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關燈
小
中
大
、小琉球,而仍視風之變,北多則犯廣東、東多則犯福建。
若正東風猛,則必由五島曆天堂、官渡水而視變遷,東北多則至烏沙門分■〈舟宗〉,或過韭山海閘門而犯溫州,或由舟山之南而犯定海,犯象山、奉化,犯昌國、台州;正東風多則至李西岙、壁下、陳錢分■〈舟宗〉,或由洋山之南而犯臨觀、錢塘,或由洋山之北而犯青村、南彙,犯太倉,或過南沙而入大江。
若在大洋而風颷東南,則犯淮揚、登萊。
若在五島開洋而南風方猛,則趨遼陽、趨天津:其大較若此矣。
性輕生,好鈔掠,尤耽曲蘗;解奕棋及雙陸,略通草書。
男子魁頭斷發,黥面文身;婦人被發屈紒,衣如單被,穿其中以貫頭:皆跣足,間用屦。
闆屋,布地以砂。
所佩刀,極犀利。
每戰,赤體單列,提刀突前為蝴蝶陣,以揮扇、吹海螺為号;工設伏。
船制大者容三百人,然卑隘;遇巨艦,難于仰攻,且苦犁沈,廣、福船皆所畏。
海水鹹不可飲,其來,開洋必取水五島;抵中國境,複停舶換水。
土溫燠,宜禾稻。
産金、銀、琥珀、水晶、硫黃、水銀、銅、鐵、白珠、青玉、蘇木、胡椒、細絹、花布、螺钿、灑金、漆器、扇、犀、象、刀劍,互市華人;喜得錦绮、絲、綿、磁針。
貢道故由甯波;今久絕而通番人日衆。
論曰:史稱倭在會稽之東,昔夏少康有子封會稽,斷發文身以避蛟龍之害。
今倭好沉沒取魚,亦文身、厭水禽;俗殆近之。
「魏志」次倭旁國夥矣;其雲:『始,渡海千餘裡至對馬島』。
今倭島名對馬,近朝鮮;豈即其遺域與?往海上,國凡百餘,統以大倭王。
頃諸島各為雄長,山城君寄空名其上,意略似而強弱不類。
然倭自通中國曆二千有餘載,或貢、或否,不聞躏及内地;而獨發難本朝,至嘉靖季沿海郡邑焚劫略盡,則皆華人向導而通番之為祟烈也。
鄭端簡謂市舶不可罷,江南海夷有市舶,所以禁海賈而抑奸商;而俞大猷言倭市僅刀、扇,我獲利薄,又易蔓禍。
高皇帝禁通貢,意甚遠。
唯察風候,而以舟師扼之鲸波,乃為長畫。
大猷以信國裔,習海上事,當有征矣!即胡宗憲執訊獲醜,洵有大造東南;比于朱纨,猶為焦爛。
餘智策倭,今日其亦審所畫哉! ——錄自茅瑞征「皇明象胥錄」卷二。
琉球 琉球國居海島中,直福建泉州之東。
自長樂梅花所開洋,風利可七晝夜至。
距福甯、溫、台亦頗近,然貢道必由閩縣以達京師。
漢、唐、宋,不通中國。
隋大業三年,炀帝令羽騎尉朱寬入海訪異俗,遂抵流求;語不通,掠一人歸。
明年,慰撫不從;遣武贲郎将陳棱等率兵自義安浮海擊之。
至高華嶼,又東行二日至嶼,又一日至其都,虜男女數千人而還;其後遂絕。
元世祖遣使招谕,不至。
元貞三年,福建省平章高興檄别将禽百三十餘人。
史稱瑠球與彭湖諸島相對,天氣清明望之,隐約若煙霧,其遠不知幾千裡。
或雲于古為流虬地界——萬濤蜿蜒,若虬浮水中,因名;後轉謂之琉球。
所轄有古米、太平、馬齒、七島諸山,并隔海外不相屬。
國朝洪武五年,遣行人楊載赍诏往谕。
其國分為三,并稱王;中山王察度、山南王承察度、山北王帕尼芝,皆遣使奉表箋貢馬及方物。
十五年,賜中山王、山南王鍍金銀印、文绮。
使還,言三王争雄長;诏令罷兵息民。
十六年,賜山北王如前例。
