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煙火

關燈
黃公度著《日本國志》卷三十六,禮俗志三遊燕類有煙火一則雲: “每歲例以五月二十八夜為始放煙火之期,至七月下旬乃止。

    際晚,煙火船于兩國橋南可數百武橫流而泊,霹靂乍響,電光橫掣,團團黃日,散為萬星。

    既而為銀龍,為金烏,為赤魚,為火鼠,為蝙蝠,為蜈蚣,為梅,為櫻,為杏,為柳絮,為楊枝,為蘆,為葦,為橘,為柚,為櫻桃,為藤花,為彈,為球,為箭,為盤,為輪,為樓,為閣,為佛塔,為人,為故事,為文字,千變萬化,使人目眩。

    兩岸茶棚,紅燈萬點,憑欄觀者累膝疊踵。

    橋上一道,喧雜擁擠,梁柱撓動,若不能支。

    橋下前舻後舳,隊隊相銜,樂舫歌船,彌望無際,賣果之船,賣酒之船,賣花之船,又篙橹橫斜,嘩争水路。

    直至更闌夜深,火戲已罷,豪客貴戚各自泛舟納涼,弦聲歌韻,于杯盤狼藉中,嘔啞啁哳,逮曉乃散。

    ”《日本國志》著于光緒初年,所記應系明治時代東京的情狀,但其文章取材于江戶著作者蓋亦有之。

    兩國煙火始于享保十八年(一七三三),稱曰川開,猶言開河也。

    兩國橋跨日本橋與本所區間,昔為武藏上總二國,故名,橋下即隅田川,為江戶有名遊樂地,猶秦淮焉。

    昔時交通不便,市人無地可以避暑,相率泛舟隅田川,挾妓飲酒,曰納晚涼。

    開始之日曰川開,凡三月而罷。

    天保時齋藤月岑著《東都歲事記》卷二記其事,在五月二十八日條下雲: 這就是說,那名叫惠斯勒的西洋人他比廣重或比無論那個日本人更深知道隅田川的夏夜的夢。

    ”若月紫蘭在所著《東京年中行事》下卷兩國川開項下有雲: 特别是臨終的不幹脆,難看,那是什麼呀。

     此地四時繁盛,而納涼之時尤為熱鬧,餘國無其比。

    東西兩岸,葦棚茶肆比如栉齒,弱女招客,素額作富士妝,雪膚透紗,愈添涼意,望之可人。

    大路旁構假舍,自走索,變戲法,牽線木頭,耍猴戲,以至山野珍禽,異邦奇獸,百戲具備,各樹招牌,唢呐之聲喧以嚣,演史,土弓,影戲,笑話,篦頭,相面之店,水果,石花菜,蓋無物不有焉。

    橋上往來肩摩踵接,轟轟如雷。

    日漸暮,茶肆檐燈照數千步,如在不暗國。

    樓船籠燈輝映波上,如金龍翻影,弦歌齊湧,行雲不動。

    疾雷忽爆,驚愕舉首,則花火發于空中,如雲如霞,如月如星,如麟翔,如鳳舞,千狀萬态,神迷魂奪。

    遊于此者,無貴無賤,千金一擲,不惜固宜,實可謂宇宙間第一壯觀也。

    ”同時有寺門靜軒著《江戶繁昌記》,亦有一節記兩國煙火者雲: 我不是江戶子也想這樣地說了。

     完全什麼也不做,什麼也不想,有一個多鐘頭茫然地在等候煙火的開始:發現了這樣一個傻頭傻腦的自己,也是很愉快的事。

     天暗了,煙火開始了。

     在附近是啤酒與毛豆着實熱鬧得很。

     在河岸急造的看台的一隅弄到一個坐