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關燈
小
中
大
餘,本兵條上方略,始議重賞招巨酋王直矣;兵科疏駁,上是之,一意主剿。
是時,天子蒿目東南,特采廷臣言,命南京兵部尚書張經開府總督直、浙、福、廣、山東軍務。
經故嘗督兩廣着績,會議征狼、土兵扼倭,乃用經節制,當天下半得辟召參佐,便宜從事。
經亦慷慨以蕩寇自負,中外企踵,謂倭旦晚可盡也。
亡何,都禦史王忬改撫山西,代以徐州兵備李天寵;忬規度浙、閩頗有緒,以弛擔中辍。
而經以留京遙制,鞭長不及,羽檄征調不能猝佐緩亟;再奉嚴旨專阃,所起宿将何卿、沈希儀等又嚄唶不為用:以是訖無成功。
始,倭還屯柘林,進薄嘉定。
參将李逢時募山東槍手六千人适至,敗之新泾橋;追奔中伏,複潰。
诏逮屠大山,褫為民;改張經右都禦史,專總督。
而倭連犯海門、金山青村所,續至萬餘流突樂清、黃岩諸縣;柘林倭且分掠嘉、湖,我師禦之窯墩,失利。
是歲,量蠲被倭郡邑田租,罷浙歲貢魚鮮;而倭據川沙窪、柘林為穴。
明年乙卯,柘林倭奪舟犯乍浦、陷崇德,轉掠湖州,新倭日增;唯兵備任環督舟師敗之南沙,斬級百餘。
會所調田州、瓦氏等狼土兵至蘇,人心稍定;而工部侍郎趙文華且報祀海神,督察江南也。
文華故事輔臣嚴嵩,兼挾上寵,欲頤指督臣經,出其上;經自以宿望,不為意,心銜之。
時狼、土兵新集銳,請擊倭趨利。
文華促經;經欲候所征永保兵并力,以文華佻妄,不敢漏師期。
而江北三丈浦、川沙窪倭報日至,文華以經固老師觀望也。
亡何,柘林倭三千餘瞷金山,俞大猷迎擊大潰,遂犯嘉興。
時永保兵則已集軍門矣,經遂遣參将盧镗等督狼、土等兵水陸遮擊石塘灣,倭敗奔平望,回走王江泾;副總兵俞大猷以永保兵夾擊,遂大敗之,共斬級千九百八十有奇,溺死無算,倭大氣奪。
而上入文華言,業遣缇騎逮經;捷聞,兵科留經乘勢進搗。
上惑相嵩,歸功文華及禦史胡宗憲,賜金币;經功自如,不為贳。
經去,而軍中解體。
尋以應天都禦史周■〈瓊,兒代小〉代;■〈瓊,兒代小〉罷,改戶部侍郎楊宜:并龌龊無将略,倭勢複張。
頃之,任環及俞大猷等攻倭陸泾埧,斬級二百七十有奇,焚舟三千。
時柘林、白茆、三丈浦倭并奪舟遁,我師遮擊,多擒斬。
他倭百餘從會稽高埠流劫杭、歙,直趨南京,已又徐從宜興轉入浒墅;應天都禦史曹邦輔督師殲焉。
趙文華計攘首功,時柘林餘倭穴陶宅,大集浙直兵會剿,失利。
已而倭遁周浦,突圍與川沙窪倭合,我師邀擊,破之;文華遽報蕩平,歸朝。
而浙福都禦史李天寵逮訊,與張經并死西市,以宗憲代;皆文華之為也。
是歲,日照、莆田、福清并有倭警。
明年丙辰,以文華言,遂擢宗憲代宜總督。
倭聚新場,任環督永保兵進剿,再潰;因逮曹邦輔,谪戍邊。
尋以參政阮鹗代宗憲督軍務;而倭慘掠慈溪,巨酋徐海衆複大至:一由海門、一由松江、一由定海關,而海自擁部萬餘導所窟柘林酋陳東并兵逼乍浦。
已聞督、撫移師,遂從硖石趨皂林。
鹗以輕舸馳入桐鄉,令河朔将宗禮引所部兵九百遮倭,擊殺數百人,海為辟易:以援絕、火藥盡,前迫橋陷,與骁将霍貫道俱死之。
倭遂乘勝圍桐鄉,急引撞竿撞城,城幾壞;城上人以缗索挽上斷竿,又煮鐵汁灌城下,所以堅守百方,倭稍郄。