二十一年,以所獲元主次子地保奴發居琉球。
二十五年,中山王遣子侄及其陪臣子弟入國學,上禮遇特厚。
以其國往來朝貢,賜閩人善操舟者三十六姓。
永樂二年,中山王察度卒,诏封世子武甯嗣王。
是後嗣封皆請于朝,冊立、吊祭禮如朝鮮。
其年山南王承察度亦卒,無子;從弟汪應祖攝國,來請命。
如山北王故事,賜冠帶。
嗣王武甯卒,子思紹嗣。
九年,遣使朝貢,偕長史程複至;表言『長史王茂輔導久,乞升國相兼長史。
複本中國饒州人,輔臣祖察度四十餘年不懈;今年八十有一,請緻仕還其鄉』。
從之。
思紹卒,子尚巴志嗣。
巴志卒,尚忠嗣。
正統十年,琉球商舶漂至廣東香山港,巡戍欲盡戮冒功;海道副使章格不可,為辨奏,還其赀。
十三年,尚思達嗣父忠立,遣使朝貢。
亡何,思達卒,叔尚金福嗣。
金福卒,弟布裡與子志魯争立,失其印。
次弟尚泰久馳奏,命給泰久印嗣王——時景泰五年也。
先是,山南王汪應祖為其兄達勃期所弒;尋與山北并于中山,其王世稱尚氏。
天順七年,尚德嗣父泰久立。
卒,——成化七年,子尚圓嗣。
十一年,貢使還至閩,恣殺掠;诏着令:間歲一貢,貢無過百五十人。
十五年,尚真嗣父圓立。
二十二年,中山王尚真以官生蔡賓等五人肄業南雍。
經五年,咨禮部乞放回省觐;以聞,上報可。
嘉靖二年,福州府盤獲琉球夷人三十二名,譯稱往暹羅置貢儀,抵漳州外洋遭風。
會倭使宋素卿等于甯、紹仇殺,上恐堕奸計,命并發浙江查勘。
三年,琉球貢使金良等言本國先遣正議大夫鄭繩等貢方物渡海,風漂未至,請先進表歸國;上報聞,許之。
以倭宗設等逋誅,鄭繩還,令赍敕轉谕日本捕治。
五年,尚真卒,王世子尚清上表請封;九年,再申前請。
十一年,敕給事中陳侃、行人高澄祀真太牢,封清嗣王。
侃等言弘治、正德時修撰羅倫等使安南,安南乞留诏敕鎮國;即琉球請留如安南,海外遠,恐煩往複,乞下禮官。
議如安南前格。
侃等至國授封,王拜曰:『天朝诏敕,藏金匮八葉于茲矣』。
遂谕旨。
比還,特遣王親甯吉、長史蔡瀚奉表謝。
侃等上「使琉球錄」,言「大明一統志」載「琉球有落漈,王居壁下聚髑髅」事非實及杜氏「通典」、「集事淵源」、「蠃蟲錄」、「星槎勝覽」諸書亦多傳訛,乞下所錄史館;從之。
先是,其國贈侃等黃金四十兩,卻不受;因附謝使奏,上以命侃等。
十九年,長史梁梓來朝貢方物,請補造海船四号續貢;聽如式自備,無違例。
二十一年,漳州人陳貴等通番下海,至琉球與潮陽海船争利相攻,長史蔡廷美沒其赀;以夜奔多掩殺,其王尚清械系貴等七人至福建,誣為寇。
禦史譯審列奏,上允部覆治以通番律,仍聽咨谕國王無輕與中國商民互市。
明年,尚清移禮部,以官生梁炫等四人學南雍。
逾七年,乞遣歸婚娶;诏給資糧護歸。
二十四年,遣使來貢,兼送朝鮮漂流人口。
初,閩人蔡璟撥賜琉球而原籍在閩;二十六年,其孫蔡廷會充貢使至,與給事中黃宗概親舊通饋谒。
事覺,下诏獄;上念貢使,姑革賞行勘。
三十四年,尚清卒。
明年,倭寇浙直敗還,入琉球境;世子尚元發兵邀擊,殲焉。
得所掠金坤等六人,遣廷會修貢赍送。
因言貢使須乘夏令南風迅,始得歸;請如三十四年例,聽于福建海口自行修買歸舟。
上嘉其忠,許之;賜敕獎谕,厚赉金币。
三十七年,遣給事中郭汝霖、行人李際春持節冊封尚元為王;越再歲,留福州。
