寳刻叢編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八分書【金石録】
唐滑州新井銘
唐賈躭撰徐璹正書李騰篆額貞元五年九月【金石録】
唐說文字源
唐義成單節度使賈耽撰序前楊府戶曹叅軍徐璹書秘書少監李陽冰重修漢許慎說文字源陽冰從子檢校祠部員外郎騰篆凡五百四十字碑以貞元五年十月立【集古録目】
唐眀皇送李邕赴滑州詩
唐栢元封行書元和五年十月【金石録】
唐李元素二州慰思述
唐義成軍節度鄭滑等州觀察李元素二州慰思述庾承宣撰唐衢分書并篆額元和中立【複齋碑錄】
唐義成節度李聽德政碑
唐宋中錫奉勅撰待诏侯丕奉勅正書太和三年八月建【複齋碑録】
唐節堂記
唐劉三複撰李德裕分書太和四年五月【金石録】
唐秋日登樓望贊皇山詩
唐李德裕撰并分書太和四年八月【金石録】
唐李德裕德政碑
唐賈餗奉勅撰歸融奉勅分書太和六年八月立【複齋碑録】
唐李德修堯祠記
唐白敏中撰開成二年立【訪碑録】
堯祠在州西南二十裡漢劉盆子所立唐寳厯中節度使李聽祈雨有應重修立記【寰宇記】
孟州
【春秋戰國皆屬周自漢晉至隋皆屬河内郡唐顯慶三年割屬河南府建中二年乃以河南之河陽河陰濟源溫四縣租稅入河陽三城使又以泛水軍賦益之防昌三年遂以此五縣為孟州今縣六 河陽 溫縣濟源 泛水 河陰 王屋】
漢成臯令任伯嗣碑
其首已殘缺其可見者雲字伯嗣南陽編人也又雲延熹五年以築陽相遷來臨縣其後歴叙政績又雲遷君桂陽碑在今泛水縣泛水在漢為成臯此碑葢成臯令德政頌爾後漢書桓帝紀延熹八年有桂陽太守任?以此碑校之歲月相符又名與字協知其名?也【金石録】
漢任伯嗣碑陰
大觀初獲此碑置于泛水辇運司廨舍壁間餘聞其陰有字因托人諷邑官破壁出之遂得此本葢漢碑有陰者十七八世多棄而不録爾【金石録】
後漢北軍中候郭君碑
緒枝葉雲布列在川郡又雲複辟司徒拜北軍中候年六十有六建甯四年九月丙子卒【集古錄】
漢故北軍中候郭君碑篆額郭君字仲竒嘗為司中都官從事辟将軍府宰比陽建甯四年九月卒五年三月葬【複齋碑録】
漢司從事郭究碑
漢不著書撰人名氏究字長【碑缺】汲人也官至司從事碑以中平元年立【集古録目】
碑雲君諱究汲人也元城君之孫雒陽令之适歴至簿督郵五官掾功曹守令長辟司從事部郡都官春秋二十八而卒中平元年歲在甲子三月而葬【集古録】
漢故司從事郭君碑篆額郭君名究仕郡諸曹吏辟從事年二十八而卒靈帝中平元年葬【釋】
漢郎中郭君碑
漢郎中郭君之碑額名字皆缺文辭亦有可句者其雲惠兄仲犀又雲元兄維世而有為人後者為之子之文蓋郭君以兄之子為後也郭仲竒碑嘗有惠兄之稱此碑複爾仲犀者若非仲竒之伯則其同族也【釋】
隋梁公堰紀功碑
在河陰縣西二十裡本漢平帝汴河決壤至明帝永平十二年乃令王景理渠堤其後通塞各計朝代隋開皇七年使梁睿增修古堰遏河入汴立碑紀功【寰宇記】
唐等慈寺碑
唐秘書少監顔師古奉勅撰不著書人名氏初太宗東伐王世允窦建德來救破之于泛水及即位有诏嘗破敵之處皆建寺以為戰死者資福此其一也碑以貞觀二年立【集古録目】