亦會總督間使人持重賂說海罷圍,且疑陳東以攜其交;海驟道崇德西遯。
東留攻一日,勢孤,亦引去;桐鄉圍始解。
而趙文華複以尚書督師——始,文華言江南殘倭易殄,頃更蔓延,上覺其欺;相蒿為營,特遣。
已至浙,則與宗憲圖襲海。
宗憲日夜啖海金帛,徉約擊吳淞江倭,縱奪舟去,以遲援兵之集。
諜聞海麾下書記酋葉麻最黠,與海争一女子相失;因諷海縛麻。
而陳東以桐鄉之役睚眦,與葉麻聲相倚;更遣諜持玑翠遺海侍女,說海并縛東。
且詐為葉書遺東,陰洩之海;海得書泣下,心德宗憲,竟縛東以報。
麻與東相繼縛,則海部曲内亂,因說海至平湖庭谒,堅約令海與陳東黨分屯沈莊;辄詭為諜,令兩相誤,至■〈予肖〉而鬥。
乃督永保兵如牆進,乘風縱火;海窘,沈河死;殲其黨,俘葉麻、陳東。
遂進文華少保、宗憲右都禦史。
餘倭窟舟山,俞大猷攻之未下;會夜大雪,督兵擲火焚其栅盡□,複斬級百四十餘。
是歲,倭突古田、潮州。
明年丁巳,并獲巨酋王直。
王直,故歙人,走海上,為舶主;頗任俠,島主并嚴事之。
他舶往往借名行;入掠,托之直,迹故秘。
先是,宗憲以頻歲苦倭,特海上亡命勾引島夷内讧,其國王故未之知也;疏得遣使谕日本王禁戢,報可。
以鄞諸生蔣洲、陳可願往,而宗憲以鄉曲習知直,迎直母、妻至,慰藉甚厚——因遣洲等間過直所。
洲等遇直五島,直為言日本方亂,諸島不相攝;誠贳直等通貢互市,願擊賊自效。
遂留洲往谕各島,别遣養子王滶、毛臣先後投款;宗憲結以重賂,且令間說徐海。
已而遣谕,直降;為置司海上,通互市。
直亦自分能力主島夷,欲詣宗憲面相結,謬以豐洲王入貢為名,泊岑港。
宗憲又厚饋遺,遣指揮夏正等為死間;直遂挺身入杭州。
宗憲曲谕,直佯羁獄。
具疏聞上,不敢深悉其故。
廷議以直元兇,坐棄市;宗憲得加太子太保,餘遷賞有差。
而直黨三千人竄據岑港及舟山,遂流劫浙東、江北,蔓延閩、粵。
時阮鹗以都禦史移撫閩,而倭掠泰州、淮安,入寶應;參将劉顯率苗兵敗之東鄉,多焚溺。
明年戊午,倭犯興、泉境,遂陷福清、南安。
以岑港倭阻守,奪總兵俞大猷秩,命兵部郎中唐順之視師浙直。
明年己未,倭流劫揭陽、福安及浙西(東?)象山,攻桃渚所;而岑港倭自柯梅趨泉州浯嶼,閩人大嘩宗憲縱寇。
诏逮大猷即訊,尋釋立功。
江北倭數道入,都禦史李遂馳如臯部諸将,無令越天長、瓜、儀。
尾及廟灣絕地,督兵圍剿,遂大破之,斬級八百有餘;已又遣劉顯殲倭劉家莊。
自壬子倭入黃岩,至是首尾八年,江南北略平,浯嶼倭亦旋遁;總督胡宗憲用間力為多。
四十一年,以言官論劾,逮宗憲至京;尋釋之,罷浙福總督,而閩倭複告急。
初,倭阻甯德之橫嶼,連營負險。
參将戚繼光至,令人持束草填河進,力戰;斬級二千六百餘,生擒逾九千。
乘勝剿福清倭,複破之。
因引兵還浙,遇倭自東營澳登岸;迎斬百八十級,遂去;而倭勢轉熾。
明年,進薄興化城;攻圍匝月,參将劉顯頓兵不敢進。
及城陷,複命繼光及俞大猷馳援。
時倭巢平海衛,欲逸;為俞大猷所扼,與繼光夾擊,縱火糜巢中。
仙遊、連江諸寇悉平,倭盡走廣東界。
方繼光抵福清,父老請師期,繼光曰:『吾遠來疲甚,且休矣』。
偵者歸語,弛不為備。
其夕,銜枚疾馳三十裡;黎明逼其巢,大呼縱擊,倭披靡莫敢枝梧。
已破倭歸,邑人未知兵出也。