其國遣廷會謝;以倭警,請如正德中封占城例,領诏冊回國。
禮部以非故事,且無世子印文;不許。
四十一年,始竣封。
明年,遣陪臣鄭憲等入貢,因送歸中國漂流人口,且請歸本國流移;上令頒檄瀕海諸路。
萬曆元年,尚元卒;四年,世子尚永嗣。
及永卒,——三十一年,封尚甯嗣王如令甲。
三十七年,薩摩州倭琉球,虜其王。
四十年,遣使複修貢,報中山王業反國;海道參政石昆玉等驗貢物雜倭産,請阻回,俟勢定。
上從部議,令貢使無入朝,量收方物,給賞。
四十四年五月,中山王尚甯遣通事蔡廛報倭造戰艦五百餘,脅取雞籠山島野夷。
——雞籠淡洋水,一名東番雲。
考風土,以海氣蒸溽,候暖;鮮霜雪,多飓風、暴雨。
國人深目,長鼻。
纖啬好潔,并用色布纏首:紫最貴、黃次之,又次紅、綠,王兼五色;簪以金、銀差等。
廣袖寬博。
闾左并缟素,無木綿。
貧者隆冬衣苎,較閩加密。
屋多茅蓋,頃漸習陶,鋪闆袪塵。
無貴賤,着草履;入室則脫。
唯肅谒使客,具冠履。
婦人以墨黥手外指為花卉鳥獸狀,髻肖童子總角,不施簪珥、粉黛。
女工麻縷。
地不産鐵,爨用螺殼,亦無農器。
削木為匙、箸。
得異味,先薦尊者。
居親喪,數月不肉食。
以中元前後,日浴屍溪水,去腐取骨;纏以帛,裹草埋土中,不起墳。
王及諸臣家,匣骨山穴,鑿木為牖,歲時展視。
惟謹賦法:略仿井田,分土為祿食;有事始均稅,事已即罷。
刑甚峻:犯盜竊,刳腹、劓剕。
職官,尊者三法司——即國相,率王母舅、妻父任之。
其次,有察度官,司刑名;有耳目官,資顧問;有哪■〈口霸〉官,理錢谷:皆武職。
大夫、長史主封貢,不與政事:為文職。
洪、永所賜三十六姓,多閩之河口人;子孫秀者讀書南雍,歸即為通事,累升長史,大夫。
今僅存七姓;凡七姓,男不為國婿、女不為王妃。
言語、衣服無别,别以樵髻:居中者七姓、居右者本夷也。
王日三朝,群臣以搓手膜拜為敬。
俗稱王曰「敖那」,妃曰「劄喇」。
王宮建山巅,國門榜以「歡會」,府雲「漏刻」、殿雲「奉神」。
永樂間,嘗命使為蓋宮殿,頗闳敞;然以闆代瓦。
冊封,錫以皮弁、玉圭、麟袍、犀帶視二品秩,及妃皆有冠服、彩币。
初用中使;宣德間,改用給事中、行人。
給事賜衣麒麟、行人賜衣白澤,并假玉帶。
從福建往,治五桅巨艦,長可十七丈;桅用杉,舵用鐵梨木。
其國屆期遣看針通事一人并水手來,與偕密室看針。
即白晝燃燈,亦名十更船。
往以西南風期孟夏,歸以東北風期季秋。
望見古米山,即其境。
東去三百裡,為葉壁山。
又東即日本,恒與貿易、假貸。
近國哪霸首裡,并有馬市。
販鬻率女儈;市用日本錢十當一,如宋季鵝眼、綎環。
國初,使來言:其俗不貴纨绮,貴磁器、鐵釜;賜予及市馬,多用之。
鹽舶漁艇,制稍異。
酷信鬼,不知醫、樂;以婦人不二夫者為屍,其魁号「女君」。
近王宮有寺,藏經千卷。
它籍無「五經」、有「四書」,以杜律、虞注為經。
土田砂礫,樹藝鹵莽。
野多鹿及馬、牛、羊、豕;山多蛇,無虎。
樹之佳者,鳳尾蕉。
貢有蘇木、胡椒、黃熟、降檀諸香,并非所産;産饒硫黃、海貝。
燕會,令童歌夷曲,舞以侑觞。
酒以水漬米;越宿,婦人嚼以取汁,曰「米奇」——間來自暹羅,清洌、易令人醉。
武宗賞賜玉杯,每出為壽。
