州 【戰國屬韓秦屬三川郡二漢屬河南颍川郡魏晉屬河南襄城郡後魏屬汝北魯陽郡東魏置北荊川後周改曰和州隋初置伊川炀帝初改為汝州後廢州以其地屬襄城颍川二郡唐為汝州天寶元年曰臨汝郡今縣五梁縣 襄城 葉縣 魯山 龍興】 漢吉成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