廣東倭屯潮之烏石,為俞大猷所破,逃至甲子門,将入海,風暴盡溺;餘衆二千留屯海豐,大猷圍之,食盡思遁;副總兵湯克寬伏兵擒剿且盡,倭患遂息。
維時四十三年,計海氛逾一紀始靖,而受害浙最劇、次南直、次閩,又次粵;城邑燼于兵火、子女窘于攘敓,行赍居送累巨萬萬,東南脂髓幾于盡吸,而倭亦連舶不獲返。
然率海上奸氓争以入寇之利餌倭中,無賴少年藉為前行,推波鼓焰,其間真倭僅十之一、二,絕與其國王不相聞。
前遣蔣洲至豐後島,轉谕山口所據。
山口都督源義長及豐後太守源義鎮并具咨表,貢方物謝罪;量犒其使,令浙藩司移咨義鎮等轉谕王钤束,亦杳無報命者。
自是海上封守益密,日本遂絕朝貢。
隆慶時,海寇曾一本等勾引犯閩、粵,我亦嚴備;旋及撲滅,非複颷發如嘉靖之季矣。
萬曆二十年,倭酋關白平秀吉篡立,遣酋清正、行長侵朝鮮,猝陷慶尚道,掠開城,繞出平壤西。
其王昖令次子晖攝國事,走義州求内屬;命兵部侍郎宋應昌督總兵李如松等勒兵七萬往援。
明年春,戰平壤,攻牡丹台,大破之,得級千二百八十五;倭奔王京。
我師略地碧蹄,中伏敗衂。
已申款,倭棄王京,栖釜山;朝鮮王遂複國,因撤師渡江歸。
又明年,議封秀吉為日本王,倭中變。
又明年,複命總督侍郎邢玠經略,以總兵麻貴濟師;都禦史楊鎬特開府天津,經理朝鮮。
倭酋清正屯蔚山,與釜山倭犄角;我師至則圍蔚山,絕饷道。
倭饑,徉纣降;而行長從釜山聲援,張虛幟蔽江。
我師遽撤,為倭襲擊,大潰——時戊戌正月也。
會别将陳璘、劉綎先後至,分水陸四路進剿,稍有斬獲。
明年九月,秀吉死,遮擊歸倭,以捷聞;凡拮據八年而後定。
其後,對馬島倭與朝鮮複私款。
三十七年,倭酋玄蘇等稱奉國王源秀忠命,假道朝鮮修貢。
是時,薩摩州倭并琉球,聲取雞籠淡水,噬閩、廣。
四十年,冒琉球入貢;郄之。
明年,倭酋平義智請貢路;诏饬防海上。
四十四年三月,肥前州歸我把總董伯起。
初,議封平秀吉;或雲日本王見住山城,關白名号如漢大将軍。
秀吉死,遺孤秀賴甫七齡,為娶巨酋家康女孫,令家康協輔;與薩摩州太守平義弘抗不相下。
頃家康故,自長歧島外,勢頗攜。
始,家康■〈扌間〉焉窺南鄙,而長歧之酋曰等安——即桃員者得罪家康,懼為所滅,請取東番自贖;遂令次子秋安連犯閩之東湧、大金。
尋家康死而局中變——或雲家康傳位其子秀忠,稱新關白;其詳不可深考。
然聞薩摩州于倭諸島兵最勁——俗喜鬥,以良死為無勇;諸島皆憚其銳。
前次入寇,亦多薩摩、肥後、長門三州人;巨酋陳東,即薩摩州王弟之書記也。
次則大隅、築前、築後、博德、日向及豐前、豐後、和泉諸島。
日本主以山城為都;山城君号令久不行,金印、勘合向入山口。
自山口亡,并不知所歸;諸島酋長競相攻,強則役屬。
嘉靖時,豐後為大,兼有肥後等六島。
及平秀吉,雄據六十六州。
今亦寖微,國中殆無常尊雲。
大抵倭舶之來,利東北風;唯清明後為多,而重陽後間有之。
故防海以三、四、五月為大汛,九、十月為小汛。
其帆樯所指,一視風候;有備者勝。
按胡松「海圖說」曰:始,倭通中國自遼東。
今乃從南道浮海,率自溫州、甯波入。
其北至高麗,必由對馬島開洋,順風僅一、二日;南至琉球,必由薩摩州開洋,順風七日。
其貢使之來,必由博德開洋,曆五島入中國——以造船、水手俱在焉。