學書及武,以倭為師。
甲用皮革,矢可至二百步,
若正東風猛,則必由五島曆天堂、官渡水而視變遷,東北多則至烏沙門分■〈舟宗〉,或過韭山海閘門而犯溫州,或由舟山之南而犯定海,犯象山、奉化,犯昌國、台州;正東風多則至李西岙、壁下、陳錢分■〈舟宗〉,或由洋山之南而犯臨觀、錢塘,或由洋山之北而犯青村、南彙,犯太倉,或過南沙而入大江。
若在大洋而風颷東南,則犯淮揚、登萊。
若在五島開洋而南風方猛,則趨遼陽、趨天津:其大較若此矣。
性輕生,好鈔掠,尤耽曲蘗;解奕棋及雙陸,略通草書。
男子魁頭斷發,黥面文身;婦人被發屈紒,衣如單被,穿其中以貫頭:皆跣足,間用屦。
闆屋,布地以砂。
所佩刀,極犀利。
每戰,赤體單列,提刀突前為蝴蝶陣,以揮扇、吹海螺為号;工設伏。
船制大者容三百人,然卑隘;遇巨艦,難于仰攻,且苦犁沈,廣、福船皆所畏。
海水鹹不可飲,其來,開洋必取水五島;抵中國境,複停舶換水。
土溫燠,宜禾稻。
産金、銀、琥珀、水晶、硫黃、水銀、銅、鐵、白珠、青玉、蘇木、胡椒、細絹、花布、螺钿、灑金、漆器、扇、犀、象、刀劍,互市華人;喜得錦绮、絲、綿、磁針。
貢道故由甯波;今久絕而通番人日衆。
論曰:史稱倭在會稽之東,昔夏少康有子封會稽,斷發文身以避蛟龍之害。
今倭好沉沒取魚,亦文身、厭水禽;俗殆近之。
「魏志」次倭旁國夥矣;其雲:『始,渡海千餘裡至對馬島』。
今倭島名對馬,近朝鮮;豈即其遺域與?往海上,國凡百餘,統以大倭王。
頃諸島各為雄長,山城君寄空名其上,意略似而強弱不類。
然倭自通中國曆二千有餘載,或貢、或否,不聞躏及内地;而獨發難本朝,至嘉靖季沿海郡邑焚劫略盡,則皆華人向導而通番之為祟烈也。
鄭端簡謂市舶不可罷,江南海夷有市舶,所以禁海賈而抑奸商;而俞大猷言倭市僅刀、扇,我獲利薄,又易蔓禍。
高皇帝禁通貢,意甚遠。
唯察風候,而以舟師扼之鲸波,乃為長畫。
大猷以信國裔,習海上事,當有征矣!即胡宗憲執訊獲醜,洵有大造東南;比于朱纨,猶為焦爛。
餘智策倭,今日其亦審所畫哉! ——錄自茅瑞征「皇明象胥錄」卷二。
琉球 琉球國居海島中,直福建泉州之東。
自長樂梅花所開洋,風利可七晝夜至。
距福甯、溫、台亦頗近,然貢道必由閩縣以達京師。
漢、唐、宋,不通中國。
隋大業三年,炀帝令羽騎尉朱寬入海訪異俗,遂抵流求;語不通,掠一人歸。
明年,慰撫不從;遣武贲郎将陳棱等率兵自義安浮海擊之。
至高華嶼,又東行二日至嶼,又一日至其都,虜男女數千人而還;其後遂絕。
元世祖遣使招谕,不至。
元貞三年,福建省平章高興檄别将禽百三十餘人。
史稱瑠球與彭湖諸島相對,天氣清明望之,隐約若煙霧,其遠不知幾千裡。
或雲于古為流虬地界——萬濤蜿蜒,若虬浮水中,因名;後轉謂之琉球。
所轄有古米、太平、馬齒、七島諸山,并隔海外不相屬。
國朝洪武五年,遣行人楊載赍诏往谕。
其國分為三,并稱王;中山王察度、山南王承察度、山北王帕尼芝,皆遣使奉表箋貢馬及方物。
十五年,賜中山王、山南王鍍金銀印、文绮。
使還,言三王争雄長;诏令罷兵息民。
十六年,賜山北王如前例。
二十一年,以所獲元主次子地保奴發居琉球。
二十五年,中山王遣子侄及其陪臣子弟入國學,上禮遇特厚。
以其國往來朝貢,賜閩人善操舟者三十六姓。