其寺在鄭州泛水唐太宗破王世允窦建德乃于其戰處建寺雲為陣亡士薦福唐初用兵破賊處多大抵皆造寺此其一也【集古録】
唐紀功碑
唐高宗撰并行書飛白題額顯慶四年八月在泛水【金石録】
唐修敬寺旭禅師碑
無書撰人名氏禅師姓趙氏绛州稷山人碑以萬歲通天二年立在河陽【集古録目】
唐明皇過泛水詩
開元十三年十月【諸道石刻録】
唐重修梁公堰碑
唐泛水主簿趙居貞撰縣令王象書梁公堰者隋開皇中華陽梁睿所修故以為名依山鑿堰以道河水通運路中間改其舊制别起渠口當河沖立石柱以酾水既成遽填塞不能通開元十五年勅将作大匠範安複其故迹作此銘碑以開元十五年二月立【集古録目】
唐令長新誡
唐開元中縣令馮宴所刻後歲久以為柱礎寳厯二年縣令崔潾移置于縣廨【集古録目】
唐濟源令李造遺愛頌
唐中書舍人梁陟撰監察禦史集賢院修撰徐浩書李公名造唐之宗室自濟源令入為【阙】此頌濟源冊立碑以開元二十六年十一月立【集古録目】
唐淄川令裴大智碑
唐滑州刺史李邕撰司【缺】員外郎蕭誠書大智河東人官至淄川縣令碑以開元十九年十一月立在濟源【集古録目】
蕭誠以書知名當時今碑刻傳于世者頗少人集録所得才數本爾然字畫筆法多不同疑模刻之有工拙惟此碑及獨孤冊碑字體同而最佳【集古録】
唐小魯真人仙解謡
唐魯國清撰進士陳錫書真人名成字和光年八歲及其兄希言皆為道士于奉仙宮此碑止有其半不見所終及立石年月在濟源【集古録目】
唐開梁公堰頌
唐祁順之撰徐浩分書并篆額天寳六年七月立【金石録】
唐開梁公堰碑陰記
唐平緻和撰并正書天寳六載七月立【金石録】
唐貞一先生廟碣
唐左威衛録事叅軍衛慿撰右監門衛兵曹叅軍薛希昌八分貞一先生者道士司馬子微也字承祯法号道德又自号白雲先生明皇置陽台宮于王屋山以處之追諡貞一其從子綱因所居立以為廟碑無所立年月在王屋縣【集古録目】
唐貞一先生廟碣天寳六年七月立【金石録】
唐濟源令房琯遺愛頌
唐監察禦史平冽撰河陽縣令徐浩書房公名琯清河人嘗為濟源令冽作頌時琯為給事中碑以天寳七年二月立【集古録目】
唐宴濟渎碑
唐逹奚珣撰薛希昌分書天寳中立【金石録】
唐濟渎廟祭器銘
唐濟源縣令張洪撰八分書不著名氏濟源有北海祠壇故四時祠祀必取祭器于河南沈币雙舫亦以沁河渡口船為之往返勞是時大風拔木洪因取以為祭器雙舫及雜用之物碑以貞元十三年立【集古録目】
唐重修李造遺愛碑記
唐髙後規撰髙從彥正書貞元二十一年立【金石録】
唐韓文公送願歸盤谷序
韓愈撰盤谷在孟州濟源貞元中縣令刻石于其側令姓崔其名浃今已磨滅【集古録】
正書無姓名貞元中刻石【金石録】
唐韓文公題名
唐都官員外郎韓愈元和四年題在濟源【集古録目】
唐房琯碑陰記
唐石洪撰兵部郎中鄭權書房琯有遺愛碑在濟源元和六年琯從祖子式以河南尹奉诏祠濟源洪等刻此記于碑陰【集古錄目】
唐濟祠亭并詩
濟源有三淵當祠下俗謂之海縣令房琯初立亭于北海上以為祠神之所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