若入寇,則随風所之:東北風猛,則由薩摩或五島至大
是時,天子蒿目東南,特采廷臣言,命南京兵部尚書張經開府總督直、浙、福、廣、山東軍務。
經故嘗督兩廣着績,會議征狼、土兵扼倭,乃用經節制,當天下半得辟召參佐,便宜從事。
經亦慷慨以蕩寇自負,中外企踵,謂倭旦晚可盡也。
亡何,都禦史王忬改撫山西,代以徐州兵備李天寵;忬規度浙、閩頗有緒,以弛擔中辍。
而經以留京遙制,鞭長不及,羽檄征調不能猝佐緩亟;再奉嚴旨專阃,所起宿将何卿、沈希儀等又嚄唶不為用:以是訖無成功。
始,倭還屯柘林,進薄嘉定。
參将李逢時募山東槍手六千人适至,敗之新泾橋;追奔中伏,複潰。
诏逮屠大山,褫為民;改張經右都禦史,專總督。
而倭連犯海門、金山青村所,續至萬餘流突樂清、黃岩諸縣;柘林倭且分掠嘉、湖,我師禦之窯墩,失利。
是歲,量蠲被倭郡邑田租,罷浙歲貢魚鮮;而倭據川沙窪、柘林為穴。
明年乙卯,柘林倭奪舟犯乍浦、陷崇德,轉掠湖州,新倭日增;唯兵備任環督舟師敗之南沙,斬級百餘。
會所調田州、瓦氏等狼土兵至蘇,人心稍定;而工部侍郎趙文華且報祀海神,督察江南也。
文華故事輔臣嚴嵩,兼挾上寵,欲頤指督臣經,出其上;經自以宿望,不為意,心銜之。
時狼、土兵新集銳,請擊倭趨利。
文華促經;經欲候所征永保兵并力,以文華佻妄,不敢漏師期。
而江北三丈浦、川沙窪倭報日至,文華以經固老師觀望也。
亡何,柘林倭三千餘瞷金山,俞大猷迎擊大潰,遂犯嘉興。
時永保兵則已集軍門矣,經遂遣參将盧镗等督狼、土等兵水陸遮擊石塘灣,倭敗奔平望,回走王江泾;副總兵俞大猷以永保兵夾擊,遂大敗之,共斬級千九百八十有奇,溺死無算,倭大氣奪。
而上入文華言,業遣缇騎逮經;捷聞,兵科留經乘勢進搗。
上惑相嵩,歸功文華及禦史胡宗憲,賜金币;經功自如,不為贳。
經去,而軍中解體。
尋以應天都禦史周■〈瓊,兒代小〉代;■〈瓊,兒代小〉罷,改戶部侍郎楊宜:并龌龊無将略,倭勢複張。
頃之,任環及俞大猷等攻倭陸泾埧,斬級二百七十有奇,焚舟三千。
時柘林、白茆、三丈浦倭并奪舟遁,我師遮擊,多擒斬。
他倭百餘從會稽高埠流劫杭、歙,直趨南京,已又徐從宜興轉入浒墅;應天都禦史曹邦輔督師殲焉。
趙文華計攘首功,時柘林餘倭穴陶宅,大集浙直兵會剿,失利。
已而倭遁周浦,突圍與川沙窪倭合,我師邀擊,破之;文華遽報蕩平,歸朝。
而浙福都禦史李天寵逮訊,與張經并死西市,以宗憲代;皆文華之為也。
是歲,日照、莆田、福清并有倭警。
明年丙辰,以文華言,遂擢宗憲代宜總督。
倭聚新場,任環督永保兵進剿,再潰;因逮曹邦輔,谪戍邊。
尋以參政阮鹗代宗憲督軍務;而倭慘掠慈溪,巨酋徐海衆複大至:一由海門、一由松江、一由定海關,而海自擁部萬餘導所窟柘林酋陳東并兵逼乍浦。
已聞督、撫移師,遂從硖石趨皂林。
鹗以輕舸馳入桐鄉,令河朔将宗禮引所部兵九百遮倭,擊殺數百人,海為辟易:以援絕、火藥盡,前迫橋陷,與骁将霍貫道俱死之。
倭遂乘勝圍桐鄉,急引撞竿撞城,城幾壞;城上人以缗索挽上斷竿,又煮鐵汁灌城下,所以堅守百方,倭稍郄。
亦會總督間使人持重賂說海罷圍,且疑陳東以攜其交;海驟道崇德西遯。
東留攻一日,勢孤,亦引去;桐鄉圍始解。
而趙文華複以尚書督師——始,文華言江南殘倭易殄,頃更蔓延,上覺其欺;相蒿為營,特遣。