永樂二年,中山王察度卒,诏封世子武甯嗣王。
是後嗣封皆請于朝,冊立、吊祭禮如朝鮮。
其年山南王承察度亦卒,無子;從弟汪應祖攝國,來請命。
如山北王故事,賜冠帶。
嗣王武甯卒,子思紹嗣。
九年,遣使朝貢,偕長史程複至;表言『長史王茂輔導久,乞升國相兼長史。
複本中國饒州人,輔臣祖察度四十餘年不懈;今年八十有一,請緻仕還其鄉』。
從之。
思紹卒,子尚巴志嗣。
巴志卒,尚忠嗣。
正統十年,琉球商舶漂至廣東香山港,巡戍欲盡戮冒功;海道副使章格不可,為辨奏,還其赀。
十三年,尚思達嗣父忠立,遣使朝貢。
亡何,思達卒,叔尚金福嗣。
金福卒,弟布裡與子志魯争立,失其印。
次弟尚泰久馳奏,命給泰久印嗣王——時景泰五年也。
先是,山南王汪應祖為其兄達勃期所弒;尋與山北并于中山,其王世稱尚氏。
天順七年,尚德嗣父泰久立。
卒,——成化七年,子尚圓嗣。
十一年,貢使還至閩,恣殺掠;诏着令:間歲一貢,貢無過百五十人。
十五年,尚真嗣父圓立。
二十二年,中山王尚真以官生蔡賓等五人肄業南雍。
經五年,咨禮部乞放回省觐;以聞,上報可。
嘉靖二年,福州府盤獲琉球夷人三十二名,譯稱往暹羅置貢儀,抵漳州外洋遭風。
會倭使宋素卿等于甯、紹仇殺,上恐堕奸計,命并發浙江查勘。
三年,琉球貢使金良等言本國先遣正議大夫鄭繩等貢方物渡海,風漂未至,請先進表歸國;上報聞,許之。
以倭宗設等逋誅,鄭繩還,令赍敕轉谕日本捕治。
五年,尚真卒,王世子尚清上表請封;九年,再申前請。
十一年,敕給事中陳侃、行人高澄祀真太牢,封清嗣王。
侃等言弘治、正德時修撰羅倫等使安南,安南乞留诏敕鎮國;即琉球請留如安南,海外遠,恐煩往複,乞下禮官。
議如安南前格。
侃等至國授封,王拜曰:『天朝诏敕,藏金匮八葉于茲矣』。
遂谕旨。
比還,特遣王親甯吉、長史蔡瀚奉表謝。
侃等上「使琉球錄」,言「大明一統志」載「琉球有落漈,王居壁下聚髑髅」事非實及杜氏「通典」、「集事淵源」、「蠃蟲錄」、「星槎勝覽」諸書亦多傳訛,乞下所錄史館;從之。
先是,其國贈侃等黃金四十兩,卻不受;因附謝使奏,上以命侃等。
十九年,長史梁梓來朝貢方物,請補造海船四号續貢;聽如式自備,無違例。
二十一年,漳州人陳貴等通番下海,至琉球與潮陽海船争利相攻,長史蔡廷美沒其赀;以夜奔多掩殺,其王尚清械系貴等七人至福建,誣為寇。
禦史譯審列奏,上允部覆治以通番律,仍聽咨谕國王無輕與中國商民互市。
明年,尚清移禮部,以官生梁炫等四人學南雍。
逾七年,乞遣歸婚娶;诏給資糧護歸。
二十四年,遣使來貢,兼送朝鮮漂流人口。
初,閩人蔡璟撥賜琉球而原籍在閩;二十六年,其孫蔡廷會充貢使至,與給事中黃宗概親舊通饋谒。
事覺,下诏獄;上念貢使,姑革賞行勘。
三十四年,尚清卒。
明年,倭寇浙直敗還,入琉球境;世子尚元發兵邀擊,殲焉。
得所掠金坤等六人,遣廷會修貢赍送。
因言貢使須乘夏令南風迅,始得歸;請如三十四年例,聽于福建海口自行修買歸舟。
上嘉其忠,許之;賜敕獎谕,厚赉金币。
三十七年,遣給事中郭汝霖、行人李際春持節冊封尚元為王;越再歲,留福州。
其國遣廷會謝;以倭警,請如正德中封占城例,領诏冊回國。
禮部以非故事,且無世子印文;不許。
四十一年,始竣封。
明年,遣陪臣鄭憲等入貢,因送歸中國漂流人口,且請歸本國流移;上令頒檄瀕海諸路。
萬曆元年,尚元卒;四年,世子尚永嗣。
及永卒,——三十一年,封尚甯嗣王如令甲。
三十七年,薩摩州倭琉球,虜其王。
四十年,遣使複修貢,報中山王業反國;海道參政石昆玉等驗貢物雜倭産,請阻回,俟勢定。
上從部議,令貢使無入朝,量收方物,給賞。
四十四年五月,中山王尚甯遣通事蔡廛報倭造戰艦五百餘,脅取雞籠山島野夷。
——雞籠淡洋水,一名東番雲。
考風土,以海氣蒸溽,候暖;鮮霜雪,多飓風、暴雨。
國人深目,長鼻。
纖啬好潔,并用色布纏首:紫最貴、黃次之,又次紅、綠,王兼五色;簪以金、銀差等。
廣袖寬博。
闾左并缟素,無木綿。
貧者隆冬衣苎,較閩加密。
屋多茅蓋,頃漸習陶,鋪闆袪塵。
無貴賤,着草履;入室則脫。
唯肅谒使客,具冠履。
婦人以墨黥手外指為花卉鳥獸狀,髻肖童子總角,不施簪珥、粉黛。
女工麻縷。
地不産鐵,爨用螺殼,亦無農器。
削木為匙、箸。
得異味,先薦尊者。
居親喪,數月不肉食。
以中元前後,日浴屍溪水,去腐取骨;纏以帛,裹草埋土中,不起墳。
王及諸臣家,匣骨山穴,鑿木為牖,歲時展視。
惟謹賦法:略仿井田,分土為祿食;有事始均稅,事已即罷。
刑甚峻:犯盜竊,刳腹、劓剕。
職官,尊者三法司——即國相,率王母舅、妻父任之。
其次,有察度官,司刑名;有耳目官,資顧問;有哪■〈口霸〉官,理錢谷:皆武職。
大夫、長史主封貢,不與政事:為文職。
洪、永所賜三十六姓,多閩之河口人;子孫秀者讀書南雍,歸即為通事,累升長史,大夫。
今僅存七姓;凡七姓,男不為國婿、女不為王妃。
言語、衣服無别,别以樵髻:居中者七姓、居右者本夷也。
王日三朝,群臣以搓手膜拜為敬。
俗稱王曰「敖那」,妃曰「劄喇」。
王宮建山巅,國門榜以「歡會」,府雲「漏刻」、殿雲「奉神」。
永樂間,嘗命使為蓋宮殿,頗闳敞;然以闆代瓦。
冊封,錫以皮弁、玉圭、麟袍、犀帶視二品秩,及妃皆有冠服、彩币。
初用中使;宣德間,改用給事中、行人。
給事賜衣麒麟、行人賜衣白澤,并假玉帶。
從福建往,治五桅巨艦,長可十七丈;桅用杉,舵用鐵梨木。
其國屆期遣看針通事一人并水手來,與偕密室看針。
即白晝燃燈,亦名十更船。
往以西南風期孟夏,歸以東北風期季秋。
望見古米山,即其境。
東去三百裡,為葉壁山。
又東即日本,恒與貿易、假貸。
近國哪霸首裡,并有馬市。
販鬻率女儈;市用日本錢十當一,如宋季鵝眼、綎環。
國初,使來言:其俗不貴纨绮,貴磁器、鐵釜;賜予及市馬,多用之。
鹽舶漁艇,制稍異。
酷信鬼,不知醫、樂;以婦人不二夫者為屍,其魁号「女君」。
近王宮有寺,藏經千卷。
它籍無「五經」、有「四書」,以杜律、虞注為經。
土田砂礫,樹藝鹵莽。
野多鹿及馬、牛、羊、豕;山多蛇,無虎。
樹之佳者,鳳尾蕉。
貢有蘇木、胡椒、黃熟、降檀諸香,并非所産;産饒硫黃、海貝。
燕會,令童歌夷曲,舞以侑觞。
酒以水漬米;越宿,婦人嚼以取汁,曰「米奇」——間來自暹羅,清洌、易令人醉。
武宗賞賜玉杯,每出為壽。
學書及武,以倭為師。
甲用皮革,矢可至二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