已至浙,則與宗憲圖襲海。
宗憲日夜啖海金帛,徉約擊吳淞江倭,縱奪舟去,以遲援兵之集。
諜聞海麾下書記酋葉麻最黠,與海争一女子相失;因諷海縛麻。
而陳東以桐鄉之役睚眦,與葉麻聲相倚;更遣諜持玑翠遺海侍女,說海并縛東。
且詐為葉書遺東,陰洩之海;海得書泣下,心德宗憲,竟縛東以報。
麻與東相繼縛,則海部曲内亂,因說海至平湖庭谒,堅約令海與陳東黨分屯沈莊;辄詭為諜,令兩相誤,至■〈予肖〉而鬥。
乃督永保兵如牆進,乘風縱火;海窘,沈河死;殲其黨,俘葉麻、陳東。
遂進文華少保、宗憲右都禦史。
餘倭窟舟山,俞大猷攻之未下;會夜大雪,督兵擲火焚其栅盡□,複斬級百四十餘。
是歲,倭突古田、潮州。
明年丁巳,并獲巨酋王直。
王直,故歙人,走海上,為舶主;頗任俠,島主并嚴事之。
他舶往往借名行;入掠,托之直,迹故秘。
先是,宗憲以頻歲苦倭,特海上亡命勾引島夷内讧,其國王故未之知也;疏得遣使谕日本王禁戢,報可。
以鄞諸生蔣洲、陳可願往,而宗憲以鄉曲習知直,迎直母、妻至,慰藉甚厚——因遣洲等間過直所。
洲等遇直五島,直為言日本方亂,諸島不相攝;誠贳直等通貢互市,願擊賊自效。
遂留洲往谕各島,别遣養子王滶、毛臣先後投款;宗憲結以重賂,且令間說徐海。
已而遣谕,直降;為置司海上,通互市。
直亦自分能力主島夷,欲詣宗憲面相結,謬以豐洲王入貢為名,泊岑港。
宗憲又厚饋遺,遣指揮夏正等為死間;直遂挺身入杭州。
宗憲曲谕,直佯羁獄。
具疏聞上,不敢深悉其故。
廷議以直元兇,坐棄市;宗憲得加太子太保,餘遷賞有差。
而直黨三千人竄據岑港及舟山,遂流劫浙東、江北,蔓延閩、粵。
時阮鹗以都禦史移撫閩,而倭掠泰州、淮安,入寶應;參将劉顯率苗兵敗之東鄉,多焚溺。
明年戊午,倭犯興、泉境,遂陷福清、南安。
以岑港倭阻守,奪總兵俞大猷秩,命兵部郎中唐順之視師浙直。
明年己未,倭流劫揭陽、福安及浙西(東?)象山,攻桃渚所;而岑港倭自柯梅趨泉州浯嶼,閩人大嘩宗憲縱寇。
诏逮大猷即訊,尋釋立功。
江北倭數道入,都禦史李遂馳如臯部諸将,無令越天長、瓜、儀。
尾及廟灣絕地,督兵圍剿,遂大破之,斬級八百有餘;已又遣劉顯殲倭劉家莊。
自壬子倭入黃岩,至是首尾八年,江南北略平,浯嶼倭亦旋遁;總督胡宗憲用間力為多。
四十一年,以言官論劾,逮宗憲至京;尋釋之,罷浙福總督,而閩倭複告急。
初,倭阻甯德之橫嶼,連營負險。
參将戚繼光至,令人持束草填河進,力戰;斬級二千六百餘,生擒逾九千。
乘勝剿福清倭,複破之。
因引兵還浙,遇倭自東營澳登岸;迎斬百八十級,遂去;而倭勢轉熾。
明年,進薄興化城;攻圍匝月,參将劉顯頓兵不敢進。
及城陷,複命繼光及俞大猷馳援。
時倭巢平海衛,欲逸;為俞大猷所扼,與繼光夾擊,縱火糜巢中。
仙遊、連江諸寇悉平,倭盡走廣東界。
方繼光抵福清,父老請師期,繼光曰:『吾遠來疲甚,且休矣』。
偵者歸語,弛不為備。
其夕,銜枚疾馳三十裡;黎明逼其巢,大呼縱擊,倭披靡莫敢枝梧。
已破倭歸,邑人未知兵出也。
廣東倭屯潮之烏石,為俞大猷所破,逃至甲子門,将入海,風暴盡溺;餘衆二千留屯海豐,大猷圍之,食盡思遁;副總兵湯克寬伏兵擒剿且盡,倭患遂息。
維時四十三年,計海氛逾一紀始靖,而受害浙最劇、次南直、次閩,又次粵;城邑燼于兵火、子女窘于攘敓,行赍居送累巨萬萬,東南脂髓幾于盡吸,而倭亦連舶不獲返。
然率海上奸氓争以入寇之利餌倭中,無賴少年藉為前行,推波鼓焰,其間真倭僅十之一、二,絕與其國王不相聞。
前遣蔣洲至豐後島,轉谕山口所據。
山口都督源義長及豐後太守源義鎮并具咨表,貢方物謝罪;量犒其使,令浙藩司移咨義鎮等轉谕王钤束,亦杳無報命者。
自是海上封守益密,日本遂絕朝貢。
隆慶時,海寇曾一本等勾引犯閩、粵,我亦嚴備;旋及撲滅,非複颷發如嘉靖之季矣。
萬曆二十年,倭酋關白平秀吉篡立,遣酋清正、行長侵朝鮮,猝陷慶尚道,掠開城,繞出平壤西。
其王昖令次子晖攝國事,走義州求内屬;命兵部侍郎宋應昌督總兵李如松等勒兵七萬往援。
明年春,戰平壤,攻牡丹台,大破之,得級千二百八十五;倭奔王京。
我師略地碧蹄,中伏敗衂。
已申款,倭棄王京,栖釜山;朝鮮王遂複國,因撤師渡江歸。
又明年,議封秀吉為日本王,倭中變。
又明年,複命總督侍郎邢玠經略,以總兵麻貴濟師;都禦史楊鎬特開府天津,經理朝鮮。
倭酋清正屯蔚山,與釜山倭犄角;我師至則圍蔚山,絕饷道。
倭饑,徉纣降;而行長從釜山聲援,張虛幟蔽江。
我師遽撤,為倭襲擊,大潰——時戊戌正月也。
會别将陳璘、劉綎先後至,分水陸四路進剿,稍有斬獲。
明年九月,秀吉死,遮擊歸倭,以捷聞;凡拮據八年而後定。
其後,對馬島倭與朝鮮複私款。
三十七年,倭酋玄蘇等稱奉國王源秀忠命,假道朝鮮修貢。
是時,薩摩州倭并琉球,聲取雞籠淡水,噬閩、廣。
四十年,冒琉球入貢;郄之。
明年,倭酋平義智請貢路;诏饬防海上。
四十四年三月,肥前州歸我把總董伯起。
初,議封平秀吉;或雲日本王見住山城,關白名号如漢大将軍。
秀吉死,遺孤秀賴甫七齡,為娶巨酋家康女孫,令家康協輔;與薩摩州太守平義弘抗不相下。
頃家康故,自長歧島外,勢頗攜。
始,家康■〈扌間〉焉窺南鄙,而長歧之酋曰等安——即桃員者得罪家康,懼為所滅,請取東番自贖;遂令次子秋安連犯閩之東湧、大金。
尋家康死而局中變——或雲家康傳位其子秀忠,稱新關白;其詳不可深考。
然聞薩摩州于倭諸島兵最勁——俗喜鬥,以良死為無勇;諸島皆憚其銳。
前次入寇,亦多薩摩、肥後、長門三州人;巨酋陳東,即薩摩州王弟之書記也。
次則大隅、築前、築後、博德、日向及豐前、豐後、和泉諸島。
日本主以山城為都;山城君号令久不行,金印、勘合向入山口。
自山口亡,并不知所歸;諸島酋長競相攻,強則役屬。
嘉靖時,豐後為大,兼有肥後等六島。
及平秀吉,雄據六十六州。
今亦寖微,國中殆無常尊雲。
大抵倭舶之來,利東北風;唯清明後為多,而重陽後間有之。
故防海以三、四、五月為大汛,九、十月為小汛。
其帆樯所指,一視風候;有備者勝。
按胡松「海圖說」曰:始,倭通中國自遼東。
今乃從南道浮海,率自溫州、甯波入。
其北至高麗,必由對馬島開洋,順風僅一、二日;南至琉球,必由薩摩州開洋,順風七日。
其貢使之來,必由博德開洋,曆五島入中國——以造船、水手俱在焉。
若入寇,則随風所之:東北風猛,則由薩摩或五島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